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yanqingzw.com,千古一帝李世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隋炀帝1岁的儿子、代王杨侑,听到李渊举兵的消息,即令虎牙将宋老生率精兵四万屯驻霍邑,还派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驻兵三于河东,以阻截李渊西进。宋老生与屈突通都是隋朝闻名的战将,不仅久经沙场,精通战事,对于隋王朝,也是忠心耿耿的。特别是屈突通,祖上本是库莫奚种人。他的父亲屈突长卿,北周时任邛州刺史。屈突通性格刚毅,武艺高强,更兼忠义清正,刚直不阿。早在隋文帝时,屈突通已任亲卫大都督。一次奉隋文帝杨坚之命往陇西视察朝廷牧群,查出两万多匹匿而不报的隐马,文帝闻之震怒,欲将有关的一千五百多人全部杀头。屈突通见了,向文帝替他们求情说:“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哪里能因为畜牲的缘故杀这么多人?还请陛下能宽恕他们,让他们戴罪立功,把马放牧得更好。”隋文帝当时在盛怒之下,听了之后,嗔目而叱之。屈突通并不因此而畏惧,反倒说:“如果臣一死能免去他们的罪,臣愿意替他们一死。”隋文帝听了,心中感动,这才明白自己的做法有些欠妥,于是赦免了这一千五百多人,还升屈突通为右武侯车骑将军。隋炀帝夺了父位以后,屈突通转任左骁卫大将军。在剿灭杨玄感举事的军队中,屈突通立了大功,隋炀帝又升他为左骁骑卫大将军。
如今的情况,对李渊非常不利。挡在他面前的,不仅有两位英勇善战,相互呼应,忠于炀帝的将军,更有霍邑地形险要,有险可凭,再加上这绵绵不断的秋雨,要取霍邑,实在是不容易。
“这雨,三五天内,恐怕是停不了的。”李渊象是问自己,又象是问刘文静。
“臣认为,难!为今之计,可以派出五千精兵重返太原,再增运一月粮来。”刘文静说。
李渊点点头,把目光转向裴寂。
“宋老生、屈突通如今据险呼应,霍邑恐难很快攻下。”裴寂说:“臣担心,李密是个奸恶的枭雄,唯利是图,绝不可相信;北面的突厥,同样如此,他们都有侵吞太原之心,何况还有马邑的刘武周,对太原也是虎视眈眈的。我们以太原为立足之地,太原是我们的大本营。如今,却在这三股势力的窥视中,一但有失,后果不堪。所以我认为,万全之策:不如暂且回兵,再寻机西进。”
李渊听了,满脸凄然。此次西进,乃平生之所大愿,机会千载难逢,可惜事与愿违。本来在军力上就占不了多少优势,原想凭了旺盛的士气,一股作气,拿下霍邑。到时候,一面收降纳叛,一面招兵买马,军队就可以象滚雪球般地澎胀起来,这何等地激动人心!可这一回,天公偏不作美,给了这般倒霉的天气!如果还要强行攻城,死伤必然是严重的。这可就犯了举兵之大忌,更坏的是,霍邑如果久攻不下,太原又遭李密或是突厥兵来袭?想到这里,李渊倒抽了一口冷气。果然如此,到时候……李渊在心里问自己,直瞪着银灰雨朦的天空,眼睛睁得越来越大。良久,他长长地叹息一声。差不多是吼了出来:
“就这么回兵,我怎能心甘?!”
4
大将军李渊的一声吼,众人都为之一震。李世民担心李渊真要退兵,上前一步,正要开口,李渊似乎知他要说什么,摆了摆手说:“你们都各回军中,此事容我三思。”
李世民还欲再言,李建成给他使了个眼神,拉着他离开。来到帐外,兄弟俩翻身上马,并排缓行。
“适才我要开口请求父亲切莫回兵太原,兄长为何拉住我?”李世民问:“难道兄长也同意回兵太原?”
