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挽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学过工业革命历史的苏长青很清楚,工业革命的本质首先是能源上的变革,而推动能源变革前进的动力,来源于棉纺织业的发展。
衣食住行是人类在生活上的基本需要,而为什么是棉纺织业而不是其他产业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这自然是有其必然的原因的。
相比起其他三样基本需求,在农业时代的人类,大约唯有对于衣物的需求才是永无止境的。
而在这个小冰河时代,作为御寒的衣物更是大大增加了需求。朱由检想要推动的第一个工业化产业,自然就是棉纺织业。
对于大明纺织业的现状,朱由检唯一有所了解的就是,北方山东、河南两地棉花种植较为出名,而苏松地区则以纺织业而闻名天下。
而出生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的徐光启,对于松江一带的丝纺织和棉纺织了解的就比较深刻了。
在徐光启的解释下,朱由检总算是了解了一个大概。苏松一带的地区,虽然已经出现了脱离农业专门纺织的织户,但是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工厂主,不过轧棉、纺纱、纺织三个专业已经分离了。
专门纺织的织户最多,大概分为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叫做领织,有一定的本钱或是本身就有大块的棉花田,家里也有一、二十张织机。除了自家纺织之外,还兼做织户和商人之间的中人。
二等的织户只有小块的棉花田,他们一般织完了自家产出的棉花之后,再从市场上购买棉花纺织。
最底层的纺织户已经和后世的工人差不多了,靠出卖劳力为生。他们不是到领织户那里上工,就是从领织户那里领取棉花带回家纺织,进行来料加工的工作。
和后世工人有所不同的是,这些出卖劳力的底层织户,不仅没有任何的保障,而且也没有固定的雇佣时间。徐光启如此描述道:“…这等织户最为可怜,家中向无积蓄,手停即口停,若是三、二日不得上工,则全家就要挨饿。”
而松江布又分为粗布和细布,粗布也就是所谓的阔白棉布即标布,以布匹的宽幅大小作为衡量价格的标准,朝廷征税时每匹标布折银三钱。
细布为阔白三梭布,以制作工艺精细程度为衡量价格的标准。朝廷征税时每匹折银六钱一分。
苏松两府因为纺织业发达,也因此每年要向京库解运一定数量的官布,其中苏州府一年就要上缴布匹19万匹。也因此苏松两府出现了,不亚于白粮之役的布解之役。
苏松两府的布解之役原本都是民解民运,但是苏州府因为士绅势力较大,最终改成了官运。而松江府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改变,依然还是保持着民运。
从解户领取库银到购买布匹上京,其中的布匹包装搬运的费用大约每匹要花费一钱。而运输过程中,要接受沿途的小吏盘剥,加上入库时中官的索贿,这些费用称之为常例,都要解户自己负担,每匹花费不止2、3钱。
如果布匹被退,重复解进,数年不能完役,那么每匹布解户要赔5、6钱之多。因此布解之役是徭役之中最重者,一旦被摊派上,就是家破人亡的下场。
和白粮之役一样,布解之役同样被松江百姓视为上上之役。只不过布解之役的范围因为只限于松江一府,所以影响没有白粮之役这么大而已。
徐光启之所以要给崇祯说的这么详细,就是希望能够借此劝说崇祯,把松江府的布解之役也从民运改成官运,为家乡父老减轻负担。
朱由检听完了徐光启对棉纺织业的介绍之后,思索了一会之后说道:“我怎么觉得,不管是民运还是官运,都各有弊端呢?这个布解之役,民运的弊端是,虽然能保证布匹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但是百姓承担的负担太重。
而官运的弊端是,布匹常常因为运输途中被污染而损耗,且吏胥常常会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向商户强购布匹,破坏了市场的正常运行。”
徐光启沉默了一会之后,对着崇祯回复道:“可是陛下,就算是如此,这官解也要比民解,对小民的盘剥为轻啊。”
朱由检突然提起了另一个问题,“这京库一年收19万匹布,主要是用于什么地方?”
