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于是,李世民命令秦武通率领并州兵马,进行接应。十二月,突利和他的亲信郁射设、荫奈特勒等率部前来归顺,再次大大削弱了突厥的力量。突利来长安后,看到李世民隆重的接待和丰厚的赏赐,感激涕零。李世民还拜其为禁军第二军军长(右卫大将军),封北平郡王,封户700,后又加封为都督。

    李世民对他说:“我想要中原安定,也不想使你的宗族灭亡,所以让你做都督。大家不要相互袭扰,你可以长期做大唐的屏障。”631年,29岁的突利病死在中原,李世民亲自为他的墓碑题词,以示哀悼。

    而唐朝一方,在李世民的励精图治下,统治更加稳固,经济也得以恢复。李世民积极对突厥备战,甚至允许军士在皇宫显德殿内习武,逐渐培养了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同时,唐朝还取得了恒安(今山西大同)、朔方(今内蒙古乌审旗)等进攻东突厥的基地。大唐天公作美,风调雨顺。

    629年秋,关中大丰收,李世民认为反击东突厥的时机成熟了。这年冬天。李世民派大将李靖率李勣、柴绍、薛万彻等,带领十几万军队分道出击突厥。第二年(630年)正月,李靖进屯恶阳岭(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出奇制胜地夜袭定襄(今山西定襄)大败突厥,颉利逃窜到碛口(在今山西临县)。

    突厥贵族康苏密等看到颉利败局已定。就带着杨广的萧皇后和孙子杨政道作为见面礼,前来投降。到了二月份,颉利只能东躲西藏地到处打游击了。逃窜到铁山(在今内蒙古阴山以北)时,只剩下狼狈不堪的几万人马。

    颉利此时已经无计可施,只得再次派遣执失思力出使大唐。不过,这次执失思力再也没有上次那样的嚣张气焰了。他是代表颉利来向大唐皇帝请罪的,请求全国归附唐朝。

    李世民派筵席和祭祀事务部长(鸿胪寺卿,正四品)唐俭和将军安修仁手持代表国家的节杖。对不知所措的执失思力进行安抚。执失思力赶紧把这个好消息报告突厥国内,大唐接受我们和谈归附的请求了,颉利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但是,突厥人怎么也没想到,这只是大唐的一种政治策略,大唐已经在着手彻底解决这个让中原王朝头疼了数十年的老大难问题了。

    原来,李世民早已对颉利的信誉问题产生了怀疑,他认定这只是颉利的缓兵之计,再也不愿意给垂死挣扎的颉利以任何保存实力的机会了。他决定,督促李靖他们趁热打铁。再给颉利最后一击,彻底解决这个言而无信的家伙。

    三月,李靖、李勣趁着双方接触谈判的时机。找到了突厥主力的藏身之处,大举进兵。唐军在铁山附近一举全歼突厥军队,占领了大漠南北。惊魂落魄的颉利可汗早已威风不再,他找了一匹千里马准备向西逃窜到吐谷(yu)浑(鲜卑族的一支,控制区域在今青海)。

    但当他逃到他的侄子沙钵罗的部落时,被唐军副总司令(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的部队俘获,并立刻被送到长安献俘,东突厥灭亡(682年,突厥残余势力曾再度建立后突厥帝国。最终在744年亡于回纥)。大唐终于肃清了这股危害边疆多年的强大势力,版图也扩大到了今天的贝加尔湖以北。原属突厥的部落有的北附薛延陀。有的西奔西域,其余10多万人投降唐朝。

    这一战是李靖军事生涯的最高成就。李世民激动地对他说:“当年李陵带着5000人马。其间曾投降匈奴,尚且在青史留名。现在你只带领3000轻骑兵深入敌境,收复定襄、威震北方,实在是古今未有为的功勋啊!”不久,李靖因功被封为代国公。

    李世民时代是唐朝拓边最猛烈的时期,也是获胜最大的时期。贞观年间,唐朝依次取得了对东突厥、吐蕃、吐谷浑、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丽、龟兹甚至包括对印度用兵的胜利,这些胜利奠定了唐朝近300年的基业。唐军出击定襄、痛歼突厥,活捉颉利可汗,也是唐朝历史上拓边战争中最辉煌的胜利。

    颉利可汗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被中原军队活捉的草原帝国最高统治者。四月初三,意气风发的李世民大帝登上顺天门(长安宫城正南门),召见他的俘虏——突厥颉利可汗。李世民当面责斥他不断背盟、恃强好战,并历数他掠夺百姓的5大罪状等等。

