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弟刘启从藩王的位置上请进京城来,请他做皇帝,这就是汉文帝。所以说,这些藩王们都有一点点准备当皇帝的意思,至少是总觉得自己是有资格当皇帝的——你姓刘我也姓刘,你是高祖的子孙,我难道不是高祖的子孙吗?凭什么你当我不能当?所以刘濞想造反嘛,刘安想造反嘛,就因为他也姓刘邦的刘啊!那么你不姓刘的——姓窦的、姓田的、姓卫的,本来就是没有资格做皇帝的,你要做皇帝的话,那就是谋反,是大逆不道,会遭到群起而攻之。对皇帝来说,这样的人反而相对安全,在这个时候,皇帝在政治上会倾向于外戚而不是倾向于宗室。所以说,汉代外戚在政治舞台上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这也就是皇后、太后一族常常能够干政的头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汉王朝从一开始就是夫妻店,汉高祖刘邦的正妻吕雉可不是什么弱不禁风的娇小姐,也不是什么养尊处优的嗲太太,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女强人,她是和汉高祖刘邦一起打江山、打天下的。她还做过项羽的俘虏——当时项羽杀过来以后,把刘邦的爸爸和刘邦的老婆吕雉都俘虏了,楚汉两军交战的时候,项羽就在军前架起一口大锅,锅里面烧着油,然后把吕雉和刘邦的父亲太公给绑过来,喊话道,刘邦,现在你老爸和你老婆都在我这儿了,你要是不投降的话,我现在就把他们下了油锅!刘邦说,嗨,项羽呀,别忘了咱俩是结拜兄弟啊!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把咱爸烹了呢,别忘了给我分一碗肉汤啊。这个就是大英雄,这个就是大流氓,我跟你说其实就是一回事——所以说吕雉她和刘邦是出生入死,同甘苦共患难的,是这么当的皇后和太后。刘邦去世以后,吕后的儿子汉惠帝很懦弱——说得不好听是懦弱,说得好听就是仁慈——对于很多事情是下不了手的。吕后把她的情敌砍去手脚,瞎其眼,聋其耳,割其舌,放在厕所里面,叫做“人彘”——彘就是猪——她儿子汉惠帝看了以后就痛哭流涕地说,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妈,我还怎么做皇帝呢?自此不再过问政事,所以这期间一直是吕后专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太后干政的传统。
第三个原因,汉代号称“孝治天下”他们治国的理念就是一个字——“孝”皇帝要带头孝,下面的子民也都孝。为什么要提倡孝治呢?就是根据这样一个原理:在家是孝子,出门就是忠臣。皇帝是整个国家的君父,如果你在家里面能孝顺你的父亲,出去做官的话当然也会忠于国家的父亲——皇帝嘛。你看汉代皇帝的谥号——就是皇帝死了以后要上一个尊号——前面统统都有一个“孝”字,只有两个人例外,一个是汉高祖高皇帝,还有一个世祖,就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皇帝。其他的皇帝前面都有一个“孝”字,孝惠皇帝、孝文皇帝、孝景皇帝、孝武皇帝、孝昭皇帝既然你孝治天下,当然要尊敬太后,太后就可以干政,所以外戚的力量在两汉一直是很强很强的。现在我们看历史书也好,看电视剧也好,汉武帝刚刚登基的时候主持朝政的人是窦太后,是窦太后管事的,国家的重大政治问题都必须通过她老人家,她老人家如果不愿意的话,你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可是窦太后也不能万寿无疆啊,她也是要死的,她死了以后就是王太后干政了——王太后是汉武帝的母亲。窦太后死的时候已经是太皇太后了,王太后也想学窦太后继续管她这个儿子,谁知道汉武帝不是一个像汉景帝那样好控制的人。实际上汉武帝这个时候已经起了心思,就是必须把母族的外戚剪除掉,不能够让她们再在自己的头上指手画脚。而这个时候呢,由于窦太后的去世,窦家这个外戚集团失势了;此时王家、田家——就是王太后这个集团——的势力开始上升,田是一路青云直上。
