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市委班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十章 激烈交锋(1)
秦西岳终于跟代表团闹翻了。
本来,秦西岳就不想参加这次调研,时间不允许,马上要过冬了,实验点上那些还未成材的树苗要看护,沙漠所每年都要拿出一笔资金,雇人看管树苗,以防它们在冬季冻死或被羊只践踏掉。还有,他跟车树声私下联系了不少专家、学者、代表、委员,联名给省委省人大还有全国人大建言,要求尽快筹划成立胡杨河流域综合管理局,将原来听起来很玄、实际却不干事也没办法干事的流域管理委员会撤销,将胡杨河流域的管理纳入政府管理序列,从根本上解决谁也想管谁也管不了的问题。这事只做了一半,他想抢在下次人大会召开之前,将准备工作做好。但省人大点名让他参加,他又不能不来。毕竟,监督和评议地方工作也是人大代表应该履行的职责,犹豫了一番,他还是来了。一开始,秦西岳兴致勃勃,跟着代表团,不停地走,不停地看,不停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三农问题的代表,秦西岳对此热情很高。可是看着看着,他的不满就上来了。一则,人大这次组团下基层,名义上是评议和督促地方政府的工作,看地方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做了什么,有哪些地方做的还不到位。实则,却演变成一次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所到之处,不仅前呼后拥,迎来送往,想看的看不到,不想看的,硬往你眼里送。而且,就算你看到问题,也不会让你说。人大李副主任多次强调,这次下来,总的原则是多肯定少批评,多给地方政府鼓劲,少给地方政府泄气。这个原则下,大部分代表便闭起嘴巴来,有的甚至眼睛也闭上了。见了问题装看不见,看见了也只是不痛不痒说上两句,敷衍了事。
秦西岳就不行,他这双眼睛挑刺挑惯了,嘴巴更是无遮无拦说惯了,想闭也闭不住。不让他看的,硬看;不让他说的,偏说。结果,就惹得李副主任不高兴,几次座谈会上,李副主任都打断他的话:“老秦你怎么回事,老是跟大家唱反调?”
“我跟大家唱反调?是大家跟我唱反调吧?”秦西岳竖起脖子,颇为不满地望着李副主任。李副主任跟他争论过两次,后来,不争了,他想了一个办法,到一个地方,单独让人陪着秦西岳,想看啥看啥,想说啥只管说,反正说不到会上就行。
尽管如此,秦西岳还是把炮放到了会上。
他是为遮羞墙发火的。
秦西岳他们这次来的地方,是本省东部地区,他们从省城出发,一站一站往东走,跟市委组织部胡浩月他们走的方向正好相反。东部地区是本省欠发达地区,山大沟深,干旱缺水,是典型的黄土高坡地带。初冬时节,庄稼早已收割,本来就光秃秃的群山更显苍白,满目荒凉,一眼枯色。走在起伏不平的黄土地上,人的心没法不沉重。他们先是到全国著名的状元县岭西县,在那儿调研了一周。岭西是全国十八个干旱县之一,也是全国十二个特困县之一。这里人烟稠密,草木稀少,人畜饮水问题到现在还没彻底解决。当地农民全吃的是窑水,这些年持续干旱,天上降的雨雪水越来越少,吃水就越发成了问题。十年前,省上曾上马黄河提灌工程,想把滔滔黄河水引到岭西。但工程搞到一半时,因为绵延起伏的群山地质情况复杂,穿山渡糟施工难度相当大,加上黄土层的渗漏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工程被迫下马。几年前省上又搞过大地母亲水窖工程,想为当地农民建水窖,可惜这工程后来也因施工方偷工减料,加上工程负责部门大量侵吞工程款,引发了农民的强烈不满,工程不告而终“大地母亲”成了老百姓心中一块痛。