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大国之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
缅甸仰光。
这是一个有将近六十万人口的大都市。对于一向远离战争的缅甸人来说“珍珠港事件”遥远得好像另一个星球的消息,没有人因为另一个星球打仗而惊慌失措。人们照样上班,下班,干活儿,一日三餐,生活平静得好象一盆水。
十二月二十三日上午,盆水倾覆了。
十时,大批飞机飞临城市上空,引得好奇的市民纷纷涌上大街来张望。由于政府尚未发布战争命令,很多人甚至不懂得“敌机空袭”是怎么回事。
十时零七分,第一批炸弹从天而降。炸弹的金属外壳同空气剧烈摩擦,发出尖锐刺耳的哨音。人们先是惊愕地看见从港口方向腾起一团团橙黄的火焰,接着又从敏加登国际机场传来连续不断的沉重的爆炸声。猛烈的轰炸使大地颤抖,房屋倒坍,仰光城内乱作一团。人们争相逃命,互相践踏,死伤不计其数。
空袭历时五十分钟。日机七十架分两批对缅甸首都狂轰滥炸,向数十处目标投掷近千枚炸弹,摧毁半座仰光,致使四千平民丧生。英国当局仓皇派出仅有的一队“水牛式”战斗机升空作战,击落敌机三架,自己无一生还。
从这天起,缅甸各大城市相继实行宵禁和灯火管制。战争初步使缅甸人民付出了代价。
新年伊始,泰国一侧刮过来的风便一阵紧似一阵,潜伏的盟军谍工频频报告:日本军队正在大批西移,曼谷港和湄南河的军用船只来往频繁;数以千计的泰国民工正在夜以继日赶修从达府到麦索、北碧的边境汽车路,等等。种种迹象表明,日军近期内必将对缅甸有重大军事行动。
毛淡棉。
毛淡棉是缅甸的第二大港口,孟邦省省府。孟邦省为一狭长边地,与泰国交界,省内多山,是屏护和确保首都仰光的门户和战略要冲。
元月六日,由韦维尔上将亲自任命的英缅军司令官约翰史密斯中将飞抵毛淡棉。韦维尔在新加坡对这位新上任的指挥官说过一句名言:“你必须为我看守好缅甸。”但是一天之后,总司令又改变主意,派遣第二位指挥官哈丁赫顿中将飞赴缅甸。
两位指挥官一见面就好象一对好斗的公鸡那样竖起羽毛争吵不休。赫顿的职务是总司令的参谋长,参谋长理所当然应对总司令负责,因此史密斯将军不得不委屈地交出指挥权。
自以为是的盟军参谋长哈丁赫顿爵士乘一架小型飞机视察了漫长的泰缅边境。参谋长从空中看到,在绵延千里的国境线上,耸立着不可逾越的他念他翁山脉和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日军若要携带重型装备和后勤辎重通过这片荒无人烟的绿色屏障,显然是不可能的。伦敦方面的战略专家充分肯定了这一估计的正确性:“缅甸——泰国山区重岳叠嶂,热带瘴疠、疟疾和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构成一道道障碍,任何徒步通过这些地区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的企图在理论上都是站不住脚的。”(见日本防卫厅著缅甸作战)
赫顿将军把他的两个印缅师分别摆在丹那沙林沿海和东掸邦的景栋公路上,而把漫长的山区国境线只交给两个边防团守卫。
赫顿将军布置好这一切,自以为万无一失,就飞回新加坡向总司令汇报去了。
元月十九日午夜,敌人出现了。
出人意料的是,日本人并没有按照英国将军规定的路线,从海面上或者公路上气势汹汹地闯进来。他们分成一股股,利用黑夜和大森林的掩护,好像一群群狡猾而顽强的泥鳅从泰缅边境的沼泽地带钻出来,然后突然出现在张皇失措的英缅士兵面前。
两天之后,集结完毕的日本大军从英缅军防线的背后发起进攻,连续攻克土瓦、高加力,切断英缅师退路并且包围了毛淡棉。晕头转向的英国人来不及掉转枪口就被日本人打得一败涂地,史密斯将军只好扔下大批武器装备,狼狈地从海上撤到仰光。