徐光启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每年京营及边军的衣服,宫中的用度,还有京城官吏的赏赐是为大宗。”
朱由检随即试探着问道:“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改成商解呢?而且如果直接给军士发布匹,军士还要再去裁剪衣服。就经济上来说,其实并不划算。
一... -->>
学过工业革命历史的苏长青很清楚,工业革命的本质首先是能源上的变革,而推动能源变革前进的动力,来源于棉纺织业的发展。
衣食住行是人类在生活上的基本需要,而为什么是棉纺织业而不是其他产业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这自然是有其必然的原因的。
相比起其他三样基本需求,在农业时代的人类,大约唯有对于衣物的需求才是永无止境的。
而在这个小冰河时代,作为御寒的衣物更是大大增加了需求。朱由检想要推动的第一个工业化产业,自然就是棉纺织业。
对于大明纺织业的现状,朱由检唯一有所了解的就是,北方山东、河南两地棉花种植较为出名,而苏松地区则以纺织业而闻名天下。
而出生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的徐光启,对于松江一带的丝纺织和棉纺织了解的就比较深刻了。
在徐光启的解释下,朱由检总算是了解了一个大概。苏松一带的地区,虽然已经出现了脱离农业专门纺织的织户,但是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工厂主,不过轧棉、纺纱、纺织三个专业已经分离了。
专门纺织的织户最多,大概分为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的叫做领织,有一定的本钱或是本身就有大块的棉花田,家里也有一、二十张织机。除了自家纺织之外,还兼做织户和商人之间的中人。
二等的织户只有小块的棉花田,他们一般织完了自家产出的棉花之后,再从市场上购买棉花纺织。
最底层的纺织户已经和后世的工人差不多了,靠出卖劳力为生。他们不是到领织户那里上工,就是从领织户那里领取棉花带回家纺织,进行来料加工的工作。
和后世工人有所不同的是,这些出卖劳力的底层织户,不仅没有任何的保障,而且也没有固定的雇佣时间。徐光启如此描述道:“…这等织户最为可怜,家中向无积蓄,手停即口停,若是三、二日不得上工,则全家就要挨饿。”
而松江布又分为粗布和细布,粗布也就是所谓的阔白棉布即标布,以布匹的宽幅大小作为衡量价格的标准,朝廷征税时每匹标布折银三钱。
细布为阔白三梭布,以制作工艺精细程度为衡量价格的标准。朝廷征税时每匹折银六钱一分。
苏松两府因为纺织业发达,也因此每年要向京库解运一定数量的官布,其中苏州府一年就要上缴布匹19万匹。也因此苏松两府出现了,不亚于白粮之役的布解之役。
苏松两府的布解之役原本都是民解民运,但是苏州府因为士绅势力较大,最终改成了官运。而松江府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改变,依然还是保持着民运。
从解户领取库银到购买布匹上京,其中的布匹包装搬运的费用大约每匹要花费一钱。而运输过程中,要接受沿途的小吏盘剥,加上入库时中官的索贿,这些费用称之为常例,都要解户自己负担,每匹花费不止2、3钱。
如果布匹被退,重复解进,数年不能完役,那么每匹布解户要赔5、6钱之多。因此布解之役是徭役之中最重者,一旦被摊派上,就是家破人亡的下场。
和白粮之役一样,布解之役同样被松江百姓视为上上之役。只不过布解之役的范围因为只限于松江一府,所以影响没有白粮之役这么大而已。
徐光启之所以要给崇祯说的这么详细,就是希望能够借此劝说崇祯,把松江府的布解之役也从民运改成官运,为家乡父老减轻负担。
朱由检听完了徐光启对棉纺织业的介绍之后,思索了一会之后说道:“我怎么觉得,不管是民运还是官运,都各有弊端呢?这个布解之役,民运的弊端是,虽然能保证布匹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但是百姓承担的负担太重。
而官运的弊端是,布匹常常因为运输途中被污染而损耗,且吏胥常常会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向商户强购布匹,破坏了市场的正常运行。”
徐光启沉默了一会之后,对着崇祯回复道:“可是陛下,就算是如此,这官解也要比民解,对小民的盘剥为轻啊。”
朱由检突然提起了另一个问题,“这京库一年收19万匹布,主要是用于什么地方?”
徐光启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每年京营及边军的衣服,宫中的用度,还有京城官吏的赏赐是为大宗。”
朱由检随即试探着问道:“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改成商解呢?而且如果直接给军士发布匹,军士还要再去裁剪衣服。就经济上来说,其实并不划算。
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