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刘心武揭秘红楼梦2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上一讲末尾,我提出来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问题,就是在八十回以后,作者究竟将会怎样写到妙玉?如果说高鹗的续书对妙玉完全是歪曲,那么不歪曲地去想像一下,曹雪芹会怎样写妙玉?
由于红楼梦八十回之后的文稿在流传过程中不幸散失,所以我们对于妙玉在红楼梦八十回之后到底会有怎样的结局,确实是不得而知。但是根据前八十回的文本,我们还
是可以探究出一些关于妙玉结局的线索。
妙玉在八十回以后,将充分体现出她在贾宝玉一生当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我通过对太虚幻境四仙姑命名的分析,以及对那支世难容曲的探讨,已经明确了的。那么,她将起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呢?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再把前八十回里面妙玉的第二次正式出场探究一番。妙玉在前八十回里面是两次正面出场:一次就是在第四十一回,品茶那回;第二次就是第七十六回,她二次亮相。
第七十六回的主要角色还不是妙玉,主要的角色是林黛玉和史湘云。两个人在凹晶馆联诗,联到最后,出现了两句非常有名的句子,大家都记得,一句是“寒塘渡鹤影”一句是“冷月葬花魂”当然有人要跟我讨论了,应该是“冷月葬诗魂”吧?在通行本里面都写成是“冷月葬诗魂”但是在版本学的讨论当中,我个人是站在“冷月葬花魂”这一边的,认为“花魂”才是曹雪芹的原笔。很多古本都很明确地写的是“冷月葬花魂”而“花魂”这个词汇,在红楼梦里面是多次出现过的,比如第二十六回末尾,写林黛玉哭,把宿鸟都忒楞楞惊飞了,于是作者写道: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林黛玉吟的葬花吟里,一连有好几句使用了“花魂”这个语汇:“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请注意“花魂”和“鸟魂”构成了一组相对应的概念,这也和“寒塘渡鹤影”对榫啊“鹤影”不也就是“鸟魂”么?关于这个,这里且不再深说,因为我们现在主要是讲妙玉。史湘云和林黛玉这两个句子非常好,想必许多读者读到这两句时,心里都会涌动着难以言说的心绪,心想她们下面该怎么联句啊,这两句出来,真是绝唱,比它们更好,难了!作者下笔很聪明,他也就没再往下写林、史二位联句,他写的是,就在林、史二位停下来,相对感叹的时候,一语未了,只见栏外山石后转出一个人来,妙玉就突然出现了。妙玉出来以后,就说你们联诗联到这个地步,就暂时别联下去了,然后妙玉就把她们带到了栊翠庵里面。妙玉自己兴致很高,就说我现在要把你们这个联诗续完,我一口气要把它续完,最后妙玉果然就把这个诗续完了。
在续诗之前,妙玉说了几句话,这个话很要紧,请注意妙玉的话语。妙玉说“如今收拾,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这句话含义很深,表面上是说现在我把这个诗做一个了结“收拾”就是说你们已经联了二十二韵了,我要把它做一个了结,续成三十五韵,使它完整、清爽。“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你不是吟月吗?表面上她是说,我要翻回来切题,但是另外一层意思是说什么呢?就是说做人跟作诗是一样的,或者说作诗跟做人是一样的,到头来,人应该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是妙玉一生的追求,就是我的性格我不遮掩,我的性格的棱角我不磨去,我要生活在自己的本来的性情里面,我要以真面目示人。因此曹雪芹通过这句话,实际上是从深层次启发我们读者,让我们知道妙玉身上有值得学习的东西,那就是她那种要求保持一种本真状态的人生追求,这是很了不起的,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环境下,都很了不起。