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小楼传说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凌家的这场剧变于一天之内,在府城上等人家中就传遍了。
那样大开中门,赶出几十个人。
都是拖家带口,零零落落地带着行理,有人鼻青脸肿,有人发散衣斜,有人行走不便,明显是挨了板子。
大多数人一边走,一边骂,一边嚷嚷,在旁边看热闹的人,很容易地就弄明白了事情的经过。
无非是一群下人,仗着有脸面,对这家主人的义弟夫妇无礼,陷主人于不义。不管是明着顶撞的,拉偏架的,还是袖手看热闹,甚或是护主不力的,一概全家被赶了出来。闹得最凶的几个,还挨了重重的几十板子。
一下子赶出一大半的下人,其中不少还是府中极有脸面的管事,以及凌夫人的同乡,这样的大手笔,大动作,诚然惊人。
人们刚刚感叹一番,凌家大财主对自家义弟真是好,叹息之声尚未绝,就被下一个消息,惊得目瞪口呆。
连凌夫人都因为管束下人不力,纵容下人对义弟夫妇二人无礼,抱着儿子被赶回了娘家。
二夫人文素秋亲自求情,好说歹说,几乎是声泪俱下,也只是勉强劝住他不曾当面写休书。
这等决绝狠毒,真叫人瞠目结舌。倒也怪不得被赶出来的人,骂声不绝。
小老百姓们也不免低声议论,这位凌大老爷固然对义弟极好,对妻儿却实在未免太绝情了些。
然而,在那有头有脸的人家,在掌握着评议之权的文人当中却又是另一种说法了。
这个时代,义总是大义,而情,却难免是私情。
为了妻儿得罪朋友,自然是品德大大有问题,但若是为了朋友,为了大义,为了恩情,而做出牺牲,这牺牲越大,就越是让人赞叹,若是为此抛妻弃子破家败业,则更是大大的仁义了。
所有的美谈故事里,总要用随便赠送爱妾美姬给朋友下人的情节,来形容主人的慷慨大方,重义轻色。
而那些为了酬恩报义,杀了自己的女儿替主人顶罪,拿自己的儿子去代替恩人的儿子上刑场的故事,就更加壮烈,足成千古佳话。
在这一类佳话里,舍得牺牲的都是男人,而爱惜至亲性命,心痛不舍,甚至疯狂的,大多都是女人。
微不足道的女人们,本来就头发长,见识短,与一切的大仁大义大成就毫无关系,能在这种事上,充当一下反而人物,衬托一下男人的伟大,也算是她小小的价值了。
所以,凌家的故事一传扬出来,已经有不少人点头赞叹,官府中人可以骄傲他们教化百姓太成功,令得普通商贾也有如此大义德行。而文人们已经在打腹稿,怎么写诗作赋,来赞颂这件义举了。
当然,倒也没有什么人坏心眼地真希望凌松泽妻离子散,最多也就是借这件事,教训一下目光短浅,心胸狭窄,不识大义的女人,等老婆听话了,懂事了,再接来团圆也就是了。
休书不还是没写吗?
而且,负责中间转圆的人,不是已经开始努力了吗?
说起来,凌松泽待那恩人之子,自己结义的二弟确实是好,不过,他兄弟夫妇,倒也不是不识好歹的人。
凌松泽要为他们而休妻,最坚决反对的,就是他们。
他们不念旧恶,拼命为凌夫人说情,才拦住了当时就要写休书的凌松泽。
凌夫人又惊又怕,抱着孩子逃回娘家。
她娘家父母,也不过就是韩家的旧仆,得韩子施庇护,二十余年来,少经风雨,现而今,也就是稍稍富裕些的人家,面对这样的惊变,也是吓得手足无措,应对无方。
幸好有韩夫人文素秋,担心凌夫人想不开,备了轿子追过去安慰,陪着她同饮同食,起居相伴,努力劝慰,小心防备,倒真是没出什么大事。
至于家中,则由她的丈夫,亲自负责劝说凌松泽,慢慢改变心意了。
大家听到的传闻,内容大多如此。
虽然真相是文素秋一个人担心地到处操劳,四下忙乱,去追大妞之前,跺着脚强烈要求韩诺一定要劝动凌松泽。
但在世人眼中,女人们的努力,女人们的想法,一向是不重要的。这样知情识趣的好事,自然还是要落到男人身上。
凌松泽为恩义而斥妻儿,韩诺却以德报怨,反助他们夫妻和睦,一家团聚,这才是一个完整的美谈,完整的佳话。
女人能提供些点缀,让这个故事,更复杂一些,更精彩一些,波折更多一些,也就够了。
不论世人怎么编排这件事的真相,凌家大宅都是静悄悄一片。
主母和少爷仓惶而去,家里平白少了一大半下人,到处都是充满压抑的死寂之气。往日凌大老爷回家,众星捧月一般,而今,人人都如躲妖怪一般,远远躲了开去。
连专门负责服侍凌松泽起居的贴身小厮,侍儿,也悄无声息,逃出老远。
凌松泽的大院子里,静悄悄地,只有他一个人,怔怔地坐在冰冷的石桌前,凄凉的冷月下,恍然不觉夜风吹得人全身发寒。
从妻儿痛哭而去,他自己赶走一堆人之后,他就这样安静地坐在空旷处,一直到深夜。
