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最魅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更新时间:2013-07-13
郭怡伶已经有一周都没回家了,据说还有一笔尾款没追回来,正带着人加班加点要钱呢。
听了这话,林涛忽然感觉自己做生意也挺辛苦的,要钱的时候竟然像孙子一样,这年头果然欠钱的是大爷。
郭怡伶很忙,林涛也没闲着,且不说要参加市电视台晚会的彩排,也要忙着地瓜坊开分店的事。
当然了,分店再怎么筹备,年前肯定开不起来,可商靖靖却真搞出了名堂。
骏北机械二厂,这是一家有着数十年历史的老国营企业,也是现在国内少数几个还能国家不扶持的政策下,可以自主盈利的厂子。
当年那一波国营转私营的大潮中,骏北机械二厂坚挺地没有被收购,主要还是老厂长负责任,为了全厂数百人口着想,硬是坚持了下来,也成为当时骏北唯一没有下岗的工厂。
当年骏北机械二厂也有着一半军工血统,会配合省里的军工厂制造一些零件,技术相当过硬,也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虽然现在是市场经济,不做广告不搞营销,产品几乎就卖不出去。也幸好骏北的老市民都很认机械二厂的品质,甭管什么电器,上了年纪的人都喜欢买二厂的产品,这也使得数十年的老国营厂子仍然能够正常运转。
不过这几年市场确实不好做了,虽然能盈利,可也仅够给员工发工资、奖金和年底的红包,设备都很老了,也没有钱更新。
市里对这种老国营厂几乎是不太关心的,只要不黄就行,有可能就拉一把,主要是也不希望厂子倒了,毕竟是好几百口人,就算吃低保,每年也要多一笔财政支出。
另外,骏北机械二厂也成了骏北官场中最悲惨的流放地,除了当年那位力挽狂澜的老厂长,现在基本上就是不受人待见、得罪高官的人的位置,厂长几乎一年一年,跟走马灯似的,一点都不稳定。
每一任厂长都无心管理,厂子还能继续运转下去,可以说是相当神奇。当然,这也源于好的制度,每个人都必须要遵守。厂子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接父母的位置,从小受到熏陶,大部分人都做到爱厂如家。更何况还有由一帮退休老人组成的“监督组”厂子里的每一个决定都要开大会进行民主投票,通不过就不执行,厂长没有绝对话语权,还是非要执行“监督组”就会去市内上访。可以想象,都能被安排到这种地方来了,厂长是得多不受人待见,再一上访,恐怕直接就要回家了。
自从有一任厂长被直接摘了官帽子之后,后续几任厂长都相当老实,老老实实等着退休。
之所以提到骏北机械二厂,是因为商靖靖找到厂子里的技术骨干,研究设计全自动烤地瓜机的可能。要知道厂里这些四五十岁的骨干,当年可都是优秀的好手,虽然多年没创新,但一直都在接受新技术教育,技术上肯定不会落伍,听说有这么一个活,自然是都来了劲头,一个星期紧张工作,竟然设计成功了。
当然了,这一切都还只是纸上谈兵,所谓的设计成功了,是指解决了全自动烤地瓜机器的难题,比如温度控制,比如地瓜翻转速度。马志强全程陪同,也只有他才知道人工操作的要点在哪里,也知道有那些是机械操作比较难以实现的方面。
不管怎么说,图纸上的设计完成,也让骏北机械二厂的老员工都很高兴,毕竟对他们来说,足以证明了他们在设计上的能力。
林涛得到消息,自然要来厂子里看一眼,大冷的天,厂房里却很热闹,当天生产任务完成,工人们就下班休息,年轻人听说叔叔阿姨完成了某个产品的设计,自然也都围过来观看。
这也是骏北机械二厂跟私人工厂不同的一点,严格遵守8小时工作制,如果要加班,必须给加班费,周末双倍,节假日三倍,从不拖欠。
也正是这样的人性化制度,才增加了工厂职工的粘性,让那些老职工的后代,心甘情愿地接父母工作。
“林涛,你来了!”
商靖靖冲他招呼道:“快过来!”
林涛快步走过去,年轻工人自动自觉给他让开一条路。
在商靖靖身边,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一个戴眼镜、胡子拉碴的中年男人,还有一个长相富态的中年女人。
“林涛,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乔工,这位是刘工,这位是黄工。”她的介绍,分别对应老人,中年男人和中年女人。
“乔工好,刘工好,黄工好。”林涛微笑打招呼。乔工是个看起来严肃,但话说语气却很和蔼的老人,点头道:“别这么客气,你可是我们骏北的名人。”
林涛微微差异,问道:“乔工知道我?”
老人忽然笑了,脸上瞬间挤出许多道皱纹,说道:“当然了,我们骏北首位、东海首位共和国好人,怎么能不知道呢?”
