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工业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作罢。
四月二十九日,清兵攻克塔山。其时,兵部郎中马绍愉驻塔山等候朝廷议和之命,遣人谕清兵勿攻,清兵不听,遂攻克塔山城。城中兵民自焚,无一人降清。
六月初三日夜半平陆地大震。震坏城垣民居,山崖崩裂。初四日,山西安邑地震,从西北起,声如雷,官民庐舍俱倒。人有压死者。蒲州、荣河人多压死。山西省临晋、垣曲、解州、沁源、阳城、壶关、夏县、垣曲;陕西省潼关卫;河南省河内、武陟、绳池、陕州、阌乡等州县,均受到波及。这次地震地跨三省数十州县,连震不已,初九日又震,十三日又震,以至数十日方止。震级为六级。
随后,监察御史吴履中疏论崇祯帝朱由检之失有二:一为大奸之罪状未彰而身为受过。二为图治之纲领未挈而用志多分。何以言之?临御之初,天下犹未大坏,特用温体仁,托严正之义,行媢嫉之私。使进行不得任人以治事,酿成祸源。此为体仁之罪;专任杨嗣昌,恃款抚,加练饷,致民怨天怒,旱蝗盗贼,结成大乱之势。此杨嗣昌之罪。皇上信任二人,二人恃其信任,售其奸欺,不知如何钟爱如何匪躬以自结于皇上,迨深信不疑,然后得为所欲为,无不如意。有执之罪彼,彼不任受。有人说皇上自为之,皇上亦说彼实未曾专擅。乃益深信不疑。是皇上为二奸所误,未尝自有缺失,亦是收人心之机。至于图治自纲领,圣人抚世酬物,历时制宜,如今日内治缺而后戎马生,民生促而后寇盗起,向者虏逞于外而政治愈棼,寇生于内而赋敛愈急,是以生乱。今急宜反其所为,省躬励翼,蠲租解网。乱源已塞,急宜求治兵之人,真能御虏者任边陲,直能剿寇者办内地,先了此两大事,而治功可次第而举。
七月初一日,开封告急,崇祯令左良玉赴援。左良玉及杨文岳、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四镇兵驻朱仙镇。左良玉见敌势盛,乃拔营而逃,襄阳诸军皆溃。左良玉军逃至半路又遇李自成伏军,左良玉军大乱,弃马骡万匹,监军佥事任栋死于阵,左良玉则逃至襄阳。寻以朱仙镇之败总督杨文岳免职,总督丁启睿逮下狱。
七月十三日,户部尚书傅永淳奏陈屯田八事,一为军屯。军买官屯,民占军地,奕叶相传,不必究问。但就册报征解,即以折色改征本色。二为民屯。凡荒闲可耕之地,出示召募军民商贾,愿捐资开垦,即给帖为永业。三为兵屯。有事用兵以战,无事用兵以耕,仍以七分守城,三分屯种。四为商屯,依垦田多寡颁给职衔。五为水屯,召习水利之南人,度其原,使地无旷土,水无遗利,三年后起科。六为陆屯,择不毛之地,树以桑枣,随其所便,永不起科。七为罪废开屯。八为设官,特遣大臣专理屯务,设屯官分理,宽以吏议,迟以岁月,使其便宜行事,崇祯帝从其议。
七月十七日,崇祯帝告谕吏部:近来有司不修守备,贼至辄陷,原与冲锋阵亡及持久力诎之士不同。若概赠荫,保以奖励忠劳。今后宜详加分别。除异常义烈,恤典取自上裁。其失事损身,有司六七品赠监司五品,其五品赠临司四品,方简官赠京秩。著为令。
八月十三日安庆兵变。其初,副总兵廖应登领三千人,汪正国、李自春各领千人,到处骚扰,黎民重怨。巡抚徐世荫新到任;又值刑科给事中光时亨疏伦廖应登宜正军法,邸报先到;于是兵遂发难,杀都指挥徐良寇。世荫急从南京赶到安庆,徙应登兵太湖,正国兵桐城,乱乃定。