也许是太苦焦了,这儿的老百姓就一个心思,供娃们上学,宁肯住着窑洞,一辈子不盖房,也要供出个大学生来。岭西的高考升学率连续十五年位居全省第一,清华北大等名校每年都能收到来自西北最贫困地岭西的学子,岭西因此而出名,成了全国闻名的状元县。秦西岳刚当上人大代表那年,曾经到过岭西,是教育厅组织他们来岭西考察九年义务教育的,秦西岳当时的感受是,岭西的教育是让穷逼出来的,是苦树上结出的酸甜果子。但有一点,却深深打动了他。那就是岭西人提出的“再穷不能穷教育,再旱不能旱孩子”当时他还撰文,将此称为“岭西精神”一晃五六年过去了,岭西还是原来那样子,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唯一不同的,是街上曾经的人力车变成了“地老鼠”(一种简易的机动车辆,当地人用它做出租车)。坐在“地老鼠”上,秦西岳眼里,尽是灰蒙蒙的脸,土坷垃似的脑袋。那道曾经震撼过他眼球的风景再次出现,就是旧货一条街。
怕在全国,你也找不出这样一条街来。这儿卖的,都是从城里收回来的旧货,淘汰的沙发、家具、床。就连城里人淘汰下来的旧衣服、旧袜子、破裤头,这儿竟也花花绿绿地挂了半条街。几年前,秦西岳就是因看到了城里女人的旧胸罩,开了洞的长筒袜,才紧急呼吁有关部门,取缔这一旧货市场。但他的呼声却遭到岭西方面的强烈反对:“我们也想卖新货,可老百姓手里得有钱啊,钱都供娃们念书了,穿的用的,就只能省了又省。”
想想大都市的繁华,想想城里人的奢侈与浪费,再看看这儿的凄凉景致,秦西岳的心,就像灌满了黄沙般沉重。也就在这一天,他看到了更为刺眼的一幕。
那道遮羞墙就建在离县城十公里处,一个叫高岭墩的村子。这是秦西岳他们在岭西要看的第一站,市县乡三级领导陪同,介绍新农村建设经验的是县上一位副县长,他指着三百米的长墙说,这是我们用文化占领农村的一种新尝试,由于岭西经济条件差,电视还不是太普及,农民的信息量很少,建这堵文化墙,一是改变村子的落后面貌,让村民们以此为镜,改掉生活陋习,特别是随处堆粪土、随处倒垃圾等不文明现象。重要的,还在于利用这堵墙,开办宣传栏、黑板报,向广大农民及时宣传中央文件和精神,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秦西岳发现,墙上确实辟有专栏,全文贴出了中央一号文件,还有省市的党报以及建设新农村的相关活动通知。在代表们的一片叫好声中,秦西岳沿着文化墙看了一圈,发现这堵墙建得特别有意思,它顺公路而建,巧妙地借助墙体,遮住了高岭墩村破烂不堪的面貌。三百米的文化长墙,用材是讲究的,中间二百米还贴了瓷砖,墙顶用金黄色的琉璃瓦铺成,看上去很有几分气派。而后面,则倒满了生活垃圾,猪粪狗屎成堆地堆着。离墙不远处,就是村民们低矮的房屋。墙跟村民们的房屋比起来,真是新旧两个世界。碍于是第一次看到这墙,秦西岳没说什么,但心里,却在犯嘀咕,这就是新农村建设啊?
等一路看下去,秦西岳才发现,所谓的新农村建设,一半落到了实处,一半,让下面应了景儿。特别是文化墙,近乎泛滥,几乎隔一个县,就能看到这种墙。叫法虽不同,有叫文化墙的,有叫世纪墙的,也有叫宣传墙的,但目的,都是为了遮住村子的面貌,让路过的车辆一眼看到新墙。墙的建法也有所不同,有专门建一堵墙的,也有将农民的旧院墙扒了,用砖砌成新墙,但共同的特点是,这些墙都是建在公路沿线,建在明显的地段。秦西岳愤愤地称它为“遮羞墙”他在会上说:“如果我们的新农村建设照这个方向搞下去,就会变成一场游戏,一场恶作剧。”人大李副主任批评他,说他讲话不严肃。秦西岳愤怒地站起身,冲李副主任火道:“花国家的钱,建几堵遮羞墙,这叫严肃?”李副主任无奈地叹气道:“老秦你这人思想太右,怎么到哪儿也看不到成绩,照你这说法,下面的同志都没干工作,都在玩游戏?”
