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一闪灯花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翻开纳兰家的族谱,几乎就是一部满清宫廷夺位史——他的曾祖金台石是叶赫部的第七世首领,统治海西女真诸部,并接受明朝委任,代扞大明边境,时称北关。那是叶赫那拉家族最强盛的时期,整个东北女真,只有长白山脚下努尔哈赤统领的建州女真部落可以与之对峙。
一山不容二虎。在草原上,两个强大部落的关系向来只有两种:要么互相吞并,要么联手。而最佳的连横手段,就是结为姻亲。于是,叶赫那拉部落的孟古姐姐被送去了爱新觉罗部,成为努尔哈赤的福晋,这就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生母,大清历史上第一位尊为皇后的孝慈高皇后。
有了这层姻亲关系,海西女真与建州女真一度相安共处,甚至还很和睦。然而平静是暂时的,贪欲却是永恒的。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于建州称帝,决心统一女真,并于万历四十七年对叶赫部发起进攻。不久,叶赫城破,军民皆降。但是努尔哈赤并不满足,因为他平生最大的对手金台石并没有低头。他知道金台石一身傲骨,大概没有那么容易服输,遂命四子皇太极、也就是金台石的亲外甥前去劝降。
皇太极带着军队逼入宫中,却看到金台石骄傲地坐在烛光中心。在他的周围,聚满了金珠玉器,以及数不清的酥油罐,地上汪着的,也都是油。千百支已经点燃的蜡烛从金台石的座下一直排列延伸到宫外,摇摇曳曳,看得人心惊胆寒。皇太极生怕碰倒了蜡烛,忙令军队止步,远远地站在宫门叫了一声“舅舅”
金台石哈哈大笑,指着满屋的蜡烛与酥油道:“你怕了么?你们建州女真号称百万大军,什么样的生死阵仗没见过,却会怕这几根小小的蜡烛吗?你回去告诉努尔哈赤,叫他不要得意太早。我们叶赫那拉家族不是那么容易屈服的,哪怕剩下最后一个子孙,即使是个女儿,也要向爱新觉罗讨还国土!”说着,他倾倒手中的烛台,点燃了满地的酥油
熊熊的大火,映红了叶赫部的末日,这个煊赫一时的英雄部落从此灭亡。金台石之子尼雅哈率余部归顺后金,隶满洲正黄旗,到了叶赫那拉成德,也就是纳兰容若,已经是亡国后的第三代了。
还有人记得金台石自焚前的誓言吗?
——哪怕叶赫那拉部剩下最后一个子孙,即便是女子,也要向爱新觉罗讨还国土!
也许没有人记得了,但那诅咒是流传在血液里的,不知不觉中已经滋生、流淌,注定了叶赫那拉的后代在爱新觉罗的王朝中不会安分守己,而是一代又一代地用自己的言行改写历史,兴风作浪。
容若公子的死,只是叶赫那拉家的悲剧,还是爱新氏的阴谋呢?
