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啊!上海男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庆幸自己不是新加坡人,告诉你为什么。
9月,欧洲和东南亚的二十二个外交部长在德国开会。新加坡外长教训欧洲人:“我们亚洲人拥有足够的科技与资金去长期发展经济冷战结束之后,欧洲人试图外销他们的文化价值;我们可以接受其中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双方必须学习去尊重对方的不同。”
说得理直气壮,好像亚洲人整个的尊严都在里面了。地主国德国的报纸也以显著的排版突出新闻。主题是“亚洲和欧洲的文化冲突”美国学者亨廷顿的说法当然又被引用:讲究自由和个人尊严的西方文化对峙强调权威和集体利益的亚洲文化。”
新加坡外长的话有什么不对吗?表面上没有不对。欧洲的文化输出当然不仅只是冷战后的几年;对中国而言,应该说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如果我们从鸦片战争算起。风水轮流转,欧洲人向别国学习,也是时候了。令我不舒服的是,最近新加坡政府频频与西方对话,口气中俨然以亚洲的代言人自居。开口就是“我们亚洲人的价值怎么样怎么样”西方的媒体竟然也跟着说“他们亚洲人的价值怎么样怎么”两造一唱一和,好像新加坡代表了亚洲,新加坡的文化价值就是整个亚洲的文化价值。
什么时候,李光耀变成了我的代言人?
鞭打美国人的案件刚过去,新加坡在9月吊死了一个贩毒的荷兰人。已经废除死刑的欧洲人议论纷纷。我并不特别同情这个荷兰人——他知法犯法,而且,新加坡没有理由因为他是欧洲人而对他法外开恩。但是,新加坡政府没有傲慢的权利——至少,它没有资格代表我这个台湾人,而我可是个道地的亚洲人。
我不赞成死刑。我不赞成将死刑犯五花大绑拍照。我不喜欢看到丢纸屑的人被警察当众羞辱作为合法的惩罚。我不喜欢人家来规定我能不能吃口香糖。我不愿意买不到想读的外国杂志。我不愿意任何人告诉我我能看什么书不能看什么书。我不能忍受一小撮人指定我怎么想,怎么说,怎么活,怎么做ài生几个小孩。我不能忍受一小撮自以为比我聪明的人告诉我我的文化价值是什么。给我再高的经济成长,再好的治安,再效率十足的政府,对不起,我也不愿意放弃我那一点点个人自由与尊严。
而且,有这种想法的人绝对不只我一个亚洲人。日本,韩国,台湾多的是。新加坡理想国内也很多,只不过我们外面的人听不见他们的声音罢了。
新加坡人当然有充分权利依照他们的价值准则去过日子——什么样的人民有什么样的政府。但是拜托,下次再有什么西方人被打被吊的,说“我们新加坡人如何如何?’吧!不要把我这一类不可救药的讲究个人尊严与自由的“亚洲人”包括进去。
还好我不是新加坡人,如果是的话,写了这篇文章可不好玩了。
(原载1994年10月10日台北中国时报)
我很庆幸自己是新加坡人
——梅子
不久前遇到一位来自缅甸、在本地工作数个月的医生,听他诉说离乡背井之情怀,也谈起他居留在新加坡的感受。据悉,获准出国的缅甸人向来受到严格限制,近年来政府比较开放,获准出国工作的人也有所增加。目前在本地工作的缅甸人近千人,多数是工程师、医生。可惜他们的专业资格未受到国际承认。因此,他打算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准备报考美国的医学士学位,然后在该地发展。他认为这里有理想的学习环境,他不但修读英文,也学会不少简单的方言。
新加坡给他的印象最深刻的是政府的廉洁公正。比较起来,这里的人民非常幸运,他不明白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有那么多的牢骚?他认为这么好的政府,这么有条理的国家,人民安居乐业,还有什么好埋怨的呢?
