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 一家团聚 (1/2)
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八零后咸鱼术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小明是郑铭的小名,不过也只有长辈会叫就是了。
“是晨子借朋友的车,怕小妹晕车坐车不方便,小叔你和婶子身体怎么样?”
下车之后的郑铭一边说话,一边给抱着东西的小妹开了门。
“好好!我们都好……”
看着三个侄子侄女的脸,郑洪涛笑的嘴都合不上了。
在厨房忙活的婶子看到外面的动静,赶紧出来叫道:
“小明小晨小颖快进来,当家的你傻站着干什么,还不快让他们进屋里来……”
婶子一边说着一边笑。
“饿了吧!一大早就从滨城赶回来,我这就下面,再让你小叔给你们现烙几张金丝饼,切两个鸡腿,吃饱了再走,等这两个客人吃好今天就关门休息,吃完咱们一起回家!”
这金丝旋饼松软香酥,根根如丝,入口清甜不腻,面香袭人,又带有菜油和芝麻的醇香,是两家奶奶根据各自擅长的老家小吃旋饼和盘丝饼结合起来创造的,期望在那物资贫乏的年代能够让孩子们吃到更多的花样,所以是全国独一份,连两种饼的发源地鲁东省也吃不到这种改良创新的小吃,来往食客大多称赞,甚至有外地旅客特意长途过来吃上一顿,绝对是华夏民间小吃的一绝。
可能是天赋吧,这东西两家人基本都会做,但是唯独小辈里有着厨艺天赋的车晨做的最好,不过这家伙嫌和面准备材料太耗时间,平常懒得去做,所以就出个主意让郑家小叔去开店,自己常常来吃现成的。
懒得这样也没谁了。
小叔的手艺也得了奶奶真传,而且还带有一股家的味道,巴掌大的金丝饼既有筋饼的面香松软,又有龙须面一样的细细面丝,无论口感还是样子都是十分诱人的,已经在网上被吃货网友们评为滨城本地最具特色的美食小吃之一,不少吃货慕名而来,就是位置偏僻了点。不过因为市内房租等成本太高,所以小叔夫妻两个也没想要把店开到市内去。
汤是素烩汤,是车晨在奶奶的做法上加以改良,添加了本地特色海鲜蛤蜊、虾仁还有茄参,变成了海鲜素烩汤,全程没有用一滴油和肉类高汤,只靠海鲜的鲜甜和土豆炸出的素绘吊味,滋味也不一般。
而且用料十足,蛤蜊几块钱一斤比较小也便宜,但是胜在当地新打捞野生的很新鲜,比看起来肥大的养殖货更鲜美,虾仁也是自家剥的半干海虾,只晾晒半小时,不像干虾那么腥味十足,又比鲜虾鲜味足,还有茄参虽然比海参便宜很多,但是也要几十块一斤,其实营养味道也差不多,小碗五块大碗十块,里面几大块海鲜,这个价钱大家都觉得很值。
天气太热加上晕车没有食欲,只在申胖子那边简单吃了口员工餐的车晨与郑铭兄妹现在也都饿了,尤其是食量大增的车晨,都是自家人也用不客气,都吃的停不下嘴。
这顿饭吃的舒服,足足半个多小时,在车晨的带动下,郑铭两兄妹也多吃了两张饼一碗汤,这天吃扒鸡有点油腻,所以一只鸡就车晨全包了。
汤足饭饱,客人也都走了,车晨郑铭帮着小叔一家关了铺门,带着小叔婶子上车,一起往家里赶去。
这车内部空间十分宽敞,坐了五个人外加几大包礼品都还宽敞的很。
一路上,白色的车身在这辽南乡村引起了不少注目。
毕竟虽然如今华夏农村富了起来,所谓五菱宏光这种小货车和奇瑞、捷达等低端车型很常见,但是能够买起几十万块一台的车的还是少见。郑铭老家这边又不是那种以富裕出名的乡镇,所以进口路虎一出场,就力压各大国产的合资的小汽车,成为小镇周围十里八村的焦点。
对于村里人的指指点点,郑铭没有不高兴,反而放慢速度打开车窗,遇到熟人不时寒暄几句。
当然主要是小叔婶子在说,毕竟自家侄子开着好车回家,就算不是他自己的,那也给自家长脸了!
