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步步紧 (2/2)
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九州河山皆华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庞岳依旧像前两天那样去各营的防守区域巡视了一圈,走上北门城头时,他又看见了那支引起了他极度好奇心的忠贞营骑兵。似乎刚刚结束完训练。从东门的方向一路奔腾而来,回到了紧靠北门外的营地中。
前两日,他便看见了这支骑兵,总人数在六七百人上下。其中的官兵大都其貌不扬、表情冷漠,除了每人配备双马之外,其它的地方都平常无奇,在数万人的军队中显得很不起眼。不过他们的实力却被庞岳实实在在地看在了眼里,初十上午。忠贞营刚抵达衡山县城的那一战中,这支骑兵与上千满洲镶白旗骑兵几番对冲之后,居然丝毫不落下风。如此强悍的战斗力当时便引起了庞岳的关注,只是由于后来的事情比较多,便没有过多地去询问打听。
战斗力如此强悍的骑兵,绝对是当年闯营中的精锐,在历史上应该有着一个属于他们集体的名字。庞岳仔细地在脑海中搜索着前世所读过的史料信息,过了一会儿,眼睛终于一亮:难道是他们?
这时。庞岳正好看见李过从城外进来,便走下了城头,准备去验证一下自己心中的答案。
“兴国侯!”
李过突然听见有人在叫自己,扭头一看,原来是庞岳。于是微笑着拱手道:“原来是定武伯!定武伯也在察看各营吗?”
“正是,”庞岳脸上同样挂着微笑“刚才庞某四处走动察看了一番,发现忠贞营的将士们士气很高。举手投足一股强军风范,不愧是征战多年的精锐啊!”这番话里自然带着一些夸张的成分。李过也似乎听得很是受用,不过嘴上依然很谦虚:“定武伯过奖了!依李某看,湖广镇的将士才是真正的精锐之师,经历连饭苦战之后还能有如此士气,实在是不简单!”
这倒是李过的心里话,自从听说了湖广镇之前的战绩,这两日又看到了湖广镇将士的精神面貌和表现之后,久经沙场的他立马就意识到,若没有严格的军纪约束和持续的高强度训练,绝对练不出这种强兵。
庞岳继续客套了一下,便直奔主题:“湖广镇也算不上什么精锐,至少没有像兴国侯麾下那么精锐的骑兵。比如说,刚刚回营的那一支。如果庞某没有猜错的话,他们便是当初的闯营三堵墙吧?”
庞岳记得,三堵墙是当初李自成一手组建的一锐骑兵,成员均是从河南、陕西等地义军中精选出来的骑马好手,每人配备双马甚至三马,属于闯营中的核心精锐,曾多次以少击多、将明朝官军打得一败涂地,和满洲骑兵的几次交手也从未落过下风,但由于人数不多,还是改变不了大局,最后随着整个闯营的衰落而衰落了下去,被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李过先是一怔,似乎对庞岳如此熟悉自己的人马而感到诧异,在确定了庞岳没有其它意思之后,点了点头:“定武伯说对了,他们正是原来的闯营三堵墙。当初,三堵墙由闯王耗尽心血一手组建,也的确算得上是闯营中的一支精锐,顶峰时期多达四五千人,曾在开封哦,在弘光元年的怀庆之战中击败了比他们还多的鞑虏骑兵,但自身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经过这几年的连番转战之后,人数更是越来越少,眼下就只剩下这六七百人了。”
说到这里,李过的语气中带上了一丝失落:“我也想过扩充,可现在不说钱粮、战马稀缺,即便不缺,也很难再找到那种骑马好手了。现在的这六七百人,基本上是死一个少一个,不知还能撑上几年。不到万不得已,我也很少再让他们出战。唉,一想起这支曾经耗费了闯王心血而组建成的骑兵到了我手上便成了现在这副模样,我这心里面实在感到愧疚。”
听李过如此一说,庞岳沉吟片刻,最终还是放弃了挖墙脚的打算,至少暂时不再打算这样,转而劝慰起了李过:“兴国侯不必如此伤怀,现在的三堵墙依然是好样的。虽然目前没办法扩充,但我相信,总有一日,这支精锐骑兵会恢复乃至超过当初的巅峰状态!”
