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六章可爱凤儿
正在这时,却听房门一响,一人推开房门走了进来,吓了三桂一跳,抬眼一看,原来是祖纤。原来祖纤让小凤儿来叫三桂,等了半天也不见回来,怕发生什么意外,便亲自过来看看,正看到这一幕。
祖纤见到此景,觉得有些好笑,便逗两人道:“你们继续,就当我没来。”
三桂闻言,满脸通红,自己可是经过两世,怎么会抱着个十一岁的小丫头,难道自己有恋童癖不成?想到这儿,三桂连心跳都要停了下来。这一分神,竟忘了怀中还抱着小凤儿。祖纤见三桂不好意思,却感到更有趣了。自从三桂三岁那年起,祖纤便看出了三桂的不同之处,从那以后从没有将三桂看做孩童,而是把他当做大人一般,有什么事情都会与三桂商量,征求三桂的意见。而三桂也的确没让祖纤失望,许多祖纤也犹豫不定的事,经过三桂一分析却变得极其简单,再加上这些年三桂不时有些新鲜玩艺拿出来,去年又在城外建立了一个占地十万平方米的大山庄,就连吴迪、吴徽这些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人也赞叹不已。这次又在宁远城外仅凭五十余骑竟从万余后金骑兵中救出吴襄,便祖纤越发看不透三桂,也更加觉得三桂了不得,甚至有些尊敬三桂。今天终于看到三桂吃瘪,可真是难得一见啊,不由调笑道:“怎么?要不我先出去,一会儿再来?”三桂一听,这下子不只是脸红,连脖子都红得发亮。仿佛怀中抱得是什么妖魔鬼怪一般,一把推开小凤儿。
小凤儿年纪还小,虽然在古代十三四岁的女孩就已经可以许配人家了,可小凤儿却从小在吴家长大,众人只把他当做小公主,亲妹妹一样,所以她对男女之事根本就不明白,就就听不懂祖纤话中的意思,只觉得三桂哥哥怀中温暖,不愿离开。可在毫无准备之下,被三桂一把推开,一屁股坐在了床上,痛得她“哎呀”了一声,小嘴噘得老高,简直可以挂上个酒坛子“坏哥哥,刚才还说要照顾凤儿,现在就推人家,哼,坏哥哥,以后再也不理你了。”
说完小凤儿跑下床,来到祖纤身边,拉着祖纤的手道:“纤姨,你怎么来了?”祖纤年了一眼三桂,才一把抱起小凤儿,一点小凤儿尖挺的鼻尖才笑道:“我们凤儿半天不回来,我当然要来看看了,看看小凤儿是不是被大灰狼给吃了。”
小凤儿却疑惑的问道:“大灰狼?咱们这里那还有狼啊?几年前就被三桂哥哥带人给杀绝了。”原来自从母亲因狼而死,三桂便对这一带的狼恨之入骨,可他却不想假手他人,小时没有那个能力力,等他长大了,十岁时便带着众随从将这一带的大狼、小狼,黑狼、灰狼来了个斩尽杀绝,又将狼皮做成皮褥铺在床上甚至是地上,每天踩着、压着,好像非如此不能解恨。如今在这中后所附近方园百里之内绝看不到一只狼,搞得不知情的人以为三桂对狼皮有特殊的偏爱。祖纤听小凤儿提起这事,心中一动,暗道不好,这些年来自己处处小心,就怕提起三桂的伤心事,却不料今天小凤儿童言无忌,提了起来。她担心的看了一眼三桂,却发现三桂并没什么过激反应,只是头压得更低了。三桂此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才好。至于祖纤所担心的心中痛处,三桂虽然从没忘记母亲,可他毕竟比平常人多了一世的记忆,对生死之事已经看得比较开了,他把对母亲的思念深深埋在了心底,万万不会像普通人那样,因为一点小事便迁怒于人。祖纤见三桂没事,这才松了一口气,看来三桂的确不能以平常人对待,他早已从幼年丧母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好了桂儿,快收拾收拾到大厅吃饭,大家都等着你呢。”说完抱着小凤儿出去了。
只留三桂一个人红着脸坐在床上。过了半晌,三桂感到脸上不那么烧了,才穿鞋下地,准备到大厅吃饭。只是三桂却不知道以后该如何面对可爱的小凤儿。小凤儿还小,不懂事,不知道祖纤话中的意思,可自己难道也不知道吗?虽然祖纤只是打趣两人,并无其他意思,可却引起了三桂的思考,三桂暗暗的问自己,自己难道是真的喜欢上小凤儿了吗?虽然平时也喜欢与小凤儿在一起,可也只是喜欢而已,这是爱吗?再说小凤儿才十一岁啊?自己怎么能喜欢上一个十一岁的小孩子呢?自己又不是变态。一直等三桂走到大厅门前,三桂也没有想明白。这时恰好三桂二叔吴邮的女儿,也就是三桂的堂姐吴燕也过来吃饭,看到三桂,打招呼道:“弟弟,怎么了?都是大英雄了,怎么还愁眉苦脸的,不就是脸上多了道疤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三桂正在想事,吴燕叫他时,吓了三桂一跳,抬头一看是吴燕,脱口叫了声“姐姐”随后三桂却好像抓住了什么,却又不太确定,至于吴燕后面的话,他根本没听进去。看着年仅十五的吴燕,总觉得有什么不对,脑中灵光一闪,才恍然大悟,终于想起来什么不对劲了。自己有什么好苦脑的,别忘了自己现在可只有十四岁啊!吴燕才十五自己都要叫她姐姐,小凤儿虽然只有十一岁,可也只比自己小了三岁而已,那喜欢小凤儿也没什么不对的,要是自己只喜欢那些二三十岁的成熟少*妇才是小牛吃枯草,不对劲。想通了这些,三桂终于抬起头,挺起胸,看着眼前的堂姐吴燕,恭恭敬敬的叫了声“姐姐”却弄得吴燕一楞。三桂却高兴的推开厅门进了饭厅。
此时吴家所有在家的人都围坐在饭厅里,看三桂终于进来了,都是微微一笑,三桂却发现这些人的笑容却是有些不怀好意。只有小凤儿天真的叫道:“哥哥,快来吃饭啊!”三桂的大娘听了,却笑道:“小凤儿就对桂儿最好。”其余众人也是一脸戏虐的看着三桂。这话让人怎么听怎么觉得话中有话,三桂虽然想明白了,可却不代表他脸不会红。三桂不敢接话,生怕众人再说出什么,老老实实的走到桌前,坐在小凤儿身旁。虽然一桌子都是三桂爱吃的菜,可三桂却有些味同嚼蜡的感觉,要不是有小凤儿不断帮他夹菜,他恐怕可以捧着一碗白饭吃上一顿。好不容易吃下了一碗饭,也顾不得其他人,匆匆说了声:“我吃饱了,你们慢吃。”就跑出了饭厅,却听到后面传来一片笑声,直到三桂走出十几米远,还可以清晰入耳。为了逃避这种尴尬,第二天三桂早早便起床,连早饭也没吃,只是叫下人备好了马匹,一个人出了城,直奔海边的冰凌山庄。
听名字就知道,这山庄是纪念母亲亲和小姨的,三桂不是没想过起个气派点的名字,甚至一度想将山庄命名为潜龙山庄,可后来想到这龙字却是犯忌,一时又想不出其他的好名字,加上这山庄就建在当年三桂和母亲、小姨、祖纤一起游玩过的蛇务山附近的山中,为了纪念母亲和小姨,便定名为冰凌山庄。听山庄的名字只会让人想到是个有钱人渡假避暑的好地方,决不至于让人联想到是个军事基地。山庄之所以建在这里,一方面三桂特别怀念当年那个春日,众人一起在海边玩耍,只可惜那也是母亲留给三桂最后的快乐记忆。另一方面,因为这里地处偏僻,不易被外人发现,而且这里邻海,方便与吴迪联系,只要派几艘小船便可从此处登上吴迪的大船。而且三桂深知海军在未来的重要地位,等将来自己有了实力,便可以在这里建一座大型码头,再建几座船厂,这里就是自己海军的摇篮。顺着小路,穿过了几片树林,三桂已经可以看到山庄灰色的院墙,在三桂心中这里不仅是自己的第二个家,更是自己的未来,虽然只离开一月有余,可三桂还是觉得十分想念。出了树林,远远便看到在庄门前密密站了几百人,三桂知道,必是树林中放哨的警卫通知了庄子里的人,这些人才会出了庄门来迎自己。
三桂加快了速度,很快便来到庄门前,站在最前面的正是吴襄为三桂请的启蒙老师陈邦选,陈邦选早已拜服于三桂,因山庄中信得过的人中都是些少年,所以三桂便请陈邦选当了副庄主,自己不在时便全权由陈邦选负责。站在陈邦选身后的却是一群青年,正是随三桂在宁远城下声威大震的“旋风狼骑”此时虽然没有骑马,可那种铁血强硬的气势却是无法掩盖。再往后却是一群年纪更小的少年,这些少年是三桂从全国各地找来的孤儿或是家中交给自己训练的弟弟,此时这群少年虽略显稚嫩,却也是军姿整齐,仅看气势,丝毫不逊于站在他们前经过杀场磨砺的旋风狼骑。最后是一大群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这些人是三桂从全国各地找来的能工巧匠及他们的家属。如今正逢乱世,虽说一技在手,一生不愁,可这这些工匠却是生不逢时,生在这乱世中,却也只能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谁知道一宿醒来,自己会不会成为官兵或是乱军的刀下之鬼,所以三桂虽然在请这些人时费了些力气,可等众人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后,便喜欢上了这里。
这里没有战乱,可以说是一片乐土,而且庄主虽然年少,却总会拿出一些从来没见过的东西,与大家一起研究打造。做为一名工匠,最大的乐趣便是能够打造出一件可以使自己名扬四海的器物,随着对三桂的了解,他们相信,只要跟着三桂,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三桂在离人群不远处下了马,旋风狼骑顿时大喝道:“旋风狼骑,天下无敌!”话语中充满了骄傲与自豪。后面的少年也不甘示弱,喝道:“少年猛虎,天下威武!”
这少年猛虎,同样是三桂为了激励这些少年,为他们起的名号,只有如此才能激起这群少年的血性,提高他们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群少年也的确没有让三桂失望。这些年三桂让父亲、舅父、叔父从全国各地找来千余孤儿加以训练,只有其中最优秀的才能加入到少年猛虎中,这些孩子为了少年猛虎这个称号,个个咬紧牙关,拼死训练,只为能加入到这个少年队中。旋风狼骑和少年猛虎这两支队伍就是三桂目前手中最为看重的两把利刃,也必将随三桂名扬天下。看到这些人来迎接自己,脸上的表情真诚中又略带激动,三桂知道自己这些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得到了这些人的真心拥戴。看着这些还未成年的孩子,三桂却是别有心情。虽然这次旋风狼骑随自己出征,不但立下大功,而且竟是一人未亡,可想到以后,这些人必将随自己南征北战,一将成名万骨枯,真不知道这些人当中最后还能剩下几个。
正在三桂心中暗自感慨时,站在最前面的陈邦选已经来到三桂近前,仔细打量了三桂一番,最后目光落在三桂脸上那道疤上,低声道:“庄主,你终于回来了,昨天这些小免崽子们回来说你竟受了伤,属下们不知有多担心。”话语虽然朴实,却流露出无限真情。陈邦选这些年来在吴府中虽说名为西席,负责教三桂等人读书,可实际上他却反从三桂那里学到了许多知识,陈邦选也从没敢以三桂的老师自居,不过其他人却不敢对他有丝毫不敬。三桂稍稍长大后,才华更是无人能及,虽不知道三桂的知道到底是从那里学的,但陈邦选却为自己庆幸,庆幸自己竟遇到了三桂这个几百年又难出一个的天才,跟在其身边才不妄活这一世。他也因此对三桂死心蹋地,只以属下自居,奉三桂为主。三桂看着这个已经陪伴了自己六年之久的老师,两鬓已渐有白发,心知这些年来陈邦选为自己劳心劳力,此人虽无大才,可胜在稳妥,后方的基地交给此人,自己才能放心。“累老师挂念了,庄中一切可还妥当?”“庄主放心,一切都还正常,山中工厂已经生产出三百余支火枪,都存在仓库中。”
三桂点点头,对工厂的速度还是比较满意的。“好,一会儿咱们去工厂看看。这些小鬼头还都老实吧?”说到这些小鬼,陈邦选呵呵一笑,道:“庄主放心,你不在的这些日子,这些小鬼更加勤奋,只等着你早日带他们出去呢。”
“好,有这种精神就好。”说着便随陈邦选向庄门走去。一路上旋风狼骑、少年猛虎还是普通庄丁都给三桂让出一条路,并或是叫少爷,或是叫庄主,好不亲热。
进了庄子,三桂将庄中管事的人都叫了过来,开了个简短的小会,听大家汇报了一下自己离开这一个月的情况,并对以后的工作做了些部属。很快就到了午饭时间,三桂又与这些人一起吃了午饭,才带着陈邦选、卢信等人来到庄后,顺着一条小路出了后门,向山中行来。大概走了近五里路,来到一座大山前,山脚下有一座小木屋,从外面看不过是山中猎户搭建的用来临时歇脚的木屋而已,房檐下还挂着不少野兽的皮毛。不等几人走近,从木屋中出来两人,看年纪不大,应该不到二十,虽然穿着不过是普通猎户的衣服,可不论是走路的姿势还是他们刚毅的面容都不是普通猎户所能拥有的。
两人走到三桂面前,面露喜色,齐声道:“见过庄主!”这两人三桂当然认识,是庄中的庄丁。要知道这么多年来,三桂一心打造旋风狼骑,可他知道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因此他从全国各地找来许多孤儿,年轻的选其优秀者加入到了少年猛虎,年纪略大一些的便成了旋风狼骑的后备队,目前已有百人之多。每年旋风狼骑都会进行大比武,最后两名则剔出狼骑,而由后备队中最优秀的两人接替。后备队整体实力虽然比旋风狼骑要差上一点,可比庄外那些大明普通士卒要强上许多。后备队也如同狼骑般每十八人为一排,平时则负责庄内安全,有了这些人守卫,三桂才能更加放心。毕竟这里才是三桂的根。而这两人就是后备队员中的两人,今天负责守卫工厂大门,平时想见三桂都不易,更别说三桂一走就是一月有余,所以见到三桂他们当然是有些兴奋。三桂与他们打过招呼,聊了几句,便继续前行,两名守卫并没有跟来,而是又回到木屋中履行职责。
顺着山路向前走不远,翻过一个土坡,才真正来到大山面前,迎面却是一个高有三米,宽有五米的大洞。这才是三桂工厂的所在地。三桂刚一进洞,便有一排守卫过来请安,三桂询问了几句,心中惦记着工厂,惦记着新造出来的这批火铳,很快便告别这群守卫,继续向前。山洞本是自然形成,后来三桂看好了这个地方,找吴迪要了些火药将山洞进行了扩建,又进行了修整,才建成了这个秘密基地。因此山洞中时宽时窄,行了二十余米左右,拐了个弯后,眼前却是豁然开朗。只见一个占地近千平米,高有十米的巨大山洞呈现在眼前。而在山洞顶端有道半米宽的裂缝直通山顶,此时正是午后,明媚的阳光通过裂缝照在山洞中。
此时山洞中正是热火朝开,有百余工匠正在火炉前工作,熊熊的火焰使人虽在严冬也感觉不到丝毫寒冷。众人看到三桂,除了几个正在关键时刻工匠外,其余人纷纷停下手中活计,聚天三桂跟前,与这位给了他们安稳生活的庄主打招呼。这些朴实的工匠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蕖,翻来过去只是那几句话,可却让三桂倍感亲切。三桂在山洞中一直呆到傍晚,查看过了已经生产出的火铳后又对一一看了这些工匠的打造过程,对其中的一些小问题提出了些建议,最后才恋恋不舍的回了山庄。回到山庄却又有一个惊喜正等着他。原来小凤儿一早起来不见了三桂,就知道三桂一定是回了山庄,便闹着要来找三桂。吴家人自从昨晚的事后,有意成全两人,不但没有阻拦,反而派了家丁将小凤儿送到了山庄。
三桂回到山庄便看到正噘着小嘴的小凤儿,上去搭话,小凤儿也不理采,三桂知道这次小凤儿恐怕是真的生气了,用了整整一天时间不断的赔不是,又答应了小凤儿无数个条件,才将小凤儿哄好。从这天起,三桂在山庄中不论走到那里,身后都会跟个漂亮的小尾巴,小凤儿这次可真是铁了心,决不再离开三桂一步。按照三桂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本以为取得了宁远大捷,应该能歇上一阵,要知道宁锦大战可发要等的一年半之后才会发生的。却不料五天后,吴府派人来找三桂,让三桂回府,说是有要紧的事。三桂不敢怠慢,马上随家丁快马赶回府中,却见到吴人正在府中,一见三桂,面露喜色,道:“少爷,天大的喜事!”
