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 (摘自百度) (1/2)
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神话之传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汉初三杰,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萧何(前257年6.15—前193年7.8),汉族,西汉初期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
萧何出生于秦泗水郡丰邑县(今江苏丰县)东护城河西岸,现萧何宅遗址尚存。萧何年轻时去小沛任功曹,这是负责县里某项事务的主要吏员。他平时勤奋好学,思想机敏,对历代律令颇有研究。他性格随和,很善于识人,结交了许多好朋友。其中秦泗水亭长刘邦,捕役樊哙,书吏曹参,刽子手夏侯婴,还有吹鼓手周勃(名将周亚夫的父亲),由于他们年龄相近,性格相同,不久便成了莫逆之交。尤其是对刘邦,感情更不一般。他见刘邦器宇轩昂,风骨不凡,谈吐也有别于众人,是位大贵之相,所以对他格外佩服,并曾多次利用职权暗中袒护他。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举起了反秦的大旗,各地豪杰云集响应,天下大乱。此时的萧何仍在小沛当功曹,他和曹参、樊哙、夏侯婴、周勃等人时常聚会,密切注视着局势的发展,并暗中与在芒砀山中的刘邦保持着联系。
在陈胜、吴广起义的威慑下,许多地方官吏也感到秦的暴政不能长久,于是也想反叛朝廷,归附义军,保全自己。萧何所在的小沛与蕲州相近,小沛县令眼看烽火遍地,深怕丢了脑袋。于是找来萧何、曹参等人,秘商起兵之事。萧何建议道:“你是秦朝官吏,小沛百姓恐难听你的话,欲图大事,非把逃亡的豪杰请回来不可。如此一来,小沛自可安如泰山了。”县令听罢,觉得有理。萧何就保举刘邦,请县令赦罪录用。县令最初觉得有些为难,其后转念一想,天下大乱,刘邦虽然有罪在身,只要他肯诚心助我,倒是合适人选。于是,县令便派刘邦的妻妹吕须之夫樊哙去芒砀山找回刘邦,共同起义。刘邦欣然应允,立即率众奔小沛而来。不料,县令见刘邦人多势众,担心自己操纵不了这只队伍,又反悔了,将刘邦拒之城外,并将萧何等人抓了起来,押人监内。刘邦兵临城下,见城门紧闭,便知城中有变。于是,下令将城池团团围住,准备攻城。正在这时,萧何、曹参越城逃到刘邦处,刘邦大喜。三人商议一番后,刘邦在帛上写了一封告小沛父老书,用箭射人城内。书中说:“天下百姓共同忍受秦苛政之苦已经很久了,如今父老兄弟们却在为县令守城。天下诸侯并起,马上就要攻破小沛城池了。如果沛城的百姓现在起来诛杀县令,响应诸侯,则家室能得以保全。否则,父子都将白白地惨遭杀戮。”小沛百姓看了刘邦的信,就聚集起来攻入县衙,杀了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
召集沛城父老共商大计。大家都推举刘邦为县令,背秦自立。刘邦却推辞道:“现今天下纷扰,诸侯并起,沛令一席自应选择全县最有声望之人。我并非自爱,实因德薄能鲜,误己事小,倘若误了全城父老,那就百死莫赎,还是快快另选贤能,以图大事吧。”众人见刘邦出言谦逊,更加悦服。于是众人坚请刘邦担任沛令。刘邦仍是再三推让不就,萧何苦劝也无济无事。众人无奈,便选出9位全县最有声望的人,连同刘邦共计10人,把10个人的姓名写在纸上,谨告天地,拈出何人,何人即为小沛县令,不得推辞。萧何见状,忽生一计,忙对大家说:“诸位这个办法很好,取决于天最公道。这点微劳,须让不才来尽。”众人听了十分赞同,都说:“萧功曹在县办事多年,做事精细,这件事情理当请萧先生处理”一切准备就诸后,萧何又转身对众人说:“刘邦最为乡亲信仰,拈阄之事,我看就请他来担任,以昭郑重。”众人齐声叫好。刘邦只得对天行礼之后,拈出一阄,当众展开一看,上面恰好写着自己的名字,看一眼萧何,又要推辞。萧何见状,忙走上前去,一把将盘中剩余的纸阄抓起,放人口中嚼碎,然后高声说道;“天意所归,还有何说。”众人听了,欢声雷动。刘邦无奈,只好应诺。于是,他们便在县衙大堂举行了仪式,誓师起事,并按楚国旧制,称刘邦为“沛公”。事后,刘邦才知道原来萧何所写的10个纸阄全是刘邦的名字,深知萧何真心拥戴自己,内心十分感激。从此,萧何紧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了盖世的功勋。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项梁叔侄杀了会稽郡守殷通,举起义旗。不久,便召集了20余万兵马,拥立楚王第12皇孙13岁的熊心为王,并与刘邦所部会于薛城。众将约定:项羽北向救赵,解巨鹿之围后,从北路向西攻秦,刘邦从南路西进向关中进发。两路人马在击败秦军后,谁先入秦都咸阳,谁当关中王。