我们是生长在一个平稳的社会中,如温室中的花草,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人们都会觉得不寻常而作出反应。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对政府政策的意见或批评都是出自内心的关切,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可能有些人的态度太过情绪化,却未必有恶意的动机。人们提意见,特别是书面形式,都应当成有诚意的关心和交流,让人们把心中的疑虑,开诚布公地提出来讨论,使政府部门或首长有机会了解有关课题在民间的反响。这方面,报章等大众媒体扮演着沟通桥梁的角色。这些年来,我们的国家领导层更能听取和容纳不同的意见,报章和媒体的过滤也显得更有伸缩性,这是可喜的现象。相信也是这个原因,我们有机会读到原载台北中国时报的还好我不是新加坡人这篇文章(见联合早报1994年10月14日言论版)。
龙应台的论调,使我想起最近一位来访的留日本选修社会学的台湾学生所作的谈话。针对新加坡的生活,她认为生活费高、物价贵,令她觉得负担重之外,她还是很羡慕我们。虽然新加坡是那么一个蕞尔小岛,物资都靠外来供应,但是,我们的独立自主,社会的和谐,都是难能可贵的。我们的日本留学生,她的同学,当被询及国籍时,都能大声地说我是新加坡人。台湾的学生却常遇上尴尬的局面,许多时候她报上的台湾籍都被改为中国籍,使她觉得难堪。不知尊严何在!她的一席话,使我倍觉我们所拥有的主权,是得之不易,是应该好好地珍惜。
另一方面,我们不时在电视荧光屏、报章上看到有关台湾境内政治斗争,在国会中或公开集会上大演铁公鸡,甚至发生流血事件的报道,不知那些是否龙应台所谓“讲究个人尊严与自由”的国度所常发生的事?
我很庆幸自己是新加坡人!
我想成为一个新加坡人!
——小叶
我想成为一个新加坡人!
自我第一次踏入新加坡国土后,面对新加坡花园般的城市、高科技的管理、齐备的法律等等,就深深地爱上了她!虽然我也多次去过东南亚各国,但我最喜爱的还是新加坡。在短短的一年里,我连续到新加坡十三次!每次来每次都有新的感受!
我最尊重的是内阁资政李光耀。他亲自掀起了“中国热”使我们中国人有机会了解新加坡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同时,我们中国人也有更多机会到新加坡来和新加坡人做贸易,对新加坡有进一步的了解!
在短短的时间里,新加坡独立地将自己国家建设得这么好,这在整个亚洲甚至全世界已有公论!中国虽然人口多土地阔,但“向新加坡学习”的口号已提出几个年头。只要你到中国做生意,你可以问任何一个做国际贸易的中国商人:“你最喜欢哪个国家的商人?”我估计一半以上的回答是:“新加坡商人!”并不是说和新加坡商人做生意一定有大钱赚,但和新加坡商人做生意的风险就相对比较小。
笔者所在的公司就是做进出口贸易的。去年7月一个偶尔的机会,认识了一个新加坡商人,很快做成一笔生意。虽然利润非常薄,但新加坡商人的严肃作风给我们留下极深印象!从此我们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就多了起来!
笔者办公室的隔壁,是一家规模不小的公司,虽已在深圳上市股票,最近又计划在新加坡上市,并获新加坡有关当局批准。我曾问他们:“为什么不选择在欧美国家上市股票?”他们说:“还是新加坡好!”为什么?“因为新加坡的人好”这一句话涵义十分之深!涉及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人情、法律和制度!这对一个多次来过新加坡的我来说,深深理解这句话的内涵!也十分赞叹这家公司的选择!
但是,当我看到联合早报10月14日转载了台北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还好我不是新加坡人这标题时,倒吸一口冷气,细细看下去,觉得这个龙应台的话缺乏正常的逻辑。我始终想不出来“新加坡在9月吊死一个贩毒的荷兰人”和“新加坡政府没有傲慢的权利”之间有什么内在关连。我不知道龙应台指责新加坡政府“没有资格代表我这个台湾人”这句话所指的新加坡政府何时何地要去代表这个台湾人去说话!
