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章:考虑身后名的高翰文
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天晚上,高翰文其实没有怎么参与两学生的学习讨论。事实上,高翰文已经断断续续好几次没有主持两学生的学习了,甚至连两人的课业主题都是自己拟定的,高翰文只负责在后面根据祝小由的整理进行评阅与结构化梳理。
之所以要亲自梳理,是对话形式的讨论,虽然还具有启发性,但并不适合广泛地传播。经历后应试教育的高翰文知道,只有条理清楚,结构化展示各自理论体系的假设、论点、论据、结论定理时,知识才能够有机会规模化传播。当然,这也容易引起教条主义与形式主义,就是记住了定理无法应用,只能喊口号。但人口基数那么大,总会有更多人理解的。
高翰文现在要做的就是放手,看看这两人一人更偏向演绎法,一个更偏向归纳法,最终能走出什么样的接过来。
事实上,经过小半年的培养,这个不同已经很明显了。
以演绎法为基础的沈一贯,明显分析更为专注,并且仿佛间正在形成自己的哲学体系。从演绎法来看,在一个假设体系下,将逻辑一以贯之,那么就能理解整个体系。当前体系下,就算逻辑推演还没拓展到,但其结论已然是确定的了。而真正支撑这个世界发展的则是当前演绎体系之外的偶然性突破,并以此确立新的演绎体系。
而人能够认知这个演绎体系,那个演绎体系的根源则在于先验存在于人脑的各种逻辑概念或者理念。这很明显就是唯心主义的雏形了,对人相信先验理念,对事相信演绎中或然性的价值。
朱赓则恰恰与之对立,以归纳法为基础,其关注更为广泛。从归纳法来看,人类总是能够讲个体的经验通过汇总上升为逻辑的理论。逻辑没有推演到的地方必然是人没有经验过的地方。未来并不确定。真正支撑这个世界发展的关键是尽可能对已经经验到的事物的系统总结,并以此不断归纳出新的理论体系。
沿着朱赓的思路,则明显是后世唯物主义的雏形了。对人相信人的实践,对事相信归纳中必然性的存在。
这两人,放到古代,几乎就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了。演绎法则更多强调以我观物,寻找我对物的理解。归纳法则强调以物观物寻找物的共性。
这两者,前者以先验理念普遍存在为前提,后者以万物有理为前提。其实并不是相互否认,只是先后顺序不同。
其实高翰文自己以前虽然是社会科学的,但对哲学了解并不深入。看到学生的讨论差不多才把后世流行的六祖慧能那个风动帆动的故事搞清楚。人人都能感受到风动、帆动是唯心主义。风动、帆动、各有其共性是唯物主义。不是风动不是帆动,仁者心动则是神棍。
看着自己两个学生还能和和气气地相互交流印证,互学互长。高翰文总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的怪异。
原因到时很简单,按后世网络规律,百年以后两个阵营的喷子可不会少问后对方祖宗十八代。谁能想到,其先贤竟然是如此情同手足的同门师兄弟呢?
想到这里,突然,觉得好像有些不妙。因为两派学子以后无论问后谁祖宗十八代都会问候到自己身上。喷子骂人,可不会管那么多,那都是从头骂到尾的。这意味着自己几乎肯定要承受两倍的咒骂。
想到这里,高翰文刚开始为自己两个弟子如此迅速成长而感到的欣慰早已当然无存了。是的,为了自己这个祖师爷的身后名考虑,他必须提前给两位树立一个标准的议事规则了。否则,自己死了估计都难以消停。
想到议事规则,好在自己会计出身,罗伯特议事规则还是学过的,为了死后不被两拨后人扒坟,也顾不得当文抄公了。内容分讨论原则与阶段事项两个部分,写得是相当详细,生怕自己回忆出现缺漏。
因此,在结构化整理之后,高翰文又忙活一个时辰,才交给祝小由,让他重新整理进弟子讨论集里。嗯,也就是差不多到亥时三刻,祝小由才领着日复一日挤压的任务下班。
高翰文倒是热心地问过要不要一起住知府衙门算了。这个好意却被祝小由第一时间坚决拒绝了,出门时跑得跟狗撵起来了似的。
--
