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客过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机舱里入座下来,应力民才发现,三四十个重返第二故乡的老知青,分散坐在机舱各处,并没一排一排挨着坐。
坐在他身旁的,是矮小机敏的罗幼杏。飞机刚起飞时,她紧张地双手牢牢抓着扶手,身子僵直地靠着椅背,不断地环顾左右。见应力民注视她,她不好意思地说:“我这是第一次坐飞机。”
应力民理解地点点头,指了一下身上的安全带说:“有安全带呢,不用紧张。”
罗幼杏自嘲地一笑:“你们抓罪犯,时常坐飞机吗?”
“并不常坐,”应力民道“只在工作需要时才坐。”
罗幼杏往应力民跟前凑凑,放低点声音:“重返第二故乡,你们是玩,其实我没这个条件。”
应力民一怔:“那你”“我下岗了,靠做钟点工、照顾老人维持自己的生活,哪有钱和闲心陪你们一起玩啊!”罗幼杏对身为警察的应力民有一种天生的信赖感,轻声叹息着说“我这次回桂山,是为找到亲生儿子。”
应力民大吃一惊,嗓音低低地重复一句:“亲生儿子?”
“是啰,当年和那个冤家生下了他,既没结婚又无条件养活他,恰好寨子附近山坡上,路过一对放鸭子的夫妇,两口子送了我们满满一提篮鸭蛋,我们就把儿子送给了他俩。”罗幼杏悄声说着,眼圈红了起来,手里持一张纸巾抹泪。
应力民愕然回望着罗幼杏,幸好他俩这一排三人座上,只坐了他们两个人。空座位上放着罗幼杏的提包,为说话方便,她坐得离他近,声音又轻,只有他听得见。应力民讷讷地问:
“你,你有什么办法找到他呢?”
“所以我跟你说啊,”罗幼杏露出了自己的底细,原来是想要应力民帮忙“你当公安的,经常要查人,看有没有办法?”
应力民沉吟着点头,问:“那对放鸭子的夫妇,叫什么名字?”
罗幼杏摇头:“不晓得,只知道男的姓沙,我们叫他沙哥,那女的就叫嫂子。”
“连姓名也没留?”
“那时候年轻,”罗幼杏抽泣一下,嘴唇动了动,低下了头“不懂事,又怕让人晓得,总觉得以后正式结了婚,还会再生。哪里知道就是生这小孩月子没坐好,落下了病,再不会生了。”
应力民猜测,即将步入老年,她又想儿子了。便问:“那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地方人吗?”
罗幼杏仰起脸沉思着:“好像好像是川黔交界地方的人。闲聊中曾听他们说,春末收了小麦,他两口子赶着一群小鸭子上路,沿着山乡里的坝子,一路走来。哪里有河滩地,有草坡,有水塘,他们就在哪里搭起鸭窠,多住个几天,哪里不好落脚,就吆赶着鸭子走。到了秋冬时节,小鸭子长成了大鸭子,就把鸭子卖掉,过年之前回到家乡。挨过了寒冬腊月,在家乡过了年,又孵出小鸭子,等小鸭能觅食吃了,又吆赶着鸭群上路。”
应力民仰起脸来,他还记得,插队落户时,也曾在村寨外头的门前坝半坡上,看到过赶着鸭子的过客。他们来到桂山地区时,往往是挞谷子收割季节,水田里的谷子收上来了,残留在放干了水的稻田里,往往还有不少谷穗和平时栖息在水田里的螺丝、小鱼。这会儿鸭群就欢快地扑进刚刚收获的水田,一阵啄食。记得这些吆赶着鸭群而来的远方客,很少同寨邻乡亲们来往。鸭群觅食时,他们就在鸭窠旁生火煮饭吃,也不来麻烦居住在村寨上的人们。可能是年年都见惯了的情形吧,寨子上的老乡认为他们居无定所,风餐露宿,同样是为命运所迫的可怜人,很少去骚扰他们。罗幼杏把生下的儿子送给了这样的过路客,又不知对方的姓名、籍贯,到哪里去找啊?况且,这已是... -->>
在机舱里入座下来,应力民才发现,三四十个重返第二故乡的老知青,分散坐在机舱各处,并没一排一排挨着坐。
坐在他身旁的,是矮小机敏的罗幼杏。飞机刚起飞时,她紧张地双手牢牢抓着扶手,身子僵直地靠着椅背,不断地环顾左右。见应力民注视她,她不好意思地说:“我这是第一次坐飞机。”
应力民理解地点点头,指了一下身上的安全带说:“有安全带呢,不用紧张。”
罗幼杏自嘲地一笑:“你们抓罪犯,时常坐飞机吗?”