也许明珠并不愿意儿子在誓言与现实间痛苦徘徊,小小年纪就背上历史的重负,因此也就不愿告诉他这段往事。然而他还是知道了,告诉他的,是他的母亲,爱新觉罗云英。
叶赫那拉与爱新觉罗这两个家族的渊源实在太深了,既有灭国之恨,亦有血肉之亲,真是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除了孟古姐姐嫁给太祖皇帝努尔哈赤为妃,成为大清国第一个受封的皇后外,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福临、甚至当今圣上
康熙,也都曾纳叶赫那拉家的女儿为妃,而叶赫那拉明珠,娶了爱新觉罗的女孩为妻,即努尔哈赤的亲孙女、英亲王阿济格的第五女。
只不过,明珠娶云英,并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带有一点屈辱的意味。
顺治七年腊月,权倾天下的大清摄政王多尔衮赴山海关行猎,坠马伤重而死。皇帝顺治诏令全国臣民皆须易服举哀,又亲自率诸王、贝勒、文武百官浑身缟服,迎灵柩于东直门五里亭外,哭奠尽仪,并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
次年正月,顺治帝亲政,却忽然反面无情,命诸王、固山额真、议政大臣等议多尔衮谋逆罪,并将其兄英亲王阿济格下狱幽禁,罪名是曾在多尔衮发葬之际企图聚集两白旗大臣夺政谋乱。令其家产籍没,子孙悉贬为奴。阿济格在狱中听闻,痛不欲生,撕碎了自己的衣裳,又拆掉监狱的栅栏,想要举火自焚,却被守卫拦了下来。顺治听说后,遂于十月十六日下旨令其自尽,其子赐死,其女云英则赐嫁侍卫明珠为妻,这便是纳兰容若的生母。
那一年,云英刚满十五岁,正是花一样的年纪,却忽然面临了杀父之仇,灭门之痛。当她还不知道“谋逆”是何意时,她已经成了罪臣的女儿;在她还不知道“爱情”为何物时,却已经成了人家的妻子。
这段婚姻,是罪臣之女赐嫁降臣之后,实在没有什么光荣可言,倒带着贬谪的意思。因此明珠与云英虽然相敬如宾,却从来说不上恩爱。云英自从父亲兄长一夜丧命后,就仿佛失去了笑的能力,无论什么样的谑语趣剧,都不能使她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她的生活就像是一枝准备开花却突然经霜的玫瑰般被冻结了花期,一头是还没等盛开就枯萎了的花苞,另一头是布满尖刺的光秃秃的杆茎,剩下的生命,就只是荆棘与疼痛——握得越紧,伤得越重。
直到生下纳兰容若。
容若出生后,云英好像重新活转来了,她把全部精力与心血都放在儿子身上,亲自教他读书写字。
然而有着这样一对父母的孩子,却很难快乐。容若是个聪明的孩子,也是个孝顺的孩子,对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得极重。母亲稍有不适,他必衣不解带地服侍,亲尝汤药,手进饮食,比下人更加尽责;父亲略有烦难,他必再三询问,代为谋议,虽不谙世事朝纲,却可以尽举经史典籍让父亲参详。
康熙初年所颁治国典律,大都出于明珠裁定,而年少的容若帮了不少忙,可谓入学之前已然参政。
然而与纳兰容若的文名相比,王孙公子最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的侍卫生涯。他们用无比艳羡的口吻提起,自从康熙十五年纳兰容若取得二甲进士后,便成了皇上的近身侍卫。这些年里,他不知道陪皇上去过多少地方,南苑、汤泉、昌平、霸州、滦河、保定、松花江、五台山、古北口、扬子江、燕子矶、曲阜、泰山皇上走到哪里,就要他跟到哪里,这不仅因为他为人谨慎,进退有度,又学识渊博,才思机敏,凡皇上问询皆能随口作答;更是因为他论文采出口成章,应制之诗倚马可待,普天下没第二个人比得上;论武功,也是骑术非凡,箭无虚发——他几乎是一个完人。甚至有人评价说,就是宫里资历最深最小心翼翼的太监总管,也不如纳兰公子谨慎、细心、体察圣意。
