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初唐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柏壁大营中,众将齐聚大帐,并州行军大总管,讨贼元帅李世民坐镇中军,正调兵遣将。
与之前众将集会不同,以往各位将领大多各自训练作战,不曾全部出席。今日则是真正的战前准备会议,没有任何一人缺席。
李木兰以往在长安时,便已经见过军中多位大将,在座众将中,最靠近李世民的几位,她全部都认识。
陕东道总管、兵部尚书殷峤殷开山,马军总管秦琼秦叔宝,还有玄甲军总管张士贵和翟长孙。这阵容,妥妥的王炸。
“诸位”,见众将到齐,李世民开口。
“前日本帅遣东北东南两营人马合攻夏县,今日探得消息,浍州尉迟敬德倾巢而出援助夏县,照骑兵全力行军的速度来看,尉迟敬德多半已到夏县城外了”。这便是骑兵的优势,来如风去如电。
往往等自己得到消息的时候,对方的骑兵已经杀到脸上了。
听见他这话,帐中诸将面面相觑,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本将意欲在此设伏,截其归路”,李世民指着地图上的一处峡口,正是浍州和夏县之间的必经之路,美良川!
这种会议上,李世民向来是直接发布作战命令,不给将领们发表长篇大论意见的机会。真正有益的意见,他会提前听到的。这就是秦王府的优势,囊括天下能臣宿将。所谓文臣如云,武将如雨,说的就是李世民手下人。
真正重要的决定,并不是开大会集思广益能做出的,往往只需要几个关键少数商谈,甚至某些时候只要一人乾纲独断一锤定音。
大事开小会,昨日跟李木兰达成共识之后。李世民连夜召集了殷开山和秦琼等几位心腹大将商议。这几位大将的思绪都停留在与贼军僵持消耗的阶段,如今突遭变故,一时间也想不出破敌良策。
殷开山和秦琼等几位心中隐隐觉得救夏县无益,必败之战不需要空耗兵力,可是又想不出自己这边下一步应当作何反应。直到李世民点出美良川,这几位大将才恍然大悟,都对李世民的谋深虑远表示敬佩。
而当李世民轻巧说着此计是由平阳公主李木兰想出的时候,几位名将更是一脸愕然。他们甚至有些怀疑,是不是眼前这位军事天才自己想出了这个战略,然后把功劳给自己姐姐了。
李世民仿佛知道他们这般想的一样,伸手召唤过来记室参军杜如晦,取过了他手中的行军纪要,里面明明白白地写着,“十月初六,大军仍驻柏壁,操练如常。是日未时,探报贼将尉迟敬德驰援夏县,军帅同李木兰将军谈及此事,李将军献计,设伏美良川”。
即便真是李世民要给姐姐送功劳,记到行军纪要上也是打不掉的功劳,便是闹到李渊那里,献策之功也是李木兰的。
更何况,李渊显然更可能顺水推舟吧。
更更何况,行军纪要绝对不会有假,众将了解杜如晦一板一眼的性格,他可不是房玄龄那等精通人情世故的人精,杜如晦向来是有一说一。
所以,前一夜,李世民就已经和殷开山等大将商定了作战计划。既然已经做下决定,今日开会只是为了通知诸将,顺便部署一下兵力和攻击任务罢了。
下方将领颔首沉思,还有些人则是转头看向一旁的地图,开始思考起了李世民的谋略。过了一会儿,众将甚至开始离开座位,起身同其他人小声议论起来,有拍手叫绝的,也有沉吟不语的。
