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王贵与安娜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好带的班给她带,算是贴补点荤菜。这是校外的外快,虽然路远点儿,但课时费高。惟一的不方便就是课安排在晚上,小芳没法回去。好人都做成这样了,索性做到底。王贵又大包大揽,说反正咱俩在一块儿上课,我回去的时候骑车载你吧!
几次帮助,又不求回报,小芳心里就有了依赖。她在这大学里惟一的亲人,她感觉,就是王贵了。天地良心,王贵这时候所下的一切套子都是无心的,纯粹是大公无私。
另一件私事让小芳对王贵产生了特别的好感。某天下课铃一响,小芳从前面的教室出来。王贵从后面的教室出来,一抬头,赶紧追上去紧贴着小芳走,一路护送到教研室小芳的位置上。小芳一转身看见王贵贴着自己,问王贵:"王老师,您有什么事?"王贵笑笑说没事。然后调头跟边上的李大姐讲了一句什么就出去了。李大姐关切地走到小芳边上,提醒她:"你例假来了吧?搞到裤子上了,我走你后面陪你上厕所。"小芳满脸通红,却特别感激王贵处理问题的周到,又很有男人的风范,并不让这种关怀流于婆婆妈妈,不显山不显水。
新学期一开始,小芳便喜得不得了。职大的课有收入了,她至少不必担心生计;更叫她满意的是,每周二、五的晚上,有那么四十五分钟的时间,王贵是彻彻底底属于她的啊!王贵满脑子赚钱养家,哪有心思干那营生?但你不想,架不住人家不想啊!起先,小芳出于感激,总在王贵上课前替他泡好茶。后来,发现王贵每周三去资料室找资料辛苦,就主动问清王贵要哪些书,她先去了,替王贵一并带回来。最后,为了替王贵省时间,干脆问清楚王贵要哪些相关内容,她一页页查看,把有关部分用铅笔做下记号、插个书签直接交给王贵。这的确帮了王贵的大忙,替王贵略去无用信息,省了王贵宝贵的时间。王贵觉得在教学上比以前轻松多了。只是小芳累点儿,而且不止一点儿。以前王贵每天备课到半夜两点,现在王贵倒是提前上床了,改成小芳孤灯寒窗苦。小芳因心下存了暖意,自是一点不觉,反而为王贵的奔波暗自心疼,恨不能替王贵上课去呢。这长久的替太子读书,原本是想为王贵减轻点负担的,不成想无心插柳柳成荫,日后系里选拔年轻教师去英国留学的时候,竟因她的日积月累拔个头筹,因情得福了。
每周二的晚上下了课是十点。王贵从教室里出来就在职大的篮球场上开了自行车等小芳。俩人有说有笑地往家奔。职大离省大总有十好几里路,横穿的部分都是省城的郊外,荒凉的很。路不平不说,灯火还稀寥,一路骑回去很是费劲。若后座上再带个人什么的,没一把力气是不行的。小芳非常乖巧,王贵骑车她也不闲着,不时跳上跳下,逢上坡就下车在后头推,跟着王贵的自行车跑。王贵开始不好意思,说干脆下来一起走吧!小芳不让,说赶紧回去,不然嫂子着急。
