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丹崖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人们或多或少都有过离家外出的经历。有的人是为了谋生远走他乡,有的人是因为职务需要不得不四处奔波,也有的人是无缘无故而四处游荡、周游四方。尽管是为了不同的目的而背井离乡,但都会有相同乡思乡情,都会有自己的体验和苦痛。在奔波的间隙或是奔波的筋疲力尽的时候,那种思乡的痛苦是难以忍耐的,也是局外人所难以理解的。
有的人天生就恋乡眷土,不愿离开家园半步。尽管是为了生计而临时外出,恋家的人从离家的那一刻起思乡的情绪就在心头油然而生,只是一开始的时候这种情绪并不那么强烈,不容易被人觉察罢了。这种性格的人一旦完成了任务就急切地盼着回家,无论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的精彩,也没有留恋之意。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也许就是他们发出的感叹。有的人天生就喜欢流浪,旅途就是他的生命,渴望过着幼走流浪的生活,在天际间游荡。当偶尔回到家中,心中的烦躁、压抑是长期留守的人无法理解的,常常会变的浮躁不安、脾气暴躁,一旦走出家门,心情就变的平和、自由。现实中的大多数人是介于这两中性格之间,往往是在加呆久了就想着出去,出去放松一下心身,而在外面流浪的时间长了又想着回家小歇。
无论是恋家的临时外出,还是流浪者的常年漂泊,无论是走到那里、走的有多远,只要是中国人都会在心里挂念着自己的故乡。牵挂的并不一定是具体的人、具体的物,也不是具体的某个地方,而只是一种没有原因的思念和牵挂。尽管你出生在他乡,也根本没有回过祖籍地,可对祖籍地的向往却是与生俱来的。有人说这就是文化,就是不自觉地浸入到你血液中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因不仅会代代相传,有时随着遗传不仅不会衰减反而会放大。我就有着这样的一种欲望,一种试图想知道自己是从那里来的欲望。
发现有我这种欲望,还是30年前的事。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翻阅过一本书,现在记不清这本书的名字,可是书里的一段话却时时刻刻印记在我的脑海里,还时不时地从记忆的深处跳出来。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据考证,赵氏的祖先是生活在云南的一个部落,经过千年的迁徙经河南来到河北和山东一带。书中没有肯定自己的说法,我也知道这种说法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是一种推测或传说。可是我却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祖先和那支从云南迁徙出来的部落联系起来。常常有一种寻根问祖的渴望,渴望到云南看一看,看什么?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就是那么一种流淌在心底的渴望。
2003年10月,有一个到昆明出差的机会,我心里十分高兴。我并不想去看世博园,对玉龙雪山的风景也不感兴趣,只是想去云南看看。遗憾的是,乘飞机去昆明在万米高空除了奔腾的云海以外什么也看不到。等到能够看到地面上的村庄、山岭和树林的时候,飞机却已经飞临到了城市的上空。在昆明的宾馆住了下来,而我的心里却一直跳动着离开的念头。昆明四季如春,空气湿润而清新,路边林木茂盛,树下百花盛开,真不愧“春城”的称号。可这么美丽的城市却留不住我的心、牵不动我的情。还好,两天的会议结束以后有机会乘车外出旅游。我坐在车上急切地盼望着走出城市,去寻访那古老而遥远的部落。
我望着窗外的山峦,观察着路边的村镇和行人,想象着祖先的模样,试图从他们的身上寻找到祖先的影子。游玩了大理的风光以后又经过长途的奔波,汽车开进了丽水古镇。远处山峦静静地拥抱着白云躺在蓝天的怀抱里,山坡下的小镇安静地爬伏在地上,滔滔的河水欢唱着陪伴在她的身旁,更显得古镇是那么安详和端庄。我绕过挤满游人的店铺,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来到一处背街小巷,坐在河边的油木板凳上,喝着用山水沏泡的清茶,望着奔腾的河水,脑海中回响着轰隆隆的水声,思绪在自由地飞翔,但又什么也没有想,只是觉得心中是那么地畅快和亮堂,浑身都感觉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自在。要不是同伴在对面喊我:“车要走啦!”我真不知道会在这里呆多久,就像是回到久别的故乡依依不舍。离开了这里就又要回到那纷杂的尘世俗境。我一边慢慢地离开小巷,一般在心里暗暗地呐喊:“再见,我会再来的!”
