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务虚笔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210
f医生的判断只是一家之言,对o的赴死之困仍是众说纷纭。不过,几乎所有认识她的人都相信:o已经不爱z了。人们在这一点上毫不费力地取得共识:七年中,从崇拜到失望,从失望到不堪忍受,o对z的爱情已不复存在。而且这样的共识,或是从语气里或是从表情上,似乎常常流露出一点儿先见之明的自得,不能说是快意——毕竟那是一件让人痛惜的事,但却很像似一道难题终于有了解,虽然是出乎意料地残酷。
但是迷雾远未消散。雨是停了,可天仍然阴着,云层很沉很厚。
比如o的遗书,谎言吗?“在这个世界上我只爱你,要是我有力量再爱一回,我还是要选择你。”o不是能说谎的人,尤其是在这样的时候。或者只是为了给z一点儿安慰?还有,如果她不爱画家了,如果仅仅是不堪忍受那“征服”以及“寒冷的燃烧”了,她为什么不离婚?o绝不是那种被传统妇道(从一而终)束缚的女性,以往的离婚是最有力的证明。如果她还爱着z,那个死亡的序幕又怎么理解?而且在那序幕与死亡之间,o几乎没说什么话,从始至终不做辩解。或者,以死来表明自己的清白?可那显然不是仓促的举措——那条漂亮的鱼早就准备好了,已经晾干或焙干装在一个小玻璃瓶里了。
211
z的同母异父的弟弟hj说:“别人很难想象0曾经对我哥有多崇拜,简直简直就像信徒对上帝。是不是t,我没夸张吧?”hj笑着问身旁的t,同时指指t:“反正她从来没对我那样过。”
那是o去世不久,hj和t从国外回来,据说是要在国内投资办一家欧洲风格餐馆。t还是出国前那么年轻,领着儿子。男孩儿会说汉语,但是一着急就是满口的外国话。
hj说:o给hj写信时不止一次说起,像z这样才华、毅力兼备的人实在不可多得,才华毅力兼备而又贫寒不移、俗风不染的人就更少,至少在o的视野里没有第二个。
t说:有一次o给t写信说,她做梦也没想她会得到这么完美的爱情,她引了一句古诗“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她说“金凤玉露”是有点儿俗,但“胜却人间无数”真是千古绝唱,她说诗人一定有过跟我现在一样的感受,否则不可能写出这样的诗来。当然那不光是性爱,不光是快乐,那是爱情是幸福,这时候你能想到的就只剩了这两个词:爱情,幸福。不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固然也不错,但是她说她真是希望“朝朝暮暮”既是“两情长久”又能朝夕不离。她说只要能每天看着z画画,生命之于她也就足够了,只要能一辈子都在z身旁,听着他的声音,看着他的举动,闻着他的气味,照顾他的生活,对命运就绝不敢再有什么奢望了,否则简直就是不识上帝的恩情,简直就是虐待上天的厚赠。不过这是否已经是奢望了呢?她说,她幸福得有时候竟害怕起来,凭什么命运会一味地这样厚待我呢?
“我哥那个人,唉,怎么说他呢?”hj摇头叹气,再说不出什么。
“他们两个的责任,依我看是他们两个人的责任,”t说“其实他们俩谁也不大懂爱情。”
“t现在是爱情专家,我常常聆听教诲,”hj变得比以前诙谐了。
t说:“他们俩,一个需要崇拜,一个需要被崇拜,需要崇拜的那一个忽然发现她的偶像不大对劲儿了另一个呢,看吧,他或者再找到一个崇拜者,或者在自恋中发疯吧。”
“你们呢,很平等?”我问。
“岂止平等?”hj说“我们俩志同道合,都是女权主义者。”
t也笑了:“我不过是比他泼辣”
“岂止岂止,您太谦虚了,是厉害!”hj又转而问我“您可能听说过我的长跑史吧?”
“曾有耳闻。”
“在第十五章,您可以翻回去再看一下。到现在我还是那么跑着呢,威信已经全盘出卖,可一直也没从追求者的位置上跑出来。不不,别误会,这是我的自由选择。”
“那是因为你太窝囊了,”t大笑着说“不过你一直都有你的自由,你不承认?我强迫你了吗?”
“当然没有。我已经强调过了,我是一个自愿的女权主义之男性信徒。”
“您还是那么相信平等吗?”t问我“您不如相信自由。”
这时他们的小儿子问我:“你会武术吗?”
“他觉得在中国,人人都必定会武术,”t说,脸上掠过一缕伤感。“唉,他也许注定是个外国人了,我们俩还是常常想回来,总有一天要彻底回来。”
“可是,是从什么时候,o对z的崇拜变成了失望?”我问。
“是从什么时候大概谁也说不清。最明显的是上一次我们回来,o跟我们说起了一件事嘿,还是你说吧。”t让她的先生说。
“o也是从我爸那儿听来的,本来我妈不许我爸告诉别人,可是有一天我爸又喝醉了,我妈不在家,正好o去了,正听见我爸坐在屋里大骂我哥,说他竟然对人说我妈是我们家的保姆。”
“怎么会呢?”我说。
hj:“这事你最好别去问我爸,你除了听他大骂一场也听不到别的。是这么回事:我们的一个英国朋友来中国,这个英国人差不多算个画商,本人也是个艺术家,我希望他能去看看我哥的画。我跟他说起过我哥,他很感兴趣。我觉得我哥的画真是挺棒的,要是能拿到欧洲去说不定一下子就能成名。说真的,我哥确实是在用心血画画,我没见过谁像他那样的,或者说是用生命在画,这得公平,确实o说得不错,像我哥那样又执著又有天赋的人不多,每画好一幅他就能大病一场,就能瘦下一圈去。他没上过美术学院,也没拜过什么名师,就是自己画,我从小就见他整天在画画,把我妈给他的饭钱省下来买画彩买画具,从小我就总听我姐姐说他是天才,他肯定能成功”
hj:“可是那次,z,我哥,竟向我的那个英国朋友用英语介绍我妈说说她是我们家的仆人可我爸是懂英语的,尤其听得懂‘servant’这个词,我爸几十年前就是在一个英国牧师家里当仆人的呀!”