至于车晨,咸鱼如他根本不打算开口,遇到熟人他能点个头就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自从十几年前在镇上买了铺子,郑铭一家就已经不在村里住了,而是白天经营小超市,晚上回楼上房里休息。不过来回几里路,想要回村也方便,一辆自行车就搞定。而车晨上中学这几年家里的老屋一直没有翻修,多亏了郑家二老没事帮忙照顾,郑铭爸妈又接过车晨家的几亩地。
所以车晨基本上不用干什么力气活,靠着出车和田地租金,日子过得也有滋有味。
郑家小叔两口子早年就外出打工,直到前两年才回来开了小吃店,一年下来扣除租金也不少赚,这才能供得小弟郑浩上完大学。
原本三间的郑家老院子前些年休整时又在两旁加盖了两间,都是青砖瓦房,既有北方建筑的刚硬坚固,又有江南水乡的婉约素净,虽然不如别墅洋房气派,但看起来很有古朴韵味。
听到车声的郑洪伟老远就迎了出来,旁边还跟着不少看热闹的村民。
“郑老大家的真是出息了,听说在城里大公司上班,月月往家里交钱,怎么还开上了这么好的车,家里还在镇上有那么一栋铺子,一辈子吃穿不愁哩,啧啧……”
“前些年大家都火烧屁股的搬离老街,就他家在老街买了铺子,结果你看怎么着?”
“要说好福气的,还得是那车家小子,别看虽然懒了点,可是什么都不愁,我记得从这娃子交给两个老的养开始,他们家的日子就好起来了,老的活了八十多才走……”
…………
离着十几米远,郑铭就听到村里人的议论声,于是从包里拿出一条三百块的香烟,打开一盒给那些个男人散了烟,车晨和郑颖也拿出一包糖果,分给了周围的孩子,顿时换来好几句称赞。
于是原本车晨啃老族,没出息的说法在他们嘴上立时就变成了年轻有为、孝顺懂事了。
郑铭家靠近村东边,算是边缘地带上,两家挨着,旁边十几米外就是车家的老院子,说起来这边原本基本都是郑家大宅的位置,只不过经历了那几年的动乱,原本占地十几亩的大宅被毁的只剩下断壁残垣,现在郑家住的这几间还算是保存比较完好的,车家当年起的房子也是建在原本郑家大宅的废墟上的,基本上不用重打地基,到了今天依旧十分牢固。
郑家再往东,就是几座小山和海边,已经没了人家。
很快到了家门前,听到动静的郑洪伟已经提前在门口站着了。
“爸!”“干爸!”
“回来了,赶快回家吧!”
向来沉默寡言的郑洪伟笑着看着自己已经成熟许多的儿子,常年在外头住,嘴上虽然不说,心里别提多想念了。
郑洪伟退伍伍之后,就回到老家和妻子结婚,放弃了被分配到省... -->>
小明是郑铭的小名,不过也只有长辈会叫就是了。
“是晨子借朋友的车,怕小妹晕车坐车不方便,小叔你和婶子身体怎么样?”
下车之后的郑铭一边说话,一边给抱着东西的小妹开了门。
“好好!我们都好……”
看着三个侄子侄女的脸,郑洪涛笑的嘴都合不上了。
在厨房忙活的婶子看到外面的动静,赶紧出来叫道:
“小明小晨小颖快进来,当家的你傻站着干什么,还不快让他们进屋里来……”
婶子一边说着一边笑。
“饿了吧!一大早就从滨城赶回来,我这就下面,再让你小叔给你们现烙几张金丝饼,切两个鸡腿,吃饱了再走,等这两个客人吃好今天就关门休息,吃完咱们一起回家!”
这金丝旋饼松软香酥,根根如丝,入口清甜不腻,面香袭人,又带有菜油和芝麻的醇香,是两家奶奶根据各自擅长的老家小吃旋饼和盘丝饼结合起来创造的,期望在那物资贫乏的年代能够让孩子们吃到更多的花样,所以是全国独一份,连两种饼的发源地鲁东省也吃不到这种改良创新的小吃,来往食客大多称赞,甚至有外地旅客特意长途过来吃上一顿,绝对是华夏民间小吃的一绝。
可能是天赋吧,这东西两家人基本都会做,但是唯独小辈里有着厨艺天赋的车晨做的最好,不过这家伙嫌和面准备材料太耗时间,平常懒得去做,所以就出个主意让郑家小叔去开店,自己常常来吃现成的。
懒得这样也没谁了。
小叔的手艺也得了奶奶真传,而且还带有一股家的味道,巴掌大的金丝饼既有筋饼的面香松软,又有龙须面一样的细细面丝,无论口感还是样子都是十分诱人的,已经在网上被吃货网友们评为滨城本地最具特色的美食小吃之一,不少吃货慕名而来,就是位置偏僻了点。不过因为市内房租等成本太高,所以小叔夫妻两个也没想要把店开到市内去。