一路上四十五分钟,两人就有一句没一句地唠着闲话。起先是纯工作问题。小芳若哪个难点啃不下来,或是读了什么有意思的文章,就讲给王贵听。王贵帮着出出主意,提供点评论。王贵的语法功底扎实,但发音不是特别标准。从前上大学的时候,系里上海来的教授就跟王贵老婆安娜一样很是瞧不起乡下人,曾当着全班的面儿批评王贵"伦敦口音里略透一点河南梆子的腔调。鼻音太重。"王贵有好一阵子都抬不起头。不过当时还真没什么学生计较,因为大家几乎都是从乡下爬出来的,也都是苦出身。以前那些个城市小姐、书香门第什么的家伙们,发音能透着上海大舌头洋腔的一伙儿,当时都正跟王贵他们命运掉个头,在乡下学豫剧、二人转或秦腔冒充鼻音呢!反正班上的学生都有点儿南腔北调,大家谁也别笑话谁。小芳和王贵基本上是一个地界上出来的,连说的英国话里,都透着乡音,让王贵感到甚是亲切。王贵本不知道小芳的籍贯,但他从小芳的英文里找到与自己的共同点,断定小芳的家应该离他家不远。一问,果然,相差不到百里地,一聊起来还能扯到大家都曾去过的一个附近的小城镇。这下,两人的关系突然拉近了,以前是同事小芳,现在是小老乡小芳。
聊完工作,多余的时间就开始聊人际关系。小芳初到此地,很多人头不熟,也不晓得该跟谁近跟谁远。小芳想走个捷径,透过领导王贵早早熟悉同事。她不想自己一来就站错立场,常跟老乡哥哥王贵讨主意。小芳发现王贵虽然很健谈,但出言谨慎。你很少能从他口里套到他对某领导、某同事的真实想法,他永远说,某主任人很热情,某书记工作很细致,某老师教课严谨。即便到后来很熟了,小芳从王贵口里都问不出个别人的"不"字。小芳觉得,王贵这男人踏实嘴紧,不是那种大嘴巴,不像有些上海男人,整天东家长西家短,自己不怎么样还喜欢对旁人品头论足。王贵的圆滑里透着一股诚挚和谦和,让小芳觉得,这男人真可靠。一次,小芳问王贵系里最热门的话题,副书记和一个女教师在办公室亲热给人撞到,系里满是风风雨雨的。王贵只说了句,人在这世上,谁不犯点儿错误啊!旁人看不清楚的就不要瞎搅和了。搞好工作是最主要的,其他的跟我们无关,不都是混口饭吗?不谈了,不谈了。
小芳心咯噔地动了一下:对呀,人,谁不犯点儿错误啊,与别人又有什么妨碍?她似乎是从这简单一句话里得到了王贵的默许。原本暗暗喜欢,还带点儿自责的心竟突然敞亮起来,继续在自己的错误道路上乐滋滋地滑行。
美这东西,属于抽象概念,没有惟一标准。比方说,王贵在安娜眼里的五大三粗,在小芳眼里就是伟岸;在安娜眼里的语言贫乏,在小芳眼里就是深沉。王贵还有个毛头小伙不能相比的优点,就是成熟稳重。
"王老师,我发现你很幽默。"小芳由衷赞叹。在某天回家的路上,王贵无意中说起当年他在地方中学和同学一起看守菜地,因为实在饿得受不了,几个人就监守自盗,偷吃萝卜的故事。他说:"第二天老师来查,我们三个排队进办公室。‘是你偷的吧?’老师问我前面的一个。‘不是。’‘那是你偷的吧?’老师指着我。‘不是。’‘那既不是他又不是他,肯定就是你啦咯!’老师马上就判断出来,然后送到学校去批判。"王贵把当时老师说话的样子表演得活灵活现,还故意学着老师的侉话,叫小芳忍俊不禁。"王老师你很幽默。"小芳再次肯定王贵。王贵哈哈一笑,心里却有莫名的感动。他从没听安娜这样夸过他,从没看见过那种倾心的目光。安娜即便是表扬,即便是语气中带着娇嗔的时候,也不忘跟着贬两句。他曾跟安娜讲过这个笑话,也跟我和二多子讲过。安娜第一次听的时候礼貌敷衍,因为安娜觉得这种土得掉渣的故事充其量只能算滑稽,绝对不是幽默,实在没什么好笑的。王贵讲的多了,安娜就烦了,忍不住冲王贵喊:"就那么点乡下故事,老讲!土包子一个。"然后在王贵脑门上戳一下。王贵正在兴头上,立时就没了声音,而且觉得有点受伤。后来就很少讲他小时候的生活,他的往昔在结婚没多久后就湮没了。
