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启蒙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这群子弟兵里面“小老大”可算是老资格,他是抗日战争的人了。一九四四年他出生于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他的母亲,上海人,桂林新中国剧社的女演员。那时的桂林,聚集许多摩登人物,大体分来,一为文,一为武。文的是各路知识人,文艺人,有过路的,亦有落下脚的,其中就有新中国剧社。武的自然是军人,桂系的将领多有在桂林安宅居家的。于是,这山城就变得气象开放,繁荣,年轻人发展的机会很多。他的母亲,因扮演桃花扇的李香君名噪一时,得许多才子和俊杰追求,最后是白崇禧部下的一名副官胜出。这副官与白崇禧是同乡,老家临桂,家中已有一房家眷。本来军人是不受这拘束,但他母亲是上海来的,又是新中国剧社的台柱,这样的新派人物必不能接受做妾的身份,所以,众人皆知,独瞒她瞒得死死的。副官在七星岩处买了一处宅院,主人就他们俩,车夫、警卫、女佣、厨子,倒有一大群。每日里汽车送去戏院,散戏后,再接回住宅。汽车过处,一路风光,上海的大牌明星也不过这个派头。过了一年,他母亲就怀了他。此时,新中国剧社往广东湖南方向出发巡演,她离了团,留下待产。不想,桂林形势却吃紧起来,日军沿湘桂路向广西逼近,中方调集九个军的兵力组织会战,于是,军人们便都忙着安置家眷。副官被遣往柳州,行前,与他母亲商量,是否暂去老家待产,局势稳定后再回桂林团圆。女演员一口答应,并且比副官更彻底,建议将七星岩的宅院卖了,虽然卖不了多少,可钱总是比不动产贴己,在这动荡的局势里,人都是今天不知明天,随时准备拔脚上路,一定要快马轻裘。但是,女演员接下去说,她不去临桂,临桂那里一大家子,她是不会住惯的——这时,副官方才知道那边的事并没有瞒住这边,早已经心知肚明。这也是内地人对上海不了解,以为摩登女郎就是千金小姐。事实上呢,上海女人多是俗世中人,再加女演员,几乎一半是在风尘里,什么能骗过她的眼睛。首先她就不能相信,副官这样的年纪会没有妻室,底下人提到临桂总是用“家中”“家中”的称呼。什么叫“家中”?父母就是父母,兄弟就是兄弟。她没说穿也是领情,晓得他是照顾自己的用心。这是上海女演员的又一般长处了,通人情。女演员不去临桂,要去重庆,因她听说重庆有中华剧艺社,就想寻得去,和同行们在一起。一是有照应,二也是为收入计。兵荒马乱的年头,她早晓得和副官做不成长久夫妻,这一分手,不知到猴年马月,所以,心理上一直保持独立的意识。这也是她不计较副官有没有家室的原因之一。副官不由对上海的女演员刮目相看。生活这两年,仿佛今日才发现女演员原来是巾帼须眉,称得红颜知己,心中更添留恋。但军人的生涯,总是聚少离多,究竟难作儿女情长,只有极尽能力,予以方便。他听命将七星岩房子出手,所得款项悉数给了女演员。专调一辆吉普,配一个车夫及一名卫兵,送女演员上路。临别时分,留一句话,无论胎儿是男是女,都希望能姓父姓——韦。不为传宗的意思,是为从此天各一方,刻一个记认,将来,无论他到什么地方,看到姓韦的,与这胎儿同庚的孩子,他都会多看上几眼。从这点看,军人自有缠绵之处。所以,小老大海鸥,是姓韦。

    六月底上路,近九月抵重庆,差不多正是桂柳会战打响的同时,娩下了小老大。但是,女演员并没有如愿找到中华剧艺社。也不要紧,此时,重庆活跃着好几支抗敌演剧队,女演员跟上其中一支,重又返回舞台。虽然经历了偌多变故,还有怀孕生育,但女演员甚至更加鲜艳,很快就又成为台柱子。日出里的陈白露,大雷雨中的卡杰林娜,都是她的。抗战胜利之后,演剧队向贵州、云南战区慰问庆祝演出。在昆明时,客栈里传说从昆明往石林的途中,有一辆难民救济车翻车,车上还有一个剧团,伤者分住在昆明南郊的医院。演剧队的同仁便分头去医院找寻,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不料想,那正是新中国剧社。虽然人事有更换,可还有几个当时的老人员,此一见面,又悲又喜。女演员一旦知道剧社正是往上海去,再转道赴台湾演出,当即决定归回“新中国”好将婴儿放在上海的母亲家中。或是跟随去台湾,或是去别处,总归是自由了,小孩子也可免于颠沛流离。这一路又是两个月,上海已是初冬,他们又是从南方来,抖抖索索进了上海。路上婴儿已染了肺炎,高烧不退,当晚送去医院。肺炎好了,又生结核,也是在肺部,就此种下病根。而母亲一个月之后,就随剧社乘“台甬号”货轮去台湾。这次赴台演出,实为中共上海地下党文化委员会组织联系,所以就很隆重,特邀了上海地方上的明星加盟,母亲的名次自然就往后排了。就好像自此开始的,她的角色下到二路,甚至三路,比如日出里的翠喜,桃花扇里的郑妥娘,似乎趋向式微。其实呢,她只二十五六岁,无论演艺,还是人生,都尚有一番宏图可展。等下一年春天,剧社回到上海,海鸥已不大认母亲了。似乎是自出生以来,吃够了苦头,于是,作为补偿,他迅速地适应了上海外婆家的安稳生活。三岁的他,穿了开司米的毛线衣,西装短裤的吊带挂在肩上,底下是白色长统袜和牛皮鞋,头发从额前分三七开,梳平了,露出光洁的额头,两只手插在裤袋里,斜着头看他的母亲,母亲也认不出他了。