这话还有另外一个层次的意蕴,也预示着八十回以后,作者的总体追求,就是“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质本洁来还洁去”我们都知道石头记开篇就是有一块大石头,它下界经历一番之后,最后还要回到青埂峰下,还要回到它本来的位置上去,所以曹雪芹的语言确实都是内涵很丰富的,层次很丰富的。然后妙玉还接着说“若只管丢了真情真景,且去搜奇捡怪”当然她这是半句话,下面还有半句,但咱们先说这半句。实际上曹雪芹通过妙玉这个话就再一次宣布了他自己的写作原则。在前面那么多讲我一直坚持了一个看法,就是红楼梦它是带有自叙性、自传性这种特点的小说,它的人物有生活原型,它的事件有事件原型,甚至于它里面的物件有物件原型,它很多细节有细节原型,它里面很多话语是作者亲耳听见过的,从生活当中撷取来的。在这里他通过妙玉准备续诗,在提笔前说的一番话,再一次宣布了这样一个美学原则,就是不能丢了真情真景,不能够去搜奇捡怪。但是妙玉的后半句话更值得玩味,也有个别的红学家、红学研究者,注意到这后半句话当中的奇怪语气,请注意,后半句怎么说呢?还得接着前半句话,后半句话才说得顺,说“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这“二则”咱们先不讨论,咱们说这“一则”有人就说曹雪芹怎么这么写呢?她是一个尼姑啊!你带发修行,你是在栊翠庵里面,每天坐蒲团,要念经的,要做功课的,对不对?你怎么能够去和林黛玉、史湘云站在一个立场上,说咱们都有闺阁面目,都是闺阁女子呢?你那禅房跟闺阁,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空间啊!你自己以前不也常用槛内、槛外那样的概念,把两种空间区别得清清楚楚吗?怎么现在会这么说话呢?明白为什么有的人提出这个问题了吧?她这句话怪怪的,有人就觉得这话不应该由妙玉说出来,黛玉和湘云这么说可以理解,说咱们是闺阁女子,咱们不能失了咱们闺阁面目,但你妙玉怎么会忽然说出“不能失了咱们闺阁面目”呢?我个人认为,曹雪芹这样写,他是有用意的。他就告诉你妙玉这个人,她确实是“不合时宜”她人在庵中,却心有情爱,她爱的并不是贾宝玉,她爱某一个王孙公子,她始终认为自己是闺阁中人,她不认为自己因为种种原因成为了这样一个尼姑,就必须去遵守那些佛教的清规戒律。她就认为自己是一个闺阁当中有尊严的女子,她享有俗世的所有女子应该享有的权益,这就是妙玉,她就这么说话。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妙玉的语言,言为心声,妙玉的内心世界,由此可见一斑。
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妙玉她将怎么续?她未动笔前,先向林、史二位宣布她自己会怎么续,她说“依我必须如此,方翻转过来,虽前头有凄楚之句,亦无甚碍了。”她续诗前续诗后都有话,她续这个诗,你看她不是一般地续,她有她的最高原则,有她的美学宣言,有她对诗句内涵的追求。她说她为什么要这么续时,强调必须如此方能翻转过来,请注意“翻转过来”四个字,在八十回后,妙玉在宝玉一生当中所起到的作用就可以用“翻转过来”四个字概括。一会儿我要讲给你听我的推测。
那么,红楼梦第七十六回,以出人意料的笔法让妙玉出场,并让她一气呵成续出了中秋联句十三韵,这其中的玄机到底在哪里?妙玉的十三韵究竟说明了什么?而它与妙玉的最终结局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继续往下分析。
妙玉续的这个诗,有些读者读起来,会觉得比较艰涩、难懂,有的人读到这儿,不知道究竟曹雪芹在表现什么,就跳过去不读了;我觉得阅读当中有些地方跳过去也是一种办法,不能对每一个阅读者都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因为阅读是种审美活动,审美活动应该是率性而为,怎么读得舒服怎么来。我个人过去对妙玉所续的这十三韵,也经常跳过去读,但现在我需要探究妙玉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就要细读了。在西方文学批评各种体系里,曾经有一种颇为流行,叫做“新批评派”他们的主张就是文本细读,认为只有仔细地,甚至探幽发微地去细读细抠细品细评作者写下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用语字眼,才能洞彻作者的创作心理,并阐述出作者所想表达的深层意蕴。我对西方的这一文学批评方法,也很愿借鉴。我研究红楼梦,基本的方法也是细读,而细读了妙玉所续的这十三韵以后,就形成了我个人的见解,现在我就把自己细读的心得告诉你。