刘邦率军勇往直前,凭靠张良等人的谋划,避实就虚,剿抚并用,一路夺关斩将,直抵关中。萧何身为丞督,坐镇地方,督办军队的后勤供应。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率大军兵临咸阳城。秦王子婴设计杀了奸相赵高,献出玉玺,向刘邦投降。于是,起义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咸阳城。将士们见秦都宫殿巍峨,街市繁华,顿时忘乎所以,纷纷乘乱抢掠金银财物,连沛公也忍不住,趁着空闲,跑到秦宫去东张西望。他看见华丽的宫室,古怪的摆设,成堆的金银珠宝,猎狗骏马,珍奇玩物,还有一群群的美女,不觉眼花缭乱,飘飘然起来,甚至贪恋秦宫的富贵而不忍离开。他神魂颠倒地拥着美女走进胡亥的寝宫,往龙床上一躺,便进入了温柔乡。突然,大将樊哙破门而入,大声说道:“沛公想取天下,还是想当富家翁?这些奢华之物,正是秦亡的祸根。切勿迷恋于此!”与此同时,张良等人也来陈述利害,刘邦这才幡然自悟当下命兵士查封皇宫府库,然后率众将士返回灞上。惟独萧何,进入咸阳后,一不贪恋金银财物,二不迷恋美女,却急如星火地赶往秦丞相御史府,并派士兵迅速包围丞相御史府不准任何人出入。然后让忠实可靠的人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一一进行清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统统收藏起来,留待日后查用。因为,依据秦朝的典制,丞相辅佐天子,处理国家大事;御史大夫对外监督各郡御史,对内接受公卿奏事。除了军权外,丞相和御史大夫几乎总揽一切朝政。萧何做官多年,当然知道这些。对此,全军上下无不佩服,刘邦在惭愧之余,说:“萧何确是异才,不枉我提拔他一场。”萧何收藏的这些秦朝的律令图书档案,使刘邦对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等等了如指掌,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据,对日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没。这也足见萧何的深谋远虑。
沛公刘邦率先攻入咸阳后不久,项羽也率军人关,并在同年二月自封为西楚霸王,占有梁楚东部9郡之地,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并背弃原来的约定,改立刘邦为汉王,辖治荒远偏僻的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为了阻止刘邦东进,项羽又把关中地区一分为三,分封给了3个秦朝降将——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刘邦看出了项羽的险恶用心,憋了一肚子气,有心与项羽决一死战,怎奈势单力薄,实难取胜。只好采纳萧何、张良等人的建议,隐忍入蜀,休兵养士,广招人才,待机再与项羽争个高低。四月,各路诸侯各自领兵回到自己的封地。刘邦按张良的计谋,偃旗息鼓,人不解甲,马不停蹄,急匆匆地向巴蜀进发。一路上,许多来自其他诸侯王军中的兵士自愿投到刘邦的旗下,韩信就是在这个时候从楚营中逃出,投奔刘邦的。
韩信项羽有勇有谋韩信原是项羽的部下,他有勇有谋,是天下无双的军事家。但在项羽手下却得不到重用,于是就投到刘邦麾下。起初,刘邦让他当了一个管理粮草的小官,韩信大失所望。一次偶然的机会
,萧何结识了韩信。在接触过程中,萧丞相发现韩信有胆有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多次向刘邦推荐,但并没有引起刘邦的重视。
转眼间两个多月过去了。汉军将士不愿在蜀中久驻,整天思念家乡,念叨东归,开小差的人也越来越多。一天,韩信见久在汉营仍不受重用,一气之下离开了汉营。萧何得知后,马上放下尚没处理完的紧急公务,亲自策马追赶韩信,连个招呼也来不及向刘邦打。刘邦正为军中开小差的人日益增多而焦急,忽然有军吏来报告说:“萧丞相也跑了。”刘邦一听大惊失色,说:“这还了得!我正要与他商议军中大事,怎么他也逃走了!”当下派人去找萧何。一连两天也不见萧何的影子,急得刘邦坐立不安。再说萧何为追韩信,不辞辛苦,一路问,一路追,直到天黑了,还没追着韩信。正想下马休息一下,忽然远远望见有个人牵着马在河边徘徊。萧何顿时抖擞精神,快马加鞭,大声喊着:“韩将军!韩将军!”他策马赶到河边,气喘吁吁地下了马,气呼呼地说:“韩将军,咱们总算一见如故,够得上是朋友。你怎么不说一声,就这么走了?”韩信仍不吭声。萧何又说了一大堆劝他回去的话。这时候,滕公夏侯婴也策马赶到;两个人苦苦地相求非要韩信回去不可。他们说:“要是大王再不听我们的劝告,那我们三个人一起走,好不好?”韩信只好跟着他们回去。到了第三天,三人才回到南郑。
