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末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先伟拿着最近二十四小时内统计出来的本市死亡人口的名单和他们的致死原因。
在这些人之中,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十八九岁的少年;有家财万贯的富豪,也有贫穷无依的平民。真正可以说是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这其实是不正常的。
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是一句空话。比如老人和少年,比如富豪和平民,这些人在身体素质和就医条件上有着种种不同。
所以死亡名单上的图表不可能呈现出一种几乎完全平均的状态。
这些人里面当然有寿终正寝的,但更多的是无原因的病死或猝死。杨先伟担心的就是后者。
710传染病目前已知的发病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生病后医治无效死亡;其二是发疯伤人。后者比前者更明显,更容易发现。
市三院1月17日晚发生的病患伤人事件并非首例。早在两周前就已经在其他省市发现过类似的情况。
不过当时对这些伤人的病患所做出的判断是癔症。
医学专家倾向为那些病患是在密闭空间内(病房),无人交流,没有信息渠道等综合原因造成他们出现癔症。
还有一些医院专家猜测这可能是710传染病的一种发病特征。不过这种论点支持者较少,现在710传染病治疗的医生护士都被要求要多跟病患交流,可以在有限的安全的环境中让他们两人或多人共用一间病房,或者给他们制造一些其他的交流渠道。
另外在病房的环境布置和就医方式上要更多的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等等。
杨先伟更相信第二种猜测。发疯伤人,失去理智不是癔症,而是710传染病真正发病的表现方式。
之前他曾经就710传染病写了一份报告交给上级,因为没有足够的例证而没有得到上级的重视。
杨先伟倒是没什么不快,他们是在探索未知,说句不客气的,目前他们对710所有的研究都是从患者身上得来的,没有发现更多只是因为……死的人还不够多。
他心里很不舒服。以前杨先伟从来没想过自己也会有这种悲天悯人的伟大情怀——说这个像在骂人。他就是普通人,俗人。刚发现出现新传染病时第一个电话是打给家人,第一次接触到710疑似病例的病理标本时他戴了三层手套,用机械臂进行检测。
他有两个博士文凭,高中就去留学,回来后进入研究院,摸爬滚打到现在还没当上院士,不上不下的吊着。
他替导师做实验写报告,绞尽脑汁在研究院钻营。清高的学者气质从他还没踏出校门的就消失了。
不过当他和他的同事们领会到找到克制710传染病的唯一途径就是有更多的患者,更多的死者,更多的不同的病理标本时,他们的心不可能还是一块死物。
杨先伟从来没这么盼望过不要再看到被送来的不同的尸体。因为他觉得他是踏着这些尸体向前走。他开始苛责自己——为什么他没有办法?
内线电话响起。他拿起电话,实验室催他:“杨博士?你今天什么时候过来?”
杨先伟看着钟表,“十分钟后我就到。”
他站起来,把死者名单仔细的收起来,离开办公室前往实验室。
今天送到他这里的尸体一共有三十八具,这不是说明红专市在过去的二十四小时里只死了三十八个人,而是经过前面的排除后,最有可能是710传染病疑似患者的尸体。
多可笑?他们现在还搞不清哪些人是死于710传染病,哪些是死于已知的、‘正常的’疾病。
——跟710传染病相比,其他的已知疾病已经是‘正常的’了。
杨先伟分别将这三十八具尸体解剖。
当他还是一个普通的学生的时候,他的老师第一次带他上解剖台就告诉过他,要对尸体心怀敬意。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早就忘了‘敬意’是什么东西了。
现在这些东西又回到了他的身上。
他小心翼翼的、轻柔的打开胸腔,完整的、完美的把内脏器官拿出来放进托盘。因为对710传染病的一无所知,目前他们只能对所有的尸体进行全面的检查,然后对比数据,希望能从中找出规律。
每一具尸体的每一部分,血液、内脏、大脑、眼球、骨髓,一切都必须尽量保持完整、新鲜的保存起来,以备下一次的化验检查。
到晚上八点前,杨先伟已经解剖了八具尸体。他看着时间,在八点前离开解剖室,到化验室去拿结果,然后一个个的看。
