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平安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海涛见他和王狗儿好像聊得正好,可能马上要叫自己退下了。海涛便紧忙说:“奴婢还有一事。”“说。”
朱瞻基道。海涛躬身道:“因昨日殿下问起一个叫张宁的外廷官员,奴婢事后想起在司礼监见过一份弹劾他的折子,是今年年初的折子了。
当时的户部主事张鹤弹劾他隐瞒身世,原本不姓张,而是襁褓中被张家收养之故。张宁出身在洪武三十五年,籍贯南京。故弹劾他的人认为他来路不明不应入仕。”
果然朱瞻基一听就被吸引了注意力,又问了几句话,把王狗儿晾在一边只顾和海涛说话了。王狗儿脸上有些不悦,心说:人家的事关你屁事,平白无故害人?“你去把那折子找出来送过来我看看。”
朱瞻基下令道。朱瞻基听到了张宁的事还是想弄清楚的,因为张宁是他打算重点提拔的一批人中的一员。
朱瞻基即将登基成为新皇,认为自己不能只重用前朝老人,还需要自己发现和提拔一批新的官员加入自己的权力圈子,不仅能带来新鲜血液也能形成一些制衡局面。
特别对张宁,他是很喜欢的。虽然认识这个年轻官员不久,但张宁的机智和见识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还有八昼夜不休不息的坚持,他认为张宁是一个有耐心有毅力的人。在发展国力的新时期,正需要这样品质的人才,有政治主见并能忍耐坚持,形成稳定而有利国家的国策。
所以朱瞻基原本的打算是逐渐提拔的过程中,进一步考验和锻炼这个人,看是否能成为帝国的新一批人才储备。但是现在的情况让他有点难过,一方面惜才、一方面还是很在乎张宁的底细的,特别是可能和建文遗臣扯上关系。
朱瞻基和他的父亲朱高炽不同,他对爷爷永乐帝没有任何成见,可以说自己和爷爷的感情比父子亲情还要深得多。
想当年朱瞻基才几岁,太宗北征就带他在身边,谆谆教诲哪里可以扎营、什么情况下可以进军,弓马骑射手把手地教。
甚至爷爷在灯下读奏章时也让他在旁边,时不时教育治国之道。爷爷希望他成为一个能文能武的一代明君,把自己的江山交给这样一个孙子。
朱瞻基对太宗的感情非常深,所以自然不会刻意去推翻太宗的政策。而洪熙帝对子民算很仁厚的,但一些做法不利于君权,所以朱瞻基并不打算完成父亲所有的遗志,比如为建文朝翻案。
他也不想继续对建文遗臣进行大规模迫害,但心里清楚没法为他们平冤昭雪。不仅如此,他对爷爷的死还耿耿于怀,因为在南京时听胡滢提起过一件事,认为爷爷去世得很蹊跷。
因为这两个原因,对爷爷的感情和永乐末年的疑案,他对建文遗臣是没有好感的。如果张宁的身世真和建文遗臣有关系,哪怕现在他忠心效力朝廷,朱瞻基也过不了自己的个人感情没法用这个人。
人毕竟是有感情好恶的,哪怕是一代明君,就像大帝永乐也免不了俗。朱瞻基认识到了这一点。等宦官海涛把折子拿过来了,朱瞻基便翻阅起来,过得一会儿便抬头说道:“你去传话,叫胡滢到干清宫来见面。”
“奴婢遵旨。”海涛忙道。看来这件事不是白做的,至少迎合了太子的好恶。胡滢披麻戴孝跟着宦官海涛来到干清宫,到了先帝灵前先跪拜哭了一通。海涛只好等着他。这么酝酿了一番感情,在哭腔的驱使下硬生生逼出几滴眼泪,把老眼也整得红通通的,然后才去见太子朱瞻基。
果然朱瞻基一见他神色悲伤眼睛发红就先问了一句,听了缘由朱瞻基也哀叹了一声,但听在胡滢耳里却是一种赞许。
其实洪熙帝朱高炽死了,胡滢根本找不到什么悲痛的感觉。洪熙帝在位那会儿,胡滢直接从中枢要员成了南京国子监祭酒,完全被排斥在中心以外,叫他如何悲?