    外婆原籍在昆山,家境中下,从小死了娘,父亲总归是粗疏的,不禁在闺中养大了几岁,二十二岁方才有归宿,嫁给苏州一家富户做续弦,生下海鸥的母亲。海鸥母亲七岁那年,男人生急症去世,遗下孤儿寡母。前房的儿女与继母年龄相仿,最大的还长了三岁,暗中就与她不睦,此时便明上来排斥她。没有生下儿子,话自然也讲不响,分家产时吃了大亏。最终,领了自己那被刻薄了的一份,带着女儿来到上海,租下一套公寓中的两间房间,买些股票和债券,安居下来。外婆从小生活在昆山,是个小地方,但水陆交通便利,离上海又近,并不闭塞。外婆呢,家里有些当男孩子养的,不是说开明,而是少规矩,就更没约束,所以耳目通透,心中自有主见。她认定像她们这样的孤家寡人,最适合居住的地方,就是上海。码头大,活路多,人就可以靠自己。外婆还是个会享受的人,多少是闺中待字久了,有些老姑娘独幅的脾气,很会照顾自己。这点,上海也适合她。到了上海,她们母女几乎摇身一变,变成摩登的女人和小孩。外婆烫了发,足登高跟鞋,跟着时下的流行,无袖旗袍外面罩一领齐腰的短斗篷。小姑娘是洋装打扮,头发用火钳卷了,束起来,顶上系一个蝴蝶结,穿连衣裙,裙摆蓬到膝上,拎着花布书包,到隔壁弄堂的小学校读书。这一大~小,说实在是有些俗丽,其实是乡气未脱,憋着一股子心劲,要挣进这“东方巴黎”大都会的潮流里去。时髦到底是需要陶冶的,还要抢时间,越早受到教育越好。到那女儿上中学时,已经气定神闲。她平日只穿女中里的阴丹士林兰的校服,套一件藏青开司米对襟毛衣,要说是老气的,可怎么抵挡得住扑面的青春和美丽!她真是长成了一朵花,一朵盛丽的花,素朴的装束则使之清秀。肤色是白亮白亮的,眸子黑亮,脸颊的线条特别娇好。她的母亲声色也略沉着了些,当然不如她更领这城市的精神,就还是张扬的,看上去倒要比女儿穿戴鲜亮。身上总是有花和珠子,还有晶片,指甲上涂了蔻丹,夹着长长的香烟,和女朋友搓麻将。上海人叫作“豁辣”

    女儿长到十七岁时,和一伙同学去考剧团,在抗日话剧芦沟桥里跑龙套。下一年正式编入救亡演剧队,去了武汉。三年后,又编人新中国剧社,来到广西桂林。能让独生女离家远行,也是她“豁辣”的表现,不缠绵。此时,孤岛上海虽是一片歌舞升平,但她却并不相信能够长久。她是拿国事当家事看,晓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并且女儿已经沾上了“抗日”两个字,就脱不了干系。这就要运用麻将桌上的原则:听牌时千万不要换牌,也叫从一而终。但是,切莫以为这女人就如此功利,民族心她是有的。父亲从昆山来看她们母女,在外白渡桥吃了日本宪兵的耳光,从此,她就不用东洋货了。女儿这一走,好比是入了江湖,日后肯定聚少离多,所以,她也死了心,竟不太牵挂。然后,万万没有料到,八年后,女儿忽然来到跟前,虽说是惊鸿一瞥,又倏忽离去,可却留下一个外孙,这就让她喜出望外了。