十一月初六日,清兵入蓟州,连破济南、山东州县。当时关内外并建二督,又设二督于昌平、保定。又有宁远、永平、顺天、保定、密云、天津六巡抚。宁远、山海、中协、西协、昌平、通州、天津、保定八总兵。星罗棋布,无地不防,而事权反不一。警报至,急征诸镇入援,清兵已破蓟州,分道南向。河间以南多失守。至山东,连破兖州等府。共攻克八十八城。鲁王朱以派自杀。乐陵、阳信、东原等诸王皆死。至次年四月才予北归,俘三十六万九千余人,获金一万二千二百余两,银二百二十万五千余两,牛马等五十五万余头,珍宝缎匹八万余。
闰十一月十四日李自成率诸将,连营五百里,进攻汝宁。总兵虎大威中弹而死,城被攻破。前总督侍郎杨文岳、兵备佥事王世琮、知府付汝为等俱死。时河南郡邑残破,朝廷不再设官,百姓多结寨自保。各寨或降义军,成受朝命,又互相吞并。
十二月初四日,李自成攻陷襄阳。左良玉自朱仙镇战败后,退驻襄阳。李自成乘胜攻左良玉,至白马渡。左良玉移营于南岸,守浅洲,李自成军十万争渡,左良玉乃拔营而逃,走武昌。李自成军渡过白马渡,遂长驱进至襄阳,襄阳官吏都已逃走,李自成军遂趋宜城。
十二月初八日,清军攻兖州。兖州知府邓藩锡劝鲁王以派散积储以鼓士气,城犹可存,否则,大事一去,悔之晚矣。以派不听,清军到,各将分门死守,力不支,城破。鲁王自尽,乐陵、阳信等郡王都死。邓藩锡等战死。
归安大旱,飞蝗蔽天而下,所集之处,禾苗与芦苇立尽,民削树皮木屑杂糠秕食之,或掘山中白泥为食,名曰观音粉。含山左侧地名良村,强徒数百啸聚作乱,幸亏不日被扑灭,可是,瘟疫继至,但官府不但不独免钱粮,反而严刑催科。而苏州府吴县米价贵至每石银三两三钱,麦石二两二钱。民益艰食,流离窜徙,老稚抛弃道傍,城乡房舍半空倾倒,死尸枕藉。
经过大半年的时间,到了崇祯十五年年末,张雷练兵终于完成。(未完待续)
作罢。
四月二十九日,清兵攻克塔山。其时,兵部郎中马绍愉驻塔山等候朝廷议和之命,遣人谕清兵勿攻,清兵不听,遂攻克塔山城。城中兵民自焚,无一人降清。
六月初三日夜半平陆地大震。震坏城垣民居,山崖崩裂。初四日,山西安邑地震,从西北起,声如雷,官民庐舍俱倒。人有压死者。蒲州、荣河人多压死。山西省临晋、垣曲、解州、沁源、阳城、壶关、夏县、垣曲;陕西省潼关卫;河南省河内、武陟、绳池、陕州、阌乡等州县,均受到波及。这次地震地跨三省数十州县,连震不已,初九日又震,十三日又震,以至数十日方止。震级为六级。
随后,监察御史吴履中疏论崇祯帝朱由检之失有二:一为大奸之罪状未彰而身为受过。二为图治之纲领未挈而用志多分。何以言之?临御之初,天下犹未大坏,特用温体仁,托严正之义,行媢嫉之私。使进行不得任人以治事,酿成祸源。此为体仁之罪;专任杨嗣昌,恃款抚,加练饷,致民怨天怒,旱蝗盗贼,结成大乱之势。此杨嗣昌之罪。皇上信任二人,二人恃其信任,售其奸欺,不知如何钟爱如何匪躬以自结于皇上,迨深信不疑,然后得为所欲为,无不如意。有执之罪彼,彼不任受。有人说皇上自为之,皇上亦说彼实未曾专擅。乃益深信不疑。是皇上为二奸所误,未尝自有缺失,亦是收人心之机。至于图治自纲领,圣人抚世酬物,历时制宜,如今日内治缺而后戎马生,民生促而后寇盗起,向者虏逞于外而政治愈棼,寇生于内而赋敛愈急,是以生乱。今急宜反其所为,省躬励翼,蠲租解网。乱源已塞,急宜求治兵之人,真能御虏者任边陲,直能剿寇者办内地,先了此两大事,而治功可次第而举。
