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共和国秘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聂荣臻放低声音,像提醒要出远门的亲人:“你带点警卫部队去,带几个有经验的战士。每人除带一支短枪外,还带支自动步枪,再带挺把轻机枪。”
刘伯承一只眼睛像燃烧的火,一只眼睛像冷凝的冰,对段苏权做了个肯定的手势:“坚持国际主义精神,你过去做得好,现在学了“毛询更可以做好。”
段苏权跨进屋门.聂荣致元帅已经在客厅里迎候了。
咔,段苏权磕响双脚,向老首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孔:“首长,段苏权奉命来到,请指示!”
元帅趋步向前,一把拉起段苏权的手:“来来,来,坐下谈。”
这是一间简朴的客厅,几只老式沙发,两盆青翠欲滴的君子兰。长条茶几上,摆了苹果和桔子。一盒圆桶的“大中华”香烟开着盖,里面只剩了不多几支烟。
段苏权入座,上身挺直,双手落膝,保持了“坐如钟”的军人姿态。
元帅将大手轻拂:“在家里,可以随便。”顺势一指香烟筒:“抽烟么?”
段苏松放松身体,换了”私交”的轻松随便的姿态,摆摆手:“还没有学会哟。”
“规矩人,没有坏毛玻”元帅笑了。拿起一个桔子放在段苏权面前:“那就吃桔子吧!”
段苏权利开桔子向嘴里放一瓣,轻轻咀嚼。然后望着老首长。
元帅红光满面,精神矍铄,风采仍然不减当年。
作为十大元帅之一,这位开国元勋,立国重臣,聂荣臻已经不可磨灭地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留法勤工俭学,寻求救国教民的真理,到黄埔军校,到井冈山的斗争他的功绩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许多人民解放军的名将,甚至还有国民党军中的一些知名将领,都曾是他的学生。不过,留给段苏权将军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元帅麾下进行抗日斗争的一些往事。
七七事变后不久,太原失守。华北以国民党军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宣告瓦解,以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转入主导地位。
聂荣臻担任政委的八路军115师干五台分兵,元帅仅率3(xx)抗日健儿在很短时间内便开辟了敌后最大的晋空冀根据地。多次受毛泽东及党中央的嘉奖。
一位名叫卡尔逊的美国军事观察员,曾而次经由八路军总部来到晋察冀边区考察访问。开始来,他对共产党八路军能不能在敌后长期站住脚表示极大疑虑,第二次来,看到共产党、八路军不仅在敌后牢牢地站住了,而且扎根了,创建出一个蓬蓬勃勃充满生机活力的抗日根据地。
他目瞪口呆,感叹万千。
疑虑彻底解除,却有更多的疑问丛生。在和聂荣臻的一次秉烛长谈中,他像学生一样问个不休:你们的枪支弹药怎么补充?如何对付日军的扫荡?游击战争怎样开展?地方政和如何建立巩固?终于,这位美国军人叹服道:“我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无非是蹲在战壕里打枪打炮。你打过来,我打过去。
我们这些士兵都像机器人一样,根本不动脑子。你们这种搞法。实在有味道,很有斗争艺术。一面打仗,一面考虑许多问题;不单着眼于军事,还搞政治,搞经济、搞文化,这是我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的。我从晋察冀学到了许多新的军事思想,我也要这样搞。”
卡尔逊不愧一位勇敢顽强执着的军人。回到美国,他立刻上书罗斯福总统:“给我一些人员和武器,由我率领到菲律宾去打游击”看到这份请求,罗斯福一笑置之。
可是,第二份、第三份的请求源源不断送来,讲了晋察冀的例子,讲了他考察访问的印象和收获,讲了聂耒臻对于这样一位勇敢顽强的军人,上帝也会受到感动。罗斯福终于答应了卡尔逊的请求,批准了他的计划。给他一些人员武器,由美国潜延运到菲律宾海岸。
卡尔逊真的在那里展开了游击战。
当然,他没有能搞出什么名堂来。就像多少年后那位古巴英雄切格瓦拉一样,他远至异国他乡,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更重要的是,他只是个人,聂荣臻却不是个人,他是在一个组织内。这个组织是世界上纲领最明确,基础最广泛深厚,纪律最严明,站斗力也最强的中国共产党。
不过,卡尔逊成也罢,败也罢,当年晋察冀根据地的影响之大,由此可以看出一斑。
“老挝的斗争跟我们抗日战争时期的情况很相象。我们打日本人,他们打美国人,都是反抗外来侵略。我们面对了国内反动派,有几十万伪军,他们也要打国内反动派。”元帅吸燃一支香烟“什么富米诺萨万,什么文翁,还有那个萨纳尼空巴特寮就是和这些右派打。”
“我们那时还要和国民党顽固派做斗争。”段苏权接过话头。他在晋察冀边区开创初期,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调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先后任政治部主任、政委,一直战斗在元帅麾下。”老挝也有动摇不定的中间派。”
