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大明求生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可不是在瞎说,就说说商鞅的观点,他认为天下需要两种人,一种是愿意做牛做马的平民,另一种就是愿意为统治者付出生命的战士,凡是非农法兵的都是舍本逐利的奸民,因该统统打压,除了以上几点,还要让老百姓感觉外部敌对势力随时过来侵犯,这样才会感觉自己的朝廷是多么地温暖,这样才能听从统治者的指挥,这就是驭民之术,所以说善民治奸民者必乱之,反过来就是说让穷凶极恶者的刁民去当管理者,这些人心狠手辣,又会玩手段,善良的百姓才会听从管理,天下就会太平,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么个意思,外入内伐,商君书才是治国宝典啊。
章子俊是穿越五百年之人,当然知道里面的许多弯弯绕,就说到了往后的清朝,最厉害的驭民之术“三十三两白银”,“八股文”和“三十三两白银”扼杀了整个民族的精气神,乃至科技发展、创造力。
可以说只要迈进了进士这个门槛,就能感悟到朝廷治理国家的许多猫腻手法,如果此时你还是一腔热血,忠君爱国,那么想要最进一步是不可能的,就当踩上狗屎运,升官到了六品,接下去再想升一级千难万难,如果这个时候,你充分理解了朝廷的驭民之术,感悟透了“外入内伐”,一切的阻碍将迎刃而解,此时只要看学历、人缘、能力即可。
明朝什么官最大,不是品衔高,而是正五品这个职位,因为在明朝官阶中,不管是地方官还是京官,五品官职全是实权掌握者,比如六大学士,官阶都是五品,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而且在职仅一人担任。三公、三孤虽然品轶高,一看都是正一品从一品的,只是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权力。
就说吏部,侍郎是正三品,可是权力却在五品郎中手中。户部就更加突显,每个省都有清吏司,这种代表朝廷户部的郎中都是正五品,虽然远在京城的左右侍郎官职更高,可实权全部在这些郎中手里。
再来说说“八股文”和“33两白银”之事,“八股文”主要是针对读书人。为了防止读书人“读书越多越反动”,就利用科举制度,以八股文的形式,把天下读书人全部陷入寻章摘句的“文化陷阱”之中。因为八股文是一种模板化的文章体裁,如果想要在科举中取胜,就只能苦苦背诵,皓首穷经。如此一来,读书人就没有别的功夫去思考政治上的事情,没有心思再去造反。如此,稳定了士族,统治便能初步稳定。
当然,除了读书人,天下更多的是普通的老百姓。历来,书生造反,三年不成,而农民起义,却能打出一个江山。刘邦、朱元璋便是明证。即使失败,像黄巢等,也会对大大动摇统治基础。于是,史上最狠的驭民之术“三十三两白银”政策就出现了。
到了清朝乾隆时期,一个中国普通中等农民家庭一年收入在32两白银左右,他们的衣食住行等一年的支出却在35两。看清楚了,是中等农民,而不是一无所有的佃农等最底层人,中等农民就是小地主,家有几亩薄田的那一些人,又或是有间小商铺,有一处产业能度日的商人,这些人是整个社会的中坚。
一个家庭年收入是33两白银,支出却在36两左右,这三两的差距会一直存在,就导致这个家庭一直处于负债状态下。如果这个家庭稍微不努力工作,就会挨饿。即使哪一年走了好运,收入增加了,也会通过各种税收等手段,把多出来的钱收回,始终保持“三两”的差距。这个“三两”的计算是多么精确呢?不会让这个家庭因为这“三两”而破产,又能让他们没有余力去经营别的事情,保持安稳工作的状态。如果哪一年歉收或发生灾害,收入达不到,负债增加,会不会造反呢?不会,这时候,朝廷会出面赈灾、免税,天下之民只会口称“皇帝万岁”感恩戴德。小农经济社会体制,保持稳定。