    海鸥又弱又病,外婆将他当个瓷娃娃般养起来了。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围在暖和的羊毛毯里,羊毛毯团在藤圈椅里,藤圈椅就是现在这一把,放在落地窗前的太阳地里。他不大长个子,外婆也高兴他不长个儿似的,最好他永远是个瓷娃娃,可以永远陪伴她。这其实是一段相当艰苦的日子,内战打起来了,百业萧条,那一点股票和债券眼见得变成废纸。但女儿从台湾回来后,剧社解散,便安居下来,还有加上外孙,就算是三代同堂。所以,在她们家,这又是一段安逸的日子。然而,也是这段日子,将外婆过软弱了。一年之后,新四军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到上海招人,母亲前去应试,被录取了。这一回走其实并不远,就在南京,可外婆却舍不下了。母亲几乎是偷跑去的,等发现人没了,外婆一下子躺倒,不吃不喝,是四岁的海鸥跑去找开电梯的老伯,带去烟纸店打公用电话,向外婆的牌友求援。难为他从来没有单独出过门,办过事,竞也想得到找开电梯老伯,并且把事情头尾说清楚。就在此时,海鸥长大了,外婆也不反对他长大,好像意识到,将来要靠他了。事实上,女儿是继承了母亲善断的秉赋,只是不那么自觉,而是有些瞎撞的意思,这一回又给她撞对了。她参加了新四军,全国解放后,和军区政治部的副主任结了婚。当这对新人回家看望母亲,看着一身戎装的女儿,就好像换了一个人。又看看女婿肩章领章上的星和花,虽然不懂得究竟代表着什么,但有一点母亲是明白了,那就是,她们这一家真正地进入了新社会。

    海鸥依然姓韦,上学时候,家庭表上父亲这一栏填的是继父的名字。有几段时间,海鸥和外婆是到南京母亲那里生活。母亲他们住在南京郊外,一座独立小洋楼里的一半,同样格式的小楼有十多幢,间在绿树森森之中。军区所占面积很大,分布在山冈上下。放眼望去,并不见营房操场,尽是参天的松树和水杉,于海鸥的肺疾是有好处的。军区里的孩子多是部队进城以后才出生,要比海鸥年幼好几岁,海鸥在这里就也没有同年龄的伙伴。但他是从来惯了,总是一个人,伴着外婆,所以并不觉着孤寂。然后,他和继父的勤务兵相熟起来。

    勤务兵小段,不过二十来岁的年纪,淮阴人,是过江时的解放战士,看他年纪小,又伶俐,就留下来。他在那边,当的也是勤务兵,跟着个大官,所以见过些排场。他给海鸥讲美国制造的军械武器,坦克吉普,给外婆讲的是怎么用牛肉罐头煮罗宋汤,咖啡煮沸几分钟为最佳。祖孙二人就都与他谈得来。那时海鸥八九岁,形状却只有五六岁,方才上一年小学就休学,小段常常背着他,在树林子里玩。一柱柱阳光从极高的树顶间投进来,光里是细小晶莹的颗颗水珠。光柱经过树身的时候,整齐地切断,再继续下去,最后落在树之间的空地上。地上有一些细草,栽绒似的。他们仰头望着树顶上的光,四周十分静谧。有清脆的鸟的啁啾,还有松鼠——它们跳跃着落在树干上的声音。这是和上海完全不同的地方,它有一种旷远的气氛。它是用大体积的材料结构起来,什么都是大块的。墙体是高大的,树身是粗大的,街面是宽坦的,于是,天也是空廓的。任何声音都是从无边无际的远处过来,再散向无边无际的远处。这一大一小,站了一会儿,心里忽有些起恐慌,小段驼下腰,赶紧地往外走。海鸥能感觉身下的人在微微打寒颤。越着急害怕,越找不见路,在树林里转来转去,最后不知怎么一头撞出去,不想眼前就是笔直一条水泥柏油路,军车开过去。小段在路边站了一会,喘息稍定,小声说:有人哭!谁?海鸥问。小段回答:宫女。见海鸥不明白,就又接着说:这地方做过几朝皇都,结果都亡了天下,不知道有多少冤魂屈鬼!海鸥似懂非懂。小段背了他回家,临进家门时,叮嘱一句:莫告诉你爸爸,共产党不信鬼。海鸥说:你不也是共产党吗?小段没回答。两个人就变得有些知心。

    海鸥总是这样,在南京养好了病,再回去上海上学。上一年,或一年半,再病休来南京住。这期间,小段有了尉级军衔,但还是继父的勤务兵。屈指算算,已经二十六七的人了,还是单身。外婆有意替他说亲,将昆山老家出来,帮着带孩子的一个表侄女介绍给他,这时,海鸥已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那表侄女四美长得极白,小段很中意,可四美不喜欢当兵的,也不喜欢他的淮阴口音,嫌有“江北腔”就没有成。两人其实并没有接触过,但在小段,便是一次失恋了,情绪很低沉,变得不爱说话。海鸥这年十五岁,小段不能背他了,两人是相跟着到树林子里散步。可能是海鸥长大了,树林里的神秘空气不再有那样的威慑力。也可能是这一片区域发展建设的缘故,道路开拓了,于是车和人都往来频繁。但在林子的中心部位,依然是静谧的,依稀传来些汽车发动机声,就像来自另外一个时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