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男人的天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经营家高明说,我可不象两位有那么多故事,不妨便讲一点儿感受吧。人嘛,感受毕竟还是有的。
读书是用来长本事的,只要读好了书就能够干轻活儿挣多钱。这个确定无疑的真理在经过父辈酸甜苦辣地体验后,被完全强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
只要过了朦胧的因为风光旖旎而留恋才显得短暂的那个五六年的光景,读书就成了我们这一代人唯一的职责和任务。按照正常人计算,完成这一任务大约需要十二三年的时间。
这一任务既称之为任务又是唯一的,必要有严格的考核体系。
这个所谓的考核体系虽被分解成若干指标,标准却是唯一的,便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的各类考试的成绩。
成绩是绝不容忽视的,不仅会被一字不差地计入个人档案而影响人的一生,而且只要成绩好了,就是必然的优等生,从不去计论任何的其他方面,纵使患有弱症,体育这个并没有哪位老师会认真去考核的项目的成绩同样也会被列入优秀档次——学习成绩优秀,身体棒棒的,体育没有理由不优秀啊。这就是理由。
至于“三好学生”这个只需老师指定即使评选也会因为成绩被作为唯一标准认可了而高票当选的荣誉照享不误,即所谓的“一俊遮百丑”,而且这个时候少有背叛,不,不是没有,只是最后一名受了这个实实在在的现实的影响根本不敢存有争当“三好学生”的非分之想,他的背叛或许只有对荣誉所表现出来的不屑,其实他也希望别人投自己的票,只是老师不可能把这些票作为主宰自己观念的事情,或许他还意识不到这一点儿。这是一种可怕的心理定势。
不仅如此,只要挣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即使屡犯些能够逐步累成大错的小错,也往往能得到谅解,丝毫不会影响老师家长甚至于整个家族整个村落由此而感到的骄傲和自豪。反之,则常常招致怒目相向,至少也是周围的人对自己失了热情,浓重的自卑自是要压得人常抬不起头来。
某一日,忽有优等生铸成了大错,人们常常会大吃一惊,继而便啧啧而叹,这孩子不该呀,成绩一惯优秀呀。相反,便会说,原该如此,从小不成驴到老驴驹子。语言竟是如此之丰富。
自然,既被列入了劣等生的行列,便不该那样强梁,必要窄着脚走路,当然也绝不能否认由此而破罐破摔的问题。倘若稍有希望,人必要挣扎的。挣扎一词虽常与垂死相联,却是生命的象征。可以说,正当血气方刚的年龄,没有人肯自甘堕落,因此便有竞争。
竞争若不能因势利导,就会有嫉妒、矛盾、仇视,甚至恶性事故。倘非如此,心理的不快乐则是注定的,而不快乐则常常是心理故障的前奏。
从我个人的角度看,这个十二三年是最艰苦的年月,每时每刻都在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事情倘若由兴致变成任务就成了压力,压力之下无所谓快乐。
前面的讲述曾有提及,其中虽无多少乐趣可言,我还是不遗余力,因为逐渐形成才最牢固的观念中有太多地必须要对得起,譬如供自己钱财的家长、辛勤培养自己的老师,还有只有成绩优异才能享有的荣誉和由此而来的同学的友谊和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尊重的目光,这些都需要良心,对了,更重要的还有自己的良心。至此,这个原本用来长本事的过程已经变成了辨不清为谁的差使。
理所当然地,逢有考试就紧张,考过之后就后怕,一旦长期没有了考试又会有隐隐的期待,总企图在下一次考试中能有所突破,起初期望最大,因为总难突破,渐渐就小了,待到了中高考阶段,便开始关注名次,哪怕有一两个名次的进步也常常会沾沾自喜。
然而,我却少有这样的进步,便常常要自责,因为我父亲我娘总要为此叹息不已,他们的叹息无疑加深了其实他们哪里会知道我原已厉害无比的自责。
我已在贪婪地盯着名次和分数,因为明显地感受到了这样的现实:倘若某一次我们全年级都考砸了,其中的差距自然就会缩小,我父亲我娘的叹息便会少,他们显然在关注着我的差距,总在精心地计算着我与第一名之间的距离,尽管他们让我成为优等生的愿望早已落空,这其实是退而求其次的结果。
我不是一个自小学习就差的学生,即使在我学习还能勉强算作优等生的时候,他们也会这样精心地计算,似乎分数和名次便是唯一的明证,尽管名次和分数在还算优等生的时候只能代表着一次测评的结果,而且由于学生应试能力的差别,三二十分的差距根本无法明显地判别优劣,不少有经验的老师都这样说,我父亲我娘也这样认为,但心理上却总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量化的考试考核毕竟是最直观的说明,而其他的方面毕竟还要靠人去说终究加了主观的因素。所以,分数对我要命地重要。