人们或多或少都有过离家外出的经历。有的人是为了谋生远走他乡,有的人是因为职务需要不得不四处奔波,也有的人是无缘无故而四处游荡、周游四方。尽管是为了不同的目的而背井离乡,但都会有相同乡思乡情,都会有自己的体验和苦痛。在奔波的间隙或是奔波的筋疲力尽的时候,那种思乡的痛苦是难以忍耐的,也是局外人所难以理解的。
有的人天生就恋乡眷土,不愿离开家园半步。尽管是为了生计而临时外出,恋家的人从离家的那一刻起思乡的情绪就在心头油然而生,只是一开始的时候这种情绪并不那么强烈,不容易被人觉察罢了。这种性格的人一旦完成了任务就急切地盼着回家,无论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的精彩,也没有留恋之意。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也许就是他们发出的感叹。有的人天生就喜欢流浪,旅途就是他的生命,渴望过着幼走流浪的生活,在天际间游荡。当偶尔回到家中,心中的烦躁、压抑是长期留守的人无法理解的,常常会变的浮躁不安、脾气暴躁,一旦走出家门,心情就变的平和、自由。现实中的大多数人是介于这两中性格之间,往往是在加呆久了就想着出去,出去放松一下心身,而在外面流浪的时间长了又想着回家小歇。
无论是恋家的临时外出,还是流浪者的常年漂泊,无论是走到那里、走的有多远,只要是中国人都会在心里挂念着自己的故乡。牵挂的并不一定是具体的人、具体的物,也不是具体的某个地方,而只是一种没有原因的思念和牵挂。尽管你出生在他乡,也根本没有回过祖籍地,可对祖籍地的向往却是与生俱来的。有人说这就是文化,就是不自觉地浸入到你血液中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因不仅会代代相传,有时随着遗传不仅不会衰减反而会放大。我就有着这样的一种欲望,一种试图想知道自己是从那里来的欲望。
发现有我这种欲望,还是30年前的事。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翻阅过一本书,现在记不清这本书的名字,可是书里的一段话却时时刻刻印记在我的脑海里,还时不时地从记忆的深处跳出来。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据考证,赵氏的祖先是生活在云南的一个部落,经过千年的迁徙经河南来到河北和山东一带。书中没有肯定自己的说法,我也知道这种说法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是一种推测或传说。可是我却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祖先和那支从云南迁徙出来的部落联系起来。常常有一种寻根问祖的渴望,渴望到云南看一看,看什么?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就是那么一种流淌在心底的渴望。
2003年10月,有一个到昆明出差的机会,我心里十分高兴。我并不想去看世博园,对玉龙雪山的风景也不感兴趣,只是想去云南看看。遗憾的是,乘飞机去昆明在万米高空除了奔腾的云海以外什么也看不到。等到能够看到地面上的村庄、山岭和树林的时候,飞机却已经飞临到了城市的上空。在昆明的宾馆住了下来,而我的心里却一直跳动着离开的念头。昆明四季如春,空气湿润而清新,路边林木茂盛,树下百花盛开,真不愧“春城”的称号。可这么美丽的城市却留不住我的心、牵不动我的情。还好,两天的会议结束以后有机会乘车外出旅游。我坐在车上急切地盼望着走出城市,去寻访那古老而遥远的部落。
我望着窗外的山峦,观察着路边的村镇和行人,想象着祖先的模样,试图从他们的身上寻找到祖先的影子。游玩了大理的风光以后又经过长途的奔波,汽车开进了丽水古镇。远处山峦静静地拥抱着白云躺在蓝天的怀抱里,山坡下的小镇安静地爬伏在地上,滔滔的河水欢唱着陪伴在她的身旁,更显得古镇是那么安详和端庄。我绕过挤满游人的店铺,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来到一处背街小巷,坐在河边的油木板凳上,喝着用山水沏泡的清茶,望着奔腾的河水,脑海中回响着轰隆隆的水声,思绪在自由地飞翔,但又什么也没有想,只是觉得心中是那么地畅快和亮堂,浑身都感觉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自在。要不是同伴在对面喊我:“车要走啦!”我真不知道会在这里呆多久,就像是回到久别的故乡依依不舍。离开了这里就又要回到那纷杂的尘世俗境。我一边慢慢地离开小巷,一般在心里暗暗地呐喊:“再见,我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