这些年中,皇上赏赐给他的宝贝不知凡几,金牌、彩缎、上尊、御馔、袍帽、鞍马、弧矢、字帖、佩刀、香扇据说明珠花园里专门有间屋子用来陈设御赐之物。人们甚至猜测,明珠大学士同索额图斗了半辈子,最终能获得胜利,一党独大,都是沾了儿子的光。
这猜测并非全无根据,因索额图是在三年前被罢免所有职务,明珠从此得以独理朝政,大权在握;而纳兰公子也正是在三年前被皇上委以重任,深入索伦地区执行秘密任务的。
说起来,当时的天大机密,在今天雅克萨开战之际,已经成了公开的政绩。三年前,纳兰公子侍从皇上东巡归来后,受命同都统郎坦、彭春、萨布素等一百八十人,沿黑龙江行围,直达雅克萨,名为狩猎,其实是侦察罗刹扰边之事。八月出发,腊月返回,行程数千里,备尝艰辛。有时候粮草断绝,又有时在冰上行走多日,忍饥寒,御敌虏,九死一生,终于侦得东北边界水陆通道的详情。
如今大清与俄国已经正式开战,就在上月初,清军调集军队,由彭春率军从陆路攻打被俄军侵占的雅克萨城,林兴珠则率领藤牌军在江中迎战俄国援兵,这水陆并进的战略战术,正是依了三年前纳兰容若的侦边报告而制定的。
清音阁真正的生活是从黄昏开始的,天色微微暗下来时,清音阁的灯匾就亮起来,像妓女妖媚的眼。
头一拨客人进来一进门就指名要沈菀,老鸨原想着沈菀九成使性子不肯下楼。正想着怎么样软硬兼施哄沈菀出来,却见她打扮停当,施施然扶着楼梯拾级而下,倒觉得心里不托底儿。及至察言观色,见她仍是如常招呼答对,应酬得滴水不漏,只是百般引着客人谈论纳兰公子。
老鸨借着递烟递酒来来回回侧着耳朵听了几句,也并没什么新闻,不过是明珠府丧仪如何排场,文武百官如何吊唁,皇上如何恩眷,门前纸花牌楼起得多高多体面,门里请的僧道响乐多精多卖力,隔一条街也听得见,诸如此类。客人既谈论得高兴,沈菀又应酬得殷勤,老鸨便也放下心头疑虑,搭讪着走开了。
纳兰容若之死正是京城里的大事件,清音阁的客人非富则贵,哪有对此不闻不问的,一经提起,便都滔滔不绝,当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都说公子的病症最是奇怪,大伏天里忽然高烧不止,用尽方法都不能出汗。圣上正出宫巡塞,听说公子急症,一天三次地派人慰问,又特地派太医送解毒灵丹来。
众人说到这里,纷纷顿足叹息,有的说:“若是皇上早一日送药来,或是送药的使者快马加鞭,说不定公子的病就有救了。”也有的说:“七日不汗,闻所未闻,听说太医们查遍医书也没找到这病的名头。纳兰公子奇人奇事,连生的病也与旁人不同。”说来说去,仿佛只要皇上的药早到半日,纳兰公子的病就会应药而愈。
沈菀却越发生疑:皇上送给纳兰公子的,到底是什么药呢?既然连太医都不能说明病症,皇上大老远的身在塞外倒怎么知道该赐何药?还有为什么早不送晚不送,偏偏在公子病殁的当天送到?是解药,还是毒药?是真的没有送到,还是早已送给公子服下了?
一连数日,沈菀送往迎来,话题只是围绕着纳兰公子,所知所闻比从前几年的加起来还多。因从前只是零星探问,且顾着清倌人的矜持,不好太露痕迹;如今借着说实事,大可刨根问底,无所顾忌。
天子脚下的阔人,不是皇亲国戚,也都有些七拐八扭的关系,见沈菀有兴致,都争着说些内幕消息,卖弄自己耳目灵通,直将纳兰家祖宗三代都翻腾出来,铺陈得清楚详细,就如同翻阅族谱一般。沈菀听着这些故事,心底里泛起的却是一阙又一阙的纳兰词,从前读的时候并不觉得,如今想来,才发现其实公子的足迹已深驻词中,菩萨蛮o宿滦河、百字令o宿汉儿村、卜算子o塞梦、浣溪沙o古北口所题所咏都是公子在扈从伴驾的途中所见所感吧。记得有一年他陪皇上南巡回来,还托人给清音阁送来了一大包杭白菊,他做人就是这样的温和周到,从没有贵贱高低之分的。
“平堤夜试桃花马,明日君王幸玉泉。”从前,沈菀只觉得词句优美,意境清切,而今重读,却忽然明白了公子那伴君如伴虎、朝不保夕的苦楚——皇上突发奇想要骑马去玉泉,作为御前行走的纳兰公子就得连夜试马,而他需要准备防范的,又岂止试马一件事?
