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辉煌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从另立刘虞为帝不成,袁绍心思里其实与袁术一般,都是有着称帝的打算,但他比其弟袁术强便强在他却是清楚——就算是称帝,却也不能在这时行事
这是大势问题,无论哪位精明之人都会想到这个结果,袁术若自己不是得到了被喻为“君权象征”的传国玉玺,只怕他同样也是能够想到地。
迷信于得到玉玺便是真命天子,这一点在古时是极为常见的,特别是在乱世之时,有玉玺在手其作用也确实不小,但无论哪位得到玉玺之人,却也下意识地去忽略了,若一样死物便能真正像征永恒的权力,那么最先拥有它的秦始皇、以及后来的汉室,为何会有后来失去天下之局?
对于这一点,无论哪位得到玉玺之人只怕都是同样一个答复——“天择有贤才者而任之,秦、汉气运不过,有为者仅这些人而已,此时便算是上天重新选择之时”
当一个人有了自己无论对错却必然会坚持下去之事时,他总会想出信誓旦旦、自认“有理有据”的理由来,这种人无论旁人如何劝说都很难听得进去
袁术也仅是这类从来不会缺少地一大批人中,一位典型的代表人物而已。
公元197年1月20日,汉献帝建安二年春,江北以至于幽州的中原大部份地区都是大雪飞扬,而在这个本应当是“瑞雪兆丰年”的时候,一个突兀其来的消息,却使得刚过完新年的百姓们惊愕以对,以及各地诸侯们的急急应对——
“自董卓进京乱政之后,汉室已名存实亡,最后桓、灵二帝崇信于阉竖,禁锢善类,终至于有此下场!方今天下纷争不休,孤欲以一己之力重新统一中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然名不正则言不顺,得上天护佑,孤得传国玉玺在先,百姓臣下争相支持在后,故愿承天受命,担此重任于肩”
袁术称天子!
“天子”与“皇帝”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前面已有过说明:所谓“天子”是为天之嫡长子,整个天下便是上天将其交到天子手中由其管理,这是在商周时期的便已成形地,而“家”“国”概念在那个时代也分别是代表了士大夫以及诸侯地封地;而“皇帝”的称号则是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来,此时古人认为居于天下中心地地区已全被一统“家”“国”统一为“国”而“国”又与“天下”并合,故而赢政称始皇帝以示其功业之高,而非以前那般依着封建制度,封王以及诸侯于天下。
到了这时,皇帝就是天子,天子同样也是皇帝。这是实际的意义,当然字面上的意思还是不能完全以同一个解释而定论。
所以,袁术因为顾忌于他先后败阵的曹操、刘晔二人,不直称帝号,却间接地以“称天子”行称帝之实,这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相较而言也算有得几分精明。
但无论是直接称帝还是这般曲折的想通过“天子”之名落得个有余地之事,袁术称帝这个事实是无法改变的!那么现今摆在诸侯面前的,就是如何去应对此事。
由于刘晔留于洛阳的部属原因,故而曹操与洛阳的朝廷百官们一拍即合,最终敲定一切,使得“天子”愿意迁于兖州治所许县,这已是在一月初之时,刚刚安顿后百官,并且对“天子”执礼极恭的曹操,还未享受到辛苦说服终于“迎奉天子”的好处,却立即得面对这么一件令他难以忍受的“挑衅”
本就名义上从属于袁术的孙策,却在接到消息后第一时刻便依着前时他与周瑜所商义对策,宣布了与袁术绝交,与其再无瓜葛的意思,这是天下第一个表态的诸侯。
他接到消息最早,有如此结果并不奇怪。
而曹操便成了第二个,他立即请天子发布了讨逆令,自己再发檄文于天下,就是袁绍处也送去了一份,号召天下共讨“搞分裂”的国贼。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这等大事当然没有妥协可讲!而刘晔也是第一时间作出了反应,立时宣布接受曹操的檄文,并约见于吕布,要其共同参加,与曹操一道结成讨袁主力,共攻于淮南。
有意思的是,孙策也接受了这个檄文
r /> 从另立刘虞为帝不成,袁绍心思里其实与袁术一般,都是有着称帝的打算,但他比其弟袁术强便强在他却是清楚——就算是称帝,却也不能在这时行事
这是大势问题,无论哪位精明之人都会想到这个结果,袁术若自己不是得到了被喻为“君权象征”的传国玉玺,只怕他同样也是能够想到地。
迷信于得到玉玺便是真命天子,这一点在古时是极为常见的,特别是在乱世之时,有玉玺在手其作用也确实不小,但无论哪位得到玉玺之人,却也下意识地去忽略了,若一样死物便能真正像征永恒的权力,那么最先拥有它的秦始皇、以及后来的汉室,为何会有后来失去天下之局?