hj:“那天,那个英国人正在我哥那儿看他的作品,我妈去了,给我哥送去刚蒸好的包子,因为那几天o不在家,好像是去了南方。真是难得那天我爸随后也去了。我爸刚要进门就听见屋里我哥的那句介绍,声音不大,但是那样的介绍对我爸来说真是太熟悉了。就像人家叫你的名字,声音再小你也立刻就会有反应。我爸立刻站在门外不动了,听见我妈还在向那个英国人道歉,说是不知道有客人来,包子拿来的太少了。我爸跳进屋去,一句话不说揪着我妈就往外走”
t:“o对我们说这件事的时候,脸上毫无表情,一副疲惫的样子。”
hj:“我相信那是真的,我哥他干得出来。他这么个‘高贵的伟人’,怎么能有那样一个又老又邋遢光会蒸包子的母亲呢?尤其是在一位英国绅士面前。我妈早已经不是年青时的样子了,几十年的磨难,她完全像个没有文化的老太太了。你见过我哥画的一幅题为‘母亲’的画吗?对,那才是他要的。他希望母亲永远是那样,他梦里的母亲永远是那样,这我懂,这其实挺让我感动。可是,‘他希望母亲永远是那样’和‘他的母亲必得是那样’,这之间的不同你能明白吧?微妙的但是根本的不同!他爱的不是母亲,他爱的是他自己!他当然也希望母亲幸福,可主要是,他希望他的母亲不要损害了他的‘高贵的形象’。他小时候不是这样,小时候他只恨我爸。可后来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看得出来,他也嫌弃我妈,他嫌弃我们这个家。”
t:“我先生还是去找z说了这件事,骂了他,z一言不发。”
hj:“别难为他,一言不发在他已经是极限了,他就是哭也绝不会让别人看见。这辈子我就骂过他这一回,从来都是他骂我。”
t:“听说他后来给你妈道过歉,没有别人的时候,给你妈跪下了。”
hj:“是吗,我怎么不知道?”
t:“o不让我跟人说,o哭着要我保证不跟任何人说。o说否则z要恨死她的。当然,妈是原谅他了,妈肯定会原谅他的。”
“o也原谅他了吗?”我问。
t摇摇头:“o什么也没说。我问o,你原谅z吗?o毫无表示,一动不动坐了有半个钟头,然后就走了。”
hj:“可能就是这件事,让o对z失望透了。就是从这以后,o给我们的信里常常谈起佛教。然后,在她死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再没收到过她的信。”
212
z的继父仍然是那家小酒店里的常客,不过不拉二胡了,醉了就骂z,似乎这比拉二胡要省事,而且过瘾。
“别跟我提z,提他我就来气!”其实是他自己要提。
“那个混蛋,虽说不是我亲生的可是他妈的倒是像我一样坏,也像我一样娶了个好媳妇儿,可是他可不像我这么懂得自个儿的福气,放着好日子不过,作——!”
小酒店的门窗都换成了铝合金的,桌椅摆布得像是一节火车车厢,灯比过去亮得多,墙上贴了壁纸。常来喝酒的人里z的继父当属元老,元老渐渐地少下去,少壮的正逐步老起来。戏也还是唱“样板戏”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并成了古董,被怀念。唱戏之外是发牢骚,什么都还是过去的好,现在的东西里唯不骂电视机,但骂电视里的节目,从新闻到广告,直骂得屏幕上只剩一片“雪花”z的继父仍然受欢迎,过去人们爱听他的二胡,现在以同样的热情赞赏他的畅骂。
“我死都对不起z他妈,这我明白。可她那个混蛋儿子,什么样的女人能跟他过得下去?我不过是喝喝酒,他呢?整天什么也不干光是画他那些神仙也看不懂的玩艺,看得懂的东西他就会画光屁股的女人,真人似的那么大一丝儿不挂,瞅着都冷。黄色?顶他黄!我就纳闷儿扫黄怎么就不扫他?小摊儿上的黄色挂历都给扫了,可也邪了——怎么他那些玩艺儿就能挂到美术馆去呢?男的女的还都去瞧,要我说还不如逛窑子去呢,画得再像也是假的不是?”
酒还是“二锅头”好,还是不紧不慢地喝,酒和骂都要有恰当的停顿,利于品味。下酒的菜呢,仍是花生米、松花蛋、猪头肉而已,但无论哪样都不如过去,日子总是他妈的一天不如一天。这里边似乎隐含了这样一种心理准备: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就怕死的时候更劳牵挂。
“这下子踏实了吧?老婆走了,一甩手,走个干净。我早瞧他没那个福分!多好的媳妇儿呀,家里家外什么事儿不得靠她?眼瞅着她这几年都累老了。z那小子什么也不干,厂子里的职位也给弄没了,几年都不上一天班,谁还侍候他这么个大爷?一个钱都不挣,倒让老婆养活着,他哪点儿像个男人?他妈的他高雅了,倒让个女人受苦受累供着他,除了画画就是听音乐,酒喝得比我的好,衣裳穿得比我讲究,总这么着什么样的女人受得了哇?我要是让女人养着,我就没脸不让她去上别人的床!你们没瞧呢,一盒磁带十来块,还不都是o挣来的钱买的?可他呢,‘刺儿——’一声,剥下上面的玻璃纸来,说是有多么潇洒,‘刺儿——’一声又剥开一个,说是有一种快感。他妈了个x快感,这又不是脱女人的裤子”
城墙早就没了,拆了,城墙的位置现在是环城路,终日车流如潮。那条小街盼望着拆迁,盼得更加苍老了,所有的房子都已残破不堪甚至歪斜欲倾,拆迁的消息不断,唯其不断,实现的日子便总也不来。不过也有好处,一座座老房现在都面朝大道,装修一下门面便可做买卖,于是小食品店、小饭馆、小修理部、小发廊纷纷开张。但是买卖不能做大,投资不宜太多,真要是拆迁呢?
hj要找别太听他爸爸的话。“他又醉了。不过他现在老了,倒是总说起对不起我妈的话,一喝醉了就这么说,o死后他更是说得多,说我们家的女人都是好女人,我们家的男人没一个像男人。”
213
o,不管是因为z令她过于失望,还是因为所谓“生命的终极意义”让她掉进了不解的迷茫,看来f医生的判断都是对的,她的赴死之心由来已久,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但是,为什么会有那样一个赴死的序幕呢?