“并不常坐,”应力民道“只在工作需要时才坐。”
罗幼杏往应力民跟前凑凑,放低点声音:“重返第二故乡,你们是玩,其实我没这个条件。”
应力民一怔:“那你”“我下岗了,靠做钟点工、照顾老人维持自己的生活,哪有钱和闲心陪你们一起玩啊!”罗幼杏对身为警察的应力民有一种天生的信赖感,轻声叹息着说“我这次回桂山,是为找到亲生儿子。”
应力民大吃一惊,嗓音低低地重复一句:“亲生儿子?”
“是啰,当年和那个冤家生下了他,既没结婚又无条件养活他,恰好寨子附近山坡上,路过一对放鸭子的夫妇,两口子送了我们满满一提篮鸭蛋,我们就把儿子送给了他俩。”罗幼杏悄声说着,眼圈红了起来,手里持一张纸巾抹泪。
应力民愕然回望着罗幼杏,幸好他俩这一排三人座上,只坐了他们两个人。空座位上放着罗幼杏的提包,为说话方便,她坐得离他近,声音又轻,只有他听得见。应力民讷讷地问:
“你,你有什么办法找到他呢?”
“所以我跟你说啊,”罗幼杏露出了自己的底细,原来是想要应力民帮忙“你当公安的,经常要查人,看有没有办法?”
应力民沉吟着点头,问:“那对放鸭子的夫妇,叫什么名字?”
罗幼杏摇头:“不晓得,只知道男的姓沙,我们叫他沙哥,那女的就叫嫂子。”
“连姓名也没留?”
“那时候年轻,”罗幼杏抽泣一下,嘴唇动了动,低下了头“不懂事,又怕让人晓得,总觉得以后正式结了婚,还会再生。哪里知道就是生这小孩月子没坐好,落下了病,再不会生了。”
应力民猜测,即将步入老年,她又想儿子了。便问:“那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地方人吗?”
罗幼杏仰起脸沉思着:“好像好像是川黔交界地方的人。闲聊中曾听他们说,春末收了小麦,他两口子赶着一群小鸭子上路,沿着山乡里的坝子,一路走来。哪里有河滩地,有草坡,有水塘,他们就在哪里搭起鸭窠,多住个几天,哪里不好落脚,就吆赶着鸭子走。到了秋冬时节,小鸭子长成了大鸭子,就把鸭子卖掉,过年之前回到家乡。挨过了寒冬腊月,在家乡过了年,又孵出小鸭子,等小鸭能觅食吃了,又吆赶着鸭群上路。”
应力民仰起脸来,他还记得,插队落户时,也曾在村寨外头的门前坝半坡上,看到过赶着鸭子的过客。他们来到桂山地区时,往往是挞谷子收割季节,水田里的谷子收上来了,残留在放干了水的稻田里,往往还有不少谷穗和平时栖息在水田里的螺丝、小鱼。这会儿鸭群就欢快地扑进刚刚收获的水田,一阵啄食。记得这些吆赶着鸭群而来的远方客,很少同寨邻乡亲们来往。鸭群觅食时,他们就在鸭窠旁生火煮饭吃,也不来麻烦居住在村寨上的人们。可能是年年都见惯了的情形吧,寨子上的老乡认为他们居无定所,风餐露宿,同样是为命运所迫的可怜人,很少去骚扰他们。罗幼杏把生下的儿子送给了这样的过路客,又不知对方的姓名、籍贯,到哪里去找啊?况且,这已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