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穿回古代搞刑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73章
“我知道我的儿子是怎么死的, 可我没有证据”
贺兰阙只是一个小小的县通判,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已经是很大的一个官了, 掌管全县上百万人的大小事宜。
可他在面对总府那些高官时, 和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
在这些官员的眼里, 他不过是蝼蚁,可以随意被捏死。
“我不够强大,所以我保护不了他们。”
听着他声泪俱下地控诉, 伯景郁和庭渊很难不为之动容。
伯景郁问道“既然如此, 你为何不为他们申冤”
贺兰阙看向伯景郁, 凄惨一笑,“我该如何为他们申冤我找谁为他们申冤我是朝廷官员, 任何官员非必要不可离开自己的管辖之地, 在霖开县为官多年, 我都没有几次走出过霖开县, 唯一一次走出霖开县是我接到总府官员的通知,他们告诉我的儿子死了,让我节哀顺变, 去接我的儿子回来安葬。”
通判是一个很小的官职, 是他用二十多年为官生涯兢兢业业才换来的。
中州很大, 大到他这一生都没能去过几个地方。
作为一个地方的从七品小官员, 不能擅自离开管辖之地, 更不可能越级随意见官员,唯一一次去总府还是为了接自己儿子的尸体回家安葬。
让他能够如何
他问伯景郁,“你知道官员私自离开自己的管辖之地会遭受什么样的刑罚吗”
伯景郁当然知道。
为了避免官员结党营私,属地的官员都不能随意离开管辖之地。
轻则降级,重则罢官, 若参与党政叛军等一经发现直接处死。
所有官员上任之后,都是带着自己的家人举家搬迁,官员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朝廷虽然会发粮食足够官员养活家人,可他们永远回不去自己的故乡,想要回到自己的故乡,就得身居高位。
贺兰阙捶着自己的心口“我何尝不想替他们讨回公道,可我要去哪里讨公道呢,杀害我儿子的凶手销声匿迹,海捕文书至今还在县城外的公示栏上贴着,若我有背景,若我有门路,政儿何须向死而生,筠儿又怎会死不瞑目”
这一声声的控诉,一声声的质问,让伯景郁的心一次次被冲击。
他比任何人都知道他的两个孩子是冤枉的,可他没有证据。
他与伯景郁说“每当我想要调查背后的人,我身边的人就会接连出事,我的女儿出城去寺庙去为两个哥哥供奉牌位,被人掳走三日,浑身是伤神志不清地扔在城门口,小半年过去至今还疯疯癫癫无法说话。我想查刘家是否存在偷占公田的情况,我的夫人从衙门到善堂中间不过两条街,被人拖到巷子里险些遭人奸污。我想查背后指使仵作做伪证陷害政儿的官员是谁,仵作一家消失得无影无踪,善堂里的孩子也差点在半夜死于大火,若非邻居起夜看到院内有火光,只怕那些孩子已经丧命鬼就在我的身边,可我抓不住他们。”
“我常常在想,该不该送这些孩子去读书,若他们一辈子都是普通人,就不会卷入这些是非之中,也就不会和筠儿一样死不瞑目,不会和政儿一样有冤无处说。”
最后的最后,他问二人“我该去哪里为他们申冤”
是啊,他该去哪里申冤呢
伯景郁不禁问自己。
庭渊也得不到答案。
站在贺兰阙的角度,他能活动的范围有限,他无权无势,在中州没有依靠,线索查到哪里断到哪里,中州的官员那么多,却没有一个能够为他主持公道的。
在这样的一个官场氛围里,他没有选择同流合污,实属不易。
能教出闻人政和贺兰筠这样两个有出息的孩子,能在霖开县被老百姓口口称赞,足以说明他是一个正直的好官。
庭渊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答案,正如贺兰阙在官场矜矜业业勤勤恳恳地做一个好官,到头来却无处申冤。
“我们既然来了,你的冤屈我们自然会为你申。”
“涉案的官员不止一个两个”贺兰阙已经被这个巨网缠绕,快要喘不过气了。
伯景郁语气坚定道“便是有成白上千个,我们也会查清真相,还给闻人政贺兰筠一个公道。”
庭渊问他“你的手里可有什么有力的证据”
贺兰阙摇头,“没有。”
庭渊“”
“我现在只能确定上面有人偷税粮。”
