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自叙性的小说。它里面的众多人物都是有生活原型的。注意,我说的是里面众多的人物,不是说所有的人物,其中有的角色,比如一僧一道,就是那个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是不是也有生活原型呢?我觉得那就不一定有,很可能是完全虚构出来的。说小说里的人物有生活原型,当然也不是把生活里的人物跟小说里的人物简单地划个等号,谁就一定是谁。前面已经讲过,比如贾赦和贾政,他们的生活原型是一对亲兄弟,小说里也说他们是亲兄弟,但是生活当中这对亲兄弟里只有一个过继给了贾母的原型李氏,另一位并没有过继给她,小说里写的时候,就变通了一下,把他们俩都说成是贾母的儿子。虽然这么说,但在具体描写上,却又按照生活的真实面貌,写一个跟贾母住在荣国府里,住在府里中轴线上的正房里,另一个呢,并不住在荣国府里,他住在一个跟荣国府不连通的,黑油大门的院子里。林黛玉初到荣国府,拜见了贾母以后,要去给贾赦请安,邢夫人带她去,是要先出荣国府,坐车到那黑油大门外头,再进去,到贾赦邢夫人他们家的。这个例子就说明,从生活原型到小说人物,从生活真实到小说世界,曹雪芹采取了多种多样的,灵活变通的手法。
上一讲最后,我告诉大家,红楼梦里北静王这个角色很重要,值得特别注意。那么,北静王这个角色,有没有生活原型呢?
北静王是有原型的。首先从北静王的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北静王叫什么名字呢?他叫水溶,那么在清朝的皇家里面有没有一个人叫水溶呢?没有,但是有一个人叫永。永是“永远”的“永”永字去掉一点,上面一点去掉是什么啊?就是“水”第二个字永的是“玉”字边加一个“容易”的“容”玉字边的“”把偏旁当中的一竖去掉,变成三点水,是不是就是溶解的溶啊?对不对啊?那么红楼梦写北静王的名字叫水溶,显然就是把这个永两个字各去掉一笔构成小说当中这样一个角色,明摆着,水溶是从永这个名字演化来的。
那么永是谁呢?永是乾隆的一个儿子,乾隆的儿子都是永字辈。那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说红楼梦里面的北静王水溶就是写的乾隆的一个儿子呢?细考究,又不是这样的,他借用了永这个名字,各去一点,构成小说当中水溶这个名字,但实际上,这个角色的生活原型,并不能说就是永。
北静王这个角色,是将生活中的两个人物,组合变化而成的。第一个人物,可以说就是永,因为取用他的名字,把他的名字加以变化作为小说角色的名字。第二个是谁呢?是康熙的皇子之一。
康熙有很多个儿子,上几讲我们介绍过了,康熙的生育能力非常之强。他的第二十一个儿子,二十一阿哥叫做允禧——康熙的儿子过去在雍正没有上台的时候名字的第一个字都是胤,第二个字都有一个示字边,字意都是吉祥幸福的意思;雍正上台以后呢,就保留他自己的胤字,把其他的兄弟名字里的胤字都改成“允许”的“允”了,取一个声音相近的字。二十一阿哥叫允禧,允禧这个人他的辈分很高,他是康熙的儿子,跟雍正是一辈的,是乾隆的叔叔。上一讲里面我已经说过,从生活的真实到艺术的真实,基本上是这样的匹配关系:在生活中,康熙跟曹寅同辈,小说里面,是贾代善贾母他们这一辈;再往下,跟雍正一辈的就是曹寅的儿子曹、曹,折射到小说里就是贾敬、贾赦、贾政;再往下就是乾隆,他在生活当中的同辈是曹雪芹,反映到小说里面,升华成为艺术形象就是贾宝玉,是这样的辈分关系。那么我们再捋一捋,允禧,他是废太子允的小弟弟,也是雍正的小弟弟,是二十一阿哥,他辈分高,但是他生得晚,因此他的年龄,实际上应该和曹雪芹差不多,比曹雪芹略大,是这么一个皇子。