毕竟,在这些偏将心中,若是不去援助夏县,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但是看见秦琼殷开山这等大佬都在闭目养神,他们也不敢轻易开口。毕竟,提出反对意见,还是需要一个出头鸟的。有人打头阵开团,后方的人群才能一拥而上。
上方的李世民只是抿嘴轻笑,淡然地看着众将议论纷纷。良久,见他们说得差不多了。
李世民轻轻一拍桌子,说道,“都说得差不多了吧”
下方没有人说话,李世民的威望是实打实在战场上打出来的,没有人不服。虽然有些人不能理解这种战略,但是终究没有站出来表示质疑。
“既然如此,众将听令”,李世民收起温和微笑的眼神,面色严肃,声音沉静喊道,给了你们时间和机会提意见,没人说话的话本帅就要调兵遣将了。
诸将听见这话,迅速站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拱手听令。
“着殷峤将军为主将,秦琼为副将,率领一万骑兵,两万步兵,设伏于美良川,待尉迟敬德回兵浍州,全数踏进峡口之际,将其拦腰截断”,李世民抽出一支军中令牌,大声说道。
此战的主将,仍旧是沙场老将殷开山。殷开山治军有方,为人称道,在军中威望极高,担任主力部队的主将,正当其位。至于秦琼,他本身就是马军总管,唐军的一万骑兵长期掌握在其手下,指挥起来熟练无比。
“得令”,殷开山恭敬地上前接过军令。
“着李木兰将军率平阳军于美良川上结成箭阵,从旁掩护。另着张士贵、翟长孙二位将军,率领三千玄甲军,与本帅一道,堵在美良川北面,勿使贼兵走脱一个。”
李木兰的五百女兵显然不能用来肉搏厮杀,那么就只能用在伏击战中远程射击了。正好美良川是一个高而窄的峡口,很适宜弓箭的发挥。
“末将遵命”,李木兰、张士贵和翟长孙三人上前接过令牌说道。
如此一来,便能形成一个后有追兵,上有暗箭,前有伏兵的全面优势之局。
尉迟敬德突遭伏击,必然要率军全力向前突围,那么守在美良川口子上的这一道“闸门”就至关重要。
要知道,这种峡口不仅适合弓箭发挥,也很适合重甲军队的发挥。在这种决定两军命运的关键时刻,李世民毫不犹豫地压上了自己的家底子——三千玄甲军,甚至他本人还要亲上战场冲锋陷阵。
大唐玄甲军,是前... -->>
柏壁大营中,众将齐聚大帐,并州行军大总管,讨贼元帅李世民坐镇中军,正调兵遣将。
与之前众将集会不同,以往各位将领大多各自训练作战,不曾全部出席。今日则是真正的战前准备会议,没有任何一人缺席。
李木兰以往在长安时,便已经见过军中多位大将,在座众将中,最靠近李世民的几位,她全部都认识。
陕东道总管、兵部尚书殷峤殷开山,马军总管秦琼秦叔宝,还有玄甲军总管张士贵和翟长孙。这阵容,妥妥的王炸。
“诸位”,见众将到齐,李世民开口。
“前日本帅遣东北东南两营人马合攻夏县,今日探得消息,浍州尉迟敬德倾巢而出援助夏县,照骑兵全力行军的速度来看,尉迟敬德多半已到夏县城外了”。这便是骑兵的优势,来如风去如电。
往往等自己得到消息的时候,对方的骑兵已经杀到脸上了。
听见他这话,帐中诸将面面相觑,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本将意欲在此设伏,截其归路”,李世民指着地图上的一处峡口,正是浍州和夏县之间的必经之路,美良川!