伯景郁问“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他们现在查到是刘家在偷公田私种,怎么这又有人偷税粮了
贺兰阙道“每年收税的标准是上头发下来的布袋,装满就是一石粮食,一石允许误差半斗粮食,上头应该有人专门利用这个误差,老百姓用的斗和我们用的斗是差不多的,十斗米却装不满一石粮食用的布袋。”
“我记得这个情况杏儿和我说过。”庭渊问伯景郁,“你还记得吗”
伯景郁点头。
只是他们当时没有放在心上。
因为这是在朝廷允许的范围内有误差,可能真的是装米丈量的斗有问题。
小路村呼延工会一年上税大约三千七百石,但他们每年都要多税一百多石的粮食。
庭渊问“一石粮食是一百斤,按照朝廷的标准,达到九十五斤以上都算合格,那照你所说装不满粮食,那装粮食的布袋可以装多少粮食”
贺兰阙道“一石又两升至五升,也就是一百零二斤到一百零五斤之间。”
“你的意思是一石税粮要偷两斤以上的粮食”
伯景郁觉得这简直是不可理喻。
贺兰阙点头,“每年的年俸发下来,粮食又是正常的,刚刚好一袋一石。”
伯景郁所说西府一年上税二十亿石,按照贺兰阙所说的标准,庭渊粗略算了一下,一年偷税粮岂不是要偷一亿石的粮食。
他看向伯景郁,“这好像也不比刘家偷田好多少。”
说不准刘家偷田,还不如直接偷税的人偷得多。
伯景郁现在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出京之前,他觉得各地官员必然会有些小动作,但整体应该都是向着朝廷,兢兢业业地干好每一件事。
怎么这除了京城,私下一查,各种糟心的事情都有。
他问贺兰阙,“你查验过多少,这样的情况很多吗”
贺兰阙道“在我还是春熙城司户的时候,并未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直到去年年底政儿来霖开城问我,我深入调查了一番,才发现背后应该是真的有人在利用这个误差偷税粮。”
“上面发下来收税用的布袋我会偷偷留下一两个,等年俸发下来,我与政儿粮过,确实装不满。”
伯景郁想到各地都在收粮食,说道“今年税收应该也要开始了吧”
贺兰阙点头,对他二人说,“你们随我来。”
伯景郁和庭渊起身,随他往厨房去。
厨房旁边有个小房间,里面就是他存放粮食的地方。
>
第73章
“我知道我的儿子是怎么死的, 可我没有证据”
贺兰阙只是一个小小的县通判,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已经是很大的一个官了, 掌管全县上百万人的大小事宜。
可他在面对总府那些高官时, 和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
在这些官员的眼里, 他不过是蝼蚁,可以随意被捏死。
“我不够强大,所以我保护不了他们。”
听着他声泪俱下地控诉, 伯景郁和庭渊很难不为之动容。
伯景郁问道“既然如此, 你为何不为他们申冤”
贺兰阙看向伯景郁, 凄惨一笑,“我该如何为他们申冤我找谁为他们申冤我是朝廷官员, 任何官员非必要不可离开自己的管辖之地, 在霖开县为官多年, 我都没有几次走出过霖开县, 唯一一次走出霖开县是我接到总府官员的通知,他们告诉我的儿子死了,让我节哀顺变, 去接我的儿子回来安葬。”
通判是一个很小的官职, 是他用二十多年为官生涯兢兢业业才换来的。
中州很大, 大到他这一生都没能去过几个地方。
作为一个地方的从七品小官员, 不能擅自离开管辖之地, 更不可能越级随意见官员,唯一一次去总府还是为了接自己儿子的尸体回家安葬。
让他能够如何
他问伯景郁,“你知道官员私自离开自己的管辖之地会遭受什么样的刑罚吗”
伯景郁当然知道。
为了避免官员结党营私,属地的官员都不能随意离开管辖之地。
轻则降级,重则罢官, 若参与党政叛军等一经发现直接处死。
所有官员上任之后,都是带着自己的家人举家搬迁,官员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朝廷虽然会发粮食足够官员养活家人,可他们永远回不去自己的故乡,想要回到自己的故乡,就得身居高位。
贺兰阙捶着自己的心口“我何尝不想替他们讨回公道,可我要去哪里讨公道呢,杀害我儿子的凶手销声匿迹,海捕文书至今还在县城外的公示栏上贴着,若我有背景,若我有门路,政儿何须向死而生,筠儿又怎会死不瞑目”