萧何去见刘邦,刘邦见到萧何又惊又怒,说道:“你为什么也想逃跑?”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去了。”刘邦问他:“你追的是谁?”萧何答道:“韩信。”刘邦听后,很不以为然地说:“逃走的将军有十多个了,也没听说你去追过谁,怎么偏要去追韩信?这明明是在骗我!”萧何说:“那些将军都容易得到,可韩信却是当今数一数二的杰出人才,跑了就再也没有第二个了。大王如果只想当个汉中王,没有韩信也就算了;如果要准备打天下,那就非用韩信不可。您到底准备怎么样?”刘邦说:“我当然想打出去,怎么能老困闷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若决定出汉中,能重用韩信,他自然会留下;如果不重用他,他终究会离开的。”“那么,”刘邦下决心说:“就依着丞相,让他做个将军,怎么样?”萧何说:“叫他做将军,他还得走。”“那拜他为大将军怎么样?”萧何说:“很好。”刘邦当时就让萧何去召韩信来,马上就拜他为大将军。萧何直率地说:“大王平时太不注重礼仪了。拜大将军是件大事,不是小孩子闹着玩儿似的叫他来就来。大王真要拜韩信为大将军,先得命人造起一座拜将台,选个好日子,大王还得沐浴更衣,亲自戒斋,然后隆重地举行拜将仪式。这样,才能让全体将士都能听从大将军的指挥,就像听从大王的指挥一样。”刘邦说:“好吧,我都听你的,请你去办吧。”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一历史故事的由来。几天以后,萧何命人已筑好了拜将坛。汉王刘邦择了吉日,带领文武百官,来至坛前,缓步拾级而上。只见坛前悬着大旗,迎风招展,四面列着戈矛,肃静无哗。一轮红日光照将坛,真是旌旗耀武,甲杖生威。丞相萧何已将符印斧钺,呈与汉王刘邦。坛下一班金盔铁甲的将官,都翘首伫望,不知这颗斗大的金印,究竟属于何人。只见萧何代宣王命,高声喊道:“谨请大将军登坛行礼!”当下陡然闪出一人,从容步上将坛。大家定睛一看,原来是韩信,顿时一片哗然。这也难怪,一个军中不出名的小吏,如今一下子拜为大将军,怎不令众人议论纷纷。众人见汉王刘邦;丞相萧何却是那么毕恭毕敬,越发感到莫名其妙。后来,韩信果然没有令刘邦失望,没有辜负萧何的良苦用心。在楚汉战争中,韩信率汉军渡陈仓,战荥阳,破魏平赵,收燕伐齐,连战连胜,在垓下设十面埋伏,一举将项羽全军歼灭,为刘邦平定了天下。很显然,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军事才能的充分发挥和运用,乃至汉王刘邦能够最终夺取天下,从一定程度上说,同萧何的慧眼识才,倾力荐贤是密不可分的。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率军悄悄离开南郑,采纳了张良、韩信所献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挥师东进,留下萧何负责征收巴蜀之税,供给军粮。汉军将士人蜀后,思念家乡,东归之心甚切,一旦东归,个个如猛虎下山,奋勇争先,直杀得雍王章邯的兵马丢盔卸甲,落荒而逃。汉军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便占据了三秦之地。刘邦令萧何坐镇关中,安抚百姓,同时负责兵员和粮饷的筹措与补给,自己则率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向彭城进发。
由于几经战事,这时的关中已是满目疮痍,残破不堪,秦都咸阳被项羽放火烧了3个月,已成一片瓦砾。萧何留守关中后,马上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全力收拾关中的残破局面。他一方面重新建立已经散乱的统治秩序,另一方面对百姓施以恩惠,以定民心。他不仅颁布实施新法,重新建立汉的统治秩序和统治机构,修建宫廷、县城等等。另外又开放了原来秦朝的皇家苑囿园地,让百姓耕种,赐给百姓爵位,减免租税等等。他还让百姓自行推举年龄在50岁以上、有德行、能做表率的人,任命他们为“三老”,每乡一人;再选各乡里的三老为县三老,辅佐县令,教化民众,同时免去他们的徭役,并在每年的年末赐给他们酒肉。这样,由于萧何办事精明,施政有方,颁布利民法令,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建立了稳固的后方,保障了前线的需要。
汉二年,刘邦乘项羽大军东征之机,乘虚而入,攻占了项羽的老巢彭城(今江苏徐州)。汉军进驻彭城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麻痹大意,放松的警惕,不久便被项羽率3万精兵绕道杀回,将刘邦团团围困于彭城灵壁(今安徽濉溪市南)。幸亏陈平献“金蝉脱壳”之计,才得以带着数十骑残兵败将逃回荥阳。这时,关中的壮丁多数已被征发,萧何便调拨老弱及不到服役年龄的少年到荥阳增援,韩信也收兵与刘邦会师,刘邦这才得以重振旗鼓,与项羽大军相持于荥阳、成皋一带。当时,萧何坐镇关中,征发兵卒,运送粮草,供应汉军;侍奉太子,制定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秩序。有关事项每次报呈刘邦,刘邦总是同意,允许照办。