恕我直言,龙应台的话实在不能让人服气!但是,字里行间流露的文才确是不凡,我周围欣赏过这篇佳作的同事,都异口同声让我写文章建议龙应台再写一篇还好我不是台湾人,或许是本土本乡本情写出来更能感人!
当然,龙应台也想不到她这篇文章被新加坡报纸转载了,更想不到新加坡人立即进行了反驳!连中国人也要来打抱不平,一定是她始料不及的!龙应台肯定想不通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新加坡!但我还是要告诉她:
我爱新加坡!我想成为一个新加坡人!
(作者是旅居新加坡的中国人)
还好她不是新加坡人
——一得
远适欧洲的台湾女人龙应台,以身非新加坡人而沾沾自喜,却选择在台北报章对新加坡大放厥词。居心何在,令人费解。
这个以舞文弄墨为专业的女人,首先对新加坡领袖冷嘲热讽一番,指他们没有资格代表全体亚洲人(包括她这个道地亚洲人在内)发言。
其次,她把新加坡法律批评得一文不值,声言:“给我再高的经济成长,再好的治安,再效率十足的政府,对不起,我也不愿意放弃我那一点点个人自由与尊严。”
最后,她还以挖苦的口吻说:“还好我不是新加坡人,如果是的话,写了这篇文章可就不好玩了。”
尽管她不是新加坡人,写了这么一篇文章也不太好玩。新加坡政府当然不会去把她抓来五花大绑拍照或打屁股,道地的新加坡人却不会轻易放过她,如乐子与梅子两位青年写作者便对她作出了强烈反应,连原籍香港的新加坡公民陈敏明也站出来说公道话。
自称“不可救药的讲究个人尊严与自由的亚洲人”的龙女子,庆幸自己不是新加坡人;既是亚洲人亦是新加坡人的我,也深为她不是新加坡人而感庆幸。
理由很简单:她既不喜欢新加坡,新加坡也不欢迎这么一个极端个人自由主义者。
如果她不幸生为新加坡人,而又不得不终老于斯的话,她显然只有两条路可走:
要嘛忍气吞声,挨受连嚼口香糖都没有自由,而又有人要教她怎么做ài生几个小孩的无聊生活。果如此,只怕她不消几时便会活活闷死。
要嘛积极从政,招集志同道合者组织新政党,或加入现成的反对党,或以独立人士身分参加竞选。一旦进入国会,便可声嘶力竭地为全体新加坡人争取自由。必要时还可脱下高跟鞋当武器,以期打出一个自由天地来。
还好她不是新加坡人!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林义明
台湾作家龙应台最近在台北中国时报写了一篇题为还好我不是新加坡人的文章,指“新加坡无权代表亚洲,没有傲慢的权利,没有资格代表她这个台湾人”本报上星期转载这篇文章,结果引起许多读者的关注。一些读者立刻撰文表达他们对这篇文章的看法,这包括在新加坡居住的中国人和香港人。
其实,台湾人公开对新加坡表示不满,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前几年,就有一个台湾歌星表示他“来新加坡后有被阉割的感觉”结果许多新加坡人大为愤怒,纷纷撰文攻之。
这里,我要表明一个立场,我不是想写一篇还好我不是台湾人来和龙应台的还好我不是新加坡人分庭抗礼,也没必要举出一大堆论据证明“我不赞成金权黑道吸毒盛行,我不喜欢看到议员在立法院里打得头破血流,甚至在电视机前自刺一刀以表‘清白”等等,以指出对方没资格提出批评。这最终会演变成情绪化的谩骂,对引导龙应台“这类不可救药的讲究个人尊严与自由的亚洲人”了解真相,将无助益。