“夜阑怕犯金吾禁,几度同君对榻眠。”这在别人可能是一种天大的恩宠,于公子却必定是苦差。皇上圣眷隆重,信任有加,走到哪里都要公子随行,连睡觉都要公子在一旁守夜,公子又怎能睡得安稳呢?八年扈从,他从无半点过错,这是常人可以做到的吗?
想到这里,忽然有个极重要的问题跳了出来,就像一根针那样刺痛了沈菀,让她几乎叫起来,失声问道:“皇上既然这样离不开纳兰公子,而这次塞外之行又与公子有莫大干系,为什么倒不带公子同行了呢?”
问得这样明白具体,座中诸人也都被提醒了,一个便说:“自然是纳兰公子得了病,不便同行。”另一个却说:“我听人说,早在公子得病前,皇上出行扈从的名单就定了的,并没有公子。其中另有隐情也未可知。”越议越奇,话题渐涉朝政,一些老成谨慎的便道:“朝廷事哪里是你我辈能说长道短的?皇上这样做,自然有皇上的道理。咱们身在风月之地,倒是莫谈国事的好。”众人遂撇下话题,只乱着要沈菀跳舞。
沈菀只得答应着,避到六扇落地泥金山水屏风后更换舞衣,然而心里的疑云却是越来越重:究竟是在皇上出宫之前,公子就已经得了病,还是因为皇上对公子生了疑忌之心?如果是前者,难道公子会有意地称病诳驾吗?如果是后者,那么皇上的疏远对公子又是怎么样的打击与暗示呢?
世人将叶赫那拉家... -->>
翻开纳兰家的族谱,几乎就是一部满清宫廷夺位史——他的曾祖金台石是叶赫部的第七世首领,统治海西女真诸部,并接受明朝委任,代扞大明边境,时称北关。那是叶赫那拉家族最强盛的时期,整个东北女真,只有长白山脚下努尔哈赤统领的建州女真部落可以与之对峙。
一山不容二虎。在草原上,两个强大部落的关系向来只有两种:要么互相吞并,要么联手。而最佳的连横手段,就是结为姻亲。于是,叶赫那拉部落的孟古姐姐被送去了爱新觉罗部,成为努尔哈赤的福晋,这就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生母,大清历史上第一位尊为皇后的孝慈高皇后。
有了这层姻亲关系,海西女真与建州女真一度相安共处,甚至还很和睦。然而平静是暂时的,贪欲却是永恒的。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于建州称帝,决心统一女真,并于万历四十七年对叶赫部发起进攻。不久,叶赫城破,军民皆降。但是努尔哈赤并不满足,因为他平生最大的对手金台石并没有低头。他知道金台石一身傲骨,大概没有那么容易服输,遂命四子皇太极、也就是金台石的亲外甥前去劝降。
皇太极带着军队逼入宫中,却看到金台石骄傲地坐在烛光中心。在他的周围,聚满了金珠玉器,以及数不清的酥油罐,地上汪着的,也都是油。千百支已经点燃的蜡烛从金台石的座下一直排列延伸到宫外,摇摇曳曳,看得人心惊胆寒。皇太极生怕碰倒了蜡烛,忙令军队止步,远远地站在宫门叫了一声“舅舅”
金台石哈哈大笑,指着满屋的蜡烛与酥油道:“你怕了么?你们建州女真号称百万大军,什么样的生死阵仗没见过,却会怕这几根小小的蜡烛吗?你回去告诉努尔哈赤,叫他不要得意太早。我们叶赫那拉家族不是那么容易屈服的,哪怕剩下最后一个子孙,即使是个女儿,也要向爱新觉罗讨还国土!”说着,他倾倒手中的烛台,点燃了满地的酥油
熊熊的大火,映红了叶赫部的末日,这个煊赫一时的英雄部落从此灭亡。金台石之子尼雅哈率余部归顺后金,隶满洲正黄旗,到了叶赫那拉成德,也就是纳兰容若,已经是亡国后的第三代了。
还有人记得金台石自焚前的誓言吗?
