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大明求生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出刊天下文章,教导百姓学问,是吾辈读书人的最大荣光,有教无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自己的文章能印成书,让天下人看到,是每个读书人最大的心愿,这就成为了报刊文章的最大来源,什么稿费之类没有这样的概念,能不能把自己的文章选中刊印出来,哪怕是倒贴也心甘情愿。
郓城宋金河书院已经开学,第一期学生不收费,也免束脩之礼,来自附近的都是一些贫穷人家的孩子,招收了一些家境不好的老童生及生员作为蒙学的教员,加上从平安镇《大明科技学堂》毕业的七位教职,组成了东北方规模最大的蒙学堂,所谓蒙学就是识字班,学院内只有一个高级班就是童生班,招收的是以往通过县考的童子试,这些童生年龄参差不齐,从十几岁到六十岁的都有,有些人已经参加了十几次的府试而不得,听说去宋金河书院进学,不管往后能不能考中府试,三年后毕业,书院会安排商贸城中的职位。对于这些老童生来说,就当是过了府试,还有院试这一关才能成为廪膳生,而廪膳生不是考上就得,最多成为增广生。
明代到了成化年后,秀才功名由地方官家给以膳食的生员。又称廪膳生。明初生员有定额,皆食廪。其后名额增多,因谓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省称"廪生",增多者谓之"增广生员",省称"增生"。又于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谓之"附学生员",省称"附生"。后凡初入学者皆谓之附生,其岁﹑科两试等第高者可补为增生﹑廪生。廪生中食廪年深者可充岁贡。
对于这些童生来说,还是现实一点,入学三年弄个包分配,解决吃饭问题是不是当务之急。有些人因连年考试,还带着一大家子,座吃山空,生活不堪多年了,如果再去考生员的话,考上了又能如何,还是要忍饥挨饿,不如先寻条出路最说。吸引这些童生前来“宋金河书院”就读的不止这些,还有学院内出版的学刊,每一期挑选一篇由这些童生书写的文章,文章的题目由学院内教职出题,题目当然不是“四书五经”上面的,也不是史书上面,而是一些关于民生的题目,比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对安居乐业的理解”,“大明百姓最需要的是什么。”
这份月刊每刊出八页,除了宣传商贸城外,还有商贸城中各种商品的价目,招工启示,有时政、商情、衙门公告、学院教育内容、读者来稿、地理知识,最后是广告等。
知县关兴茂为月刊的名誉教授,顾麟为总编,学院内教职都为小编。
从洪熙起,城北重华书院开办以来,已经历了宣德、正统、景泰、成化半个世纪,成为了山东有名望的书院,来自圣人之地曲阜的许多老儒担任教职,从重华书院考取的生员已经有九位,其中一人中举,书院主要生源是附近的鄄城、郓城、巨野、梁山、荷泽等地。能进学的都是大户人家又或是大地主员外之类人家孩子,只要交上一笔束脩,经过入院考试就能上学。到了明朝万历年间,“重华书院”迁入荷泽后,是菏泽历史上规模最大、存世最久的著名书院之一,在山东乃至全国的书院发展史上享有盛誉,为中原地区的文化、艺术、教育中心。
目前的这个书院就是荷泽重华书院的前身,坐落在鄄城跟郓城之间,占地十一亩,要说规模也是相当大了。自从郓城宋金河书院开学后,二家书院的竞争也就凸显出来,宋金河书院印制院刊的方式,对重华书院的冲击非常大,在古代书籍太精贵了,而这种又像报纸又像杂志的书籍,在章子俊看来就是一份消费类的读物,读后即扔,可是在古人眼中,凡是成书成册的书籍都是奢侈品,只有大户人家中才会有书,书籍也代表阶层,就因为书籍稀缺,读书只是少数人的专利,穷人家的孩子是读不起书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书籍太贵了。那么,古代一本书需要多少钱呢?古人出于对圣人学问的敬仰,敬惜纸字,见到纸张都必须捡起来,何况是书籍。自汉以来,尽管造纸术普及,仍然不是普通人家能承受的起的。另外,在活字印刷术出现之前,出版书籍主要靠雕版印刷,雕版印刷需要提... -->>