我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最容易受人欢迎,然而只要经过了一次考试,大家常常会大吃一惊,自此便敬而远之。
我读不懂,也搞不清,常因此而郁闷不已,逢有考试便幻想着名次排于我前面的某位或十几位突然得病而无法考试,可他们总是健康快乐地总排到我的前面,少有幻想中的情况发生。
其实,读书都是为自己的自私的,任何事情的目标倘若非要把自己的变成别人的,必然地会是漫无天际的累,虽然我也明白不少读书的道理,但现实让我无疑更加看重别人的看法。
我感觉自己却已尽了力,却总无法达到自己期望中的效果,便以为读书必是需要天才的,尽管我仍不明白何谓天才,或许成绩好的便是天才吧,因为不少人都这样说,而且有许多许多的溢美之辞,譬如某某孩子真是天才,读书跟吃了一般。
我从未享受到过如此礼遇,便以为他们便是天才,地地道道的天才。
孩子的观点终究单纯,都有极强的表现欲,而我则尤甚,因为在某一方面存有缺陷的孩子,必要尽力地去张扬自己的哪怕是个别的长处以此来弥补由于缺陷而导致的自卑,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孩子可怜的自尊而让他坚强地走下去。
然而,我争抢着几乎包揽了班内所有的公益事务,虽常常因此而博得感激,偶尔也会得到几句表扬,却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因成绩不理想而带来的尴尬。
按照个性,我原该放弃,但我却不能够放弃,因为我父亲总在提醒我——读书是我当时唯一的任务,他总对我抱有太多的期待。
有时候,期待因为压力便是最直接的伤害。“狗急跳墙”说的便是情急之下的表现,我虽未到那样的程度,却还是必须要去找原因的。难道我就真的笨吗?或许是吧。
为了验证这个被事实证明却连自己也不肯相信的结论,我利用我父亲我娘给我的零花钱买了一个还只在女生中间流行的小镜子,常用来偷偷地照,结果发现自己不仅没有比别人少了任何零部件,而且渐渐地竟觉得五官长得甚是周正,尤其是那双眼睛,更是炯炯有神,丝毫不是笨头笨脑的相,信心在不知不觉中增了不少。
这是自我欣赏的一招绝棋,大家不妨试试看。可回到现实,却又免不了茫然。
我显然没能找到原因,却让别人给找到了,那便是早熟,象女生一样照镜子就是典型的例证——通常地,只有自恋倾向的男人才会经常照镜子。
那个时候,男生照镜子确是最不好的一种表现,是任何男生都内心渴望却故意在表面上装作无法接受的习惯。
其实,别人的看法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只是任谁也不会愿意去直面自己,直面自己必须要勇气。
这种勇气是不能够一蹴而就的,必须靠长期地培养,有时候甚至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因为直面自己往往是血淋淋的,尽管自己常常是简单的一眼就能看出解的一元一次方程,但说出来却非易事,极需要勇气。
直到我们这次聚会的前一天,我才具备了这样的勇气,因为要解剖自己,必须要直面自己,无论是幸福的还是尴尬的。这常常是生活中的最简单最便捷的一种方式。
既开了头,我们且不妨回到过去,认真审视一番自己。
自己虽是个最近的概念,却最难把握,尽管我们所要说的只是读书,也必须首先肢解而后由局部至整体,因为人毕竟是天下万物最复杂的精灵,更何况是与人的思想紧密相关的读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自己说清楚。
这实际上是研究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既如此,倘若非要划分的话,初中二年级应该算是一个分界线。
初二之前,因为朦胧而混沌,我们姑且称之为混沌期。混沌期内,人的思想单纯,表现欲奇盛,似乎读书是于己无关的事情,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
正是因了这一原因,抵御诱惑的能力便弱,人与生俱来的惰性常常无法自制。
这一段时间必要充分挖掘人的表现欲,只要表现欲胜过惰性,就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人的智力原没有多大分别,天才往往就是人必然地要与外界斗争的胜利者。
进入初二,人的意识完全觉醒,很容易就能把读书当成自己的事,但由于生理的变化,人极容易浮躁,不妨称为浮躁期。
这一时期,不要说读书,做任何事情都觉乏味,迫于压力却不得不做。
事实上,人生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压力,恰如其分的压力... -->>