龙应台似乎对新加坡有许多不满,她最不满的是“新加坡代表亚洲说话,尤其是代表她说话”原因在于新加坡“没有这个资格”我姑且不讨论龙应台是否是以一种“大中华正统文化继承人”的姿态来批评新加坡,因为这不应该是讨论的重点,我认为,让所有的人了解龙应台所说是否属实,不让这种论调混淆视听更为重要。
整个逻辑很简单
整个逻辑很简单。新加坡是亚洲的一个部分,新加坡人是亚洲人,亚洲人表达亚洲人的心声,没有人可以反对,更何况这把声音是来自一个有三大亚洲文化(中华文化、马来回教文化和印度文化)背景的国家。尽管如此,新加坡从来不敢以整个亚洲的文化代表自居,它很清楚自己是个小国,但小国也有它的看法“小”不能构成外国人阻止它说出心里话的理由。
要求西方不要把价值现强加在亚洲国家身上,以及吁请西方应该学习尊重亚洲国家的不同,点,并不是新加坡独创的言论。事实证明,在许多国际场合,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等亚洲国家都不断提出同样的言论;就连很需要美国照顾的日本和韩国,也在必要时提醒西方,亚洲价值观必须受到尊重,而韩国和日本正是龙应台所谓“很多人想法和她一致”的国家。
龙应台肯定是误会了
所以,龙应台肯定是误会了。新加坡从来没想过要代表她这个台湾人说话。如果龙应台因新加坡没在发言支持多数亚洲国家的立场时,考虑她的想法,而一厢情愿地指责新加坡政府“傲慢”就未免过于自我膨胀。新加坡当然是代表新加坡人说话,凑巧的是,这也正是许多亚洲国家要说或已说过的话;
如果龙应台不清楚新加坡和亚洲的情况,以致不同意新加坡人的看法,她只能说:“我不同意新加坡人的看法”而不是硬说新加坡好像在代表亚洲说话,企图抹杀新加坡人以亚洲人身分说话的权利。
其实,新加坡的总理、内阁资政和部长在国际场合发言时,谈论亚洲价值现的机会不多,多数时候是大力吁请西方国家到亚洲投资。由于新加坡在经济方面的成就已赢得西方国家的信心,它可以扮演把西方资金引导到亚洲国家的角色。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包括台湾)对新加坡在这方面的贡献深表感激,它们不可能反对新加坡为亚洲进行宣传,因为这对大家都有好处。或许龙应台只看到西方媒介渲染新加坡“教训”... -->>
我庆幸自己不是新加坡人,告诉你为什么。
9月,欧洲和东南亚的二十二个外交部长在德国开会。新加坡外长教训欧洲人:“我们亚洲人拥有足够的科技与资金去长期发展经济冷战结束之后,欧洲人试图外销他们的文化价值;我们可以接受其中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双方必须学习去尊重对方的不同。”
说得理直气壮,好像亚洲人整个的尊严都在里面了。地主国德国的报纸也以显著的排版突出新闻。主题是“亚洲和欧洲的文化冲突”美国学者亨廷顿的说法当然又被引用:讲究自由和个人尊严的西方文化对峙强调权威和集体利益的亚洲文化。”
新加坡外长的话有什么不对吗?表面上没有不对。欧洲的文化输出当然不仅只是冷战后的几年;对中国而言,应该说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如果我们从鸦片战争算起。风水轮流转,欧洲人向别国学习,也是时候了。令我不舒服的是,最近新加坡政府频频与西方对话,口气中俨然以亚洲的代言人自居。开口就是“我们亚洲人的价值怎么样怎么样”西方的媒体竟然也跟着说“他们亚洲人的价值怎么样怎么”两造一唱一和,好像新加坡代表了亚洲,新加坡的文化价值就是整个亚洲的文化价值。
什么时候,李光耀变成了我的代言人?