——哪怕叶赫那拉部剩下最后一个子孙,即便是女子,也要向爱新觉罗讨还国土!
也许没有人记得了,但那诅咒是流传在血液里的,不知不觉中已经滋生、流淌,注定了叶赫那拉的后代在爱新觉罗的王朝中不会安分守己,而是一代又一代地用自己的言行改写历史,兴风作浪。
容若公子的死,只是叶赫那拉家的悲剧,还是爱新氏的阴谋呢?
也许明珠并不愿意儿子在誓言与现实间痛苦徘徊,小小年纪就背上历史的重负,因此也就不愿告诉他这段往事。然而他还是知道了,告诉他的,是他的母亲,爱新觉罗云英。
叶赫那拉与爱新觉罗这两个家族的渊源实在太深了,既有灭国之恨,亦有血肉之亲,真是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除了孟古姐姐嫁给太祖皇帝努尔哈赤为妃,成为大清国第一个受封的皇后外,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福临、甚至当今圣上
康熙,也都曾纳叶赫那拉家的女儿为妃,而叶赫那拉明珠,娶了爱新觉罗的女孩为妻,即努尔哈赤的亲孙女、英亲王阿济格的第五女。
只不过,明珠娶云英,并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带有一点屈辱的意味。
顺治七年腊月,权倾天下的大清摄政王多尔衮赴山海关行猎,坠马伤重而死。皇帝顺治诏令全国臣民皆须易服举哀,又亲自率诸王、贝勒、文武百官浑身缟服,迎灵柩于东直门五里亭外,哭奠尽仪,并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
次年正月,顺治帝亲政,却忽然反面无情,命诸王、固山额真、议政大臣等议多尔衮谋逆罪,并将其兄英亲王阿济格下狱幽禁,罪名是曾在多尔衮发葬之际企图聚集两白旗大臣夺政谋乱。令其家产籍没,子孙悉贬为奴。阿济格在狱中听闻,痛不欲生,撕碎了自己的衣裳,又拆掉监狱的栅栏,想要举火自焚,却被守卫拦了下来。顺治听说后,遂于十月十六日下旨令其自尽,其子赐死,其女云英则赐嫁侍卫明珠为妻,这便是纳兰容若的生母。
那一年,云英刚满十五岁,正是花一样的年纪,却忽然面临了杀父之仇,灭门之痛。当她还不知道“谋逆”是何意时,她已经成了罪臣的女儿;在她还不知道“爱情”为何物时,却已经成了人家的妻子。
这段婚姻,是罪臣之女赐嫁降臣之后,实在没有什么光荣可言,倒带着贬谪的意思。因此明珠与云英虽然相敬如宾,却从来说不上恩爱。云英自从父亲兄长一夜丧命后,就仿佛失去了笑的能力,无论什么样的谑语趣剧,都不能使她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她的生活就像是一枝准备开花却突然经霜的玫瑰般被冻结了花期,一头是还没等盛开就枯萎了的花苞,另一头是布满尖刺的光秃秃的杆茎,剩下的生命,就只是荆棘与疼痛——握得越紧,伤得越重。
直到生下纳兰容若。
容若出生后,云英好像重新活转来了,她把全部精力与心血都放在儿子身上,亲自教他读书写字。
然而有着这样一对父母的孩子,却很难快乐。容若是个聪明的孩子,也是个孝顺的孩子,对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得极重。母亲稍有不适,他必衣不解带地服侍,亲尝汤药,手进饮食,比下人更加尽责;父亲略有烦难,他必再三询问,代为谋议,虽不谙世事朝纲,却可以尽举经史典籍让父亲参详。
康熙初年所颁治国典律,大都出于明珠裁定,而年少的容若帮了不少忙,可谓入学之前已然参政。