接着他要去看望他所有的患者。这里面有市三院原来的病人、医生和护士。他们中大部分对他怀有敌意,有的害怕他,有的希望他能救他们。
医者父母心这句话杨先伟很早就知道,但这同样是最近才体会到的。仇恨他的人,认为是把他们关在这里等死的那些病人,他从来不对他们生气,不对那些骂他,想攻击他的病人发火。
他保持微笑,真诚的说:“我们一定会找到办法的,你们一定能平安从这里离开。”
对那些害怕他的,把他看成救世主的病人,哀求他希望他能放他们出去的,他肯定的告诉他们:“一切都会好的。”然后拒绝他们给亲人朋友打电话的要求。
跟着他只能狼狈的逃走。
一切都会变好——希望如此。
这些被关在市三院的病人会得到最好的照顾,他们的一切要求,除了不能答应的以外,剩下的都会被满足。
杨先伟有时会对这种无限制的被满足感到不安,他总会联想到最后的晚餐。
今天也一样。他拿着化验单,带着笑容隔着门告诉被关在病房里的人们:“化验单一切正常。”
有的人对这个不感兴趣。
“正常你们也不放我们出去。”
“都正常了怎么还不放我们出去!!”
……不管怎么说,一切正常至少应该可以算是一个好消息。
他来到最后一间病房,住在贵宾病房的卢圆是他需要看望的最后一个患者。
这名患者让人心情愉快。所以他喜欢最后一个来看他,这样他一会儿去吃晚饭时会有个好心情。
她是一个女孩子,大学生。做为一个孩子,她会比成年人得到他们更多的照顾。比如每天除了食物还有零食,以及更多的安慰?
杨先伟不知道怎么哄她这个年龄的女孩,但是在他刚见到她的时候,他还是努力让她觉得开心起来。
她不是最小的一个,儿童病房里有一个四岁的小姑娘,每天... -->>
杨先伟拿着最近二十四小时内统计出来的本市死亡人口的名单和他们的致死原因。
在这些人之中,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十八九岁的少年;有家财万贯的富豪,也有贫穷无依的平民。真正可以说是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这其实是不正常的。
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是一句空话。比如老人和少年,比如富豪和平民,这些人在身体素质和就医条件上有着种种不同。
所以死亡名单上的图表不可能呈现出一种几乎完全平均的状态。
这些人里面当然有寿终正寝的,但更多的是无原因的病死或猝死。杨先伟担心的就是后者。
710传染病目前已知的发病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生病后医治无效死亡;其二是发疯伤人。后者比前者更明显,更容易发现。
市三院1月17日晚发生的病患伤人事件并非首例。早在两周前就已经在其他省市发现过类似的情况。
不过当时对这些伤人的病患所做出的判断是癔症。
医学专家倾向为那些病患是在密闭空间内(病房),无人交流,没有信息渠道等综合原因造成他们出现癔症。
还有一些医院专家猜测这可能是710传染病的一种发病特征。不过这种论点支持者较少,现在710传染病治疗的医生护士都被要求要多跟病患交流,可以在有限的安全的环境中让他们两人或多人共用一间病房,或者给他们制造一些其他的交流渠道。
另外在病房的环境布置和就医方式上要更多的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等等。
杨先伟更相信第二种猜测。发疯伤人,失去理智不是癔症,而是710传染病真正发病的表现方式。
之前他曾经就710传染病写了一份报告交给上级,因为没有足够的例证而没有得到上级的重视。
杨先伟倒是没什么不快,他们是在探索未知,说句不客气的,目前他们对710所有的研究都是从患者身上得来的,没有发现更多只是因为……死的人还不够多。
他心里很不舒服。以前杨先伟从来没想过自己也会有这种悲天悯人的伟大情怀——说这个像在骂人。他就是普通人,俗人。刚发现出现新传染病时第一个电话是打给家人,第一次接触到710疑似病例的病理标本时他戴了三层手套,用机械臂进行检测。
他有两个博士文凭,高中就去留学,回来后进入研究院,摸爬滚打到现在还没当上院士,不上不下的吊着。
他替导师做实验写报告,绞尽脑汁在研究院钻营。清高的学者气质从他还没踏出校门的就消失了。
不过当他和他的同事们领会到找到克制710传染病的唯一途径就是有更多的患者,更多的死者,更多的不同的病理标本时,他们的心不可能还是一块死物。
杨先伟从来没这么盼望过不要再看到被送来的不同的尸体。因为他觉得他是踏着这些尸体向前走。他开始苛责自己——为什么他没有办法?