他这么一说,周围的年轻工人一阵哗然,才知道林涛原来还有这样一个身份。
像乔工这样的老人,每天最喜欢看报纸看新闻,喜欢从官方渠道得到一些信息,对于省、市的大幅宣传,不认识林涛才怪。而这些年轻人则比较喜欢上网,可网络上的信息太驳杂,什么内容都有,就鲜少有关注官方新闻的了。
“不要吵!”戴眼镜的刘工一声底气十足的大喝,让工人们立刻变得消停,能看出来他在这些人心中很有威望。
“不要围观了,散了散了,赶紧回家吃饭去!”作为这些年轻人的叔叔伯伯,他即便是呵斥,也带着些许爱护。
年轻工人慢慢散开,厂房门口就剩下乔工、刘工、黄工,还有林涛、商靖靖和马志强六人。
>
更新时间:2013-07-13
郭怡伶已经有一周都没回家了,据说还有一笔尾款没追回来,正带着人加班加点要钱呢。
听了这话,林涛忽然感觉自己做生意也挺辛苦的,要钱的时候竟然像孙子一样,这年头果然欠钱的是大爷。
郭怡伶很忙,林涛也没闲着,且不说要参加市电视台晚会的彩排,也要忙着地瓜坊开分店的事。
当然了,分店再怎么筹备,年前肯定开不起来,可商靖靖却真搞出了名堂。
骏北机械二厂,这是一家有着数十年历史的老国营企业,也是现在国内少数几个还能国家不扶持的政策下,可以自主盈利的厂子。
当年那一波国营转私营的大潮中,骏北机械二厂坚挺地没有被收购,主要还是老厂长负责任,为了全厂数百人口着想,硬是坚持了下来,也成为当时骏北唯一没有下岗的工厂。
当年骏北机械二厂也有着一半军工血统,会配合省里的军工厂制造一些零件,技术相当过硬,也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虽然现在是市场经济,不做广告不搞营销,产品几乎就卖不出去。也幸好骏北的老市民都很认机械二厂的品质,甭管什么电器,上了年纪的人都喜欢买二厂的产品,这也使得数十年的老国营厂子仍然能够正常运转。
不过这几年市场确实不好做了,虽然能盈利,可也仅够给员工发工资、奖金和年底的红包,设备都很老了,也没有钱更新。
市里对这种老国营厂几乎是不太关心的,只要不黄就行,有可能就拉一把,主要是也不希望厂子倒了,毕竟是好几百口人,就算吃低保,每年也要多一笔财政支出。
另外,骏北机械二厂也成了骏北官场中最悲惨的流放地,除了当年那位力挽狂澜的老厂长,现在基本上就是不受人待见、得罪高官的人的位置,厂长几乎一年一年,跟走马灯似的,一点都不稳定。
每一任厂长都无心管理,厂子还能继续运转下去,可以说是相当神奇。当然,这也源于好的制度,每个人都必须要遵守。厂子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接父母的位置,从小受到熏陶,大部分人都做到爱厂如家。更何况还有由一帮退休老人组成的“监督组”厂子里的每一个决定都要开大会进行民主投票,通不过就不执行,厂长没有绝对话语权,还是非要执行“监督组”就会去市内上访。可以想象,都能被安排到这种地方来了,厂长是得多不受人待见,再一上访,恐怕直接就要回家了。
自从有一任厂长被直接摘了官帽子之后,后续几任厂长都相当老实,老老实实等着退休。
之所以提到骏北机械二厂,是因为商靖靖找到厂子里的技术骨干,研究设计全自动烤地瓜机的可能。要知道厂里这些四五十岁的骨干,当年可都是优秀的好手,虽然多年没创新,但一直都在接受新技术教育,技术上肯定不会落伍,听说有这么一个活,自然是都来了劲头,一个星期紧张工作,竟然设计成功了。
当然了,这一切都还只是纸上谈兵,所谓的设计成功了,是指解决了全自动烤地瓜机器的难题,比如温度控制,比如地瓜翻转速度。马志强全程陪同,也只有他才知道人工操作的要点在哪里,也知道有那些是机械操作比较难以实现的方面。
不管怎么说,图纸上的设计完成,也让骏北机械二厂的老员工都很高兴,毕竟对他们来说,足以证明了他们在设计上的能力。
林涛得到消息,自然要来厂子里看一眼,大冷的天,厂房里却很热闹,当天生产任务完成,工人们就下班休息,年轻人听说叔叔阿姨完成了某个产品的设计,自然也都围过来观看。
这也是骏北机械二厂跟私人工厂不同的一点,严格遵守8小时工作制,如果要加班,必须给加班费,周末双倍,节假日三倍,从不拖欠。
也正是这样的人性化制度,才增加了工厂职工的粘性,让那些老职工的后代,心甘情愿地接父母工作。
“林涛,你来了!”
商靖靖冲他招呼道:“快过来!”
林涛快步走过去,年轻工人自动自觉给他让开一条路。
在商靖靖身边,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一个戴眼镜、胡子拉碴的中年男人,还有一个长相富态的中年女人。
“林涛,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乔工,这位是刘工,这位是黄工。”她的介绍,分别对应老人,中年男人和中年女人。
“乔工好,刘工好,黄工好。”林涛微笑打招呼。乔工是个看起来严肃,但话说语气却很和蔼的老人,点头道:“别这么客气,你可是我们骏北的名人。”
林涛微微差异,问道:“乔工知道我?”
老人忽然笑了,脸上瞬间挤出许多道皱纹,说道:“当然了,我们骏北首位、东海首位共和国好人,怎么能不知道呢?”
他这么一说,周围的年轻工人一阵哗然,才知道林涛原来还有这样一个身份。
像乔工这样的老人,每天最喜欢看报纸看新闻,喜欢从官方渠道得到一些信息,对于省、市的大幅宣传,不认识林涛才怪。而这些年轻人则比较喜欢上网,可网络上的信息太驳杂,什么内容都有,就鲜少有关注官方新闻的了。
“不要吵!”戴眼镜的刘工一声底气十足的大喝,让工人们立刻变得消停,能看出来他在这些人心中很有威望。
“不要围观了,散了散了,赶紧回家吃饭去!”作为这些年轻人的叔叔伯伯,他即便是呵斥,也带着些许爱护。
年轻工人慢慢散开,厂房门口就剩下乔工、刘工、黄工,还有林涛、商靖靖和马志强六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