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周公带着孔子来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听听吧。只听高文化说道,我原来以为中国不能快速走上法治道路的原因是缘于六十四卦的一个卦,叫天水讼。咱们可以再看一下这个卦。高文化又是半开玩笑似的一边说,一边还从衣服兜里取出一张纸,然后对着纸说了起来。
六十四卦中的第六卦——天水讼,就很能说明问题,咱们可以看一下它的卦辞和爻辞。
天水讼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九五:讼,元吉。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整个卦都在说打不赢怎么办,要么就是不要纠缠、别打了、算了。先说卦辞。“有孚窒,惕,中吉,终凶”,首先是吓唬人,因为诚信受阻,气不顺,警告你要警惕,有凶啊。所以“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也就是说有大人物出现的话才会有利,不利于克服困难呀。再看爻辞,一开始就说不要纠缠,然后再说打不赢就回来,反正家里还有三百户,也穷不死,没啥,多大气!要么就说啃老本,虽然不好但还是终吉;或者干脆说不打了,回来安安省省等吉祥到来吧。但是这样忍辱负重,吉从何来呢?光说打不赢就说了两次,不是安慰吃老本就是回家息事宁人,最后说可能会得到赏赐,但又说赏赐了又会被收回。也不想想谁赏你啊?一个窝囊废,领导见了都躲着你,还会赏你,这不是自欺欺人吗?怪不得说赏给你了还会再要回,连周文王恐怕也不想信会天上掉馅饼吧?哎,我真搞不明白,我们的老祖宗周文王怎么会这样教人对待讼事?我想,要么是周文王没有参照对象,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就要人委曲求全,还说忍了好、忍了好。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让人忍为先,要追根求源,大概要追溯到周文王这里了。
高文化喝了口水继续说到,讲到这里我就想起最近新闻上说某地有一个大家族,五世同堂,上百口人一直没有分家,一时传为美谈。有记者问其中的秘诀,那当家主事的老者就说了一个字:“忍”,大家都忍一忍就过去了。你看看,多形象生动的例子。其实我想周文王当时恐怕就是差一个法律依据,如果有了法律依据,按法办事不是什么都可以解决了吗?但正是因为没有依据,为了安定生产,只好让人们一忍再忍。哄着骗着让人们去忍,呜呼!真可悲。当然有了这样一个对待讼事的态度,后代怎么可能会产生法治思想和独立意识?所以我认为中国传统远离法治,就源于一个讼卦。是讼卦奠定了忍的基础。儒家文化又大肆渲染,要人们忠厚待人,让人们羞于面对、不敢面对,碰到讼事就绕着走,一步步离法治越来越远。
孔子偷看看周公,周公不动声色,孔子心想,这老祖宗真沉得住气,本来听这小高说到天水讼卦了,和周公老祖宗不谋而合了,没想到这小子另辟蹊径,“哧溜”一声跑别的地方去了,还把老祖宗的爹周文王捎带埋怨了一通,真有这小子能的。
只听老耿说道,你说的也对、也不对。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是年青人,接受西方知识应该比我快也比我多,中国是农耕文明,西方是海洋文明。农耕文明的特点就是安定、保守。周文王在那样的社会环境里提出面对讼事的主张应该是情有可原、无可厚非的,提倡忍让和包容,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要让周文王在当时就产生像西方那样外向型的思维方式,你也太难为老祖宗了。老耿也幽了一默,引得大家都笑了。周公和孔子几乎是苦笑了,两人互换了一个眼神,不知其所以然。
老耿继续说道,制约机制必须克服独大,你知道行酒令中的老虎、杠子、鸡和虫吧?老虎吃鸡、鸡叨虫、虫拱杠、杠再打老虎,四个循环起来,谁也有怕的地方,但是谁也有杀手锏,这就叫阴阳之道,相互制约,共同完成行酒令。如果不循环,那就坏了。比如:没有杠打老虎,那么都要说老虎,因为老虎没有克星呀,这个游戏就不好玩了。所以游戏都明白的道理,也就无须多解释了。
高文化听到这里心里一亮,忙问道,如果把老虎、鸡、虫、杠做为一个整体,要把它们分个阴阳,该如何划分?
