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传承完 (1/2)
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大宋帝国征服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十六章 传承(完)
大宋洪武四十三年元月初八。辛未。西元1168年2月18日
北京顺天府。
天子探视,对重病的臣子来说,并不是好事。而众宰臣一起出动为太子祈福,对病情非但不会有什么作用,反而会让太子的位置开始动摇。
虽然经过了两个月的治疗和休养,赵伯铭终于保住了性命,但他的身体又差了几分,至今卧床不起。每天赵瑜赐予的补药不断,但赵伯铭却也不见康健起来。今日的籍田之礼,几年来都是让太子代替赵瑜下田来三推三返。籍田之礼,传承自三代之时,每年孟春正月,天子都要下田执犁,在田地同来回三趟,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粮食丰产。可赵伯铭行动不得,赵瑜也不得不停止了这一关系到家国天下的典礼。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皇帝作为上天之子,不仅仅是处理政务,同样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举行并主持各项祭典。可前年的冬至祭天大典,原订是让赵伯铭来做替身。但他在斋戒时病倒,最后不得不请动赵瑜亲自出马。而两次明堂大祭,也是一次被停止,一次被延迟。
十年来,赵伯铭已经重复多次的病情,让朝堂上下都失去了耐心。在这种情况下,朝臣其实都已经有所准备。一个重病在身、日后也很难履行天子职责的太子,是朝臣们所不能接受的。除非有志于成为权臣,不然只有身体健康的皇帝才能稳定朝政的运转,是所有官僚们的共识。
大宋需要一个身体健康的储君,虽然还没有一个大臣当先跳出来,但民间的舆论已经做好了准备。太子储位不保的传言,再一次流传于京城中,京师内的暗流开始涌动。而暗流最先冒出头来的地方,便是出现在报纸上。
赵师弘将手上的报纸一折,唤着身后的人:“吴陆!”
老内侍躬了躬腰:“大王,何事?”
“你看过这份报纸吗?”赵师弘将手上的一份报纸向后扬了一扬。
吴陆有些茫然摇了摇头。赵师弘在岐王府内,以清客的名义,养着十几个情报分析人员。每天清早,他们都要将一天拿到手上的报纸上的重要新闻摘录出来,或作上记号,以供赵师弘阅览。不过吴陆与岐王府的情报系统并无瓜葛,所以也不清楚为什么赵师弘特别提起这份报纸。但报纸上大概的内容他也能猜想得到:
“是肃王还是莒王?”吴陆问着。
赵师弘笑了,摇了摇头“不是他们,而是父王的!”
在京城中,尚未被分封皇子中。年纪最大的一个是二十一岁的肃王,虽然他比赵师弘还小七岁,但赵伯铭一去,他便是京中最年长的以人了。而在海外,最年长的皇子则是皇十四子莒王伯希。由诸侯入继大统,并非不可能。汉文帝被陈平、周勃这些灭吕扶刘的重臣拥戴前,也不过是一个远封边疆的诸侯王而已。
肃王的母舅家是相州韩家,其母是前任相国韩膺胄的远房堂妹。而莒王的生母则是明孝陈皇后,与赵伯铭一母同胞,同时也是如今除赵伯铭外,最年长的嫡出皇子。肃王靠着母舅家五世重臣的地位,而莒王的支持者有许多都是从太子一方转换门庭而来——赵瑜的母舅海宁陈家,早早的就与陈皇后攀了亲,如今太子眼看着就撑不下去了,当然要支持一个能继续保持陈家地位的皇子。
肃王、莒王两方的支持者,都是财力丰厚,势力广大。在这段时间,流传于京中的各份报刊上,关于肃王和莒王的新闻是最多的。一半是吹捧,一半是拆台。双方的支持者互相攻击,让京城的新闻界变得好不热闹。至于赵师弘这位有资格一争储位的嫡长孙。反而少见登报——这也是赵师弘没有发动手中力量的缘故,否则以他的财力,足以让泰半的小报都成为他的支持者。或者说,能让支持他的小报的发行渠道覆盖整个直隶路。
不过赵师弘很谨慎。这些年来,所有跳出来觊觎储位的皇子们,都被赵伯铭用尽手段强行赶去海外就藩。而到了海外还不肯收起妄心的皇子,也被赵伯铭通过自己对三大银行、两洋商业协会的影响力,加以打压,因而国势艰难。十年来,赵师弘已经看过七八个没有耐心的叔叔们吃过大亏了,最早与赵伯铭争位的皇二子晋王和皇四子鲁王,都早早的病死在封国,接下来的皇十九子、皇二十一子等几个也都是一蹶不振,赵师弘当然不会重蹈他们的覆辙。他只想安安静静的等待机会,如同伏在草丛中猛兽,静候致命一击的时机。
但赵师弘想低调行事,不代表就没有其他人想要通过支持他登基,做一个一本万利买卖。纪念故去的懿文太子的文章也有不少,连带着推崇赵师弘眼光卓异,善于提携人才的报道也有许多。只是给埋在肃王和莒王的新闻中,让人找不到了而已。
吴陆也便没什么惊讶,从赵师弘手上接过报纸,翻开来看了看。都是一些赞颂故懿文太子的陈词滥调,以吴陆对旧主的怀念,也没有半点心绪动摇。
“这也是寻常的罢!?”他有些纳闷的说道。
“你先看看是哪家的报纸?!”赵师弘指点了一下。
吴陆向上一看报名,顿时大吃了一惊,惊道:“是北京日报!”