我个人细读的心得是,妙玉在她所续的这些诗句里面,把贾府,特别是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的除了她自己以外的这些女子,甚至你也可以把她自己包括在内,所有各钗的命运结局,做了一个扫描和概括。底下我讲的这些看法都仅供参考,再申明一次:我从来不认为我自己的想法都是对的,但是,我又从来都非常乐于把自己形成的一些看法竭诚地告诉别人,与同好形成一种平等讨论的关系。
妙玉是怎么写的呢?头两句“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第一句“香篆销金鼎”大意就是说很高级的那种香在很贵重的鼎里面,点燃以后在燃烧,但是它很快就要烧完了,这是预言贾元春。在八十回后,虽然贾元春她身处在“金鼎”般的皇宫里面,但是她的命运也无非跟香一样,很快就会燃尽,报销掉。那么“脂冰腻玉盆”呢?这是讲秦可卿,是说秦可卿这个事已经结束了。什么叫“脂冰腻玉盆”呢?在过去,经常是用玉做的一种盆形的器皿来安放蜡烛,当然是贵族、有钱人家才这么做,而现在这个蜡不仅已经燃尽,而且是燃尽很久了,流淌出的蜡油,掩埋了蜡根,那玉盆里就好像堆满了脂肪一样,像冰一样凝结在里面了。这当然是指秦可卿这个事已经过去了。
然后她又写,叫做“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箫就是吹箫、洞箫,箫的声音总是很悲凉、很凄惨的。嫠妇,就是寡妇、守寡的人,她在那儿哭,但是她的境遇也还过得去,晚上还有伺候她的侍女给她把被子弄暖了,比如搁个汤婆什么的,这个就是概括薛宝钗的命运。在八十回后,薛宝钗确实嫁给贾宝玉了,但是她和贾宝玉之间没有正常的夫妻生活,贾宝玉还一度出家,她很悲苦地过着一种活寡妇的生活。根据脂砚斋批语的透露,在袭人离开贾府的时候,曾经跟这个府里面的人留话,说“好歹留着麝月”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最后在薛宝钗很悲苦的时候,身边只剩下一个伺候她的人,那人并不是莺儿,莺儿当时究竟还在不在,我们现在找不到什么线索,但是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线索,就是后来麝月留在了她身边,所以说“衾倩侍儿温”
那么,后来王熙凤这些人到哪儿去了呢?下面就写了“空帐悬文凤”人去屋空,只是在帐子上还有凤凰的图案,成了一种悠远的回忆。这就是暗示王熙凤后来人都没有了,当年的一切繁华富贵的生活,她的那种弄权、那种调笑、那种得意、那种愠怒,都已烟消云散。下一句叫做“闲屏掩彩鸳”它也是写景,屋子也是空的,但是在屏风上面还画了一些彩色的鸳鸯,这是暗示贾府里面像鸳鸯这样的一些大丫头,最后也都花落水流红,漂泊不知何方,留下的只有一些回忆,一些影像。
下面两句则应该是概括整个八十回后贾府的艰难处境的,叫做“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再下面两句,我认为是概括了迎春和探春的遭遇。一句叫做“犹步萦纡沼”就是说走在那个沼泽旁边,随时要掉下去,这就预示着迎春嫁给孙绍祖以后,终究还是掉下去了,被中山狼吞吃了。探春怎么样呢?探春是“还登寂历原”探春后来的命运似乎稍微好一些,
她原来是一个庶出的女子,血统背景不怎么具有优势,可是她后来远嫁了,远嫁以后似乎地位表面上还有所提升,但是这种提升正像诗句所说的,是登上了“寂历原”什么叫“寂历原”?很寂寞的,离自己的亲人和家乡很远的那样一个高地上,这预示着探春远嫁的命运。
底下两句,过去一般人都认为是在写大观园夜晚的景色,叫做“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如果在一个月夜,尤其是月色朦胧的夜晚,你走到大的园林里面去,就会看到那些山石、太湖石,好像神鬼一样,而且好像在那儿互相搏斗;那些树木都阴森森的,好像很奇怪的一些东西,好像虎,或者狼,在那儿蹲着。它确实也是在写景,传达出一种凶煞的气氛。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两句实际上是在概括八十回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险恶处境。谁是石啊?