秦西岳道:“如果说这也叫工作,宁可不干!”
吵归吵,代表们还得一路看下去,评议下去。等到了革命老区秦岭市平西县老沟乡,秦西岳的火就不可遏制了。
秦岭是本省最东面的一个市,位于著名的秦岭山下,翻过秦岭,就是革命圣地延安。这儿曾是星星之火点燃的地方,更是播撒过革命种子的地方,但因为山大沟深,这儿的经济条件一直很差,老区的群众至今还过着非常艰苦的日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秦岭是重点,也是省上的示范区。但秦岭的虚假之风,搞得比任何地方都严重。
秦西岳他们刚进入老沟村,就看见一堵无比壮观的墙,足有五公里长。白色瓷砖贴面,金黄琉璃瓦铺顶,建得十分漂亮。墙上也没学其他地方搞什么专栏,而是用金黄的瓷砖贴出“社会主义新农村老沟温棚蔬菜示范区”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等几行大字,这字十分的耀眼,秦西岳他们还在离墙几公里处,就能清晰地看到墙上的字了。
有代表说:“这才叫壮观呀!”等到近处,就发现,这墙刚刚建成,墙面还散发着湿扑扑的气息。出乎秦西岳意料,这墙虽是建在公路边,却离村庄有段距离。也就是说,他不是秦西岳批判的那种“遮羞墙”墙体后面,是一个挨一个的塑料大棚。据平西县县长讲,建设这堵墙的目的,就是激发老区人民科学种田的信心。以前老区只种小麦和洋芋,产量很低,农民收入也很低,县乡经过广泛调查,多方论证,于去年开春提出,要在老区引进大棚种植技术,彻底调整和改变老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充分利用光照时间长这一特点,将老沟村的作物种植比例进行了大幅调整。并从省农学院请来专家指导,县乡也设立了农技站,抽调土专家进村服务,给农民讲授科学种田技术。经过一年的实验,老沟这个终年吃不到新鲜蔬菜的地方,居然产出了自己的蔬菜。这是历史性的一个跨越,也是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一顶标志性成果。县乡打算,以老沟村为示范点,将大棚种植在全乡全县推广,要把革命老区建成秦岭的蔬菜基地。
一番豪言壮语后,代表们走进大棚,实地查看。大棚里确实种出了西红柿、茄子、黄瓜等新鲜蔬菜,种植户脸上也确实洋溢着甜蜜的笑。但秦西岳就是感到哪儿不对劲,他的脑子里死磕着一个问题:这么豪华的墙,要花多少钞票,这些钞票要是用到实处,也能给农村办不少事儿。
这天他开了小差,没跟着代表团回乡上,而是偷偷摸摸钻进了离墙几里处的村子。结果,秦西岳发现了一个惊天大谎:老沟村不但欺骗了县上,也欺骗了这一车的代表,更欺骗了老实巴交的老区群众!
温棚是拆掉房子后搭起来的!
