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史铁生散文、随笔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礼拜日代后记
都在说文学的根,说的却未必是一回事。好比如,小麦是怎么从野草变来的是一回事,人类何以要种粮食又是一回事。
不知前者,尚可再从野草作起。不知后者,所为一概荒诞。并非说前者不重要。
“根”和“寻根”又是绝不相同的两回事。一个仅仅是:我们从何处来以及为什么要来。另一个还为了:我们往何处去,并且怎么去。
“寻根意识”也至少有两种。一种是眼下活得卑微,便去找以往的骄傲。一种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诞,去为精神找一个可靠的根据,为地球上最灿烂的花朵找一片可以盛开的土地。
阿q想找一头大于王胡所有的虱子。鲁迅的意思是把阿q、王胡、乃至小d都消灭,找出真正人的萌芽。
至于鲁迅倒比阿q多着痛苦,乃至人倒比猴子活得艰辛等事,另当别论。
什么是文学的根呢?是文化?文化是什么呢?辞海上说,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真占得全!全得像是废话。好在辞海上对文化还有一种狭义的解释: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想必文学界谈论的是这后一种。又查了“意识形态”条,得这样的解释;亦称“观念形态”指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
似可对文化作如下简明的理解:文化是人类面对生存困境所建立的观念。
欲望无边,能力有限,是人类生来的困境。所以建立起诸多观念,以使灵魂有路可走,有家可归。
文学是文化的一部分。说文化是文学的根,犹言粮食是大米的根了。譬如树,枝与干,有同根。文学与哲学、宗教等等之不同,是枝与枝的不同。文学的根,也当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困境。
面对困境,文学比其它所有学科都更敏感。文学不仅用着思考,更用着观察,不仅看重可行的实际,还看重似乎不可能的愿望。因此,它不同于哲学的明晰(所以它朦胧);不同于科学的严谨(所以它耽于梦想);不同于法律的现实(所以感情不承认法律,法律也不承认感情);不同于宗教的满足(所以叛逆常是其特色);不同于政治和经济的立竿见影(所以它的社会效益潜移默化)。据此,它便也不同于教育和宣传。
要求一切都实际且明晰,岂止是在扼杀文学,那是在消灭理想和进步。
波德莱尔说:“诗不是为了‘真理’,而只是它自己。”我想这话有四个意思:一、人所面对的困境,永远比人能总结出的真理要多。二、文学把侦察困境的艰险留给自己,把总结真理的光荣让给别人。三、一俟真理呈现,探索早又向着新的困境了;只有在模糊不清的忧郁和不幸之中,艺术才显示其不屈的美。四、绝不是说,诗不通向真理。
已有的文化亦可为人类造出困境,当然也可成为文学的根。同样,已有的文学亦可为人类造出困境,文学又成文学的根。究其为根的资格,在于困境,而不在其它;惟其造出困境,这才长出文学。
歌德说:“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我想此话有三个意思:一、人类的困境像人类一样古老,并将随人类一同长久。二、若不面对这困境重新思考,便不会懂得古人思考的到底是什么。三、古人的思考遗留下的谜团,要求今人继续思考;困境是古老的,思考应该有崭新的。
过去的文化是过去的人类对困境所建立的观念。今人面对困境所建立的观念呢?当然也是文化。所以文化不等于涉古,涉古者也不都有文化。阿城说有两种文盲,一种文字盲,一种文化盲。这样分清真好。但能识得字的就会抄书,未必不是文化盲。
因而想到,所谓知识分子,怕也该分作两种。辞海上说,知识分子是“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又说,知识分子“在革命运动中往往起着先锋和桥梁作用。”前后二语,实在是两个不宜混淆的概念。
博士和教授不愿冲锋却乐得拆桥者,永不乏人。从而又想到学历、文凭、职称与文化素养的不同。想到临摹与创作的不同。想到无数画虾者与齐白石的不同。
冲锋必是向着人类的困境,架桥便是做着建立新观念的工作。舍此而涉古,莫如去作古玩商,单知道旧货的行情即可。无论架桥还是盖房,当然离不开基础。真先锋从来不是历史虚无主义,不轻看学问也不会无视传统,与古玩商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创造,一个是典当。假如没有创造,就只剩下典当一条活路。每见洋人把玩中国当代文学,露出考古家的兴致,深感并非国人的骄傲。
某乡村,有一懒汉,爹娘死后,遂成穷鬼。初春,县上下来了命令:村村办起养猪场!队长忙不迭从集市上抱回两头猪娃。众乡亲怜这懒汉谋生无计,便推他作了饲养员。秋后,懒汉把猪娃养成毫不见长大的两具尸首。分红时,懒汉破天荒得到一千工分的钱粮。众乡亲先是祝贺,转而又想;是他养了一年猪呢,抑或猪养了一年他?