即使来不及报告,萧何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先行执行,等汉王回来再作报告。刘邦几次战役,弃军逃跑,当时萧何若稍有二心,便可置刘邦于死地。可萧何每次都征发关中兵,补足汉军缺额,刘邦也因此得以重新振作,多次转危为安。公元前203年,项羽也由于连年战争,陷入了兵尽粮绝的困境。而刘邦的部队,却由于萧何坐镇关中,不断地向前方输送粮食和兵力,形成了兵强粮多的好形势。后来,刘邦越战越强,终于逼得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消灭项羽、平定楚地后,诸侯联名上《劝进表》给刘邦,推举他为皇帝。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众诸侯及太尉长安侯卢绾等300多人,恭听了刘邦即帝位的诏书。刘邦称帝后,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席间,觥筹交错,君臣共饮。刘邦显得特别高兴,曰:“你们都说实话,我为什么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又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群臣众说不一。刘邦后曰:“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比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比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他们为我所用,所以能取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去重用,因此败在我大汉朝的手中。”不难看出,刘邦认为张良、萧何、韩信是他最得力的功臣,这三人亦被称为“汉初三杰。”其后,刘邦论功行赏。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许多功臣心里愤愤不平,私下里议论不休。他们说自己跟随刘邦辗转南北,身经百战,而萧何只不过坐在家里发发议论,做做文字工作而已,毫无战功,为什么他的食邑反而比我们多呢?刘邦闻知此事后,对他们曰:“你们知道猎人吗?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猎狗,而指示行踪,放狗追兽的是人。如今诸位只是能猎获野兽,相当于猎狗的功劳。至于萧何,他能放出猎狗,指示追逐目标,那相当于猎人的功劳。况且你们只是一个人追随我,多的也不过带两三个家里人,而萧何却是全族好几十人跟随我,这些功劳怎么能抹杀呢?”众人听罢,都无言以答。诸侯分封完毕,接着是排位次。群臣曰:“平阳侯曹参跟随陛下南征北战,身受70余处战伤,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应排第一。”刘邦已经压过大家一次,重封了萧何,对排位次的事就不好再说什么,不过他心里仍然认为萧何应该排在第一位。这时,关内侯鄂君曰道:“在楚汉战争中,陛下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来补充。有时,就是没有陛下的命令,萧何一次也派遣几万人,正好补充了陛下的急需。不仅是士兵,就是军粮也全靠萧何转漕关中,才保证了供应。这些都是创立汉家天下流传后世的大功劳,怎么能把像曹参等人只是一时的战功列在万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见,萧何应排第一,曹参第二。”鄂君的这番议论,正中刘邦下怀,于是顺水推舟,把萧何排为第一,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并封了萧何的父子兄弟10多人。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
刘邦论功行赏分封行赏分封诸侯后,定都的问题又迫在眉睫。起初,打算定都洛阳,后来戍卒娄敬面见刘邦,建议依借关中的险要形势
,定都咸阳(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刘邦征求张良的意见后,当即决定定都咸阳。并封娄敬为奉春君,赐姓刘。于是,刘邦暂居栎阳,命丞相萧何营建咸阳。公元前199年,皇宫竣工,萧何奏请御驾往视。刘邦于是从栎阳到咸阳,萧何接驾,导入游观。最大的一座,叫做未央宫,周围的有二三十里。东西两方,阙门最广。殿宇规模,亦皆高敞,尤以前殿最为豪华壮丽。武库、太仓,分建殿旁,气象巍峨。刘邦巡视一番后,嫌宫室过于壮丽豪华,责备萧何道:“朕之起义,原为救民。现今天下初定,民穷财尽,怎将这座宫殿造得如此奢华?”萧何见汉帝责怪,不慌不忙地说:“正因为天下刚刚安定,才好借机会多征发些人和物来营建宫室,况且天子以四海为家,宫室壮丽才能显出威严,也免得子孙后代再来重建。”刘邦见萧何回答的如此得体,便转怒为喜道:“如此说来,朕未免... -->>