三桂不解,问道:“何喜之有?”“少爷,大人派我来找你回去,说是万岁爷将要降旨,对少爷进行嘉奖。”吴人喜滋滋的道,毕竟少主人晋升,自己身上也光彩不是。
三桂暗道:早该如此了,本来按照自己在宁远城的表现,早该嘉奖了,只是不知为何其余人等该提升的提升,该奖赏的奖赏,唯有对自己却是不闻不问。他却不知朝庭的难处。而促使明庭终下决心的却是朝庭派到后金的密探传回的消息。原来后金大汗努尔哈赤竟因伤过重已于三月初四病逝于盛京,后金众贝勒因汗位闹得正欢。四贝勒皇太极护送努尔哈赤回到盛京后,便率兵驻守努尔哈赤的府弟,直至努尔哈赤病逝后,他却密不发丧,引得其他众贝勒、将军率军围住院府,双方战事一触即发。袁崇焕很快也得到消息,派人飞马报与朝庭,同时奏请派遣人员,前往盛京,进行吊丧,进一步打探后金内部的虚实。
天启帝听闻此消息,连日来的烦恼也抛到九宵云外,后金内乱一起,必无瑕南下,大明江山稳若磐石。高兴之余,这天启帝召来宠臣魏忠贤,商议应如何对立下此大功的吴三桂进行封赏。这魏忠贤本是一地痞无赖,因在宫外与人争斗,竟被人一刀刺破阴囊,加之家中贫困,实在无法生活,才来到京中想要入宫当个小太监混口饭吃。却不料遇到堂兄魏朝,这魏朝早已是宫中太监总管,见堂弟落魄,便用手中权势将魏忠贤接进宫中,当了一名小太监。却不料这魏忠贤虽阴囊被刺破,却渐渐痊愈,恢复了男儿身,又与天启帝乳母客氏打得火热,**后宫。天启帝登基,这魏忠贤也是水涨船高,加上平日里对天启帝自是溜须拍马,甚得天启帝欢心,将其升为宫中秉笔太监这魏忠贤却与客氏勾结,趁着天启帝一心喜欢木工等杂事,不理朝政,渐渐掌握了朝中大权。可天启帝却被蒙在谷中,此次事难决断,便又将其召来,询问应策。这魏忠贤那里懂得什么国家大事,不过看天启帝心情喜悦,想是对这三桂极为满意,当然不能违了皇帝的意,再说当年魏忠贤因拉拢孙承宗不成,差点被孙承宗以清君侧为名将自己斩了,对孙承宗的弟子袁崇焕当然也没什么好印像,不过因此次袁崇焕功绩显著,以万余明军大破后金十三万大军,已是天下尽知,他魏忠贤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违却陷害袁崇焕,不过他却也对袁崇焕不放心,如袁崇焕全掌关外兵马,有一天学着孙承宗入京清君侧,自己岂不是再无活路。
想及此处,他已下定决心,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吴三桂不但要加封,而且是要大大的加封,最好是能让其与袁崇焕分兵抗庭才好,想吴三桂不过是个十四岁的孩童,能有今日一方面是有人夸大其功绩,另一方面定是其家人功劳,等将来有机会将其招入京中,好好拉拢一番,还怕这吴三桂跳出自己手心不成。魏忠贤跪倒在天启帝面前,大声道:“启禀万岁,这吴三桂以十四岁之幼龄竟不顾自己安危于万军中救出其父,可见其必是忠孝之人,又率人炮击贼酋,致其病故,功在社稷,如何能不加封赏?我朝有此人材何惧后金贼众?天赐此福将于我大明,真乃万岁之福,我大明之福也!”
魏忠贤一番话说得天启帝点头不止,忙问道:“那依爱卿之见,应如何封赏才是?”魏忠贤故做思考,片刻后才答道:“依老奴之见,此次宁远大捷虽袁大人应为第一功臣,可若非此子击伤后金贼酋致其撤兵,这宁远最后守不守得住还在两难之间,可见此子功绩还应在袁大人之上,若是赏得轻了,怕是体现不出万岁爷的心思,也怕关外将士不服”
天启帝闻言连道:“不错、不错,到底应好何封赏?”“启禀陛下,依老奴之见可封其为游击将军,助袁大人共同镇守宁远。”魏忠贤虽然想培养一个与袁崇焕相对的势力,可此时还不知吴三桂心思如何,加之其的确年幼,也不敢将其提拔过快,便先让吴三桂当个游击将军,将来看到表现再说。天启帝点点头道:“就依爱卿所言,明日早朝宣旨。”
当努尔哈赤于三月四日病逝的消息传到宁远时,顿时举城欢庆,终于可以过几天太平日子了。当三桂听吴人说道努尔哈赤于三月初四病故时却是心中大惊。
只因三桂知道,按历史记载这努尔哈赤虽在宁远城下受伤,可却并大碍,只是因宁远之败后郁郁寡欢,陷入苦闷。直到八月十一日,才在沈阳东40里的叆福陵隆恩门鸡堡忧愤而死。难道这消息是后金故意放出的假消息?转念一想,又觉不太可能,如今明弱金强,后金实在是无此必要,那么努尔哈赤是真的被吴地一炮打死了?这整整比历史记载早了半年有余,三桂心中明白,原来历史是真的可以改变的,那么只要自己努力,日后的汉奸录上将不再会有自己的名字,自己甚至可以利用比现代人多出的这四百余年的知识进一步改变历史,使中华大地不再成为外国列强的狩猎场。
第七章三桂接旨
高兴之余,三桂却又担心,随着此次历史的改变,不知会不会影响到今后的历史,特别是根据历史记载,在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登上汗位,于明年再次率军攻打明关宁锦防线,却被袁崇焕再次率军击退。可三桂知道,一年后的宁锦之战虽然胜利了,可那是建立在袁崇焕加强了宁锦防线的建设,可如今努尔哈赤早死了半年多,不知皇太极的进攻会不会提前,现在的宁锦防线还不见踪影,锦州城自高第下令撤回关内后,如今已是败城一座,如何能抵得住后金进攻。三桂坐在房中真是越想越乱,半天也没能理出个头绪。吴人却不知三桂的担心,只顾着高兴,道:“少爷,老爷让我来找你去宁远,听说这几天圣旨将直接下到宁远。咱们还是赶快收拾收拾,去宁远吧,别误了大事。”虽然三桂心中还有疑虑,可接旨这种大事,却是耽搁不得,为保安全,又忙叫下人去山庄告诉旋风狼骑收拾行囊,到吴府集合,共同去宁远城。几日后,三桂一行人又回到宁远,只是三桂发现,此时的宁远却不同往日,尤其是城内军民,每个人都是一脸喜气,就连见到父亲与舅父时,两人的高兴劲儿也是溢于言表。三桂知是因努尔哈赤的死讯,两人才会如此高兴。
虽只有几日没见,可爷仨还是有说不完的话,加上三桂此次来宁远又给两人各带了十把新式火铳,喜得二人如同孩童一般。两日后,三桂正在房中研讯兵书,卢信却推门走了进来,一见三桂不由分说,兴奋的拉起三桂便向门外走去。三桂当然不肯,好不容易才问明白,竟是有圣旨到,而且还是指明要自己前去接旨。三桂听闻此言,只能苦笑着随卢信出了祖府向袁崇焕的将军府行去。到了将军府,只见袁崇焕、满桂、祖大寿、吴襄等人都已等在府中,还有一白面无须之人坐在府中央。看其长像不用问三桂也知道,此人必是太监无疑。那太监见了三桂,站起身形,取过圣旨,用太监特有阴阳怪气道:“圣旨到!”在坐众人都跪在堂下,听那个老太监宣读道:“奉天承运”
三桂跪在最后,根本无心听那老太监在说什么,还在想着刚才看过的兵书,直到那老太监哼哼呀呀半天,收起圣旨,众人也站立起来。
众人都是喜形于色,原来袁崇焕在取得宁远大捷后,奏报旨准,集中力量,建立关宁锦防线的北段宁远到锦州的防线,防御后金进攻已获批准。而且旨中还将祖大寿提升为前锋总兵官,挂征辽前锋将军印,驻锦州。吴襄、三桂也被提为游击将军,两人却不知,这次提升全是仗着三桂,魏忠贤为了给袁崇焕树立大敌,不异血本,不但提升了三桂,竟连祖大寿和吴襄也再次得到了奖赏。众人纷纷向三人道贺。虽然现在锦州还只是一座败城,却也不要紧,原本高弟命关外各军撤回关内,锦州军民按令撤出,后金来攻时,锦州因无明军,所以逃过了一劫,城墙等设施并没有损坏,后金也只是派少量兵丁驻守,宁远大败后,这连这些兵丁也都逃回了盛京,此时的锦州已是空无一卒。祖大寿在谢过众人后,过来拉着三桂高兴的道:“好甥儿,如今也是游击将军了,将来前途更是不可限量啊!”其余众将也纷纷上前恭贺三桂,只有吴襄站在后面,一言不发,却看着三桂不断微笑。三桂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自己由一平民,一下子被提升为了游击将军,并在祖大寿帐下听令,这真可畏一步登天,三桂虽不愿意,可也不得不走到那太监面前,跪地谢恩。
那太监却是魏忠贤派来的亲信,此行一来是要宣旨,另一方面却是要打探吴三桂的虚实,看这个吴三桂到底能不能拉拢过来,以形成与袁崇焕相抗衡的另一股势力。今天一看,其父吴襄、其舅父祖大寿等人也都是一代将材,加上吴三桂这个新星,将来成就怕是还要超过袁崇焕,只是不知这吴三桂到底能不能拉拢得住,不过这却不急,吴三桂到底还只有十四岁,不怕他不就犯。圣旨中同时还宣布设立镇守山海关等处太监一员,司礼监秉笔太监、总督忠勇营兼掌御马监印务刘应坤;左右镇守太监二员,乾清宫管事提督、忠勇营御马监太监陶文、纪用;分守中军太监三员,乾清宫打卯牌子、忠勇营中军、御马监太监孙茂霖、武俊、王莅朝,仍俱在山海关驻扎。他们任务虽名为清查粮食器械数目、官兵马匹强弱,但实际上却是魏忠贤不放心袁崇焕,怕他在关外拥兵自重,将来对自己不利。这圣旨在朝中宣读时,朝中上下便已是议论纷纷,不少有识之士纷纷上书请天启帝收回成命,可天启帝早已被魏忠贤迷惑,当然不会听众臣柬言,执意如此,袁崇焕也是无奈,只能善处同内监的关系。好在魏忠贤也算知道这关宁锦防线的重要,派来的这几名太监也不全是无能之辈,这几名太监到任后曾同袁崇焕巡历锦州、右屯地带,所见各城,灰烬之余,颓垣剩栋,白骨遍野,残冢依稀。
这些内臣何时见过如此凄惨景象,人心毕竟也都是肉长的,虽然身负监视袁崇焕的重责,可也对其颇为理解,除每日按时报送关内、关外情报外,到也没有过多干扰袁崇焕整军铸城等事。同时天启帝也批准了袁崇焕派人前去盛京吊丧一事,不过旨中却也言道,这是明朝官员第一次正式到后金都城,一是不能折了大朝风范,二是不得轻易激怒后金,再启战事。此次奉命到盛京为努尔哈赤吊丧的是太监纪用,这纪用自到关外以来,袁崇焕知道这些太监也许干事不太在行,可坏起事来却是一个顶俩,因此袁崇焕要想守好关宁锦防线便不得不刻意与这些太监搞好关系,对这些太监甚为看重,并委以重重任,纪用便被袁崇焕委任为锦州监军。因锦州距盛京较近,来回也算方便,而且纪用因是太监身份,算是天子宠臣,让代去盛京为努尔哈赤吊丧也算是恰到好处。与其同行的还有总兵赵率教,前锋总兵官、挂征辽前锋将军印祖大寿及三桂,随行的共有两万余兵马及近五万普通百姓。
这些人当然不是都要到盛京去,赵率教是奉命率军民驻守锦州,而祖大寿及三桂则奉命率三千兵马护送太监纪用至盛京吊丧。赵率教,字希龙,号明善,明总兵,左都督,平辽将军。率教祖籍河北蓟阳,高祖父赵升迁居靖虏卫,任指挥佥事。明万历十九年(1591),率教中武进士,任甘州都司,后因功多有委用,历任碾伯营游击、靖虏卫参将、延绥参将。后金军入侵辽东,率教倾家资招募勇士,随叔祖赵梦麟出征。率教被敌围困,力战得以脱身,以军功升为副总兵,掌中军驻辽阳。天启元年(1621),清军大举进攻,率教见众寡悬殊,势不可挡,自领兵潜逃,论罪当斩,幸获赦免。次年,王化贞放弃广宁城,逃往关内,关外之城尽为无人防守之空城。率教带领家丁三十八人前往,收复前屯卫城,至中前所屯兵据守,招抚关外流民五六万口,令壮者从军,弱者屯垦,军威复振。四年后,率教升任都督佥事,加授部兵衔。率教为将廉勇,待士有恩,勤身奉公,劳而不懈,与满桂并称良将,是袁崇焕手下有数大将之一,不过满桂善攻,率教善守,派他到锦州可是物尽其用,就是想用他的长处,加强锦州建设,牢牢守住这锦州城。不日晌午众人抵达锦州,看着眼前破败的锦州城,众人不胜唏嘘。纪用等人却不敢停留,用过午饭后,不顾劳累,执意率军继续前行,以期早日抵达盛京,完成吊丧、探敌的任务。赵率教也不多做挽留,只是紧紧拉住纪用的手,道:“纪大人,如今这锦州城的情况您也看到了,将来能不能守得住,就全看大人此行能不能为末将多争取些时日,将这锦州城建成,末将在此拜托了。”说完一个大礼行了下去。
纪用忙拉住赵率教,连道:“不敢当,不敢当,作为这锦州监军,这乃是我等义不容辞的责任,大人放心,我等此次前往盛京必将打探后金虚实,尽力与其周旋,为大人建城争取时机。”
辞别了赵率教,三桂率旋风狼骑用三百明军骑兵为前锋,祖大寿率其余兵卒为中军,保护纪用,继续向盛京行去。过了锦州再行不远就算是进入了后金的领地,一路关隘后金都或多或少派有军队驻扎,不过纪用等人持有文书,乃是大明派来吊丧的使臣,这些后金军士也不敢为难,加上得知前锋官为吴三桂时,更是十分敬畏。只因当日三桂率五十余旋风狼骑于万人中杀入杀出却毫发无伤的壮举早已传遍辽东大地。虽然莽古尔泰将当日战事做为奇耻大侮,不许人提起,可明军却将这一战做为近十年来打破后金不可战胜神话的战例,广为宣传,而且当时莽古尔泰部下近万人,这种消息如何封得住,虽然众人不敢大场谈论,可私下却早已是尽人皆知的秘密,所有人都已经知道明朝出了个少年战神,以十四岁之龄,率五十余骑杀入后金阵中,救出共父及其部下三百余人。而且这种传言越传越神,最后竟成了三桂孤身一人在后金万人大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却毫发无伤,只杀得莽古尔泰丢盔卸甲,溃逃千里。虽然也有人知道这样不可能之事断不会发生,可谁又敢向莽古尔泰求证?莽古尔泰自回盛京就因努尔哈赤病重一事心情大坏,对败于三桂之手也是耿耿于怀,谁要是敢在他面前提及吴三桂三字,定是必斩不饶,久而久之,更成就了三桂这一少年战神的称号。