“那个富马和贡勒,在两种政治力量之间动摇不定。跟巴特寮闹摩擦,打打谈谈,谈谈打打。国民党搞了几次反共高xdx潮,他们也搞。”
“日本人也打国民党。老挝的右派,一边拉富马,一边把支持富马的贡勒的军队搞掉了。”段苏权从鼻子里发出轻很的晒笑声。
“不过,现在条件好多了。我们去援助巴特寮,过去平北有什么援助啊?”元帅身体后仰,头枕沙发靠背发出笑声。
半是对逝去岁月的恋忆,半是对将军此行的祝梧。
元帅的笑声极富感染力,段苏权将军的思绪也不由得沉浸于过去斗争岁月的生活中。他忽然想起了那个群山环峙的“野三坡”
现在“野三坡”已成吸引国内外游者的旅游胜地,几乎没有什么人不知道。当年却不然,顺沟一溜几十个村,一直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生活。用当地人的话讲。“就是燕王扫北的时候,也没有到过我们这儿。”这几十个村子推举三位老人进行管理,老人去世了,再推举一位补上。这里的男人不剃头,女人不裹脚,长时间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清王朝的统治始终没有进入这一地区。直到1929年,野三坡的百姓们才听说清王朝灭亡了。
那时,日本人和伪军盘踞了晋察冀边区及周围的所有大城市和铁路干线,最困难时期进一步占据了全部的县城和较大的村镇,经常调集重兵进行残酷地扫荡。我们因为远离后方,枪支。弹药、医药和各种物质都得不列任何接济补充。
就是依靠发动群众,不仅在山区扎下了根,而且在平原立住了脚。聂荣臻当时提出一个口号:“要把每一条山沟的工作做好。”在这个口号下,就连野三坡这样几百年“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地方,我们也派进了工作队。通过宣传革命道理,把这里建设成了可靠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以后,经过坚持不懈的斗争,冀西、冀中。平西、平北、冀东,几个地区连成一片,相互支持,互为依托。山地是小后方,平原是粮仓;平原的斗争不好坚持时,部队就撤到山区休整;山区需要粮食和市匹供应,平原地区就给予大力支援,无数“小气候”酿成“大气候”硬是在后勤补给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你带了几个有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红军干部?”元帅问。
“只有我一个。还有一些经历过抗战和解放战争的同志。”
“做地方工作的呢?是不是抗战时期领导根据地斗争的?”
将军点头:“是的。
“哦。”元帅背靠沙发,略思片刻,倾身弹弹烟灰:“抗战时期的连排干部没有全套根据地建设的亲身经历。一定要配备几名有着全套根据地建设经验的干部。老挝的问题,一个是打歼灭战,不打歼灭战就难以改变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局势就得不到改观。再一个就是根据地建设、军队建设的问题。”
“是这样。”将军回答:“中央老挝问题工作会议几次都谈到这个问题。我们这个工作组去了首先是调查研究,了解情况。然后,争取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意见供老挝党参考。”
“到那里只是提意见,”元帅立起身,缓缓踱步道:“不要颐指气使,不是当家做主。任何一个国家的革命,只能由那个国家的人民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来搞,旁人只能提些建议,不能越俎代疱。”元帅望着将军,抬抬下颌:“这样的经历我们不是没有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
“中央也再三强调过。”段苏权随元帅立起身,随元帅朝门口移步。“我们一定谨记,请聂帅放心。”
“那好。”聂荣臻在门口立住脚,握住段苏权一只手,放低声音,像提醒要出远门的亲人:“苏权同志,你带点警卫部队去。带几个有经验的战士。每人除带支短枪外.还带一支自动步枪,再带挺把轻机枪。”
将军用双手去握元帅的手,心里涌热,用力点点头。那一刻,他又想起晋察冀时期的斗争生活。那时元帅下达命令布置任务之后,也总是这样关心地嘱咐几句汽车停于钱粮胡同15号院。
段苏权整理一下军风纪,以军人的姿态但又尽量放轻脚步走入客厅。他形容自己的心情是“肃然”、“高山仰止”
&... -->>
聂荣臻放低声音,像提醒要出远门的亲人:“你带点警卫部队去,带几个有经验的战士。每人除带一支短枪外,还带支自动步枪,再带挺把轻机枪。”
刘伯承一只眼睛像燃烧的火,一只眼睛像冷凝的冰,对段苏权做了个肯定的手势:“坚持国际主义精神,你过去做得好,现在学了“毛询更可以做好。”
段苏权跨进屋门.聂荣致元帅已经在客厅里迎候了。
咔,段苏权磕响双脚,向老首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孔:“首长,段苏权奉命来到,请指示!”
