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开国功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章腾渊(一中)
大隋皇帝杨广御驾亲征高句丽,三次都是从辽东、燕与柳城三郡出发。而辽东三郡人烟稀少,天气寒冷,当地所产的米粮根本无法支撑三万以上人日用。因此百万大军的供给,全凭中原筹集。先由北运河送往蓟县,然后再由蓟县陆路转运前方。如果军中有人叛乱,罗艺和杨义臣两个只要领兵将临渝、卢龙两关塞住,孤悬辽东的百万叛军用不了半个月,就会因为粮食接济不上而崩溃。如果罗艺和杨义臣两人其中之一有谋反之心,另外一人只要把征辽大军放进来,光凭一人一口吐沫,也能将叛军活活淹死。
显而易见,杨广之所以命令杨义臣、罗艺两个领兵前往北平,是提前做好了防范。至于他具体要防范哪个,也许是远征大军的实际统帅宇文述,也许是虎贲大将军罗艺,也许是太仆卿杨义臣。也许此刻皇帝陛下对任何人都不信任,干脆下了一个画蛇添足的命令,以期待罗艺、杨义臣、宇文述三人互相牵制,彼此忌惮。
“太仆卿岂是谋反之人!陛下此举,唉……”想明白了朝庭命令的奥妙,武阳郡守元宝藏忍不住连连摇头。杨义臣在河北剿匪的功绩有目共睹,虽然半年来没能让高士达、窦建德、张金称等几位最有名的悍匪之中任何一个服诛,但“劝农令”下达后半年多来,各地匪情已经大大减轻。至于因此而被喽啰们自己杀掉或被地方官员借机收拾掉的小贼头目更是数不胜数。
眼下高士达和窦建德两个龟缩于豆子岗,半步都不敢离开。最嚣张的悍匪张金称自己躲在巨鹿泽里边,只敢派程名振和王伟强两个小喽啰出来反复试探。这种形势再继续几个月,土匪们去年囤积起来的粮草吃尽,恐怕就只能从沼泽地里边走出来,跟杨义臣决一死战了。(请订阅支持正版)
这个节骨眼上朝廷下旨把杨义臣调到北平郡去,无疑是帮了土匪们一个大忙。消息传开后,靠近豆子岗和巨鹿泽两地附近各县的秋粮,肯定都得落入土匪之手。但元宝藏还不能说皇帝陛下的决策有误,毕竟去年夏天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陛下所信任的楚国公杨玄感刚刚造过一次反。若不是李旭和宇文述两个反扑及时,百万征辽大军连同杨广本人有可能去年夏天就已经饿死在了辽河东岸。
“陛下能发觉国有巨蠹,其实是件好事。只要他把即位之前的本事拿出一半来,朝中那些城狐社鼠谁是他的对手?先对外息了兵戈,然后整顿朝野秩序,下旨料民。朝中政治清明了,百姓的日子自然就过得去了。只要日子勉强还过得去,哪个又愿意造反?”对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大隋朝廷,魏征的看法明显比元宝藏要乐观。“没有百姓跟着造反了,土匪们也就成了无水之鱼。眼下折腾得再热闹,用不了多久便要干在河沟里。到时候你我随便派些人提了篓子出去,还不是想怎么捞就怎么捞么?”
“玄成,朝庭的事情,没你想象得那么简单!”元宝藏被魏征的话逗得愁眉稍展,咧开嘴巴,叫着对方的表字苦笑。主簿魏征是他拿出三顾茅庐的精神来,花大力气请到的。无论学问、见识、人品、气度俱是上上之选。但此人毕竟没经受过大隋官场的历练,不了解大隋今日中病,乃数朝之前就无药可解的痼疾。朝廷以世家大族为根本,而世家大族眼里却只有其家无其国。当年大周因何而衰,如今大隋本质上一样因何而衰。只不过是大周的终结是被外戚杨氏所代,而大隋的终结,却十有**是因为城狐社鼠们将根本蛀空了,任谁也无力回天。
“朝庭的难处,当然非我这凡夫俗子所能想象,但咱家陛下,可不是一般人!”魏征亦笑,蒲扇轻摇,掀起阵阵凉风。“我看过陛下的文章,还有陛下当年征突厥,下南陈时的那些手段,不敢说前所未有的高妙,至少是二百年内,难得的睿智明君!”