开始三桂等人还不知后金为何对自己如此敬畏,等众人弄明白了,却是开怀大笑,尤其是三桂没想到这后金竟在无意中搞起了造神运动,楞是把自己捧为一代战神,这叫三桂如何敢当。不过这一路却也因此极为顺利,只看那些后金士卒看自己那敬畏的眼神就让三桂暗爽不已,路上吃住早有人准备妥当。大军行路近半月,终赶到盛京城外。三桂率人站在城外,好奇的看着这座后世有名的古城,却发现此时的盛京虽比宁远稍大些,可与关内大城相比也不过是座弹丸小城,远没有后世见过的那般壮观。犹如锯齿状的四面城墙已被增高加厚,将全城围得严严实实,可谓固若金汤,是座典型的正方形军事围城。城墙内外砖石,高三丈五尺。厚一丈八尺,周围九里三百三十一步。
城内后金守卒早得到命令,见大明使臣已到,让三桂等人稍待,马上命人入宫请示。此时的盛京城中虽不如前段时间明朝所得情报那般剑拔弩张,可却依旧是暗流涌动。当日努尔哈赤伤重被带回盛京时,身边却只有皇太极一人,其余众贝勒因回来较晚,俱被皇太极手下带兵拦在府外,众贝勒也不敢轻易攻府,等从府中内线传出努尔哈赤病逝的消息后,从贝勒大为惊慌,只因他们知道,在这种争权夺位的战争中,不是你死,便是我亡,而且前车之鉴就摆在眼前,努尔哈赤生前为着巩固权位,就曾先幽死胞弟舒尔哈齐,又杀死长子褚英,如今轮到自己,又能如何,只能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局中拼死杀出一条血路,不然等着自己的便只能是死路一条。此时努尔哈赤的府院并不在盛京宫中,而是坐落于沈城最北端,背靠北面城墙的“九门”而面南。
说起这“九门”还有番来历。明统治时期,修筑城墙时,沈城只辟有4座城门。后努尔哈赤定都盛京,改4门为8门,使出入城门更加方便快捷。城中每面城墙各有城门楼两座,在方形城垣的四角又各建角楼一座。城门楼与角楼的式样可谓同出一辙,均为三层围廊式建筑,类似于人们所熟悉的沈阳故宫凤凰楼模式。将士们置身于巍然矗立的城门楼和角楼之上,可放眼四面八方,观敌瞭阵。然而,令人惊诧不已的是,除8门之外还可见1座城门,即人们所俗称的“九门”此门原为当初的北门,在明万历年间重修时,名谓“镇边门”其结构奇妙无比。人们司空见惯的城门只不过是条纵向通道而已,这九门则截然不同:若俯视其平面图,呈现两个对顶的“十”字形状,也就是说在纵向通道的两侧,各辟有两条平行的横向通道。如此,门洞内可大量屯兵,门楼上可观察敌情,易进易退,不仅便于得到城内兵力的增援,还可作为相对独立的城堡,牢不可破,努尔哈赤之所以将宫室背靠九门,正是由于对此多功能的城防工事刮目相看的缘故。府院是围廊式建筑,屋顶铺有黄色的琉璃瓦镶绿边,气势非凡。宫门两恻各有厢房,面对近内的通天街。迈人宫门后,迎面可见耸立于高台之上的川堂。沿高台拾阶而上,走过川堂之门,便置身于二进院落。这里的正面是3间宽敞高大的殿堂,正殿之前的东西两厢各有3间配殿。
努尔哈赤病逝后,皇太极跪坐在努尔哈赤床边,看着已经咽气的父汗,手中握着努尔哈赤的遗昭,心中却是忐忑不安,虽然因自己占得先机,在父汗临危时,乘他迷留之际取得了父汗的遗昭,传位于自己。可这样取得的遗昭说服力实在是有限,如果不能取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就算是坐上了汗位怕也是昙花一现,坐不长久。而且此时府外的其余三大贝勒也带人包围了府院,虽然府院易守难攻,可三大贝勒一旦得知父汗病逝,自己手中的遗昭就是自己的催命符,自己要是宣布继位,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前程、性命,恐怕马上就会拼死带人冲进府院,到时就算自己带人进入九门之中,怕是也难逃一死。皇太极知道父汗病逝的事情怕是瞒不了几刻,也许现在外面就已经知道了,正在调兵遣将,准备攻打自己。为避免后金爆发内战,削弱了后金实力,也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皇太极叫过外面负责守卫的武理堪询问情况,武理堪一见皇太极便跪倒在地,道:“启禀贝勒爷,外面三位贝勒爷怕是已经知道了大汗病逝的消息,正在调兵遣将,小人怕是守不住多长时间,望大人早做打算。”皇太极见果不出自己所料,沉思片刻,终下决心,道:“你去外面代我宣布大汗病逝的消息,请三位贝勒爷在外面的大帐中等我,就说我马上过来,有要事想商。”
武理堪不知皇太极到底有何打算,但总比坐以待毙要好,闻言马上出了府院,却传话去了。皇太极站起身形,整整身上的戎装,自从回到盛京以来,皇太极为了以防外一,身上这一身戎装便从没脱过,想到今日要是顺利,终于可歇一歇了。
府外三大贝勒听了武理堪的话,虽觉吃惊,可再一想,这皇太极就是再厉害,自己三人中代善领正红、镶红旗,阿敏领有镶蓝旗,莽古尔泰领正蓝旗,控制了八旗中的四旗,他皇太极不过控制正白旗一旗兵马。其余三旗,努尔哈赤亲领两黄旗,杜度领镶白旗,如今努尔哈赤病逝,杜度平时虽与代善交好,但其为人向来谨小慎微,这两黄旗和镶白旗观望的可能比较大,就算他们都投奔了皇太极也不过是势均力敌,也不怕他皇太极再弄出什么花样,大不了一战。而且三人估计皇太极此行议和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三人便答应了下来,在府外设一大帐,三人围坐在一张圆桌旁静坐,只等皇太极前来议事。过不多久,便有人来报,说皇太极竟孤身一人向大帐行来。三人对视一眼,大吃一惊,不知皇太极这是搞什么鬼,但也没放在心上,说了声:“有请!”皇太极在代善亲兵的引导下进了大帐,见三大贝勒正坐在帐中,看向自己。皇太极却一言不发,只是看着三人身后站立着的亲兵。三人一看,这皇太极果然是孤身一人,自己要是再让亲兵站在这里,反而弱了气势,一挥手,帐中十几名亲兵鱼贯而出,至帐外严密把守,帐中只剩下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人。皇太极也不客气,径直走到三人面前坐下,才道:“父汗病逝,想必三位哥哥也都知道了。”见三人一副果然如此的样子,皇太极便心中明了,也不费话,从怀中取出努尔哈赤遗昭往桌上一放,道:“这是父汗遗昭,三位哥哥看看吧。”
一听是努尔哈赤遗昭三人迫不及待,拿过遗照仔细阅读,看毕,三人面色铁青,只因遗昭中竟命皇太极继汗位,并将两黄旗交由皇太极率领,而将原本代善统领的镶红旗和皇太极的正白旗分交多尔衮和多铎统领,如此以来努尔哈赤病逝,除皇太极获利外,得益最大的竟是15岁的多尔衮和13岁的多铎,这怎么能不叫代善等人气恼。
三大贝勒不知这份遗昭却是皇太极一手炮制的,当时努尔哈赤已经是人事不醒,如何还能立下遗昭,而皇太极原本想通过遗昭将两黄旗拿到手中,而原本的正白旗也不想放手,然后通过手中势力,压迫代善等人降服。可后来却想到就算自己真的掌控了八旗中的三旗,可代善等三大贝勒加在一起还占了半数,杜度又意向不明,自己怕还不是这三人对手。思来想去,便炮制出这么一份遗昭,企图将祸水东引,将三人的怒气引到多尔衮和多铎身上,以努尔哈赤生前对这两人的喜爱,这种任命却也说得过去。正是因为此遗昭中得利最大的除皇太极外,竟是多尔衮和多铎,两人分统正白旗和镶红旗后,因两人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关系当然融洽,加上大福晋12岁嫁与努尔哈赤,如今虽已25年,可她也不过才37岁,正是好时侯,多尔衮和多铎一个15一个13,尚且年幼,这两旗实际却是落在了大福晋手中,大福晋一支反而成了后金中除皇太极外势力最大的。这也让代善等人竟有些相信了遗昭确是努尔哈赤所立,因为他们知道,皇太极平时与多尔衮、多铎及其生母,也就是努尔哈赤的大福晋乌拉那拉;;阿巴亥相交甚恶。
因为当年,大福晋为将来多尔衮和多铎能够继承汗位,曾设计陷害继位希望最大的大贝勒代善和四贝勒皇太极,两次备佳肴送给大贝勒和四贝勒,因当时女真传统若是受食则犯了大忌,大贝勒上当受食,皇太极却受而未食,反而唆使小福晋德因泽告发。努尔哈赤派人调查属实。但不愿家丑外扬,便借故惩处大福晋,将大福晋驱赶出府他处安置。这件事在满洲贵族中曝光后,大贝勒代善的威望大降,而皇太极却声威大振,已有能力争夺汗位。大福晋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被皇太极施一箭双雕之计:既使大贝勒声名狼藉,又使大福晋遭到惩处,所以皇太极与大福晋关系紧张。皇太极见诡计得逞,成功将三人的注意力转移,不由心中暗笑。
四人在账中密谋了两个时辰,其中过程不足为外人道也,随后皇太极反回府中,其余三人也纷纷撤兵。大半个时辰后,皇太极再次手捧努尔哈赤遗昭,在众将的护送下直奔皇宫。皇太极入宫不久宫中敲响丧钟,城中大小官员早已得到消息,大汗已经病逝,想来此次入宫便决定了后金的权利交接,只不知刚才还形势紧张的大汗府外,此时却为何寂静异常。众官员急忙齐聚宫前,随宫中太监宣旨升朝,官员们这才进入这刚刚修建不久的后金皇宫。进入宫中才看到,殿中正中的龙椅上空无一人,四大贝勒分坐在堂下的太师椅上。不过片刻,大福晋也带着多尔衮、多铎赶到,看到皇太极,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却不开口,有人给她们搬来椅子,大福晋便带着两个儿子坐在堂下。
四大贝勒见众人已经到齐,皇太极这才手捧遗昭登拾阶而上,来到龙椅前,大声道:“大汗已经病逝,不过临危前降下遗昭,请众位大臣接旨。”其余三大贝勒首先离坐,来到台前跪下接旨,其余大臣也急忙跪下接旨,只有大福晋迟疑片刻,见其他人都已准备接旨,这才不得不与他人一样,跪在台下。皇太极向下扫视了一眼,只见群臣俱规规矩矩的跪在那里,心中不禁一阵得意,只希望日后能长久如此才好。不过他此时却不敢耽搁,打开遗昭宣读起来。不过这份遗昭却与当初皇太极拿与其他三大贝勒所看的却完全不一致,旨中先是对努尔哈赤一生做了高度评价,称其一生百战百胜,唯在宁远城前失了威风,为一生遗憾,随后对后金诸多事事宜一一安排。特别是对四大贝勒,遗昭中命皇太极继任大汗,改统两黄旗外,代善继续统两红旗,阿敏却改统两蓝旗,莽古尔泰改领正白旗,杜度领镶白旗,八旗中有七旗被四大贝勒分瓜,却全没有多尔衮和多铎的事儿。
这便是四大贝勒商议了两个时辰的结果,皇太极对自己能改领两黄旗十分满意,要知道两黄旗可是八旗中最精锐的两旗,而且虽说正白旗交给了莽古尔泰,可旗中众将官却没有调动,可以说这正白旗依旧在皇太极控制之中,如果交给他人,也许会将正白旗进行一番清洗,可莽古尔泰这个莽汉只知好勇斗狠,那有这个心眼,八旗中掌握三旗,皇太极已经成了后金朝中势力最大的一枝。代善虽说知道其中阴谋,可自己能继续领两红旗也算是满意了,他也不敢再有其他奢望,手中有两旗在手,虽说弱于皇太极,可也不怕他,大不了鱼死网破。至于阿敏能领两蓝却是皇太极和代善妥协的结果,两人谁也不放心将镶蓝旗交给别人,只能便宜了阿敏,只把阿敏喜得连走路也轻了许多,他一举成了后金的第三人。至于莽古尔泰这个莽汉根本不再乎这些,只要能有仗打,其余都是小事。听完八旗分派,其余众将早在意料之中,看来这便是四大贝勒妥协的结果,只有大福晋脑火不已,要知道此时后金中有兵权才有说话的余地,如此分配后自己及两个儿子手下全无半个兵卒,而自己又与皇太极、代善交恶,没有了努尔哈赤的照顾,以后的日子如何过啊!可她此时不敢出声。却不知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
随后皇太极继续宣读遗昭,安排努尔哈赤的后世,不料这最后一句话却将大福晋吓得摊倒在地,面色苍白,半天没有醒转。
第八章城下激战
庆十一、中秋佳节,祝大家节日快乐。十二点还有一章,大家多点击、多投票、多收藏。原来在遗昭最后竟让大福晋为努尔哈赤陪葬!