这个人很有意思,考察他的一生,这个人他不问政治,表面上不问政治,喜欢文艺。他自号紫琼道人,又有一个号叫春浮居士。他留有著作到现在,如果你去找这个书,还可能找到,一本叫做花间堂诗草,他写诗,还有一本叫紫琼严诗草。我说到这儿也可能有人确实有点不耐烦,说你是不是说得太远了,还是说点和红楼梦有直接关系的好不好?好!允禧,我只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他和红楼梦绝对有关系。这个人除了留下诗集以外,他还留下一个匾,这个匾现在还挂在咱们北京城,你可以去看,在哪儿呢?在什刹海后海,原来叫做中国音乐学院,现在还有一些机构留在里面,据说逐步要腾清。这里在清末的时候是恭王府,后面的恭王府花园现在成为一个公开的让大家参观的园林了,前面的恭王府的建筑还没有完全成为参观点,但是里面的一部分建筑保存得相当完好。在恭王府的庭院里面,就一直挂着一块匾,甚至在“文化大革命”当中也没有被摧毁,匾上写了四个字,叫做“天香庭院”这跟红楼梦有没有关系啊?有没有一点关系?“天香”两个字我们多熟悉啊“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是不是啊?那么现在你还可以看到这个匾,就叫“天香庭院”虽然他没写天香楼,但是“天香庭院”也足够我们玩味了,是不是啊?这个匾当然很奇怪,这个匾上没有允禧的签名,但是有他的一枚印章,这个印章和签名具有同样的效力,证明就是他书写的。说这个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曹家在雍正朝遭罪以后,在他们的旧关系里面还有一些康熙朝的皇子,对他们家比较好,暗中保护,明里头可能也接纳,允禧就是其中之一。他表面上不问政治,也确实没有夺取皇位的野心,没有权力的欲望,但是这个人在几派的政治搏击当中,他采取了一种中立的立场,而这个中立又不是真正的中立,用今天的话说,他具有某种人道主义的情怀,他总是同情被摧毁的一方,被打击的一方,他总对那一方给予一些援助,给予一些温暖,是这么一个人。
这个人物年龄比曹雪芹略大,他的形象、气质应该就和红楼梦第十四回、十五回所写到的北静王是一样的。而且这个允禧后来他的谥号为“靖”——谥号,就是过去王公贵族死了以后,皇帝会给他一个最后的评价,用一个字,个别情况下可能用两个字,多数情况下用一个字来盖棺论定,这就是谥号——允禧去世后,他的谥号就被定为“靖”北静王的“静”字,很可能就是从“靖”字演化过来,而且他后来封的是郡王,这个“郡”字和“静”字也很接近,字音很接近,所以从这些蛛丝马迹可以看出来,北静王的生活原型,跟允禧很贴近。
生活当中这个原型,允禧,他和曹家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曹雪芹写红楼梦,像天香楼这样一个小说里面的具体的建筑的命名,和这个生活当中的人物,都是有关系的。
说到这儿,我必须把那个撂下的话茬再拾起来,因为有的听众朋友可能已经按捺不住了,说你刚才不是说了,还有一个永,你现在又说允禧,允禧是和雍正一辈的人,年龄小,辈分大,而你说的永,这个永他是乾隆的儿子,他不是孙子辈吗?从允禧往下算不是孙子辈了吗?这两个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啊?
