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女子有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
整个旅程我一直睡得很沉。机上人少得出奇,搬开椅子间的横杠,躺着舒适,机身微微震动,有如摇篮,飞机起飞前积累的疲劳和紧张,都被身后的一道道云墙隔开。因此,在肯尼迪机场海关,样子像阿拉伯人的查证官抬头看我,我也很有兴致地朝他一笑。他只是例行公事核对我的照片而已。
“小姐,你能否到那个房间稍稍坐一下?”他客气地说。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男一女两个移民局职员已经站在我身边。
我心里咔嚓一声。离自由只有最后一步,跨出去就是,难道还会唇前杯失手?我笑笑,提了挎包,走进一个玻璃隔开的房间,这才发现机场人员全是中东脸型的人。
一个官员坐在那儿,黑胡子拳曲得几乎像天方夜谭里的苏丹王。他摊摊手,让我坐下,一边还在翻看我的护照。然后他抬起头,朝我端详,没说话。我想我不必先开口,于是他与我像两个小孩比瞪眼。
这游戏我从小就常胜不败。果然,他笑起来了:
“你这签证是假的,伪造的。”
我耸耸肩。“这可是美国领事馆开的!”我平静地说。拿出申请书、通知书副本。这个家伙想敲诈还是怎么的?
“领事馆开的也不一定是真的。领事馆工作人员受贵国风气影响,受贿是常事。”他脸色突然转为严厉。
我吃惊极了。这种事虽有所闻,但还没听老美自己承认过。我正想抗议,却看见苏丹王又低下头在研究证件,一边若无其事地问:“你出机场后去哪里?”
我说:“我已填清了:纽黑文,耶鲁大学。出机场就直接去,不进纽约。”
“你的护照也是假的。”他突然说,同时把我的护照扔进抽屉。
二
危机临头,我反而平静下来。
这里有文章,只是不明白底细。我说:“你这是代表美国移民局正式指控?我得跟我在这城市的朋友打电话,我要找律师。”
“不必,”苏丹王说“这是移民局行政处理的范围,不用法庭裁决,你必须先在监押所等一段时间,让我们调查。”
“然后呢?”
“如果情况属实——也就是说你的护照签证是假的——你将被递解出境。”
“你们无权诬陷我。”我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吼叫着说“我要求见移民局上级。”
“我就是上级,”他又笑了起来,好像在安慰一个受欺侮的小孩“我们已经把你的行李取来,就在隔壁房间。你乘了十个小时飞机,正可以休息一下。”
“我要打电话!”我说“打电话是基本人权吧!”
“你的房间有电话,尽管打。直线。”他客气得像旅馆经理。
我只得进了隔壁房间,这房间也真像旅馆,很大,也很整洁。
我当然不想睡。我在长江入海口上海那个城市闯的祸,凡是读过我在花城刊出的那本纪实之作康乃馨之恋的人全知道:环境已对我很不利,某些事引来杀身之祸,尤其是那书还未发行就被禁,我只能像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前那些年轻人一样,找个美国学校读书,出国。
幸亏此时出国热早就降到冷冻水平,手续办起来极顺利。
这个中东人怎么还是老皇历,以为中国人还视美国为天堂。我说的投奔自由而来,是特殊意义上的自由,即摆脱国内那些仇人。护照签证一点没错,就是留学动机不太纯。或许上帝是个道德家,对动机穷追不舍。
可是这个鱼鱼,我旧日的男友电话怎么老是没人接。我在小本上翻找其他可能的电话号码,这城市应当有几个生熟不一的脸。几个诗人恶如强盗,从无定居,电话绕了几次,都被房东臭骂一通。
我当然听说老乡嵇琳在这里成了名交际花,正因如此,永远是音像留话器来接待我,屏视上说话的女人,比我记忆中的嵇琳漂亮,再好看也不能老让我看个没完,我关了留像镜头,扔下几句话。
甩开小本,我上盥洗室,想整理一下。干脆洗个淋浴,反正行李全在。
当我裹着毛巾从浴室出来,吓了一跳,房里坐了三个移民官。
我对自己生了气:早就应该想到这是关押所,房门是反锁的!而且说不定到处都有监视摄像孔。
我说:“对不起,能否请你们出去让我穿好衣服。”
三个官员同时起立,那位苏丹王几乎是谦恭地说:“当然,当然,小姐,原谅我们唐突。我们只是想来通知你,你可以入境了。”
“那好,”我说“谢谢。”
“但是,有个条件:你必须去曼哈顿,不能去纽黑文,前哥伦布大学已经同意接受你为研究生。”
“这可太离谱了!”我说。
“长春藤大学早已没落。小姐是学界中人,知道前哥伦布大学的地位,校址是老的哥伦比亚大学。”苏丹王摸摸胡须“尤其是你的专业——比较文化研究,该校一直是全美排名第一。”
“你还懂点学术!”我嘲弄地说“移民局还管我读什么学校!”