当然是贾宝玉,是不是?这个石是奇石,还不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的那块无材补天的大石头,而是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的“赤瑕”“神瑛”是“病玉”因此也就虽具玉名玉像“腹内原来草莽”其实还是一块顽石,这块奇石顽石,他的命运很险恶,神鬼要来害他;木当然是指林黛玉,她是绛珠仙草,木是她的象征,她自己也说过她是“草木人儿”她跟贾宝玉构成了“木石前盟”这些书里多次明点暗写,对吧?林黛玉的前途也是很凶险的,有虎、狼在那儿蹲着,等着她,要吞吃她。这两句是概括书中两位大主角他们八十回后的命运。
然后又有两句,叫做“朝光透,罘晓露屯”这就是写大背景了,写这些人物命运后面的一个大的背景。“”传说龙生九子,它是其中一子。俗话里所谓“王八驮石碑”那个“王八”其实不是龟鳖,而是这个龙之子,只不过它的形态跟龟鳖接近罢了。“罘”是宫门城角的多孔的屏障,用来观察敌敌情往外射箭。那么石碑和城堞这类象征权力威严和进攻防御的东西,都被朝光晓露笼罩,可见鹿死谁手,胜者为王败者寇,已经初现端倪了。也就是说,它预示着书里面的“月派”即将大溃败,贾家忽喇喇似大厦倾的局面,很快也就会无可避免地出现了。
妙玉这个诗很巧妙,她下面又写了两句,叫做“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讲的似乎是自然界的现象,实际上她写的是一种反抗的力量。“振林千树鸟”就意味着从冯紫英到柳湘莲到蒋玉菡到倪二等等,他们会在政局的大振荡中反抗到底;“啼谷一声猿”则更是困兽犹斗的意思,虎虽终胜,但兕会顽抗到底。
然后又有两句,一句叫做“歧熟焉忘径”就是说有的人对斜路,对不正的路很熟悉,有人一开始就不愿意走正路,对偏门邪道他挺熟,所以到了关键时刻他不慌,他焉能忘记了他已选择好的那个路径呢,他很自然就走到那条路上去了。这说的谁啊?我个人认为说的是惜春。惜春出家,她这个念头不是在她家族败落之后才产生的,大家记得吗?第七回送宫花的时候,她们家当时状况还很好啊,是不是?并没有出现什么危机嘛,可是她跟智能儿一块儿玩,开玩笑,她就说她以后要剪了头发当姑子。她一直存有这种念头,是不是可以叫做“歧熟”?一个封建贵族大家... -->>
上一讲末尾,我提出来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问题,就是在八十回以后,作者究竟将会怎样写到妙玉?如果说高鹗的续书对妙玉完全是歪曲,那么不歪曲地去想像一下,曹雪芹会怎样写妙玉?
由于红楼梦八十回之后的文稿在流传过程中不幸散失,所以我们对于妙玉在红楼梦八十回之后到底会有怎样的结局,确实是不得而知。但是根据前八十回的文本,我们还
是可以探究出一些关于妙玉结局的线索。
妙玉在八十回以后,将充分体现出她在贾宝玉一生当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我通过对太虚幻境四仙姑命名的分析,以及对那支世难容曲的探讨,已经明确了的。那么,她将起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呢?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再把前八十回里面妙玉的第二次正式出场探究一番。妙玉在前八十回里面是两次正面出场:一次就是在第四十一回,品茶那回;第二次就是第七十六回,她二次亮相。
第七十六回的主要角色还不是妙玉,主要的角色是林黛玉和史湘云。两个人在凹晶馆联诗,联到最后,出现了两句非常有名的句子,大家都记得,一句是“寒塘渡鹤影”一句是“冷月葬花魂”当然有人要跟我讨论了,应该是“冷月葬诗魂”吧?在通行本里面都写成是“冷月葬诗魂”但是在版本学的讨论当中,我个人是站在“冷月葬花魂”这一边的,认为“花魂”才是曹雪芹的原笔。很多古本都很明确地写的是“冷月葬花魂”而“花魂”这个词汇,在红楼梦里面是多次出现过的,比如第二十六回末尾,写林黛玉哭,把宿鸟都忒楞楞惊飞了,于是作者写道: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林黛玉吟的葬花吟里,一连有好几句使用了“花魂”这个语汇:“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请注意“花魂”和“鸟魂”构成了一组相对应的概念,这也和“寒塘渡鹤影”对榫啊“鹤影”不也就是“鸟魂”么?