元帅趋步向前,一把拉起段苏权的手:“来来,来,坐下谈。”
这是一间简朴的客厅,几只老式沙发,两盆青翠欲滴的君子兰。长条茶几上,摆了苹果和桔子。一盒圆桶的“大中华”香烟开着盖,里面只剩了不多几支烟。
段苏权入座,上身挺直,双手落膝,保持了“坐如钟”的军人姿态。
元帅将大手轻拂:“在家里,可以随便。”顺势一指香烟筒:“抽烟么?”
段苏松放松身体,换了”私交”的轻松随便的姿态,摆摆手:“还没有学会哟。”
“规矩人,没有坏毛玻”元帅笑了。拿起一个桔子放在段苏权面前:“那就吃桔子吧!”
段苏权利开桔子向嘴里放一瓣,轻轻咀嚼。然后望着老首长。
元帅红光满面,精神矍铄,风采仍然不减当年。
作为十大元帅之一,这位开国元勋,立国重臣,聂荣臻已经不可磨灭地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留法勤工俭学,寻求救国教民的真理,到黄埔军校,到井冈山的斗争他的功绩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许多人民解放军的名将,甚至还有国民党军中的一些知名将领,都曾是他的学生。不过,留给段苏权将军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元帅麾下进行抗日斗争的一些往事。
七七事变后不久,太原失守。华北以国民党军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宣告瓦解,以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转入主导地位。
聂荣臻担任政委的八路军115师干五台分兵,元帅仅率3(xx)抗日健儿在很短时间内便开辟了敌后最大的晋空冀根据地。多次受毛泽东及党中央的嘉奖。
一位名叫卡尔逊的美国军事观察员,曾而次经由八路军总部来到晋察冀边区考察访问。开始来,他对共产党八路军能不能在敌后长期站住脚表示极大疑虑,第二次来,看到共产党、八路军不仅在敌后牢牢地站住了,而且扎根了,创建出一个蓬蓬勃勃充满生机活力的抗日根据地。
他目瞪口呆,感叹万千。
疑虑彻底解除,却有更多的疑问丛生。在和聂荣臻的一次秉烛长谈中,他像学生一样问个不休:你们的枪支弹药怎么补充?如何对付日军的扫荡?游击战争怎样开展?地方政和如何建立巩固?终于,这位美国军人叹服道:“我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无非是蹲在战壕里打枪打炮。你打过来,我打过去。
我们这些士兵都像机器人一样,根本不动脑子。你们这种搞法。实在有味道,很有斗争艺术。一面打仗,一面考虑许多问题;不单着眼于军事,还搞政治,搞经济、搞文化,这是我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的。我从晋察冀学到了许多新的军事思想,我也要这样搞。”
卡尔逊不愧一位勇敢顽强执着的军人。回到美国,他立刻上书罗斯福总统:“给我一些人员和武器,由我率领到菲律宾去打游击”看到这份请求,罗斯福一笑置之。
可是,第二份、第三份的请求源源不断送来,讲了晋察冀的例子,讲了他考察访问的印象和收获,讲了聂耒臻对于这样一位勇敢顽强的军人,上帝也会受到感动。罗斯福终于答应了卡尔逊的请求,批准了他的计划。给他一些人员武器,由美国潜延运到菲律宾海岸。
卡尔逊真的在那里展开了游击战。
当然,他没有能搞出什么名堂来。就像多少年后那位古巴英雄切格瓦拉一样,他远至异国他乡,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更重要的是,他只是个人,聂荣臻却不是个人,他是在一个组织内。这个组织是世界上纲领最明确,基础最广泛深厚,纪律最严明,站斗力也最强的中国共产党。
不过,卡尔逊成也罢,败也罢,当年晋察冀根据地的影响之大,由此可以看出一斑。
“老挝的斗争跟我们抗日战争时期的情况很相象。我们打日本人,他们打美国人,都是反抗外来侵略。我们面对了国内反动派,有几十万伪军,他们也要打国内反动派。”元帅吸燃一支香烟“什么富米诺萨万,什么文翁,还有那个萨纳尼空巴特寮就是和这些右派打。”
“我们那时还要和国民党顽固派做斗争。”段苏权接过话头。他在晋察冀边区开创初期,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调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先后任政治部主任、政委,一直战斗在元帅麾下。”老挝也有动摇不定的中间派。”
