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崇祯十三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平槿的花树讲话,为松潘的军、民两个方面的治理格局定下了基本的调子,也为四川边疆土司问题的解决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散会后,各人并没有散去,而是在廖大亨的召集下继续开会,对龙、松、茂地区的整军、民政、对榷、关隘、税收、粮储、设县、任官、土司、番兵诸多事宜进行进一步商议。
这些事务需要及时拿出细则章程,以便利用即将召开的重臣大会,与巡按、三司和蜀王府政务司和三总部的相关官员对接,尽快落实下去。其中比较复杂的是人事安排问题,一心往龙、松、茂地区掺沙子的护国军总监军孙洪对此提出一个崭新的概念,叫做“援边干部”。
“援边干部”的概念,并不是孙洪一拍脑袋而蹦出来的火花。它的突然出炉,有一个大的复杂的背景,甚至掺杂着孙洪个人的一些隐秘心思。
后备干部,曾经是世子朱平槿的心腹之患。随着朱平槿的师傅舒文翼周游列国似的在四川各州府组织蜀考,后备干部短缺的矛盾逐渐缓解,通过蜀考储备的后备干部已达约八百人。
这批后备干部通过了松林山基地集训,全部列入了护国军军籍,所以干部的具体分配权不在政务司,而在总监军部。
政务司副总理李崇文在接手朱平槿岁末大战打下来的地盘后,面对满目苍夷的城镇和农村,提出了一个所谓的“川北振兴计划”。
计划核心,就是通过地方官府王庄化,全面强化王府对地方的管控。继而通过强化管控,加快农业生产的恢复,继而为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奠定粮食基础。
地方官府王庄化,强化管控,都需要干部。李崇文没有干部,就把手伸向了朱平槿。朱平槿对这个计划大致赞同,批示总监军部在干部配备上予以支持。
随着护国军在仪陇、阆中、巴州、南江、通江、达州各地战场的胜利,这个“川北振兴计划”又从渠江流域的广安、合州顺理成章地扩大到了保宁府、夔州府、潼川州以及重庆府的渝西地区和成都府的简资地区。
这块新的区域面积巨大,共计大约五十个县,占据着龙泉山以西、华蓥山以东和整个巴山地区。
地方王庄化管理体系建设的大面积铺开,各地垦荒指标的巨大压力及特色产业的发展,都造成了地方对军政干部的大量需求。可军队与新兴王有工商金融企业也需要干部。各地的诸侯都在拼命叫唤要人,总监军部手中这批训练好的干部便成了各方觊觎的目标。
对此,总监军部向世子提出了一个初步的分配计划,即地方三百五十人,军队二百五十人,工商金融和兵工行业一百人,文宣社团五十人,剩下五十名思想素质、身体条件、文化水平和家庭背景各方面均过硬的后备干部充实到蜀王府等统帅机关。
然而这个看似照顾各方面利益和需求的人事分配方案遭到了朱平槿的严厉批评。
朱平槿认为,每一项当期的具体工作,都应该与当前全面工作中的重点相结合。不能五个指头按五个跳蚤,结果一个都按不到。这就是局部服从整体,次要服从重点的道理。
当前的重点,就是四川全省军令、政令的统一。说明白点,政令的统一就是整合四川二台三司、道、府、州、县各级衙门;军令的统一就是四川主客两军、营兵卫所团练的全盘护国军化。而要达成此目的,这批后备干部是重要的人事资源。
朱平槿强调,要强化这批后备干部的理想和希望,鼓励他们的激情和干劲,整合、团结和改造旧衙门、旧官僚、旧军队,把他们变成统一在蜀世子旗和护国安民旗下的新衙门、新干部和新军队。完成了这项工作,四川就有条件招收和培养更多的愿意投身到护国安民大业中的有志青年,继续充实到护国安民的伟大事业中去。
世子朱平槿对总监军孙洪做出了这番重要指示,然后继续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自己保命养蛋的伟大事业中,留下孙洪在春风中凌乱。