这个“驭民之术”有多可怕?天下之民,全都成为了一个麻木的劳作工具,在为朝廷打工,根本没有闲暇顾及除了自身之外的任... -->>
这可不是在瞎说,就说说商鞅的观点,他认为天下需要两种人,一种是愿意做牛做马的平民,另一种就是愿意为统治者付出生命的战士,凡是非农法兵的都是舍本逐利的奸民,因该统统打压,除了以上几点,还要让老百姓感觉外部敌对势力随时过来侵犯,这样才会感觉自己的朝廷是多么地温暖,这样才能听从统治者的指挥,这就是驭民之术,所以说善民治奸民者必乱之,反过来就是说让穷凶极恶者的刁民去当管理者,这些人心狠手辣,又会玩手段,善良的百姓才会听从管理,天下就会太平,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么个意思,外入内伐,商君书才是治国宝典啊。
章子俊是穿越五百年之人,当然知道里面的许多弯弯绕,就说到了往后的清朝,最厉害的驭民之术“三十三两白银”,“八股文”和“三十三两白银”扼杀了整个民族的精气神,乃至科技发展、创造力。
可以说只要迈进了进士这个门槛,就能感悟到朝廷治理国家的许多猫腻手法,如果此时你还是一腔热血,忠君爱国,那么想要最进一步是不可能的,就当踩上狗屎运,升官到了六品,接下去再想升一级千难万难,如果这个时候,你充分理解了朝廷的驭民之术,感悟透了“外入内伐”,一切的阻碍将迎刃而解,此时只要看学历、人缘、能力即可。
明朝什么官最大,不是品衔高,而是正五品这个职位,因为在明朝官阶中,不管是地方官还是京官,五品官职全是实权掌握者,比如六大学士,官阶都是五品,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而且在职仅一人担任。三公、三孤虽然品轶高,一看都是正一品从一品的,只是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权力。
就说吏部,侍郎是正三品,可是权力却在五品郎中手中。户部就更加突显,每个省都有清吏司,这种代表朝廷户部的郎中都是正五品,虽然远在京城的左右侍郎官职更高,可实权全部在这些郎中手里。
再来说说“八股文”和“33两白银”之事,“八股文”主要是针对读书人。为了防止读书人“读书越多越反动”,就利用科举制度,以八股文的形式,把天下读书人全部陷入寻章摘句的“文化陷阱”之中。因为八股文是一种模板化的文章体裁,如果想要在科举中取胜,就只能苦苦背诵,皓首穷经。如此一来,读书人就没有别的功夫去思考政治上的事情,没有心思再去造反。如此,稳定了士族,统治便能初步稳定。
当然,除了读书人,天下更多的是普通的老百姓。历来,书生造反,三年不成,而农民起义,却能打出一个江山。刘邦、朱元璋便是明证。即使失败,像黄巢等,也会对大大动摇统治基础。于是,史上最狠的驭民之术“三十三两白银”政策就出现了。
到了清朝乾隆时期,一个中国普通中等农民家庭一年收入在32两白银左右,他们的衣食住行等一年的支出却在35两。看清楚了,是中等农民,而不是一无所有的佃农等最底层人,中等农民就是小地主,家有几亩薄田的那一些人,又或是有间小商铺,有一处产业能度日的商人,这些人是整个社会的中坚。
一个家庭年收入是33两白银,支出却在36两左右,这三两的差距会一直存在,就导致这个家庭一直处于负债状态下。如果这个家庭稍微不努力工作,就会挨饿。即使哪一年走了好运,收入增加了,也会通过各种税收等手段,把多出来的钱收回,始终保持“三两”的差距。这个“三两”的计算是多么精确呢?不会让这个家庭因为这“三两”而破产,又能让他们没有余力去经营别的事情,保持安稳工作的状态。如果哪一年歉收或发生灾害,收入达不到,负债增加,会不会造反呢?不会,这时候,朝廷会出面赈灾、免税,天下之民只会口称“皇帝万岁”感恩戴德。小农经济社会体制,保持稳定。
这个“驭民之术”有多可怕?天下之民,全都成为了一个麻木的劳作工具,在为朝廷打工,根本没有闲暇顾及除了自身之外的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