“陛下的勇武与睿智,当然是无人能及!”元宝藏无法反驳魏征的话,悻然接了一句,然后把目光投向窗外。已经连续阴了很多日子了,外边的夜色漆黑如墨,偶尔闪起几道亮光,也不是希望,而是风暴即将来临的先兆。
大隋皇帝陛下杨广在即位之前,的确像魏征所夸赞的那样英明神武。此人十四岁领兵战突厥,令塞外诸胡近十年不敢南下而牧马。十九岁挥师征南陈,令分裂了近二百年九州重铸为一体。此人开文馆,礼儒生,令长安、洛阳一带胡风尽去,文气复兴。此人不拘一格选用良将,使得罗艺、麦铁杖这样出身寒微的人也能与世家子弟同列,麾下俊杰云集。可以说,十五年前的杨广,让天下大部分贤才,包括世家子弟和寒门才俊,都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他才能轻而易举地取代其兄杨勇为太子,进而从先帝手中接过大隋江山。
但那都是十五年的杨广。即位后的杨广,没用多长时间仿佛就变了一个人。为了一点儿小的积怨,他能毫不犹豫地杀掉高颖这样的柱石之臣。为了炫耀大隋富足,他可以不加考虑的允许周边诸胡来中原游荡,一路上白吃白住。离开的时候还能拿走大批原本用刀子都抢不到的礼物。为了虚名,他可以在不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兴倾国之兵征讨高句丽。并且在一次又一次失败后,不知道总结教训,一味地归罪于臣子无谋。
如果不是耐着君臣之礼,元宝藏都想敦请朝中的太医们仔细替杨广查一查,看看皇帝陛下是否被痰迷了心窍,致使本性大失。(注1)只有疯子才会拿江山社稷跟人赌气,只有疯子才会牺牲自己臣民的利益,去... -->>
第四章腾渊(一中)
大隋皇帝杨广御驾亲征高句丽,三次都是从辽东、燕与柳城三郡出发。而辽东三郡人烟稀少,天气寒冷,当地所产的米粮根本无法支撑三万以上人日用。因此百万大军的供给,全凭中原筹集。先由北运河送往蓟县,然后再由蓟县陆路转运前方。如果军中有人叛乱,罗艺和杨义臣两个只要领兵将临渝、卢龙两关塞住,孤悬辽东的百万叛军用不了半个月,就会因为粮食接济不上而崩溃。如果罗艺和杨义臣两人其中之一有谋反之心,另外一人只要把征辽大军放进来,光凭一人一口吐沫,也能将叛军活活淹死。
显而易见,杨广之所以命令杨义臣、罗艺两个领兵前往北平,是提前做好了防范。至于他具体要防范哪个,也许是远征大军的实际统帅宇文述,也许是虎贲大将军罗艺,也许是太仆卿杨义臣。也许此刻皇帝陛下对任何人都不信任,干脆下了一个画蛇添足的命令,以期待罗艺、杨义臣、宇文述三人互相牵制,彼此忌惮。
“太仆卿岂是谋反之人!陛下此举,唉……”想明白了朝庭命令的奥妙,武阳郡守元宝藏忍不住连连摇头。杨义臣在河北剿匪的功绩有目共睹,虽然半年来没能让高士达、窦建德、张金称等几位最有名的悍匪之中任何一个服诛,但“劝农令”下达后半年多来,各地匪情已经大大减轻。至于因此而被喽啰们自己杀掉或被地方官员借机收拾掉的小贼头目更是数不胜数。
眼下高士达和窦建德两个龟缩于豆子岗,半步都不敢离开。最嚣张的悍匪张金称自己躲在巨鹿泽里边,只敢派程名振和王伟强两个小喽啰出来反复试探。这种形势再继续几个月,土匪们去年囤积起来的粮草吃尽,恐怕就只能从沼泽地里边走出来,跟杨义臣决一死战了。(请订阅支持正版)
这个节骨眼上朝廷下旨把杨义臣调到北平郡去,无疑是帮了土匪们一个大忙。消息传开后,靠近豆子岗和巨鹿泽两地附近各县的秋粮,肯定都得落入土匪之手。但元宝藏还不能说皇帝陛下的决策有误,毕竟去年夏天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陛下所信任的楚国公杨玄感刚刚造过一次反。若不是李旭和宇文述两个反扑及时,百万征辽大军连同杨广本人有可能去年夏天就已经饿死在了辽河东岸。
“陛下能发觉国有巨蠹,其实是件好事。只要他把即位之前的本事拿出一半来,朝中那些城狐社鼠谁是他的对手?先对外息了兵戈,然后整顿朝野秩序,下旨料民。朝中政治清明了,百姓的日子自然就过得去了。只要日子勉强还过得去,哪个又愿意造反?”对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大隋朝廷,魏征的看法明显比元宝藏要乐观。“没有百姓跟着造反了,土匪们也就成了无水之鱼。眼下折腾得再热闹,用不了多久便要干在河沟里。到时候你我随便派些人提了篓子出去,还不是想怎么捞就怎么捞么?”
