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大河奔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鲸觉得很不好意思,摸摸后脑勺,说:“刘记者,我接下来可能在东川停留一些时日,我妈妈本来想跟着回来一趟,但是想着坐飞机太久了,太劳累,最后没回来。我这次回来,还有个目的,就是代我妈妈重走一下她的‘青春路’。”
我说:“确实,加拿大飞回来至少十几个小时,你妈妈可能真受不了。”
李鲸笑了笑,脸上的梨涡更加明显,说:“是的。所以,只有我代她回来呢。但是呢,我对国内的情况不太熟悉。您是记者,信息畅通,对本地情况也熟悉,我想请您做我的向导,不知道您能否答应。”
我呵呵笑了笑,心想这李鲸虽然在国外长大,但是对媒体这行似乎不太陌生啊,她居然知道找我这个记者来当向导!好的,也确实因为我从日记里知道他们这群人太多的事,当她的向导,也确实合适不过。
于是,我答应了。但是,我仍然提出了一个条件。
我说:“我可以当你的向导,但是我尽可能按照我的想法带你,如果我觉得不妥的时候,我希望你能理解。”
李鲸说好。
我说:“这样吧,我想了想,先去你妈妈的母校,在蓉都,你应该有一些记忆的。不过很多年我没去过蓉都,应该变化了很多吧。”
李鲸有些兴奋,说:“好的,刘记者。你确定时间,我这边随时可以动身,对啦,这次你帮我的,全程费用我都包。”
我笑了笑,说:“那就明天吧,田晓雨跟我一起吧。费用就算了,我自己来吧。”
李鲸说好,正好路上有个女孩子可以一起说说话。
我们就此别过,当天晚上,田晓雨说她搞到一辆车,是她闺蜜的。借来用几天,闺蜜说我们自己加油就是。田晓雨说加油费也不用管了,她直接喊她爸爸田本刚帮搞定了。
次日早晨,我、田晓雨、李鲸三人一起出发,直奔蓉都。
近几年,蓉都和东川之间,修了好几条高速公路,就连高铁都好几条,直接进入一小时高铁经济圈了。交通便利,使得两个城市交流就更紧密了。不少蓉都的人,到东川上班,周末回蓉都。反之亦然。
国家也提过“东蓉经济区”这个概念,于是,东川和蓉都便相互发展交融。东川提出“东川向西”的口号,而蓉都则提出“蓉都向东”的口号。两地的媒体也对此进行重磅且铺天盖地的报道。与此同时,两地相向的房价,也在一夜之间,快速上涨。
话说回来,我和田晓雨两人相互轮流着开车,还是开了好几个小时才到蓉都。
到了蓉都之后,又靠着导航,这才导航到陈虹的母校,也就是李军的母校。
其实,临近蓉都的时候,我也看出来了,李鲸便明显有些激动,她不停地看着窗外,感叹蓉都的发展迅猛,甚至说国内发展迅猛,高楼平地起,简直一望无际的。
到了陈虹的母校大门处,李鲸迫不及待地想下车,说:“我妈妈说她和干爹之前在母校后门不远处,开了一家面馆的。我记得那时候我经常去面馆写作业。”
我脑子里瞬间全是当年陈虹和李军一起开面馆的情形,还有李鲸在角落里趴着写作业的样子。
我对田晓雨说:“咱们直接去后门吧,找一下面馆。”
车子到后门后,田晓雨将车停在路边。找了一圈,后门外面几乎全部是炒菜馆子,还有各种火锅、小吃。
李鲸很兴奋,沿着后门这条街,走了好长一段,越走越远了,没有找到当年的面馆。她又折回来,遇到我们后,说:“刘记者,我记得当年就是这条街边,面馆距离大门很近的,怎么就没有了呢。”
我问了周围好几家店铺,老板都不知道。其中一位老板对我说:“小兄弟,这条街的餐饮店铺,做得最久的,也就一年不到,又的三两个月就还老板了。老板一换,店铺又得重新装修,所以你想找个十几二十年前的店铺,简直是天方夜谭。”
老板对我说话时,李鲸也站在边上。她说:“当年那个面馆很火的,我记得每周六周末,还在面馆里搞讲座的,您记得么?”