现在,同样的故事,只换个人听,王贵就变得很幽默。王贵恍惚觉得自己很高大,隐藏在胸中很久的男人豪气蹭地就起了。在小芳面前,他也敢于在讲话的时候指手画脚,他也敢于说那些特别土的乡音,他觉得自己变得很鲜活,而且深藏在心中的乡情尽可以毫无顾忌地吐露。他惊讶自己对农村的生活竟记忆得那样清晰。虽然他努力做个城里人,娶了个上海老婆,还生了一对城市儿女,他每天都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并暗自跟虹云学说话。他以为自己脱胎换骨了,但骨子里,他仍然那么那么"侉"。虽然王贵并不觉得生活有什么不快乐,只是现在,他非常享受这路上的四十五分钟。我想,那是一种放松。"共同语言",王贵用这四个字总结。
共同语言是一个阶级词汇,用它可以将人划分成三六九等。它是一个档次,像筛选水果的机器一样,把大小相等的果子划拉到一个筐里。"我和你没有共同语言"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是,我们俩根本不在一条起跑线上。王贵和小芳就是给划拉到同一个筐里的果子,他们有共同语言。
两个人以前是急忙赶路回家,慢慢竟心照不宣地逢上坡就散起步来。于是乎,四十五分钟的路发展成了一个小时。"王老师,我觉得你这个人很不错。"某天,王贵把小芳送到楼下,小芳突然冒出一句,然后拉了一下王贵的手。这是拉手,远不同于握手。握手是礼节,是客气,是一种同志间的招呼,是两只手之间掌对掌的紧密结合,虽说握得紧,却没什么私心。而拉手,就是小芳拽住王贵的几个手指头,轻轻地摇了一摇。只这一摇,就摇出了王贵心中的小波浪。
王贵愣在那里,两分钟没回过神儿来。望着小芳远去的背影,看了看自己的手。
这是王贵生凭第一次被不是老婆的女人这样意味深长地拉着。
好带的班给她带,算是贴补点荤菜。这是校外的外快,虽然路远点儿,但课时费高。惟一的不方便就是课安排在晚上,小芳没法回去。好人都做成这样了,索性做到底。王贵又大包大揽,说反正咱俩在一块儿上课,我回去的时候骑车载你吧!
几次帮助,又不求回报,小芳心里就有了依赖。她在这大学里惟一的亲人,她感觉,就是王贵了。天地良心,王贵这时候所下的一切套子都是无心的,纯粹是大公无私。
另一件私事让小芳对王贵产生了特别的好感。某天下课铃一响,小芳从前面的教室出来。王贵从后面的教室出来,一抬头,赶紧追上去紧贴着小芳走,一路护送到教研室小芳的位置上。小芳一转身看见王贵贴着自己,问王贵:"王老师,您有什么事?"王贵笑笑说没事。然后调头跟边上的李大姐讲了一句什么就出去了。李大姐关切地走到小芳边上,提醒她:"你例假来了吧?搞到裤子上了,我走你后面陪你上厕所。"小芳满脸通红,却特别感激王贵处理问题的周到,又很有男人的风范,并不让这种关怀流于婆婆妈妈,不显山不显水。
新学期一开始,小芳便喜得不得了。职大的课有收入了,她至少不必担心生计;更叫她满意的是,每周二、五的晚上,有那么四十五分钟的时间,王贵是彻彻底底属于她的啊!王贵满脑子赚钱养家,哪有心思干那营生?但你不想,架不住人家不想啊!起先,小芳出于感激,总在王贵上课前替他泡好茶。后来,发现王贵每周三去资料室找资料辛苦,就主动问清王贵要哪些书,她先去了,替王贵一并带回来。最后,为了替王贵省时间,干脆问清楚王贵要哪些相关内容,她一页页查看,把有关部分用铅笔做下记号、插个书签直接交给王贵。这的确帮了王贵的大忙,替王贵略去无用信息,省了王贵宝贵的时间。王贵觉得在教学上比以前轻松多了。只是小芳累点儿,而且不止一点儿。以前王贵每天备课到半夜两点,现在王贵倒是提前上床了,改成小芳孤灯寒窗苦。小芳因心下存了暖意,自是一点不觉,反而为王贵的奔波暗自心疼,恨不能替王贵上课去呢。这长久的替太子读书,原本是想为王贵减轻点负担的,不成想无心插柳柳成荫,日后系里选拔年轻教师去英国留学的时候,竟因她的日积月累拔个头筹,因情得福了。