村民说,一开始,老沟村的遮羞墙跟其他地方的一样,也是为了遮挡住破房子,只是比别的地方稍长,有一半,是在村子之外,沿着庄稼地而建。后来乡上让村里搭温棚,搭了一半,看上去不怎么雅观,村民的房子破坏了景致。于是乡上跟村上一合计,决计让村民搬迁,腾出地方来搭温棚,说只有这样,才能让墙发挥出作用来,也能让温棚更显壮观。村民们当然不乐意,搬房子哪有那么容易?乡上开了几次会,同意给每户补偿一千元搬迁费,村民还是不搬,乡上便来了个硬性拆除,强行将十二户人家的房子扒了。
如今,时间过去了一年多,这十二户人家,还居住在离村子五里外的山下。房子扒了,一下两下,盖不起来,搬迁户只好在山下挖窑洞。秦西岳跟着村民来到山下,只见十二孔窑,一孔挨一孔,依次在眼前展开,窑前用泥巴和石块围个小院子,就成了临时的家。问到为什么不盖房子,有村民说,乡上补了一千元,随后又向每户收五千元的温棚搭建费,村民交不上,乡上便让村民跟信用社贷款。村民不贷,乡上便来个土政策,不管村民同意与否,凡是有温棚的,乡上负责贷款,前三年温棚收入用来还贷。
“一个温棚,就把我们打到债窝里了,这辈子怕都还不清。”有村民哽着嗓子说。
秦西岳细问下去,才知道,所谓的温棚,并不像县乡汇报的那样,是村民自发要搭的。乡上为了争全县第一,硬性搞摊派,只要责任田在路边的,一律建温棚,每个温棚投资一万多元,乡上负责补贴三千,其余部分由村民承担。交不了现钱的,一律由信用社发放贷款,谁家敢违抗,轻者不让孩子上学,重者,由派出所按治安处罚条例处罚。老区的村民胆小,一见开来了警车,乖乖地在合同上签了字。
“荒唐,荒唐至极!”秦西岳再也忍不住了,天下哪有如此荒唐的事,为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竟把老百姓赶出村子,撵到窑洞里。寒冬已至,西北风吼儿吼儿的,卷着尘土,裹着寒意,从远处吹来。村民们瑟缩着身子,往太阳底下躲。望着破衣烂衫委靡不振的村民,秦西岳心想,他们怎么过冬啊?
在窑洞里住了一夜,秦西岳赶到乡上,一头闯进会场。乡长正在向代表们汇报经验,秦西岳厉声打断他,指着他鼻子说:“你还有脸作报告,你还好意思总结经验?我问你,那十二户人家的房子呢?”乡长被秦西岳的举动吓坏了,一时结舌,秦西岳抢过话筒道:“不敢回答是不?那好,我替你回答。”他顿了顿,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用近乎悲壮的声音说:“我们口口声声讲,要一切为民,要坚持群众利益这个根本,可我们的做法呢?同志们,我请大家再去老沟村看看,看看那十二户人家,他们的房子被乡政府扒了,因为盖不起新房,只能住在山下的破窑洞里。去年冬天,十二户人家没一户生过炉子,为啥?买不起煤。为了完成乡上下达的温棚搭建任务,他们举债,有两户人家,甚至提前将十六岁的女儿许给了人家,就为了收几个财礼。老区的群众是观念陈旧,他们害怕贷款,认为贷了款,就低人一等,就成倒欠户了。为此他们节衣缩食,一家人一年只花几百元钱。自己经营温棚,却舍不得吃一棵新鲜蔬菜。我们的乡干部呢?从温棚搭建到现在,每次下去,都要村民杀鸡宰羊,买酒招待。我真是不敢想,那羊你能吃得下,那酒你能喝得下?你们哪是在喝酒,是在喝老百姓的血啊”
他的泪出来了,其实从昨晚到现在,他的泪就没干过。村民们每讲一件事,他就要流一次。这阵儿,他实在控制不了,也不想控制。一任泪水流着,继续道:“这一路,我憋着,忍着,我想我秦西岳可能真是一个过激的人,是一个心里没有阳光的人。但我现在还是要说,新农村建设,如果这样搞下去,不但会坑害广大的农民群众,更会损害我们党的形象,损伤我们的党群关系。这做法是错误的呀,同志们,我们不能再自欺欺人了,我们在座的各位,是专家,是人民代表。代表是什么?是广大的老百姓举着拳头选出来的放心人,他们把那神圣的一票投给我们,就意味着他们交付了我们责任,交付了我们希望。代表如果不为广大群众说话,一味地说官话、说假话、说昧着良心的话,还配当这个代表吗?”