“那里已同意给全额奖学金三年,期满可延续。这是系主任米歇尔•乌克巴图教授刚发来的文件。”
我的舌头封在嘴里了。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可是没想到的。本来我读书就是半心半意的:多少八九十年代初的中国学界新秀成了美国职业洗盘工。我们都明白:这是帝国主义欠着中国的又一笔债。
自然,我对曼哈顿近年情况有所闻,我避开曼哈顿,也是想入境时避嫌,不至于被留难。不料曼哈顿还如此好客。
种族歧视早在美国露出全部真相,不仅是白人歧视有色人种,有色人种互相敌视也是势不两立。曼哈顿已被肤色撕裂——黑人以老根据地哈莱姆为中心,占领着曼哈顿北半部;黄肤色东方人以雄厚的财力占据华尔街,以学界的智慧占据纽约市立大学,以雄厚的文化遗产占据了几个大博物馆,以艺术家的浪漫占据格林威治村,当然还用异国情调占据唐人街。双方以八十六街为界,连中央公园也划成了两半,曾经筑了三道防御工事与防坦克壕,扎扎实实地打过几个月本世纪初式的阵地战。
阿拉伯人占据布鲁克林一带,拉美和波多黎各人占着昆土,印度南亚人占据纽瓦克的哈德逊河沿岸,他们在黑黄大战中表示中立,但不拒绝个别问题上的有代价合作。而白人早就放弃城区,退往远郊:以长岛的莱文顿,北边的奥西宁,新泽西州的普兰菲尔德一线,远距离包围,坐山观虎斗。由于国会的逼问,总统表示:民族问题困扰美国整整一个世纪,弄得焦头烂额。现在让出地盘,任其互斗,是一个分而治之的解决办法。
或许正是总统不得不坦白说出的话,使各民族清醒过来,清点尸体,似乎不相上下,交了个平手,不失面子。停战协定已签字多年“无冲突中立区”已经扩大到北至前哥伦布大学,南至时报广场,由以白种人为主的多种族联合警察部队控制。但各民族都明白“后内战”时期,斗争没有停止,文化对抗已成主志对抗方式,尤其礼仪信仰,是团结制胜的法宝。于是黑人中伏都教大兴,佳年华会的大狂欢频繁到每周一次。东方人共信佛教,只是日本神道太狭隘自守,喇嘛佛教过于神秘,朝鲜佛教几被基督教吞没,只有中国式的气功修炼,以禅道哲理为典章,以八卦像数奇门遁甲为圭臬,以风水太极为致用。仪式典雅,经文奥妙,学者可探玄究幽,百姓有礼拜如仪。
“你如果不同意,也可以,”移民官犹疑地说“下一班飞机递解出境。别问我为什么——”他看到我正要开口,却不想听我的选择。“得罪了,请原谅。”他们退了出去。
一辆长达十米的李摩辛轿车已经等在机场门口。
称民官再没出现。两个服务人员送我到车边。
管他的,我想。
车子一会儿就开上了高速公路,穿过布鲁克林桥。看看曼哈顿也不错,总不见得进城就得拜佛,谁还挡得住我一走了之,换个州,换个城市,最多不要奖学金。系在车窗玻璃前的小葫芦垂着项链,恰如其分地比喻了我的头脑,自得地随车身微微摇晃。
我拿出钥匙链,挂了一个小巧的金属牌。记得在机场,经过最后一个机器隧道,足有两分钟停在通体透明的弧光直射之下,通体扫描储存了全部资料后,戴船形帽穿窄裙的守卫女士递给我这个黄圆形的牌,背面印有我的头像、进海关的年月日。
我看着这牌子,心想,这真是一个不错的纪念品。
三
嵇琳找到我。
在原洛克菲勒中心,现在的金身大佛殿前,我像一只老实的猫被狡诈的耗子逮住。“你的脖子心不在焉。”她抓住它不放。在这么庞大一座城市遇到嵇琳,难道不巧么?她说要为我举行晚会“星期天,晚上八点。我不会再给你电话,就这么定下了。”