关于这个,这里且不再深说,因为我们现在主要是讲妙玉。史湘云和林黛玉这两个句子非常好,想必许多读者读到这两句时,心里都会涌动着难以言说的心绪,心想她们下面该怎么联句啊,这两句出来,真是绝唱,比它们更好,难了!作者下笔很聪明,他也就没再往下写林、史二位联句,他写的是,就在林、史二位停下来,相对感叹的时候,一语未了,只见栏外山石后转出一个人来,妙玉就突然出现了。妙玉出来以后,就说你们联诗联到这个地步,就暂时别联下去了,然后妙玉就把她们带到了栊翠庵里面。妙玉自己兴致很高,就说我现在要把你们这个联诗续完,我一口气要把它续完,最后妙玉果然就把这个诗续完了。
在续诗之前,妙玉说了几句话,这个话很要紧,请注意妙玉的话语。妙玉说“如今收拾,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这句话含义很深,表面上是说现在我把这个诗做一个了结“收拾”就是说你们已经联了二十二韵了,我要把它做一个了结,续成三十五韵,使它完整、清爽。“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你不是吟月吗?表面上她是说,我要翻回来切题,但是另外一层意思是说什么呢?就是说做人跟作诗是一样的,或者说作诗跟做人是一样的,到头来,人应该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是妙玉一生的追求,就是我的性格我不遮掩,我的性格的棱角我不磨去,我要生活在自己的本来的性情里面,我要以真面目示人。因此曹雪芹通过这句话,实际上是从深层次启发我们读者,让我们知道妙玉身上有值得学习的东西,那就是她那种要求保持一种本真状态的人生追求,这是很了不起的,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环境下,都很了不起。这话还有另外一个层次的意蕴,也预示着八十回以后,作者的总体追求,就是“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质本洁来还洁去”我们都知道石头记开篇就是有一块大石头,它下界经历一番之后,最后还要回到青埂峰下,还要回到它本来的位置上去,所以曹雪芹的语言确实都是内涵很丰富的,层次很丰富的。然后妙玉还接着说“若只管丢了真情真景,且去搜奇捡怪”当然她这是半句话,下面还有半句,但咱们先说这半句。实际上曹雪芹通过妙玉这个话就再一次宣布了他自己的写作原则。在前面那么多讲我一直坚持了一个看法,就是红楼梦它是带有自叙性、自传性这种特点的小说,它的人物有生活原型,它的事件有事件原型,甚至于它里面的物件有物件原型,它很多细节有细节原型,它里面很多话语是作者亲耳听见过的,从生活当中撷取来的。在这里他通过妙玉准备续诗,在提笔前说的一番话,再一次宣布了这样一个美学原则,就是不能丢了真情真景,不能够去搜奇捡怪。但是妙玉的后半句话更值得玩味,也有个别的红学家、红学研究者,注意到这后半句话当中的奇怪语气,请注意,后半句怎么说呢?还得接着前半句话,后半句话才说得顺,说“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这“二则”咱们先不讨论,咱们说这“一则”有人就说曹雪芹怎么这么写呢?她是一个尼姑啊!你带发修行,你是在栊翠庵里面,每天坐蒲团,要念经的,要做功课的,对不对?你怎么能够去和林黛玉、史湘云站在一个立场上,说咱们都有闺阁面目,都是闺阁女子呢?你那禅房跟闺阁,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空间啊!你自己以前不也常用槛内、槛外那样的概念,把两种空间区别得清清楚楚吗?怎么现在会这么说话呢?明白为什么有的人提出这个问题了吧?她这句话怪怪的,有人就觉得这话不应该由妙玉说出来,黛玉和湘云这么说可以理解,说咱们是闺阁女子,咱们不能失了咱们闺阁面目,但你妙玉怎么会忽然说出“不能失了咱们闺阁面目”呢?我个人认为,曹雪芹这样写,他是有用意的。他就告诉你妙玉这个人,她确实是“不合时宜”她人在庵中,却心有情爱,她爱的并不是贾宝玉,她爱某一个王孙公子,她始终认为自己是闺阁中人,她不认为自己因为种种原因成为了这样一个尼姑,就必须去遵守那些佛教的清规戒律。她就认为自己是一个闺阁当中有尊严的女子,她享有俗世的所有女子应该享有的权益,这就是妙玉,她就这么说话。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妙玉的语言,言为心声,妙玉的内心世界,由此可见一斑。