鞭打美国人的案件刚过去,新加坡在9月吊死了一个贩毒的荷兰人。已经废除死刑的欧洲人议论纷纷。我并不特别同情这个荷兰人——他知法犯法,而且,新加坡没有理由因为他是欧洲人而对他法外开恩。但是,新加坡政府没有傲慢的权利——至少,它没有资格代表我这个台湾人,而我可是个道地的亚洲人。
我不赞成死刑。我不赞成将死刑犯五花大绑拍照。我不喜欢看到丢纸屑的人被警察当众羞辱作为合法的惩罚。我不喜欢人家来规定我能不能吃口香糖。我不愿意买不到想读的外国杂志。我不愿意任何人告诉我我能看什么书不能看什么书。我不能忍受一小撮人指定我怎么想,怎么说,怎么活,怎么做ài生几个小孩。我不能忍受一小撮自以为比我聪明的人告诉我我的文化价值是什么。给我再高的经济成长,再好的治安,再效率十足的政府,对不起,我也不愿意放弃我那一点点个人自由与尊严。
而且,有这种想法的人绝对不只我一个亚洲人。日本,韩国,台湾多的是。新加坡理想国内也很多,只不过我们外面的人听不见他们的声音罢了。
新加坡人当然有充分权利依照他们的价值准则去过日子——什么样的人民有什么样的政府。但是拜托,下次再有什么西方人被打被吊的,说“我们新加坡人如何如何?’吧!不要把我这一类不可救药的讲究个人尊严与自由的“亚洲人”包括进去。
还好我不是新加坡人,如果是的话,写了这篇文章可不好玩了。
(原载1994年10月10日台北中国时报)
我很庆幸自己是新加坡人
——梅子
不久前遇到一位来自缅甸、在本地工作数个月的医生,听他诉说离乡背井之情怀,也谈起他居留在新加坡的感受。据悉,获准出国的缅甸人向来受到严格限制,近年来政府比较开放,获准出国工作的人也有所增加。目前在本地工作的缅甸人近千人,多数是工程师、医生。可惜他们的专业资格未受到国际承认。因此,他打算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准备报考美国的医学士学位,然后在该地发展。他认为这里有理想的学习环境,他不但修读英文,也学会不少简单的方言。
新加坡给他的印象最深刻的是政府的廉洁公正。比较起来,这里的人民非常幸运,他不明白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有那么多的牢骚?他认为这么好的政府,这么有条理的国家,人民安居乐业,还有什么好埋怨的呢?
我们是生长在一个平稳的社会中,如温室中的花草,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人们都会觉得不寻常而作出反应。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对政府政策的意见或批评都是出自内心的关切,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可能有些人的态度太过情绪化,却未必有恶意的动机。人们提意见,特别是书面形式,都应当成有诚意的关心和交流,让人们把心中的疑虑,开诚布公地提出来讨论,使政府部门或首长有机会了解有关课题在民间的反响。这方面,报章等大众媒体扮演着沟通桥梁的角色。这些年来,我们的国家领导层更能听取和容纳不同的意见,报章和媒体的过滤也显得更有伸缩性,这是可喜的现象。相信也是这个原因,我们有机会读到原载台北中国时报的还好我不是新加坡人这篇文章(见联合早报1994年10月14日言论版)。
龙应台的论调,使我想起最近一位来访的留日本选修社会学的台湾学生所作的谈话。针对新加坡的生活,她认为生活费高、物价贵,令她觉得负担重之外,她还是很羡慕我们。虽然新加坡是那么一个蕞尔小岛,物资都靠外来供应,但是,我们的独立自主,社会的和谐,都是难能可贵的。我们的日本留学生,她的同学,当被询及国籍时,都能大声地说我是新加坡人。台湾的学生却常遇上尴尬的局面,许多时候她报上的台湾籍都被改为中国籍,使她觉得难堪。不知尊严何在!她的一席话,使我倍觉我们所拥有的主权,是得之不易,是应该好好地珍惜。
另一方面,我们不时在电视荧光屏、报章上看到有关台湾境内政治斗争,在国会中或公开集会上大演铁公鸡,甚至发生流血事件的报道,不知那些是否龙应台所谓“讲究个人尊严与自由”的国度所常发生的事?
我很庆幸自己是新加坡人!
我想成为一个新加坡人!
——小叶
我想成为一个新加坡人!
自我第一次踏入新加坡国土后,面对新加坡花园般的城市、高科技的管理、齐备的法律等等,就深深地爱上了她!虽然我也多次去过东南亚各国,但我最喜爱的还是新加坡。在短短的一年里,我连续到新加坡十三次!每次来每次都有新的感受!