汉初三杰,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萧何(前257年6.15—前193年7.8),汉族,西汉初期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
萧何出生于秦泗水郡丰邑县(今江苏丰县)东护城河西岸,现萧何宅遗址尚存。萧何年轻时去小沛任功曹,这是负责县里某项事务的主要吏员。他平时勤奋好学,思想机敏,对历代律令颇有研究。他性格随和,很善于识人,结交了许多好朋友。其中秦泗水亭长刘邦,捕役樊哙,书吏曹参,刽子手夏侯婴,还有吹鼓手周勃(名将周亚夫的父亲),由于他们年龄相近,性格相同,不久便成了莫逆之交。尤其是对刘邦,感情更不一般。他见刘邦器宇轩昂,风骨不凡,谈吐也有别于众人,是位大贵之相,所以对他格外佩服,并曾多次利用职权暗中袒护他。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举起了反秦的大旗,各地豪杰云集响应,天下大乱。此时的萧何仍在小沛当功曹,他和曹参、樊哙、夏侯婴、周勃等人时常聚会,密切注视着局势的发展,并暗中与在芒砀山中的刘邦保持着联系。
在陈胜、吴广起义的威慑下,许多地方官吏也感到秦的暴政不能长久,于是也想反叛朝廷,归附义军,保全自己。萧何所在的小沛与蕲州相近,小沛县令眼看烽火遍地,深怕丢了脑袋。于是找来萧何、曹参等人,秘商起兵之事。萧何建议道:“你是秦朝官吏,小沛百姓恐难听你的话,欲图大事,非把逃亡的豪杰请回来不可。如此一来,小沛自可安如泰山了。”县令听罢,觉得有理。萧何就保举刘邦,请县令赦罪录用。县令最初觉得有些为难,其后转念一想,天下大乱,刘邦虽然有罪在身,只要他肯诚心助我,倒是合适人选。于是,县令便派刘邦的妻妹吕须之夫樊哙去芒砀山找回刘邦,共同起义。刘邦欣然应允,立即率众奔小沛而来。不料,县令见刘邦人多势众,担心自己操纵不了这只队伍,又反悔了,将刘邦拒之城外,并将萧何等人抓了起来,押人监内。刘邦兵临城下,见城门紧闭,便知城中有变。于是,下令将城池团团围住,准备攻城。正在这时,萧何、曹参越城逃到刘邦处,刘邦大喜。三人商议一番后,刘邦在帛上写了一封告小沛父老书,用箭射人城内。书中说:“天下百姓共同忍受秦苛政之苦已经很久了,如今父老兄弟们却在为县令守城。天下诸侯并起,马上就要攻破小沛城池了。如果沛城的百姓现在起来诛杀县令,响应诸侯,则家室能得以保全。否则,父子都将白白地惨遭杀戮。”小沛百姓看了刘邦的信,就聚集起来攻入县衙,杀了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
召集沛城父老共商大计。大家都推举刘邦为县令,背秦自立。刘邦却推辞道:“现今天下纷扰,诸侯并起,沛令一席自应选择全县最有声望之人。我并非自爱,实因德薄能鲜,误己事小,倘若误了全城父老,那就百死莫赎,还是快快另选贤能,以图大事吧。”众人见刘邦出言谦逊,更加悦服。于是众人坚请刘邦担任沛令。刘邦仍是再三推让不就,萧何苦劝也无济无事。众人无奈,便选出9位全县最有声望的人,连同刘邦共计10人,把10个人的姓名写在纸上,谨告天地,拈出何人,何人即为小沛县令,不得推辞。萧何见状,忽生一计,忙对大家说:“诸位这个办法很好,取决于天最公道。这点微劳,须让不才来尽。”众人听了十分赞同,都说:“萧功曹在县办事多年,做事精细,这件事情理当请萧先生处理”一切准备就诸后,萧何又转身对众人说:“刘邦最为乡亲信仰,拈阄之事,我看就请他来担任,以昭郑重。”众人齐声叫好。刘邦只得对天行礼之后,拈出一阄,当众展开一看,上面恰好写着自己的名字,看一眼萧何,又要推辞。萧何见状,忙走上前去,一把将盘中剩余的纸阄抓起,放人口中嚼碎,然后高声说道;“天意所归,还有何说。”众人听了,欢声雷动。刘邦无奈,只好应诺。于是,他们便在县衙大堂举行了仪式,誓师起事,并按楚国旧制,称刘邦为“沛公”。事后,刘邦才知道原来萧何所写的10个纸阄全是刘邦的名字,深知萧何真心拥戴自己,内心十分感激。从此,萧何紧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了盖世的功勋。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项梁叔侄杀了会稽郡守殷通,举起义旗。不久,便召集了20余万兵马,拥立楚王第12皇孙13岁的熊心为王,并与刘邦所部会于薛城。众将约定:项羽北向救赵,解巨鹿之围后,从北路向西攻秦,刘邦从南路西进向关中进发。两路人马在击败秦军后,谁先入秦都咸阳,谁当关中王。