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妙玉她将怎么续?她未动笔前,先向林、史二位宣布她自己会怎么续,她说“依我必须如此,方翻转过来,虽前头有凄楚之句,亦无甚碍了。”她续诗前续诗后都有话,她续这个诗,你看她不是一般地续,她有她的最高原则,有她的美学宣言,有她对诗句内涵的追求。她说她为什么要这么续时,强调必须如此方能翻转过来,请注意“翻转过来”四个字,在八十回后,妙玉在宝玉一生当中所起到的作用就可以用“翻转过来”四个字概括。一会儿我要讲给你听我的推测。
那么,红楼梦第七十六回,以出人意料的笔法让妙玉出场,并让她一气呵成续出了中秋联句十三韵,这其中的玄机到底在哪里?妙玉的十三韵究竟说明了什么?而它与妙玉的最终结局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继续往下分析。
妙玉续的这个诗,有些读者读起来,会觉得比较艰涩、难懂,有的人读到这儿,不知道究竟曹雪芹在表现什么,就跳过去不读了;我觉得阅读当中有些地方跳过去也是一种办法,不能对每一个阅读者都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因为阅读是种审美活动,审美活动应该是率性而为,怎么读得舒服怎么来。我个人过去对妙玉所续的这十三韵,也经常跳过去读,但现在我需要探究妙玉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就要细读了。在西方文学批评各种体系里,曾经有一种颇为流行,叫做“新批评派”他们的主张就是文本细读,认为只有仔细地,甚至探幽发微地去细读细抠细品细评作者写下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用语字眼,才能洞彻作者的创作心理,并阐述出作者所想表达的深层意蕴。我对西方的这一文学批评方法,也很愿借鉴。我研究红楼梦,基本的方法也是细读,而细读了妙玉所续的这十三韵以后,就形成了我个人的见解,现在我就把自己细读的心得告诉你。
我个人细读的心得是,妙玉在她所续的这些诗句里面,把贾府,特别是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的除了她自己以外的这些女子,甚至你也可以把她自己包括在内,所有各钗的命运结局,做了一个扫描和概括。底下我讲的这些看法都仅供参考,再申明一次:我从来不认为我自己的想法都是对的,但是,我又从来都非常乐于把自己形成的一些看法竭诚地告诉别人,与同好形成一种平等讨论的关系。
妙玉是怎么写的呢?头两句“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第一句“香篆销金鼎”大意就是说很高级的那种香在很贵重的鼎里面,点燃以后在燃烧,但是它很快就要烧完了,这是预言贾元春。在八十回后,虽然贾元春她身处在“金鼎”般的皇宫里面,但是她的命运也无非跟香一样,很快就会燃尽,报销掉。那么“脂冰腻玉盆”呢?这是讲秦可卿,是说秦可卿这个事已经结束了。什么叫“脂冰腻玉盆”呢?在过去,经常是用玉做的一种盆形的器皿来安放蜡烛,当然是贵族、有钱人家才这么做,而现在这个蜡不仅已经燃尽,而且是燃尽很久了,流淌出的蜡油,掩埋了蜡根,那玉盆里就好像堆满了脂肪一样,像冰一样凝结在里面了。这当然是指秦可卿这个事已经过去了。
然后她又写,叫做“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箫就是吹箫、洞箫,箫的声音总是很悲凉、很凄惨的。嫠妇,就是寡妇、守寡的人,她在那儿哭,但是她的境遇也还过得去,晚上还有伺候她的侍女给她把被子弄暖了,比如搁个汤婆什么的,这个就是概括薛宝钗的命运。在八十回后,薛宝钗确实嫁给贾宝玉了,但是她和贾宝玉之间没有正常的夫妻生活,贾宝玉还一度出家,她很悲苦地过着一种活寡妇的生活。根据脂砚斋批语的透露,在袭人离开贾府的时候,曾经跟这个府里面的人留话,说“好歹留着麝月”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最后在薛宝钗很悲苦的时候,身边只剩下一个伺候她的人,那人并不是莺儿,莺儿当时究竟还在不在,我们现在找不到什么线索,但是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线索,就是后来麝月留在了她身边,所以说“衾倩侍儿温”