诗人l说:是的,o已经不爱z了,但她不愿意承认。她不愿意承认她为之付出全部心血的爱情不过是自己的虚拟。她不仅是口头上不愿意承认,她的意识里也拒绝承认,但是在梦里她会承认,在梦里她能看见一切真实。所以在第十九章她看着z的那幅画时她感到无比的寒冷,因为,她孤独的心一无所依。
l说:“我想她一定常常做恶梦,当然这已经无从证实,o死了,只有z知道,但是z绝不会说。”
l说:“关于o的死因,绝不要全听f的,这个医生中了哲学的魔,满脑子形而上。爱和死都不是那么形而上的,都是再情感化不过的事情,再有血有肉不过的东西,再真实、具体不过的感受和处境。生,其实是非常有力量的。只要还有爱情,我是说具体的爱情,你就不会去死。博爱可能是我们的理想,它的可望而不可即有时候会让我们觉得活得荒唐,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只要还有一块让我们感到亲近和坦诚的地方,我们就不会去死。你会为一个形而上的推理去死吗?你可能会因此想到死,但你不可能因此就去死。想死和去死之间,其实遥远得很哪。”
诗人说:o的这一次爱情其实早已经完结了,但是她不愿承认,她被z的某种所谓魅力拿住了——你得承认z的魅力,就像一个君王,一个君王他总是有其魅力的,但那不是爱情,那儿并没有心的贴近和心与心之间的自由。说o不愿承认,不如说她无能承认。可是,她是一个人,一个真确无比的人,一个感受到寒冷和孤独的人,像所有的人一样,她本能地渴望着温暖的依靠,她的心和肌肤都需要一个温暖而实在的怀抱。
诗人说:“我说过,梦不骗人,梦是承认一切真实的。我记得在第三章,在o的死亡序幕中她是喝了酒的,酒是不顾现世逻辑的,酒是直指人心的,是梦想的催化剂。因此她投入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那是必然的趋向,虽然那可能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那不是她的意志所使,而是情感的流泄,是酒神的作用,是梦想的驱动。”
l说:但当那件事发生了之后,o发现,死的机会不期而至,她感到一切都可以结束了,一切都是这样荒唐,这么地说不清,唯有死变得诱人。死是多么好多么轻松呀,它不再像一头怪鸟那样聒噪,它就像节日,就像一个安静爽朗的清晨送来的一个假期,一切都用不着解释,那是别人听不懂的。她之所以说她还是爱z的,或者是为了安慰z,或者是因为那一个逃之夭夭的男人更是让她轻蔑,或者干脆是对所有男人——当然也包括wr--的失望。如果爱情不过是一种安慰人的技术,不过是解决肌肤之渴的途径,如果连她自己也逃不出这样的魔掌,没有自由也没有重量,一切都是虚假的、临时的,她还能指望什么呢?那时就只有死是温馨的。
l说:“这就是那个死亡序幕的原因。o真是一个勇者,为我不及。”
214
女导演n说:“关于o自杀的具体原因,我一点儿也不知道。不过我倾向于诗人l的推测。”
n说:一个那么狂热、果敢地爱过的女人,一个把爱情看得那么纯洁、崇高的女人,如果要去死,肯定,她是对男人失望透了。一个对她的爱人那么依重、那么崇拜、那么信任的女人,如果自杀了,原因是明摆着的。像f那么冷静,那么懂得进退之道的人很少,那样的女人就更少。女人一般不像男人那么理性,这是她们的优点也是缺陷,所以她们爱也爱得刻骨铭心,死也死得不明不白,她们天生不会解释,没有那么多逻辑依仗。
n说:“我注意到,在第十八章里有这么几句话:‘性乱的历史,除去细节各异,无非两种——人所皆知的,和人所不知的’,‘l有这样一段历史,为世人皆知,z可能也有那样一段历史,不过少为人知’。”
“不过在第十九章,z已经向o解释了这一点。”我说“那不可能成为o自杀的原因。”
n说:“但是z说,‘那只是性的问题,与爱情无关’,说他‘不曾向她们允诺过什么’,还说他‘现在也不允诺’。”
“这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吗?”我问。
“z的两个不允诺是不一样的。”n说“先是对‘她们’不允诺,就是说对‘她们’仅止于性,不允诺爱情。后是对o不允诺,可是对o不允诺什么呢?”
“你是说,他可能仍然有什么其他的性关系?不不,不会,z那时已经很有些名气了,他对自己的形象非常重视。”
“他过去也很重视,所以是‘少为人知’,不是吗?可o不是那么狭隘的人,她不会对z过去的行为耿耿于怀,至于他们婚后嘛好吧,先不说这个。但是,你认为,性——当然除去嫖娼——真的仅仅是性吗?不,绝不。在这一点上我同意c,也许还有l--性是爱的仪式。性,尤其对已婚者来说,或者是爱的表达,或者是相反的告白,没办法,这是一种既定的语言逻辑,能够打破这个逻辑的人我还没见过。o可能会容忍,很多女人都可能会容忍,但是正像l长诗中的那些女人一样,她不可能无动于衷,她在梦里不可能还会那样容忍。就是说女人并不太看重男人的性的贞操,但是她看重那个爱的仪式,看重那个仪式的重量。除非她是神仙,可是神仙会自杀吗?”
“你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吗?关于z,你都知道什么?”
“不,我什么也不知道。我只知道,爱情的根本愿望的就是,在陌生的人山人海中寻找一种自由的盟约。我还知道一种虚伪。那种事先声明的‘不允诺’我很熟悉我知道有一个人也是这样说。不,别问他是谁是的,他们真是很像,都把自己的形象看得非常重要”
215
n当然不是指f,f医生是对n允诺过的,但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n已经很久没有f的音讯了。
那么n指的是谁呢?
