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大明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些书生们是怎么知道我在天津的?又怎么知道我住在这悦来客栈的?这么多人,倒似约好一般,又是谁通知他们的呢?
乖官满头问号,隐隐就觉得这事儿和段夫人闻人氏有关,只是,一时间没想明白,闻人氏这么做是为什么?能得什么好处?
他脑子里面存了疑问,脸上神色未免就有点古怪,那个脸蛋儿圆圆挺会来事的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书生君小醉就有些疑惑,“郑贤兄可是有什么事情?若有,不必在意我等,我等贸然前来,已是唐突,却是万万不能耽搁郑贤兄的正事啊!”
读书人互称兄台、贤兄,只是客气说法,乖官哪里敢真拿起贤兄的架子来说[诸位贤弟,哥哥我还有要事在身]这样的话来,岂不要被人骂死。所以他连连摇手,“不不不,小弟只是在想,小弟不过偶得一首木兰辞,实是侥幸,若是一会儿诸位哥哥要和诗作词唱酬答谢,小弟怕就要原形毕露,故此,揣揣然颇为不安啊!”
这话姿态极低,众人顿时就觉得这位虽然年齿不大,却十分有趣,半丝儿架子也无,值得交往,当下众人顿时哄笑,纷纷道:“若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也要揣揣然不安,我等日后哪里还敢酬唱。”
“正是正是。”那位极会来事的君小醉拍着折扇接口道:“便只得一首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也是满城风雨近重阳的境界,我等虽添为读书种子,怕一辈子也作不出来这等佳句……”
他这话一说,其余的书生们都有些惊讶,大家都是读书人,你看过的书我大多也看过,也就是说,论知识含量,大家都差不多的,但为什么有人才高八斗,有人终身考不取功名呢?这里头高下往往就显在平日一言一行中。
你看这一群人,大多不过言辞举止多年读书熏陶有些读书种子味道,可这位君小醉,一张嘴,就是满城风雨近重阳,这句诗在场的个个都会,可谁也没能拿出来应景,只有他一个,何谓才?这就是才。
这首诗是北宋潘大临所作,这家伙写诗比较出名,有一天有朋友来信,问他,大临,最近可写什么新诗么?他随手回了一封信告诉朋友,说,哎呀!天气晚来秋,此刻景物处处可以入诗,可惜,身边俗人太多,搞得我灵感都没了。昨天我躺在床上,听见外面竹林风雨搅动,来了灵感,拿了笔就在雪白的墙壁上写了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谁知道,这时候收房租的房东敲门,这房东**下垂到肚脐眼下面,实在是俗得不能再俗的俗人,把我的灵感全给搞没了,卧槽泥马勒戈壁,真是败兴得很,就这一句诗,送你了。
这就是极为著名的一句诗,后来发展为典故,意思指某一件事情传播很广,到处都有人议论纷纷。
你瞧,多贴切,郑乖官勇割双头的事情不就是传播得到处议论纷纷么,何况,昨儿还是重阳,又符合日子,再则,乖官也是以一首木兰辞扬名,跟潘大临一句诗扬名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乖官也是诧异地看着这位脸蛋儿有点小肥的家伙,满城风雨近重阳,一句诗嘛!这个我也是知道的,这家伙好厉害的急才,应变能力我所未见。不过,他心里面又补充了一句,比那位段夫人闻人氏似乎还差点儿。
他心里面突然念叨闻人氏,那些读书人则因为君小醉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对君小醉刮目相看,心说这位虽然是庠生而已,却居然有这等急才,那郑国蕃也不过县学庠生,我等这些人,有那拿朝廷禄米的禀生,却一个这等急才也无,更没有郑国蕃那等写出足可流传后世的诗词的本事……
所以,这些读书人有点儿尴尬。明朝读书人绝不像后世一些砖家所说只要会八股就完全Ok的,要晓得,诗言志,本就是儒家大道,明朝虽然只考经义,但是,连红楼梦里头的小丫鬟都会写诗的,你读书人不会写诗,岂不是笑掉大牙。
你要不会作诗,考中功名以后,怎么跟同事们唱酬?譬如你中进士被放了一县县令,你的同年们就来庆贺,叫了几个名妓喝花酒,这时候喝花酒可没有什么[摇色子][老虎杠子鸡]之类,你一个文人聚会,又一帮名妓,好意思划拳玩[哥两好啊][八匹马啊]么?自然是你做一句诗,我接一句诗,若韵不对,还得罚酒。不会作诗,你怎么混?