刘邦率军勇往直前,凭靠张良等人的谋划,避实就虚,剿抚并用,一路夺关斩将,直抵关中。萧何身为丞督,坐镇地方,督办军队的后勤供应。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率大军兵临咸阳城。秦王子婴设计杀了奸相赵高,献出玉玺,向刘邦投降。于是,起义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咸阳城。将士们见秦都宫殿巍峨,街市繁华,顿时忘乎所以,纷纷乘乱抢掠金银财物,连沛公也忍不住,趁着空闲,跑到秦宫去东张西望。他看见华丽的宫室,古怪的摆设,成堆的金银珠宝,猎狗骏马,珍奇玩物,还有一群群的美女,不觉眼花缭乱,飘飘然起来,甚至贪恋秦宫的富贵而不忍离开。他神魂颠倒地拥着美女走进胡亥的寝宫,往龙床上一躺,便进入了温柔乡。突然,大将樊哙破门而入,大声说道:“沛公想取天下,还是想当富家翁?这些奢华之物,正是秦亡的祸根。切勿迷恋于此!”与此同时,张良等人也来陈述利害,刘邦这才幡然自悟当下命兵士查封皇宫府库,然后率众将士返回灞上。惟独萧何,进入咸阳后,一不贪恋金银财物,二不迷恋美女,却急如星火地赶往秦丞相御史府,并派士兵迅速包围丞相御史府不准任何人出入。然后让忠实可靠的人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一一进行清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统统收藏起来,留待日后查用。因为,依据秦朝的典制,丞相辅佐天子,处理国家大事;御史大夫对外监督各郡御史,对内接受公卿奏事。除了军权外,丞相和御史大夫几乎总揽一切朝政。萧何做官多年,当然知道这些。对此,全军上下无不佩服,刘邦在惭愧之余,说:“萧何确是异才,不枉我提拔他一场。”萧何收藏的这些秦朝的律令图书档案,使刘邦对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等等了如指掌,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据,对日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没。这也足见萧何的深谋远虑。
沛公刘邦率先攻入咸阳后不久,项羽也率军人关,并在同年二月自封为西楚霸王,占有梁楚东部9郡之地,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并背弃原来的约定,改立刘邦为汉王,辖治荒远偏僻的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为了阻止刘邦东进,项羽又把关中地区一分为三,分封给了3个秦朝降将——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刘邦看出了项羽的险恶用心,憋了一肚子气,有心与项羽决一死战,怎奈势单力薄,实难取胜。只好采纳萧何、张良等人的建议,隐忍入蜀,休兵养士,广招人才,待机再与项羽争个高低。四月,各路诸侯各自领兵回到自己的封地。刘邦按张良的计谋,偃旗息鼓,人不解甲,马不停蹄,急匆匆地向巴蜀进发。一路上,许多来自其他诸侯王军中的兵士自愿投到刘邦的旗下,韩信就是在这个时候从楚营中逃出,投奔刘邦的。
韩信项羽有勇有谋韩信原是项羽的部下,他有勇有谋,是天下无双的军事家。但在项羽手下却得不到重用,于是就投到刘邦麾下。起初,刘邦让他当了一个管理粮草的小官,韩信大失所望。一次偶然的机会
,萧何结识了韩信。在接触过程中,萧丞相发现韩信有胆有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多次向刘邦推荐,但并没有引起刘邦的重视。
转眼间两个多月过去了。汉军将士不愿在蜀中久驻,整天思念家乡,念叨东归,开小差的人也越来越多。一天,韩信见久在汉营仍不受重用,一气之下离开了汉营。萧何得知后,马上放下尚没处理完的紧急公务,亲自策马追赶韩信,连个招呼也来不及向刘邦打。刘邦正为军中开小差的人日益增多而焦急,忽然有军吏来报告说:“萧丞相也跑了。”刘邦一听大惊失色,说:“这还了得!我正要与他商议军中大事,怎么他也逃走了!”当下派人去找萧何。一连两天也不见萧何的影子,急得刘邦坐立不安。再说萧何为追韩信,不辞辛苦,一路问,一路追,直到天黑了,还没追着韩信。正想下马休息一下,忽然远远望见有个人牵着马在河边徘徊。萧何顿时抖擞精神,快马加鞭,大声喊着:“韩将军!韩将军!”他策马赶到河边,气喘吁吁地下了马,气呼呼地说:“韩将军,咱们总算一见如故,够得上是朋友。你怎么不说一声,就这么走了?”韩信仍不吭声。萧何又说了一大堆劝他回去的话。这时候,滕公夏侯婴也策马赶到;两个人苦苦地相求非要韩信回去不可。他们说:“要是大王再不听我们的劝告,那我们三个人一起走,好不好?”韩信只好跟着他们回去。到了第三天,三人才回到南郑。