这一声声的控诉,一声声的质问,让伯景郁的心一次次被冲击。
他比任何人都知道他的两个孩子是冤枉的,可他没有证据。
他与伯景郁说“每当我想要调查背后的人,我身边的人就会接连出事,我的女儿出城去寺庙去为两个哥哥供奉牌位,被人掳走三日,浑身是伤神志不清地扔在城门口,小半年过去至今还疯疯癫癫无法说话。我想查刘家是否存在偷占公田的情况,我的夫人从衙门到善堂中间不过两条街,被人拖到巷子里险些遭人奸污。我想查背后指使仵作做伪证陷害政儿的官员是谁,仵作一家消失得无影无踪,善堂里的孩子也差点在半夜死于大火,若非邻居起夜看到院内有火光,只怕那些孩子已经丧命鬼就在我的身边,可我抓不住他们。”
“我常常在想,该不该送这些孩子去读书,若他们一辈子都是普通人,就不会卷入这些是非之中,也就不会和筠儿一样死不瞑目,不会和政儿一样有冤无处说。”
最后的最后,他问二人“我该去哪里为他们申冤”
是啊,他该去哪里申冤呢
伯景郁不禁问自己。
庭渊也得不到答案。
站在贺兰阙的角度,他能活动的范围有限,他无权无势,在中州没有依靠,线索查到哪里断到哪里,中州的官员那么多,却没有一个能够为他主持公道的。
在这样的一个官场氛围里,他没有选择同流合污,实属不易。
能教出闻人政和贺兰筠这样两个有出息的孩子,能在霖开县被老百姓口口称赞,足以说明他是一个正直的好官。
庭渊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答案,正如贺兰阙在官场矜矜业业勤勤恳恳地做一个好官,到头来却无处申冤。
“我们既然来了,你的冤屈我们自然会为你申。”
“涉案的官员不止一个两个”贺兰阙已经被这个巨网缠绕,快要喘不过气了。
伯景郁语气坚定道“便是有成白上千个,我们也会查清真相,还给闻人政贺兰筠一个公道。”
庭渊问他“你的手里可有什么有力的证据”
贺兰阙摇头,“没有。”
庭渊“”
“我现在只能确定上面有人偷税粮。”
伯景郁问“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他们现在查到是刘家在偷公田私种,怎么这又有人偷税粮了
贺兰阙道“每年收税的标准是上头发下来的布袋,装满就是一石粮食,一石允许误差半斗粮食,上头应该有人专门利用这个误差,老百姓用的斗和我们用的斗是差不多的,十斗米却装不满一石粮食用的布袋。”
“我记得这个情况杏儿和我说过。”庭渊问伯景郁,“你还记得吗”
伯景郁点头。
只是他们当时没有放在心上。
因为这是在朝廷允许的范围内有误差,可能真的是装米丈量的斗有问题。
小路村呼延工会一年上税大约三千七百石,但他们每年都要多税一百多石的粮食。
庭渊问“一石粮食是一百斤,按照朝廷的标准,达到九十五斤以上都算合格,那照你所说装不满粮食,那装粮食的布袋可以装多少粮食”
贺兰阙道“一石又两升至五升,也就是一百零二斤到一百零五斤之间。”
“你的意思是一石税粮要偷两斤以上的粮食”
伯景郁觉得这简直是不可理喻。
贺兰阙点头,“每年的年俸发下来,粮食又是正常的,刚刚好一袋一石。”
伯景郁所说西府一年上税二十亿石,按照贺兰阙所说的标准,庭渊粗略算了一下,一年偷税粮岂不是要偷一亿石的粮食。
他看向伯景郁,“这好像也不比刘家偷田好多少。”
说不准刘家偷田,还不如直接偷税的人偷得多。
伯景郁现在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出京之前,他觉得各地官员必然会有些小动作,但整体应该都是向着朝廷,兢兢业业地干好每一件事。
怎么这除了京城,私下一查,各种糟心的事情都有。
他问贺兰阙,“你查验过多少,这样的情况很多吗”
贺兰阙道“在我还是春熙城司户的时候,并未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直到去年年底政儿来霖开城问我,我深入调查了一番,才发现背后应该是真的有人在利用这个误差偷税粮。”
“上面发下来收税用的布袋我会偷偷留下一两个,等年俸发下来,我与政儿粮过,确实装不满。”
伯景郁想到各地都在收粮食,说道“今年税收应该也要开始了吧”
贺兰阙点头,对他二人说,“你们随我来。”
伯景郁和庭渊起身,随他往厨房去。
厨房旁边有个小房间,里面就是他存放粮食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