永是允禧的孙子辈,你折算得非常准确,但他们俩确实有关系,非同寻常的关系。什么关系?当这个允禧死了以后,他们家就绝后了。而当时乾隆上台以后,为了维护皇族的团结,实行了一个政策“亲亲睦族”就是皇族之间在他父亲那一代,甚至他祖父那一代,结下的仇怨太深了,所以他一上台就觉得大家都是亲骨肉,要去亲近自己的亲骨肉,要以亲爱的一种态度和原则,来对待自己的亲骨肉,睦族,睦就是“和睦”的“睦”就是一个宗族里面大家要和和睦睦地过日子。乾隆这样做是对的,那个时候你不抚平前两朝所留下的政治伤痕,你怎么能够巩固自己的统治呢?你要巩固你的统治,首先就要把上层团结起来,所以当时乾隆心很细,他发现他的一个叔叔允禧死了以后,家里就没有后代了,于是他就把自己的一个儿子,就是这个永,过继给允禧作为允禧的孙子。明白这个关系了吧,这两个人后来就形成了真正的直系嫡传的祖孙关系,所以这两个人实际上先后在同一个王府里面,承袭着同样的爵位。因此这两个人就都和曹家有关系,这个永虽然比曹雪芹小,但乾隆把他过继给允禧显然也不是偶然的、随便的,很小这个孩子就到他这个叔爷家里面去玩儿过,应该也是一个喜欢吟诗作赋的人。后来永印行过九思堂诗抄,把他过继给花间堂诗草的作者为孙子,的确再合适不过了。曹雪芹跟随曹去允禧府里做客,在永过继到这个府里以前,他们应该就见过面,曹雪芹对此印象很鲜明,所以他后来写书,就把他们祖孙两个人,合并成为了一个艺术形象,就是北静王。
大家知道北静王这个角色出现以后,他有一段话,就是北静王当时邀请贾宝玉到他的府邸里面做客,他说“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他没有政治野心,没有夺取最高权力的欲望,但是呢,他在自己家里面搞了一个政治俱乐部,各地来的高人名师可以在他那里聚谈聚谈,这个在那个朝代从皇帝的角度是不允许的,是不能容忍的,不可以这样的。但是,北静王在书里面,他就公开了自己有这么一个特点,他经常招集各地来的高人到他的府邸里面高谈阔论,而且他还邀请贾宝玉去,而实际在当时的社会生活当中,允禧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经常在他的府邸里面举行诗会,他后来为什么出诗集啊?一个人写诗很寂寞啊,咱们看红楼梦就知道了,是不是啊?大观园一共没几个人,探春还要发请柬,给每个人写一封信,把他们邀请来,组织一个诗社,那么生活当中的允禧他有这个条件的话,当然要这样做,所以就邀请了很多人去他府里。估计在这个乾隆元年,曹家小康以后,曹,还有少年时代的曹雪芹,他们都去过,所以他们对允禧应该是很熟悉的,对他很仰慕的,并且和常到他的府邸来往的小孩永也是很熟的。所以曹雪芹最后就把这个允禧的形象和永的名字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书中的艺术形象北静王。这个北静王显然在小说里面就属于我刚才说的义忠亲王老千岁这一派的庇护伞,他本人可能对夺取皇权没有什么兴致,但是他的情感是朝义忠亲王老千岁的余党这边倾斜的。
红楼梦里写贾宝玉路谒北静王,贾赦、贾政、贾珍他们表现得毕恭毕敬,这好理解,但是贾宝玉也表现得受宠若惊——贾宝玉按说是最厌恶国贼禄蠹,最害怕峨冠揖让的,对北静王,他却“每思相会”听说北静王招呼他“自是欢喜”直至见到,举目一看“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这是为什么?这就说明,在真实的生活里,对王爷大官,曹雪芹也是因人而异的,他不是一个搞政治的人,但他有他自己的政治倾向,再加上他的审美趣味,他是会对允禧、永那样派别的皇族人物产生好感,甚至予以肯定、欣赏的。
就在写贾宝玉谒见北静王的那段文字中,在小说里面,出现了黑话。曹雪芹很露骨地写出了那样的话,我下面就要给你指出来。贾宝玉路谒北静王的时候,有这样的句子,可谓骇人听闻,千万注意,不要错过。就是北静王当时夸宝玉,说“令郎真乃龙驹凤雏”这话已经很出格,书里的贾宝玉不过是一个员外郎的儿子,怎么能赞为“龙驹”“龙”字好这么用么?北静王又对贾政说“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这倒不那么扎耳,因为读者心里都有杆秤,宝玉肯定是水平超过贾政,相对于贾政那么个封建老古板,宝玉根本就是另一种人,但是请注意下面曹雪芹是怎么写的,他就写这个贾政忙赔笑,赔笑里面就有一句话,叫做“赖藩郡馀祯”这可真是大胆文笔!