看来这高文化是跟阴阳较上劲了,逢事必提阴阳,五行尚没有个头绪,这里又截住话头,要把老虎、杠子、虫和鸡分出个阴阳。老耿究竟作何回答,请看下回。(未完待续)
就听听吧。只听高文化说道,我原来以为中国不能快速走上法治道路的原因是缘于六十四卦的一个卦,叫天水讼。咱们可以再看一下这个卦。高文化又是半开玩笑似的一边说,一边还从衣服兜里取出一张纸,然后对着纸说了起来。
六十四卦中的第六卦——天水讼,就很能说明问题,咱们可以看一下它的卦辞和爻辞。
天水讼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九五:讼,元吉。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整个卦都在说打不赢怎么办,要么就是不要纠缠、别打了、算了。先说卦辞。“有孚窒,惕,中吉,终凶”,首先是吓唬人,因为诚信受阻,气不顺,警告你要警惕,有凶啊。所以“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也就是说有大人物出现的话才会有利,不利于克服困难呀。再看爻辞,一开始就说不要纠缠,然后再说打不赢就回来,反正家里还有三百户,也穷不死,没啥,多大气!要么就说啃老本,虽然不好但还是终吉;或者干脆说不打了,回来安安省省等吉祥到来吧。但是这样忍辱负重,吉从何来呢?光说打不赢就说了两次,不是安慰吃老本就是回家息事宁人,最后说可能会得到赏赐,但又说赏赐了又会被收回。也不想想谁赏你啊?一个窝囊废,领导见了都躲着你,还会赏你,这不是自欺欺人吗?怪不得说赏给你了还会再要回,连周文王恐怕也不想信会天上掉馅饼吧?哎,我真搞不明白,我们的老祖宗周文王怎么会这样教人对待讼事?我想,要么是周文王没有参照对象,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就要人委曲求全,还说忍了好、忍了好。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让人忍为先,要追根求源,大概要追溯到周文王这里了。
高文化喝了口水继续说到,讲到这里我就想起最近新闻上说某地有一个大家族,五世同堂,上百口人一直没有分家,一时传为美谈。有记者问其中的秘诀,那当家主事的老者就说了一个字:“忍”,大家都忍一忍就过去了。你看看,多形象生动的例子。其实我想周文王当时恐怕就是差一个法律依据,如果有了法律依据,按法办事不是什么都可以解决了吗?但正是因为没有依据,为了安定生产,只好让人们一忍再忍。哄着骗着让人们去忍,呜呼!真可悲。当然有了这样一个对待讼事的态度,后代怎么可能会产生法治思想和独立意识?所以我认为中国传统远离法治,就源于一个讼卦。是讼卦奠定了忍的基础。儒家文化又大肆渲染,要人们忠厚待人,让人们羞于面对、不敢面对,碰到讼事就绕着走,一步步离法治越来越远。
孔子偷看看周公,周公不动声色,孔子心想,这老祖宗真沉得住气,本来听这小高说到天水讼卦了,和周公老祖宗不谋而合了,没想到这小子另辟蹊径,“哧溜”一声跑别的地方去了,还把老祖宗的爹周文王捎带埋怨了一通,真有这小子能的。
只听老耿说道,你说的也对、也不对。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是年青人,接受西方知识应该比我快也比我多,中国是农耕文明,西方是海洋文明。农耕文明的特点就是安定、保守。周文王在那样的社会环境里提出面对讼事的主张应该是情有可原、无可厚非的,提倡忍让和包容,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要让周文王在当时就产生像西方那样外向型的思维方式,你也太难为老祖宗了。老耿也幽了一默,引得大家都笑了。周公和孔子几乎是苦笑了,两人互换了一个眼神,不知其所以然。
老耿继续说道,制约机制必须克服独大,你知道行酒令中的老虎、杠子、鸡和虫吧?老虎吃鸡、鸡叨虫、虫拱杠、杠再打老虎,四个循环起来,谁也有怕的地方,但是谁也有杀手锏,这就叫阴阳之道,相互制约,共同完成行酒令。如果不循环,那就坏了。比如:没有杠打老虎,那么都要说老虎,因为老虎没有克星呀,这个游戏就不好玩了。所以游戏都明白的道理,也就无须多解释了。
高文化听到这里心里一亮,忙问道,如果把老虎、鸡、虫、杠做为一个整体,要把它们分个阴阳,该如何划分?
看来这高文化是跟阴阳较上劲了,逢事必提阴阳,五行尚没有个头绪,这里又截住话头,要把老虎、杠子、虫和鸡分出个阴阳。老耿究竟作何回答,请看下回。(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