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两仪宝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一道天然裂痕,似嫦娥清秀的蚕眉,这就是峨眉石。
这首藏宝诗的意思是说,榄仔石和峨眉石之间埋藏着十万九千四百两金银财宝,要得到这些财宝的办法是在晚上竖起两根竹竿,月亮升到竿顶时,从两竿影子相交之处就可以找到宝藏了。
只要找到了插竹竿的两个点,确定了竹竿的高度,那么就很容易找到宝藏了,在田间,人们曾无意当中发现了一块光滑的巨石,上面厚厚的长满了一层仙人掌,当地村民铲开石上的仙人掌后,惊喜的看到,一个直径约4厘米的石洞赫然出现在眼前,难道这就是传说中插竹竿的地方?如果是,那么另外一个插竹竿的洞在哪里呢?遗憾的是,人们最终也没有找到另外一个插竹竿的洞,而且,即便找到了,竹竿的高度是多少也无法得知,也仍然没办法确定藏宝的准确地点。
与其它藏宝传说不同,张保仔的故事发生在清代,距离我们不过两百年左右的历史,历史事件的口口相传不会出现太大的误差,根据老人的说法,光是上川以及附近岛屿的藏宝窟就有几十处,而且大部分仍“深藏闺中”,如公湾的“倒吊人头”、背子迳的“鬼仔上桅”、浪湾的“七星伴月”、棋盘山的“石手指”、乌猪岛的“半边月”石刻、扯旗山的“金井”、竹旗山的“银顶”等都有张保仔的宝藏,但是,藏宝秘笈早已失传,人们很难确定具体位置去寻找宝藏。
即便如此,上川关于寻宝、得宝的传奇故事却也非常多,当地人对此津津乐道,在乌猪,有一个叫孟乐的人在放牧中偶然发现了一个薄本,但是,孟乐不识字,便把纸撕下来卷烟。直到一天,他的朋友上岛发现了那个薄本,可惜只剩下最后一页,上面写着:“乌猪洲仔有石船,船头向住穿石心,船尾向住三尖石,石下一香炉,石香炉地下有井字,从井字量起三十六周线,黄金三百两,白银三皮箱。”当时,两人找到了香炉和井字,但是却不知道三十六周线是什么,怎么计算,只好就此作罢,留下了这个谜底至今未能破解……
上川的宝藏传说鲜活生动,似乎是不容置疑的,关于张保仔手抄本的推断也十分合理,但是,真本失传,口头流传的信息真假难辨,上川岛数量惊人的财富仍然长眠地下,人们至今没能破解上川海盗藏宝的谜团,也没有找到传说中迷失的宝藏,毕竟历史传说中有价值的提示太少了,或许只有偶然的发现,才会让某些宝藏重见天曰。
一八零九年,由美国、葡萄牙提供军火,并派出舰队配合两广总督百龄的官兵,对张保仔进行内外夹击,张保仔水米断绝,只得出降。张出降后,留在香江尚有六七万人,大小船只千余艘,不肯归附。而张保仔又引官兵到处进剿五色帮,他们走投无路,纷纷扬帆奔向菲律宾、北婆罗洲、马来亚等地。这是近代在契约华工出现之前,流向海外最多的一批华人。
香江至今还有不少张保仔活动的遗迹,“东营盘”、“西营盘”都是张保仔营寨所在地,扯旗山有条张保仔古道,鸭脷洲有张保仔石炮台,五鼓岭有张保仔瞭望台,马湾天后庙有张保仔外寨,长洲及赤柱舂坎角有张保仔洞……
此外,传说在香江的土瓜湾海心庙、长洲、南丫榕树湾、大屿、赤柱舂坎角、牛池湾和鲤鱼门等地,也有张保仔洞。由于藏宝洞太多了,他要用秘诀簿备忘。
香江的太平山(扯旗山)也一处藏宝地点,太平山下一直传说有张保仔的宝藏。直到民国年间,一个新会人来到茶湾,悄悄地向一个老翁打听扯旗山石船的地点,老翁生疑,新会人说明真相,原来在新会暗传着张保仔的一首藏宝秘笈诗——“船头向住乌猪山,船尾向住广海湾,用柴烧用醋蘸,万两黄金在其间。”
老翁听后窃喜,给新会人指了一个错误的地点,自己立刻召集人手赶往扯旗山。他们用柴把石船烧红后,用醋一蘸,石船顿即四分五裂,然而终不见金银的影子,只好扫兴而归。
待老翁走后,一直尾随其后的新会人,在船尾几米处的锚状石下挖出了万两黄金。原来万两黄金藏在“锚间”,而非“其间”。
实际上关于张保仔的宝藏传说远远不止于此,张保仔除了这些传说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传说,更多的是民间的传说,那些传说真真假假,大多数人都把那些传说当成了一个乐子,少数人依然坚持认为那是真的,常年曰久的寻找宝藏。(未完待续。)