元月三十日,日军对毛淡棉发动总攻击,次日攻克该城,歼灭守军三千。至此,通往缅甸内地的门户已经洞开,仰光城在入侵者面前暴露无遗。
毛淡棉一役,一万八千名手持步枪的日本士兵击溃了三万名装备精良的敌人。但是他们的胜利首先在于他们征服了被认为不可逾越的自然屏障。日军十元月四日开始行动的。他们以两个联队(团)的先遣部队从泰国边境麦索进入绵延数百里的他念他翁山脉。他念他翁山荒无人烟,到处是原始森林和沼泽激流,旱季有几条秘密小道可以通行马帮。先遣队在缅甸义勇军向导带领下,只携带轻武器和粮食,师团长和士兵一样徒步行军。日本官兵在“为天皇而战”的坚定信念鼓舞下,以严明的纪律和东方民族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同困难搏斗。经过半月艰苦行军,先遣队在途中留下大约五分之一的士兵尸体,终于战胜了险恶的大自然,出其不意出现在敌人的背后。
三十年后,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科斯特洛在他的权威著作太平洋战争中评论道:“在缅甸,日本人完全不是按照西方人的军事教程作战。他们有自己的习惯和作战原则。他们惯于偷袭,声东击西,分成几股到处渗透,从通常认为最不可能的地方突然钻出来。日本士兵特别能吃苦,不畏惧死亡,他们的国家还不发达,因此士兵也没有依赖汽车的习惯。这就同英国的雇佣军很不一样。雇佣军虽然都是当地人,但是他们接受的训练方式和习惯方式已经完全英国化,行军离不开汽车,打仗离不开坦克大炮,吃罐头食品,携带钢盔和防毒面具,脚上穿的长筒皮靴。他们遇上了和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由布雷多克将军率领的英... -->>
1
缅甸仰光。
这是一个有将近六十万人口的大都市。对于一向远离战争的缅甸人来说“珍珠港事件”遥远得好像另一个星球的消息,没有人因为另一个星球打仗而惊慌失措。人们照样上班,下班,干活儿,一日三餐,生活平静得好象一盆水。
十二月二十三日上午,盆水倾覆了。
十时,大批飞机飞临城市上空,引得好奇的市民纷纷涌上大街来张望。由于政府尚未发布战争命令,很多人甚至不懂得“敌机空袭”是怎么回事。
十时零七分,第一批炸弹从天而降。炸弹的金属外壳同空气剧烈摩擦,发出尖锐刺耳的哨音。人们先是惊愕地看见从港口方向腾起一团团橙黄的火焰,接着又从敏加登国际机场传来连续不断的沉重的爆炸声。猛烈的轰炸使大地颤抖,房屋倒坍,仰光城内乱作一团。人们争相逃命,互相践踏,死伤不计其数。
空袭历时五十分钟。日机七十架分两批对缅甸首都狂轰滥炸,向数十处目标投掷近千枚炸弹,摧毁半座仰光,致使四千平民丧生。英国当局仓皇派出仅有的一队“水牛式”战斗机升空作战,击落敌机三架,自己无一生还。
从这天起,缅甸各大城市相继实行宵禁和灯火管制。战争初步使缅甸人民付出了代价。
新年伊始,泰国一侧刮过来的风便一阵紧似一阵,潜伏的盟军谍工频频报告:日本军队正在大批西移,曼谷港和湄南河的军用船只来往频繁;数以千计的泰国民工正在夜以继日赶修从达府到麦索、北碧的边境汽车路,等等。种种迹象表明,日军近期内必将对缅甸有重大军事行动。
毛淡棉。
毛淡棉是缅甸的第二大港口,孟邦省省府。孟邦省为一狭长边地,与泰国交界,省内多山,是屏护和确保首都仰光的门户和战略要冲。
元月六日,由韦维尔上将亲自任命的英缅军司令官约翰史密斯中将飞抵毛淡棉。韦维尔在新加坡对这位新上任的指挥官说过一句名言:“你必须为我看守好缅甸。”但是一天之后,总司令又改变主意,派遣第二位指挥官哈丁赫顿中将飞赴缅甸。