萧何去见刘邦,刘邦见到萧何又惊又怒,说道:“你为什么也想逃跑?”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去了。”刘邦问他:“你追的是谁?”萧何答道:“韩信。”刘邦听后,很不以为然地说:“逃走的将军有十多个了,也没听说你去追过谁,怎么偏要去追韩信?这明明是在骗我!”萧何说:“那些将军都容易得到,可韩信却是当今数一数二的杰出人才,跑了就再也没有第二个了。大王如果只想当个汉中王,没有韩信也就算了;如果要准备打天下,那就非用韩信不可。您到底准备怎么样?”刘邦说:“我当然想打出去,怎么能老困闷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若决定出汉中,能重用韩信,他自然会留下;如果不重用他,他终究会离开的。”“那么,”刘邦下决心说:“就依着丞相,让他做个将军,怎么样?”萧何说:“叫他做将军,他还得走。”“那拜他为大将军怎么样?”萧何说:“很好。”刘邦当时就让萧何去召韩信来,马上就拜他为大将军。萧何直率地说:“大王平时太不注重礼仪了。拜大将军是件大事,不是小孩子闹着玩儿似的叫他来就来。大王真要拜韩信为大将军,先得命人造起一座拜将台,选个好日子,大王还得沐浴更衣,亲自戒斋,然后隆重地举行拜将仪式。这样,才能让全体将士都能听从大将军的指挥,就像听从大王的指挥一样。”刘邦说:“好吧,我都听你的,请你去办吧。”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一历史故事的由来。几天以后,萧何命人已筑好了拜将坛。汉王刘邦择了吉日,带领文武百官,来至坛前,缓步拾级而上。只见坛前悬着大旗,迎风招展,四面列着戈矛,肃静无哗。一轮红日光照将坛,真是旌旗耀武,甲杖生威。丞相萧何已将符印斧钺,呈与汉王刘邦。坛下一班金盔铁甲的将官,都翘首伫望,不知这颗斗大的金印,究竟属于何人。只见萧何代宣王命,高声喊道:“谨请大将军登坛行礼!”当下陡然闪出一人,从容步上将坛。大家定睛一看,原来是韩信,顿时一片哗然。这也难怪,一个军中不出名的小吏,如今一下子拜为大将军,怎不令众人议论纷纷。众人见汉王刘邦;丞相萧何却是那么毕恭毕敬,越发感到莫名其妙。后来,韩信果然没有令刘邦失望,没有辜负萧何的良苦用心。在楚汉战争中,韩信率汉军渡陈仓,战荥阳,破魏平赵,收燕伐齐,连战连胜,在垓下设十面埋伏,一举将项羽全军歼灭,为刘邦平定了天下。很显然,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军事才能的充分发挥和运用,乃至汉王刘邦能够最终夺取天下,从一定程度上说,同萧何的慧眼识才,倾力荐贤是密不可分的。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率军悄悄离开南郑,采纳了张良、韩信所献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挥师东进,留下萧何负责征收巴蜀之税,供给军粮。汉军将士人蜀后,思念家乡,东归之心甚切,一旦东归,个个如猛虎下山,奋勇争先,直杀得雍王章邯的兵马丢盔卸甲,落荒而逃。汉军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便占据了三秦之地。刘邦令萧何坐镇关中,安抚百姓,同时负责兵员和粮饷的筹措与补给,自己则率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向彭城进发。
由于几经战事,这时的关中已是满目疮痍,残破不堪,秦都咸阳被项羽放火烧了3个月,已成一片瓦砾。萧何留守关中后,马上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全力收拾关中的残破局面。他一方面重新建立已经散乱的统治秩序,另一方面对百姓施以恩惠,以定民心。他不仅颁布实施新法,重新建立汉的统治秩序和统治机构,修建宫廷、县城等等。另外又开放了原来秦朝的皇家苑囿园地,让百姓耕种,赐给百姓爵位,减免租税等等。他还让百姓自行推举年龄在50岁以上、有德行、能做表率的人,任命他们为“三老”,每乡一人;再选各乡里的三老为县三老,辅佐县令,教化民众,同时免去他们的徭役,并在每年的年末赐给他们酒肉。这样,由于萧何办事精明,施政有方,颁布利民法令,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建立了稳固的后方,保障了前线的需要。
汉二年,刘邦乘项羽大军东征之机,乘虚而入,攻占了项羽的老巢彭城(今江苏徐州)。汉军进驻彭城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麻痹大意,放松的警惕,不久便被项羽率3万精兵绕道杀回,将刘邦团团围困于彭城灵壁(今安徽濉溪市南)。幸亏陈平献“金蝉脱壳”之计,才得以带着数十骑残兵败将逃回荥阳。这时,关中的壮丁多数已被征发,萧何便调拨老弱及不到服役年龄的少年到荥阳增援,韩信也收兵与刘邦会师,刘邦这才得以重振旗鼓,与项羽大军相持于荥阳、成皋一带。当时,萧何坐镇关中,征发兵卒,运送粮草,供应汉军;侍奉太子,制定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秩序。有关事项每次报呈刘邦,刘邦总是同意,允许照办。即使来不及报告,萧何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先行执行,等汉王回来再作报告。刘邦几次战役,弃军逃跑,当时萧何若稍有二心,便可置刘邦于死地。