经营家高明说,我可不象两位有那么多故事,不妨便讲一点儿感受吧。人嘛,感受毕竟还是有的。
读书是用来长本事的,只要读好了书就能够干轻活儿挣多钱。这个确定无疑的真理在经过父辈酸甜苦辣地体验后,被完全强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
只要过了朦胧的因为风光旖旎而留恋才显得短暂的那个五六年的光景,读书就成了我们这一代人唯一的职责和任务。按照正常人计算,完成这一任务大约需要十二三年的时间。
这一任务既称之为任务又是唯一的,必要有严格的考核体系。
这个所谓的考核体系虽被分解成若干指标,标准却是唯一的,便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的各类考试的成绩。
成绩是绝不容忽视的,不仅会被一字不差地计入个人档案而影响人的一生,而且只要成绩好了,就是必然的优等生,从不去计论任何的其他方面,纵使患有弱症,体育这个并没有哪位老师会认真去考核的项目的成绩同样也会被列入优秀档次——学习成绩优秀,身体棒棒的,体育没有理由不优秀啊。这就是理由。
至于“三好学生”这个只需老师指定即使评选也会因为成绩被作为唯一标准认可了而高票当选的荣誉照享不误,即所谓的“一俊遮百丑”,而且这个时候少有背叛,不,不是没有,只是最后一名受了这个实实在在的现实的影响根本不敢存有争当“三好学生”的非分之想,他的背叛或许只有对荣誉所表现出来的不屑,其实他也希望别人投自己的票,只是老师不可能把这些票作为主宰自己观念的事情,或许他还意识不到这一点儿。这是一种可怕的心理定势。
不仅如此,只要挣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即使屡犯些能够逐步累成大错的小错,也往往能得到谅解,丝毫不会影响老师家长甚至于整个家族整个村落由此而感到的骄傲和自豪。反之,则常常招致怒目相向,至少也是周围的人对自己失了热情,浓重的自卑自是要压得人常抬不起头来。
某一日,忽有优等生铸成了大错,人们常常会大吃一惊,继而便啧啧而叹,这孩子不该呀,成绩一惯优秀呀。相反,便会说,原该如此,从小不成驴到老驴驹子。语言竟是如此之丰富。
自然,既被列入了劣等生的行列,便不该那样强梁,必要窄着脚走路,当然也绝不能否认由此而破罐破摔的问题。倘若稍有希望,人必要挣扎的。挣扎一词虽常与垂死相联,却是生命的象征。可以说,正当血气方刚的年龄,没有人肯自甘堕落,因此便有竞争。
竞争若不能因势利导,就会有嫉妒、矛盾、仇视,甚至恶性事故。倘非如此,心理的不快乐则是注定的,而不快乐则常常是心理故障的前奏。
从我个人的角度看,这个十二三年是最艰苦的年月,每时每刻都在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事情倘若由兴致变成任务就成了压力,压力之下无所谓快乐。
前面的讲述曾有提及,其中虽无多少乐趣可言,我还是不遗余力,因为逐渐形成才最牢固的观念中有太多地必须要对得起,譬如供自己钱财的家长、辛勤培养自己的老师,还有只有成绩优异才能享有的荣誉和由此而来的同学的友谊和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尊重的目光,这些都需要良心,对了,更重要的还有自己的良心。至此,这个原本用来长本事的过程已经变成了辨不清为谁的差使。
理所当然地,逢有考试就紧张,考过之后就后怕,一旦长期没有了考试又会有隐隐的期待,总企图在下一次考试中能有所突破,起初期望最大,因为总难突破,渐渐就小了,待到了中高考阶段,便开始关注名次,哪怕有一两个名次的进步也常常会沾沾自喜。
然而,我却少有这样的进步,便常常要自责,因为我父亲我娘总要为此叹息不已,他们的叹息无疑加深了其实他们哪里会知道我原已厉害无比的自责。
我已在贪婪地盯着名次和分数,因为明显地感受到了这样的现实:倘若某一次我们全年级都考砸了,其中的差距自然就会缩小,我父亲我娘的叹息便会少,他们显然在关注着我的差距,总在精心地计算着我与第一名之间的距离,尽管他们让我成为优等生的愿望早已落空,这其实是退而求其次的结果。
我不是一个自小学习就差的学生,即使在我学习还能勉强算作优等生的时候,他们也会这样精心地计算,似乎分数和名次便是唯一的明证,尽管名次和分数在还算优等生的时候只能代表着一次测评的结果,而且由于学生应试能力的差别,三二十分的差距根本无法明显地判别优劣,不少有经验的老师都这样说,我父亲我娘也这样认为,但心理上却总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量化的考试考核毕竟是最直观的说明,而其他的方面毕竟还要靠人去说终究加了主观的因素。所以,分数对我要命地重要。
