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再寇篇 (2/2)
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少年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奴老上单于去世,其子军臣单于继立。
汉文帝后4年(BC160)5月,汉文帝下诏大赦天下。免官奴婢为庶人。
预言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说中了!汉文帝后6年(BC159)冬天,匈奴果然再次席卷而来!又是一个可怕的冬天!此次进攻汉朝的是军臣单于。而中行说发扬汉奸一奸到底的精神,继续为匈奴服务。军臣单于为了这次抢劫行动,足足准备了近三年。终于,他按捺不住了!
据说狼都有领地意识。特别是头狼,他身为首领,必须寻找突击物发动攻击。这样做的好处是:发扬保存了狼斗狠斗勇的精神,以此奠定头狼不可动摇的地位。一直到死亡,或被下一个挑衅者击败…匈奴人,似天生就具有狼的意识和精神。生态环境之恶劣,必然使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杀出一条生存之路!宁可战死,不可待毙。这或许是对匈奴头狼及他们战士一个很好的诠释。
军臣单于此次大举南下,骑兵数字大大缩水。如单从这些数字,我们甚至可以看出:冒顿家族这三代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想当初,冒顿40万骑兵困刘邦于白登城;前些年,老上单于14万骑兵进逼长安城;现在军臣单于的骑兵,只有6万…但事实是:仅是这六万骑兵,又让汉朝再次经历了仿佛地震似的恐惧!
匈奴六万骑兵分两路对汉朝进攻:一路杀入上郡、一路杀入云中郡。两路骑兵都势不可挡,如黄河之水泛滥成灾!
姑且不论汉朝多少边民被屠、多少牛羊被掠夺。更让人害怕的是:匈奴骑兵一路烧杀,于是汉朝的烽火从上郡传到甘泉,又从甘泉传到长安…匈奴此次进攻汉朝,距离上次老上单于进逼长安城,仅隔八年。然而此时,几乎所有汉朝人都发出了八年前那个救命的呼喊:保卫长安!
为保证京城的安全,刘恒做了以下部署:周亚夫驻军长安西偏北20公里不到的细柳原、徐厉驻军长安北的棘门、刘礼驻军长安东20公里的霸上…以上三军部署的意图是:沿渭水三面保卫京城长安。
同时,为对付两支骑兵部队,又进行以下部署:令免为车骑将军,驻军代郡东南的飞狐口,作为守赵边防军;苏意为将军,驻军太原郡与雁门郡交界的句注山,作为守代边防军…这两支部队的共同防御目标是:挡住杀入云中郡的那3万匈奴骑兵南下汇合。
另外,将军张武驻军北地郡。从地图上看,张武之军才是保卫长安城的第一道防线。此军设置的意图是:挡住杀入上郡的那3万匈奴骑兵。
当刘恒布置好这一切时,汉朝已没有机动部队可用了。换句话说:汉朝处于全面防御之中!于是,整个汉朝都在屏息呼吸。他们都在等待!等待一场生与死的暴风雪洗礼!
此时,和八年前一样,为打好这场对匈奴的自卫反击战,汉文帝刘恒又要亲自劳军鼓气。没办法,国无良将,当皇帝的就只有不辞劳苦、以身作则,来鼓舞前线战士们奋勇杀敌的士气!
“只要匈奴敢进攻长安,你们就狠狠干他们一票”如刘恒当年真说过这话,也一点都不夸张和过分。是啊!冒顿单于40万大军,没逛过长安;老上单于14万骑兵,也没逛过长安;难道你军臣单于6万骑兵,就想轻松进长安城过冬来了?这当然是绝不允许发生的事!就算匈奴骑兵长了翅膀要从天而降,你们也要把他撕个稀巴烂!