出刊天下文章,教导百姓学问,是吾辈读书人的最大荣光,有教无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自己的文章能印成书,让天下人看到,是每个读书人最大的心愿,这就成为了报刊文章的最大来源,什么稿费之类没有这样的概念,能不能把自己的文章选中刊印出来,哪怕是倒贴也心甘情愿。
郓城宋金河书院已经开学,第一期学生不收费,也免束脩之礼,来自附近的都是一些贫穷人家的孩子,招收了一些家境不好的老童生及生员作为蒙学的教员,加上从平安镇《大明科技学堂》毕业的七位教职,组成了东北方规模最大的蒙学堂,所谓蒙学就是识字班,学院内只有一个高级班就是童生班,招收的是以往通过县考的童子试,这些童生年龄参差不齐,从十几岁到六十岁的都有,有些人已经参加了十几次的府试而不得,听说去宋金河书院进学,不管往后能不能考中府试,三年后毕业,书院会安排商贸城中的职位。对于这些老童生来说,就当是过了府试,还有院试这一关才能成为廪膳生,而廪膳生不是考上就得,最多成为增广生。
明代到了成化年后,秀才功名由地方官家给以膳食的生员。又称廪膳生。明初生员有定额,皆食廪。其后名额增多,因谓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省称"廪生",增多者谓之"增广生员",省称"增生"。又于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谓之"附学生员",省称"附生"。后凡初入学者皆谓之附生,其岁﹑科两试等第高者可补为增生﹑廪生。廪生中食廪年深者可充岁贡。
对于这些童生来说,还是现实一点,入学三年弄个包分配,解决吃饭问题是不是当务之急。有些人因连年考试,还带着一大家子,座吃山空,生活不堪多年了,如果再去考生员的话,考上了又能如何,还是要忍饥挨饿,不如先寻条出路最说。吸引这些童生前来“宋金河书院”就读的不止这些,还有学院内出版的学刊,每一期挑选一篇由这些童生书写的文章,文章的题目由学院内教职出题,题目当然不是“四书五经”上面的,也不是史书上面,而是一些关于民生的题目,比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对安居乐业的理解”,“大明百姓最需要的是什么。”
这份月刊每刊出八页,除了宣传商贸城外,还有商贸城中各种商品的价目,招工启示,有时政、商情、衙门公告、学院教育内容、读者来稿、地理知识,最后是广告等。
知县关兴茂为月刊的名誉教授,顾麟为总编,学院内教职都为小编。
从洪熙起,城北重华书院开办以来,已经历了宣德、正统、景泰、成化半个世纪,成为了山东有名望的书院,来自圣人之地曲阜的许多老儒担任教职,从重华书院考取的生员已经有九位,其中一人中举,书院主要生源是附近的鄄城、郓城、巨野、梁山、荷泽等地。能进学的都是大户人家又或是大地主员外之类人家孩子,只要交上一笔束脩,经过入院考试就能上学。到了明朝万历年间,“重华书院”迁入荷泽后,是菏泽历史上规模最大、存世最久的著名书院之一,在山东乃至全国的书院发展史上享有盛誉,为中原地区的文化、艺术、教育中心。
目前的这个书院就是荷泽重华书院的前身,坐落在鄄城跟郓城之间,占地十一亩,要说规模也是相当大了。自从郓城宋金河书院开学后,二家书院的竞争也就凸显出来,宋金河书院印制院刊的方式,对重华书院的冲击非常大,在古代书籍太精贵了,而这种又像报纸又像杂志的书籍,在章子俊看来就是一份消费类的读物,读后即扔,可是在古人眼中,凡是成书成册的书籍都是奢侈品,只有大户人家中才会有书,书籍也代表阶层,就因为书籍稀缺,读书只是少数人的专利,穷人家的孩子是读不起书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书籍太贵了。那么,古代一本书需要多少钱呢?古人出于对圣人学问的敬仰,敬惜纸字,见到纸张都必须捡起来,何况是书籍。自汉以来,尽管造纸术普及,仍然不是普通人家能承受的起的。另外,在活字印刷术出现之前,出版书籍主要靠雕版印刷,雕版印刷需要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