“星期天晚上?”我的样子和声音不是犹豫,说不出是什么东西让我感到不自在。
“放心,周末,星期天,警察最多,是法定的全市安全日。”她拖着两个穿长袍的同胞准备下车。他们像是刚从彼岸的高原上飞来,眼光好奇地扫东瞄西,神经绷得紧紧的。
嵇琳不用说早已知道我到了这城市,她没问我住哪儿,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感觉如何,大陆那边怎样,正如我不问她是否听到我留在她电话里的求助。她把车门打开,凑近我的脸,神态怪里怪气的,或许是多少年未见她,也可能是曼哈顿把每个人都弄得有点神经质。
星期天下午嵇琳来电话提醒,说是要叫朋友晚上开车来接我参加晚会。我谢了她,说一定去。
我按地址找到嵇琳位于曼哈顿中心的那幢大楼时,一看表,已迟到了。我急忙闪进电梯直到顶层,奔出电梯,敲门。门一阵喊冤叫屈地响。
晚会已进行到尾声。拥抱我的嵇琳,说不上高兴,也谈不上在乎,仿佛早来晚来都一样,虽说这个晚会是名为我“洗尘”的。我当然明白这点,尽管她在电话里一再对我强调:老朋友,这是专为了你。这样的话,她对今晚应邀而来的每位客人都会说。转过旋梯,我终于从她滑溜的一次性使用衣裙中解脱。不过,她今晚打扮得那么出格地漂亮,穿得好像街上的高档时装店橱窗... -->>
一
整个旅程我一直睡得很沉。机上人少得出奇,搬开椅子间的横杠,躺着舒适,机身微微震动,有如摇篮,飞机起飞前积累的疲劳和紧张,都被身后的一道道云墙隔开。因此,在肯尼迪机场海关,样子像阿拉伯人的查证官抬头看我,我也很有兴致地朝他一笑。他只是例行公事核对我的照片而已。
“小姐,你能否到那个房间稍稍坐一下?”他客气地说。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男一女两个移民局职员已经站在我身边。
我心里咔嚓一声。离自由只有最后一步,跨出去就是,难道还会唇前杯失手?我笑笑,提了挎包,走进一个玻璃隔开的房间,这才发现机场人员全是中东脸型的人。
一个官员坐在那儿,黑胡子拳曲得几乎像天方夜谭里的苏丹王。他摊摊手,让我坐下,一边还在翻看我的护照。然后他抬起头,朝我端详,没说话。我想我不必先开口,于是他与我像两个小孩比瞪眼。
这游戏我从小就常胜不败。果然,他笑起来了:
“你这签证是假的,伪造的。”
我耸耸肩。“这可是美国领事馆开的!”我平静地说。拿出申请书、通知书副本。这个家伙想敲诈还是怎么的?
“领事馆开的也不一定是真的。领事馆工作人员受贵国风气影响,受贿是常事。”他脸色突然转为严厉。
我吃惊极了。这种事虽有所闻,但还没听老美自己承认过。我正想抗议,却看见苏丹王又低下头在研究证件,一边若无其事地问:“你出机场后去哪里?”
我说:“我已填清了:纽黑文,耶鲁大学。出机场就直接去,不进纽约。”
“你的护照也是假的。”他突然说,同时把我的护照扔进抽屉。
二
危机临头,我反而平静下来。
这里有文章,只是不明白底细。我说:“你这是代表美国移民局正式指控?我得跟我在这城市的朋友打电话,我要找律师。”
“不必,”苏丹王说“这是移民局行政处理的范围,不用法庭裁决,你必须先在监押所等一段时间,让我们调查。”
“然后呢?”