台下众人心中明白,这绝对是杀猴给鸡看,没人敢站出来反对,只有大福晋呆立半晌才清醒过来,在台下大呼小叫,可四大贝勒却是铁了心要大福晋的小命,马上命人取来努尔哈赤战弓,竟就在这大殿之上将大福晋当场勒死。多尔衮和多铎虽然哭闹不已,却早被殿前武士拉到一旁,无力反抗,只能眼看着母亲被两名待卫用努尔哈赤战弓弓弦勒得气绝身亡,随后两人也哭得昏死过去。宣读完大汗遗旨,不料皇太极又道:“虽父汗遗昭中宣吾继任大汗,可吾自知才德不够,愿四大贝勒并肩而坐,四人轮流分值,共同处理军政大事。”
此言一出,台下又是一片议论之声,只有其余三大贝勒几番推辞,皇太极又是几番请求,最后三大贝勒才不得不应允下来,可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做做样子,演给众臣看的,其实这几人怕是早就商议好了的。
随后几天便是后金各军大变动,先是两黄旗宣布向皇太极效忠,镶蓝旗归阿敏统领,不过武理堪做为皇太极的心腹,继续担任正白旗副统领,皇太极在其临行前百般叮嘱,命其一定要掌好兵权,千万不能让莽古尔泰掌握正白旗。武理堪自远城下向皇太极效忠后,便知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与皇太极共进退,当然是满口答应。虽说皇太极已经继承汗位,并已经宣布由四大贝勒轮流掌权,可后金大小官员却也都明白,这汗位的斗争只是刚刚开始而已,更激烈的矛盾冲突还在后面。四大贝勒中除莽古尔泰无心汗位外,其他三人可都是虎视单单,只等其他人稍落破绽,便会行雷霆一击。而三桂等人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了盛京,为后金的权利争锋又任添了许多变数。
就在三桂在城外等人通报时,突听城内一阵马蹄声,随后城门大开。三桂等人本以为是后金派人来迎接自己入城,却不料从城内竟杀出一队兵马,俱是身披盔甲手持兵刃,不到片刻冲到三桂面前,不等三桂说话,对方领头之人就已大叫:“来人可是吴三桂?”三桂一楞,不知来人是谁,不过此次是代表大明朝庭来为努尔哈赤吊丧,想必后金也不能把自己怎么,也不隐瞒,回道:“正是三桂,不知驾下是谁,有何指教?”
“小娃儿,你家大爷就是莽古尔泰,当日在宁远城下你折了你家大爷风头,今日你家大爷便来试试你这小娃儿到底有何本事。”来人正是莽古尔泰,自从当日宁远城下被三桂率旋风狼骑冲出重围,不但被努尔哈赤一顿训斥,而且在后金大军中也成了笑柄,一万余骑竟被五十余人杀败,莽古尔泰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早就听说大明哌来使臣来前吊丧,而且前锋竟是当日的吴三桂,莽古尔泰便一直憋着一股劲,宫中权利角逐他不感兴趣,也不在行,可他对这个小小年纪的吴三桂却是挂念得很,今日一听说吴三桂已到城下,便放下所有事情,率身边亲卫冲出城门,非得于这个吴三桂好好较量一番不可,不然自己这个无能的名字岂不是要背上一生一世。三桂听莽古尔泰报上姓名,便知今日这一战怕是躲不过去了,身后的纪用及祖大寿也不能阻止,来前万岁爷的旨意明白的写着,不许弱了大明的势头,若是被人指名道性的挑战都不敢应战,若是传了回去,如何交旨?纪用派人来知会三桂,一定要应战,而且不但要应战,还必须得将眼前这个莽汉打败才行。只可怜三桂年仅十四,今日便要面对这后金中有名的武将,不过好在父亲传给他的两仪真气也小有成就,三桂倒也不担心会大败而归,心想:无论如何也得为大明争点面子,就算是输也不能输得太难看。
接过身边卢信递过的大刀,又将怀中火铳交给卢信,在这种场合,当然不能仗着火铳取胜,不然不但胜之不武,更有可能招至后金义忿,搞不好会将自己乱刃分尸。两人缓缓走到场中央,其余众人纷纷后退,为两人留出地方。对视片刻,莽古尔泰便挥动手中蛇矛,向略显瘦弱的三桂杀来。他根本没将三桂放在眼里,上次战场失利,莽古尔泰认为三桂不过是仗着手中火铳犀利,要论真本事,这个小娃儿如何是自己的对手。他却没想到,这火铳难道就不是本事?三桂一摆手中大刀,运起两仪真气,也拍马迎上。看莽古尔泰体格健壮,身高有近两米,体重得有二百斤左右,再看自己的小胳膊小细腿,虽然三桂这些年来也一直在锻炼,可毕竟还只有十四岁,就算是练了两仪真气,仅凭力气来说怕也不是这个壮汉的对手。但这第一次交锋,三桂又不得不硬头头皮准备硬接,总得探探这个壮汉的虚实,更重要的是不能弱了气势,不然被这个壮汉打疯起来,自己怕是还要吃大亏。大刀、蛇矛终于碰在了一起,只听当啷一声,仿若晴天霹雳一般,近处大明、后金士卒只觉血气上涌,一时间竟觉心中气血一堵,半天才缓过来,不由得又退后几步。
此时两人却已错马而过,莽古尔泰只觉双手一振,没想到这个小娃儿竟也有这般力气,不禁收起了轻视之心,喝了声:“好气力!”可三桂却更不好过,这莽古尔泰果然不亏是后金大将,这一矛下来,自己竟是双臂酸麻,两手虎口微裂,差点将手中大刀扔掉,听到莽古尔泰的喝场,不能弱了气势,也道了声:“好武艺!”不过心中却已打定主意,决不能再与这壮汉硬拼,得想个办法才行。莽古尔泰不知三桂想法,今日好不容易找到个对手,而且就凭刚才一下,就知道这娃儿虽有些本事,却还不是自己对手,终可报大仇,只觉兴奋,兜转马头,再次向着三桂杀来。三桂也只好无奈冲上。不过这次三桂却没有与莽古尔泰硬拼,每次两马相错时,三桂就仗着在马上灵活的身法与莽古尔泰打起了游击战,莽古尔泰有力无处使,只气得哇哇乱叫,却偏偏打不到三桂,两人你来我往,打了十几个回合,莽古尔泰终于忍不下去了,一拉马缰,对三桂道:“小娃娃,你只会躲闪,不敢与你家爷爷对招,算那门子好汉?”其身后的后金士卒也鼓躁道:“就是,不算好汉。”“汉人都是胆小鬼,不是我后金对手!”
三桂听了却也不气,乘刚才的时间,三桂终于想到了一个好招,便道:“好,再来,我保证不再躲闪,只要你能接得住便算你本事。”莽古尔泰一听心中暗喜,在这后金中,谁不知他天生神力,人人惧怕几分,那还有人敢与他硬拼?笑道:“好,小娃娃,果然是个小英雄,来,再与你家大爷再战三百回。”说完便打马冲向三桂。三桂这次不再躲闪,看准时机,一刀如闪电般劈下,正砍在蛇矛中央,莽古尔泰没想到三桂这刀竟如此有力气,只觉如泰山压顶一般,双手一颤,差点没握住手中蛇矛,心中一惊,难道这小子刚才藏拙?故意戏弄自己?可是又不敢确定,打马回来,再次与三桂交锋,这次他却故意不去进攻,只等三桂一刀劈下,他想看看三是不是真有这么大力气。
没想到这刀竟比刚才还胜几分,只劈得莽古尔泰浑身一颤。三桂看到莽古尔泰竟面露惧色,便知自己的办法起了作用。说穿了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虽然三桂前世是学文出身,可高中物理还是记得的,他想到了冲量动量公式,即是质量乘以速度,想那莽古尔泰虽然天生神力,可一矛下来,之所以能打得自己虎口微裂,不过是仗着天生神力,增加了手中蛇矛质量,再加上蛇矛本身便质沉力大,在莽古尔泰全力挥舞之下,其冲量自然惊人,而自己刚才能将莽古尔泰比下去,不过是趁他手中蛇矛还没舞动起来,静止的蛇矛其冲量为零,而自己却加快了挥刀速度,两相抵消之下,这莽古尔泰就算是天生神力也不是自己的对手。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将莽古尔泰打得混身一颤,力量之大可想而知,如果让三桂一力承担,三桂此时怕已经虎口震裂,连手中大刀也握不住了。他在这时又取了个巧,在大刀劈向莽古尔泰时,他手中大刀却是虚握,只是保证大刀不脱手飞出,就算这样,传回的力道也让三桂有些吃不消,只觉手中大刀正急速颤动,震得三桂又是双手发麻,好在两马此时已经错过,才没让莽古尔泰发现破绽。莽古尔泰本是一莽汉,吃亏之下,更觉不可思意,见三桂力大,便更加放弃了本就不多的招式,硬与三桂一记一记硬拼起来。不料此着却正合了三桂的意。
三桂仗着掌握的这点物理知识,每次都找准时机,一刀劈下,只劈得莽古尔泰哇哇乱叫,却又无可奈何,三桂此时却是深刻体会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说法,不知当日说出这句话的人是不是也像自己今天这样呢?两人硬拼了百记左右,莽古尔泰这天生神力终不是“知识”的对手,双手虎口已经裂开老大一条口子,鲜血顺着蛇矛滴落在这黑土地上,三桂虽然不比莽古尔泰好到那里,不过却较为聪明,深知每次趁着错开之际,便将虎口流出的鲜血涂于衣甲之上,所以表面看来,三桂竟是毫发无伤,而莽古尔泰却已无还手之力。大明士卒见三桂竟占了上锋,不由得出了心中一口恶气,这一路行来,看到原本属于大明的土地上,竟横行着后金军卒,自己的同胞被这群后金军卒百般羞辱、奴役,可偏偏毫无办法,心中当然不好过,今日见三桂竟将后金武艺最为出众的贝勒爷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当然是高声叫好。就连莽古尔泰自己此时也自认的确不是三桂对手,想到自己平时自栩天下无敌,没想到今日竟会在自己最为得意的力气上败于一个十四的小儿,莽古尔泰只觉万念俱焚,失神之下竟连手中蛇矛落于地上也未察觉。正在这时又从城中冲出一队兵马,只见这队兵马俱是黄盔、黄甲,领头一人却是金盔金甲,身后一标大旗迎风飘扬,好不威风。
来人正是后金新任大汗皇太极。本来皇太极早就得到士兵传报,明朝来使已到城门,请他定夺。皇太极沉思片刻,暗道自己当然不能亲自迎接,不然岂不是更涨明军士气,思来想去,皇太极也没想出个合适人选。就在皇太极犹豫时,武理堪竟又差人来报,说三贝勒莽古尔泰竟已带人冲向城门,要去找当日害得他毫无颜面的明军小将吴三桂算帐。皇太极一听不怒反喜,月前在宁远的大败已让后金上下士气低迷,皇太极深怕大明借大汗病逝之机出关与后金决战,所以虽知大明此次派人前来吊丧不过是想打探后金虚实,却也极为欢迎,并在大明使者到来之前,设计除去大福晋,并与其他三大贝勒共同掌权,将即将暴发的后金内乱暂压一时,只希望以此向大明表明,后金并未因大汗去逝发生内乱,借此警告大明,后金依旧是往日那个强大的后金,不容轻辱。当听人来报说大明先锋却是在宁远立下殊功的吴三桂时,莽古尔泰此行却正合心意,想莽古尔泰久为后金勇将,而吴一桂不过是一十四岁顽童,如何是莽古尔泰的对手,便放任莽古尔泰杀出城池,与三桂在城门前决战,他想借此机会打击大明士气。却不料不到一刻钟,竟有人来报,说三贝勒竟与那吴三桂战了个平手,皇太极虽然心惊,却也不放在... -->>
第六章可爱凤儿
正在这时,却听房门一响,一人推开房门走了进来,吓了三桂一跳,抬眼一看,原来是祖纤。原来祖纤让小凤儿来叫三桂,等了半天也不见回来,怕发生什么意外,便亲自过来看看,正看到这一幕。
祖纤见到此景,觉得有些好笑,便逗两人道:“你们继续,就当我没来。”
三桂闻言,满脸通红,自己可是经过两世,怎么会抱着个十一岁的小丫头,难道自己有恋童癖不成?想到这儿,三桂连心跳都要停了下来。这一分神,竟忘了怀中还抱着小凤儿。祖纤见三桂不好意思,却感到更有趣了。自从三桂三岁那年起,祖纤便看出了三桂的不同之处,从那以后从没有将三桂看做孩童,而是把他当做大人一般,有什么事情都会与三桂商量,征求三桂的意见。而三桂也的确没让祖纤失望,许多祖纤也犹豫不定的事,经过三桂一分析却变得极其简单,再加上这些年三桂不时有些新鲜玩艺拿出来,去年又在城外建立了一个占地十万平方米的大山庄,就连吴迪、吴徽这些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人也赞叹不已。这次又在宁远城外仅凭五十余骑竟从万余后金骑兵中救出吴襄,便祖纤越发看不透三桂,也更加觉得三桂了不得,甚至有些尊敬三桂。今天终于看到三桂吃瘪,可真是难得一见啊,不由调笑道:“怎么?要不我先出去,一会儿再来?”三桂一听,这下子不只是脸红,连脖子都红得发亮。仿佛怀中抱得是什么妖魔鬼怪一般,一把推开小凤儿。
小凤儿年纪还小,虽然在古代十三四岁的女孩就已经可以许配人家了,可小凤儿却从小在吴家长大,众人只把他当做小公主,亲妹妹一样,所以她对男女之事根本就不明白,就就听不懂祖纤话中的意思,只觉得三桂哥哥怀中温暖,不愿离开。可在毫无准备之下,被三桂一把推开,一屁股坐在了床上,痛得她“哎呀”了一声,小嘴噘得老高,简直可以挂上个酒坛子“坏哥哥,刚才还说要照顾凤儿,现在就推人家,哼,坏哥哥,以后再也不理你了。”
说完小凤儿跑下床,来到祖纤身边,拉着祖纤的手道:“纤姨,你怎么来了?”祖纤年了一眼三桂,才一把抱起小凤儿,一点小凤儿尖挺的鼻尖才笑道:“我们凤儿半天不回来,我当然要来看看了,看看小凤儿是不是被大灰狼给吃了。”