李副主任坐不住了,这哪像是开总结会,简直让秦西岳弄成了控诉会。他怒冲冲站起来,冲秦西岳喝了一声:“老秦!”
秦西岳刷地掉转目光,直逼住李副主任:“你今天别阻止我,我是人民选出来的代表,不是哪个官老爷封给我的。我秦西岳哪怕掉脑袋,也要把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李副主任,请你如实回答我,人大组织这次评议和调研,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单是为了说好话,为了给某些人脸上贴金,我秦西岳现在就离队!”
李副主任被他问住了,想不到秦西岳会用这样的言辞质问他。
“你也不敢回答是不?那好,我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次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假!我们不是灶王爷,不能干那种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事,我们更不是说话的机器,我们是人!是人就得说人话,干人事!这一路的所见所闻,我秦西岳不会闷在肚子里,这次回去,我要上书中央,上书全国人大,我就不信,这欺上瞒下的官僚作风会禁不住,我更不相信,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会是这样一种搞法!这可是在革命老区啊,同志们,难道我们有脸面对那些死去的革命先烈,有脸面对这一片曾被鲜血染红的土地?现在,我正式向会议提出,我要离队!”
说完,他扔下话筒,大步走出了会场,身后传来“老秦老秦”的叫声,秦西岳像是耳朵背了,再也听不到。
第十章 激烈交锋(2)
平西县城住了一宿,第二天上午十点,秦西岳来到长途汽车站,想坐车回银州。平西是座小县城,四面环山,中间只有洗脚盆大点地儿,挤挤巴巴的建了县城。这儿交通极为不便,火车没通,汽车先要穿过奇山峻岭,到达秦岭市,然后再从秦岭通往各地。车站上的人不是太多,进入冬季后,这儿的人便再也不想出门了,他们习惯了冬天守着南墙,抱着太阳喧谎的休闲日子,谁要是破坏他们这种日子,他们是很不高兴的。
买票的一瞬,秦西岳眼里突然闪过一个影子。“晓苏!”他喊了一声,忙将伸进购票窗的手抽了回来,掉头就往外撵。窗口里面的售票员不满地说:“你这人咋回事,到底买还是不买?”秦西岳哪还能顾得上跟她解释,脚步仓皇地就往车站里面追。他刚才看见了晓苏,真是晓苏!秦西岳确信,这次没看错,那个一闪而过手里提着黑色提包肩上还挎着背包的女子,定是晓苏!她怎么会在这地方?她跑这地方干什么?秦西岳脑子里跳出一连串的疑问,他真是没想到,会在这偏僻之地看见自己家的晓苏。
他被检票员挡住了,因为没买车票,检票员不让他穿过铁栏。这时候站台里面已有一辆车发动,凭直觉,秦西岳断定晓苏上了那辆车,他有些急,跟检票员吵了起来:“我家晓苏,我家晓苏在里面!”检票员恶狠狠地说:“啥你家我家的,买票去!”
就在他返身走向售票处的当儿,车里有个影子晃了晃,秦西岳清清楚楚看见了晓苏的脸。是晓苏,晓苏上了那辆车!
买站台票的空,秦西岳脑子里忽然跳出一个想法,几步蹿出候车室,伸手拦了一辆面的。司机问他去哪儿,秦西岳说:“跟着前面那辆长途车,它去哪儿,你就去哪儿。”
“那是长途车啊,是去乡下的。”司机怀疑地盯着他。
“我就是要跟长途车。”秦西岳嫌司机多嘴,不满地应了一句。
“跑长途很贵的,要不我拉你过去,上那辆车?”司机一片好心地说。
“谁让你替我省钱了,让你跟你就跟,啰唆什么?”
