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崇祯十三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身长揖,却听朱平槿在上笑道:“再说了,四川官军,主客皆有;秦楚两地,哪里去不得?如此土暴子何处可逃?先生不必管他秦地、楚地和川地,倒不如与本世子细细说说,如何挤压土暴子!”
挤压土暴子,李长祥的建议是联村并乡,大办团练;巩固里甲,严肃黄册。简而言之,便是巩固基层组织,完善地方军事体系。
李长祥的办法并不新鲜,朱平槿的护庄队体系就是一种地方军事体系。
这种地方军事体系,已由王府扩展到州县;由中队、大队扩展到总队和建制团;由依托王庄扩展到与地方官府的深度结合。
如昨日拆分新建的保宁护庄总队兼第五团,便与保宁府与保宁王庄三位一体。顺庆护庄总队兼第四团,便与顺庆府与顺庆王庄三位一体。
两地的护庄队,既是绥靖治安地方的武力,也是巩固基层政权组织的武力。在大的敌人面前,即便地方军事力量溃败,三位一体的安排,就意味着顺庆、保宁两府各县大队,都可以得到第四团或第五团常驻机动兵力的及时支援。
这种地方军事体系,层级分明、组织严密、训练有素,比县里官绅联办的团练武装战斗力强大许多。朱平槿曾经自信地认为,凭借他亲手缔造的这种地方军事体系,足以应付大规模战争的需要。然而土门镇朱老爹一个乡兵中队的全军覆没,还是给朱平槿敲了个警钟。
农村县以下的基层建设不仅必须加快,还要提升到战略高度!
然而李长祥开出的药方,却带着朱平槿熟悉的味道:用里甲黄册制度来适应当前的剿匪斗争形势,这分明就是他前世的户口制度嘛!
“我大明自太祖高皇帝始,城中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一百一十户为一里。一里之中推丁粮多者十人为长,余百户为十甲。每里编一黄册,户分民、军、匠三大类。黄册十年大造一次,各户各给户贴。”
朱平槿嘴里说着他老祖宗的玩法,心里却对应着户口本、居委会等名词。
“只是如今川西工商大兴,民、军、匠户多有弃祖业而事工商者。是故黄册、户贴之制,亦要完善。”
李长祥没有详细询问朱平槿如何完善法,只是笑道:“学生久闻世子聪慧,心中必有定策。只是学生这里还有一策献上。”
“先生请讲!”
“巴山横跨数府,西接米仓、秦陇;东扼夔门、窥江汉;北与秦岭一水相隔。大山千里,村寨零星。道路崎岖,民风剽悍,自古乃盗匪猖獗之地。
自成化年始,无数荆襄流民逃籍涌入巴山,或耕或种,或匪或盗。朝廷虽设郧阳巡抚以提调秦、楚、豫、川各路兵马,推行王化,然府治湖广郧阳府,于四川、陕西各处贼寇终鞭长莫及。秦陕贼乱之后,又有大量秦人涌入,或成流民、或成土贼。
学生以为,秦人入川,则为我川民。编入里甲,载明黄册。余省流民,亦该如是。
学生还以为,朝廷以民之多寡设郡置县多有不妥。自古以来,有土即有斯民,有土即设朝官。官既治民,亦当守土,岂能光治民而不守土哉?
古来设县,以百里为度。是故县令又称百里侯。可如川陕交界处的太平县,县域或至数万顷。县下各乡里之民,毕生未曾入县城者比比皆是。
山川险峻,道路远狭,以命官区区三人,辅之以一二巡检司,何以守土?何以治民?又何以荡寇缉贼?
故学生以为,此地宜分设一县。设县之地,可选太平县之明通巡检司。此地有州河支流之便,有明通盐场之利……”
……
李长祥所描绘的是个大格局,是如何在巴山地区实现长治久安。
巴山之地山多土少,人口稀疏。朝廷于巴山地区虽设州县管理,但管理区域过大。除了完善县域设置,完善基层政权组织恐怕更为重要。
太祖朱元璋设计的政府管理层级,只有中央、省(道)、府(直隶州)、州、县四级,没有朱平槿前世的乡镇一级。朱元璋的设想,是尽量减少政府官员对基层百姓的骚扰,同时精简政府机构,降低行政开销,因此他推行了一种乡绅自治制度。为了保证这种制度的实施,他不仅提高了乡绅们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甚至还硬性规定,地方的县令不得无事下乡,否则扒了官衣治罪。
然而,朱元璋的初衷虽然良好,但与他设计的其他制度,比如卫所世兵制度一样,在三百年的运行时间里早已变形退化,成为了大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地方的乡绅凭借政治经济地位,上挟官府,下凌黎民。朝廷的各项政策,到了乡镇一级,立即丧失了其起码的执行力。比如税收一项,田骞就不得不多次动员军队,下乡去搞他的“一刀切”。如果他不把那些抗税的士绅杀上几个、枷上一批,朱平槿的税收政策便要完全落空。
倒是地方上兼着士绅身份的吏员,执行力比朝廷委派的官员强得多。比如新政坝的李氏父子,一道命令贴在城门洞上,立即就有士绅家领着佃户担着粮担来完税。护国军以新政坝为巴山西翼防线的基地,除了地利,人和更是主因。
李长祥关于新县设置的理由和想法滔滔不绝。可他话未说完,朱平槿已经从沉思中惊醒。
只见朱平槿一拍扶手站了起来,“先生所言甚是!张维,请程先生进来!”