刘恒此次劳军的对象是驻守长安城的三路大军。劳军路线是先逛霸上,再去棘门,最后一站是细柳营。
前两地的气氛相当喜剧。刘恒无论是到霸上或是棘门,士兵们看到皇帝御驾光临,无不表现出一派士气昂扬,仿佛过节般热闹。
我们不妨想象,这情景就像我们大学军训的情景。领导坐着车从操场经过,一路微笑招手,且对着高音喇叭喊道“同志们辛苦了”于是,我们这些新兵仔还得整齐地向着领导震天动地地喊道“领导更辛苦”
但当刘恒逛到细柳营门前,看到的却是别样风景:没有喧锣,没有大鼓。战士们就像不认识皇帝似的,个个一副紧张的模样:军士皆披甲,弓上弦、刀出鞘,警戒森严…更让人震惊的是:皇帝的仪仗队被哨兵拦住了;更更让人震惊的是,仪仗队长喊出“天子驾到”军门都尉竟敢大胆回话“军中只闻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
军门都尉嘴里的这个将军,指的就是驻军领导周亚夫。这个周亚夫,就是前丞相周勃的次子。要说周亚夫能混到今天,还真有些戏剧性。
我们知道:BC176年,周勃曾莫名其妙被人告了一个企图造反罪,被抓进监狱去感受“狱吏之贵”之后虽被放了出来,可坐过牢的周勃从此再无东山再起的机会。BC169年默默死去。
周勃死后,长子周胜之继承爵位。而周亚夫则成为河内郡守。有一次,那位汉朝第一神相许负给周亚夫看了一个相“你三年后当封侯,再八年之后出将入相,富贵至极,人臣无两。但结局欠佳,不过九年,你就要被活活饿死”现代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性格即命运。可两千多年前,中国面相大师却这样告诉我们:面相即命运。如果说性格是命运的一部分,可面相跟冥冥之中不可知的命运又有啥关系呢?中国面相大师的理论,着实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在我看来,看相不可怕,可怕的是看相的人有学问。中国面相学在几千年正统文化的夹缝中,经历朝历代面相大师的认真总结,竟还能整出一本本留传后世的理论指导书。正如那本传说中的《麻衣相法》,就不知被多少人捧为了睇相经典!话说回来,如说面相学是一不入流的边缘学科,但恰恰中国正史从来就没少过对面相故事的记载。只要载入正史的,往往都是被人相中的。诸如刘邦、薄姬、邓通,还有眼前这个周亚夫!
奴老上单于去世,其子军臣单于继立。
汉文帝后4年(BC160)5月,汉文帝下诏大赦天下。免官奴婢为庶人。
预言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说中了!汉文帝后6年(BC159)冬天,匈奴果然再次席卷而来!又是一个可怕的冬天!此次进攻汉朝的是军臣单于。而中行说发扬汉奸一奸到底的精神,继续为匈奴服务。军臣单于为了这次抢劫行动,足足准备了近三年。终于,他按捺不住了!
据说狼都有领地意识。特别是头狼,他身为首领,必须寻找突击物发动攻击。这样做的好处是:发扬保存了狼斗狠斗勇的精神,以此奠定头狼不可动摇的地位。一直到死亡,或被下一个挑衅者击败…匈奴人,似天生就具有狼的意识和精神。生态环境之恶劣,必然使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杀出一条生存之路!宁可战死,不可待毙。这或许是对匈奴头狼及他们战士一个很好的诠释。
军臣单于此次大举南下,骑兵数字大大缩水。如单从这些数字,我们甚至可以看出:冒顿家族这三代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想当初,冒顿40万骑兵困刘邦于白登城;前些年,老上单于14万骑兵进逼长安城;现在军臣单于的骑兵,只有6万…但事实是:仅是这六万骑兵,又让汉朝再次经历了仿佛地震似的恐惧!
匈奴六万骑兵分两路对汉朝进攻:一路杀入上郡、一路杀入云中郡。两路骑兵都势不可挡,如黄河之水泛滥成灾!
姑且不论汉朝多少边民被屠、多少牛羊被掠夺。更让人害怕的是:匈奴骑兵一路烧杀,于是汉朝的烽火从上郡传到甘泉,又从甘泉传到长安…匈奴此次进攻汉朝,距离上次老上单于进逼长安城,仅隔八年。然而此时,几乎所有汉朝人都发出了八年前那个救命的呼喊:保卫长安!