司机挨了戗,一踩油门,跟了上去。心里嘀咕道,这人不像是公安,也不像个有钱人,干吗做这事?想了一会儿,不放心地说:“说好了,到时可得按计价器付钱。”
“我说你这人有完没完,我说了不给你钱吗?”
司机见他真火了,没再多强调,一门心思开起车来。
面的很快驶出县城,跟着长途车,上了山道。秦西岳心想,这一次,他一定要搞清楚晓苏跟如也之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她一直回避着,不肯见他们。
山路越来越崎岖,视线也渐渐变得空荡,除了满目的荒凉与贫瘠,你几乎在冬日的阳光下看不到别的。这便是著名的黄土塬,山岭交错,山脉纵横,公路像是山体的血管,蜿蜒曲折,在夹缝中一步步向前延伸。路上除了零星的车辆,连一只鸟也望不见。人更是稀少,走了将近一小时,秦西岳眼里,才冒进一个人来,是个羊倌,手里扬着鞭子,正啪啪地甩着。那声响,像是山体发出的嘶鸣,格外的脆,也格外的野。寻着声音望上去,半山腰处,秦西岳望见了棉花朵似扑儿扑儿动弹的羊只。
这光秃秃的山上,羊啃着地皮居然也能活,秦西岳心里涌上一层叹服。要叫他说,这天不爱地不疼的苦焦地儿,能活人,真是奇迹。
大约是走这样的路,司机也有些寂寞,有些困乏,没话找话地跟秦西岳呱嗒起来。秦西岳这阵儿才不那么急躁了,晓苏一直在他的视线里,她跑不掉,便也放心地跟司机喧谈起来。
又走了两小时,走得秦西岳心里都要冒烟了,长途车才在前面一个山垭口停了下来,下车的正好是晓苏,跟她一道下车的,是个老头,年岁跟秦西岳差不多,不同的是,老头的腿瘸着,行动很不方便。
秦西岳说了句停车。司机瞅瞅前面,又瞅瞅秦西岳,忽然问:“你不会是冲她来的吧?”见秦西岳不做声,又问:“你是她父亲?”
“你怎么知道?”秦西岳猛地盯着司机,那目光有点吓人。司机笑笑:“我就寻思着,莫名其妙你打什么车,这下我清楚了,你一定是找她来的,对不?”
秦西岳嗯了一声,他在听司机说下去。
“她可是个好人啊,在我们华家岭,谁都夸她。”司机又说。
“你认识她?”秦西岳越发惊讶,华家岭这地方他好像听过,一时又想不起在哪听的。
司机停好车,点了根烟,边抽边对秦西岳说:“我也是华家岭的,岭上太穷了,养不起家,才跑到县城开出租。朱老师是去年来的,她还坐过我的车呢,早知道你是为她而来,就用不着这么费事,我超过去,把朱老师跟老校长一同拉上不更好?”司机有点遗憾,看得出,前面下车的两个人,在他心目中地位很高。
这时间,晓苏跟老校长已离开公路,拐上了一条山道。司机问要不要把车开过去,秦西岳摇头,他想从司机嘴里多了解一些情况。
司机其实是个善谈的人,见秦西岳听得认真,便也很有兴致地讲了起来。秦西岳这才知道,早在一年多前,晓苏已离开银州,到华家岭希望小学当老师,这一年多里,她的事迹传遍这山山岭岭。晓苏之前,华家岭如此贫困的地方,很少有公办教师来,来了也只是三五个月,就又鸟一样飞走了。晓苏不但跟华家岭小学签了终身合同,还将自己的五万块钱拿出来,替二十多个孩子交了三年学费。
那个瘸腿老人,就是华家岭小学的毛校长,一辈子守在这山岭岭上,跟山里的孩子做了几十年的伴。他的那条腿,就是在暴雨中为救孩子摔断的。
司机也是个性情中人,得知秦西岳的身份后,说啥也不肯收一分钱,反倒把秦西岳弄得很尴尬。