每周二的晚上下了课是十点。王贵从教室里出来就在职大的篮球场上开了自行车等小芳。俩人有说有笑地往家奔。职大离省大总有十好几里路,横穿的部分都是省城的郊外,荒凉的很。路不平不说,灯火还稀寥,一路骑回去很是费劲。若后座上再带个人什么的,没一把力气是不行的。小芳非常乖巧,王贵骑车她也不闲着,不时跳上跳下,逢上坡就下车在后头推,跟着王贵的自行车跑。王贵开始不好意思,说干脆下来一起走吧!小芳不让,说赶紧回去,不然嫂子着急。
一路上四十五分钟,两人就有一句没一句地唠着闲话。起先是纯工作问题。小芳若哪个难点啃不下来,或是读了什么有意思的文章,就讲给王贵听。王贵帮着出出主意,提供点评论。王贵的语法功底扎实,但发音不是特别标准。从前上大学的时候,系里上海来的教授就跟王贵老婆安娜一样很是瞧不起乡下人,曾当着全班的面儿批评王贵"伦敦口音里略透一点河南梆子的腔调。鼻音太重。"王贵有好一阵子都抬不起头。不过当时还真没什么学生计较,因为大家几乎都是从乡下爬出来的,也都是苦出身。以前那些个城市小姐、书香门第什么的家伙们,发音能透着上海大舌头洋腔的一伙儿,当时都正跟王贵他们命运掉个头,在乡下学豫剧、二人转或秦腔冒充鼻音呢!反正班上的学生都有点儿南腔北调,大家谁也别笑话谁。小芳和王贵基本上是一个地界上出来的,连说的英国话里,都透着乡音,让王贵感到甚是亲切。王贵本不知道小芳的籍贯,但他从小芳的英文里找到与自己的共同点,断定小芳的家应该离他家不远。一问,果然,相差不到百里地,一聊起来还能扯到大家都曾去过的一个附近的小城镇。这下,两人的关系突然拉近了,以前是同事小芳,现在是小老乡小芳。
聊完工作,多余的时间就开始聊人际关系。小芳初到此地,很多人头不熟,也不晓得该跟谁近跟谁远。小芳想走个捷径,透过领导王贵早早熟悉同事。她不想自己一来就站错立场,常跟老乡哥哥王贵讨主意。小芳发现王贵虽然很健谈,但出言谨慎。你很少能从他口里套到他对某领导、某同事的真实想法,他永远说,某主任人很热情,某书记工作很细致,某老师教课严谨。即便到后来很熟了,小芳从王贵口里都问不出个别人的"不"字。小芳觉得,王贵这男人踏实嘴紧,不是那种大嘴巴,不像有些上海男人,整天东家长西家短,自己不怎么样还喜欢对旁人品头论足。王贵的圆滑里透着一股诚挚和谦和,让小芳觉得,这男人真可靠。一次,小芳问王贵系里最热门的话题,副书记和一个女教师在办公室亲热给人撞到,系里满是风风雨雨的。王贵只说了句,人在这世上,谁不犯点儿错误啊!旁人看不清楚的就不要瞎搅和了。搞好工作是最主要的,其他的跟我们无关,不都是混口饭吗?不谈了,不谈了。
小芳心咯噔地动了一下:对呀,人,谁不犯点儿错误啊,与别人又有什么妨碍?她似乎是从这简单一句话里得到了王贵的默许。原本暗暗喜欢,还带点儿自责的心竟突然敞亮起来,继续在自己的错误道路上乐滋滋地滑行。