身长揖,却听朱平槿在上笑道:“再说了,四川官军,主客皆有;秦楚两地,哪里去不得?如此土暴子何处可逃?先生不必管他秦地、楚地和川地,倒不如与本世子细细说说,如何挤压土暴子!”
挤压土暴子,李长祥的建议是联村并乡,大办团练;巩固里甲,严肃黄册。简而言之,便是巩固基层组织,完善地方军事体系。
李长祥的办法并不新鲜,朱平槿的护庄队体系就是一种地方军事体系。
这种地方军事体系,已由王府扩展到州县;由中队、大队扩展到总队和建制团;由依托王庄扩展到与地方官府的深度结合。
如昨日拆分新建的保宁护庄总队兼第五团,便与保宁府与保宁王庄三位一体。顺庆护庄总队兼第四团,便与顺庆府与顺庆王庄三位一体。
两地的护庄队,既是绥靖治安地方的武力,也是巩固基层政权组织的武力。在大的敌人面前,即便地方军事力量溃败,三位一体的安排,就意味着顺庆、保宁两府各县大队,都可以得到第四团或第五团常驻机动兵力的及时支援。
这种地方军事体系,层级分明、组织严密、训练有素,比县里官绅联办的团练武装战斗力强大许多。朱平槿曾经自信地认为,凭借他亲手缔造的这种地方军事体系,足以应付大规模战争的需要。然而土门镇朱老爹一个乡兵中队的全军覆没,还是给朱平槿敲了个警钟。
农村县以下的基层建设不仅必须加快,还要提升到战略高度!
然而李长祥开出的药方,却带着朱平槿熟悉的味道:用里甲黄册制度来适应当前的剿匪斗争形势,这分明就是他前世的户口制度嘛!
“我大明自太祖高皇帝始,城中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一百一十户为一里。一里之中推丁粮多者十人为长,余百户为十甲。每里编一黄册,户分民、军、匠三大类。黄册十年大造一次,各户各给户贴。”
朱平槿嘴里说着他老祖宗的玩法,心里却对应着户口本、居委会等名词。
“只是如今川西工商大兴,民、军、匠户多有弃祖业而事工商者。是故黄册、户贴之制,亦要完善。”
李长祥没有详细询问朱平槿如何完善法,只是笑道:“学生久闻世子聪慧,心中必有定策。只是学生这里还有一策献上。”
“先生请讲!”
“巴山横跨数府,西接米仓、秦陇;东扼夔门、窥江汉;北与秦岭一水相隔。大山千里,村寨零星。道路崎岖,民风剽悍,自古乃盗匪猖獗之地。
自成化年始,无数荆襄流民逃籍涌入巴山,或耕或种,或匪或盗。朝廷虽设郧阳巡抚以提调秦、楚、豫、川各路兵马,推行王化,然府治湖广郧阳府,于四川、陕西各处贼寇终鞭长莫及。秦陕贼乱之后,又有大量秦人涌入,或成流民、或成土贼。
学生以为,秦人入川,则为我川民。编入里甲,载明黄册。余省流民,亦该如是。
学生还以为,朝廷以民之多寡设郡置县多有不妥。自古以来,有土即有斯民,有土即设朝官。官既治民,亦当守土,岂能光治民而不守土哉?
古来设县,以百里为度。是故县令又称百里侯。可如川陕交界处的太平县,县域或至数万顷。县下各乡里之民,毕生未曾入县城者比比皆是。
山川险峻,道路远狭,以命官区区三人,辅之以一二巡检司,何以守土?何以治民?又何以荡寇缉贼?
故学生以为,此地宜分设一县。设县之地,可选太平县之明通巡检司。此地有州河支流之便,有明通盐场之利……”
……
李长祥所描绘的是个大格局,是如何在巴山地区实现长治久安。
巴山之地山多土少,人口稀疏。朝廷于巴山地区虽设州县管理,但管理区域过大。除了完善县域设置,完善基层政权组织恐怕更为重要。
太祖朱元璋设计的政府管理层级,只有中央、省(道)、府(直隶州)、州、县四级,没有朱平槿前世的乡镇一级。朱元璋的设想,是尽量减少政府官员对基层百姓的骚扰,同时精简政府机构,降低行政开销,因此他推行了一种乡绅自治制度。为了保证这种制度的实施,他不仅提高了乡绅们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甚至还硬性规定,地方的县令不得无事下乡,否则扒了官衣治罪。
然而,朱元璋的初衷虽然良好,但与他设计的其他制度,比如卫所世兵制度一样,在三百年的运行时间里早已变形退化,成为了大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地方的乡绅凭借政治经济地位,上挟官府,下凌黎民。朝廷的各项政策,到了乡镇一级,立即丧失了其起码的执行力。比如税收一项,田骞就不得不多次动员军队,下乡去搞他的“一刀切”。如果他不把那些抗税的士绅杀上几个、枷上一批,朱平槿的税收政策便要完全落空。
倒是地方上兼着士绅身份的吏员,执行力比朝廷委派的官员强得多。比如新政坝的李氏父子,一道命令贴在城门洞上,立即就有士绅家领着佃户担着粮担来完税。护国军以新政坝为巴山西翼防线的基地,除了地利,人和更是主因。
李长祥关于新县设置的理由和想法滔滔不绝。可他话未说完,朱平槿已经从沉思中惊醒。
只见朱平槿一拍扶手站了起来,“先生所言甚是!张维,请程先生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