写作之夜,与z很像的人只能是wr。童年时代他们就曾在我的印象里重叠,现在,他们又要在“很重视自己的形象”上重叠了。写作之夜的原则依旧:谁一定就是谁,在此并不重要,因为说到底,写作之夜的男人和女人都不过是我的思绪。
那么就是说:很可能,n与wr有过一段恋情。而在写作之夜,一切可能都是真实,一切可能都与真实等量齐观。
wr的官运曾一度受阻,他好像是碰到过一个悖论:你是坚持你的政见而不惜遭到贬谪呢?还是为了升迁而放弃你(认为正确)的政见?任何一个高中生都能义正辞严地给你一个光彩的回答。可实际并不那么简单,wr的实际的悖论是:如果你被贬谪,你就无法推行你的政见;你若放弃你的政见呢,你要那升迁又有什么用处?
这悖论让wr苦恼不堪,甚至心灰意冷。这时候他才发现,并不是什么事都可以依仗权力的,权力首先就要有所依仗。这时候他才发现这个城市之大,以及其中的生活之纷繁丰富,他好像才回到人间,才从世界的隔壁回到人间的生活里来。他心里有了一种莫名的悲哀或者荒诞感。这时候他才看见,在这喧嚣的城市边缘,在离他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寂静的古园。
有一天傍晚,他心事重重地走出家门。落日又红又大的时候,他漫不经心地走进了那园子,一下子便呆愣住不动了。不,树林他见得多了,比这更高更大;寂静和荒芜他也见得多了,比这更深更广。他望着祭坛,他看见了祭坛上的o。
o正走上祭坛,步履悠缓,衣裙飘动,长长的影子倒在祭坛的石阶上。
wr的心一阵抖:怎么偏就碰上了她呢?好几年不见了,怎么偏偏在这时候她就来了?是她来了,还是我来了?于是wr明白,在悲哀和荒涎的这些日子里,他一直都在想念着什么了。而且,悲哀和荒诞未必全是因为那个悖论,在那个悖论之外他还听见一个声音在问他:你真的回来了吗?你是仍然在世界的隔壁,还是已经回到了人间?
他向那祭坛走去,拾级而上,直走到o的影子里才站下。这时他心里一凉:原来不是她,不是o,是一个陌生的女人。
这是n,wr以为是o。
n向他转过身来,定睛看了他一会儿。“您是wr同志吗?”
wr感到一阵眩晕:她怎么认识我?真的是o吗?她变得这么厉害了么?
n做了自我介绍,然后说:“真是巧极了,在这儿碰上您。我去找过您,您很忙,都是您的秘书接待的。”
“噢,”wr这才想起了自己的身份“您找我有什么事?”
“您现在有空吗?”n问“您要是有别的事,我能不能跟您另约个时间?”
“呵,没事儿,我随便走走。”
wr不住地打量n,心里问自己:o有姐姐吗,或者妹妹?又一遍一遍地回答自己:不,没有,o是独生女,兄弟姐妹都没有。但是wr木由得很想多和这个陌生的女人攀谈几句,因为因为毕竟连她的声音也这么像o。
“有什么事,您说吧。”
“是关于一个剧本,嗯我想拍的一部电影,我认为本子很不错,但是厂领导那儿通不过。我想请您看看。”
“为什么?什么原因通不过?”
“也许,仅仅就因为这个题材本身。”
“什么题材?写的什么呢?”
“写一个女知青,对,所谓‘老插’,她现在已经回到城市了,可是她有一个孩子留在了她当年插队的地方。”
“为什么?”
“是个私生子。”
“噢,是吗?孩子的父亲呢?”
“不知道。据说也是个老知青。不过,现在就连他的母亲也不知道这个父亲在哪儿。”
“那,这个孩子现在跟着谁呢?”
“当地的一个老人。孩子生下来就交给了当地一个养蜂的老人抚养。不久他的亲生父母就都离开了那儿。”
“他的母亲呢,为什么不把他接来?”
“她不承认有这么个孩子。”
“有谁能证明这个孩子是她的吗?”
“剧本作者。她是以第一人称写的。她也是个老知青,当年和孩子的母亲一起插队,两个人同住一间屋子。孩子的母亲——就叫她a吧——当年带头上山下乡,被报纸宣传为‘知青典型’,在农村又是‘接受再教育的模范’,当过饲养员,当过妇女队长,当过民办小学教师,都当得好,多次被评为‘学毛选积极分子’。a的家里大概经济上不宽裕,从不给她寄钱来,一切都要靠她自己,她很俭朴,攒下钱还给家里寄。a平时不大说笑,但是在‘学毛选讲用会’上却是滔滔不绝,尤其对一些知青谈恋爱嗤之以鼻,您可以想象,当然会说那是资产阶级的什么什么,那时候就是这样,‘爱情’这个字眼儿差不多等于黄色。谁也想不到a会有什么恋情。别说异性朋友,a连同性朋友也几乎没有,勉强算得上朋友的也就是这剧本的作者了。可是,一个雪夜,剧本作者——叫她b吧——睡下了很久还不见a回来,睡醒一觉还是不见a回来,b不放心,提着马灯出去找a。伸手不见五指,远处是大山、森林,近处是荒旷的原野,下着大雪,b在一块巨石旁边找到了a,那石头很高很大,暗红色,有四五层楼高,在背风的这一面b先看见了一片血迹,然后看见了a,听见a在呻吟。b吓坏了,以为a被野兽咬伤了,举灯细看,才发现a正在生产您想想看,同在一间屋里住着,b竟一点儿也没发觉a早已怀了孕。可能因为是在冬天,人穿的衣服很厚,那地方的冬天很长。b把a和孩子都拖了回来。a本想不要那个孩子的,以为那个风雪之夜会立刻把他带走的,可那孩子竟活下来,不哭不闹光是笑,招人喜爱人的生命力之强常常出人意料。b帮a瞒着这件事,瞒过众人,但孩子的爸爸是谁a到底不说。几天后,深夜,来了个男知青,长得高高大大,他来看孩子,显然他就是孩子的父亲;b不知道他的名字。过了几天,仍然是个大雪纷飞的晚上,这男知青和a一起抱着孩子走了,据a说是交给了一个好心人——一个养蜂的独身老人。此后不久就开始招工了,a应招去了很远的南方,再没回来过。又过了一些日子,听说那个男知青也走了,不知道去了哪儿。他们走后,b在那个养蜂老人那儿见过一个男孩儿。再后来,b也离开了那儿。几年后... -->>