汤是素烩汤,是车晨在奶奶的做法上加以改良,添加了本地特色海鲜蛤蜊、虾仁还有茄参,变成了海鲜素烩汤,全程没有用一滴油和肉类高汤,只靠海鲜的鲜甜和土豆炸出的素绘吊味,滋味也不一般。
而且用料十足,蛤蜊几块钱一斤比较小也便宜,但是胜在当地新打捞野生的很新鲜,比看起来肥大的养殖货更鲜美,虾仁也是自家剥的半干海虾,只晾晒半小时,不像干虾那么腥味十足,又比鲜虾鲜味足,还有茄参虽然比海参便宜很多,但是也要几十块一斤,其实营养味道也差不多,小碗五块大碗十块,里面几大块海鲜,这个价钱大家都觉得很值。
天气太热加上晕车没有食欲,只在申胖子那边简单吃了口员工餐的车晨与郑铭兄妹现在也都饿了,尤其是食量大增的车晨,都是自家人也用不客气,都吃的停不下嘴。
这顿饭吃的舒服,足足半个多小时,在车晨的带动下,郑铭两兄妹也多吃了两张饼一碗汤,这天吃扒鸡有点油腻,所以一只鸡就车晨全包了。
汤足饭饱,客人也都走了,车晨郑铭帮着小叔一家关了铺门,带着小叔婶子上车,一起往家里赶去。
这车内部空间十分宽敞,坐了五个人外加几大包礼品都还宽敞的很。
一路上,白色的车身在这辽南乡村引起了不少注目。
毕竟虽然如今华夏农村富了起来,所谓五菱宏光这种小货车和奇瑞、捷达等低端车型很常见,但是能够买起几十万块一台的车的还是少见。郑铭老家这边又不是那种以富裕出名的乡镇,所以进口路虎一出场,就力压各大国产的合资的小汽车,成为小镇周围十里八村的焦点。
对于村里人的指指点点,郑铭没有不高兴,反而放慢速度打开车窗,遇到熟人不时寒暄几句。
当然主要是小叔婶子在说,毕竟自家侄子开着好车回家,就算不是他自己的,那也给自家长脸了!
至于车晨,咸鱼如他根本不打算开口,遇到熟人他能点个头就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自从十几年前在镇上买了铺子,郑铭一家就已经不在村里住了,而是白天经营小超市,晚上回楼上房里休息。不过来回几里路,想要回村也方便,一辆自行车就搞定。而车晨上中学这几年家里的老屋一直没有翻修,多亏了郑家二老没事帮忙照顾,郑铭爸妈又接过车晨家的几亩地。
所以车晨基本上不用干什么力气活,靠着出车和田地租金,日子过得也有滋有味。
郑家小叔两口子早年就外出打工,直到前两年才回来开了小吃店,一年下来扣除租金也不少赚,这才能供得小弟郑浩上完大学。
原本三间的郑家老院子前些年休整时又在两旁加盖了两间,都是青砖瓦房,既有北方建筑的刚硬坚固,又有江南水乡的婉约素净,虽然不如别墅洋房气派,但看起来很有古朴韵味。
听到车声的郑洪伟老远就迎了出来,旁边还跟着不少看热闹的村民。
“郑老大家的真是出息了,听说在城里大公司上班,月月往家里交钱,怎么还开上了这么好的车,家里还在镇上有那么一栋铺子,一辈子吃穿不愁哩,啧啧……”
“前些年大家都火烧屁股的搬离老街,就他家在老街买了铺子,结果你看怎么着?”
“要说好福气的,还得是那车家小子,别看虽然懒了点,可是什么都不愁,我记得从这娃子交给两个老的养开始,他们家的日子就好起来了,老的活了八十多才走……”
…………
离着十几米远,郑铭就听到村里人的议论声,于是从包里拿出一条三百块的香烟,打开一盒给那些个男人散了烟,车晨和郑颖也拿出一包糖果,分给了周围的孩子,顿时换来好几句称赞。
于是原本车晨啃老族,没出息的说法在他们嘴上立时就变成了年轻有为、孝顺懂事了。
郑铭家靠近村东边,算是边缘地带上,两家挨着,旁边十几米外就是车家的老院子,说起来这边原本基本都是郑家大宅的位置,只不过经历了那几年的动乱,原本占地十几亩的大宅被毁的只剩下断壁残垣,现在郑家住的这几间还算是保存比较完好的,车家当年起的房子也是建在原本郑家大宅的废墟上的,基本上不用重打地基,到了今天依旧十分牢固。
郑家再往东,就是几座小山和海边,已经没了人家。
很快到了家门前,听到动静的郑洪伟已经提前在门口站着了。
“爸!”“干爸!”
“回来了,赶快回家吧!”
向来沉默寡言的郑洪伟笑着看着自己已经成熟许多的儿子,常年在外头住,嘴上虽然不说,心里别提多想念了。
郑洪伟退伍伍之后,就回到老家和妻子结婚,放弃了被分配到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