我先把这个句子里的后面四个字说一下。“藩郡”就是指被封了王位的,有王位的一个人,对他恭敬的称呼。“馀祯”这个“祯”字,是康熙一位皇子名字里的一个字,是哪位皇子的名字里面有这个字呢?是康熙的十四阿哥,当年的康熙给他取名字就叫做胤祯。这十四阿哥跟四阿哥,他们俩同母,四阿哥,康熙给取的名字是胤,四阿哥那个是一个示字边一个“真假”的“真”十四阿哥的这个名字是一个示字边一个“贞洁”的“贞”两个字在汉字里非常相近,上头只差半画,读音也一样。康熙之所以给他们两个起的名字表面上那么接近,也因为他们两个是同一个母亲生的,康熙生了很多的儿子,但是这两个儿子是同一个妈妈生的,所以康熙可能在取名的时候故意让这两个儿子的名字有点接近,可能是这样考虑的。在雍正登上皇位后,不服的人,就传布关于他的坏话。有一种说法在民间流传很广,就是说康熙把一个藏有传位密诏的匣子,放在了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雍正趁康熙不省人事,让人把那匣子取下来,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将皇位传给胤祯,于是就把祯字描改为了字;又有一种版本是说遗诏上写的是“传位十四阿哥”他把“十”改成了“于”变成了“传位于四阿哥”这些说法,说明人们普遍怀疑雍正登上帝位的合法性,但这些传说被清史专家所否定。首先,康熙朝并没有将... -->>
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自叙性的小说。它里面的众多人物都是有生活原型的。注意,我说的是里面众多的人物,不是说所有的人物,其中有的角色,比如一僧一道,就是那个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是不是也有生活原型呢?我觉得那就不一定有,很可能是完全虚构出来的。说小说里的人物有生活原型,当然也不是把生活里的人物跟小说里的人物简单地划个等号,谁就一定是谁。前面已经讲过,比如贾赦和贾政,他们的生活原型是一对亲兄弟,小说里也说他们是亲兄弟,但是生活当中这对亲兄弟里只有一个过继给了贾母的原型李氏,另一位并没有过继给她,小说里写的时候,就变通了一下,把他们俩都说成是贾母的儿子。虽然这么说,但在具体描写上,却又按照生活的真实面貌,写一个跟贾母住在荣国府里,住在府里中轴线上的正房里,另一个呢,并不住在荣国府里,他住在一个跟荣国府不连通的,黑油大门的院子里。林黛玉初到荣国府,拜见了贾母以后,要去给贾赦请安,邢夫人带她去,是要先出荣国府,坐车到那黑油大门外头,再进去,到贾赦邢夫人他们家的。这个例子就说明,从生活原型到小说人物,从生活真实到小说世界,曹雪芹采取了多种多样的,灵活变通的手法。
上一讲最后,我告诉大家,红楼梦里北静王这个角色很重要,值得特别注意。那么,北静王这个角色,有没有生活原型呢?