临近中午的时候,随着南边卷起的漫天烟尘,满洲镶蓝旗和正白旗的满洲兵赶回了衡山县城,与多铎的主力会合。过了不到半个时辰,与满洲兵一同赶回的武昌水师也抵达了衡山县城西面的湘江江面上,分兵数日的八旗军终于再次合为一处。
又过了大约一个时辰,朱大典督率的萧旷、黄朝宣部以及高一功所率的一万忠贞营兵马也抵达了衡州。进城之后,朱大典召集堵胤锡以及全体高级将领前来,宣读了隆武帝的圣旨。面对隆武帝的旨意,堵胤锡和诸位将领均没有异议,表示愿意服从朱大典节制。
此时,集结于衡山县城的明军已经将近七万,其中,庞岳、萧旷、黄朝宣三镇嫡系官军三万余,忠贞营三万余,在兵力上已经超过清军。虽然整体战斗力比起多铎手下的八旗军依然存在着一定差距,但除了湖广镇之外,其余各部基本上都没有经受什么损失,再加之湖广镇先前取得的一些列战绩使得他们对清军的畏惧心理已经逐渐被“鞑子不过如此”之类的想法所取代,因此士气还算旺盛,可堪一战。
会合了正白旗和镶蓝旗的兵马之后,多铎便没有丝毫耽搁,全军吃过午饭又歇息了一个时辰之后,正式拔营北返。
见清军离开,朱大典也下令明军各部拔营启程,跟在清军之后数里之外紧追不舍。
面对着步步紧逼的明军,多铎也没有丝毫恋战的念头,仅派出几支小股人马前去骚扰迟滞明军步伐。但明军却几乎不受任何影响,驱散前来骚扰的清军骑兵,继续向前推进。
就这样,分属不同阵营的两支军队共十余万人开始一前一后地朝着长沙方向进发,官道上卷起的漫长烟尘宛如一条黄色长龙,朝着北方蜿蜒而去。
庞岳依旧像前两天那样去各营的防守区域巡视了一圈,走上北门城头时,他又看见了那支引起了他极度好奇心的忠贞营骑兵。似乎刚刚结束完训练。从东门的方向一路奔腾而来,回到了紧靠北门外的营地中。
前两日,他便看见了这支骑兵,总人数在六七百人上下。其中的官兵大都其貌不扬、表情冷漠,除了每人配备双马之外,其它的地方都平常无奇,在数万人的军队中显得很不起眼。不过他们的实力却被庞岳实实在在地看在了眼里,初十上午。忠贞营刚抵达衡山县城的那一战中,这支骑兵与上千满洲镶白旗骑兵几番对冲之后,居然丝毫不落下风。如此强悍的战斗力当时便引起了庞岳的关注,只是由于后来的事情比较多,便没有过多地去询问打听。
战斗力如此强悍的骑兵,绝对是当年闯营中的精锐,在历史上应该有着一个属于他们集体的名字。庞岳仔细地在脑海中搜索着前世所读过的史料信息,过了一会儿,眼睛终于一亮:难道是他们?
这时。庞岳正好看见李过从城外进来,便走下了城头,准备去验证一下自己心中的答案。
“兴国侯!”
李过突然听见有人在叫自己,扭头一看,原来是庞岳。于是微笑着拱手道:“原来是定武伯!定武伯也在察看各营吗?”
“正是,”庞岳脸上同样挂着微笑“刚才庞某四处走动察看了一番,发现忠贞营的将士们士气很高。举手投足一股强军风范,不愧是征战多年的精锐啊!”这番话里自然带着一些夸张的成分。李过也似乎听得很是受用,不过嘴上依然很谦虚:“定武伯过奖了!依李某看,湖广镇的将士才是真正的精锐之师,经历连饭苦战之后还能有如此士气,实在是不简单!”