孙洪对领导的重要指示认真学习领会、积极宣传贯彻,迅速调整了分配方案。然而这个新的方案注定只是昙花一现。因为新方案尚未上报,世子的最新指示又来了。
这次是在川北、川中和川南设立十一个新县。要设立新县,干部自然少不了,所以分配计划还要调整;可是,他的动作速度永远赶不上主子的思想变化速度。
世子接见詹天颜和朱化龙,在花树下的那番话,摆明了世子要在龙、松、茂地区下一盘大棋。这个棋子一落,不仅改变了大明西北广大地区的军事力量对比,而且也影响王府官内部的政治平衡。
……
广安大胜之后,护国军已经进入巴山。一统四川,似乎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一统四川后向何处去,这在王府高级干部中,最近已是一个绝密但又公开的话题。
随着世子朱平槿在四川官民中的声望日隆、地位日稳,这些王府高官们在将来向何处去的问题上逐渐产生了分歧,形成了三种主要意见,即所谓的“东进”、“北上”和“南下”。持上述三种观点的人群,又称“江派”、“马派”和“海派”。
持东进观点的人主要是雅州出来的干部和蜀地的宗室,如洪其惠、程翔凤、曹三泰等人和宗室中的内江王。
雅州出来的干部认为,东出夔门,顺江而下,占领富庶的湖广、江西和南直,凭借长江之险和江南之富与闯献或鞑子争夺天下,可立于不败之地。
内江王朱至沂则认为,只要占领南京,就赢得了正位大宝的绝对资格,而太祖高皇帝当年就是这样夺取的天下。
他们还认为,东进可以为四川的工商界提供巨大的投资空间,让蜀王府、宗室和四川士绅百姓获得巨额财富,让护国安民的政治理想用银子和粮食包裹起来,增强其号召力和凝聚力。
因为东进主要依靠长江水道,所以主张东进这一派称为江派。
持北上观点的人主要有秦人宋氏兄弟、田骞以及曾在秦地任官的王府右长史郑安民等人。
他们认为:秦地,民风剽悍;秦军,天下劲兵。陕北一撮流寇,竟然能撼动大明江山。这与秦人善战轻死、多马善走有很大的关系。
他们还认为,从四川地理的特点和蜀地争夺的历史上看,... -->>
朱平槿的花树讲话,为松潘的军、民两个方面的治理格局定下了基本的调子,也为四川边疆土司问题的解决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散会后,各人并没有散去,而是在廖大亨的召集下继续开会,对龙、松、茂地区的整军、民政、对榷、关隘、税收、粮储、设县、任官、土司、番兵诸多事宜进行进一步商议。
这些事务需要及时拿出细则章程,以便利用即将召开的重臣大会,与巡按、三司和蜀王府政务司和三总部的相关官员对接,尽快落实下去。其中比较复杂的是人事安排问题,一心往龙、松、茂地区掺沙子的护国军总监军孙洪对此提出一个崭新的概念,叫做“援边干部”。
“援边干部”的概念,并不是孙洪一拍脑袋而蹦出来的火花。它的突然出炉,有一个大的复杂的背景,甚至掺杂着孙洪个人的一些隐秘心思。
后备干部,曾经是世子朱平槿的心腹之患。随着朱平槿的师傅舒文翼周游列国似的在四川各州府组织蜀考,后备干部短缺的矛盾逐渐缓解,通过蜀考储备的后备干部已达约八百人。
这批后备干部通过了松林山基地集训,全部列入了护国军军籍,所以干部的具体分配权不在政务司,而在总监军部。
政务司副总理李崇文在接手朱平槿岁末大战打下来的地盘后,面对满目苍夷的城镇和农村,提出了一个所谓的“川北振兴计划”。
计划核心,就是通过地方官府王庄化,全面强化王府对地方的管控。继而通过强化管控,加快农业生产的恢复,继而为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奠定粮食基础。
地方官府王庄化,强化管控,都需要干部。李崇文没有干部,就把手伸向了朱平槿。朱平槿对这个计划大致赞同,批示总监军部在干部配备上予以支持。
随着护国军在仪陇、阆中、巴州、南江、通江、达州各地战场的胜利,这个“川北振兴计划”又从渠江流域的广安、合州顺理成章地扩大到了保宁府、夔州府、潼川州以及重庆府的渝西地区和成都府的简资地区。
