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汉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竟宁二年(公元前66年)夏五月,才踏上云中郡的土地,王禁就觉得,妻子给自己塞的衣裳太多了。
他看了一眼头上的艳阳,擦着额头上的汗抱怨:“不是说种、代以北气候寒冷么,怎好似比魏郡还热?”
王禁字稚君,三十余岁年纪,乃是冀州魏郡元城县委粟里,他听当过汉武帝绣衣使者的父亲说,他们家是从东平陵迁来的,本是楚汉时的济北王田安之后,至汉兴,田安失国,齐人谓之“王家”,因以为氏。
虽非王室,但王家也算元城县豪,他少时被父亲送去长安学法律,做过为廷尉史,孝昭时回到魏郡做郡吏,娶了同郡李氏为妻,生了两个女儿,好几个儿子。
其中次女叫“王政君”,是王禁最宠爱的姑娘,当初李氏怀王政君在身,梦月入其怀,王禁觉得次女往后必有大富贵——若历史不改变,他以后还会有个真有出息的孙子,叫王莽。
这次王禁来云中,却是专程“押送”魏郡兵卒民夫来服役。
随着天子讨匈奴檄文传遍天下,帝国的战争机器开动,各郡国也陆续接到了摊派——要出多少人,提供多少粮秣器械甲兵,两府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王禁不幸被选中。
他北上时,已经十来岁的长子王凤还嚷嚷着要同行杀贼封侯,果然是被那西安侯的故事洗脑了,被王禁呼了两巴掌才消停。
魏郡作为大郡,所出人力也多,数千人跟着王禁和都尉向北走赵国、常山真定,过井陉,在弯曲的太行羊肠小道上跋涉,出句注塞入雁门,再向西抵达定襄和云中。
光在路上就走了快两个月,作为与并州相邻的冀州都如此,也难怪朝廷对偏南的州郡,连征召的欲望都没有。
云中郡给王禁的第一印象就是平坦,若说雁门、代郡还是农牧混杂的区域,农田里闾时常可见的话,那么云中郡,就全然是一片草原景象了……
宽广空旷的平原在车队下方延展开来,平坦辽阔直至极目尽头,像一片汪洋。丘陵山峦不再,只有一望无际的草原,风起云涌,青绿的草叶摆动一如波浪,整个世界变成了绿。
和那些第一次来到草原的冀州兵一样,王禁也不由摘下了头顶的冠,深呼吸后口鼻里尽是青草和牛粪的味道,抬头时,看到一只猎鹰高高在上,盘旋于深蓝天际,而在它下方,是成群结队的牛羊和马群。
云中有牧师苑,河套马虽不及河曲马、乌孙马高大,但耐力却很惊人,是长途奔袭的必备坐骑。加上此地地势乎坦,水草丰美,宜农宜牧,是训练骑兵的好地方,远远能看到一队队幽并骑兵正在练作战队列。
很美,唯一不足的是,草原的风非常硬,吹得王禁头疼,只能将巾在头上裹了两层。
而等魏郡兵在草原上跋涉数日,抵达云中城附近时,这边的奇景就更多了。
云中城本就像点缀在绿色草原上的一颗白宝石,碧蓝色的荒干水环绕,美丽不可方物,得名于赵国时选定城址,屡建屡坏,直到跟着一群鹄雁来回盘旋,鸟群之下似有光,赵人以为吉祥之兆,遂于此筑城。以鹄雁引,而云中筑,故名为云中。
最让王禁等人惊诧的是,云中城周边的里闾间,那些起伏的山丘上,居然屹立着许多个黄身黑帽的“巨人”。
它们高数丈,有四条长臂,正在缓缓转动,吓得魏郡兵不敢靠近。
直到前方大司马卫将军的巡逻队催促,他们才小心翼翼地前行,等到了近处,王禁才发现……
这哪是什么巨人,分明是类似椭圆形尖顶谷仓的大屋,那四条巨臂,其实是木制的器械,在草原上永不停歇的大风吹拂下,正在缓缓旋转,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王禁不由心生好奇,很想知道这“谷仓”中在做什么,但碍于外面守着兵卒,不好靠近,却见不断有牛马拖车来此,上面是一舆舆舂好的麦子,从“谷仓”前门进去,而从后门运出来的,则是已经磨好的麦面……