老板不屑地语气说:“看你也像有文化的人,怎么这么没见识!哪个开面馆搞讲座哟!”
见老板确实不知道,我们只好换地方再打听。
李鲸有些失落,我和田晓雨不停安慰她,说这应该在预料之中的。毕竟,这些年,每个城市都在大力发展,不停拆迁盖新房子,很多以前的房子,也都拆掉了,物是人非应该是常事的。
李鲸指着大学校门说:“这个校门,我觉得没啥变化。怎么其他的变化这么大。”
我和田晓雨都有些饿了,决定找个炒菜馆子吃顿饭,顺便歇一会,也再打听下,便问了老板,大学附近,有没有很出名的一家酸菜鱼馆子。
老板“嗨”地一声,说:“你说酸菜鱼啊!这个倒是有一家很出名,已经做了好几十年吧!据说已经是网红店,很多这个大学的毕业多少年的学生,回来了还专门找过去吃,说是当年他们读书的时候,这家酸菜鱼还在的。”
我顿时想起这家酸菜鱼,会不会是当年陈虹她们经常去吃的那家,于是问了老板地址,并循着导航找过去。
这家酸菜鱼馆子,确实很火。不知道为什么,我走到店门口,便有种似曾相识地感觉。
我对田晓雨说:“我感觉这家店子,就是当年陈虹,也就是李鲸她妈妈当年读书的时候,常常来吃的那家。”
田晓雨说:“刚才后门那个老板不是说,附近的店经常换老板么?”
我说:“这一家真可能是。”
进店后,老板看上去已经六十多岁了,背有些微驼,亲自过来招呼。趁着称鱼的空隙,我问老板是不是东川人。老板惊讶地看着我,说:“你怎么知道?经常来?我怎么没印象?”
我说:“第一次来。老板,你记不记得好几十年前,有个叫李军的经常来你这里吃鱼?”
老板想了想,说:“不记得。他是做什么的?”
我说:“当时是这个大学的学生。”
&nbs... -->>
李鲸觉得很不好意思,摸摸后脑勺,说:“刘记者,我接下来可能在东川停留一些时日,我妈妈本来想跟着回来一趟,但是想着坐飞机太久了,太劳累,最后没回来。我这次回来,还有个目的,就是代我妈妈重走一下她的‘青春路’。”
我说:“确实,加拿大飞回来至少十几个小时,你妈妈可能真受不了。”
李鲸笑了笑,脸上的梨涡更加明显,说:“是的。所以,只有我代她回来呢。但是呢,我对国内的情况不太熟悉。您是记者,信息畅通,对本地情况也熟悉,我想请您做我的向导,不知道您能否答应。”
我呵呵笑了笑,心想这李鲸虽然在国外长大,但是对媒体这行似乎不太陌生啊,她居然知道找我这个记者来当向导!好的,也确实因为我从日记里知道他们这群人太多的事,当她的向导,也确实合适不过。
于是,我答应了。但是,我仍然提出了一个条件。
我说:“我可以当你的向导,但是我尽可能按照我的想法带你,如果我觉得不妥的时候,我希望你能理解。”
李鲸说好。
我说:“这样吧,我想了想,先去你妈妈的母校,在蓉都,你应该有一些记忆的。不过很多年我没去过蓉都,应该变化了很多吧。”
李鲸有些兴奋,说:“好的,刘记者。你确定时间,我这边随时可以动身,对啦,这次你帮我的,全程费用我都包。”
我笑了笑,说:“那就明天吧,田晓雨跟我一起吧。费用就算了,我自己来吧。”
李鲸说好,正好路上有个女孩子可以一起说说话。
我们就此别过,当天晚上,田晓雨说她搞到一辆车,是她闺蜜的。借来用几天,闺蜜说我们自己加油就是。田晓雨说加油费也不用管了,她直接喊她爸爸田本刚帮搞定了。
次日早晨,我、田晓雨、李鲸三人一起出发,直奔蓉都。
近几年,蓉都和东川之间,修了好几条高速公路,就连高铁都好几条,直接进入一小时高铁经济圈了。交通便利,使得两个城市交流就更紧密了。不少蓉都的人,到东川上班,周末回蓉都。反之亦然。