当田和窦婴发生冲突时,汉武帝没有办法,碍不过王太后的情面——汉武帝退朝以后去看他妈妈,王太后是在绝食,说,老娘还活着,他们就敢这样欺负我的弟弟;老娘要死了,我们田家人、我们王家人还不成了人家案板上的鱼肉了?汉武帝没有办法,只好拿窦婴下狱。
自从失去窦太后的庇护,窦婴不再受皇帝的重用,周围的人也渐渐与之疏远,只有灌夫将军一人不离不弃,成为窦婴的生死之交。可是灌夫的忠贞给窦婴带来的只是暂时的安慰,却为窦婴之死埋下了大大的伏笔。这一切都是由于窦婴本身的性格造成的。
史记说窦婴这个人的性格是“任侠,自喜”汉书说他的性格是“侠,喜士”什么意思呢?“任侠”就是以侠义自任,认为自己最重要的担当就是行侠仗义,这叫“任侠”;“自喜”就是自视甚高、自鸣得意;“喜士”就是喜欢结交江湖上的人。这是窦婴的性格特点。
正因为有这样的个性,所以窦婴才跟灌夫成了好朋友。窦婴和灌夫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他们是什么时候成为好朋友的?是在窦婴失势之后。因为窦太后去世,窦家的势力就下落了,窦婴自己也被罢了官,门庭冷落车马稀,手下的门客都慢慢离开了他。这个时候灌夫来了,灌夫也是做过官的人,这个时候也是被罢官了,两个下了台的官员同病相怜,而且惺惺相惜,结为生死之交。所以灌夫被捕入狱以后,史记上的说法是“魏其锐身为救灌夫”——窦婴要挺身而出救灌夫。窦夫人就劝窦婴说,你看啊,灌夫得罪的是谁?他得罪的可是当今太后啊,是当今丞相啊,你救得了他吗?窦婴怎么说呢?他说:“侯我自得之我自失之。”我不就是个侯爵吗?这个侯爵是我自己挣来的,我自己把它丢了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不能够眼睁睁地看着灌夫死了,而我窦婴一个人还活在世界上——那是不可以的。这个是什么?这个是哥们儿义气,江湖义气。
话说回来,灌夫这个人也是有问题的。灌夫是个什么人呢?用现在的话说他是黑社会老大。灌夫也曾做过将军,出生入死,在平叛吴楚之乱的时候身先士卒,身负重伤,九死一生;但是他也为非作歹,至少是他的家人和他的门客曾经为非作歹。灌夫的财产非常之多,富甲一方。他是颍川人,和晁错是老乡,他在颍川的势力非常大,每天家里开流水席,白吃白喝的有百十号人——都是些什么人呢?都是江湖上那些人,说得好听是些侠客,说得不好听是些流氓、土匪、地痞、恶霸。你要知道在那个时代,什么英雄豪杰、江湖好汉,和流氓地痞、黑社会老大没有什么区别,基本上是混为一谈的。这些人横行乡里,鱼肉百姓,霸占田亩,垄断水利。所以当时他们家乡有一首歌,这首歌在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里面田出来告状的时候还唱了,唱的是:“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河水难道总会是清的吗?只要有一天我们颍川浑浊了,你们灌夫一家就全完蛋了!可见当时民众对他们是恨之入骨。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集权皇帝,汉武帝不能容忍地方豪强势力的壮大。
作为地方豪强的灌夫是当时朝廷打击的对象,在惹怒了丞相田之后,窦婴却不识时务,以生命的代价去救助灌夫,引起汉武帝的不满。其实,骄奢的田是汉武帝更憎恨的人,但是窦婴却最先成为外戚斗争的牺牲品。狡猾的田在东宫廷辩中抓住了窦婴的什么软肋而置他于死地呢?田又是如何让汉武帝在顷刻之间改写了历史呢?