北静王是有原型的。首先从北静王的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北静王叫什么名字呢?他叫水溶,那么在清朝的皇家里面有没有一个人叫水溶呢?没有,但是有一个人叫永。永是“永远”的“永”永字去掉一点,上面一点去掉是什么啊?就是“水”第二个字永的是“玉”字边加一个“容易”的“容”玉字边的“”把偏旁当中的一竖去掉,变成三点水,是不是就是溶解的溶啊?对不对啊?那么红楼梦写北静王的名字叫水溶,显然就是把这个永两个字各去掉一笔构成小说当中这样一个角色,明摆着,水溶是从永这个名字演化来的。
那么永是谁呢?永是乾隆的一个儿子,乾隆的儿子都是永字辈。那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说红楼梦里面的北静王水溶就是写的乾隆的一个儿子呢?细考究,又不是这样的,他借用了永这个名字,各去一点,构成小说当中水溶这个名字,但实际上,这个角色的生活原型,并不能说就是永。
北静王这个角色,是将生活中的两个人物,组合变化而成的。第一个人物,可以说就是永,因为取用他的名字,把他的名字加以变化作为小说角色的名字。第二个是谁呢?是康熙的皇子之一。
康熙有很多个儿子,上几讲我们介绍过了,康熙的生育能力非常之强。他的第二十一个儿子,二十一阿哥叫做允禧——康熙的儿子过去在雍正没有上台的时候名字的第一个字都是胤,第二个字都有一个示字边,字意都是吉祥幸福的意思;雍正上台以后呢,就保留他自己的胤字,把其他的兄弟名字里的胤字都改成“允许”的“允”了,取一个声音相近的字。二十一阿哥叫允禧,允禧这个人他的辈分很高,他是康熙的儿子,跟雍正是一辈的,是乾隆的叔叔。上一讲里面我已经说过,从生活的真实到艺术的真实,基本上是这样的匹配关系:在生活中,康熙跟曹寅同辈,小说里面,是贾代善贾母他们这一辈;再往下,跟雍正一辈的就是曹寅的儿子曹、曹,折射到小说里就是贾敬、贾赦、贾政;再往下就是乾隆,他在生活当中的同辈是曹雪芹,反映到小说里面,升华成为艺术形象就是贾宝玉,是这样的辈分关系。那么我们再捋一捋,允禧,他是废太子允的小弟弟,也是雍正的小弟弟,是二十一阿哥,他辈分高,但是他生得晚,因此他的年龄,实际上应该和曹雪芹差不多,比曹雪芹略大,是这么一个皇子。
这个人很有意思,考察他的一生,这个人他不问政治,表面上不问政治,喜欢文艺。他自号紫琼道人,又有一个号叫春浮居士。他留有著作到现在,如果你去找这个书,还可能找到,一本叫做花间堂诗草,他写诗,还有一本叫紫琼严诗草。我说到这儿也可能有人确实有点不耐烦,说你是不是说得太远了,还是说点和红楼梦有直接关系的好不好?好!允禧,我只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他和红楼梦绝对有关系。这个人除了留下诗集以外,他还留下一个匾,这个匾现在还挂在咱们北京城,你可以去看,在哪儿呢?在什刹海后海,原来叫做中国音乐学院,现在还有一些机构留在里面,据说逐步要腾清。这里在清末的时候是恭王府,后面的恭王府花园现在成为一个公开的让大家参观的园林了,前面的恭王府的建筑还没有完全成为参观点,但是里面的一部分建筑保存得相当完好。在恭王府的庭院里面,就一直挂着一块匾,甚至在“文化大革命”当中也没有被摧毁,匾上写了四个字,叫做“天香庭院”这跟红楼梦有没有关系啊?有没有一点关系?“天香”两个字我们多熟悉啊“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是不是啊?那么现在你还可以看到这个匾,就叫“天香庭院”虽然他没写天香楼,但是“天香庭院”也足够我们玩味了,是不是啊?这个匾当然很奇怪,这个匾上没有允禧的签名,但是有他的一枚印章,这个印章和签名具有同样的效力,证明就是他书写的。说这个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曹家在雍正朝遭罪以后,在他们的旧关系里面还有一些康熙朝的皇子,对他们家比较好,暗中保护,明里头可能也接纳,允禧就是其中之一。他表面上不问政治,也确实没有夺取皇位的野心,没有权力的欲望,但是这个人在几派的政治搏击当中,他采取了一种中立的立场,而这个中立又不是真正的中立,用今天的话说,他具有某种人道主义的情怀,他总是同情被摧毁的一方,被打击的一方,他总对那一方给予一些援助,给予一些温暖,是这么一个人。