国家也提过“东蓉经济区”这个概念,于是,东川和蓉都便相互发展交融。东川提出“东川向西”的口号,而蓉都则提出“蓉都向东”的口号。两地的媒体也对此进行重磅且铺天盖地的报道。与此同时,两地相向的房价,也在一夜之间,快速上涨。
话说回来,我和田晓雨两人相互轮流着开车,还是开了好几个小时才到蓉都。
到了蓉都之后,又靠着导航,这才导航到陈虹的母校,也就是李军的母校。
其实,临近蓉都的时候,我也看出来了,李鲸便明显有些激动,她不停地看着窗外,感叹蓉都的发展迅猛,甚至说国内发展迅猛,高楼平地起,简直一望无际的。
到了陈虹的母校大门处,李鲸迫不及待地想下车,说:“我妈妈说她和干爹之前在母校后门不远处,开了一家面馆的。我记得那时候我经常去面馆写作业。”
我脑子里瞬间全是当年陈虹和李军一起开面馆的情形,还有李鲸在角落里趴着写作业的样子。
我对田晓雨说:“咱们直接去后门吧,找一下面馆。”
车子到后门后,田晓雨将车停在路边。找了一圈,后门外面几乎全部是炒菜馆子,还有各种火锅、小吃。
李鲸很兴奋,沿着后门这条街,走了好长一段,越走越远了,没有找到当年的面馆。她又折回来,遇到我们后,说:“刘记者,我记得当年就是这条街边,面馆距离大门很近的,怎么就没有了呢。”
我问了周围好几家店铺,老板都不知道。其中一位老板对我说:“小兄弟,这条街的餐饮店铺,做得最久的,也就一年不到,又的三两个月就还老板了。老板一换,店铺又得重新装修,所以你想找个十几二十年前的店铺,简直是天方夜谭。”
老板对我说话时,李鲸也站在边上。她说:“当年那个面馆很火的,我记得每周六周末,还在面馆里搞讲座的,您记得么?”
老板不屑地语气说:“看你也像有文化的人,怎么这么没见识!哪个开面馆搞讲座哟!”
见老板确实不知道,我们只好换地方再打听。
李鲸有些失落,我和田晓雨不停安慰她,说这应该在预料之中的。毕竟,这些年,每个城市都在大力发展,不停拆迁盖新房子,很多以前的房子,也都拆掉了,物是人非应该是常事的。
李鲸指着大学校门说:“这个校门,我觉得没啥变化。怎么其他的变化这么大。”
我和田晓雨都有些饿了,决定找个炒菜馆子吃顿饭,顺便歇一会,也再打听下,便问了老板,大学附近,有没有很出名的一家酸菜鱼馆子。
老板“嗨”地一声,说:“你说酸菜鱼啊!这个倒是有一家很出名,已经做了好几十年吧!据说已经是网红店,很多这个大学的毕业多少年的学生,回来了还专门找过去吃,说是当年他们读书的时候,这家酸菜鱼还在的。”
我顿时想起这家酸菜鱼,会不会是当年陈虹她们经常去吃的那家,于是问了老板地址,并循着导航找过去。
这家酸菜鱼馆子,确实很火。不知道为什么,我走到店门口,便有种似曾相识地感觉。
我对田晓雨说:“我感觉这家店子,就是当年陈虹,也就是李鲸她妈妈当年读书的时候,常常来吃的那家。”
田晓雨说:“刚才后门那个老板不是说,附近的店经常换老板么?”
我说:“这一家真可能是。”
进店后,老板看上去已经六十多岁了,背有些微驼,亲自过来招呼。趁着称鱼的空隙,我问老板是不是东川人。老板惊讶地看着我,说:“你怎么知道?经常来?我怎么没印象?”
我说:“第一次来。老板,你记不记得好几十年前,有个叫李军的经常来你这里吃鱼?”
老板想了想,说:“不记得。他是做什么的?”
我说:“当时是这个大学的学生。”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