“如果情况属实——也就是说你的护照签证是假的——你将被递解出境。”
“你们无权诬陷我。”我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吼叫着说“我要求见移民局上级。”
“我就是上级,”他又笑了起来,好像在安慰一个受欺侮的小孩“我们已经把你的行李取来,就在隔壁房间。你乘了十个小时飞机,正可以休息一下。”
“我要打电话!”我说“打电话是基本人权吧!”
“你的房间有电话,尽管打。直线。”他客气得像旅馆经理。
我只得进了隔壁房间,这房间也真像旅馆,很大,也很整洁。
我当然不想睡。我在长江入海口上海那个城市闯的祸,凡是读过我在花城刊出的那本纪实之作康乃馨之恋的人全知道:环境已对我很不利,某些事引来杀身之祸,尤其是那书还未发行就被禁,我只能像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前那些年轻人一样,找个美国学校读书,出国。
幸亏此时出国热早就降到冷冻水平,手续办起来极顺利。
这个中东人怎么还是老皇历,以为中国人还视美国为天堂。我说的投奔自由而来,是特殊意义上的自由,即摆脱国内那些仇人。护照签证一点没错,就是留学动机不太纯。或许上帝是个道德家,对动机穷追不舍。
可是这个鱼鱼,我旧日的男友电话怎么老是没人接。我在小本上翻找其他可能的电话号码,这城市应当有几个生熟不一的脸。几个诗人恶如强盗,从无定居,电话绕了几次,都被房东臭骂一通。
我当然听说老乡嵇琳在这里成了名交际花,正因如此,永远是音像留话器来接待我,屏视上说话的女人,比我记忆中的嵇琳漂亮,再好看也不能老让我看个没完,我关了留像镜头,扔下几句话。
甩开小本,我上盥洗室,想整理一下。干脆洗个淋浴,反正行李全在。
当我裹着毛巾从浴室出来,吓了一跳,房里坐了三个移民官。
我对自己生了气:早就应该想到这是关押所,房门是反锁的!而且说不定到处都有监视摄像孔。
我说:“对不起,能否请你们出去让我穿好衣服。”
三个官员同时起立,那位苏丹王几乎是谦恭地说:“当然,当然,小姐,原谅我们唐突。我们只是想来通知你,你可以入境了。”
“那好,”我说“谢谢。”
“但是,有个条件:你必须去曼哈顿,不能去纽黑文,前哥伦布大学已经同意接受你为研究生。”
“这可太离谱了!”我说。
“长春藤大学早已没落。小姐是学界中人,知道前哥伦布大学的地位,校址是老的哥伦比亚大学。”苏丹王摸摸胡须“尤其是你的专业——比较文化研究,该校一直是全美排名第一。”
“你还懂点学术!”我嘲弄地说“移民局还管我读什么学校!”
“那里已同意给全额奖学金三年,期满可延续。这是系主任米歇尔•乌克巴图教授刚发来的文件。”
我的舌头封在嘴里了。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可是没想到的。本来我读书就是半心半意的:多少八九十年代初的中国学界新秀成了美国职业洗盘工。我们都明白:这是帝国主义欠着中国的又一笔债。
自然,我对曼哈顿近年情况有所闻,我避开曼哈顿,也是想入境时避嫌,不至于被留难。不料曼哈顿还如此好客。
种族歧视早在美国露出全部真相,不仅是白人歧视有色人种,有色人种互相敌视也是势不两立。曼哈顿已被肤色撕裂——黑人以老根据地哈莱姆为中心,占领着曼哈顿北半部;黄肤色东方人以雄厚的财力占据华尔街,以学界的智慧占据纽约市立大学,以雄厚的文化遗产占据了几个大博物馆,以艺术家的浪漫占据格林威治村,当然还用异国情调占据唐人街。双方以八十六街为界,连中央公园也划成了两半,曾经筑了三道防御工事与防坦克壕,扎扎实实地打过几个月本世纪初式的阵地战。
