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我真不是木匠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说杀孽太重,那么这次,处置了你们这帮山东官员,那可就是大快人心了。
依着皇帝的脾性,到时候肯定顺手撸一遍山东。
所以说,王惟俭这帮地方官员,不仅不能用冷脸去贴温体仁的热屁股,还要尽心尽力的去帮他处置飞蝗。
飞蝗要是不得到遏制,饥荒蔓延,他们的官儿也就当到头了。
一旁,济宁知府周九成试探性地问道:
“抚台看过京报后,眉头深锁,是在担忧些什么?”
王惟俭虽说是“东林余孽”,但能在巡抚这种位子上坐到现在,没点本事也不可能。
他听出下级官员们是在问询意思,毕竟温体仁在山东人缘不怎么样。
到时候他来了,是明着捧着,暗地孤立,还是别的怎么做法,需要他这个当巡抚的拿个主意。
如果说两年前,有人问王惟俭这个问题,他一定会大发雷霆,并且满口仁义道德的道理直接讲出来。
什么温体仁与魏忠贤乃是一丘之貉,必须坚决抵制,什么浙党早已投靠了阉党,云云此类。
可是现在,他知道,再这么说,自己就离嗝屁不远了。
“温体仁主持济宁饥荒一事为大朝议决,陛下裁定,各位同僚遵从就好,切莫不可因私废公,擅自生事了。”
这话说完,济宁知府、同知等官员都是面面相觑,他们都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很显然,经历去年推行新盐法的事以后,王惟俭已经怂了,不再是以前那个“铁骨铮铮”,令他们敬服的博物君子了。
其实王惟俭在忍着不让自己当场骂娘,问我?你们这帮人难道还想着要斗温体仁?
事情很明显啊,浙党近些年来在地方成势,就是朝中有人在推波助澜,无论这个人是谁,肯定咱们都惹不起。
所以啊,消停待在自己位置上,该出钱的出钱,该出力的出力,别搞什么有的没的了。
让陛下把山东撸个底儿掉,你们就高兴了?
王惟俭这话说的隐晦,但其实就是这个意思,他怕了,他真的怕了。
吕大器这样的人,就是视自己为后台,一旦出事,铁定不顾一切的要拉自己下水。
因为那货知道,拉自己下水,就代表拉下了半个山东的官场。
上次吕大器那事儿,王惟俭是亲自跑了一趟京师,用光所有的积蓄和人脉,这才堪堪保住性命和头上这顶帽子。
要是再来上一回,他怕自己真的会被下头那些人给坑死。
王惟俭的话很快就开始流传在山东的官场之中,听见的人都是不敢置信。
当年那个动不动就要谴责一下时政的博物君子,如今怎么这么怂了?
他变了,他变得不再那样伟大了。
温体仁还没到,王惟俭在士林中的声名就已经变得臭不可闻,以往连日登门拜访求教的士子们也几乎不怎么来了。
不过现在的王惟俭,实在是顾不上那么多,他还是怕的要死,生怕谁再上疏言事,把自己带上。
上次死到临头,他才知道生命的可贵,这次无论如何,也要让皇帝知道,自己是压根不想带头闹事的。
莫不如,自己先上一份奏疏,表明一定支持温体仁,让皇帝知道自己的想法?
说干就干,担惊受怕的王惟俭在某天半夜爬起来,点起油灯,开始奋笔疾书。
说杀孽太重,那么这次,处置了你们这帮山东官员,那可就是大快人心了。
依着皇帝的脾性,到时候肯定顺手撸一遍山东。
所以说,王惟俭这帮地方官员,不仅不能用冷脸去贴温体仁的热屁股,还要尽心尽力的去帮他处置飞蝗。
飞蝗要是不得到遏制,饥荒蔓延,他们的官儿也就当到头了。
一旁,济宁知府周九成试探性地问道:
“抚台看过京报后,眉头深锁,是在担忧些什么?”
王惟俭虽说是“东林余孽”,但能在巡抚这种位子上坐到现在,没点本事也不可能。
他听出下级官员们是在问询意思,毕竟温体仁在山东人缘不怎么样。
到时候他来了,是明着捧着,暗地孤立,还是别的怎么做法,需要他这个当巡抚的拿个主意。
如果说两年前,有人问王惟俭这个问题,他一定会大发雷霆,并且满口仁义道德的道理直接讲出来。
什么温体仁与魏忠贤乃是一丘之貉,必须坚决抵制,什么浙党早已投靠了阉党,云云此类。
可是现在,他知道,再这么说,自己就离嗝屁不远了。
“温体仁主持济宁饥荒一事为大朝议决,陛下裁定,各位同僚遵从就好,切莫不可因私废公,擅自生事了。”
这话说完,济宁知府、同知等官员都是面面相觑,他们都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很显然,经历去年推行新盐法的事以后,王惟俭已经怂了,不再是以前那个“铁骨铮铮”,令他们敬服的博物君子了。
其实王惟俭在忍着不让自己当场骂娘,问我?你们这帮人难道还想着要斗温体仁?
事情很明显啊,浙党近些年来在地方成势,就是朝中有人在推波助澜,无论这个人是谁,肯定咱们都惹不起。
所以啊,消停待在自己位置上,该出钱的出钱,该出力的出力,别搞什么有的没的了。
让陛下把山东撸个底儿掉,你们就高兴了?
王惟俭这话说的隐晦,但其实就是这个意思,他怕了,他真的怕了。
吕大器这样的人,就是视自己为后台,一旦出事,铁定不顾一切的要拉自己下水。
因为那货知道,拉自己下水,就代表拉下了半个山东的官场。
上次吕大器那事儿,王惟俭是亲自跑了一趟京师,用光所有的积蓄和人脉,这才堪堪保住性命和头上这顶帽子。
要是再来上一回,他怕自己真的会被下头那些人给坑死。
王惟俭的话很快就开始流传在山东的官场之中,听见的人都是不敢置信。
当年那个动不动就要谴责一下时政的博物君子,如今怎么这么怂了?
他变了,他变得不再那样伟大了。
温体仁还没到,王惟俭在士林中的声名就已经变得臭不可闻,以往连日登门拜访求教的士子们也几乎不怎么来了。
不过现在的王惟俭,实在是顾不上那么多,他还是怕的要死,生怕谁再上疏言事,把自己带上。
上次死到临头,他才知道生命的可贵,这次无论如何,也要让皇帝知道,自己是压根不想带头闹事的。
莫不如,自己先上一份奏疏,表明一定支持温体仁,让皇帝知道自己的想法?
说干就干,担惊受怕的王惟俭在某天半夜爬起来,点起油灯,开始奋笔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