那么,后来王熙凤这些人到哪儿去了呢?下面就写了“空帐悬文凤”人去屋空,只是在帐子上还有凤凰的图案,成了一种悠远的回忆。这就是暗示王熙凤后来人都没有了,当年的一切繁华富贵的生活,她的那种弄权、那种调笑、那种得意、那种愠怒,都已烟消云散。下一句叫做“闲屏掩彩鸳”它也是写景,屋子也是空的,但是在屏风上面还画了一些彩色的鸳鸯,这是暗示贾府里面像鸳鸯这样的一些大丫头,最后也都花落水流红,漂泊不知何方,留下的只有一些回忆,一些影像。
下面两句则应该是概括整个八十回后贾府的艰难处境的,叫做“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再下面两句,我认为是概括了迎春和探春的遭遇。一句叫做“犹步萦纡沼”就是说走在那个沼泽旁边,随时要掉下去,这就预示着迎春嫁给孙绍祖以后,终究还是掉下去了,被中山狼吞吃了。探春怎么样呢?探春是“还登寂历原”探春后来的命运似乎稍微好一些,
她原来是一个庶出的女子,血统背景不怎么具有优势,可是她后来远嫁了,远嫁以后似乎地位表面上还有所提升,但是这种提升正像诗句所说的,是登上了“寂历原”什么叫“寂历原”?很寂寞的,离自己的亲人和家乡很远的那样一个高地上,这预示着探春远嫁的命运。
底下两句,过去一般人都认为是在写大观园夜晚的景色,叫做“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如果在一个月夜,尤其是月色朦胧的夜晚,你走到大的园林里面去,就会看到那些山石、太湖石,好像神鬼一样,而且好像在那儿互相搏斗;那些树木都阴森森的,好像很奇怪的一些东西,好像虎,或者狼,在那儿蹲着。它确实也是在写景,传达出一种凶煞的气氛。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两句实际上是在概括八十回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险恶处境。谁是石啊?当然是贾宝玉,是不是?这个石是奇石,还不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的那块无材补天的大石头,而是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的“赤瑕”“神瑛”是“病玉”因此也就虽具玉名玉像“腹内原来草莽”其实还是一块顽石,这块奇石顽石,他的命运很险恶,神鬼要来害他;木当然是指林黛玉,她是绛珠仙草,木是她的象征,她自己也说过她是“草木人儿”她跟贾宝玉构成了“木石前盟”这些书里多次明点暗写,对吧?林黛玉的前途也是很凶险的,有虎、狼在那儿蹲着,等着她,要吞吃她。这两句是概括书中两位大主角他们八十回后的命运。
然后又有两句,叫做“朝光透,罘晓露屯”这就是写大背景了,写这些人物命运后面的一个大的背景。“”传说龙生九子,它是其中一子。俗话里所谓“王八驮石碑”那个“王八”其实不是龟鳖,而是这个龙之子,只不过它的形态跟龟鳖接近罢了。“罘”是宫门城角的多孔的屏障,用来观察敌敌情往外射箭。那么石碑和城堞这类象征权力威严和进攻防御的东西,都被朝光晓露笼罩,可见鹿死谁手,胜者为王败者寇,已经初现端倪了。也就是说,它预示着书里面的“月派”即将大溃败,贾家忽喇喇似大厦倾的局面,很快也就会无可避免地出现了。
妙玉这个诗很巧妙,她下面又写了两句,叫做“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讲的似乎是自然界的现象,实际上她写的是一种反抗的力量。“振林千树鸟”就意味着从冯紫英到柳湘莲到蒋玉菡到倪二等等,他们会在政局的大振荡中反抗到底;“啼谷一声猿”则更是困兽犹斗的意思,虎虽终胜,但兕会顽抗到底。
然后又有两句,一句叫做“歧熟焉忘径”就是说有的人对斜路,对不正的路很熟悉,有人一开始就不愿意走正路,对偏门邪道他挺熟,所以到了关键时刻他不慌,他焉能忘记了他已选择好的那个路径呢,他很自然就走到那条路上去了。这说的谁啊?我个人认为说的是惜春。惜春出家,她这个念头不是在她家族败落之后才产生的,大家记得吗?第七回送宫花的时候,她们家当时状况还很好啊,是不是?并没有出现什么危机嘛,可是她跟智能儿一块儿玩,开玩笑,她就说她以后要剪了头发当姑子。她一直存有这种念头,是不是可以叫做“歧熟”?一个封建贵族大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