这居然是个磨面的地方,王禁还想再看看,都尉却已在催促众人赶路。后来王禁才知道,这是大司农太仓令耿寿昌的手笔,耿寿昌不但在各郡设立常平仓,还用他高超的九章之术,协助西安侯和工匠们建起了此物,号曰“风车”。
据说那旋转的四臂,能带动里面的石磨,不需人畜就能磨面,昼夜不息。去年以来,在长安三辅及要对匈奴动兵的边郡建起风车磨坊,边塞别的没有,西北风可是无时无刻不在吹。
等魏郡兵在云中城附近安顿下来后,任务也接踵而至,幽并兵精于骑射,是此战主力,冀州兵则只是辎重大队,他们被要求在城外继续修筑灶坑,数量之庞大,仿佛将大地重新改造。
等一个个灶坑修好后,来自风车磨坊的麦面也陆续从常平仓中运过来,专程从河西调来的伙头兵们开始烤制馕,扬起的火焰让云中城周围烟雾缭绕,烤得焦脆的麦香四溢。
草原广袤,而匈奴很可能会故技重施,将人民畜类撤到漠北,深入草原的汉军可能会整整一个月找不到食物,馕是维持战斗力的主食,六万人三个月的食粮。
按照耿寿昌的计划,一人一天一张馕,来回以三个多月计,算一百张,六万士卒就是六百万张馕,依靠牛车、骆驼、骡、驴等连拖带驮,起码得六万匹牲畜,等干粮耗尽就可以吃这些驮兽了,它们是行走的粮仓。
只是苦了像王禁这样的粒食党。
“咯得我胃疼。”王禁吃了一块馕后捂着肚子深感难受,喝了几口面汤才好些,冀州人无法接受胡饼——除非以后任弘将其改名为火烧。
军营外的牧苑,亦在忙着杀猪宰羊,甚至椎杀各属国送来的牛,但凡是没上过战场的新兵,训练之余都被喊过去观看,要让他们习惯与鲜血和五脏打交道。
骨头和下水给士卒煮汤改善伙食,肉则腌了盐,切成长条暴晒在五月的艳阳下,西安侯认为,精锐们光吃主食是打不了仗的,肉荤也必不可少,如能适应,最好连酪也试一试,在草原上遭遇匈奴人,缴获多是这两样。
运粮、修灶、搬馕,这就是魏郡兵们忙碌而日常的生活,和先前想象中金戈铁马大不相同。
但从陆续开始烤制储藏的馕上,从不断从各郡抵达云中的郡国兵匆匆脚步里,王禁已经嗅到了... -->>
竟宁二年(公元前66年)夏五月,才踏上云中郡的土地,王禁就觉得,妻子给自己塞的衣裳太多了。
他看了一眼头上的艳阳,擦着额头上的汗抱怨:“不是说种、代以北气候寒冷么,怎好似比魏郡还热?”
王禁字稚君,三十余岁年纪,乃是冀州魏郡元城县委粟里,他听当过汉武帝绣衣使者的父亲说,他们家是从东平陵迁来的,本是楚汉时的济北王田安之后,至汉兴,田安失国,齐人谓之“王家”,因以为氏。
虽非王室,但王家也算元城县豪,他少时被父亲送去长安学法律,做过为廷尉史,孝昭时回到魏郡做郡吏,娶了同郡李氏为妻,生了两个女儿,好几个儿子。
其中次女叫“王政君”,是王禁最宠爱的姑娘,当初李氏怀王政君在身,梦月入其怀,王禁觉得次女往后必有大富贵——若历史不改变,他以后还会有个真有出息的孙子,叫王莽。
这次王禁来云中,却是专程“押送”魏郡兵卒民夫来服役。
随着天子讨匈奴檄文传遍天下,帝国的战争机器开动,各郡国也陆续接到了摊派——要出多少人,提供多少粮秣器械甲兵,两府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王禁不幸被选中。
他北上时,已经十来岁的长子王凤还嚷嚷着要同行杀贼封侯,果然是被那西安侯的故事洗脑了,被王禁呼了两巴掌才消停。
魏郡作为大郡,所出人力也多,数千人跟着王禁和都尉向北走赵国、常山真定,过井陉,在弯曲的太行羊肠小道上跋涉,出句注塞入雁门,再向西抵达定襄和云中。
光在路上就走了快两个月,作为与并州相邻的冀州都如此,也难怪朝廷对偏南的州郡,连征召的欲望都没有。
云中郡给王禁的第一印象就是平坦,若说雁门、代郡还是农牧混杂的区域,农田里闾时常可见的话,那么云中郡,就全然是一片草原景象了……
宽广空旷的平原在车队下方延展开来,平坦辽阔直至极目尽头,像一片汪洋。丘陵山峦不再,只有一望无际的草原,风起云涌,青绿的草叶摆动一如波浪,整个世界变成了绿。