其实,汉武帝终其一生要做的是这样一件事情:中央集权,而且是集权于皇帝。实际上他一生做的也就是这件事情。加强皇权,首先是加强中央的权力,在中央的权力当中又要加强皇帝的权力,所以汉武帝做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改革。比如设内朝和外朝就是为了从宰相那里夺权,这个情节在电视剧里面是一笔带过,就是任命卫青为大司马作为内朝的领袖。什么叫内朝?就是搞两个政府:一个政府由宰相领导,叫外朝;一个政府由皇帝领导,叫内朝。他为什么这样做?就是要一步一步从宰相那里把权力夺回来。宰相权力是相权,汉初规定相权和皇权基本上是平起平坐的——三公坐而论道啊——皇帝是五日一朝,只对重大的事情做一个批示,具体的国家事务是由宰相处理的。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坐而论道就是三个宰相在处理政务。这个职权汉武帝要把它夺回来,即夺相权为皇权。
另外一个集权措施是夺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汉武帝不可能容忍地方有一个非政府的、非官方的豪强势力存在,对于豪强势力他是一定要打击的。
窦婴和田实际上分别是两个外戚集团的代表人物,他们与皇帝的关系不能从私人关系去看,而要看他们所代表的两个利益集团。当然就个人而言,应该说窦婴更有人格魅力;而田呢,应该说是猥琐小人,是一个贪官,贪得无厌——田做了宰相以后,基本上把官员的任免权都拿在自己的手上——所以汉武帝可能更讨厌田,因为田太腐败,太跋扈,太霸道,太嚣张。田和窦婴不是有过一个廷辩嘛,在东宫辩论,窦婴就揭发田贪污腐化,有买官、卖官这些事情。田说,是呀,我田就是一个贪官,我是贪得无厌,我是腐化堕落,我喜欢女人,喜欢狗,喜欢金银财宝,喜欢好吃的东西,喜欢漂亮衣服,那不就是因为现在天下太平嘛!天下太平我又是皇亲国戚,我享受一点怎么了,我怎么着了?可是你窦婴在干什么呢?你和灌夫两个人整天躲在家里面鬼鬼祟祟地勾结一些地方豪强、江湖好汉,策划于密室,点火于基层,日议朝政,夜观星象,一天到晚是不是想着我们圣上怎么样了你们好怎么样啊?
这句话很厉害,实际上正是这句话打动了汉武帝。他要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就不能容忍地方豪强,他要加强皇帝自己的权力就不能容忍外戚集团的权力和势力过大。你外戚集团居然和地方豪强勾结起来,那就非打击不可了。所以尽管汉武帝从内心深处更讨厌田,但他更不能容忍窦婴和灌夫这样的“勾结”我认为这才是灌夫和窦婴之死的真正原因。当然,这场斗争的最后结果是汉武帝渔翁得利,窦氏集团和田氏集团都垮掉了。
弟刘启从藩王的位置上请进京城来,请他做皇帝,这就是汉文帝。所以说,这些藩王们都有一点点准备当皇帝的意思,至少是总觉得自己是有资格当皇帝的——你姓刘我也姓刘,你是高祖的子孙,我难道不是高祖的子孙吗?凭什么你当我不能当?所以刘濞想造反嘛,刘安想造反嘛,就因为他也姓刘邦的刘啊!那么你不姓刘的——姓窦的、姓田的、姓卫的,本来就是没有资格做皇帝的,你要做皇帝的话,那就是谋反,是大逆不道,会遭到群起而攻之。对皇帝来说,这样的人反而相对安全,在这个时候,皇帝在政治上会倾向于外戚而不是倾向于宗室。所以说,汉代外戚在政治舞台上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这也就是皇后、太后一族常常能够干政的头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汉王朝从一开始就是夫妻店,汉高祖刘邦的正妻吕雉可不是什么弱不禁风的娇小姐,也不是什么养尊处优的嗲太太,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女强人,她是和汉高祖刘邦一起打江山、打天下的。她还做过项羽的俘虏——当时项羽杀过来以后,把刘邦的爸爸和刘邦的老婆吕雉都俘虏了,楚汉两军交战的时候,项羽就在军前架起一口大锅,锅里面烧着油,然后把吕雉和刘邦的父亲太公给绑过来,喊话道,刘邦,现在你老爸和你老婆都在我这儿了,你要是不投降的话,我现在就把他们下了油锅!刘邦说,嗨,项羽呀,别忘了咱俩是结拜兄弟啊!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把咱爸烹了呢,别忘了给我分一碗肉汤啊。