这个人物年龄比曹雪芹略大,他的形象、气质应该就和红楼梦第十四回、十五回所写到的北静王是一样的。而且这个允禧后来他的谥号为“靖”——谥号,就是过去王公贵族死了以后,皇帝会给他一个最后的评价,用一个字,个别情况下可能用两个字,多数情况下用一个字来盖棺论定,这就是谥号——允禧去世后,他的谥号就被定为“靖”北静王的“静”字,很可能就是从“靖”字演化过来,而且他后来封的是郡王,这个“郡”字和“静”字也很接近,字音很接近,所以从这些蛛丝马迹可以看出来,北静王的生活原型,跟允禧很贴近。
生活当中这个原型,允禧,他和曹家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曹雪芹写红楼梦,像天香楼这样一个小说里面的具体的建筑的命名,和这个生活当中的人物,都是有关系的。
说到这儿,我必须把那个撂下的话茬再拾起来,因为有的听众朋友可能已经按捺不住了,说你刚才不是说了,还有一个永,你现在又说允禧,允禧是和雍正一辈的人,年龄小,辈分大,而你说的永,这个永他是乾隆的儿子,他不是孙子辈吗?从允禧往下算不是孙子辈了吗?这两个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啊?
永是允禧的孙子辈,你折算得非常准确,但他们俩确实有关系,非同寻常的关系。什么关系?当这个允禧死了以后,他们家就绝后了。而当时乾隆上台以后,为了维护皇族的团结,实行了一个政策“亲亲睦族”就是皇族之间在他父亲那一代,甚至他祖父那一代,结下的仇怨太深了,所以他一上台就觉得大家都是亲骨肉,要去亲近自己的亲骨肉,要以亲爱的一种态度和原则,来对待自己的亲骨肉,睦族,睦就是“和睦”的“睦”就是一个宗族里面大家要和和睦睦地过日子。乾隆这样做是对的,那个时候你不抚平前两朝所留下的政治伤痕,你怎么能够巩固自己的统治呢?你要巩固你的统治,首先就要把上层团结起来,所以当时乾隆心很细,他发现他的一个叔叔允禧死了以后,家里就没有后代了,于是他就把自己的一个儿子,就是这个永,过继给允禧作为允禧的孙子。明白这个关系了吧,这两个人后来就形成了真正的直系嫡传的祖孙关系,所以这两个人实际上先后在同一个王府里面,承袭着同样的爵位。因此这两个人就都和曹家有关系,这个永虽然比曹雪芹小,但乾隆把他过继给允禧显然也不是偶然的、随便的,很小这个孩子就到他这个叔爷家里面去玩儿过,应该也是一个喜欢吟诗作赋的人。后来永印行过九思堂诗抄,把他过继给花间堂诗草的作者为孙子,的确再合适不过了。曹雪芹跟随曹去允禧府里做客,在永过继到这个府里以前,他们应该就见过面,曹雪芹对此印象很鲜明,所以他后来写书,就把他们祖孙两个人,合并成为了一个艺术形象,就是北静王。
大家知道北静王这个角色出现以后,他有一段话,就是北静王当时邀请贾宝玉到他的府邸里面做客,他说“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他没有政治野心,没有夺取最高权力的欲望,但是呢,他在自己家里面搞了一个政治俱乐部,各地来的高人名师可以在他那里聚谈聚谈,这个在那个朝代从皇帝的角度是不允许的,是不能容忍的,不可以这样的。但是,北静王在书里面,他就公开了自己有这么一个特点,他经常招集各地来的高人到他的府邸里面高谈阔论,而且他还邀请贾宝玉去,而实际在当时的社会生活当中,允禧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经常在他的府邸里面举行诗会,他后来为什么出诗集啊?