小凤儿却疑惑的问道:“大灰狼?咱们这里那还有狼啊?几年前就被三桂哥哥带人给杀绝了。”原来自从母亲因狼而死,三桂便对这一带的狼恨之入骨,可他却不想假手他人,小时没有那个能力力,等他长大了,十岁时便带着众随从将这一带的大狼、小狼,黑狼、灰狼来了个斩尽杀绝,又将狼皮做成皮褥铺在床上甚至是地上,每天踩着、压着,好像非如此不能解恨。如今在这中后所附近方园百里之内绝看不到一只狼,搞得不知情的人以为三桂对狼皮有特殊的偏爱。祖纤听小凤儿提起这事,心中一动,暗道不好,这些年来自己处处小心,就怕提起三桂的伤心事,却不料今天小凤儿童言无忌,提了起来。她担心的看了一眼三桂,却发现三桂并没什么过激反应,只是头压得更低了。三桂此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才好。至于祖纤所担心的心中痛处,三桂虽然从没忘记母亲,可他毕竟比平常人多了一世的记忆,对生死之事已经看得比较开了,他把对母亲的思念深深埋在了心底,万万不会像普通人那样,因为一点小事便迁怒于人。祖纤见三桂没事,这才松了一口气,看来三桂的确不能以平常人对待,他早已从幼年丧母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好了桂儿,快收拾收拾到大厅吃饭,大家都等着你呢。”说完抱着小凤儿出去了。
只留三桂一个人红着脸坐在床上。过了半晌,三桂感到脸上不那么烧了,才穿鞋下地,准备到大厅吃饭。只是三桂却不知道以后该如何面对可爱的小凤儿。小凤儿还小,不懂事,不知道祖纤话中的意思,可自己难道也不知道吗?虽然祖纤只是打趣两人,并无其他意思,可却引起了三桂的思考,三桂暗暗的问自己,自己难道是真的喜欢上小凤儿了吗?虽然平时也喜欢与小凤儿在一起,可也只是喜欢而已,这是爱吗?再说小凤儿才十一岁啊?自己怎么能喜欢上一个十一岁的小孩子呢?自己又不是变态。一直等三桂走到大厅门前,三桂也没有想明白。这时恰好三桂二叔吴邮的女儿,也就是三桂的堂姐吴燕也过来吃饭,看到三桂,打招呼道:“弟弟,怎么了?都是大英雄了,怎么还愁眉苦脸的,不就是脸上多了道疤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三桂正在想事,吴燕叫他时,吓了三桂一跳,抬头一看是吴燕,脱口叫了声“姐姐”随后三桂却好像抓住了什么,却又不太确定,至于吴燕后面的话,他根本没听进去。看着年仅十五的吴燕,总觉得有什么不对,脑中灵光一闪,才恍然大悟,终于想起来什么不对劲了。自己有什么好苦脑的,别忘了自己现在可只有十四岁啊!吴燕才十五自己都要叫她姐姐,小凤儿虽然只有十一岁,可也只比自己小了三岁而已,那喜欢小凤儿也没什么不对的,要是自己只喜欢那些二三十岁的成熟少*妇才是小牛吃枯草,不对劲。想通了这些,三桂终于抬起头,挺起胸,看着眼前的堂姐吴燕,恭恭敬敬的叫了声“姐姐”却弄得吴燕一楞。三桂却高兴的推开厅门进了饭厅。
此时吴家所有在家的人都围坐在饭厅里,看三桂终于进来了,都是微微一笑,三桂却发现这些人的笑容却是有些不怀好意。只有小凤儿天真的叫道:“哥哥,快来吃饭啊!”三桂的大娘听了,却笑道:“小凤儿就对桂儿最好。”其余众人也是一脸戏虐的看着三桂。这话让人怎么听怎么觉得话中有话,三桂虽然想明白了,可却不代表他脸不会红。三桂不敢接话,生怕众人再说出什么,老老实实的走到桌前,坐在小凤儿身旁。虽然一桌子都是三桂爱吃的菜,可三桂却有些味同嚼蜡的感觉,要不是有小凤儿不断帮他夹菜,他恐怕可以捧着一碗白饭吃上一顿。好不容易吃下了一碗饭,也顾不得其他人,匆匆说了声:“我吃饱了,你们慢吃。”就跑出了饭厅,却听到后面传来一片笑声,直到三桂走出十几米远,还可以清晰入耳。为了逃避这种尴尬,第二天三桂早早便起床,连早饭也没吃,只是叫下人备好了马匹,一个人出了城,直奔海边的冰凌山庄。
听名字就知道,这山庄是纪念母亲亲和小姨的,三桂不是没想过起个气派点的名字,甚至一度想将山庄命名为潜龙山庄,可后来想到这龙字却是犯忌,一时又想不出其他的好名字,加上这山庄就建在当年三桂和母亲、小姨、祖纤一起游玩过的蛇务山附近的山中,为了纪念母亲和小姨,便定名为冰凌山庄。听山庄的名字只会让人想到是个有钱人渡假避暑的好地方,决不至于让人联想到是个军事基地。山庄之所以建在这里,一方面三桂特别怀念当年那个春日,众人一起在海边玩耍,只可惜那也是母亲留给三桂最后的快乐记忆。另一方面,因为这里地处偏僻,不易被外人发现,而且这里邻海,方便与吴迪联系,只要派几艘小船便可从此处登上吴迪的大船。而且三桂深知海军在未来的重要地位,等将来自己有了实力,便可以在这里建一座大型码头,再建几座船厂,这里就是自己海军的摇篮。顺着小路,穿过了几片树林,三桂已经可以看到山庄灰色的院墙,在三桂心中这里不仅是自己的第二个家,更是自己的未来,虽然只离开一月有余,可三桂还是觉得十分想念。出了树林,远远便看到在庄门前密密站了几百人,三桂知道,必是树林中放哨的警卫通知了庄子里的人,这些人才会出了庄门来迎自己。
三桂加快了速度,很快便来到庄门前,站在最前面的正是吴襄为三桂请的启蒙老师陈邦选,陈邦选早已拜服于三桂,因山庄中信得过的人中都是些少年,所以三桂便请陈邦选当了副庄主,自己不在时便全权由陈邦选负责。站在陈邦选身后的却是一群青年,正是随三桂在宁远城下声威大震的“旋风狼骑”此时虽然没有骑马,可那种铁血强硬的气势却是无法掩盖。再往后却是一群年纪更小的少年,这些少年是三桂从全国各地找来的孤儿或是家中交给自己训练的弟弟,此时这群少年虽略显稚嫩,却也是军姿整齐,仅看气势,丝毫不逊于站在他们前经过杀场磨砺的旋风狼骑。最后是一大群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这些人是三桂从全国各地找来的能工巧匠及他们的家属。如今正逢乱世,虽说一技在手,一生不愁,可这这些工匠却是生不逢时,生在这乱世中,却也只能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谁知道一宿醒来,自己会不会成为官兵或是乱军的刀下之鬼,所以三桂虽然在请这些人时费了些力气,可等众人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后,便喜欢上了这里。
这里没有战乱,可以说是一片乐土,而且庄主虽然年少,却总会拿出一些从来没见过的东西,与大家一起研究打造。做为一名工匠,最大的乐趣便是能够打造出一件可以使自己名扬四海的器物,随着对三桂的了解,他们相信,只要跟着三桂,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三桂在离人群不远处下了马,旋风狼骑顿时大喝道:“旋风狼骑,天下无敌!”话语中充满了骄傲与自豪。后面的少年也不甘示弱,喝道:“少年猛虎,天下威武!”
这少年猛虎,同样是三桂为了激励这些少年,为他们起的名号,只有如此才能激起这群少年的血性,提高他们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群少年也的确没有让三桂失望。这些年三桂让父亲、舅父、叔父从全国各地找来千余孤儿加以训练,只有其中最优秀的才能加入到少年猛虎中,这些孩子为了少年猛虎这个称号,个个咬紧牙关,拼死训练,只为能加入到这个少年队中。旋风狼骑和少年猛虎这两支队伍就是三桂目前手中最为看重的两把利刃,也必将随三桂名扬天下。看到这些人来迎接自己,脸上的表情真诚中又略带激动,三桂知道自己这些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得到了这些人的真心拥戴。看着这些还未成年的孩子,三桂却是别有心情。虽然这次旋风狼骑随自己出征,不但立下大功,而且竟是一人未亡,可想到以后,这些人必将随自己南征北战,一将成名万骨枯,真不知道这些人当中最后还能剩下几个。
正在三桂心中暗自感慨时,站在最前面的陈邦选已经来到三桂近前,仔细打量了三桂一番,最后目光落在三桂脸上那道疤上,低声道:“庄主,你终于回来了,昨天这些小免崽子们回来说你竟受了伤,属下们不知有多担心。”话语虽然朴实,却流露出无限真情。陈邦选这些年来在吴府中虽说名为西席,负责教三桂等人读书,可实际上他却反从三桂那里学到了许多知识,陈邦选也从没敢以三桂的老师自居,不过其他人却不敢对他有丝毫不敬。三桂稍稍长大后,才华更是无人能及,虽不知道三桂的知道到底是从那里学的,但陈邦选却为自己庆幸,庆幸自己竟遇到了三桂这个几百年又难出一个的天才,跟在其身边才不妄活这一世。他也因此对三桂死心蹋地,只以属下自居,奉三桂为主。三桂看着这个已经陪伴了自己六年之久的老师,两鬓已渐有白发,心知这些年来陈邦选为自己劳心劳力,此人虽无大才,可胜在稳妥,后方的基地交给此人,自己才能放心。“累老师挂念了,庄中一切可还妥当?”“庄主放心,一切都还正常,山中工厂已经生产出三百余支火枪,都存在仓库中。”
三桂点点头,对工厂的速度还是比较满意的。“好,一会儿咱们去工厂看看。这些小鬼头还都老实吧?”说到这些小鬼,陈邦选呵呵一笑,道:“庄主放心,你不在的这些日子,这些小鬼更加勤奋,只等着你早日带他们出去呢。”
“好,有这种精神就好。”说着便随陈邦选向庄门走去。一路上旋风狼骑、少年猛虎还是普通庄丁都给三桂让出一条路,并或是叫少爷,或是叫庄主,好不亲热。
进了庄子,三桂将庄中管事的人都叫了过来,开了个简短的小会,听大家汇报了一下自己离开这一个月的情况,并对以后的工作做了些部属。很快就到了午饭时间,三桂又与这些人一起吃了午饭,才带着陈邦选、卢信等人来到庄后,顺着一条小路出了后门,向山中行来。大概走了近五里路,来到一座大山前,山脚下有一座小木屋,从外面看不过是山中猎户搭建的用来临时歇脚的木屋而已,房檐下还挂着不少野兽的皮毛。不等几人走近,从木屋中出来两人,看年纪不大,应该不到二十,虽然穿着不过是普通猎户的衣服,可不论是走路的姿势还是他们刚毅的面容都不是普通猎户所能拥有的。
两人走到三桂面前,面露喜色,齐声道:“见过庄主!”这两人三桂当然认识,是庄中的庄丁。要知道这么多年来,三桂一心打造旋风狼骑,可他知道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因此他从全国各地找来许多孤儿,年轻的选其优秀者加入到了少年猛虎,年纪略大一些的便成了旋风狼骑的后备队,目前已有百人之多。每年旋风狼骑都会进行大比武,最后两名则剔出狼骑,而由后备队中最优秀的两人接替。后备队整体实力虽然比旋风狼骑要差上一点,可比庄外那些大明普通士卒要强上许多。后备队也如同狼骑般每十八人为一排,平时则负责庄内安全,有了这些人守卫,三桂才能更加放心。毕竟这里才是三桂的根。而这两人就是后备队员中的两人,今天负责守卫工厂大门,平时想见三桂都不易,更别说三桂一走就是一月有余,所以见到三桂他们当然是有些兴奋。三桂与他们打过招呼,聊了几句,便继续前行,两名守卫并没有跟来,而是又回到木屋中履行职责。
顺着山路向前走不远,翻过一个土坡,才真正来到大山面前,迎面却是一个高有三米,宽有五米的大洞。这才是三桂工厂的所在地。三桂刚一进洞,便有一排守卫过来请安,三桂询问了几句,心中惦记着工厂,惦记着新造出来的这批火铳,很快便告别这群守卫,继续向前。山洞本是自然形成,后来三桂看好了这个地方,找吴迪要了些火药将山洞进行了扩建,又进行了修整,才建成了这个秘密基地。因此山洞中时宽时窄,行了二十余米左右,拐了个弯后,眼前却是豁然开朗。只见一个占地近千平米,高有十米的巨大山洞呈现在眼前。而在山洞顶端有道半米宽的裂缝直通山顶,此时正是午后,明媚的阳光通过裂缝照在山洞中。
此时山洞中正是热火朝开,有百余工匠正在火炉前工作,熊熊的火焰使人虽在严冬也感觉不到丝毫寒冷。众人看到三桂,除了几个正在关键时刻工匠外,其余人纷纷停下手中活计,聚天三桂跟前,与这位给了他们安稳生活的庄主打招呼。这些朴实的工匠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蕖,翻来过去只是那几句话,可却让三桂倍感亲切。三桂在山洞中一直呆到傍晚,查看过了已经生产出的火铳后又对一一看了这些工匠的打造过程,对其中的一些小问题提出了些建议,最后才恋恋不舍的回了山庄。回到山庄却又有一个惊喜正等着他。原来小凤儿一早起来不见了三桂,就知道三桂一定是回了山庄,便闹着要来找三桂。吴家人自从昨晚的事后,有意成全两人,不但没有阻拦,反而派了家丁将小凤儿送到了山庄。
三桂回到山庄便看到正噘着小嘴的小凤儿,上去搭话,小凤儿也不理采,三桂知道这次小凤儿恐怕是真的生气了,用了整整一天时间不断的赔不是,又答应了小凤儿无数个条件,才将小凤儿哄好。从这天起,三桂在山庄中不论走到那里,身后都会跟个漂亮的小尾巴,小凤儿这次可真是铁了心,决不再离开三桂一步。按照三桂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本以为取得了宁远大捷,应该能歇上一阵,要知道宁锦大战可发要等的一年半之后才会发生的。却不料五天后,吴府派人来找三桂,让三桂回府,说是有要紧的事。三桂不敢怠慢,马上随家丁快马赶回府中,却见到吴人正在府中,一见三桂,面露喜色,道:“少爷,天大的喜事!”