七月初一日,开封告急,崇祯令左良玉赴援。左良玉及杨文岳、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四镇兵驻朱仙镇。左良玉见敌势盛,乃拔营而逃,襄阳诸军皆溃。左良玉军逃至半路又遇李自成伏军,左良玉军大乱,弃马骡万匹,监军佥事任栋死于阵,左良玉则逃至襄阳。寻以朱仙镇之败总督杨文岳免职,总督丁启睿逮下狱。
七月十三日,户部尚书傅永淳奏陈屯田八事,一为军屯。军买官屯,民占军地,奕叶相传,不必究问。但就册报征解,即以折色改征本色。二为民屯。凡荒闲可耕之地,出示召募军民商贾,愿捐资开垦,即给帖为永业。三为兵屯。有事用兵以战,无事用兵以耕,仍以七分守城,三分屯种。四为商屯,依垦田多寡颁给职衔。五为水屯,召习水利之南人,度其原,使地无旷土,水无遗利,三年后起科。六为陆屯,择不毛之地,树以桑枣,随其所便,永不起科。七为罪废开屯。八为设官,特遣大臣专理屯务,设屯官分理,宽以吏议,迟以岁月,使其便宜行事,崇祯帝从其议。
七月十七日,崇祯帝告谕吏部:近来有司不修守备,贼至辄陷,原与冲锋阵亡及持久力诎之士不同。若概赠荫,保以奖励忠劳。今后宜详加分别。除异常义烈,恤典取自上裁。其失事损身,有司六七品赠监司五品,其五品赠临司四品,方简官赠京秩。著为令。
八月十三日安庆兵变。其初,副总兵廖应登领三千人,汪正国、李自春各领千人,到处骚扰,黎民重怨。巡抚徐世荫新到任;又值刑科给事中光时亨疏伦廖应登宜正军法,邸报先到;于是兵遂发难,杀都指挥徐良寇。世荫急从南京赶到安庆,徙应登兵太湖,正国兵桐城,乱乃定。
十一月初六日,清兵入蓟州,连破济南、山东州县。当时关内外并建二督,又设二督于昌平、保定。又有宁远、永平、顺天、保定、密云、天津六巡抚。宁远、山海、中协、西协、昌平、通州、天津、保定八总兵。星罗棋布,无地不防,而事权反不一。警报至,急征诸镇入援,清兵已破蓟州,分道南向。河间以南多失守。至山东,连破兖州等府。共攻克八十八城。鲁王朱以派自杀。乐陵、阳信、东原等诸王皆死。至次年四月才予北归,俘三十六万九千余人,获金一万二千二百余两,银二百二十万五千余两,牛马等五十五万余头,珍宝缎匹八万余。
闰十一月十四日李自成率诸将,连营五百里,进攻汝宁。总兵虎大威中弹而死,城被攻破。前总督侍郎杨文岳、兵备佥事王世琮、知府付汝为等俱死。时河南郡邑残破,朝廷不再设官,百姓多结寨自保。各寨或降义军,成受朝命,又互相吞并。
十二月初四日,李自成攻陷襄阳。左良玉自朱仙镇战败后,退驻襄阳。李自成乘胜攻左良玉,至白马渡。左良玉移营于南岸,守浅洲,李自成军十万争渡,左良玉乃拔营而逃,走武昌。李自成军渡过白马渡,遂长驱进至襄阳,襄阳官吏都已逃走,李自成军遂趋宜城。
十二月初八日,清军攻兖州。兖州知府邓藩锡劝鲁王以派散积储以鼓士气,城犹可存,否则,大事一去,悔之晚矣。以派不听,清军到,各将分门死守,力不支,城破。鲁王自尽,乐陵、阳信等郡王都死。邓藩锡等战死。
归安大旱,飞蝗蔽天而下,所集之处,禾苗与芦苇立尽,民削树皮木屑杂糠秕食之,或掘山中白泥为食,名曰观音粉。含山左侧地名良村,强徒数百啸聚作乱,幸亏不日被扑灭,可是,瘟疫继至,但官府不但不独免钱粮,反而严刑催科。而苏州府吴县米价贵至每石银三两三钱,麦石二两二钱。民益艰食,流离窜徙,老稚抛弃道傍,城乡房舍半空倾倒,死尸枕藉。
经过大半年的时间,到了崇祯十五年年末,张雷练兵终于完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