阿拉伯人占据布鲁克林一带,拉美和波多黎各人占着昆土,印度南亚人占据纽瓦克的哈德逊河沿岸,他们在黑黄大战中表示中立,但不拒绝个别问题上的有代价合作。而白人早就放弃城区,退往远郊:以长岛的莱文顿,北边的奥西宁,新泽西州的普兰菲尔德一线,远距离包围,坐山观虎斗。由于国会的逼问,总统表示:民族问题困扰美国整整一个世纪,弄得焦头烂额。现在让出地盘,任其互斗,是一个分而治之的解决办法。
或许正是总统不得不坦白说出的话,使各民族清醒过来,清点尸体,似乎不相上下,交了个平手,不失面子。停战协定已签字多年“无冲突中立区”已经扩大到北至前哥伦布大学,南至时报广场,由以白种人为主的多种族联合警察部队控制。但各民族都明白“后内战”时期,斗争没有停止,文化对抗已成主志对抗方式,尤其礼仪信仰,是团结制胜的法宝。于是黑人中伏都教大兴,佳年华会的大狂欢频繁到每周一次。东方人共信佛教,只是日本神道太狭隘自守,喇嘛佛教过于神秘,朝鲜佛教几被基督教吞没,只有中国式的气功修炼,以禅道哲理为典章,以八卦像数奇门遁甲为圭臬,以风水太极为致用。仪式典雅,经文奥妙,学者可探玄究幽,百姓有礼拜如仪。
“你如果不同意,也可以,”移民官犹疑地说“下一班飞机递解出境。别问我为什么——”他看到我正要开口,却不想听我的选择。“得罪了,请原谅。”他们退了出去。
一辆长达十米的李摩辛轿车已经等在机场门口。
称民官再没出现。两个服务人员送我到车边。
管他的,我想。
车子一会儿就开上了高速公路,穿过布鲁克林桥。看看曼哈顿也不错,总不见得进城就得拜佛,谁还挡得住我一走了之,换个州,换个城市,最多不要奖学金。系在车窗玻璃前的小葫芦垂着项链,恰如其分地比喻了我的头脑,自得地随车身微微摇晃。
我拿出钥匙链,挂了一个小巧的金属牌。记得在机场,经过最后一个机器隧道,足有两分钟停在通体透明的弧光直射之下,通体扫描储存了全部资料后,戴船形帽穿窄裙的守卫女士递给我这个黄圆形的牌,背面印有我的头像、进海关的年月日。
我看着这牌子,心想,这真是一个不错的纪念品。
三
嵇琳找到我。
在原洛克菲勒中心,现在的金身大佛殿前,我像一只老实的猫被狡诈的耗子逮住。“你的脖子心不在焉。”她抓住它不放。在这么庞大一座城市遇到嵇琳,难道不巧么?她说要为我举行晚会“星期天,晚上八点。我不会再给你电话,就这么定下了。”
“星期天晚上?”我的样子和声音不是犹豫,说不出是什么东西让我感到不自在。
“放心,周末,星期天,警察最多,是法定的全市安全日。”她拖着两个穿长袍的同胞准备下车。他们像是刚从彼岸的高原上飞来,眼光好奇地扫东瞄西,神经绷得紧紧的。
嵇琳不用说早已知道我到了这城市,她没问我住哪儿,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感觉如何,大陆那边怎样,正如我不问她是否听到我留在她电话里的求助。她把车门打开,凑近我的脸,神态怪里怪气的,或许是多少年未见她,也可能是曼哈顿把每个人都弄得有点神经质。
星期天下午嵇琳来电话提醒,说是要叫朋友晚上开车来接我参加晚会。我谢了她,说一定去。
我按地址找到嵇琳位于曼哈顿中心的那幢大楼时,一看表,已迟到了。我急忙闪进电梯直到顶层,奔出电梯,敲门。门一阵喊冤叫屈地响。
晚会已进行到尾声。拥抱我的嵇琳,说不上高兴,也谈不上在乎,仿佛早来晚来都一样,虽说这个晚会是名为我“洗尘”的。我当然明白这点,尽管她在电话里一再对我强调:老朋友,这是专为了你。这样的话,她对今晚应邀而来的每位客人都会说。转过旋梯,我终于从她滑溜的一次性使用衣裙中解脱。不过,她今晚打扮得那么出格地漂亮,穿得好像街上的高档时装店橱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