    颉利作为一个失败者,已经没有丝毫的发言权。面对着李世民这样千载难逢的雄主,他也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威风,此时惟有腿若筛糠、魂飞魄散、满嘴求饶,歌颂李世民的伟大圣明,希望人家能留自己一条性命。有些人就是这样,平时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但是一到生死关头,贪生怕死的窝囊样就暴露无遗了。

    独裁者尤其对生有着深深的眷恋,安史之乱时仓皇逃往四川的李隆基,八国联军侵华时化妆逃亡西安的慈禧太后,西安事变中的蒋介石不都是这种德性吗?李世民看到这个曾经让自己忌惮几分的颉利可汗,如今拜倒在自己脚下可怜巴巴、一副落水狗的模样,成就感、虚荣心一下子都满足了。

    所以,胜利者李世民语气放缓了一些,决定暂时放他一马。李世民对颉利说:“凡是对我有功的。我一定不会忘记他;和我有仇恨恩怨的,我却最终会忘记他。要说起来,你的罪状确实不小。你这个人曾经多次言而无信。侵犯我大唐的疆土。

    不过,自从渭水会盟以来。你没有大规模的入犯,所以我可以先不杀你,只把你的罪行先记录下来,以观后效。”颉利对大唐的不杀之恩,感激流涕。

    随后,李世民把颉利和他的家属安置在皇家车马署(太仆寺),厚加款待。颉利却依然闷闷不乐,毕竟以前吆五喝六、前呼后拥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不住房屋。而在院子里搭起了帐篷(就像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一样)。

    经常同家人一起悲歌哭泣,逐渐地身体消瘦、面容憔悴。李世民知道了,就格外开恩派他担任虢(guo)州州长(刺史,州治在今河南灵宝)。并且对他说:“虢州靠近山区,麋鹿等野兽很多,你可以经常去游猎。”颉利舍不得长安的繁华而不愿前去,李世民就又任命他做禁军第二军长(右卫大将军),并赏赐他大量田宅。

    4年后一代枭雄颉利病死,李世民召集他的旧部按照突厥风俗对他进行火葬,还在灞水东面为他修建了高大的坟墓。追封他为赠归义王。并让他儿子终身世袭其职位。李世民正在以自己以德报怨的处事风格和人格魅力,感动所有人,包括他原来的敌人。

    东突厥灭亡之后。不少部众内迁归附唐朝。如何处理他们,这是个大问题。李世民召集群臣商议,一些大臣主张把他们分到内地各州县,改变他们的生活和风俗,使他们逐渐汉化,变成汉人。

    还有一些大臣像魏征等,认为突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迁到内地会形成后患。主张让他们回到原地。李世民在许多重大问题上都对魏征言听计从,可是这次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同意了温彦博的主张。温彦博建议把内迁的突厥人安置在朔方(今内蒙古南部乌审旗一带),保全原有的部落。仍由酋长治理,维持原有的风俗习惯,仍以畜牧业生产为主。

    这也体现了魏征的狭隘、短视和李世民胸襟的广阔,有江海般的度量才能成就这样的不世之功。原来突厥的首领分别得到任用和安置,这样就安抚了内迁的突厥部众,不少内迁的突厥人住进了长安城。这就是古代的“民族区域自治”啊。

    据统计,当时长安城有近万户突厥人家,城内蕃汉杂居,少数民族人有的戴汉帽的,汉人也有戴蕃帽的,和睦相处、亲热非凡,就连太子也常把突厥人召入宫中游玩。李世民还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突厥各部首领凡来到长安的都拜为将军、中郎将等高级武官。

    五品以上的突厥武官达到100多人,几乎占了朝廷的一半。在朝堂上,可以看见突厥酋长身着唐朝官服带刀上朝,唐王朝已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多民族政权。连宋朝人都说,“夷狄之臣”来到中原的以唐朝为多。

    这样一来,突厥人从上到下、由里到外,对李世民、对大唐都算是彻底心服口服了。再过些年后,迁入内地的突厥人经过通婚和交流,与汉人已经没什么两样了。这样的归顺,是自愿的、彻底的、温和的,使得后世许多朝代羡慕不已、望尘莫及。

    到了李治时代的657年,大将苏定方又消灭了顽固而凶狠的西突厥,最终使突厥势力从此正式退出中国境内。东突厥问题逐步解决了,西南还有一个强大的民族政权,它与唐政府也是平等关系。时而与唐和好,时而又使大唐感到不安,它就是——吐蕃。对待吐蕃,李世民采取的是一种温和的措施。(未完待续)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