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回到古代玩机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因为重建祠堂是所有李村人的愿望,所以李村的村民人人工作情绪高涨。这可是给祖先挣面子的事,也是给李村挣面子的事,村民当然就以无限的热情投入啦。
高涨的工作热情,带来了惊人的工作效率,旧祠堂只用一天就拆除了。族长、村长那边的事也很顺利,材料和工匠都已开始陆续就位。这些工匠中,既有在外请来的工匠,也有本村在外工作的工匠。李村在外工作的那些工匠,听家中的人说要重建祠堂后,全都立刻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宁愿不要钱也要回来为建祠堂出力。
祠堂开建后,李村的村民几乎是全民投入。没有挑中去建祠堂的村民,也整天候在工地旁边,抢些递瓦、传工具的工作做;李村的老幼妇女,就主动地承担了送茶递水的工作;而那些被挑中去建祠堂的李村村民,则带着无上的荣誉感,夜以继日地劳作。
雷晓飞这段日子也长驻李村,在现场当监工;周梦蝶理所当然就跟着“小师傅”了,她还有个身份是雷晓飞的秘书嘛,况且,她在现场还能提供技术支援呢。
应了“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老话,李村的祠堂在众人的努力下,不用一个月就完工了。
一座青砖黛瓦、飞檐画壁的建筑物,鹤立鸡群地矗立在李村的村头;建筑物门前,立着两只威风凛凛的石狮子,让建筑物显得庄严肃穆;拾级而上,是一个不大的平台,平台的柱子、围栏和石级都用花岗岩建造,祠堂中所有的地面都铺了“板砖”,让整个祠堂看上去给人平实、厚重之感。祠堂门口上面那“李氏祠堂”几个大字是丹枫的手笔,字也写得凝重沉稳,加重了祠堂的肃穆气氛。
祠堂完工揭字仪式,雷晓飞就没有参加了。他知道,如果他去的话,李村的村民又会对他恭敬起来,这样的礼遇他还真的不习惯。雷晓飞就把这个差事推给了丹枫这个未来岳父,毕竟,丹枫这个官场的“老油条”,对付这样的场面比自己强多了。
李村的祠堂建成不久,水田收割的日子就来了。今年,李村水田迎来了建村以来最大的丰收。因为经过雷大人对水田的改造,水田里的土肥了、水足了,农作物哪还能生长不好?
经过李村全体村民的苦干,收割工作顺利完成,据初步统计,村民赖以食用的“粟”,亩产达到七百斤;而雷晓飞让村民种植的水稻,亩产达到六百斤。
粟的种植面积是八百亩,这一造“粟”的产量,已足够村里每人每个月有四十斤,也就是说,这一造“粟”已足够李村全村人整年的粮食。
雷晓飞让村民种植的水稻,有粘米、有糯米。雷晓飞让李村种植水稻的目的是为了供应“合作社”。
“合作社”小吃店的粽子,现在很热销,每天消耗近两百斤的糯米;而“合作社”食档的“狗汁浇饭”和酒楼的“竹筒饭”也很热销,每天消耗近三百斤的粘米。
由于当代的人没有吃饭的习惯,所以也就导致稻谷的种植少得可怜。平时,“合作社”费尽周折才采购到一点米。
雷晓飞先见之明,早就预见到此情景,所以他才在播种时,动员李村种植一部分水稻,并承诺全部收购。现在水稻收获了,雷晓飞就让李村村民帮忙脱粒、晒干、去壳,然后贮存好,自己代表“合作社”先收购了“合作社”一个月的需求量,也就是六千斤糯米和九千斤粘米。让李村有了这造收割后的第一笔收入。
李村收割开始时,“考察团”就全员进驻了李村,一边登记核对收获的成果,一边整理审核李村这半年的总收入。
经过十多天的紧张工作,“考察团”的审核有了结果。在考察期间,李村的人均造田一点一亩,田产比原来增加一倍;李村的人均收入二十七两银子,比上半年同期增加二十五两,增长率达十二倍多;李村的村中屯粮八十四万斤,按人头分每人有八百四十斤,比上半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一千多。
“考察团”的考察结果表明,李村现在的收入水平已名列全国农村的前茅,达到了富裕水平。也就是说,丹枫和雷晓飞推行的“互助合作生产模式”试点成功。
当李侍郎把考察结果告诉丹枫、周学士和雷晓飞几人时,雷晓飞并没有多大的惊喜,因为结果已早在他的心目中。丹枫、周学士这两个官场的“老油子”却有点失态了,虽然... -->>