然而与纳兰容若的文名相比,王孙公子最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的侍卫生涯。他们用无比艳羡的口吻提起,自从康熙十五年纳兰容若取得二甲进士后,便成了皇上的近身侍卫。这些年里,他不知道陪皇上去过多少地方,南苑、汤泉、昌平、霸州、滦河、保定、松花江、五台山、古北口、扬子江、燕子矶、曲阜、泰山皇上走到哪里,就要他跟到哪里,这不仅因为他为人谨慎,进退有度,又学识渊博,才思机敏,凡皇上问询皆能随口作答;更是因为他论文采出口成章,应制之诗倚马可待,普天下没第二个人比得上;论武功,也是骑术非凡,箭无虚发——他几乎是一个完人。甚至有人评价说,就是宫里资历最深最小心翼翼的太监总管,也不如纳兰公子谨慎、细心、体察圣意。
这些年中,皇上赏赐给他的宝贝不知凡几,金牌、彩缎、上尊、御馔、袍帽、鞍马、弧矢、字帖、佩刀、香扇据说明珠花园里专门有间屋子用来陈设御赐之物。人们甚至猜测,明珠大学士同索额图斗了半辈子,最终能获得胜利,一党独大,都是沾了儿子的光。
这猜测并非全无根据,因索额图是在三年前被罢免所有职务,明珠从此得以独理朝政,大权在握;而纳兰公子也正是在三年前被皇上委以重任,深入索伦地区执行秘密任务的。
说起来,当时的天大机密,在今天雅克萨开战之际,已经成了公开的政绩。三年前,纳兰公子侍从皇上东巡归来后,受命同都统郎坦、彭春、萨布素等一百八十人,沿黑龙江行围,直达雅克萨,名为狩猎,其实是侦察罗刹扰边之事。八月出发,腊月返回,行程数千里,备尝艰辛。有时候粮草断绝,又有时在冰上行走多日,忍饥寒,御敌虏,九死一生,终于侦得东北边界水陆通道的详情。
如今大清与俄国已经正式开战,就在上月初,清军调集军队,由彭春率军从陆路攻打被俄军侵占的雅克萨城,林兴珠则率领藤牌军在江中迎战俄国援兵,这水陆并进的战略战术,正是依了三年前纳兰容若的侦边报告而制定的。
清音阁真正的生活是从黄昏开始的,天色微微暗下来时,清音阁的灯匾就亮起来,像妓女妖媚的眼。
头一拨客人进来一进门就指名要沈菀,老鸨原想着沈菀九成使性子不肯下楼。正想着怎么样软硬兼施哄沈菀出来,却见她打扮停当,施施然扶着楼梯拾级而下,倒觉得心里不托底儿。及至察言观色,见她仍是如常招呼答对,应酬得滴水不漏,只是百般引着客人谈论纳兰公子。
老鸨借着递烟递酒来来回回侧着耳朵听了几句,也并没什么新闻,不过是明珠府丧仪如何排场,文武百官如何吊唁,皇上如何恩眷,门前纸花牌楼起得多高多体面,门里请的僧道响乐多精多卖力,隔一条街也听得见,诸如此类。客人既谈论得高兴,沈菀又应酬得殷勤,老鸨便也放下心头疑虑,搭讪着走开了。
纳兰容若之死正是京城里的大事件,清音阁的客人非富则贵,哪有对此不闻不问的,一经提起,便都滔滔不绝,当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都说公子的病症最是奇怪,大伏天里忽然高烧不止,用尽方法都不能出汗。圣上正出宫巡塞,听说公子急症,一天三次地派人慰问,又特地派太医送解毒灵丹来。
众人说到这里,纷纷顿足叹息,有的说:“若是皇上早一日送药来,或是送药的使者快马加鞭,说不定公子的病就有救了。”也有的说:“七日不汗,闻所未闻,听说太医们查遍医书也没找到这病的名头。纳兰公子奇人奇事,连生的病也与旁人不同。”说来说去,仿佛只要皇上的药早到半日,纳兰公子的病就会应药而愈。
沈菀却越发生疑:皇上送给纳兰公子的,到底是什么药呢?既然连太医都不能说明病症,皇上大老远的身在塞外倒怎么知道该赐何药?还有为什么早不送晚不送,偏偏在公子病殁的当天送到?是解药,还是毒药?是真的没有送到,还是早已送给公子服下了?