可萧何每次都征发关中兵,补足汉军缺额,刘邦也因此得以重新振作,多次转危为安。公元前203年,项羽也由于连年战争,陷入了兵尽粮绝的困境。而刘邦的部队,却由于萧何坐镇关中,不断地向前方输送粮食和兵力,形成了兵强粮多的好形势。后来,刘邦越战越强,终于逼得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消灭项羽、平定楚地后,诸侯联名上《劝进表》给刘邦,推举他为皇帝。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众诸侯及太尉长安侯卢绾等300多人,恭听了刘邦即帝位的诏书。刘邦称帝后,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席间,觥筹交错,君臣共饮。刘邦显得特别高兴,曰:“你们都说实话,我为什么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又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群臣众说不一。刘邦后曰:“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比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比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他们为我所用,所以能取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去重用,因此败在我大汉朝的手中。”不难看出,刘邦认为张良、萧何、韩信是他最得力的功臣,这三人亦被称为“汉初三杰。”其后,刘邦论功行赏。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许多功臣心里愤愤不平,私下里议论不休。他们说自己跟随刘邦辗转南北,身经百战,而萧何只不过坐在家里发发议论,做做文字工作而已,毫无战功,为什么他的食邑反而比我们多呢?刘邦闻知此事后,对他们曰:“你们知道猎人吗?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猎狗,而指示行踪,放狗追兽的是人。如今诸位只是能猎获野兽,相当于猎狗的功劳。至于萧何,他能放出猎狗,指示追逐目标,那相当于猎人的功劳。况且你们只是一个人追随我,多的也不过带两三个家里人,而萧何却是全族好几十人跟随我,这些功劳怎么能抹杀呢?”众人听罢,都无言以答。诸侯分封完毕,接着是排位次。群臣曰:“平阳侯曹参跟随陛下南征北战,身受70余处战伤,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应排第一。”刘邦已经压过大家一次,重封了萧何,对排位次的事就不好再说什么,不过他心里仍然认为萧何应该排在第一位。这时,关内侯鄂君曰道:“在楚汉战争中,陛下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来补充。有时,就是没有陛下的命令,萧何一次也派遣几万人,正好补充了陛下的急需。不仅是士兵,就是军粮也全靠萧何转漕关中,才保证了供应。这些都是创立汉家天下流传后世的大功劳,怎么能把像曹参等人只是一时的战功列在万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见,萧何应排第一,曹参第二。”鄂君的这番议论,正中刘邦下怀,于是顺水推舟,把萧何排为第一,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并封了萧何的父子兄弟10多人。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
刘邦论功行赏分封行赏分封诸侯后,定都的问题又迫在眉睫。起初,打算定都洛阳,后来戍卒娄敬面见刘邦,建议依借关中的险要形势
,定都咸阳(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刘邦征求张良的意见后,当即决定定都咸阳。并封娄敬为奉春君,赐姓刘。于是,刘邦暂居栎阳,命丞相萧何营建咸阳。公元前199年,皇宫竣工,萧何奏请御驾往视。刘邦于是从栎阳到咸阳,萧何接驾,导入游观。最大的一座,叫做未央宫,周围的有二三十里。东西两方,阙门最广。殿宇规模,亦皆高敞,尤以前殿最为豪华壮丽。武库、太仓,分建殿旁,气象巍峨。刘邦巡视一番后,嫌宫室过于壮丽豪华,责备萧何道:“朕之起义,原为救民。现今天下初定,民穷财尽,怎将这座宫殿造得如此奢华?”萧何见汉帝责怪,不慌不忙地说:“正因为天下刚刚安定,才好借机会多征发些人和物来营建宫室,况且天子以四海为家,宫室壮丽才能显出威严,也免得子孙后代再来重建。”刘邦见萧何回答的如此得体,便转怒为喜道:“如此说来,朕未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