美这东西,属于抽象概念,没有惟一标准。比方说,王贵在安娜眼里的五大三粗,在小芳眼里就是伟岸;在安娜眼里的语言贫乏,在小芳眼里就是深沉。王贵还有个毛头小伙不能相比的优点,就是成熟稳重。
"王老师,我发现你很幽默。"小芳由衷赞叹。在某天回家的路上,王贵无意中说起当年他在地方中学和同学一起看守菜地,因为实在饿得受不了,几个人就监守自盗,偷吃萝卜的故事。他说:"第二天老师来查,我们三个排队进办公室。‘是你偷的吧?’老师问我前面的一个。‘不是。’‘那是你偷的吧?’老师指着我。‘不是。’‘那既不是他又不是他,肯定就是你啦咯!’老师马上就判断出来,然后送到学校去批判。"王贵把当时老师说话的样子表演得活灵活现,还故意学着老师的侉话,叫小芳忍俊不禁。"王老师你很幽默。"小芳再次肯定王贵。王贵哈哈一笑,心里却有莫名的感动。他从没听安娜这样夸过他,从没看见过那种倾心的目光。安娜即便是表扬,即便是语气中带着娇嗔的时候,也不忘跟着贬两句。他曾跟安娜讲过这个笑话,也跟我和二多子讲过。安娜第一次听的时候礼貌敷衍,因为安娜觉得这种土得掉渣的故事充其量只能算滑稽,绝对不是幽默,实在没什么好笑的。王贵讲的多了,安娜就烦了,忍不住冲王贵喊:"就那么点乡下故事,老讲!土包子一个。"然后在王贵脑门上戳一下。王贵正在兴头上,立时就没了声音,而且觉得有点受伤。后来就很少讲他小时候的生活,他的往昔在结婚没多久后就湮没了。
现在,同样的故事,只换个人听,王贵就变得很幽默。王贵恍惚觉得自己很高大,隐藏在胸中很久的男人豪气蹭地就起了。在小芳面前,他也敢于在讲话的时候指手画脚,他也敢于说那些特别土的乡音,他觉得自己变得很鲜活,而且深藏在心中的乡情尽可以毫无顾忌地吐露。他惊讶自己对农村的生活竟记忆得那样清晰。虽然他努力做个城里人,娶了个上海老婆,还生了一对城市儿女,他每天都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并暗自跟虹云学说话。他以为自己脱胎换骨了,但骨子里,他仍然那么那么"侉"。虽然王贵并不觉得生活有什么不快乐,只是现在,他非常享受这路上的四十五分钟。我想,那是一种放松。"共同语言",王贵用这四个字总结。
共同语言是一个阶级词汇,用它可以将人划分成三六九等。它是一个档次,像筛选水果的机器一样,把大小相等的果子划拉到一个筐里。"我和你没有共同语言"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是,我们俩根本不在一条起跑线上。王贵和小芳就是给划拉到同一个筐里的果子,他们有共同语言。
两个人以前是急忙赶路回家,慢慢竟心照不宣地逢上坡就散起步来。于是乎,四十五分钟的路发展成了一个小时。"王老师,我觉得你这个人很不错。"某天,王贵把小芳送到楼下,小芳突然冒出一句,然后拉了一下王贵的手。这是拉手,远不同于握手。握手是礼节,是客气,是一种同志间的招呼,是两只手之间掌对掌的紧密结合,虽说握得紧,却没什么私心。而拉手,就是小芳拽住王贵的几个手指头,轻轻地摇了一摇。只这一摇,就摇出了王贵心中的小波浪。
王贵愣在那里,两分钟没回过神儿来。望着小芳远去的背影,看了看自己的手。
这是王贵生凭第一次被不是老婆的女人这样意味深长地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