老子,几千年后被外国人看出了伟大。同一个老子,几千年来中国人从他那儿学的是诡诈。后来中国人发现外国人发现了老子的伟大,便把老子的书抄在自己的作品上,不料这作品却不伟大。自己久不伟大,便起了疑心,也说中国人崇洋媚外。倘有洋人也不说他伟大,便说也有不伟大的洋人。倘有不伟大的洋人说他伟大,便把这洋人的名姓一串串常说在嘴上,受用终生去了。
说某些“文学作品”没有文化,大概是指此类文字对人类的困境压根儿没有觉察,更不敢用自己的脑袋作出新鲜的思索,绝不是说它没有洋征古引。
文学不是托盘,托着一只文化出来,撕扯在众人的小碟子里,自己又回去。
历史感不是历史本身。历史是过去的事。历史感必是过去与现在与未来的连接,这连接不是以时间为序的排列,而是意味着新生命的诞... -->>
礼拜日代后记
都在说文学的根,说的却未必是一回事。好比如,小麦是怎么从野草变来的是一回事,人类何以要种粮食又是一回事。
不知前者,尚可再从野草作起。不知后者,所为一概荒诞。并非说前者不重要。
“根”和“寻根”又是绝不相同的两回事。一个仅仅是:我们从何处来以及为什么要来。另一个还为了:我们往何处去,并且怎么去。
“寻根意识”也至少有两种。一种是眼下活得卑微,便去找以往的骄傲。一种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诞,去为精神找一个可靠的根据,为地球上最灿烂的花朵找一片可以盛开的土地。
阿q想找一头大于王胡所有的虱子。鲁迅的意思是把阿q、王胡、乃至小d都消灭,找出真正人的萌芽。
至于鲁迅倒比阿q多着痛苦,乃至人倒比猴子活得艰辛等事,另当别论。
什么是文学的根呢?是文化?文化是什么呢?辞海上说,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真占得全!全得像是废话。好在辞海上对文化还有一种狭义的解释: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想必文学界谈论的是这后一种。又查了“意识形态”条,得这样的解释;亦称“观念形态”指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
似可对文化作如下简明的理解:文化是人类面对生存困境所建立的观念。
欲望无边,能力有限,是人类生来的困境。所以建立起诸多观念,以使灵魂有路可走,有家可归。
文学是文化的一部分。说文化是文学的根,犹言粮食是大米的根了。譬如树,枝与干,有同根。文学与哲学、宗教等等之不同,是枝与枝的不同。文学的根,也当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困境。
面对困境,文学比其它所有学科都更敏感。文学不仅用着思考,更用着观察,不仅看重可行的实际,还看重似乎不可能的愿望。因此,它不同于哲学的明晰(所以它朦胧);不同于科学的严谨(所以它耽于梦想);不同于法律的现实(所以感情不承认法律,法律也不承认感情);不同于宗教的满足(所以叛逆常是其特色);不同于政治和经济的立竿见影(所以它的社会效益潜移默化)。据此,它便也不同于教育和宣传。
要求一切都实际且明晰,岂止是在扼杀文学,那是在消灭理想和进步。
波德莱尔说:“诗不是为了‘真理’,而只是它自己。”我想这话有四个意思:一、人所面对的困境,永远比人能总结出的真理要多。二、文学把侦察困境的艰险留给自己,把总结真理的光荣让给别人。三、一俟真理呈现,探索早又向着新的困境了;只有在模糊不清的忧郁和不幸之中,艺术才显示其不屈的美。四、绝不是说,诗不通向真理。
已有的文化亦可为人类造出困境,当然也可成为文学的根。同样,已有的文学亦可为人类造出困境,文学又成文学的根。究其为根的资格,在于困境,而不在其它;惟其造出困境,这才长出文学。
歌德说:“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我想此话有三个意思:一、人类的困境像人类一样古老,并将随人类一同长久。二、若不面对这困境重新思考,便不会懂得古人思考的到底是什么。三、古人的思考遗留下的谜团,要求今人继续思考;困境是古老的,思考应该有崭新的。
过去的文化是过去的人类对困境所建立的观念。今人面对困境所建立的观念呢?当然也是文化。所以文化不等于涉古,涉古者也不都有文化。阿城说有两种文盲,一种文字盲,一种文化盲。这样分清真好。但能识得字的就会抄书,未必不是文化盲。
因而想到,所谓知识分子,怕也该分作两种。辞海上说,知识分子是“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又说,知识分子“在革命运动中往往起着先锋和桥梁作用。”前后二语,实在是两个不宜混淆的概念。
博士和教授不愿冲锋却乐得拆桥者,永不乏人。从而又想到学历、文凭、职称与文化素养的不同。想到临摹与创作的不同。想到无数画虾者与齐白石的不同。
冲锋必是向着人类的困境,架桥便是做着建立新观念的工作。舍此而涉古,莫如去作古玩商,单知道旧货的行情即可。无论架桥还是盖房,当然离不开基础。真先锋从来不是历史虚无主义,不轻看学问也不会无视传统,与古玩商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创造,一个是典当。假如没有创造,就只剩下典当一条活路。每见洋人把玩中国当代文学,露出考古家的兴致,深感并非国人的骄傲。
某乡村,有一懒汉,爹娘死后,遂成穷鬼。初春,县上下来了命令:村村办起养猪场!队长忙不迭从集市上抱回两头猪娃。众乡亲怜这懒汉谋生无计,便推他作了饲养员。秋后,懒汉把猪娃养成毫不见长大的两具尸首。分红时,懒汉破天荒得到一千工分的钱粮。众乡亲先是祝贺,转而又想;是他养了一年猪呢,抑或猪养了一年他?
老子,几千年后被外国人看出了伟大。同一个老子,几千年来中国人从他那儿学的是诡诈。后来中国人发现外国人发现了老子的伟大,便把老子的书抄在自己的作品上,不料这作品却不伟大。自己久不伟大,便起了疑心,也说中国人崇洋媚外。倘有洋人也不说他伟大,便说也有不伟大的洋人。倘有不伟大的洋人说他伟大,便把这洋人的名姓一串串常说在嘴上,受用终生去了。
说某些“文学作品”没有文化,大概是指此类文字对人类的困境压根儿没有觉察,更不敢用自己的脑袋作出新鲜的思索,绝不是说它没有洋征古引。
文学不是托盘,托着一只文化出来,撕扯在众人的小碟子里,自己又回去。
历史感不是历史本身。历史是过去的事。历史感必是过去与现在与未来的连接,这连接不是以时间为序的排列,而是意味着新生命的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