没有人敢进院子,没有人... -->>
凌家的这场剧变于一天之内,在府城上等人家中就传遍了。
那样大开中门,赶出几十个人。
都是拖家带口,零零落落地带着行理,有人鼻青脸肿,有人发散衣斜,有人行走不便,明显是挨了板子。
大多数人一边走,一边骂,一边嚷嚷,在旁边看热闹的人,很容易地就弄明白了事情的经过。
无非是一群下人,仗着有脸面,对这家主人的义弟夫妇无礼,陷主人于不义。不管是明着顶撞的,拉偏架的,还是袖手看热闹,甚或是护主不力的,一概全家被赶了出来。闹得最凶的几个,还挨了重重的几十板子。
一下子赶出一大半的下人,其中不少还是府中极有脸面的管事,以及凌夫人的同乡,这样的大手笔,大动作,诚然惊人。
人们刚刚感叹一番,凌家大财主对自家义弟真是好,叹息之声尚未绝,就被下一个消息,惊得目瞪口呆。
连凌夫人都因为管束下人不力,纵容下人对义弟夫妇二人无礼,抱着儿子被赶回了娘家。
二夫人文素秋亲自求情,好说歹说,几乎是声泪俱下,也只是勉强劝住他不曾当面写休书。
这等决绝狠毒,真叫人瞠目结舌。倒也怪不得被赶出来的人,骂声不绝。
小老百姓们也不免低声议论,这位凌大老爷固然对义弟极好,对妻儿却实在未免太绝情了些。
然而,在那有头有脸的人家,在掌握着评议之权的文人当中却又是另一种说法了。
这个时代,义总是大义,而情,却难免是私情。
为了妻儿得罪朋友,自然是品德大大有问题,但若是为了朋友,为了大义,为了恩情,而做出牺牲,这牺牲越大,就越是让人赞叹,若是为此抛妻弃子破家败业,则更是大大的仁义了。
所有的美谈故事里,总要用随便赠送爱妾美姬给朋友下人的情节,来形容主人的慷慨大方,重义轻色。
而那些为了酬恩报义,杀了自己的女儿替主人顶罪,拿自己的儿子去代替恩人的儿子上刑场的故事,就更加壮烈,足成千古佳话。
在这一类佳话里,舍得牺牲的都是男人,而爱惜至亲性命,心痛不舍,甚至疯狂的,大多都是女人。
微不足道的女人们,本来就头发长,见识短,与一切的大仁大义大成就毫无关系,能在这种事上,充当一下反而人物,衬托一下男人的伟大,也算是她小小的价值了。
所以,凌家的故事一传扬出来,已经有不少人点头赞叹,官府中人可以骄傲他们教化百姓太成功,令得普通商贾也有如此大义德行。而文人们已经在打腹稿,怎么写诗作赋,来赞颂这件义举了。
当然,倒也没有什么人坏心眼地真希望凌松泽妻离子散,最多也就是借这件事,教训一下目光短浅,心胸狭窄,不识大义的女人,等老婆听话了,懂事了,再接来团圆也就是了。
休书不还是没写吗?
而且,负责中间转圆的人,不是已经开始努力了吗?
说起来,凌松泽待那恩人之子,自己结义的二弟确实是好,不过,他兄弟夫妇,倒也不是不识好歹的人。
凌松泽要为他们而休妻,最坚决反对的,就是他们。
他们不念旧恶,拼命为凌夫人说情,才拦住了当时就要写休书的凌松泽。
凌夫人又惊又怕,抱着孩子逃回娘家。
她娘家父母,也不过就是韩家的旧仆,得韩子施庇护,二十余年来,少经风雨,现而今,也就是稍稍富裕些的人家,面对这样的惊变,也是吓得手足无措,应对无方。
幸好有韩夫人文素秋,担心凌夫人想不开,备了轿子追过去安慰,陪着她同饮同食,起居相伴,努力劝慰,小心防备,倒真是没出什么大事。
至于家中,则由她的丈夫,亲自负责劝说凌松泽,慢慢改变心意了。
大家听到的传闻,内容大多如此。
虽然真相是文素秋一个人担心地到处操劳,四下忙乱,去追大妞之前,跺着脚强烈要求韩诺一定要劝动凌松泽。
但在世人眼中,女人们的努力,女人们的想法,一向是不重要的。这样知情识趣的好事,自然还是要落到男人身上。
凌松泽为恩义而斥妻儿,韩诺却以德报怨,反助他们夫妻和睦,一家团聚,这才是一个完整的美谈,完整的佳话。
女人能提供些点缀,让这个故事,更复杂一些,更精彩一些,波折更多一些,也就够了。
不论世人怎么编排这件事的真相,凌家大宅都是静悄悄一片。
主母和少爷仓惶而去,家里平白少了一大半下人,到处都是充满压抑的死寂之气。往日凌大老爷回家,众星捧月一般,而今,人人都如躲妖怪一般,远远躲了开去。
连专门负责服侍凌松泽起居的贴身小厮,侍儿,也悄无声息,逃出老远。
凌松泽的大院子里,静悄悄地,只有他一个人,怔怔地坐在冰冷的石桌前,凄凉的冷月下,恍然不觉夜风吹得人全身发寒。
从妻儿痛哭而去,他自己赶走一堆人之后,他就这样安静地坐在空旷处,一直到深夜。
没有人敢进院子,没有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