这个就是大英雄,这个就是大流氓,我跟你说其实就是一回事——所以说吕雉她和刘邦是出生入死,同甘苦共患难的,是这么当的皇后和太后。刘邦去世以后,吕后的儿子汉惠帝很懦弱——说得不好听是懦弱,说得好听就是仁慈——对于很多事情是下不了手的。吕后把她的情敌砍去手脚,瞎其眼,聋其耳,割其舌,放在厕所里面,叫做“人彘”——彘就是猪——她儿子汉惠帝看了以后就痛哭流涕地说,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妈,我还怎么做皇帝呢?自此不再过问政事,所以这期间一直是吕后专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太后干政的传统。
第三个原因,汉代号称“孝治天下”他们治国的理念就是一个字——“孝”皇帝要带头孝,下面的子民也都孝。为什么要提倡孝治呢?就是根据这样一个原理:在家是孝子,出门就是忠臣。皇帝是整个国家的君父,如果你在家里面能孝顺你的父亲,出去做官的话当然也会忠于国家的父亲——皇帝嘛。你看汉代皇帝的谥号——就是皇帝死了以后要上一个尊号——前面统统都有一个“孝”字,只有两个人例外,一个是汉高祖高皇帝,还有一个世祖,就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皇帝。其他的皇帝前面都有一个“孝”字,孝惠皇帝、孝文皇帝、孝景皇帝、孝武皇帝、孝昭皇帝既然你孝治天下,当然要尊敬太后,太后就可以干政,所以外戚的力量在两汉一直是很强很强的。现在我们看历史书也好,看电视剧也好,汉武帝刚刚登基的时候主持朝政的人是窦太后,是窦太后管事的,国家的重大政治问题都必须通过她老人家,她老人家如果不愿意的话,你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可是窦太后也不能万寿无疆啊,她也是要死的,她死了以后就是王太后干政了——王太后是汉武帝的母亲。窦太后死的时候已经是太皇太后了,王太后也想学窦太后继续管她这个儿子,谁知道汉武帝不是一个像汉景帝那样好控制的人。实际上汉武帝这个时候已经起了心思,就是必须把母族的外戚剪除掉,不能够让她们再在自己的头上指手画脚。而这个时候呢,由于窦太后的去世,窦家这个外戚集团失势了;此时王家、田家——就是王太后这个集团——的势力开始上升,田是一路青云直上。
当田和窦婴发生冲突时,汉武帝没有办法,碍不过王太后的情面——汉武帝退朝以后去看他妈妈,王太后是在绝食,说,老娘还活着,他们就敢这样欺负我的弟弟;老娘要死了,我们田家人、我们王家人还不成了人家案板上的鱼肉了?汉武帝没有办法,只好拿窦婴下狱。
自从失去窦太后的庇护,窦婴不再受皇帝的重用,周围的人也渐渐与之疏远,只有灌夫将军一人不离不弃,成为窦婴的生死之交。可是灌夫的忠贞给窦婴带来的只是暂时的安慰,却为窦婴之死埋下了大大的伏笔。这一切都是由于窦婴本身的性格造成的。
史记说窦婴这个人的性格是“任侠,自喜”汉书说他的性格是“侠,喜士”什么意思呢?“任侠”就是以侠义自任,认为自己最重要的担当就是行侠仗义,这叫“任侠”;“自喜”就是自视甚高、自鸣得意;“喜士”就是喜欢结交江湖上的人。这是窦婴的性格特点。
正因为有这样的个性,所以窦婴才跟灌夫成了好朋友。窦婴和灌夫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他们是什么时候成为好朋友的?是在窦婴失势之后。因为窦太后去世,窦家的势力就下落了,窦婴自己也被罢了官,门庭冷落车马稀,手下的门客都慢慢离开了他。这个时候灌夫来了,灌夫也是做过官的人,这个时候也是被罢官了,两个下了台的官员同病相怜,而且惺惺相惜,结为生死之交。所以灌夫被捕入狱以后,史记上的说法是“魏其锐身为救灌夫”——窦婴要挺身而出救灌夫。窦夫人就劝窦婴说,你看啊,灌夫得罪的是谁?他得罪的可是当今太后啊,是当今丞相啊,你救得了他吗?窦婴怎么说呢?他说:“侯我自得之我自失之。”我不就是个侯爵吗?这个侯爵是我自己挣来的,我自己把它丢了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不能够眼睁睁地看着灌夫死了,而我窦婴一个人还活在世界上——那是不可以的。这个是什么?这个是哥们儿义气,江湖义气。
