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边缘小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查舜这部小说所描写的风土人情,我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我在这间铺着地毯、摆着现代音响设备的房间里只要一闭上眼睛,我的全身心,都能感觉得到黄土的气息和回族老乡们的音容笑貌。他写了他们的爱情,尤其是两户仇家的儿女的爱情以及人际关系,让人深思,给人启示。他写了他们在风云变幻的当代政治形势下的遭遇,着重写了他们在西部高原上艰苦奋争的事迹,这些都富有历史感。然而要是我来写,我就不会像他写的这样。我们两人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各自的感知方式。我认为,作为一个回民,他有比一个汉族作家对他本民族的老人、青年、妇女和姑娘们更为独到的观察与体味。这点在文学创作中很重要。读查舜的这部小说,会发现有种鲜明的色彩和格调。作品的语言、情节、人物以及他们的心理、气质,都带着他和他们的气息,洋溢着穆斯林特有的灵光和趣味。汉族作家对少数民族的观察,最初感受到的只不过是语言、服装、民俗习惯的信息,要深入到对象的心理素质,他必须花一番力气去探求。而查舜仿佛得来完全不费功夫,他仅仅需要在小说中表现出他自己。连缺陷也属于他特有的。
回族是一个与伊斯兰教有密切联系的民族。虽然我们是无神论者,我们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宗教,但正因为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便不能回避宗教的存在,不能回避伊斯兰教作为一种文化在回族人民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当汉族作家正流行着“寻根热”的时候,回族作家在他反映回族生活的作品中便不可能不描写伊斯兰教的影响。伊斯兰教,经过十几个世纪的传播,到现代已经成了回族的文化积淀与心理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观查舜的这部小说,我感到他在有关这方面的描写中,在自由驰骋的同时,还是极力把握所谓的“分寸”的。
如果我们熟悉查舜生长的土壤,我们便能知道他在艺术上和思想上勇敢地迈出的这第一步是多么不容易。宁夏回族自治区沿黄河展开的平原,即地理学上称之为“河套”的,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生活着四百万回汉族人民,一个文学家艺术家也许会在这里发现许多动人的故事,但就其成长来说,这却是一个令人感到寂寞的地方。这里缺少思想与思想的化合和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具有艺术才华和勤于追求的人,经常会像孤独的分子游离在凝重的物质之外。灵感的火花仅仅是靠与凝滞的生活摩擦,而你必须立即把握住,这既要凭你的经验和艺术感觉,还要充分地发挥想象力来突破这狭小的空间。
当然我不是说这部小说所表现的东西仅仅是限囿于宁夏的或西部的,作为艺术品,尤其是长篇,理该追求更博大更深厚的蕴量。我以为查舜正是这样努力去实现的,诚如他自己曾说过的:“一个不向着世界,不向着人类,只盯着或想着本民族的写作者,是很难写出真正的艺术品来的。”当我捧着这部小说时,我感觉到的分量远远比它沉重得多。近三十万字,五易其稿,历时数年,每次通改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否走、摆脱、超越原我的代价。如果把他在家乡昏黄的灯光卜所发出的孤寂的叹息和鲁迅文学院学友们竞争的压力加进去,则会是一个不可忍受的重量。不过,他毕竟忍受过来了,他背着这样的重量在艺术的领域里从自己的局限出发,一步步地追求局限中的丰富,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
两年多的文学院生活已经结束,这部作品无疑是他献给母校和社会的一份答卷。如今,他又考入北京大学作家班学习,我相信勤奋、刻苦。善于求索的查舜会有更大的抱负。我遥祝他成功!
1986。12。20。
查舜这部小说所描写的风土人情,我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我在这间铺着地毯、摆着现代音响设备的房间里只要一闭上眼睛,我的全身心,都能感觉得到黄土的气息和回族老乡们的音容笑貌。他写了他们的爱情,尤其是两户仇家的儿女的爱情以及人际关系,让人深思,给人启示。他写了他们在风云变幻的当代政治形势下的遭遇,着重写了他们在西部高原上艰苦奋争的事迹,这些都富有历史感。然而要是我来写,我就不会像他写的这样。我们两人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各自的感知方式。我认为,作为一个回民,他有比一个汉族作家对他本民族的老人、青年、妇女和姑娘们更为独到的观察与体味。这点在文学创作中很重要。读查舜的这部小说,会发现有种鲜明的色彩和格调。作品的语言、情节、人物以及他们的心理、气质,都带着他和他们的气息,洋溢着穆斯林特有的灵光和趣味。汉族作家对少数民族的观察,最初感受到的只不过是语言、服装、民俗习惯的信息,要深入到对象的心理素质,他必须花一番力气去探求。而查舜仿佛得来完全不费功夫,他仅仅需要在小说中表现出他自己。连缺陷也属于他特有的。
回族是一个与伊斯兰教有密切联系的民族。虽然我们是无神论者,我们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宗教,但正因为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便不能回避宗教的存在,不能回避伊斯兰教作为一种文化在回族人民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当汉族作家正流行着“寻根热”的时候,回族作家在他反映回族生活的作品中便不可能不描写伊斯兰教的影响。伊斯兰教,经过十几个世纪的传播,到现代已经成了回族的文化积淀与心理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观查舜的这部小说,我感到他在有关这方面的描写中,在自由驰骋的同时,还是极力把握所谓的“分寸”的。
如果我们熟悉查舜生长的土壤,我们便能知道他在艺术上和思想上勇敢地迈出的这第一步是多么不容易。宁夏回族自治区沿黄河展开的平原,即地理学上称之为“河套”的,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生活着四百万回汉族人民,一个文学家艺术家也许会在这里发现许多动人的故事,但就其成长来说,这却是一个令人感到寂寞的地方。这里缺少思想与思想的化合和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具有艺术才华和勤于追求的人,经常会像孤独的分子游离在凝重的物质之外。灵感的火花仅仅是靠与凝滞的生活摩擦,而你必须立即把握住,这既要凭你的经验和艺术感觉,还要充分地发挥想象力来突破这狭小的空间。
当然我不是说这部小说所表现的东西仅仅是限囿于宁夏的或西部的,作为艺术品,尤其是长篇,理该追求更博大更深厚的蕴量。我以为查舜正是这样努力去实现的,诚如他自己曾说过的:“一个不向着世界,不向着人类,只盯着或想着本民族的写作者,是很难写出真正的艺术品来的。”当我捧着这部小说时,我感觉到的分量远远比它沉重得多。近三十万字,五易其稿,历时数年,每次通改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否走、摆脱、超越原我的代价。如果把他在家乡昏黄的灯光卜所发出的孤寂的叹息和鲁迅文学院学友们竞争的压力加进去,则会是一个不可忍受的重量。不过,他毕竟忍受过来了,他背着这样的重量在艺术的领域里从自己的局限出发,一步步地追求局限中的丰富,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
两年多的文学院生活已经结束,这部作品无疑是他献给母校和社会的一份答卷。如今,他又考入北京大学作家班学习,我相信勤奋、刻苦。善于求索的查舜会有更大的抱负。我遥祝他成功!
198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