半响,才有三十岁左右的天津卫禀生楚云诺笑着道:“我曾听李贽李卓吾先生说[当代无文字,闾巷有真诗]又说[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咱们只道在卫学里头学的都是我名教根基,却不想,连个应景的本事都不够,真是见笑了,我这个禀生,实实是……”说到这儿,就摇了摇头,说:“惭愧惭愧。”
他这番坦承自愧不如,倒显得有肚量,又看着乖官腰间的村正说:“看贤兄腰悬宝剑,莫非是要游学不成?”一句话,就把话题给岔开了,免得大伙儿尴尬。
乖官赶紧拱手,“正是,南方文风鼎盛,小弟甚是向往,家中老管家又是当年戚少保剿倭寇时候召的义乌兵,二十年不曾还乡,我这书童……”他说着指了指不远处伺候的大头,“名字都起名为思南,故此拟往南方,也算开阔眼界。”
他又把单赤霞思念家乡的路数拿出来顶缸了。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位楚云诺拱手道:“贤兄好大胸襟,惭愧,我素有此心,却十年不成一行,一来南方文风鼎盛,二来……“他脸上红了红,嘿嘿干笑了两声,又说了一句,“二来,这南方文风鼎盛。”
这话听起来有点儿怪,但在场的众人却全都明白,包括乖官。
这其实就是说,去南方游学,到那边怕比不过南方读书人,再则,北方士子考试用的题目都跟南方不一样,若是南方士子要[优]才能取中进士的话,北方士子只需要[良]就能取了。
这实际上就是后世的高考地域加分,你南方高考大省江苏浙江的考生要进北大清华,得考620分,那么北京当地的考北大清华只需要520分。
所以,这些士子们不肯去游学也是有缘故的,人家郑国蕃去南方游学,那是人家有底气,十二岁进学,十三岁作木兰辞扬名天下,相信到南方文风鼎盛之地也能混得好... -->>
这些书生们是怎么知道我在天津的?又怎么知道我住在这悦来客栈的?这么多人,倒似约好一般,又是谁通知他们的呢?
乖官满头问号,隐隐就觉得这事儿和段夫人闻人氏有关,只是,一时间没想明白,闻人氏这么做是为什么?能得什么好处?
他脑子里面存了疑问,脸上神色未免就有点古怪,那个脸蛋儿圆圆挺会来事的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书生君小醉就有些疑惑,“郑贤兄可是有什么事情?若有,不必在意我等,我等贸然前来,已是唐突,却是万万不能耽搁郑贤兄的正事啊!”
读书人互称兄台、贤兄,只是客气说法,乖官哪里敢真拿起贤兄的架子来说[诸位贤弟,哥哥我还有要事在身]这样的话来,岂不要被人骂死。所以他连连摇手,“不不不,小弟只是在想,小弟不过偶得一首木兰辞,实是侥幸,若是一会儿诸位哥哥要和诗作词唱酬答谢,小弟怕就要原形毕露,故此,揣揣然颇为不安啊!”