210
f医生的判断只是一家之言,对o的赴死之困仍是众说纷纭。不过,几乎所有认识她的人都相信:o已经不爱z了。人们在这一点上毫不费力地取得共识:七年中,从崇拜到失望,从失望到不堪忍受,o对z的爱情已不复存在。而且这样的共识,或是从语气里或是从表情上,似乎常常流露出一点儿先见之明的自得,不能说是快意——毕竟那是一件让人痛惜的事,但却很像似一道难题终于有了解,虽然是出乎意料地残酷。
但是迷雾远未消散。雨是停了,可天仍然阴着,云层很沉很厚。
比如o的遗书,谎言吗?“在这个世界上我只爱你,要是我有力量再爱一回,我还是要选择你。”o不是能说谎的人,尤其是在这样的时候。或者只是为了给z一点儿安慰?还有,如果她不爱画家了,如果仅仅是不堪忍受那“征服”以及“寒冷的燃烧”了,她为什么不离婚?o绝不是那种被传统妇道(从一而终)束缚的女性,以往的离婚是最有力的证明。如果她还爱着z,那个死亡的序幕又怎么理解?而且在那序幕与死亡之间,o几乎没说什么话,从始至终不做辩解。或者,以死来表明自己的清白?可那显然不是仓促的举措——那条漂亮的鱼早就准备好了,已经晾干或焙干装在一个小玻璃瓶里了。
211
z的同母异父的弟弟hj说:“别人很难想象0曾经对我哥有多崇拜,简直简直就像信徒对上帝。是不是t,我没夸张吧?”hj笑着问身旁的t,同时指指t:“反正她从来没对我那样过。”
那是o去世不久,hj和t从国外回来,据说是要在国内投资办一家欧洲风格餐馆。t还是出国前那么年轻,领着儿子。男孩儿会说汉语,但是一着急就是满口的外国话。
hj说:o给hj写信时不止一次说起,像z这样才华、毅力兼备的人实在不可多得,才华毅力兼备而又贫寒不移、俗风不染的人就更少,至少在o的视野里没有第二个。
t说:有一次o给t写信说,她做梦也没想她会得到这么完美的爱情,她引了一句古诗“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她说“金凤玉露”是有点儿俗,但“胜却人间无数”真是千古绝唱,她说诗人一定有过跟我现在一样的感受,否则不可能写出这样的诗来。当然那不光是性爱,不光是快乐,那是爱情是幸福,这时候你能想到的就只剩了这两个词:爱情,幸福。不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固然也不错,但是她说她真是希望“朝朝暮暮”既是“两情长久”又能朝夕不离。她说只要能每天看着z画画,生命之于她也就足够了,只要能一辈子都在z身旁,听着他的声音,看着他的举动,闻着他的气味,照顾他的生活,对命运就绝不敢再有什么奢望了,否则简直就是不识上帝的恩情,简直就是虐待上天的厚赠。不过这是否已经是奢望了呢?她说,她幸福得有时候竟害怕起来,凭什么命运会一味地这样厚待我呢?
“我哥那个人,唉,怎么说他呢?”hj摇头叹气,再说不出什么。
“他们两个的责任,依我看是他们两个人的责任,”t说“其实他们俩谁也不大懂爱情。”
“t现在是爱情专家,我常常聆听教诲,”hj变得比以前诙谐了。
t说:“他们俩,一个需要崇拜,一个需要被崇拜,需要崇拜的那一个忽然发现她的偶像不大对劲儿了另一个呢,看吧,他或者再找到一个崇拜者,或者在自恋中发疯吧。”
“你们呢,很平等?”我问。
“岂止平等?”hj说“我们俩志同道合,都是女权主义者。”
t也笑了:“我不过是比他泼辣”
“岂止岂止,您太谦虚了,是厉害!”hj又转而问我“您可能听说过我的长跑史吧?”
“曾有耳闻。”
“在第十五章,您可以翻回去再看一下。到现在我还是那么跑着呢,威信已经全盘出卖,可一直也没从追求者的位置上跑出来。不不,别误会,这是我的自由选择。”
“那是因为你太窝囊了,”t大笑着说“不过你一直都有你的自由,你不承认?我强迫你了吗?”
“当然没有。我已经强调过了,我是一个自愿的女权主义之男性信徒。”
“您还是那么相信平等吗?”t问我“您不如相信自由。”
这时他们的小儿子问我:“你会武术吗?”
“他觉得在中国,人人都必定会武术,”t说,脸上掠过一缕伤感。“唉,他也许注定是个外国人了,我们俩还是常常想回来,总有一天要彻底回来。”
“可是,是从什么时候,o对z的崇拜变成了失望?”我问。
“是从什么时候大概谁也说不清。最明显的是上一次我们回来,o跟我们说起了一件事嘿,还是你说吧。”t让她的先生说。
“o也是从我爸那儿听来的,本来我妈不许我爸告诉别人,可是有一天我爸又喝醉了,我妈不在家,正好o去了,正听见我爸坐在屋里大骂我哥,说他竟然对人说我妈是我们家的保姆。”
“怎么会呢?”我说。
hj:“这事你最好别去问我爸,你除了听他大骂一场也听不到别的。是这么回事:我们的一个英国朋友来中国,这个英国人差不多算个画商,本人也是个艺术家,我希望他能去看看我哥的画。我跟他说起过我哥,他很感兴趣。我觉得我哥的画真是挺棒的,要是能拿到欧洲去说不定一下子就能成名。说真的,我哥确实是在用心血画画,我没见过谁像他那样的,或者说是用生命在画,这得公平,确实o说得不错,像我哥那样又执著又有天赋的人不多,每画好一幅他就能大病一场,就能瘦下一圈去。他没上过美术学院,也没拜过什么名师,就是自己画,我从小就见他整天在画画,把我妈给他的饭钱省下来买画彩买画具,从小我就总听我姐姐说他是天才,他肯定能成功”
hj:“可是那次,z,我哥,竟向我的那个英国朋友用英语介绍我妈说说她是我们家的仆人可我爸是懂英语的,尤其听得懂‘servant’这个词,我爸几十年前就是在一个英国牧师家里当仆人的呀!”