我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最容易受人欢迎,然而只要经过了一次考试,大家常常会大吃一惊,自此便敬而远之。
我读不懂,也搞不清,常因此而郁闷不已,逢有考试便幻想着名次排于我前面的某位或十几位突然得病而无法考试,可他们总是健康快乐地总排到我的前面,少有幻想中的情况发生。
其实,读书都是为自己的自私的,任何事情的目标倘若非要把自己的变成别人的,必然地会是漫无天际的累,虽然我也明白不少读书的道理,但现实让我无疑更加看重别人的看法。
我感觉自己却已尽了力,却总无法达到自己期望中的效果,便以为读书必是需要天才的,尽管我仍不明白何谓天才,或许成绩好的便是天才吧,因为不少人都这样说,而且有许多许多的溢美之辞,譬如某某孩子真是天才,读书跟吃了一般。
我从未享受到过如此礼遇,便以为他们便是天才,地地道道的天才。
孩子的观点终究单纯,都有极强的表现欲,而我则尤甚,因为在某一方面存有缺陷的孩子,必要尽力地去张扬自己的哪怕是个别的长处以此来弥补由于缺陷而导致的自卑,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孩子可怜的自尊而让他坚强地走下去。
然而,我争抢着几乎包揽了班内所有的公益事务,虽常常因此而博得感激,偶尔也会得到几句表扬,却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因成绩不理想而带来的尴尬。
按照个性,我原该放弃,但我却不能够放弃,因为我父亲总在提醒我——读书是我当时唯一的任务,他总对我抱有太多的期待。
有时候,期待因为压力便是最直接的伤害。“狗急跳墙”说的便是情急之下的表现,我虽未到那样的程度,却还是必须要去找原因的。难道我就真的笨吗?或许是吧。
为了验证这个被事实证明却连自己也不肯相信的结论,我利用我父亲我娘给我的零花钱买了一个还只在女生中间流行的小镜子,常用来偷偷地照,结果发现自己不仅没有比别人少了任何零部件,而且渐渐地竟觉得五官长得甚是周正,尤其是那双眼睛,更是炯炯有神,丝毫不是笨头笨脑的相,信心在不知不觉中增了不少。
这是自我欣赏的一招绝棋,大家不妨试试看。可回到现实,却又免不了茫然。
我显然没能找到原因,却让别人给找到了,那便是早熟,象女生一样照镜子就是典型的例证——通常地,只有自恋倾向的男人才会经常照镜子。
那个时候,男生照镜子确是最不好的一种表现,是任何男生都内心渴望却故意在表面上装作无法接受的习惯。
其实,别人的看法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只是任谁也不会愿意去直面自己,直面自己必须要勇气。
这种勇气是不能够一蹴而就的,必须靠长期地培养,有时候甚至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因为直面自己往往是血淋淋的,尽管自己常常是简单的一眼就能看出解的一元一次方程,但说出来却非易事,极需要勇气。
直到我们这次聚会的前一天,我才具备了这样的勇气,因为要解剖自己,必须要直面自己,无论是幸福的还是尴尬的。这常常是生活中的最简单最便捷的一种方式。
既开了头,我们且不妨回到过去,认真审视一番自己。
自己虽是个最近的概念,却最难把握,尽管我们所要说的只是读书,也必须首先肢解而后由局部至整体,因为人毕竟是天下万物最复杂的精灵,更何况是与人的思想紧密相关的读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自己说清楚。
这实际上是研究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既如此,倘若非要划分的话,初中二年级应该算是一个分界线。
初二之前,因为朦胧而混沌,我们姑且称之为混沌期。混沌期内,人的思想单纯,表现欲奇盛,似乎读书是于己无关的事情,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
正是因了这一原因,抵御诱惑的能力便弱,人与生俱来的惰性常常无法自制。
这一段时间必要充分挖掘人的表现欲,只要表现欲胜过惰性,就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人的智力原没有多大分别,天才往往就是人必然地要与外界斗争的胜利者。
进入初二,人的意识完全觉醒,很容易就能把读书当成自己的事,但由于生理的变化,人极容易浮躁,不妨称为浮躁期。
这一时期,不要说读书,做任何事情都觉乏味,迫于压力却不得不做。
事实上,人生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压力,恰如其分的压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