因为重建祠堂是所有李村人的愿望,所以李村的村民人人工作情绪高涨。这可是给祖先挣面子的事,也是给李村挣面子的事,村民当然就以无限的热情投入啦。
高涨的工作热情,带来了惊人的工作效率,旧祠堂只用一天就拆除了。族长、村长那边的事也很顺利,材料和工匠都已开始陆续就位。这些工匠中,既有在外请来的工匠,也有本村在外工作的工匠。李村在外工作的那些工匠,听家中的人说要重建祠堂后,全都立刻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宁愿不要钱也要回来为建祠堂出力。
祠堂开建后,李村的村民几乎是全民投入。没有挑中去建祠堂的村民,也整天候在工地旁边,抢些递瓦、传工具的工作做;李村的老幼妇女,就主动地承担了送茶递水的工作;而那些被挑中去建祠堂的李村村民,则带着无上的荣誉感,夜以继日地劳作。
雷晓飞这段日子也长驻李村,在现场当监工;周梦蝶理所当然就跟着“小师傅”了,她还有个身份是雷晓飞的秘书嘛,况且,她在现场还能提供技术支援呢。
应了“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老话,李村的祠堂在众人的努力下,不用一个月就完工了。
一座青砖黛瓦、飞檐画壁的建筑物,鹤立鸡群地矗立在李村的村头;建筑物门前,立着两只威风凛凛的石狮子,让建筑物显得庄严肃穆;拾级而上,是一个不大的平台,平台的柱子、围栏和石级都用花岗岩建造,祠堂中所有的地面都铺了“板砖”,让整个祠堂看上去给人平实、厚重之感。祠堂门口上面那“李氏祠堂”几个大字是丹枫的手笔,字也写得凝重沉稳,加重了祠堂的肃穆气氛。
祠堂完工揭字仪式,雷晓飞就没有参加了。他知道,如果他去的话,李村的村民又会对他恭敬起来,这样的礼遇他还真的不习惯。雷晓飞就把这个差事推给了丹枫这个未来岳父,毕竟,丹枫这个官场的“老油条”,对付这样的场面比自己强多了。
李村的祠堂建成不久,水田收割的日子就来了。今年,李村水田迎来了建村以来最大的丰收。因为经过雷大人对水田的改造,水田里的土肥了、水足了,农作物哪还能生长不好?
经过李村全体村民的苦干,收割工作顺利完成,据初步统计,村民赖以食用的“粟”,亩产达到七百斤;而雷晓飞让村民种植的水稻,亩产达到六百斤。
粟的种植面积是八百亩,这一造“粟”的产量,已足够村里每人每个月有四十斤,也就是说,这一造“粟”已足够李村全村人整年的粮食。
雷晓飞让村民种植的水稻,有粘米、有糯米。雷晓飞让李村种植水稻的目的是为了供应“合作社”。
“合作社”小吃店的粽子,现在很热销,每天消耗近两百斤的糯米;而“合作社”食档的“狗汁浇饭”和酒楼的“竹筒饭”也很热销,每天消耗近三百斤的粘米。
由于当代的人没有吃饭的习惯,所以也就导致稻谷的种植少得可怜。平时,“合作社”费尽周折才采购到一点米。
雷晓飞先见之明,早就预见到此情景,所以他才在播种时,动员李村种植一部分水稻,并承诺全部收购。现在水稻收获了,雷晓飞就让李村村民帮忙脱粒、晒干、去壳,然后贮存好,自己代表“合作社”先收购了“合作社”一个月的需求量,也就是六千斤糯米和九千斤粘米。让李村有了这造收割后的第一笔收入。
李村收割开始时,“考察团”就全员进驻了李村,一边登记核对收获的成果,一边整理审核李村这半年的总收入。
经过十多天的紧张工作,“考察团”的审核有了结果。在考察期间,李村的人均造田一点一亩,田产比原来增加一倍;李村的人均收入二十七两银子,比上半年同期增加二十五两,增长率达十二倍多;李村的村中屯粮八十四万斤,按人头分每人有八百四十斤,比上半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一千多。
“考察团”的考察结果表明,李村现在的收入水平已名列全国农村的前茅,达到了富裕水平。也就是说,丹枫和雷晓飞推行的“互助合作生产模式”试点成功。
当李侍郎把考察结果告诉丹枫、周学士和雷晓飞几人时,雷晓飞并没有多大的惊喜,因为结果已早在他的心目中。丹枫、周学士这两个官场的“老油子”却有点失态了,虽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