赵师弘有些:“这究竟是巧合,还是皇爷爷的意见?”
如果说皇宋新闻是朝堂政事的风向标,那北京日报则是挂在风向标上的飘带。在风向标被吹动之前。飘带总是会先一步拂起。不过吹起飘带的是能一并转起风向标的狂风,还是微不足道的清风,却是要让人去费一番心思去揣测。
吴陆又翻了翻报纸,皱眉道:“偏偏还是第二版!”
如果是放在头版的社论上,那其中的政治意味就无可置疑了。而排在三版以后,那就多半是普通的追忆文章。但这篇文章却是排在第二版上,让人捉摸不透。
“这师东园究竟是谁?”
“师东园?”赵师弘得吴陆提醒,看了一下作者的名字,顿时大笑起来“他当他是商山四皓吗?!”
旧时刘邦意欲废太子盈,改立如意。而吕后接受了留侯张良的计策,为太子聘来了刘邦缕招不至的商山四皓。因为四人的关系,刘邦认为太子羽翼已成,便不再提废立太子之事。这四位保住了刘盈太子之位的四人,分别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以及东园公!
从作者的笔名上来看,师东园,师法得当然是商山四皓中的东园公了。不过赵师弘的父王已经故去了二十年,如今的太子也做了十几年的储君,要说师法商山四皓,维护太子之位,那也是该将心思放在赵伯铭身上。赵师弘苦思不得其解,文章作者的真实用意让他感到捉摸不透。
“小人今天就去查一查他的身份!”吴陆提议道。
“用不着。要稳重一点。行事轻佻是要不得的。”赵师弘摇了摇头,一有个风吹草动。就一下跳出来,给人留下行事轻佻的印象反而不好,尤其是今天这件让人拿捏不到来龙去脉的异事,更是要静观其变才是。
“三天后是新一期的皇宋新闻的刊发日。如果那时上面还有父王的报道,许多事就可以确定了。我早已说过,从现有的新闻中搜集情报,比起自己去跑腿要有效得多。我们需要的仅仅是几个眼光敏锐的情报分析之人,而不是包打听。”
元月十一。甲戌。
宁易身在府邸的书房中。今天能进入他书房的七个人,都是他从低层一步步提拔起来... -->>
第二十六章 传承(完)
大宋洪武四十三年元月初八。辛未。西元1168年2月18日
北京顺天府。
天子探视,对重病的臣子来说,并不是好事。而众宰臣一起出动为太子祈福,对病情非但不会有什么作用,反而会让太子的位置开始动摇。
虽然经过了两个月的治疗和休养,赵伯铭终于保住了性命,但他的身体又差了几分,至今卧床不起。每天赵瑜赐予的补药不断,但赵伯铭却也不见康健起来。今日的籍田之礼,几年来都是让太子代替赵瑜下田来三推三返。籍田之礼,传承自三代之时,每年孟春正月,天子都要下田执犁,在田地同来回三趟,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粮食丰产。可赵伯铭行动不得,赵瑜也不得不停止了这一关系到家国天下的典礼。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皇帝作为上天之子,不仅仅是处理政务,同样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举行并主持各项祭典。可前年的冬至祭天大典,原订是让赵伯铭来做替身。但他在斋戒时病倒,最后不得不请动赵瑜亲自出马。而两次明堂大祭,也是一次被停止,一次被延迟。
十年来,赵伯铭已经重复多次的病情,让朝堂上下都失去了耐心。在这种情况下,朝臣其实都已经有所准备。一个重病在身、日后也很难履行天子职责的太子,是朝臣们所不能接受的。除非有志于成为权臣,不然只有身体健康的皇帝才能稳定朝政的运转,是所有官僚们的共识。
大宋需要一个身体健康的储君,虽然还没有一个大臣当先跳出来,但民间的舆论已经做好了准备。太子储位不保的传言,再一次流传于京城中,京师内的暗流开始涌动。而暗流最先冒出头来的地方,便是出现在报纸上。
赵师弘将手上的报纸一折,唤着身后的人:“吴陆!”
老内侍躬了躬腰:“大王,何事?”
“你看过这份报纸吗?”赵师弘将手上的一份报纸向后扬了一扬。
吴陆有些茫然摇了摇头。赵师弘在岐王府内,以清客的名义,养着十几个情报分析人员。每天清早,他们都要将一天拿到手上的报纸上的重要新闻摘录出来,或作上记号,以供赵师弘阅览。不过吴陆与岐王府的情报系统并无瓜葛,所以也不清楚为什么赵师弘特别提起这份报纸。但报纸上大概的内容他也能猜想得到:
“是肃王还是莒王?”吴陆问着。
赵师弘笑了,摇了摇头“不是他们,而是父王的!”