这种会议上,李世民向来是直接发布作战命令,不给将领们发表长篇大论意见的机会。真正有益的意见,他会提前听到的。这就是秦王府的优势,囊括天下能臣宿将。所谓文臣如云,武将如雨,说的就是李世民手下人。
真正重要的决定,并不是开大会集思广益能做出的,往往只需要几个关键少数商谈,甚至某些时候只要一人乾纲独断一锤定音。
大事开小会,昨日跟李木兰达成共识之后。李世民连夜召集了殷开山和秦琼等几位心腹大将商议。这几位大将的思绪都停留在与贼军僵持消耗的阶段,如今突遭变故,一时间也想不出破敌良策。
殷开山和秦琼等几位心中隐隐觉得救夏县无益,必败之战不需要空耗兵力,可是又想不出自己这边下一步应当作何反应。直到李世民点出美良川,这几位大将才恍然大悟,都对李世民的谋深虑远表示敬佩。
而当李世民轻巧说着此计是由平阳公主李木兰想出的时候,几位名将更是一脸愕然。他们甚至有些怀疑,是不是眼前这位军事天才自己想出了这个战略,然后把功劳给自己姐姐了。
李世民仿佛知道他们这般想的一样,伸手召唤过来记室参军杜如晦,取过了他手中的行军纪要,里面明明白白地写着,“十月初六,大军仍驻柏壁,操练如常。是日未时,探报贼将尉迟敬德驰援夏县,军帅同李木兰将军谈及此事,李将军献计,设伏美良川”。
即便真是李世民要给姐姐送功劳,记到行军纪要上也是打不掉的功劳,便是闹到李渊那里,献策之功也是李木兰的。
更何况,李渊显然更可能顺水推舟吧。
更更何况,行军纪要绝对不会有假,众将了解杜如晦一板一眼的性格,他可不是房玄龄那等精通人情世故的人精,杜如晦向来是有一说一。
所以,前一夜,李世民就已经和殷开山等大将商定了作战计划。既然已经做下决定,今日开会只是为了通知诸将,顺便部署一下兵力和攻击任务罢了。
下方将领颔首沉思,还有些人则是转头看向一旁的地图,开始思考起了李世民的谋略。过了一会儿,众将甚至开始离开座位,起身同其他人小声议论起来,有拍手叫绝的,也有沉吟不语的。
毕竟,在这些偏将心中,若是不去援助夏县,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但是看见秦琼殷开山这等大佬都在闭目养神,他们也不敢轻易开口。毕竟,提出反对意见,还是需要一个出头鸟的。有人打头阵开团,后方的人群才能一拥而上。
上方的李世民只是抿嘴轻笑,淡然地看着众将议论纷纷。良久,见他们说得差不多了。
李世民轻轻一拍桌子,说道,“都说得差不多了吧”
下方没有人说话,李世民的威望是实打实在战场上打出来的,没有人不服。虽然有些人不能理解这种战略,但是终究没有站出来表示质疑。
“既然如此,众将听令”,李世民收起温和微笑的眼神,面色严肃,声音沉静喊道,给了你们时间和机会提意见,没人说话的话本帅就要调兵遣将了。
诸将听见这话,迅速站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拱手听令。
“着殷峤将军为主将,秦琼为副将,率领一万骑兵,两万步兵,设伏于美良川,待尉迟敬德回兵浍州,全数踏进峡口之际,将其拦腰截断”,李世民抽出一支军中令牌,大声说道。
此战的主将,仍旧是沙场老将殷开山。殷开山治军有方,为人称道,在军中威望极高,担任主力部队的主将,正当其位。至于秦琼,他本身就是马军总管,唐军的一万骑兵长期掌握在其手下,指挥起来熟练无比。
“得令”,殷开山恭敬地上前接过军令。
“着李木兰将军率平阳军于美良川上结成箭阵,从旁掩护。另着张士贵、翟长孙二位将军,率领三千玄甲军,与本帅一道,堵在美良川北面,勿使贼兵走脱一个。”
李木兰的五百女兵显然不能用来肉搏厮杀,那么就只能用在伏击战中远程射击了。正好美良川是一个高而窄的峡口,很适宜弓箭的发挥。
“末将遵命”,李木兰、张士贵和翟长孙三人上前接过令牌说道。
如此一来,便能形成一个后有追兵,上有暗箭,前有伏兵的全面优势之局。
尉迟敬德突遭伏击,必然要率军全力向前突围,那么守在美良川口子上的这一道“闸门”就至关重要。
要知道,这种峡口不仅适合弓箭发挥,也很适合重甲军队的发挥。在这种决定两军命运的关键时刻,李世民毫不犹豫地压上了自己的家底子——三千玄甲军,甚至他本人还要亲上战场冲锋陷阵。
大唐玄甲军,是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