三桂不解,问道:“何喜之有?”“少爷,大人派我来找你回去,说是万岁爷将要降旨,对少爷进行嘉奖。”吴人喜滋滋的道,毕竟少主人晋升,自己身上也光彩不是。
三桂暗道:早该如此了,本来按照自己在宁远城的表现,早该嘉奖了,只是不知为何其余人等该提升的提升,该奖赏的奖赏,唯有对自己却是不闻不问。他却不知朝庭的难处。而促使明庭终下决心的却是朝庭派到后金的密探传回的消息。原来后金大汗努尔哈赤竟因伤过重已于三月初四病逝于盛京,后金众贝勒因汗位闹得正欢。四贝勒皇太极护送努尔哈赤回到盛京后,便率兵驻守努尔哈赤的府弟,直至努尔哈赤病逝后,他却密不发丧,引得其他众贝勒、将军率军围住院府,双方战事一触即发。袁崇焕很快也得到消息,派人飞马报与朝庭,同时奏请派遣人员,前往盛京,进行吊丧,进一步打探后金内部的虚实。
天启帝听闻此消息,连日来的烦恼也抛到九宵云外,后金内乱一起,必无瑕南下,大明江山稳若磐石。高兴之余,这天启帝召来宠臣魏忠贤,商议应如何对立下此大功的吴三桂进行封赏。这魏忠贤本是一地痞无赖,因在宫外与人争斗,竟被人一刀刺破阴囊,加之家中贫困,实在无法生活,才来到京中想要入宫当个小太监混口饭吃。却不料遇到堂兄魏朝,这魏朝早已是宫中太监总管,见堂弟落魄,便用手中权势将魏忠贤接进宫中,当了一名小太监。却不料这魏忠贤虽阴囊被刺破,却渐渐痊愈,恢复了男儿身,又与天启帝乳母客氏打得火热,**后宫。天启帝登基,这魏忠贤也是水涨船高,加上平日里对天启帝自是溜须拍马,甚得天启帝欢心,将其升为宫中秉笔太监这魏忠贤却与客氏勾结,趁着天启帝一心喜欢木工等杂事,不理朝政,渐渐掌握了朝中大权。可天启帝却被蒙在谷中,此次事难决断,便又将其召来,询问应策。这魏忠贤那里懂得什么国家大事,不过看天启帝心情喜悦,想是对这三桂极为满意,当然不能违了皇帝的意,再说当年魏忠贤因拉拢孙承宗不成,差点被孙承宗以清君侧为名将自己斩了,对孙承宗的弟子袁崇焕当然也没什么好印像,不过因此次袁崇焕功绩显著,以万余明军大破后金十三万大军,已是天下尽知,他魏忠贤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违却陷害袁崇焕,不过他却也对袁崇焕不放心,如袁崇焕全掌关外兵马,有一天学着孙承宗入京清君侧,自己岂不是再无活路。
想及此处,他已下定决心,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吴三桂不但要加封,而且是要大大的加封,最好是能让其与袁崇焕分兵抗庭才好,想吴三桂不过是个十四岁的孩童,能有今日一方面是有人夸大其功绩,另一方面定是其家人功劳,等将来有机会将其招入京中,好好拉拢一番,还怕这吴三桂跳出自己手心不成。魏忠贤跪倒在天启帝面前,大声道:“启禀万岁,这吴三桂以十四岁之幼龄竟不顾自己安危于万军中救出其父,可见其必是忠孝之人,又率人炮击贼酋,致其病故,功在社稷,如何能不加封赏?我朝有此人材何惧后金贼众?天赐此福将于我大明,真乃万岁之福,我大明之福也!”
魏忠贤一番话说得天启帝点头不止,忙问道:“那依爱卿之见,应如何封赏才是?”魏忠贤故做思考,片刻后才答道:“依老奴之见,此次宁远大捷虽袁大人应为第一功臣,可若非此子击伤后金贼酋致其撤兵,这宁远最后守不守得住还在两难之间,可见此子功绩还应在袁大人之上,若是赏得轻了,怕是体现不出万岁爷的心思,也怕关外将士不服”
天启帝闻言连道:“不错、不错,到底应好何封赏?”“启禀陛下,依老奴之见可封其为游击将军,助袁大人共同镇守宁远。”魏忠贤虽然想培养一个与袁崇焕相对的势力,可此时还不知吴三桂心思如何,加之其的确年幼,也不敢将其提拔过快,便先让吴三桂当个游击将军,将来看到表现再说。天启帝点点头道:“就依爱卿所言,明日早朝宣旨。”
当努尔哈赤于三月四日病逝的消息传到宁远时,顿时举城欢庆,终于可以过几天太平日子了。当三桂听吴人说道努尔哈赤于三月初四病故时却是心中大惊。
只因三桂知道,按历史记载这努尔哈赤虽在宁远城下受伤,可却并大碍,只是因宁远之败后郁郁寡欢,陷入苦闷。直到八月十一日,才在沈阳东40里的叆福陵隆恩门鸡堡忧愤而死。难道这消息是后金故意放出的假消息?转念一想,又觉不太可能,如今明弱金强,后金实在是无此必要,那么努尔哈赤是真的被吴地一炮打死了?这整整比历史记载早了半年有余,三桂心中明白,原来历史是真的可以改变的,那么只要自己努力,日后的汉奸录上将不再会有自己的名字,自己甚至可以利用比现代人多出的这四百余年的知识进一步改变历史,使中华大地不再成为外国列强的狩猎场。
第七章三桂接旨
高兴之余,三桂却又担心,随着此次历史的改变,不知会不会影响到今后的历史,特别是根据历史记载,在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登上汗位,于明年再次率军攻打明关宁锦防线,却被袁崇焕再次率军击退。可三桂知道,一年后的宁锦之战虽然胜利了,可那是建立在袁崇焕加强了宁锦防线的建设,可如今努尔哈赤早死了半年多,不知皇太极的进攻会不会提前,现在的宁锦防线还不见踪影,锦州城自高第下令撤回关内后,如今已是败城一座,如何能抵得住后金进攻。三桂坐在房中真是越想越乱,半天也没能理出个头绪。吴人却不知三桂的担心,只顾着高兴,道:“少爷,老爷让我来找你去宁远,听说这几天圣旨将直接下到宁远。咱们还是赶快收拾收拾,去宁远吧,别误了大事。”虽然三桂心中还有疑虑,可接旨这种大事,却是耽搁不得,为保安全,又忙叫下人去山庄告诉旋风狼骑收拾行囊,到吴府集合,共同去宁远城。几日后,三桂一行人又回到宁远,只是三桂发现,此时的宁远却不同往日,尤其是城内军民,每个人都是一脸喜气,就连见到父亲与舅父时,两人的高兴劲儿也是溢于言表。三桂知是因努尔哈赤的死讯,两人才会如此高兴。
虽只有几日没见,可爷仨还是有说不完的话,加上三桂此次来宁远又给两人各带了十把新式火铳,喜得二人如同孩童一般。两日后,三桂正在房中研讯兵书,卢信却推门走了进来,一见三桂不由分说,兴奋的拉起三桂便向门外走去。三桂当然不肯,好不容易才问明白,竟是有圣旨到,而且还是指明要自己前去接旨。三桂听闻此言,只能苦笑着随卢信出了祖府向袁崇焕的将军府行去。到了将军府,只见袁崇焕、满桂、祖大寿、吴襄等人都已等在府中,还有一白面无须之人坐在府中央。看其长像不用问三桂也知道,此人必是太监无疑。那太监见了三桂,站起身形,取过圣旨,用太监特有阴阳怪气道:“圣旨到!”在坐众人都跪在堂下,听那个老太监宣读道:“奉天承运”
三桂跪在最后,根本无心听那老太监在说什么,还在想着刚才看过的兵书,直到那老太监哼哼呀呀半天,收起圣旨,众人也站立起来。
众人都是喜形于色,原来袁崇焕在取得宁远大捷后,奏报旨准,集中力量,建立关宁锦防线的北段宁远到锦州的防线,防御后金进攻已获批准。而且旨中还将祖大寿提升为前锋总兵官,挂征辽前锋将军印,驻锦州。吴襄、三桂也被提为游击将军,两人却不知,这次提升全是仗着三桂,魏忠贤为了给袁崇焕树立大敌,不异血本,不但提升了三桂,竟连祖大寿和吴襄也再次得到了奖赏。众人纷纷向三人道贺。虽然现在锦州还只是一座败城,却也不要紧,原本高弟命关外各军撤回关内,锦州军民按令撤出,后金来攻时,锦州因无明军,所以逃过了一劫,城墙等设施并没有损坏,后金也只是派少量兵丁驻守,宁远大败后,这连这些兵丁也都逃回了盛京,此时的锦州已是空无一卒。祖大寿在谢过众人后,过来拉着三桂高兴的道:“好甥儿,如今也是游击将军了,将来前途更是不可限量啊!”其余众将也纷纷上前恭贺三桂,只有吴襄站在后面,一言不发,却看着三桂不断微笑。三桂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自己由一平民,一下子被提升为了游击将军,并在祖大寿帐下听令,这真可畏一步登天,三桂虽不愿意,可也不得不走到那太监面前,跪地谢恩。
那太监却是魏忠贤派来的亲信,此行一来是要宣旨,另一方面却是要打探吴三桂的虚实,看这个吴三桂到底能不能拉拢过来,以形成与袁崇焕相抗衡的另一股势力。今天一看,其父吴襄、其舅父祖大寿等人也都是一代将材,加上吴三桂这个新星,将来成就怕是还要超过袁崇焕,只是不知这吴三桂到底能不能拉拢得住,不过这却不急,吴三桂到底还只有十四岁,不怕他不就犯。圣旨中同时还宣布设立镇守山海关等处太监一员,司礼监秉笔太监、总督忠勇营兼掌御马监印务刘应坤;左右镇守太监二员,乾清宫管事提督、忠勇营御马监太监陶文、纪用;分守中军太监三员,乾清宫打卯牌子、忠勇营中军、御马监太监孙茂霖、武俊、王莅朝,仍俱在山海关驻扎。他们任务虽名为清查粮食器械数目、官兵马匹强弱,但实际上却是魏忠贤不放心袁崇焕,怕他在关外拥兵自重,将来对自己不利。这圣旨在朝中宣读时,朝中上下便已是议论纷纷,不少有识之士纷纷上书请天启帝收回成命,可天启帝早已被魏忠贤迷惑,当然不会听众臣柬言,执意如此,袁崇焕也是无奈,只能善处同内监的关系。好在魏忠贤也算知道这关宁锦防线的重要,派来的这几名太监也不全是无能之辈,这几名太监到任后曾同袁崇焕巡历锦州、右屯地带,所见各城,灰烬之余,颓垣剩栋,白骨遍野,残冢依稀。
这些内臣何时见过如此凄惨景象,人心毕竟也都是肉长的,虽然身负监视袁崇焕的重责,可也对其颇为理解,除每日按时报送关内、关外情报外,到也没有过多干扰袁崇焕整军铸城等事。同时天启帝也批准了袁崇焕派人前去盛京吊丧一事,不过旨中却也言道,这是明朝官员第一次正式到后金都城,一是不能折了大朝风范,二是不得轻易激怒后金,再启战事。此次奉命到盛京为努尔哈赤吊丧的是太监纪用,这纪用自到关外以来,袁崇焕知道这些太监也许干事不太在行,可坏起事来却是一个顶俩,因此袁崇焕要想守好关宁锦防线便不得不刻意与这些太监搞好关系,对这些太监甚为看重,并委以重重任,纪用便被袁崇焕委任为锦州监军。因锦州距盛京较近,来回也算方便,而且纪用因是太监身份,算是天子宠臣,让代去盛京为努尔哈赤吊丧也算是恰到好处。与其同行的还有总兵赵率教,前锋总兵官、挂征辽前锋将军印祖大寿及三桂,随行的共有两万余兵马及近五万普通百姓。
这些人当然不是都要到盛京去,赵率教是奉命率军民驻守锦州,而祖大寿及三桂则奉命率三千兵马护送太监纪用至盛京吊丧。赵率教,字希龙,号明善,明总兵,左都督,平辽将军。率教祖籍河北蓟阳,高祖父赵升迁居靖虏卫,任指挥佥事。明万历十九年(1591),率教中武进士,任甘州都司,后因功多有委用,历任碾伯营游击、靖虏卫参将、延绥参将。后金军入侵辽东,率教倾家资招募勇士,随叔祖赵梦麟出征。率教被敌围困,力战得以脱身,以军功升为副总兵,掌中军驻辽阳。天启元年(1621),清军大举进攻,率教见众寡悬殊,势不可挡,自领兵潜逃,论罪当斩,幸获赦免。次年,王化贞放弃广宁城,逃往关内,关外之城尽为无人防守之空城。率教带领家丁三十八人前往,收复前屯卫城,至中前所屯兵据守,招抚关外流民五六万口,令壮者从军,弱者屯垦,军威复振。四年后,率教升任都督佥事,加授部兵衔。率教为将廉勇,待士有恩,勤身奉公,劳而不懈,与满桂并称良将,是袁崇焕手下有数大将之一,不过满桂善攻,率教善守,派他到锦州可是物尽其用,就是想用他的长处,加强锦州建设,牢牢守住这锦州城。不日晌午众人抵达锦州,看着眼前破败的锦州城,众人不胜唏嘘。纪用等人却不敢停留,用过午饭后,不顾劳累,执意率军继续前行,以期早日抵达盛京,完成吊丧、探敌的任务。赵率教也不多做挽留,只是紧紧拉住纪用的手,道:“纪大人,如今这锦州城的情况您也看到了,将来能不能守得住,就全看大人此行能不能为末将多争取些时日,将这锦州城建成,末将在此拜托了。”说完一个大礼行了下去。
纪用忙拉住赵率教,连道:“不敢当,不敢当,作为这锦州监军,这乃是我等义不容辞的责任,大人放心,我等此次前往盛京必将打探后金虚实,尽力与其周旋,为大人建城争取时机。”
辞别了赵率教,三桂率旋风狼骑用三百明军骑兵为前锋,祖大寿率其余兵卒为中军,保护纪用,继续向盛京行去。过了锦州再行不远就算是进入了后金的领地,一路关隘后金都或多或少派有军队驻扎,不过纪用等人持有文书,乃是大明派来吊丧的使臣,这些后金军士也不敢为难,加上得知前锋官为吴三桂时,更是十分敬畏。只因当日三桂率五十余旋风狼骑于万人中杀入杀出却毫发无伤的壮举早已传遍辽东大地。虽然莽古尔泰将当日战事做为奇耻大侮,不许人提起,可明军却将这一战做为近十年来打破后金不可战胜神话的战例,广为宣传,而且当时莽古尔泰部下近万人,这种消息如何封得住,虽然众人不敢大场谈论,可私下却早已是尽人皆知的秘密,所有人都已经知道明朝出了个少年战神,以十四岁之龄,率五十余骑杀入后金阵中,救出共父及其部下三百余人。而且这种传言越传越神,最后竟成了三桂孤身一人在后金万人大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却毫发无伤,只杀得莽古尔泰丢盔卸甲,溃逃千里。虽然也有人知道这样不可能之事断不会发生,可谁又敢向莽古尔泰求证?莽古尔泰自回盛京就因努尔哈赤病重一事心情大坏,对败于三桂之手也是耿耿于怀,谁要是敢在他面前提及吴三桂三字,定是必斩不饶,久而久之,更成就了三桂这一少年战神的称号。
