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怒马鲜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正经八百地说道:“当今朝廷实在是人才稀少。国无良臣,兵无良将。公子也别太自傲,需懂得修身治国平天下之重担本就是我等读书之辈理应挑起的。若是公子顾前顾后,患得患失,又与那些庸碌之辈有何区别。我听郭将军盛赞公子是个心思缜密、敢作敢为之人,又见你在岐沟关上那股当仁不让的气势,这才与你说了这些。还望公子细细斟酌。”
杨庸听了这席话,脸上也不禁通红。按官阶,刘韐是河北宣抚使,官居二品。一个二品大员,没有分毫官架,与一个只有秀才功名的草民推心置腹,这等胸怀怎能让杨庸不敬。当下他便郑重拜了,道:“大人有心了!”
刘韐点点头,又说道:“我两袖清风,没什么能送你的。只是我于真定募兵之时得一少年勇将,可助你去往袁州剿匪平乱,安抚百姓。此人你也见过,便是岳飞岳鹏举。太子已向朝廷报备,兵部也拟下赏迁公文,擢升岳飞为袁州兵马都监,与你一同上任。”
杨庸哪里还有拒绝的道理,有此良将,剿匪之事便是事半功倍。当下便受了那道圣旨,一并领了官服、印信等物。只等赵佶召见之后,便要走马上任。
翌日的垂拱殿上,杨庸身穿大红官袍,头戴飞翅官帽,位列文臣之末,他的对面便是新拜燕云路兵马总管的郭药师。杨庸左右打量,满殿之人多是老态龙钟,心里暗道也难怪大宋走到今时今日多显暮气沉沉。
三班之首,便是日前见过的赵家官人,太子定王赵桓,河北宣抚使刘韐最近官升权知开封府,列于三公、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左右仆射之后,两人同时回头看了一眼杨庸,暗示他不要紧张,杨庸报以微笑示意无碍。不多时,便听内侍宣号,皇上驾到。众臣山呼万岁,齐齐拜倒。杨庸有样学样,也跟着跪倒在地。微微抬头,瞥眼见那赵佶四十多岁,面瘦体长,头戴龙冠正端坐在龙椅上。
皇上坐定,众臣开始奏本。先是兵部问赵佶户部何时拨钱安抚北伐阵亡将士的家属,赵佶问户部,户部推说国库空虚,抚恤之事怕是要等今岁秋收之后才能执行。然后是宰相王黼说今夏长江水患,两浙之地已是一片泽国,赵佶又问户部,户部侍郎左同书一个脑袋两个大,看了一眼王黼,只说尽快探查灾情,要御史台派出赈灾监察。御史台打哈哈,说今岁正逢各地官吏考核之年,御史台早就是空楼一座,赈灾监察,还是让谏院派吧。谏院出列奏疏,说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把赵佶气得脸色发青。
几个部门互相扯皮,谁也不愿掺杂进去,说到底还是为了个钱的事情。这次北伐光是中路五万将士的抚恤金就得数十万贯,那些丢失的辎重器械还要重新打造,又是数十万贯。十数万大军几个月来用去的粮草、将士的薪俸,加一起何止三百万贯。年前为了给征辽北伐创造条件,西北用兵征讨夏夷,军费更是哗哗地犹如流水。再加上各地匪盗蜂拥而起,练兵、剿匪、安抚,哪一项不要用钱?本就不是十分充裕的国库,再遇上两浙水患,谁也知道这种差使没什么搞头。
杨庸站在那,静静地听着这些无聊的人互相扯皮,不知不觉已是一个时辰过去了,直到内侍高呼退朝,这才想起皇上还没有召见他们......(未完待续)
,正经八百地说道:“当今朝廷实在是人才稀少。国无良臣,兵无良将。公子也别太自傲,需懂得修身治国平天下之重担本就是我等读书之辈理应挑起的。若是公子顾前顾后,患得患失,又与那些庸碌之辈有何区别。我听郭将军盛赞公子是个心思缜密、敢作敢为之人,又见你在岐沟关上那股当仁不让的气势,这才与你说了这些。还望公子细细斟酌。”
杨庸听了这席话,脸上也不禁通红。按官阶,刘韐是河北宣抚使,官居二品。一个二品大员,没有分毫官架,与一个只有秀才功名的草民推心置腹,这等胸怀怎能让杨庸不敬。当下他便郑重拜了,道:“大人有心了!”
刘韐点点头,又说道:“我两袖清风,没什么能送你的。只是我于真定募兵之时得一少年勇将,可助你去往袁州剿匪平乱,安抚百姓。此人你也见过,便是岳飞岳鹏举。太子已向朝廷报备,兵部也拟下赏迁公文,擢升岳飞为袁州兵马都监,与你一同上任。”
杨庸哪里还有拒绝的道理,有此良将,剿匪之事便是事半功倍。当下便受了那道圣旨,一并领了官服、印信等物。只等赵佶召见之后,便要走马上任。
翌日的垂拱殿上,杨庸身穿大红官袍,头戴飞翅官帽,位列文臣之末,他的对面便是新拜燕云路兵马总管的郭药师。杨庸左右打量,满殿之人多是老态龙钟,心里暗道也难怪大宋走到今时今日多显暮气沉沉。
三班之首,便是日前见过的赵家官人,太子定王赵桓,河北宣抚使刘韐最近官升权知开封府,列于三公、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左右仆射之后,两人同时回头看了一眼杨庸,暗示他不要紧张,杨庸报以微笑示意无碍。不多时,便听内侍宣号,皇上驾到。众臣山呼万岁,齐齐拜倒。杨庸有样学样,也跟着跪倒在地。微微抬头,瞥眼见那赵佶四十多岁,面瘦体长,头戴龙冠正端坐在龙椅上。
皇上坐定,众臣开始奏本。先是兵部问赵佶户部何时拨钱安抚北伐阵亡将士的家属,赵佶问户部,户部推说国库空虚,抚恤之事怕是要等今岁秋收之后才能执行。然后是宰相王黼说今夏长江水患,两浙之地已是一片泽国,赵佶又问户部,户部侍郎左同书一个脑袋两个大,看了一眼王黼,只说尽快探查灾情,要御史台派出赈灾监察。御史台打哈哈,说今岁正逢各地官吏考核之年,御史台早就是空楼一座,赈灾监察,还是让谏院派吧。谏院出列奏疏,说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把赵佶气得脸色发青。
几个部门互相扯皮,谁也不愿掺杂进去,说到底还是为了个钱的事情。这次北伐光是中路五万将士的抚恤金就得数十万贯,那些丢失的辎重器械还要重新打造,又是数十万贯。十数万大军几个月来用去的粮草、将士的薪俸,加一起何止三百万贯。年前为了给征辽北伐创造条件,西北用兵征讨夏夷,军费更是哗哗地犹如流水。再加上各地匪盗蜂拥而起,练兵、剿匪、安抚,哪一项不要用钱?本就不是十分充裕的国库,再遇上两浙水患,谁也知道这种差使没什么搞头。
杨庸站在那,静静地听着这些无聊的人互相扯皮,不知不觉已是一个时辰过去了,直到内侍高呼退朝,这才想起皇上还没有召见他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