“我以为切不可回兵。”李建成说:“只是裴长史所言,也不无道理,要说服父亲下决心拿下霍邑,我们还需拿出一个好的计策,否则很难说服父亲。”
“兄长可有良策?”李世民急急地问。
李建成摇摇头,说:“我希望能与二弟一起,想一个万全之策,来说服父亲。”
李世民点点头。兄弟二人,召来各自的幕僚、属下,共聚一堂,商议说服李渊坚持进攻霍邑之策。
夜已经很深了,李世民与李建成来到父亲营帐。李渊见他们进来,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望着他们,显然是想听听他们兄弟的看法。李世民看看大哥,见大哥对他点头,便开口说到:
“刘长史所虑,主要有二:一是阴雨不能速克霍邑,担心军粮不足,担心太原有难。孩儿认为,如今正是收割季节,到处都是粮食,不用回兵太原,就近可以征购粮食,这不是个问题。李密刚刚安抚,已尊他为盟主,他正盼着我们打下霍邑,坐享其利,不可能趁此攻我太原。至于北面突厥,如今虽与马邑的刘武周联合,但彼此相互猜疑,就如同与我们一般,若要举兵,他也会先攻马邑。如此看来,刘长史之虑实在是有些多虑。如此看来,他们的顾及,虽有可能,但这可能是微乎其微的。举兵起事,本来就是冒着天大的危险。我们这次如果夺取了霍邑,就是进了长安的大门,如果我们就此回兵,既损伤了士气,又错过了时机。所以不管如何,我们为此冒一次险,也是值得的。因此,孩儿与大哥,愿拼死一战,拿下霍邑,以成大业。此事,还望父亲坚定决心,雨停进军,若不能拿下霍邑,孩儿愿以死谢罪。”
李渊听了,大为感动,看看李世民,又看看李建成,目光留在李建成身上,问:
“你也是这个意思?”
“孩儿与二弟的看法一致,适才二弟所言,正是我兄弟俩思虑了许久要说的话。”李建成说。
“可是,这样的天气,如何进兵?”李渊又一声叹息,说:“我儿所言,也不无道理,只是我们如今行事,万万不可错了一步,否则将一败涂地。现如今,进,既无十分把握;退,却可确保势力,到时还,我们还有机会。”
“可是,我们已经誓师,军马已经到了此地,遇上这样的天气,就班师而归,只恐军心焕散,对我不利。”
李渊听了李世民的声辩,稍稍停了一会,抬起头来,望着两个儿子,坚决地说:“我意已决,你俩人速速回营,明日班师太原。”
李世民还要开口,李渊已经走进内室。李建成见了,对二弟使了个眼神,想让他与自己一同离去。李世民却并不作理会,只呆呆地站在那里。
“走吧,二弟。”
“不,你先回去,我就在这里。”李世民倔犟地说。李建成见他如此,只好一人怏怏地离去。(未完待续)
隋炀帝1岁的儿子、代王杨侑,听到李渊举兵的消息,即令虎牙将宋老生率精兵四万屯驻霍邑,还派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驻兵三于河东,以阻截李渊西进。宋老生与屈突通都是隋朝闻名的战将,不仅久经沙场,精通战事,对于隋王朝,也是忠心耿耿的。特别是屈突通,祖上本是库莫奚种人。他的父亲屈突长卿,北周时任邛州刺史。屈突通性格刚毅,武艺高强,更兼忠义清正,刚直不阿。早在隋文帝时,屈突通已任亲卫大都督。一次奉隋文帝杨坚之命往陇西视察朝廷牧群,查出两万多匹匿而不报的隐马,文帝闻之震怒,欲将有关的一千五百多人全部杀头。屈突通见了,向文帝替他们求情说:“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哪里能因为畜牲的缘故杀这么多人?还请陛下能宽恕他们,让他们戴罪立功,把马放牧得更好。”隋文帝当时在盛怒之下,听了之后,嗔目而叱之。屈突通并不因此而畏惧,反倒说:“如果臣一死能免去他们的罪,臣愿意替他们一死。”隋文帝听了,心中感动,这才明白自己的做法有些欠妥,于是赦免了这一千五百多人,还升屈突通为右武侯车骑将军。隋炀帝夺了父位以后,屈突通转任左骁卫大将军。在剿灭杨玄感举事的军队中,屈突通立了大功,隋炀帝又升他为左骁骑卫大将军。
如今的情况,对李渊非常不利。挡在他面前的,不仅有两位英勇善战,相互呼应,忠于炀帝的将军,更有霍邑地形险要,有险可凭,再加上这绵绵不断的秋雨,要取霍邑,实在是不容易。
“这雨,三五天内,恐怕是停不了的。”李渊象是问自己,又象是问刘文静。
“臣认为,难!为今之计,可以派出五千精兵重返太原,再增运一月粮来。”刘文静说。
李渊点点头,把目光转向裴寂。
“宋老生、屈突通如今据险呼应,霍邑恐难很快攻下。”裴寂说:“臣担心,李密是个奸恶的枭雄,唯利是图,绝不可相信;北面的突厥,同样如此,他们都有侵吞太原之心,何况还有马邑的刘武周,对太原也是虎视眈眈的。我们以太原为立足之地,太原是我们的大本营。如今,却在这三股势力的窥视中,一但有失,后果不堪。所以我认为,万全之策:不如暂且回兵,再寻机西进。”
李渊听了,满脸凄然。此次西进,乃平生之所大愿,机会千载难逢,可惜事与愿违。本来在军力上就占不了多少优势,原想凭了旺盛的士气,一股作气,拿下霍邑。到时候,一面收降纳叛,一面招兵买马,军队就可以象滚雪球般地澎胀起来,这何等地激动人心!可这一回,天公偏不作美,给了这般倒霉的天气!如果还要强行攻城,死伤必然是严重的。这可就犯了举兵之大忌,更坏的是,霍邑如果久攻不下,太原又遭李密或是突厥兵来袭?想到这里,李渊倒抽了一口冷气。果然如此,到时候……李渊在心里问自己,直瞪着银灰雨朦的天空,眼睛睁得越来越大。良久,他长长地叹息一声。差不多是吼了出来:
“就这么回兵,我怎能心甘?!”