hj:“那天,那个英国人正在我哥那儿看他的作品,我妈去了,给我哥送去刚蒸好的包子,因为那几天o不在家,好像是去了南方。真是难得那天我爸随后也去了。我爸刚要进门就听见屋里我哥的那句介绍,声音不大,但是那样的介绍对我爸来说真是太熟悉了。就像人家叫你的名字,声音再小你也立刻就会有反应。我爸立刻站在门外不动了,听见我妈还在向那个英国人道歉,说是不知道有客人来,包子拿来的太少了。我爸跳进屋去,一句话不说揪着我妈就往外走”
t:“o对我们说这件事的时候,脸上毫无表情,一副疲惫的样子。”
hj:“我相信那是真的,我哥他干得出来。他这么个‘高贵的伟人’,怎么能有那样一个又老又邋遢光会蒸包子的母亲呢?尤其是在一位英国绅士面前。我妈早已经不是年青时的样子了,几十年的磨难,她完全像个没有文化的老太太了。你见过我哥画的一幅题为‘母亲’的画吗?对,那才是他要的。他希望母亲永远是那样,他梦里的母亲永远是那样,这我懂,这其实挺让我感动。可是,‘他希望母亲永远是那样’和‘他的母亲必得是那样’,这之间的不同你能明白吧?微妙的但是根本的不同!他爱的不是母亲,他爱的是他自己!他当然也希望母亲幸福,可主要是,他希望他的母亲不要损害了他的‘高贵的形象’。他小时候不是这样,小时候他只恨我爸。可后来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看得出来,他也嫌弃我妈,他嫌弃我们这个家。”
t:“我先生还是去找z说了这件事,骂了他,z一言不发。”
hj:“别难为他,一言不发在他已经是极限了,他就是哭也绝不会让别人看见。这辈子我就骂过他这一回,从来都是他骂我。”
t:“听说他后来给你妈道过歉,没有别人的时候,给你妈跪下了。”
hj:“是吗,我怎么不知道?”
t:“o不让我跟人说,o哭着要我保证不跟任何人说。o说否则z要恨死她的。当然,妈是原谅他了,妈肯定会原谅他的。”
“o也原谅他了吗?”我问。
t摇摇头:“o什么也没说。我问o,你原谅z吗?o毫无表示,一动不动坐了有半个钟头,然后就走了。”
hj:“可能就是这件事,让o对z失望透了。就是从这以后,o给我们的信里常常谈起佛教。然后,在她死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再没收到过她的信。”
212
z的继父仍然是那家小酒店里的常客,不过不拉二胡了,醉了就骂z,似乎这比拉二胡要省事,而且过瘾。
“别跟我提z,提他我就来气!”其实是他自己要提。
“那个混蛋,虽说不是我亲生的可是他妈的倒是像我一样坏,也像我一样娶了个好媳妇儿,可是他可不像我这么懂得自个儿的福气,放着好日子不过,作——!”
小酒店的门窗都换成了铝合金的,桌椅摆布得像是一节火车车厢,灯比过去亮得多,墙上贴了壁纸。常来喝酒的人里z的继父当属元老,元老渐渐地少下去,少壮的正逐步老起来。戏也还是唱“样板戏”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并成了古董,被怀念。唱戏之外是发牢骚,什么都还是过去的好,现在的东西里唯不骂电视机,但骂电视里的节目,从新闻到广告,直骂得屏幕上只剩一片“雪花”z的继父仍然受欢迎,过去人们爱听他的二胡,现在以同样的热情赞赏他的畅骂。
“我死都对不起z他妈,这我明白。可她那个混蛋儿子,什么样的女人能跟他过得下去?我不过是喝喝酒,他呢?整天什么也不干光是画他那些神仙也看不懂的玩艺,看得懂的东西他就会画光屁股的女人,真人似的那么大一丝儿不挂,瞅着都冷。黄色?顶他黄!我就纳闷儿扫黄怎么就不扫他?小摊儿上的黄色挂历都给扫了,可也邪了——怎么他那些玩艺儿就能挂到美术馆去呢?男的女的还都去瞧,要我说还不如逛窑子去呢,画得再像也是假的不是?”
酒还是“二锅头”好,还是不紧不慢地喝,酒和骂都要有恰当的停顿,利于品味。下酒的菜呢,仍是花生米、松花蛋、猪头肉而已,但无论哪样都不如过去,日子总是他妈的一天不如一天。这里边似乎隐含了这样一种心理准备: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就怕死的时候更劳牵挂。
“这下子踏实了吧?老婆走了,一甩手,走个干净。我早瞧他没那个福分!多好的媳妇儿呀,家里家外什么事儿不得靠她?眼瞅着她这几年都累老了。z那小子什么也不干,厂子里的职位也给弄没了,几年都不上一天班,谁还侍候他这么个大爷?一个钱都不挣,倒让老婆养活着,他哪点儿像个男人?他妈的他高雅了,倒让个女人受苦受累供着他,除了画画就是听音乐,酒喝得比我的好,衣裳穿得比我讲究,总这么着什么样的女人受得了哇?我要是让女人养着,我就没脸不让她去上别人的床!你们没瞧呢,一盒磁带十来块,还不都是o挣来的钱买的?可他呢,‘刺儿——’一声,剥下上面的玻璃纸来,说是有多么潇洒,‘刺儿——’一声又剥开一个,说是有一种快感。他妈了个x快感,这又不是脱女人的裤子”
城墙早就没了,拆了,城墙的位置现在是环城路,终日车流如潮。那条小街盼望着拆迁,盼得更加苍老了,所有的房子都已残破不堪甚至歪斜欲倾,拆迁的消息不断,唯其不断,实现的日子便总也不来。不过也有好处,一座座老房现在都面朝大道,装修一下门面便可做买卖,于是小食品店、小饭馆、小修理部、小发廊纷纷开张。但是买卖不能做大,投资不宜太多,真要是拆迁呢?
hj要找别太听他爸爸的话。“他又醉了。不过他现在老了,倒是总说起对不起我妈的话,一喝醉了就这么说,o死后他更是说得多,说我们家的女人都是好女人,我们家的男人没一个像男人。”
213
o,不管是因为z令她过于失望,还是因为所谓“生命的终极意义”让她掉进了不解的迷茫,看来f医生的判断都是对的,她的赴死之心由来已久,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但是,为什么会有那样一个赴死的序幕呢?