这倒是李过的心里话,自从听说了湖广镇之前的战绩,这两日又看到了湖广镇将士的精神面貌和表现之后,久经沙场的他立马就意识到,若没有严格的军纪约束和持续的高强度训练,绝对练不出这种强兵。
庞岳继续客套了一下,便直奔主题:“湖广镇也算不上什么精锐,至少没有像兴国侯麾下那么精锐的骑兵。比如说,刚刚回营的那一支。如果庞某没有猜错的话,他们便是当初的闯营三堵墙吧?”
庞岳记得,三堵墙是当初李自成一手组建的一锐骑兵,成员均是从河南、陕西等地义军中精选出来的骑马好手,每人配备双马甚至三马,属于闯营中的核心精锐,曾多次以少击多、将明朝官军打得一败涂地,和满洲骑兵的几次交手也从未落过下风,但由于人数不多,还是改变不了大局,最后随着整个闯营的衰落而衰落了下去,被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李过先是一怔,似乎对庞岳如此熟悉自己的人马而感到诧异,在确定了庞岳没有其它意思之后,点了点头:“定武伯说对了,他们正是原来的闯营三堵墙。当初,三堵墙由闯王耗尽心血一手组建,也的确算得上是闯营中的一支精锐,顶峰时期多达四五千人,曾在开封哦,在弘光元年的怀庆之战中击败了比他们还多的鞑虏骑兵,但自身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经过这几年的连番转战之后,人数更是越来越少,眼下就只剩下这六七百人了。”
说到这里,李过的语气中带上了一丝失落:“我也想过扩充,可现在不说钱粮、战马稀缺,即便不缺,也很难再找到那种骑马好手了。现在的这六七百人,基本上是死一个少一个,不知还能撑上几年。不到万不得已,我也很少再让他们出战。唉,一想起这支曾经耗费了闯王心血而组建成的骑兵到了我手上便成了现在这副模样,我这心里面实在感到愧疚。”
听李过如此一说,庞岳沉吟片刻,最终还是放弃了挖墙脚的打算,至少暂时不再打算这样,转而劝慰起了李过:“兴国侯不必如此伤怀,现在的三堵墙依然是好样的。虽然目前没办法扩充,但我相信,总有一日,这支精锐骑兵会恢复乃至超过当初的巅峰状态!”
临近中午的时候,随着南边卷起的漫天烟尘,满洲镶蓝旗和正白旗的满洲兵赶回了衡山县城,与多铎的主力会合。过了不到半个时辰,与满洲兵一同赶回的武昌水师也抵达了衡山县城西面的湘江江面上,分兵数日的八旗军终于再次合为一处。
又过了大约一个时辰,朱大典督率的萧旷、黄朝宣部以及高一功所率的一万忠贞营兵马也抵达了衡州。进城之后,朱大典召集堵胤锡以及全体高级将领前来,宣读了隆武帝的圣旨。面对隆武帝的旨意,堵胤锡和诸位将领均没有异议,表示愿意服从朱大典节制。
此时,集结于衡山县城的明军已经将近七万,其中,庞岳、萧旷、黄朝宣三镇嫡系官军三万余,忠贞营三万余,在兵力上已经超过清军。虽然整体战斗力比起多铎手下的八旗军依然存在着一定差距,但除了湖广镇之外,其余各部基本上都没有经受什么损失,再加之湖广镇先前取得的一些列战绩使得他们对清军的畏惧心理已经逐渐被“鞑子不过如此”之类的想法所取代,因此士气还算旺盛,可堪一战。
会合了正白旗和镶蓝旗的兵马之后,多铎便没有丝毫耽搁,全军吃过午饭又歇息了一个时辰之后,正式拔营北返。
见清军离开,朱大典也下令明军各部拔营启程,跟在清军之后数里之外紧追不舍。
面对着步步紧逼的明军,多铎也没有丝毫恋战的念头,仅派出几支小股人马前去骚扰迟滞明军步伐。但明军却几乎不受任何影响,驱散前来骚扰的清军骑兵,继续向前推进。
就这样,分属不同阵营的两支军队共十余万人开始一前一后地朝着长沙方向进发,官道上卷起的漫长烟尘宛如一条黄色长龙,朝着北方蜿蜒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