“那个富马和贡勒,在两种政治力量之间动摇不定。跟巴特寮闹摩擦,打打谈谈,谈谈打打。国民党搞了几次反共高xdx潮,他们也搞。”
“日本人也打国民党。老挝的右派,一边拉富马,一边把支持富马的贡勒的军队搞掉了。”段苏权从鼻子里发出轻很的晒笑声。
“不过,现在条件好多了。我们去援助巴特寮,过去平北有什么援助啊?”元帅身体后仰,头枕沙发靠背发出笑声。
半是对逝去岁月的恋忆,半是对将军此行的祝梧。
元帅的笑声极富感染力,段苏权将军的思绪也不由得沉浸于过去斗争岁月的生活中。他忽然想起了那个群山环峙的“野三坡”
现在“野三坡”已成吸引国内外游者的旅游胜地,几乎没有什么人不知道。当年却不然,顺沟一溜几十个村,一直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生活。用当地人的话讲。“就是燕王扫北的时候,也没有到过我们这儿。”这几十个村子推举三位老人进行管理,老人去世了,再推举一位补上。这里的男人不剃头,女人不裹脚,长时间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清王朝的统治始终没有进入这一地区。直到1929年,野三坡的百姓们才听说清王朝灭亡了。
那时,日本人和伪军盘踞了晋察冀边区及周围的所有大城市和铁路干线,最困难时期进一步占据了全部的县城和较大的村镇,经常调集重兵进行残酷地扫荡。我们因为远离后方,枪支。弹药、医药和各种物质都得不列任何接济补充。
就是依靠发动群众,不仅在山区扎下了根,而且在平原立住了脚。聂荣臻当时提出一个口号:“要把每一条山沟的工作做好。”在这个口号下,就连野三坡这样几百年“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地方,我们也派进了工作队。通过宣传革命道理,把这里建设成了可靠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以后,经过坚持不懈的斗争,冀西、冀中。平西、平北、冀东,几个地区连成一片,相互支持,互为依托。山地是小后方,平原是粮仓;平原的斗争不好坚持时,部队就撤到山区休整;山区需要粮食和市匹供应,平原地区就给予大力支援,无数“小气候”酿成“大气候”硬是在后勤补给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你带了几个有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红军干部?”元帅问。
“只有我一个。还有一些经历过抗战和解放战争的同志。”
“做地方工作的呢?是不是抗战时期领导根据地斗争的?”
将军点头:“是的。
“哦。”元帅背靠沙发,略思片刻,倾身弹弹烟灰:“抗战时期的连排干部没有全套根据地建设的亲身经历。一定要配备几名有着全套根据地建设经验的干部。老挝的问题,一个是打歼灭战,不打歼灭战就难以改变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局势就得不到改观。再一个就是根据地建设、军队建设的问题。”
“是这样。”将军回答:“中央老挝问题工作会议几次都谈到这个问题。我们这个工作组去了首先是调查研究,了解情况。然后,争取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意见供老挝党参考。”
“到那里只是提意见,”元帅立起身,缓缓踱步道:“不要颐指气使,不是当家做主。任何一个国家的革命,只能由那个国家的人民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来搞,旁人只能提些建议,不能越俎代疱。”元帅望着将军,抬抬下颌:“这样的经历我们不是没有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
“中央也再三强调过。”段苏权随元帅立起身,随元帅朝门口移步。“我们一定谨记,请聂帅放心。”
“那好。”聂荣臻在门口立住脚,握住段苏权一只手,放低声音,像提醒要出远门的亲人:“苏权同志,你带点警卫部队去。带几个有经验的战士。每人除带支短枪外.还带一支自动步枪,再带挺把轻机枪。”
将军用双手去握元帅的手,心里涌热,用力点点头。那一刻,他又想起晋察冀时期的斗争生活。那时元帅下达命令布置任务之后,也总是这样关心地嘱咐几句汽车停于钱粮胡同15号院。
段苏权整理一下军风纪,以军人的姿态但又尽量放轻脚步走入客厅。他形容自己的心情是“肃然”、“高山仰止”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