诗人l说:是的,o已经不爱z了,但她不愿意承认。她不愿意承认她为之付出全部心血的爱情不过是自己的虚拟。她不仅是口头上不愿意承认,她的意识里也拒绝承认,但是在梦里她会承认,在梦里她能看见一切真实。所以在第十九章她看着z的那幅画时她感到无比的寒冷,因为,她孤独的心一无所依。
l说:“我想她一定常常做恶梦,当然这已经无从证实,o死了,只有z知道,但是z绝不会说。”
l说:“关于o的死因,绝不要全听f的,这个医生中了哲学的魔,满脑子形而上。爱和死都不是那么形而上的,都是再情感化不过的事情,再有血有肉不过的东西,再真实、具体不过的感受和处境。生,其实是非常有力量的。只要还有爱情,我是说具体的爱情,你就不会去死。博爱可能是我们的理想,它的可望而不可即有时候会让我们觉得活得荒唐,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只要还有一块让我们感到亲近和坦诚的地方,我们就不会去死。你会为一个形而上的推理去死吗?你可能会因此想到死,但你不可能因此就去死。想死和去死之间,其实遥远得很哪。”
诗人说:o的这一次爱情其实早已经完结了,但是她不愿承认,她被z的某种所谓魅力拿住了——你得承认z的魅力,就像一个君王,一个君王他总是有其魅力的,但那不是爱情,那儿并没有心的贴近和心与心之间的自由。说o不愿承认,不如说她无能承认。可是,她是一个人,一个真确无比的人,一个感受到寒冷和孤独的人,像所有的人一样,她本能地渴望着温暖的依靠,她的心和肌肤都需要一个温暖而实在的怀抱。
诗人说:“我说过,梦不骗人,梦是承认一切真实的。我记得在第三章,在o的死亡序幕中她是喝了酒的,酒是不顾现世逻辑的,酒是直指人心的,是梦想的催化剂。因此她投入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那是必然的趋向,虽然那可能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那不是她的意志所使,而是情感的流泄,是酒神的作用,是梦想的驱动。”
l说:但当那件事发生了之后,o发现,死的机会不期而至,她感到一切都可以结束了,一切都是这样荒唐,这么地说不清,唯有死变得诱人。死是多么好多么轻松呀,它不再像一头怪鸟那样聒噪,它就像节日,就像一个安静爽朗的清晨送来的一个假期,一切都用不着解释,那是别人听不懂的。她之所以说她还是爱z的,或者是为了安慰z,或者是因为那一个逃之夭夭的男人更是让她轻蔑,或者干脆是对所有男人——当然也包括wr--的失望。如果爱情不过是一种安慰人的技术,不过是解决肌肤之渴的途径,如果连她自己也逃不出这样的魔掌,没有自由也没有重量,一切都是虚假的、临时的,她还能指望什么呢?那时就只有死是温馨的。
l说:“这就是那个死亡序幕的原因。o真是一个勇者,为我不及。”
214
女导演n说:“关于o自杀的具体原因,我一点儿也不知道。不过我倾向于诗人l的推测。”
n说:一个那么狂热、果敢地爱过的女人,一个把爱情看得那么纯洁、崇高的女人,如果要去死,肯定,她是对男人失望透了。一个对她的爱人那么依重、那么崇拜、那么信任的女人,如果自杀了,原因是明摆着的。像f那么冷静,那么懂得进退之道的人很少,那样的女人就更少。女人一般不像男人那么理性,这是她们的优点也是缺陷,所以她们爱也爱得刻骨铭心,死也死得不明不白,她们天生不会解释,没有那么多逻辑依仗。
n说:“我注意到,在第十八章里有这么几句话:‘性乱的历史,除去细节各异,无非两种——人所皆知的,和人所不知的’,‘l有这样一段历史,为世人皆知,z可能也有那样一段历史,不过少为人知’。”
“不过在第十九章,z已经向o解释了这一点。”我说“那不可能成为o自杀的原因。”
n说:“但是z说,‘那只是性的问题,与爱情无关’,说他‘不曾向她们允诺过什么’,还说他‘现在也不允诺’。”
“这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吗?”我问。
“z的两个不允诺是不一样的。”n说“先是对‘她们’不允诺,就是说对‘她们’仅止于性,不允诺爱情。后是对o不允诺,可是对o不允诺什么呢?”
“你是说,他可能仍然有什么其他的性关系?不不,不会,z那时已经很有些名气了,他对自己的形象非常重视。”
“他过去也很重视,所以是‘少为人知’,不是吗?可o不是那么狭隘的人,她不会对z过去的行为耿耿于怀,至于他们婚后嘛好吧,先不说这个。但是,你认为,性——当然除去嫖娼——真的仅仅是性吗?不,绝不。在这一点上我同意c,也许还有l--性是爱的仪式。性,尤其对已婚者来说,或者是爱的表达,或者是相反的告白,没办法,这是一种既定的语言逻辑,能够打破这个逻辑的人我还没见过。o可能会容忍,很多女人都可能会容忍,但是正像l长诗中的那些女人一样,她不可能无动于衷,她在梦里不可能还会那样容忍。就是说女人并不太看重男人的性的贞操,但是她看重那个爱的仪式,看重那个仪式的重量。除非她是神仙,可是神仙会自杀吗?”
“你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吗?关于z,你都知道什么?”
“不,我什么也不知道。我只知道,爱情的根本愿望的就是,在陌生的人山人海中寻找一种自由的盟约。我还知道一种虚伪。那种事先声明的‘不允诺’我很熟悉我知道有一个人也是这样说。不,别问他是谁是的,他们真是很像,都把自己的形象看得非常重要”
215
n当然不是指f,f医生是对n允诺过的,但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n已经很久没有f的音讯了。
那么n指的是谁呢?