话说回来,灌夫这个人也是有问题的。灌夫是个什么人呢?用现在的话说他是黑社会老大。灌夫也曾做过将军,出生入死,在平叛吴楚之乱的时候身先士卒,身负重伤,九死一生;但是他也为非作歹,至少是他的家人和他的门客曾经为非作歹。灌夫的财产非常之多,富甲一方。他是颍川人,和晁错是老乡,他在颍川的势力非常大,每天家里开流水席,白吃白喝的有百十号人——都是些什么人呢?都是江湖上那些人,说得好听是些侠客,说得不好听是些流氓、土匪、地痞、恶霸。你要知道在那个时代,什么英雄豪杰、江湖好汉,和流氓地痞、黑社会老大没有什么区别,基本上是混为一谈的。这些人横行乡里,鱼肉百姓,霸占田亩,垄断水利。所以当时他们家乡有一首歌,这首歌在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里面田出来告状的时候还唱了,唱的是:“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河水难道总会是清的吗?只要有一天我们颍川浑浊了,你们灌夫一家就全完蛋了!可见当时民众对他们是恨之入骨。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集权皇帝,汉武帝不能容忍地方豪强势力的壮大。
作为地方豪强的灌夫是当时朝廷打击的对象,在惹怒了丞相田之后,窦婴却不识时务,以生命的代价去救助灌夫,引起汉武帝的不满。其实,骄奢的田是汉武帝更憎恨的人,但是窦婴却最先成为外戚斗争的牺牲品。狡猾的田在东宫廷辩中抓住了窦婴的什么软肋而置他于死地呢?田又是如何让汉武帝在顷刻之间改写了历史呢?
其实,汉武帝终其一生要做的是这样一件事情:中央集权,而且是集权于皇帝。实际上他一生做的也就是这件事情。加强皇权,首先是加强中央的权力,在中央的权力当中又要加强皇帝的权力,所以汉武帝做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改革。比如设内朝和外朝就是为了从宰相那里夺权,这个情节在电视剧里面是一笔带过,就是任命卫青为大司马作为内朝的领袖。什么叫内朝?就是搞两个政府:一个政府由宰相领导,叫外朝;一个政府由皇帝领导,叫内朝。他为什么这样做?就是要一步一步从宰相那里把权力夺回来。宰相权力是相权,汉初规定相权和皇权基本上是平起平坐的——三公坐而论道啊——皇帝是五日一朝,只对重大的事情做一个批示,具体的国家事务是由宰相处理的。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坐而论道就是三个宰相在处理政务。这个职权汉武帝要把它夺回来,即夺相权为皇权。
另外一个集权措施是夺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汉武帝不可能容忍地方有一个非政府的、非官方的豪强势力存在,对于豪强势力他是一定要打击的。
窦婴和田实际上分别是两个外戚集团的代表人物,他们与皇帝的关系不能从私人关系去看,而要看他们所代表的两个利益集团。当然就个人而言,应该说窦婴更有人格魅力;而田呢,应该说是猥琐小人,是一个贪官,贪得无厌——田做了宰相以后,基本上把官员的任免权都拿在自己的手上——所以汉武帝可能更讨厌田,因为田太腐败,太跋扈,太霸道,太嚣张。田和窦婴不是有过一个廷辩嘛,在东宫辩论,窦婴就揭发田贪污腐化,有买官、卖官这些事情。田说,是呀,我田就是一个贪官,我是贪得无厌,我是腐化堕落,我喜欢女人,喜欢狗,喜欢金银财宝,喜欢好吃的东西,喜欢漂亮衣服,那不就是因为现在天下太平嘛!天下太平我又是皇亲国戚,我享受一点怎么了,我怎么着了?可是你窦婴在干什么呢?你和灌夫两个人整天躲在家里面鬼鬼祟祟地勾结一些地方豪强、江湖好汉,策划于密室,点火于基层,日议朝政,夜观星象,一天到晚是不是想着我们圣上怎么样了你们好怎么样啊?
这句话很厉害,实际上正是这句话打动了汉武帝。他要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就不能容忍地方豪强,他要加强皇帝自己的权力就不能容忍外戚集团的权力和势力过大。你外戚集团居然和地方豪强勾结起来,那就非打击不可了。所以尽管汉武帝从内心深处更讨厌田,但他更不能容忍窦婴和灌夫这样的“勾结”我认为这才是灌夫和窦婴之死的真正原因。当然,这场斗争的最后结果是汉武帝渔翁得利,窦氏集团和田氏集团都垮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