有一道天然裂痕,似嫦娥清秀的蚕眉,这就是峨眉石。
这首藏宝诗的意思是说,榄仔石和峨眉石之间埋藏着十万九千四百两金银财宝,要得到这些财宝的办法是在晚上竖起两根竹竿,月亮升到竿顶时,从两竿影子相交之处就可以找到宝藏了。
只要找到了插竹竿的两个点,确定了竹竿的高度,那么就很容易找到宝藏了,在田间,人们曾无意当中发现了一块光滑的巨石,上面厚厚的长满了一层仙人掌,当地村民铲开石上的仙人掌后,惊喜的看到,一个直径约4厘米的石洞赫然出现在眼前,难道这就是传说中插竹竿的地方?如果是,那么另外一个插竹竿的洞在哪里呢?遗憾的是,人们最终也没有找到另外一个插竹竿的洞,而且,即便找到了,竹竿的高度是多少也无法得知,也仍然没办法确定藏宝的准确地点。
与其它藏宝传说不同,张保仔的故事发生在清代,距离我们不过两百年左右的历史,历史事件的口口相传不会出现太大的误差,根据老人的说法,光是上川以及附近岛屿的藏宝窟就有几十处,而且大部分仍“深藏闺中”,如公湾的“倒吊人头”、背子迳的“鬼仔上桅”、浪湾的“七星伴月”、棋盘山的“石手指”、乌猪岛的“半边月”石刻、扯旗山的“金井”、竹旗山的“银顶”等都有张保仔的宝藏,但是,藏宝秘笈早已失传,人们很难确定具体位置去寻找宝藏。
即便如此,上川关于寻宝、得宝的传奇故事却也非常多,当地人对此津津乐道,在乌猪,有一个叫孟乐的人在放牧中偶然发现了一个薄本,但是,孟乐不识字,便把纸撕下来卷烟。直到一天,他的朋友上岛发现了那个薄本,可惜只剩下最后一页,上面写着:“乌猪洲仔有石船,船头向住穿石心,船尾向住三尖石,石下一香炉,石香炉地下有井字,从井字量起三十六周线,黄金三百两,白银三皮箱。”当时,两人找到了香炉和井字,但是却不知道三十六周线是什么,怎么计算,只好就此作罢,留下了这个谜底至今未能破解……
上川的宝藏传说鲜活生动,似乎是不容置疑的,关于张保仔手抄本的推断也十分合理,但是,真本失传,口头流传的信息真假难辨,上川岛数量惊人的财富仍然长眠地下,人们至今没能破解上川海盗藏宝的谜团,也没有找到传说中迷失的宝藏,毕竟历史传说中有价值的提示太少了,或许只有偶然的发现,才会让某些宝藏重见天曰。
一八零九年,由美国、葡萄牙提供军火,并派出舰队配合两广总督百龄的官兵,对张保仔进行内外夹击,张保仔水米断绝,只得出降。张出降后,留在香江尚有六七万人,大小船只千余艘,不肯归附。而张保仔又引官兵到处进剿五色帮,他们走投无路,纷纷扬帆奔向菲律宾、北婆罗洲、马来亚等地。这是近代在契约华工出现之前,流向海外最多的一批华人。
香江至今还有不少张保仔活动的遗迹,“东营盘”、“西营盘”都是张保仔营寨所在地,扯旗山有条张保仔古道,鸭脷洲有张保仔石炮台,五鼓岭有张保仔瞭望台,马湾天后庙有张保仔外寨,长洲及赤柱舂坎角有张保仔洞……
此外,传说在香江的土瓜湾海心庙、长洲、南丫榕树湾、大屿、赤柱舂坎角、牛池湾和鲤鱼门等地,也有张保仔洞。由于藏宝洞太多了,他要用秘诀簿备忘。
香江的太平山(扯旗山)也一处藏宝地点,太平山下一直传说有张保仔的宝藏。直到民国年间,一个新会人来到茶湾,悄悄地向一个老翁打听扯旗山石船的地点,老翁生疑,新会人说明真相,原来在新会暗传着张保仔的一首藏宝秘笈诗——“船头向住乌猪山,船尾向住广海湾,用柴烧用醋蘸,万两黄金在其间。”
老翁听后窃喜,给新会人指了一个错误的地点,自己立刻召集人手赶往扯旗山。他们用柴把石船烧红后,用醋一蘸,石船顿即四分五裂,然而终不见金银的影子,只好扫兴而归。
待老翁走后,一直尾随其后的新会人,在船尾几米处的锚状石下挖出了万两黄金。原来万两黄金藏在“锚间”,而非“其间”。
实际上关于张保仔的宝藏传说远远不止于此,张保仔除了这些传说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传说,更多的是民间的传说,那些传说真真假假,大多数人都把那些传说当成了一个乐子,少数人依然坚持认为那是真的,常年曰久的寻找宝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