对于这一点,无论哪位得到玉玺之人只怕都是同样一个答复——“天择有贤才者而任之,秦、汉气运不过,有为者仅这些人而已,此时便算是上天重新选择之时”
当一个人有了自己无论对错却必然会坚持下去之事时,他总会想出信誓旦旦、自认“有理有据”的理由来,这种人无论旁人如何劝说都很难听得进去
袁术也仅是这类从来不会缺少地一大批人中,一位典型的代表人物而已。
公元197年1月20日,汉献帝建安二年春,江北以至于幽州的中原大部份地区都是大雪飞扬,而在这个本应当是“瑞雪兆丰年”的时候,一个突兀其来的消息,却使得刚过完新年的百姓们惊愕以对,以及各地诸侯们的急急应对——
“自董卓进京乱政之后,汉室已名存实亡,最后桓、灵二帝崇信于阉竖,禁锢善类,终至于有此下场!方今天下纷争不休,孤欲以一己之力重新统一中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然名不正则言不顺,得上天护佑,孤得传国玉玺在先,百姓臣下争相支持在后,故愿承天受命,担此重任于肩”
袁术称天子!
“天子”与“皇帝”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前面已有过说明:所谓“天子”是为天之嫡长子,整个天下便是上天将其交到天子手中由其管理,这是在商周时期的便已成形地,而“家”“国”概念在那个时代也分别是代表了士大夫以及诸侯地封地;而“皇帝”的称号则是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来,此时古人认为居于天下中心地地区已全被一统“家”“国”统一为“国”而“国”又与“天下”并合,故而赢政称始皇帝以示其功业之高,而非以前那般依着封建制度,封王以及诸侯于天下。
到了这时,皇帝就是天子,天子同样也是皇帝。这是实际的意义,当然字面上的意思还是不能完全以同一个解释而定论。
所以,袁术因为顾忌于他先后败阵的曹操、刘晔二人,不直称帝号,却间接地以“称天子”行称帝之实,这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相较而言也算有得几分精明。
但无论是直接称帝还是这般曲折的想通过“天子”之名落得个有余地之事,袁术称帝这个事实是无法改变的!那么现今摆在诸侯面前的,就是如何去应对此事。
由于刘晔留于洛阳的部属原因,故而曹操与洛阳的朝廷百官们一拍即合,最终敲定一切,使得“天子”愿意迁于兖州治所许县,这已是在一月初之时,刚刚安顿后百官,并且对“天子”执礼极恭的曹操,还未享受到辛苦说服终于“迎奉天子”的好处,却立即得面对这么一件令他难以忍受的“挑衅”
本就名义上从属于袁术的孙策,却在接到消息后第一时刻便依着前时他与周瑜所商义对策,宣布了与袁术绝交,与其再无瓜葛的意思,这是天下第一个表态的诸侯。
他接到消息最早,有如此结果并不奇怪。
而曹操便成了第二个,他立即请天子发布了讨逆令,自己再发檄文于天下,就是袁绍处也送去了一份,号召天下共讨“搞分裂”的国贼。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这等大事当然没有妥协可讲!而刘晔也是第一时间作出了反应,立时宣布接受曹操的檄文,并约见于吕布,要其共同参加,与曹操一道结成讨袁主力,共攻于淮南。
有意思的是,孙策也接受了这个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