一连数日,沈菀送往迎来,话题只是围绕着纳兰公子,所知所闻比从前几年的加起来还多。因从前只是零星探问,且顾着清倌人的矜持,不好太露痕迹;如今借着说实事,大可刨根问底,无所顾忌。
天子脚下的阔人,不是皇亲国戚,也都有些七拐八扭的关系,见沈菀有兴致,都争着说些内幕消息,卖弄自己耳目灵通,直将纳兰家祖宗三代都翻腾出来,铺陈得清楚详细,就如同翻阅族谱一般。沈菀听着这些故事,心底里泛起的却是一阙又一阙的纳兰词,从前读的时候并不觉得,如今想来,才发现其实公子的足迹已深驻词中,菩萨蛮o宿滦河、百字令o宿汉儿村、卜算子o塞梦、浣溪沙o古北口所题所咏都是公子在扈从伴驾的途中所见所感吧。记得有一年他陪皇上南巡回来,还托人给清音阁送来了一大包杭白菊,他做人就是这样的温和周到,从没有贵贱高低之分的。
“平堤夜试桃花马,明日君王幸玉泉。”从前,沈菀只觉得词句优美,意境清切,而今重读,却忽然明白了公子那伴君如伴虎、朝不保夕的苦楚——皇上突发奇想要骑马去玉泉,作为御前行走的纳兰公子就得连夜试马,而他需要准备防范的,又岂止试马一件事?
“夜阑怕犯金吾禁,几度同君对榻眠。”这在别人可能是一种天大的恩宠,于公子却必定是苦差。皇上圣眷隆重,信任有加,走到哪里都要公子随行,连睡觉都要公子在一旁守夜,公子又怎能睡得安稳呢?八年扈从,他从无半点过错,这是常人可以做到的吗?
想到这里,忽然有个极重要的问题跳了出来,就像一根针那样刺痛了沈菀,让她几乎叫起来,失声问道:“皇上既然这样离不开纳兰公子,而这次塞外之行又与公子有莫大干系,为什么倒不带公子同行了呢?”
问得这样明白具体,座中诸人也都被提醒了,一个便说:“自然是纳兰公子得了病,不便同行。”另一个却说:“我听人说,早在公子得病前,皇上出行扈从的名单就定了的,并没有公子。其中另有隐情也未可知。”越议越奇,话题渐涉朝政,一些老成谨慎的便道:“朝廷事哪里是你我辈能说长道短的?皇上这样做,自然有皇上的道理。咱们身在风月之地,倒是莫谈国事的好。”众人遂撇下话题,只乱着要沈菀跳舞。
沈菀只得答应着,避到六扇落地泥金山水屏风后更换舞衣,然而心里的疑云却是越来越重:究竟是在皇上出宫之前,公子就已经得了病,还是因为皇上对公子生了疑忌之心?如果是前者,难道公子会有意地称病诳驾吗?如果是后者,那么皇上的疏远对公子又是怎么样的打击与暗示呢?
世人将叶赫那拉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