写作之夜,与z很像的人只能是wr。童年时代他们就曾在我的印象里重叠,现在,他们又要在“很重视自己的形象”上重叠了。写作之夜的原则依旧:谁一定就是谁,在此并不重要,因为说到底,写作之夜的男人和女人都不过是我的思绪。
那么就是说:很可能,n与wr有过一段恋情。而在写作之夜,一切可能都是真实,一切可能都与真实等量齐观。
wr的官运曾一度受阻,他好像是碰到过一个悖论:你是坚持你的政见而不惜遭到贬谪呢?还是为了升迁而放弃你(认为正确)的政见?任何一个高中生都能义正辞严地给你一个光彩的回答。可实际并不那么简单,wr的实际的悖论是:如果你被贬谪,你就无法推行你的政见;你若放弃你的政见呢,你要那升迁又有什么用处?
这悖论让wr苦恼不堪,甚至心灰意冷。这时候他才发现,并不是什么事都可以依仗权力的,权力首先就要有所依仗。这时候他才发现这个城市之大,以及其中的生活之纷繁丰富,他好像才回到人间,才从世界的隔壁回到人间的生活里来。他心里有了一种莫名的悲哀或者荒诞感。这时候他才看见,在这喧嚣的城市边缘,在离他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寂静的古园。
有一天傍晚,他心事重重地走出家门。落日又红又大的时候,他漫不经心地走进了那园子,一下子便呆愣住不动了。不,树林他见得多了,比这更高更大;寂静和荒芜他也见得多了,比这更深更广。他望着祭坛,他看见了祭坛上的o。
o正走上祭坛,步履悠缓,衣裙飘动,长长的影子倒在祭坛的石阶上。
wr的心一阵抖:怎么偏就碰上了她呢?好几年不见了,怎么偏偏在这时候她就来了?是她来了,还是我来了?于是wr明白,在悲哀和荒涎的这些日子里,他一直都在想念着什么了。而且,悲哀和荒诞未必全是因为那个悖论,在那个悖论之外他还听见一个声音在问他:你真的回来了吗?你是仍然在世界的隔壁,还是已经回到了人间?
他向那祭坛走去,拾级而上,直走到o的影子里才站下。这时他心里一凉:原来不是她,不是o,是一个陌生的女人。
这是n,wr以为是o。
n向他转过身来,定睛看了他一会儿。“您是wr同志吗?”
wr感到一阵眩晕:她怎么认识我?真的是o吗?她变得这么厉害了么?
n做了自我介绍,然后说:“真是巧极了,在这儿碰上您。我去找过您,您很忙,都是您的秘书接待的。”
“噢,”wr这才想起了自己的身份“您找我有什么事?”
“您现在有空吗?”n问“您要是有别的事,我能不能跟您另约个时间?”
“呵,没事儿,我随便走走。”
wr不住地打量n,心里问自己:o有姐姐吗,或者妹妹?又一遍一遍地回答自己:不,没有,o是独生女,兄弟姐妹都没有。但是wr木由得很想多和这个陌生的女人攀谈几句,因为因为毕竟连她的声音也这么像o。
“有什么事,您说吧。”
“是关于一个剧本,嗯我想拍的一部电影,我认为本子很不错,但是厂领导那儿通不过。我想请您看看。”
“为什么?什么原因通不过?”
“也许,仅仅就因为这个题材本身。”
“什么题材?写的什么呢?”
“写一个女知青,对,所谓‘老插’,她现在已经回到城市了,可是她有一个孩子留在了她当年插队的地方。”
“为什么?”
“是个私生子。”
“噢,是吗?孩子的父亲呢?”
“不知道。据说也是个老知青。不过,现在就连他的母亲也不知道这个父亲在哪儿。”
“那,这个孩子现在跟着谁呢?”
“当地的一个老人。孩子生下来就交给了当地一个养蜂的老人抚养。不久他的亲生父母就都离开了那儿。”
“他的母亲呢,为什么不把他接来?”
“她不承认有这么个孩子。”
“有谁能证明这个孩子是她的吗?”
“剧本作者。她是以第一人称写的。她也是个老知青,当年和孩子的母亲一起插队,两个人同住一间屋子。孩子的母亲——就叫她a吧——当年带头上山下乡,被报纸宣传为‘知青典型’,在农村又是‘接受再教育的模范’,当过饲养员,当过妇女队长,当过民办小学教师,都当得好,多次被评为‘学毛选积极分子’。a的家里大概经济上不宽裕,从不给她寄钱来,一切都要靠她自己,她很俭朴,攒下钱还给家里寄。a平时不大说笑,但是在‘学毛选讲用会’上却是滔滔不绝,尤其对一些知青谈恋爱嗤之以鼻,您可以想象,当然会说那是资产阶级的什么什么,那时候就是这样,‘爱情’这个字眼儿差不多等于黄色。谁也想不到a会有什么恋情。别说异性朋友,a连同性朋友也几乎没有,勉强算得上朋友的也就是这剧本的作者了。可是,一个雪夜,剧本作者——叫她b吧——睡下了很久还不见a回来,睡醒一觉还是不见a回来,b不放心,提着马灯出去找a。伸手不见五指,远处是大山、森林,近处是荒旷的原野,下着大雪,b在一块巨石旁边找到了a,那石头很高很大,暗红色,有四五层楼高,在背风的这一面b先看见了一片血迹,然后看见了a,听见a在呻吟。b吓坏了,以为a被野兽咬伤了,举灯细看,才发现a正在生产您想想看,同在一间屋里住着,b竟一点儿也没发觉a早已怀了孕。可能因为是在冬天,人穿的衣服很厚,那地方的冬天很长。b把a和孩子都拖了回来。a本想不要那个孩子的,以为那个风雪之夜会立刻把他带走的,可那孩子竟活下来,不哭不闹光是笑,招人喜爱人的生命力之强常常出人意料。b帮a瞒着这件事,瞒过众人,但孩子的爸爸是谁a到底不说。几天后,深夜,来了个男知青,长得高高大大,他来看孩子,显然他就是孩子的父亲;b不知道他的名字。过了几天,仍然是个大雪纷飞的晚上,这男知青和a一起抱着孩子走了,据a说是交给了一个好心人——一个养蜂的独身老人。此后不久就开始招工了,a应招去了很远的南方,再没回来过。又过了一些日子,听说那个男知青也走了,不知道去了哪儿。他们走后,b在那个养蜂老人那儿见过一个男孩儿。再后来,b也离开了那儿。几年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