两位指挥官一见面就好象一对好斗的公鸡那样竖起羽毛争吵不休。赫顿的职务是总司令的参谋长,参谋长理所当然应对总司令负责,因此史密斯将军不得不委屈地交出指挥权。
自以为是的盟军参谋长哈丁赫顿爵士乘一架小型飞机视察了漫长的泰缅边境。参谋长从空中看到,在绵延千里的国境线上,耸立着不可逾越的他念他翁山脉和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日军若要携带重型装备和后勤辎重通过这片荒无人烟的绿色屏障,显然是不可能的。伦敦方面的战略专家充分肯定了这一估计的正确性:“缅甸——泰国山区重岳叠嶂,热带瘴疠、疟疾和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构成一道道障碍,任何徒步通过这些地区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的企图在理论上都是站不住脚的。”(见日本防卫厅著缅甸作战)
赫顿将军把他的两个印缅师分别摆在丹那沙林沿海和东掸邦的景栋公路上,而把漫长的山区国境线只交给两个边防团守卫。
赫顿将军布置好这一切,自以为万无一失,就飞回新加坡向总司令汇报去了。
元月十九日午夜,敌人出现了。
出人意料的是,日本人并没有按照英国将军规定的路线,从海面上或者公路上气势汹汹地闯进来。他们分成一股股,利用黑夜和大森林的掩护,好像一群群狡猾而顽强的泥鳅从泰缅边境的沼泽地带钻出来,然后突然出现在张皇失措的英缅士兵面前。
两天之后,集结完毕的日本大军从英缅军防线的背后发起进攻,连续攻克土瓦、高加力,切断英缅师退路并且包围了毛淡棉。晕头转向的英国人来不及掉转枪口就被日本人打得一败涂地,史密斯将军只好扔下大批武器装备,狼狈地从海上撤到仰光。
元月三十日,日军对毛淡棉发动总攻击,次日攻克该城,歼灭守军三千。至此,通往缅甸内地的门户已经洞开,仰光城在入侵者面前暴露无遗。
毛淡棉一役,一万八千名手持步枪的日本士兵击溃了三万名装备精良的敌人。但是他们的胜利首先在于他们征服了被认为不可逾越的自然屏障。日军十元月四日开始行动的。他们以两个联队(团)的先遣部队从泰国边境麦索进入绵延数百里的他念他翁山脉。他念他翁山荒无人烟,到处是原始森林和沼泽激流,旱季有几条秘密小道可以通行马帮。先遣队在缅甸义勇军向导带领下,只携带轻武器和粮食,师团长和士兵一样徒步行军。日本官兵在“为天皇而战”的坚定信念鼓舞下,以严明的纪律和东方民族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同困难搏斗。经过半月艰苦行军,先遣队在途中留下大约五分之一的士兵尸体,终于战胜了险恶的大自然,出其不意出现在敌人的背后。
三十年后,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科斯特洛在他的权威著作太平洋战争中评论道:“在缅甸,日本人完全不是按照西方人的军事教程作战。他们有自己的习惯和作战原则。他们惯于偷袭,声东击西,分成几股到处渗透,从通常认为最不可能的地方突然钻出来。日本士兵特别能吃苦,不畏惧死亡,他们的国家还不发达,因此士兵也没有依赖汽车的习惯。这就同英国的雇佣军很不一样。雇佣军虽然都是当地人,但是他们接受的训练方式和习惯方式已经完全英国化,行军离不开汽车,打仗离不开坦克大炮,吃罐头食品,携带钢盔和防毒面具,脚上穿的长筒皮靴。他们遇上了和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由布雷多克将军率领的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