为保证京城的安全,刘恒做了以下部署:周亚夫驻军长安西偏北20公里不到的细柳原、徐厉驻军长安北的棘门、刘礼驻军长安东20公里的霸上…以上三军部署的意图是:沿渭水三面保卫京城长安。
同时,为对付两支骑兵部队,又进行以下部署:令免为车骑将军,驻军代郡东南的飞狐口,作为守赵边防军;苏意为将军,驻军太原郡与雁门郡交界的句注山,作为守代边防军…这两支部队的共同防御目标是:挡住杀入云中郡的那3万匈奴骑兵南下汇合。
另外,将军张武驻军北地郡。从地图上看,张武之军才是保卫长安城的第一道防线。此军设置的意图是:挡住杀入上郡的那3万匈奴骑兵。
当刘恒布置好这一切时,汉朝已没有机动部队可用了。换句话说:汉朝处于全面防御之中!于是,整个汉朝都在屏息呼吸。他们都在等待!等待一场生与死的暴风雪洗礼!
此时,和八年前一样,为打好这场对匈奴的自卫反击战,汉文帝刘恒又要亲自劳军鼓气。没办法,国无良将,当皇帝的就只有不辞劳苦、以身作则,来鼓舞前线战士们奋勇杀敌的士气!
“只要匈奴敢进攻长安,你们就狠狠干他们一票”如刘恒当年真说过这话,也一点都不夸张和过分。是啊!冒顿单于40万大军,没逛过长安;老上单于14万骑兵,也没逛过长安;难道你军臣单于6万骑兵,就想轻松进长安城过冬来了?这当然是绝不允许发生的事!就算匈奴骑兵长了翅膀要从天而降,你们也要把他撕个稀巴烂!
刘恒此次劳军的对象是驻守长安城的三路大军。劳军路线是先逛霸上,再去棘门,最后一站是细柳营。
前两地的气氛相当喜剧。刘恒无论是到霸上或是棘门,士兵们看到皇帝御驾光临,无不表现出一派士气昂扬,仿佛过节般热闹。
我们不妨想象,这情景就像我们大学军训的情景。领导坐着车从操场经过,一路微笑招手,且对着高音喇叭喊道“同志们辛苦了”于是,我们这些新兵仔还得整齐地向着领导震天动地地喊道“领导更辛苦”
但当刘恒逛到细柳营门前,看到的却是别样风景:没有喧锣,没有大鼓。战士们就像不认识皇帝似的,个个一副紧张的模样:军士皆披甲,弓上弦、刀出鞘,警戒森严…更让人震惊的是:皇帝的仪仗队被哨兵拦住了;更更让人震惊的是,仪仗队长喊出“天子驾到”军门都尉竟敢大胆回话“军中只闻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
军门都尉嘴里的这个将军,指的就是驻军领导周亚夫。这个周亚夫,就是前丞相周勃的次子。要说周亚夫能混到今天,还真有些戏剧性。
我们知道:BC176年,周勃曾莫名其妙被人告了一个企图造反罪,被抓进监狱去感受“狱吏之贵”之后虽被放了出来,可坐过牢的周勃从此再无东山再起的机会。BC169年默默死去。
周勃死后,长子周胜之继承爵位。而周亚夫则成为河内郡守。有一次,那位汉朝第一神相许负给周亚夫看了一个相“你三年后当封侯,再八年之后出将入相,富贵至极,人臣无两。但结局欠佳,不过九年,你就要被活活饿死”现代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性格即命运。可两千多年前,中国面相大师却这样告诉我们:面相即命运。如果说性格是命运的一部分,可面相跟冥冥之中不可知的命运又有啥关系呢?中国面相大师的理论,着实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在我看来,看相不可怕,可怕的是看相的人有学问。中国面相学在几千年正统文化的夹缝中,经历朝历代面相大师的认真总结,竟还能整出一本本留传后世的理论指导书。正如那本传说中的《麻衣相法》,就不知被多少人捧为了睇相经典!话说回来,如说面相学是一不入流的边缘学科,但恰恰中国正史从来就没少过对面相故事的记载。只要载入正史的,往往都是被人相中的。诸如刘邦、薄姬、邓通,还有眼前这个周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