暖阁内除了几个内侍,大太监王狗儿已经走了。这时朱瞻基把海涛以外的几个内侍也屏退,便问及正事:“在南京时,有一次你说太宗驾崩时,你在灵帐里闻到过一股香味,当时没有细谈,我忽然想起这事儿来,想问问你怎么回事。”
“是。”胡滢急忙应了一声,然后沉默了一会儿才说“前年老臣派人在扬州暗查乱党时得到了一些线索,当时负责此事的人便是采访使张平安,老臣顺藤查下去,后来派人到了巫山。
由于行事仓促没能抓到有用的乱党,却搜出了一些蛛丝马迹,其中就有一种灰色粉末形似草木灰,不过这种东西的气味很特别,散发出奇异而淡的香味。
此后老臣还未深究,就隐隐闻悉太宗在北征途中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急忙北上面圣可是老臣晚了... -->>
海涛见他和王狗儿好像聊得正好,可能马上要叫自己退下了。海涛便紧忙说:“奴婢还有一事。”“说。”
朱瞻基道。海涛躬身道:“因昨日殿下问起一个叫张宁的外廷官员,奴婢事后想起在司礼监见过一份弹劾他的折子,是今年年初的折子了。
当时的户部主事张鹤弹劾他隐瞒身世,原本不姓张,而是襁褓中被张家收养之故。张宁出身在洪武三十五年,籍贯南京。故弹劾他的人认为他来路不明不应入仕。”
果然朱瞻基一听就被吸引了注意力,又问了几句话,把王狗儿晾在一边只顾和海涛说话了。王狗儿脸上有些不悦,心说:人家的事关你屁事,平白无故害人?“你去把那折子找出来送过来我看看。”
朱瞻基下令道。朱瞻基听到了张宁的事还是想弄清楚的,因为张宁是他打算重点提拔的一批人中的一员。
朱瞻基即将登基成为新皇,认为自己不能只重用前朝老人,还需要自己发现和提拔一批新的官员加入自己的权力圈子,不仅能带来新鲜血液也能形成一些制衡局面。
特别对张宁,他是很喜欢的。虽然认识这个年轻官员不久,但张宁的机智和见识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还有八昼夜不休不息的坚持,他认为张宁是一个有耐心有毅力的人。在发展国力的新时期,正需要这样品质的人才,有政治主见并能忍耐坚持,形成稳定而有利国家的国策。
所以朱瞻基原本的打算是逐渐提拔的过程中,进一步考验和锻炼这个人,看是否能成为帝国的新一批人才储备。但是现在的情况让他有点难过,一方面惜才、一方面还是很在乎张宁的底细的,特别是可能和建文遗臣扯上关系。
朱瞻基和他的父亲朱高炽不同,他对爷爷永乐帝没有任何成见,可以说自己和爷爷的感情比父子亲情还要深得多。
想当年朱瞻基才几岁,太宗北征就带他在身边,谆谆教诲哪里可以扎营、什么情况下可以进军,弓马骑射手把手地教。
甚至爷爷在灯下读奏章时也让他在旁边,时不时教育治国之道。爷爷希望他成为一个能文能武的一代明君,把自己的江山交给这样一个孙子。
朱瞻基对太宗的感情非常深,所以自然不会刻意去推翻太宗的政策。而洪熙帝对子民算很仁厚的,但一些做法不利于君权,所以朱瞻基并不打算完成父亲所有的遗志,比如为建文朝翻案。
他也不想继续对建文遗臣进行大规模迫害,但心里清楚没法为他们平冤昭雪。不仅如此,他对爷爷的死还耿耿于怀,因为在南京时听胡滢提起过一件事,认为爷爷去世得很蹊跷。
因为这两个原因,对爷爷的感情和永乐末年的疑案,他对建文遗臣是没有好感的。如果张宁的身世真和建文遗臣有关系,哪怕现在他忠心效力朝廷,朱瞻基也过不了自己的个人感情没法用这个人。
人毕竟是有感情好恶的,哪怕是一代明君,就像大帝永乐也免不了俗。朱瞻基认识到了这一点。等宦官海涛把折子拿过来了,朱瞻基便翻阅起来,过得一会儿便抬头说道:“你去传话,叫胡滢到干清宫来见面。”
“奴婢遵旨。”海涛忙道。看来这件事不是白做的,至少迎合了太子的好恶。胡滢披麻戴孝跟着宦官海涛来到干清宫,到了先帝灵前先跪拜哭了一通。海涛只好等着他。这么酝酿了一番感情,在哭腔的驱使下硬生生逼出几滴眼泪,把老眼也整得红通通的,然后才去见太子朱瞻基。
果然朱瞻基一见他神色悲伤眼睛发红就先问了一句,听了缘由朱瞻基也哀叹了一声,但听在胡滢耳里却是一种赞许。
其实洪熙帝朱高炽死了,胡滢根本找不到什么悲痛的感觉。洪熙帝在位那会儿,胡滢直接从中枢要员成了南京国子监祭酒,完全被排斥在中心以外,叫他如何悲?
暖阁内除了几个内侍,大太监王狗儿已经走了。这时朱瞻基把海涛以外的几个内侍也屏退,便问及正事:“在南京时,有一次你说太宗驾崩时,你在灵帐里闻到过一股香味,当时没有细谈,我忽然想起这事儿来,想问问你怎么回事。”
“是。”胡滢急忙应了一声,然后沉默了一会儿才说“前年老臣派人在扬州暗查乱党时得到了一些线索,当时负责此事的人便是采访使张平安,老臣顺藤查下去,后来派人到了巫山。
由于行事仓促没能抓到有用的乱党,却搜出了一些蛛丝马迹,其中就有一种灰色粉末形似草木灰,不过这种东西的气味很特别,散发出奇异而淡的香味。
此后老臣还未深究,就隐隐闻悉太宗在北征途中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急忙北上面圣可是老臣晚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