这话姿态极低,众人顿时就觉得这位虽然年齿不大,却十分有趣,半丝儿架子也无,值得交往,当下众人顿时哄笑,纷纷道:“若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也要揣揣然不安,我等日后哪里还敢酬唱。”
“正是正是。”那位极会来事的君小醉拍着折扇接口道:“便只得一首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也是满城风雨近重阳的境界,我等虽添为读书种子,怕一辈子也作不出来这等佳句……”
他这话一说,其余的书生们都有些惊讶,大家都是读书人,你看过的书我大多也看过,也就是说,论知识含量,大家都差不多的,但为什么有人才高八斗,有人终身考不取功名呢?这里头高下往往就显在平日一言一行中。
你看这一群人,大多不过言辞举止多年读书熏陶有些读书种子味道,可这位君小醉,一张嘴,就是满城风雨近重阳,这句诗在场的个个都会,可谁也没能拿出来应景,只有他一个,何谓才?这就是才。
这首诗是北宋潘大临所作,这家伙写诗比较出名,有一天有朋友来信,问他,大临,最近可写什么新诗么?他随手回了一封信告诉朋友,说,哎呀!天气晚来秋,此刻景物处处可以入诗,可惜,身边俗人太多,搞得我灵感都没了。昨天我躺在床上,听见外面竹林风雨搅动,来了灵感,拿了笔就在雪白的墙壁上写了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谁知道,这时候收房租的房东敲门,这房东**下垂到肚脐眼下面,实在是俗得不能再俗的俗人,把我的灵感全给搞没了,卧槽泥马勒戈壁,真是败兴得很,就这一句诗,送你了。
这就是极为著名的一句诗,后来发展为典故,意思指某一件事情传播很广,到处都有人议论纷纷。
你瞧,多贴切,郑乖官勇割双头的事情不就是传播得到处议论纷纷么,何况,昨儿还是重阳,又符合日子,再则,乖官也是以一首木兰辞扬名,跟潘大临一句诗扬名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乖官也是诧异地看着这位脸蛋儿有点小肥的家伙,满城风雨近重阳,一句诗嘛!这个我也是知道的,这家伙好厉害的急才,应变能力我所未见。不过,他心里面又补充了一句,比那位段夫人闻人氏似乎还差点儿。
他心里面突然念叨闻人氏,那些读书人则因为君小醉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对君小醉刮目相看,心说这位虽然是庠生而已,却居然有这等急才,那郑国蕃也不过县学庠生,我等这些人,有那拿朝廷禄米的禀生,却一个这等急才也无,更没有郑国蕃那等写出足可流传后世的诗词的本事……
所以,这些读书人有点儿尴尬。明朝读书人绝不像后世一些砖家所说只要会八股就完全Ok的,要晓得,诗言志,本就是儒家大道,明朝虽然只考经义,但是,连红楼梦里头的小丫鬟都会写诗的,你读书人不会写诗,岂不是笑掉大牙。
你要不会作诗,考中功名以后,怎么跟同事们唱酬?譬如你中进士被放了一县县令,你的同年们就来庆贺,叫了几个名妓喝花酒,这时候喝花酒可没有什么[摇色子][老虎杠子鸡]之类,你一个文人聚会,又一帮名妓,好意思划拳玩[哥两好啊][八匹马啊]么?自然是你做一句诗,我接一句诗,若韵不对,还得罚酒。不会作诗,你怎么混?
半响,才有三十岁左右的天津卫禀生楚云诺笑着道:“我曾听李贽李卓吾先生说[当代无文字,闾巷有真诗]又说[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咱们只道在卫学里头学的都是我名教根基,却不想,连个应景的本事都不够,真是见笑了,我这个禀生,实实是……”说到这儿,就摇了摇头,说:“惭愧惭愧。”
他这番坦承自愧不如,倒显得有肚量,又看着乖官腰间的村正说:“看贤兄腰悬宝剑,莫非是要游学不成?”一句话,就把话题给岔开了,免得大伙儿尴尬。
乖官赶紧拱手,“正是,南方文风鼎盛,小弟甚是向往,家中老管家又是当年戚少保剿倭寇时候召的义乌兵,二十年不曾还乡,我这书童……”他说着指了指不远处伺候的大头,“名字都起名为思南,故此拟往南方,也算开阔眼界。”
他又把单赤霞思念家乡的路数拿出来顶缸了。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位楚云诺拱手道:“贤兄好大胸襟,惭愧,我素有此心,却十年不成一行,一来南方文风鼎盛,二来……“他脸上红了红,嘿嘿干笑了两声,又说了一句,“二来,这南方文风鼎盛。”
这话听起来有点儿怪,但在场的众人却全都明白,包括乖官。
这其实就是说,去南方游学,到那边怕比不过南方读书人,再则,北方士子考试用的题目都跟南方不一样,若是南方士子要[优]才能取中进士的话,北方士子只需要[良]就能取了。
这实际上就是后世的高考地域加分,你南方高考大省江苏浙江的考生要进北大清华,得考620分,那么北京当地的考北大清华只需要520分。
所以,这些士子们不肯去游学也是有缘故的,人家郑国蕃去南方游学,那是人家有底气,十二岁进学,十三岁作木兰辞扬名天下,相信到南方文风鼎盛之地也能混得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