一个人写诗很寂寞啊,咱们看红楼梦就知道了,是不是啊?大观园一共没几个人,探春还要发请柬,给每个人写一封信,把他们邀请来,组织一个诗社,那么生活当中的允禧他有这个条件的话,当然要这样做,所以就邀请了很多人去他府里。估计在这个乾隆元年,曹家小康以后,曹,还有少年时代的曹雪芹,他们都去过,所以他们对允禧应该是很熟悉的,对他很仰慕的,并且和常到他的府邸来往的小孩永也是很熟的。所以曹雪芹最后就把这个允禧的形象和永的名字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书中的艺术形象北静王。这个北静王显然在小说里面就属于我刚才说的义忠亲王老千岁这一派的庇护伞,他本人可能对夺取皇权没有什么兴致,但是他的情感是朝义忠亲王老千岁的余党这边倾斜的。
红楼梦里写贾宝玉路谒北静王,贾赦、贾政、贾珍他们表现得毕恭毕敬,这好理解,但是贾宝玉也表现得受宠若惊——贾宝玉按说是最厌恶国贼禄蠹,最害怕峨冠揖让的,对北静王,他却“每思相会”听说北静王招呼他“自是欢喜”直至见到,举目一看“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这是为什么?这就说明,在真实的生活里,对王爷大官,曹雪芹也是因人而异的,他不是一个搞政治的人,但他有他自己的政治倾向,再加上他的审美趣味,他是会对允禧、永那样派别的皇族人物产生好感,甚至予以肯定、欣赏的。
就在写贾宝玉谒见北静王的那段文字中,在小说里面,出现了黑话。曹雪芹很露骨地写出了那样的话,我下面就要给你指出来。贾宝玉路谒北静王的时候,有这样的句子,可谓骇人听闻,千万注意,不要错过。就是北静王当时夸宝玉,说“令郎真乃龙驹凤雏”这话已经很出格,书里的贾宝玉不过是一个员外郎的儿子,怎么能赞为“龙驹”“龙”字好这么用么?北静王又对贾政说“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这倒不那么扎耳,因为读者心里都有杆秤,宝玉肯定是水平超过贾政,相对于贾政那么个封建老古板,宝玉根本就是另一种人,但是请注意下面曹雪芹是怎么写的,他就写这个贾政忙赔笑,赔笑里面就有一句话,叫做“赖藩郡馀祯”这可真是大胆文笔!
我先把这个句子里的后面四个字说一下。“藩郡”就是指被封了王位的,有王位的一个人,对他恭敬的称呼。“馀祯”这个“祯”字,是康熙一位皇子名字里的一个字,是哪位皇子的名字里面有这个字呢?是康熙的十四阿哥,当年的康熙给他取名字就叫做胤祯。这十四阿哥跟四阿哥,他们俩同母,四阿哥,康熙给取的名字是胤,四阿哥那个是一个示字边一个“真假”的“真”十四阿哥的这个名字是一个示字边一个“贞洁”的“贞”两个字在汉字里非常相近,上头只差半画,读音也一样。康熙之所以给他们两个起的名字表面上那么接近,也因为他们两个是同一个母亲生的,康熙生了很多的儿子,但是这两个儿子是同一个妈妈生的,所以康熙可能在取名的时候故意让这两个儿子的名字有点接近,可能是这样考虑的。在雍正登上皇位后,不服的人,就传布关于他的坏话。有一种说法在民间流传很广,就是说康熙把一个藏有传位密诏的匣子,放在了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雍正趁康熙不省人事,让人把那匣子取下来,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将皇位传给胤祯,于是就把祯字描改为了字;又有一种版本是说遗诏上写的是“传位十四阿哥”他把“十”改成了“于”变成了“传位于四阿哥”这些说法,说明人们普遍怀疑雍正登上帝位的合法性,但这些传说被清史专家所否定。首先,康熙朝并没有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