这块新的区域面积巨大,共计大约五十个县,占据着龙泉山以西、华蓥山以东和整个巴山地区。
地方王庄化管理体系建设的大面积铺开,各地垦荒指标的巨大压力及特色产业的发展,都造成了地方对军政干部的大量需求。可军队与新兴王有工商金融企业也需要干部。各地的诸侯都在拼命叫唤要人,总监军部手中这批训练好的干部便成了各方觊觎的目标。
对此,总监军部向世子提出了一个初步的分配计划,即地方三百五十人,军队二百五十人,工商金融和兵工行业一百人,文宣社团五十人,剩下五十名思想素质、身体条件、文化水平和家庭背景各方面均过硬的后备干部充实到蜀王府等统帅机关。
然而这个看似照顾各方面利益和需求的人事分配方案遭到了朱平槿的严厉批评。
朱平槿认为,每一项当期的具体工作,都应该与当前全面工作中的重点相结合。不能五个指头按五个跳蚤,结果一个都按不到。这就是局部服从整体,次要服从重点的道理。
当前的重点,就是四川全省军令、政令的统一。说明白点,政令的统一就是整合四川二台三司、道、府、州、县各级衙门;军令的统一就是四川主客两军、营兵卫所团练的全盘护国军化。而要达成此目的,这批后备干部是重要的人事资源。
朱平槿强调,要强化这批后备干部的理想和希望,鼓励他们的激情和干劲,整合、团结和改造旧衙门、旧官僚、旧军队,把他们变成统一在蜀世子旗和护国安民旗下的新衙门、新干部和新军队。完成了这项工作,四川就有条件招收和培养更多的愿意投身到护国安民大业中的有志青年,继续充实到护国安民的伟大事业中去。
世子朱平槿对总监军孙洪做出了这番重要指示,然后继续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自己保命养蛋的伟大事业中,留下孙洪在春风中凌乱。
孙洪对领导的重要指示认真学习领会、积极宣传贯彻,迅速调整了分配方案。然而这个新的方案注定只是昙花一现。因为新方案尚未上报,世子的最新指示又来了。
这次是在川北、川中和川南设立十一个新县。要设立新县,干部自然少不了,所以分配计划还要调整;可是,他的动作速度永远赶不上主子的思想变化速度。
世子接见詹天颜和朱化龙,在花树下的那番话,摆明了世子要在龙、松、茂地区下一盘大棋。这个棋子一落,不仅改变了大明西北广大地区的军事力量对比,而且也影响王府官内部的政治平衡。
……
广安大胜之后,护国军已经进入巴山。一统四川,似乎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一统四川后向何处去,这在王府高级干部中,最近已是一个绝密但又公开的话题。
随着世子朱平槿在四川官民中的声望日隆、地位日稳,这些王府高官们在将来向何处去的问题上逐渐产生了分歧,形成了三种主要意见,即所谓的“东进”、“北上”和“南下”。持上述三种观点的人群,又称“江派”、“马派”和“海派”。
持东进观点的人主要是雅州出来的干部和蜀地的宗室,如洪其惠、程翔凤、曹三泰等人和宗室中的内江王。
雅州出来的干部认为,东出夔门,顺江而下,占领富庶的湖广、江西和南直,凭借长江之险和江南之富与闯献或鞑子争夺天下,可立于不败之地。
内江王朱至沂则认为,只要占领南京,就赢得了正位大宝的绝对资格,而太祖高皇帝当年就是这样夺取的天下。
他们还认为,东进可以为四川的工商界提供巨大的投资空间,让蜀王府、宗室和四川士绅百姓获得巨额财富,让护国安民的政治理想用银子和粮食包裹起来,增强其号召力和凝聚力。
因为东进主要依靠长江水道,所以主张东进这一派称为江派。
持北上观点的人主要有秦人宋氏兄弟、田骞以及曾在秦地任官的王府右长史郑安民等人。
他们认为:秦地,民风剽悍;秦军,天下劲兵。陕北一撮流寇,竟然能撼动大明江山。这与秦人善战轻死、多马善走有很大的关系。
他们还认为,从四川地理的特点和蜀地争夺的历史上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