内线电话响起。他拿起电话,实验室催他:“杨博士?你今天什么时候过来?”
杨先伟看着钟表,“十分钟后我就到。”
他站起来,把死者名单仔细的收起来,离开办公室前往实验室。
今天送到他这里的尸体一共有三十八具,这不是说明红专市在过去的二十四小时里只死了三十八个人,而是经过前面的排除后,最有可能是710传染病疑似患者的尸体。
多可笑?他们现在还搞不清哪些人是死于710传染病,哪些是死于已知的、‘正常的’疾病。
——跟710传染病相比,其他的已知疾病已经是‘正常的’了。
杨先伟分别将这三十八具尸体解剖。
当他还是一个普通的学生的时候,他的老师第一次带他上解剖台就告诉过他,要对尸体心怀敬意。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早就忘了‘敬意’是什么东西了。
现在这些东西又回到了他的身上。
他小心翼翼的、轻柔的打开胸腔,完整的、完美的把内脏器官拿出来放进托盘。因为对710传染病的一无所知,目前他们只能对所有的尸体进行全面的检查,然后对比数据,希望能从中找出规律。
每一具尸体的每一部分,血液、内脏、大脑、眼球、骨髓,一切都必须尽量保持完整、新鲜的保存起来,以备下一次的化验检查。
到晚上八点前,杨先伟已经解剖了八具尸体。他看着时间,在八点前离开解剖室,到化验室去拿结果,然后一个个的看。
接着他要去看望他所有的患者。这里面有市三院原来的病人、医生和护士。他们中大部分对他怀有敌意,有的害怕他,有的希望他能救他们。
医者父母心这句话杨先伟很早就知道,但这同样是最近才体会到的。仇恨他的人,认为是把他们关在这里等死的那些病人,他从来不对他们生气,不对那些骂他,想攻击他的病人发火。
他保持微笑,真诚的说:“我们一定会找到办法的,你们一定能平安从这里离开。”
对那些害怕他的,把他看成救世主的病人,哀求他希望他能放他们出去的,他肯定的告诉他们:“一切都会好的。”然后拒绝他们给亲人朋友打电话的要求。
跟着他只能狼狈的逃走。
一切都会变好——希望如此。
这些被关在市三院的病人会得到最好的照顾,他们的一切要求,除了不能答应的以外,剩下的都会被满足。
杨先伟有时会对这种无限制的被满足感到不安,他总会联想到最后的晚餐。
今天也一样。他拿着化验单,带着笑容隔着门告诉被关在病房里的人们:“化验单一切正常。”
有的人对这个不感兴趣。
“正常你们也不放我们出去。”
“都正常了怎么还不放我们出去!!”
……不管怎么说,一切正常至少应该可以算是一个好消息。
他来到最后一间病房,住在贵宾病房的卢圆是他需要看望的最后一个患者。
这名患者让人心情愉快。所以他喜欢最后一个来看他,这样他一会儿去吃晚饭时会有个好心情。
她是一个女孩子,大学生。做为一个孩子,她会比成年人得到他们更多的照顾。比如每天除了食物还有零食,以及更多的安慰?
杨先伟不知道怎么哄她这个年龄的女孩,但是在他刚见到她的时候,他还是努力让她觉得开心起来。
她不是最小的一个,儿童病房里有一个四岁的小姑娘,每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