4
大将军李渊的一声吼,众人都为之一震。李世民担心李渊真要退兵,上前一步,正要开口,李渊似乎知他要说什么,摆了摆手说:“你们都各回军中,此事容我三思。”
李世民还欲再言,李建成给他使了个眼神,拉着他离开。来到帐外,兄弟俩翻身上马,并排缓行。
“适才我要开口请求父亲切莫回兵太原,兄长为何拉住我?”李世民问:“难道兄长也同意回兵太原?”
“我以为切不可回兵。”李建成说:“只是裴长史所言,也不无道理,要说服父亲下决心拿下霍邑,我们还需拿出一个好的计策,否则很难说服父亲。”
“兄长可有良策?”李世民急急地问。
李建成摇摇头,说:“我希望能与二弟一起,想一个万全之策,来说服父亲。”
李世民点点头。兄弟二人,召来各自的幕僚、属下,共聚一堂,商议说服李渊坚持进攻霍邑之策。
夜已经很深了,李世民与李建成来到父亲营帐。李渊见他们进来,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望着他们,显然是想听听他们兄弟的看法。李世民看看大哥,见大哥对他点头,便开口说到:
“刘长史所虑,主要有二:一是阴雨不能速克霍邑,担心军粮不足,担心太原有难。孩儿认为,如今正是收割季节,到处都是粮食,不用回兵太原,就近可以征购粮食,这不是个问题。李密刚刚安抚,已尊他为盟主,他正盼着我们打下霍邑,坐享其利,不可能趁此攻我太原。至于北面突厥,如今虽与马邑的刘武周联合,但彼此相互猜疑,就如同与我们一般,若要举兵,他也会先攻马邑。如此看来,刘长史之虑实在是有些多虑。如此看来,他们的顾及,虽有可能,但这可能是微乎其微的。举兵起事,本来就是冒着天大的危险。我们这次如果夺取了霍邑,就是进了长安的大门,如果我们就此回兵,既损伤了士气,又错过了时机。所以不管如何,我们为此冒一次险,也是值得的。因此,孩儿与大哥,愿拼死一战,拿下霍邑,以成大业。此事,还望父亲坚定决心,雨停进军,若不能拿下霍邑,孩儿愿以死谢罪。”
李渊听了,大为感动,看看李世民,又看看李建成,目光留在李建成身上,问:
“你也是这个意思?”
“孩儿与二弟的看法一致,适才二弟所言,正是我兄弟俩思虑了许久要说的话。”李建成说。
“可是,这样的天气,如何进兵?”李渊又一声叹息,说:“我儿所言,也不无道理,只是我们如今行事,万万不可错了一步,否则将一败涂地。现如今,进,既无十分把握;退,却可确保势力,到时还,我们还有机会。”
“可是,我们已经誓师,军马已经到了此地,遇上这样的天气,就班师而归,只恐军心焕散,对我不利。”
李渊听了李世民的声辩,稍稍停了一会,抬起头来,望着两个儿子,坚决地说:“我意已决,你俩人速速回营,明日班师太原。”
李世民还要开口,李渊已经走进内室。李建成见了,对二弟使了个眼神,想让他与自己一同离去。李世民却并不作理会,只呆呆地站在那里。
“走吧,二弟。”
“不,你先回去,我就在这里。”李世民倔犟地说。李建成见他如此,只好一人怏怏地离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