开始三桂等人还不知后金为何对自己如此敬畏,等众人弄明白了,却是开怀大笑,尤其是三桂没想到这后金竟在无意中搞起了造神运动,楞是把自己捧为一代战神,这叫三桂如何敢当。不过这一路却也因此极为顺利,只看那些后金士卒看自己那敬畏的眼神就让三桂暗爽不已,路上吃住早有人准备妥当。大军行路近半月,终赶到盛京城外。三桂率人站在城外,好奇的看着这座后世有名的古城,却发现此时的盛京虽比宁远稍大些,可与关内大城相比也不过是座弹丸小城,远没有后世见过的那般壮观。犹如锯齿状的四面城墙已被增高加厚,将全城围得严严实实,可谓固若金汤,是座典型的正方形军事围城。城墙内外砖石,高三丈五尺。厚一丈八尺,周围九里三百三十一步。
城内后金守卒早得到命令,见大明使臣已到,让三桂等人稍待,马上命人入宫请示。此时的盛京城中虽不如前段时间明朝所得情报那般剑拔弩张,可却依旧是暗流涌动。当日努尔哈赤伤重被带回盛京时,身边却只有皇太极一人,其余众贝勒因回来较晚,俱被皇太极手下带兵拦在府外,众贝勒也不敢轻易攻府,等从府中内线传出努尔哈赤病逝的消息后,从贝勒大为惊慌,只因他们知道,在这种争权夺位的战争中,不是你死,便是我亡,而且前车之鉴就摆在眼前,努尔哈赤生前为着巩固权位,就曾先幽死胞弟舒尔哈齐,又杀死长子褚英,如今轮到自己,又能如何,只能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局中拼死杀出一条血路,不然等着自己的便只能是死路一条。此时努尔哈赤的府院并不在盛京宫中,而是坐落于沈城最北端,背靠北面城墙的“九门”而面南。
说起这“九门”还有番来历。明统治时期,修筑城墙时,沈城只辟有4座城门。后努尔哈赤定都盛京,改4门为8门,使出入城门更加方便快捷。城中每面城墙各有城门楼两座,在方形城垣的四角又各建角楼一座。城门楼与角楼的式样可谓同出一辙,均为三层围廊式建筑,类似于人们所熟悉的沈阳故宫凤凰楼模式。将士们置身于巍然矗立的城门楼和角楼之上,可放眼四面八方,观敌瞭阵。然而,令人惊诧不已的是,除8门之外还可见1座城门,即人们所俗称的“九门”此门原为当初的北门,在明万历年间重修时,名谓“镇边门”其结构奇妙无比。人们司空见惯的城门只不过是条纵向通道而已,这九门则截然不同:若俯视其平面图,呈现两个对顶的“十”字形状,也就是说在纵向通道的两侧,各辟有两条平行的横向通道。如此,门洞内可大量屯兵,门楼上可观察敌情,易进易退,不仅便于得到城内兵力的增援,还可作为相对独立的城堡,牢不可破,努尔哈赤之所以将宫室背靠九门,正是由于对此多功能的城防工事刮目相看的缘故。府院是围廊式建筑,屋顶铺有黄色的琉璃瓦镶绿边,气势非凡。宫门两恻各有厢房,面对近内的通天街。迈人宫门后,迎面可见耸立于高台之上的川堂。沿高台拾阶而上,走过川堂之门,便置身于二进院落。这里的正面是3间宽敞高大的殿堂,正殿之前的东西两厢各有3间配殿。
努尔哈赤病逝后,皇太极跪坐在努尔哈赤床边,看着已经咽气的父汗,手中握着努尔哈赤的遗昭,心中却是忐忑不安,虽然因自己占得先机,在父汗临危时,乘他迷留之际取得了父汗的遗昭,传位于自己。可这样取得的遗昭说服力实在是有限,如果不能取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就算是坐上了汗位怕也是昙花一现,坐不长久。而且此时府外的其余三大贝勒也带人包围了府院,虽然府院易守难攻,可三大贝勒一旦得知父汗病逝,自己手中的遗昭就是自己的催命符,自己要是宣布继位,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前程、性命,恐怕马上就会拼死带人冲进府院,到时就算自己带人进入九门之中,怕是也难逃一死。皇太极知道父汗病逝的事情怕是瞒不了几刻,也许现在外面就已经知道了,正在调兵遣将,准备攻打自己。为避免后金爆发内战,削弱了后金实力,也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皇太极叫过外面负责守卫的武理堪询问情况,武理堪一见皇太极便跪倒在地,道:“启禀贝勒爷,外面三位贝勒爷怕是已经知道了大汗病逝的消息,正在调兵遣将,小人怕是守不住多长时间,望大人早做打算。”皇太极见果不出自己所料,沉思片刻,终下决心,道:“你去外面代我宣布大汗病逝的消息,请三位贝勒爷在外面的大帐中等我,就说我马上过来,有要事想商。”
武理堪不知皇太极到底有何打算,但总比坐以待毙要好,闻言马上出了府院,却传话去了。皇太极站起身形,整整身上的戎装,自从回到盛京以来,皇太极为了以防外一,身上这一身戎装便从没脱过,想到今日要是顺利,终于可歇一歇了。
府外三大贝勒听了武理堪的话,虽觉吃惊,可再一想,这皇太极就是再厉害,自己三人中代善领正红、镶红旗,阿敏领有镶蓝旗,莽古尔泰领正蓝旗,控制了八旗中的四旗,他皇太极不过控制正白旗一旗兵马。其余三旗,努尔哈赤亲领两黄旗,杜度领镶白旗,如今努尔哈赤病逝,杜度平时虽与代善交好,但其为人向来谨小慎微,这两黄旗和镶白旗观望的可能比较大,就算他们都投奔了皇太极也不过是势均力敌,也不怕他皇太极再弄出什么花样,大不了一战。而且三人估计皇太极此行议和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三人便答应了下来,在府外设一大帐,三人围坐在一张圆桌旁静坐,只等皇太极前来议事。过不多久,便有人来报,说皇太极竟孤身一人向大帐行来。三人对视一眼,大吃一惊,不知皇太极这是搞什么鬼,但也没放在心上,说了声:“有请!”皇太极在代善亲兵的引导下进了大帐,见三大贝勒正坐在帐中,看向自己。皇太极却一言不发,只是看着三人身后站立着的亲兵。三人一看,这皇太极果然是孤身一人,自己要是再让亲兵站在这里,反而弱了气势,一挥手,帐中十几名亲兵鱼贯而出,至帐外严密把守,帐中只剩下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人。皇太极也不客气,径直走到三人面前坐下,才道:“父汗病逝,想必三位哥哥也都知道了。”见三人一副果然如此的样子,皇太极便心中明了,也不费话,从怀中取出努尔哈赤遗昭往桌上一放,道:“这是父汗遗昭,三位哥哥看看吧。”
一听是努尔哈赤遗昭三人迫不及待,拿过遗照仔细阅读,看毕,三人面色铁青,只因遗昭中竟命皇太极继汗位,并将两黄旗交由皇太极率领,而将原本代善统领的镶红旗和皇太极的正白旗分交多尔衮和多铎统领,如此以来努尔哈赤病逝,除皇太极获利外,得益最大的竟是15岁的多尔衮和13岁的多铎,这怎么能不叫代善等人气恼。
三大贝勒不知这份遗昭却是皇太极一手炮制的,当时努尔哈赤已经是人事不醒,如何还能立下遗昭,而皇太极原本想通过遗昭将两黄旗拿到手中,而原本的正白旗也不想放手,然后通过手中势力,压迫代善等人降服。可后来却想到就算自己真的掌控了八旗中的三旗,可代善等三大贝勒加在一起还占了半数,杜度又意向不明,自己怕还不是这三人对手。思来想去,便炮制出这么一份遗昭,企图将祸水东引,将三人的怒气引到多尔衮和多铎身上,以努尔哈赤生前对这两人的喜爱,这种任命却也说得过去。正是因为此遗昭中得利最大的除皇太极外,竟是多尔衮和多铎,两人分统正白旗和镶红旗后,因两人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关系当然融洽,加上大福晋12岁嫁与努尔哈赤,如今虽已25年,可她也不过才37岁,正是好时侯,多尔衮和多铎一个15一个13,尚且年幼,这两旗实际却是落在了大福晋手中,大福晋一支反而成了后金中除皇太极外势力最大的。这也让代善等人竟有些相信了遗昭确是努尔哈赤所立,因为他们知道,皇太极平时与多尔衮、多铎及其生母,也就是努尔哈赤的大福晋乌拉那拉;;阿巴亥相交甚恶。
因为当年,大福晋为将来多尔衮和多铎能够继承汗位,曾设计陷害继位希望最大的大贝勒代善和四贝勒皇太极,两次备佳肴送给大贝勒和四贝勒,因当时女真传统若是受食则犯了大忌,大贝勒上当受食,皇太极却受而未食,反而唆使小福晋德因泽告发。努尔哈赤派人调查属实。但不愿家丑外扬,便借故惩处大福晋,将大福晋驱赶出府他处安置。这件事在满洲贵族中曝光后,大贝勒代善的威望大降,而皇太极却声威大振,已有能力争夺汗位。大福晋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被皇太极施一箭双雕之计:既使大贝勒声名狼藉,又使大福晋遭到惩处,所以皇太极与大福晋关系紧张。皇太极见诡计得逞,成功将三人的注意力转移,不由心中暗笑。
四人在账中密谋了两个时辰,其中过程不足为外人道也,随后皇太极反回府中,其余三人也纷纷撤兵。大半个时辰后,皇太极再次手捧努尔哈赤遗昭,在众将的护送下直奔皇宫。皇太极入宫不久宫中敲响丧钟,城中大小官员早已得到消息,大汗已经病逝,想来此次入宫便决定了后金的权利交接,只不知刚才还形势紧张的大汗府外,此时却为何寂静异常。众官员急忙齐聚宫前,随宫中太监宣旨升朝,官员们这才进入这刚刚修建不久的后金皇宫。进入宫中才看到,殿中正中的龙椅上空无一人,四大贝勒分坐在堂下的太师椅上。不过片刻,大福晋也带着多尔衮、多铎赶到,看到皇太极,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却不开口,有人给她们搬来椅子,大福晋便带着两个儿子坐在堂下。
四大贝勒见众人已经到齐,皇太极这才手捧遗昭登拾阶而上,来到龙椅前,大声道:“大汗已经病逝,不过临危前降下遗昭,请众位大臣接旨。”其余三大贝勒首先离坐,来到台前跪下接旨,其余大臣也急忙跪下接旨,只有大福晋迟疑片刻,见其他人都已准备接旨,这才不得不与他人一样,跪在台下。皇太极向下扫视了一眼,只见群臣俱规规矩矩的跪在那里,心中不禁一阵得意,只希望日后能长久如此才好。不过他此时却不敢耽搁,打开遗昭宣读起来。不过这份遗昭却与当初皇太极拿与其他三大贝勒所看的却完全不一致,旨中先是对努尔哈赤一生做了高度评价,称其一生百战百胜,唯在宁远城前失了威风,为一生遗憾,随后对后金诸多事事宜一一安排。特别是对四大贝勒,遗昭中命皇太极继任大汗,改统两黄旗外,代善继续统两红旗,阿敏却改统两蓝旗,莽古尔泰改领正白旗,杜度领镶白旗,八旗中有七旗被四大贝勒分瓜,却全没有多尔衮和多铎的事儿。
这便是四大贝勒商议了两个时辰的结果,皇太极对自己能改领两黄旗十分满意,要知道两黄旗可是八旗中最精锐的两旗,而且虽说正白旗交给了莽古尔泰,可旗中众将官却没有调动,可以说这正白旗依旧在皇太极控制之中,如果交给他人,也许会将正白旗进行一番清洗,可莽古尔泰这个莽汉只知好勇斗狠,那有这个心眼,八旗中掌握三旗,皇太极已经成了后金朝中势力最大的一枝。代善虽说知道其中阴谋,可自己能继续领两红旗也算是满意了,他也不敢再有其他奢望,手中有两旗在手,虽说弱于皇太极,可也不怕他,大不了鱼死网破。至于阿敏能领两蓝却是皇太极和代善妥协的结果,两人谁也不放心将镶蓝旗交给别人,只能便宜了阿敏,只把阿敏喜得连走路也轻了许多,他一举成了后金的第三人。至于莽古尔泰这个莽汉根本不再乎这些,只要能有仗打,其余都是小事。听完八旗分派,其余众将早在意料之中,看来这便是四大贝勒妥协的结果,只有大福晋脑火不已,要知道此时后金中有兵权才有说话的余地,如此分配后自己及两个儿子手下全无半个兵卒,而自己又与皇太极、代善交恶,没有了努尔哈赤的照顾,以后的日子如何过啊!可她此时不敢出声。却不知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
随后皇太极继续宣读遗昭,安排努尔哈赤的后世,不料这最后一句话却将大福晋吓得摊倒在地,面色苍白,半天没有醒转。
第八章城下激战
庆十一、中秋佳节,祝大家节日快乐。十二点还有一章,大家多点击、多投票、多收藏。原来在遗昭最后竟让大福晋为努尔哈赤陪葬!