和那些第一次来到草原的冀州兵一样,王禁也不由摘下了头顶的冠,深呼吸后口鼻里尽是青草和牛粪的味道,抬头时,看到一只猎鹰高高在上,盘旋于深蓝天际,而在它下方,是成群结队的牛羊和马群。
云中有牧师苑,河套马虽不及河曲马、乌孙马高大,但耐力却很惊人,是长途奔袭的必备坐骑。加上此地地势乎坦,水草丰美,宜农宜牧,是训练骑兵的好地方,远远能看到一队队幽并骑兵正在练作战队列。
很美,唯一不足的是,草原的风非常硬,吹得王禁头疼,只能将巾在头上裹了两层。
而等魏郡兵在草原上跋涉数日,抵达云中城附近时,这边的奇景就更多了。
云中城本就像点缀在绿色草原上的一颗白宝石,碧蓝色的荒干水环绕,美丽不可方物,得名于赵国时选定城址,屡建屡坏,直到跟着一群鹄雁来回盘旋,鸟群之下似有光,赵人以为吉祥之兆,遂于此筑城。以鹄雁引,而云中筑,故名为云中。
最让王禁等人惊诧的是,云中城周边的里闾间,那些起伏的山丘上,居然屹立着许多个黄身黑帽的“巨人”。
它们高数丈,有四条长臂,正在缓缓转动,吓得魏郡兵不敢靠近。
直到前方大司马卫将军的巡逻队催促,他们才小心翼翼地前行,等到了近处,王禁才发现……
这哪是什么巨人,分明是类似椭圆形尖顶谷仓的大屋,那四条巨臂,其实是木制的器械,在草原上永不停歇的大风吹拂下,正在缓缓旋转,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王禁不由心生好奇,很想知道这“谷仓”中在做什么,但碍于外面守着兵卒,不好靠近,却见不断有牛马拖车来此,上面是一舆舆舂好的麦子,从“谷仓”前门进去,而从后门运出来的,则是已经磨好的麦面……
这居然是个磨面的地方,王禁还想再看看,都尉却已在催促众人赶路。后来王禁才知道,这是大司农太仓令耿寿昌的手笔,耿寿昌不但在各郡设立常平仓,还用他高超的九章之术,协助西安侯和工匠们建起了此物,号曰“风车”。
据说那旋转的四臂,能带动里面的石磨,不需人畜就能磨面,昼夜不息。去年以来,在长安三辅及要对匈奴动兵的边郡建起风车磨坊,边塞别的没有,西北风可是无时无刻不在吹。
等魏郡兵在云中城附近安顿下来后,任务也接踵而至,幽并兵精于骑射,是此战主力,冀州兵则只是辎重大队,他们被要求在城外继续修筑灶坑,数量之庞大,仿佛将大地重新改造。
等一个个灶坑修好后,来自风车磨坊的麦面也陆续从常平仓中运过来,专程从河西调来的伙头兵们开始烤制馕,扬起的火焰让云中城周围烟雾缭绕,烤得焦脆的麦香四溢。
草原广袤,而匈奴很可能会故技重施,将人民畜类撤到漠北,深入草原的汉军可能会整整一个月找不到食物,馕是维持战斗力的主食,六万人三个月的食粮。
按照耿寿昌的计划,一人一天一张馕,来回以三个多月计,算一百张,六万士卒就是六百万张馕,依靠牛车、骆驼、骡、驴等连拖带驮,起码得六万匹牲畜,等干粮耗尽就可以吃这些驮兽了,它们是行走的粮仓。
只是苦了像王禁这样的粒食党。
“咯得我胃疼。”王禁吃了一块馕后捂着肚子深感难受,喝了几口面汤才好些,冀州人无法接受胡饼——除非以后任弘将其改名为火烧。
军营外的牧苑,亦在忙着杀猪宰羊,甚至椎杀各属国送来的牛,但凡是没上过战场的新兵,训练之余都被喊过去观看,要让他们习惯与鲜血和五脏打交道。
骨头和下水给士卒煮汤改善伙食,肉则腌了盐,切成长条暴晒在五月的艳阳下,西安侯认为,精锐们光吃主食是打不了仗的,肉荤也必不可少,如能适应,最好连酪也试一试,在草原上遭遇匈奴人,缴获多是这两样。
运粮、修灶、搬馕,这就是魏郡兵们忙碌而日常的生活,和先前想象中金戈铁马大不相同。
但从陆续开始烤制储藏的馕上,从不断从各郡抵达云中的郡国兵匆匆脚步里,王禁已经嗅到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