“玄成,朝庭的事情,没你想象得那么简单!”元宝藏被魏征的话逗得愁眉稍展,咧开嘴巴,叫着对方的表字苦笑。主簿魏征是他拿出三顾茅庐的精神来,花大力气请到的。无论学问、见识、人品、气度俱是上上之选。但此人毕竟没经受过大隋官场的历练,不了解大隋今日中病,乃数朝之前就无药可解的痼疾。朝廷以世家大族为根本,而世家大族眼里却只有其家无其国。当年大周因何而衰,如今大隋本质上一样因何而衰。只不过是大周的终结是被外戚杨氏所代,而大隋的终结,却十有**是因为城狐社鼠们将根本蛀空了,任谁也无力回天。
“朝庭的难处,当然非我这凡夫俗子所能想象,但咱家陛下,可不是一般人!”魏征亦笑,蒲扇轻摇,掀起阵阵凉风。“我看过陛下的文章,还有陛下当年征突厥,下南陈时的那些手段,不敢说前所未有的高妙,至少是二百年内,难得的睿智明君!”
“陛下的勇武与睿智,当然是无人能及!”元宝藏无法反驳魏征的话,悻然接了一句,然后把目光投向窗外。已经连续阴了很多日子了,外边的夜色漆黑如墨,偶尔闪起几道亮光,也不是希望,而是风暴即将来临的先兆。
大隋皇帝陛下杨广在即位之前,的确像魏征所夸赞的那样英明神武。此人十四岁领兵战突厥,令塞外诸胡近十年不敢南下而牧马。十九岁挥师征南陈,令分裂了近二百年九州重铸为一体。此人开文馆,礼儒生,令长安、洛阳一带胡风尽去,文气复兴。此人不拘一格选用良将,使得罗艺、麦铁杖这样出身寒微的人也能与世家子弟同列,麾下俊杰云集。可以说,十五年前的杨广,让天下大部分贤才,包括世家子弟和寒门才俊,都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他才能轻而易举地取代其兄杨勇为太子,进而从先帝手中接过大隋江山。
但那都是十五年的杨广。即位后的杨广,没用多长时间仿佛就变了一个人。为了一点儿小的积怨,他能毫不犹豫地杀掉高颖这样的柱石之臣。为了炫耀大隋富足,他可以不加考虑的允许周边诸胡来中原游荡,一路上白吃白住。离开的时候还能拿走大批原本用刀子都抢不到的礼物。为了虚名,他可以在不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兴倾国之兵征讨高句丽。并且在一次又一次失败后,不知道总结教训,一味地归罪于臣子无谋。
如果不是耐着君臣之礼,元宝藏都想敦请朝中的太医们仔细替杨广查一查,看看皇帝陛下是否被痰迷了心窍,致使本性大失。(注1)只有疯子才会拿江山社稷跟人赌气,只有疯子才会牺牲自己臣民的利益,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