多谢多谢书友白莲教徒、钯碳、熊*老师、带雨梨花1957、毕业于2019、你没穷过你不懂的推荐票
当天晚上,高翰文其实没有怎么参与两学生的学习讨论。事实上,高翰文已经断断续续好几次没有主持两学生的学习了,甚至连两人的课业主题都是自己拟定的,高翰文只负责在后面根据祝小由的整理进行评阅与结构化梳理。
之所以要亲自梳理,是对话形式的讨论,虽然还具有启发性,但并不适合广泛地传播。经历后应试教育的高翰文知道,只有条理清楚,结构化展示各自理论体系的假设、论点、论据、结论定理时,知识才能够有机会规模化传播。当然,这也容易引起教条主义与形式主义,就是记住了定理无法应用,只能喊口号。但人口基数那么大,总会有更多人理解的。
高翰文现在要做的就是放手,看看这两人一人更偏向演绎法,一个更偏向归纳法,最终能走出什么样的接过来。
事实上,经过小半年的培养,这个不同已经很明显了。
以演绎法为基础的沈一贯,明显分析更为专注,并且仿佛间正在形成自己的哲学体系。从演绎法来看,在一个假设体系下,将逻辑一以贯之,那么就能理解整个体系。当前体系下,就算逻辑推演还没拓展到,但其结论已然是确定的了。而真正支撑这个世界发展的则是当前演绎体系之外的偶然性突破,并以此确立新的演绎体系。
而人能够认知这个演绎体系,那个演绎体系的根源则在于先验存在于人脑的各种逻辑概念或者理念。这很明显就是唯心主义的雏形了,对人相信先验理念,对事相信演绎中或然性的价值。
朱赓则恰恰与之对立,以归纳法为基础,其关注更为广泛。从归纳法来看,人类总是能够讲个体的经验通过汇总上升为逻辑的理论。逻辑没有推演到的地方必然是人没有经验过的地方。未来并不确定。真正支撑这个世界发展的关键是尽可能对已经经验到的事物的系统总结,并以此不断归纳出新的理论体系。
沿着朱赓的思路,则明显是后世唯物主义的雏形了。对人相信人的实践,对事相信归纳中必然性的存在。
这两人,放到古代,几乎就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了。演绎法则更多强调以我观物,寻找我对物的理解。归纳法则强调以物观物寻找物的共性。
这两者,前者以先验理念普遍存在为前提,后者以万物有理为前提。其实并不是相互否认,只是先后顺序不同。
其实高翰文自己以前虽然是社会科学的,但对哲学了解并不深入。看到学生的讨论差不多才把后世流行的六祖慧能那个风动帆动的故事搞清楚。人人都能感受到风动、帆动是唯心主义。风动、帆动、各有其共性是唯物主义。不是风动不是帆动,仁者心动则是神棍。
看着自己两个学生还能和和气气地相互交流印证,互学互长。高翰文总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的怪异。
原因到时很简单,按后世网络规律,百年以后两个阵营的喷子可不会少问后对方祖宗十八代。谁能想到,其先贤竟然是如此情同手足的同门师兄弟呢?
想到这里,突然,觉得好像有些不妙。因为两派学子以后无论问后谁祖宗十八代都会问候到自己身上。喷子骂人,可不会管那么多,那都是从头骂到尾的。这意味着自己几乎肯定要承受两倍的咒骂。
想到这里,高翰文刚开始为自己两个弟子如此迅速成长而感到的欣慰早已当然无存了。是的,为了自己这个祖师爷的身后名考虑,他必须提前给两位树立一个标准的议事规则了。否则,自己死了估计都难以消停。
想到议事规则,好在自己会计出身,罗伯特议事规则还是学过的,为了死后不被两拨后人扒坟,也顾不得当文抄公了。内容分讨论原则与阶段事项两个部分,写得是相当详细,生怕自己回忆出现缺漏。
因此,在结构化整理之后,高翰文又忙活一个时辰,才交给祝小由,让他重新整理进弟子讨论集里。嗯,也就是差不多到亥时三刻,祝小由才领着日复一日挤压的任务下班。
高翰文倒是热心地问过要不要一起住知府衙门算了。这个好意却被祝小由第一时间坚决拒绝了,出门时跑得跟狗撵起来了似的。
--
多谢多谢书友白莲教徒、钯碳、熊*老师、带雨梨花1957、毕业于2019、你没穷过你不懂的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