台下众人心中明白,这绝对是杀猴给鸡看,没人敢站出来反对,只有大福晋呆立半晌才清醒过来,在台下大呼小叫,可四大贝勒却是铁了心要大福晋的小命,马上命人取来努尔哈赤战弓,竟就在这大殿之上将大福晋当场勒死。多尔衮和多铎虽然哭闹不已,却早被殿前武士拉到一旁,无力反抗,只能眼看着母亲被两名待卫用努尔哈赤战弓弓弦勒得气绝身亡,随后两人也哭得昏死过去。宣读完大汗遗旨,不料皇太极又道:“虽父汗遗昭中宣吾继任大汗,可吾自知才德不够,愿四大贝勒并肩而坐,四人轮流分值,共同处理军政大事。”
此言一出,台下又是一片议论之声,只有其余三大贝勒几番推辞,皇太极又是几番请求,最后三大贝勒才不得不应允下来,可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做做样子,演给众臣看的,其实这几人怕是早就商议好了的。
随后几天便是后金各军大变动,先是两黄旗宣布向皇太极效忠,镶蓝旗归阿敏统领,不过武理堪做为皇太极的心腹,继续担任正白旗副统领,皇太极在其临行前百般叮嘱,命其一定要掌好兵权,千万不能让莽古尔泰掌握正白旗。武理堪自远城下向皇太极效忠后,便知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与皇太极共进退,当然是满口答应。虽说皇太极已经继承汗位,并已经宣布由四大贝勒轮流掌权,可后金大小官员却也都明白,这汗位的斗争只是刚刚开始而已,更激烈的矛盾冲突还在后面。四大贝勒中除莽古尔泰无心汗位外,其他三人可都是虎视单单,只等其他人稍落破绽,便会行雷霆一击。而三桂等人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了盛京,为后金的权利争锋又任添了许多变数。
就在三桂在城外等人通报时,突听城内一阵马蹄声,随后城门大开。三桂等人本以为是后金派人来迎接自己入城,却不料从城内竟杀出一队兵马,俱是身披盔甲手持兵刃,不到片刻冲到三桂面前,不等三桂说话,对方领头之人就已大叫:“来人可是吴三桂?”三桂一楞,不知来人是谁,不过此次是代表大明朝庭来为努尔哈赤吊丧,想必后金也不能把自己怎么,也不隐瞒,回道:“正是三桂,不知驾下是谁,有何指教?”
“小娃儿,你家大爷就是莽古尔泰,当日在宁远城下你折了你家大爷风头,今日你家大爷便来试试你这小娃儿到底有何本事。”来人正是莽古尔泰,自从当日宁远城下被三桂率旋风狼骑冲出重围,不但被努尔哈赤一顿训斥,而且在后金大军中也成了笑柄,一万余骑竟被五十余人杀败,莽古尔泰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早就听说大明哌来使臣来前吊丧,而且前锋竟是当日的吴三桂,莽古尔泰便一直憋着一股劲,宫中权利角逐他不感兴趣,也不在行,可他对这个小小年纪的吴三桂却是挂念得很,今日一听说吴三桂已到城下,便放下所有事情,率身边亲卫冲出城门,非得于这个吴三桂好好较量一番不可,不然自己这个无能的名字岂不是要背上一生一世。三桂听莽古尔泰报上姓名,便知今日这一战怕是躲不过去了,身后的纪用及祖大寿也不能阻止,来前万岁爷的旨意明白的写着,不许弱了大明的势头,若是被人指名道性的挑战都不敢应战,若是传了回去,如何交旨?纪用派人来知会三桂,一定要应战,而且不但要应战,还必须得将眼前这个莽汉打败才行。只可怜三桂年仅十四,今日便要面对这后金中有名的武将,不过好在父亲传给他的两仪真气也小有成就,三桂倒也不担心会大败而归,心想:无论如何也得为大明争点面子,就算是输也不能输得太难看。
接过身边卢信递过的大刀,又将怀中火铳交给卢信,在这种场合,当然不能仗着火铳取胜,不然不但胜之不武,更有可能招至后金义忿,搞不好会将自己乱刃分尸。两人缓缓走到场中央,其余众人纷纷后退,为两人留出地方。对视片刻,莽古尔泰便挥动手中蛇矛,向略显瘦弱的三桂杀来。他根本没将三桂放在眼里,上次战场失利,莽古尔泰认为三桂不过是仗着手中火铳犀利,要论真本事,这个小娃儿如何是自己的对手。他却没想到,这火铳难道就不是本事?三桂一摆手中大刀,运起两仪真气,也拍马迎上。看莽古尔泰体格健壮,身高有近两米,体重得有二百斤左右,再看自己的小胳膊小细腿,虽然三桂这些年来也一直在锻炼,可毕竟还只有十四岁,就算是练了两仪真气,仅凭力气来说怕也不是这个壮汉的对手。但这第一次交锋,三桂又不得不硬头头皮准备硬接,总得探探这个壮汉的虚实,更重要的是不能弱了气势,不然被这个壮汉打疯起来,自己怕是还要吃大亏。大刀、蛇矛终于碰在了一起,只听当啷一声,仿若晴天霹雳一般,近处大明、后金士卒只觉血气上涌,一时间竟觉心中气血一堵,半天才缓过来,不由得又退后几步。
此时两人却已错马而过,莽古尔泰只觉双手一振,没想到这个小娃儿竟也有这般力气,不禁收起了轻视之心,喝了声:“好气力!”可三桂却更不好过,这莽古尔泰果然不亏是后金大将,这一矛下来,自己竟是双臂酸麻,两手虎口微裂,差点将手中大刀扔掉,听到莽古尔泰的喝场,不能弱了气势,也道了声:“好武艺!”不过心中却已打定主意,决不能再与这壮汉硬拼,得想个办法才行。莽古尔泰不知三桂想法,今日好不容易找到个对手,而且就凭刚才一下,就知道这娃儿虽有些本事,却还不是自己对手,终可报大仇,只觉兴奋,兜转马头,再次向着三桂杀来。三桂也只好无奈冲上。不过这次三桂却没有与莽古尔泰硬拼,每次两马相错时,三桂就仗着在马上灵活的身法与莽古尔泰打起了游击战,莽古尔泰有力无处使,只气得哇哇乱叫,却偏偏打不到三桂,两人你来我往,打了十几个回合,莽古尔泰终于忍不下去了,一拉马缰,对三桂道:“小娃娃,你只会躲闪,不敢与你家爷爷对招,算那门子好汉?”其身后的后金士卒也鼓躁道:“就是,不算好汉。”“汉人都是胆小鬼,不是我后金对手!”
三桂听了却也不气,乘刚才的时间,三桂终于想到了一个好招,便道:“好,再来,我保证不再躲闪,只要你能接得住便算你本事。”莽古尔泰一听心中暗喜,在这后金中,谁不知他天生神力,人人惧怕几分,那还有人敢与他硬拼?笑道:“好,小娃娃,果然是个小英雄,来,再与你家大爷再战三百回。”说完便打马冲向三桂。三桂这次不再躲闪,看准时机,一刀如闪电般劈下,正砍在蛇矛中央,莽古尔泰没想到三桂这刀竟如此有力气,只觉如泰山压顶一般,双手一颤,差点没握住手中蛇矛,心中一惊,难道这小子刚才藏拙?故意戏弄自己?可是又不敢确定,打马回来,再次与三桂交锋,这次他却故意不去进攻,只等三桂一刀劈下,他想看看三是不是真有这么大力气。
没想到这刀竟比刚才还胜几分,只劈得莽古尔泰浑身一颤。三桂看到莽古尔泰竟面露惧色,便知自己的办法起了作用。说穿了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虽然三桂前世是学文出身,可高中物理还是记得的,他想到了冲量动量公式,即是质量乘以速度,想那莽古尔泰虽然天生神力,可一矛下来,之所以能打得自己虎口微裂,不过是仗着天生神力,增加了手中蛇矛质量,再加上蛇矛本身便质沉力大,在莽古尔泰全力挥舞之下,其冲量自然惊人,而自己刚才能将莽古尔泰比下去,不过是趁他手中蛇矛还没舞动起来,静止的蛇矛其冲量为零,而自己却加快了挥刀速度,两相抵消之下,这莽古尔泰就算是天生神力也不是自己的对手。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将莽古尔泰打得混身一颤,力量之大可想而知,如果让三桂一力承担,三桂此时怕已经虎口震裂,连手中大刀也握不住了。他在这时又取了个巧,在大刀劈向莽古尔泰时,他手中大刀却是虚握,只是保证大刀不脱手飞出,就算这样,传回的力道也让三桂有些吃不消,只觉手中大刀正急速颤动,震得三桂又是双手发麻,好在两马此时已经错过,才没让莽古尔泰发现破绽。莽古尔泰本是一莽汉,吃亏之下,更觉不可思意,见三桂力大,便更加放弃了本就不多的招式,硬与三桂一记一记硬拼起来。不料此着却正合了三桂的意。
三桂仗着掌握的这点物理知识,每次都找准时机,一刀劈下,只劈得莽古尔泰哇哇乱叫,却又无可奈何,三桂此时却是深刻体会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说法,不知当日说出这句话的人是不是也像自己今天这样呢?两人硬拼了百记左右,莽古尔泰这天生神力终不是“知识”的对手,双手虎口已经裂开老大一条口子,鲜血顺着蛇矛滴落在这黑土地上,三桂虽然不比莽古尔泰好到那里,不过却较为聪明,深知每次趁着错开之际,便将虎口流出的鲜血涂于衣甲之上,所以表面看来,三桂竟是毫发无伤,而莽古尔泰却已无还手之力。大明士卒见三桂竟占了上锋,不由得出了心中一口恶气,这一路行来,看到原本属于大明的土地上,竟横行着后金军卒,自己的同胞被这群后金军卒百般羞辱、奴役,可偏偏毫无办法,心中当然不好过,今日见三桂竟将后金武艺最为出众的贝勒爷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当然是高声叫好。就连莽古尔泰自己此时也自认的确不是三桂对手,想到自己平时自栩天下无敌,没想到今日竟会在自己最为得意的力气上败于一个十四的小儿,莽古尔泰只觉万念俱焚,失神之下竟连手中蛇矛落于地上也未察觉。正在这时又从城中冲出一队兵马,只见这队兵马俱是黄盔、黄甲,领头一人却是金盔金甲,身后一标大旗迎风飘扬,好不威风。
来人正是后金新任大汗皇太极。本来皇太极早就得到士兵传报,明朝来使已到城门,请他定夺。皇太极沉思片刻,暗道自己当然不能亲自迎接,不然岂不是更涨明军士气,思来想去,皇太极也没想出个合适人选。就在皇太极犹豫时,武理堪竟又差人来报,说三贝勒莽古尔泰竟已带人冲向城门,要去找当日害得他毫无颜面的明军小将吴三桂算帐。皇太极一听不怒反喜,月前在宁远的大败已让后金上下士气低迷,皇太极深怕大明借大汗病逝之机出关与后金决战,所以虽知大明此次派人前来吊丧不过是想打探后金虚实,却也极为欢迎,并在大明使者到来之前,设计除去大福晋,并与其他三大贝勒共同掌权,将即将暴发的后金内乱暂压一时,只希望以此向大明表明,后金并未因大汗去逝发生内乱,借此警告大明,后金依旧是往日那个强大的后金,不容轻辱。当听人来报说大明先锋却是在宁远立下殊功的吴三桂时,莽古尔泰此行却正合心意,想莽古尔泰久为后金勇将,而吴一桂不过是一十四岁顽童,如何是莽古尔泰的对手,便放任莽古尔泰杀出城池,与三桂在城门前决战,他想借此机会打击大明士气。却不料不到一刻钟,竟有人来报,说三贝勒竟与那吴三桂战了个平手,皇太极虽然心惊,却也不放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