我最尊重的是内阁资政李光耀。他亲自掀起了“中国热”使我们中国人有机会了解新加坡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同时,我们中国人也有更多机会到新加坡来和新加坡人做贸易,对新加坡有进一步的了解!
在短短的时间里,新加坡独立地将自己国家建设得这么好,这在整个亚洲甚至全世界已有公论!中国虽然人口多土地阔,但“向新加坡学习”的口号已提出几个年头。只要你到中国做生意,你可以问任何一个做国际贸易的中国商人:“你最喜欢哪个国家的商人?”我估计一半以上的回答是:“新加坡商人!”并不是说和新加坡商人做生意一定有大钱赚,但和新加坡商人做生意的风险就相对比较小。
笔者所在的公司就是做进出口贸易的。去年7月一个偶尔的机会,认识了一个新加坡商人,很快做成一笔生意。虽然利润非常薄,但新加坡商人的严肃作风给我们留下极深印象!从此我们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就多了起来!
笔者办公室的隔壁,是一家规模不小的公司,虽已在深圳上市股票,最近又计划在新加坡上市,并获新加坡有关当局批准。我曾问他们:“为什么不选择在欧美国家上市股票?”他们说:“还是新加坡好!”为什么?“因为新加坡的人好”这一句话涵义十分之深!涉及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人情、法律和制度!这对一个多次来过新加坡的我来说,深深理解这句话的内涵!也十分赞叹这家公司的选择!
但是,当我看到联合早报10月14日转载了台北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还好我不是新加坡人这标题时,倒吸一口冷气,细细看下去,觉得这个龙应台的话缺乏正常的逻辑。我始终想不出来“新加坡在9月吊死一个贩毒的荷兰人”和“新加坡政府没有傲慢的权利”之间有什么内在关连。我不知道龙应台指责新加坡政府“没有资格代表我这个台湾人”这句话所指的新加坡政府何时何地要去代表这个台湾人去说话!
恕我直言,龙应台的话实在不能让人服气!但是,字里行间流露的文才确是不凡,我周围欣赏过这篇佳作的同事,都异口同声让我写文章建议龙应台再写一篇还好我不是台湾人,或许是本土本乡本情写出来更能感人!
当然,龙应台也想不到她这篇文章被新加坡报纸转载了,更想不到新加坡人立即进行了反驳!连中国人也要来打抱不平,一定是她始料不及的!龙应台肯定想不通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新加坡!但我还是要告诉她:
我爱新加坡!我想成为一个新加坡人!
(作者是旅居新加坡的中国人)
还好她不是新加坡人
——一得
远适欧洲的台湾女人龙应台,以身非新加坡人而沾沾自喜,却选择在台北报章对新加坡大放厥词。居心何在,令人费解。
这个以舞文弄墨为专业的女人,首先对新加坡领袖冷嘲热讽一番,指他们没有资格代表全体亚洲人(包括她这个道地亚洲人在内)发言。
其次,她把新加坡法律批评得一文不值,声言:“给我再高的经济成长,再好的治安,再效率十足的政府,对不起,我也不愿意放弃我那一点点个人自由与尊严。”
最后,她还以挖苦的口吻说:“还好我不是新加坡人,如果是的话,写了这篇文章可就不好玩了。”
尽管她不是新加坡人,写了这么一篇文章也不太好玩。新加坡政府当然不会去把她抓来五花大绑拍照或打屁股,道地的新加坡人却不会轻易放过她,如乐子与梅子两位青年写作者便对她作出了强烈反应,连原籍香港的新加坡公民陈敏明也站出来说公道话。
自称“不可救药的讲究个人尊严与自由的亚洲人”的龙女子,庆幸自己不是新加坡人;既是亚洲人亦是新加坡人的我,也深为她不是新加坡人而感庆幸。
理由很简单:她既不喜欢新加坡,新加坡也不欢迎这么一个极端个人自由主义者。
如果她不幸生为新加坡人,而又不得不终老于斯的话,她显然只有两条路可走:
要嘛忍气吞声,挨受连嚼口香糖都没有自由,而又有人要教她怎么做ài生几个小孩的无聊生活。果如此,只怕她不消几时便会活活闷死。
要嘛积极从政,招集志同道合者组织新政党,或加入现成的反对党,或以独立人士身分参加竞选。一旦进入国会,便可声嘶力竭地为全体新加坡人争取自由。必要时还可脱下高跟鞋当武器,以期打出一个自由天地来。
还好她不是新加坡人!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林义明
台湾作家龙应台最近在台北中国时报写了一篇题为还好我不是新加坡人的文章,指“新加坡无权代表亚洲,没有傲慢的权利,没有资格代表她这个台湾人”本报上星期转载这篇文章,结果引起许多读者的关注。一些读者立刻撰文表达他们对这篇文章的看法,这包括在新加坡居住的中国人和香港人。
其实,台湾人公开对新加坡表示不满,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前几年,就有一个台湾歌星表示他“来新加坡后有被阉割的感觉”结果许多新加坡人大为愤怒,纷纷撰文攻之。
这里,我要表明一个立场,我不是想写一篇还好我不是台湾人来和龙应台的还好我不是新加坡人分庭抗礼,也没必要举出一大堆论据证明“我不赞成金权黑道吸毒盛行,我不喜欢看到议员在立法院里打得头破血流,甚至在电视机前自刺一刀以表‘清白”等等,以指出对方没资格提出批评。这最终会演变成情绪化的谩骂,对引导龙应台“这类不可救药的讲究个人尊严与自由的亚洲人”了解真相,将无助益。
龙应台似乎对新加坡有许多不满,她最不满的是“新加坡代表亚洲说话,尤其是代表她说话”原因在于新加坡“没有这个资格”我姑且不讨论龙应台是否是以一种“大中华正统文化继承人”的姿态来批评新加坡,因为这不应该是讨论的重点,我认为,让所有的人了解龙应台所说是否属实,不让这种论调混淆视听更为重要。
整个逻辑很简单
整个逻辑很简单。新加坡是亚洲的一个部分,新加坡人是亚洲人,亚洲人表达亚洲人的心声,没有人可以反对,更何况这把声音是来自一个有三大亚洲文化(中华文化、马来回教文化和印度文化)背景的国家。尽管如此,新加坡从来不敢以整个亚洲的文化代表自居,它很清楚自己是个小国,但小国也有它的看法“小”不能构成外国人阻止它说出心里话的理由。
要求西方不要把价值现强加在亚洲国家身上,以及吁请西方应该学习尊重亚洲国家的不同,点,并不是新加坡独创的言论。事实证明,在许多国际场合,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等亚洲国家都不断提出同样的言论;就连很需要美国照顾的日本和韩国,也在必要时提醒西方,亚洲价值观必须受到尊重,而韩国和日本正是龙应台所谓“很多人想法和她一致”的国家。
龙应台肯定是误会了
所以,龙应台肯定是误会了。新加坡从来没想过要代表她这个台湾人说话。如果龙应台因新加坡没在发言支持多数亚洲国家的立场时,考虑她的想法,而一厢情愿地指责新加坡政府“傲慢”就未免过于自我膨胀。新加坡当然是代表新加坡人说话,凑巧的是,这也正是许多亚洲国家要说或已说过的话;
如果龙应台不清楚新加坡和亚洲的情况,以致不同意新加坡人的看法,她只能说:“我不同意新加坡人的看法”而不是硬说新加坡好像在代表亚洲说话,企图抹杀新加坡人以亚洲人身分说话的权利。
其实,新加坡的总理、内阁资政和部长在国际场合发言时,谈论亚洲价值现的机会不多,多数时候是大力吁请西方国家到亚洲投资。由于新加坡在经济方面的成就已赢得西方国家的信心,它可以扮演把西方资金引导到亚洲国家的角色。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包括台湾)对新加坡在这方面的贡献深表感激,它们不可能反对新加坡为亚洲进行宣传,因为这对大家都有好处。或许龙应台只看到西方媒介渲染新加坡“教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