在京城中,尚未被分封皇子中。年纪最大的一个是二十一岁的肃王,虽然他比赵师弘还小七岁,但赵伯铭一去,他便是京中最年长的以人了。而在海外,最年长的皇子则是皇十四子莒王伯希。由诸侯入继大统,并非不可能。汉文帝被陈平、周勃这些灭吕扶刘的重臣拥戴前,也不过是一个远封边疆的诸侯王而已。
肃王的母舅家是相州韩家,其母是前任相国韩膺胄的远房堂妹。而莒王的生母则是明孝陈皇后,与赵伯铭一母同胞,同时也是如今除赵伯铭外,最年长的嫡出皇子。肃王靠着母舅家五世重臣的地位,而莒王的支持者有许多都是从太子一方转换门庭而来——赵瑜的母舅海宁陈家,早早的就与陈皇后攀了亲,如今太子眼看着就撑不下去了,当然要支持一个能继续保持陈家地位的皇子。
肃王、莒王两方的支持者,都是财力丰厚,势力广大。在这段时间,流传于京中的各份报刊上,关于肃王和莒王的新闻是最多的。一半是吹捧,一半是拆台。双方的支持者互相攻击,让京城的新闻界变得好不热闹。至于赵师弘这位有资格一争储位的嫡长孙。反而少见登报——这也是赵师弘没有发动手中力量的缘故,否则以他的财力,足以让泰半的小报都成为他的支持者。或者说,能让支持他的小报的发行渠道覆盖整个直隶路。
不过赵师弘很谨慎。这些年来,所有跳出来觊觎储位的皇子们,都被赵伯铭用尽手段强行赶去海外就藩。而到了海外还不肯收起妄心的皇子,也被赵伯铭通过自己对三大银行、两洋商业协会的影响力,加以打压,因而国势艰难。十年来,赵师弘已经看过七八个没有耐心的叔叔们吃过大亏了,最早与赵伯铭争位的皇二子晋王和皇四子鲁王,都早早的病死在封国,接下来的皇十九子、皇二十一子等几个也都是一蹶不振,赵师弘当然不会重蹈他们的覆辙。他只想安安静静的等待机会,如同伏在草丛中猛兽,静候致命一击的时机。
但赵师弘想低调行事,不代表就没有其他人想要通过支持他登基,做一个一本万利买卖。纪念故去的懿文太子的文章也有不少,连带着推崇赵师弘眼光卓异,善于提携人才的报道也有许多。只是给埋在肃王和莒王的新闻中,让人找不到了而已。
吴陆也便没什么惊讶,从赵师弘手上接过报纸,翻开来看了看。都是一些赞颂故懿文太子的陈词滥调,以吴陆对旧主的怀念,也没有半点心绪动摇。
“这也是寻常的罢!?”他有些纳闷的说道。
“你先看看是哪家的报纸?!”赵师弘指点了一下。
吴陆向上一看报名,顿时大吃了一惊,惊道:“是北京日报!”
赵师弘有些:“这究竟是巧合,还是皇爷爷的意见?”
如果说皇宋新闻是朝堂政事的风向标,那北京日报则是挂在风向标上的飘带。在风向标被吹动之前。飘带总是会先一步拂起。不过吹起飘带的是能一并转起风向标的狂风,还是微不足道的清风,却是要让人去费一番心思去揣测。
吴陆又翻了翻报纸,皱眉道:“偏偏还是第二版!”
如果是放在头版的社论上,那其中的政治意味就无可置疑了。而排在三版以后,那就多半是普通的追忆文章。但这篇文章却是排在第二版上,让人捉摸不透。
“这师东园究竟是谁?”
“师东园?”赵师弘得吴陆提醒,看了一下作者的名字,顿时大笑起来“他当他是商山四皓吗?!”
旧时刘邦意欲废太子盈,改立如意。而吕后接受了留侯张良的计策,为太子聘来了刘邦缕招不至的商山四皓。因为四人的关系,刘邦认为太子羽翼已成,便不再提废立太子之事。这四位保住了刘盈太子之位的四人,分别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以及东园公!
从作者的笔名上来看,师东园,师法得当然是商山四皓中的东园公了。不过赵师弘的父王已经故去了二十年,如今的太子也做了十几年的储君,要说师法商山四皓,维护太子之位,那也是该将心思放在赵伯铭身上。赵师弘苦思不得其解,文章作者的真实用意让他感到捉摸不透。
“小人今天就去查一查他的身份!”吴陆提议道。
“用不着。要稳重一点。行事轻佻是要不得的。”赵师弘摇了摇头,一有个风吹草动。就一下跳出来,给人留下行事轻佻的印象反而不好,尤其是今天这件让人拿捏不到来龙去脉的异事,更是要静观其变才是。
“三天后是新一期的皇宋新闻的刊发日。如果那时上面还有父王的报道,许多事就可以确定了。我早已说过,从现有的新闻中搜集情报,比起自己去跑腿要有效得多。我们需要的仅仅是几个眼光敏锐的情报分析之人,而不是包打听。”
元月十一。甲戌。
宁易身在府邸的书房中。今天能进入他书房的七个人,都是他从低层一步步提拔起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