打发走司机,秦西岳并没急着去学校,他在离学校不远处的一块山坡上坐下,点了支烟,慢悠悠地抽上了。司机的话,让他忽然明白一件事,晓苏在躲他们。她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地方隐居起来,目的,就是想躲开一切熟悉她的人,包括曾经的公婆。司机还告诉他,如今的朱晓苏不叫朱晓苏,她在这儿的名字叫朱晓晓。秦西岳是个理性的人,尽管心里是那样急着想见晓苏,那样想当面唤她一声晓苏,但他怕贸然闯进晓苏的生活,会打乱她的宁静,甚至给她再次带来伤害。
思思回来的那些天,也多次问起过哥哥如也,问起过嫂嫂,秦西岳真是没法回答,他不敢把如也离婚的消息告诉思思,更不敢跟思思说,晓苏下落不明,她藏在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地方,在寂寞与痛苦中咀嚼着生活的苦果。思思是个没心的孩子,并没在这事上纠缠他,也没刨根问底,但从神情中,秦西岳相信她已感觉出什么。思思回去后,他给如也打过两次电话,一次没打通,一次通了,但聊得很不痛快。如也还是以前那样子,心情很坏,说话的口气也很坏,好像他的生活变成这样,是秦西岳造成的。秦西岳跟他聊了没几句,气呼呼地就将电话挂了。他受不了孩子们这种没心没肺蛮不讲理的样子,但他却偏偏摊上了这么一个儿子。
坐在山坡上,秦西岳心里弥漫着厚厚一层伤感。这伤感,一半来自如也跟晓苏,一半,来自他自己。秦西岳承认,他不是一个好父亲,也不是一个好丈夫。对两个孩子,总是要求大于关怀,多于关怀。过去的日子里,他很少有空跟孩子们交流,跟女儿思思还好一点,对如也,他真是没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当年如也一心想学绘画,想搞艺术,秦西岳先是强烈反对,后来见如也主意已决,绝不放弃,秦西岳暴跳如雷,大骂如也在毁自己:“放着那么多专业不选择,为什么偏要选一个毫无意义的专业?”在他心里,男人应该把理想寄托在自然科学上,应该选择那些能造福于人类的专业,这样的一生,才不算虚度。至于绘画啊吟诗啊这些所谓艺术的东西,秦西岳顽固地称之为堕落的专业,认为是在拿一生去奢侈地浪费。他在家里,从不看电视剧,更不看娱乐节目,对当下的流行元素,一个也不知道,也不允许孩子们提这些。思思不止一次骂他是个老妖怪,他呢,反倒振振有词:“老妖怪就老妖怪,总之,不容许你们搞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
如也最终还是选择了绘画,至此,父子俩之间的疙瘩便彻底结下了,大学几年,秦西岳一次也没过问过如也的学习,更没问将来有什么打算。能有什么打算?靠一支笔,就算能画出个天,又能咋样?尤其是看到儿子留着一头乱糟糟的长发,人不人鬼不鬼地穿行在大街上,他的心都要气得炸掉了。他认定儿子是误入歧途了,简直走火入魔!随着如也走入社会,很多事情上,他跟如也的观念不能调和,矛盾也越来越深。父子俩原有的那点儿交流彻底没了,变成了路人。如也离开大西北,去深圳发展,不能不说有逃开这个家庭的因素在里面,可他呢,非但不去耐心地说服儿子,还扬言要跟如也断绝关系。如果不是后来有了晓苏,缓和了这个家的矛盾,怕是,他跟儿子如也,真就断绝掉关系了。
哦,晓苏。坐在山坡上,秦西岳忍不住又在心里呼唤晓苏。
这天的秦西岳终是没忍住去见晓苏的冲动,太阳缓缓滑过西边山顶,往下坠落的那一刻,他站起身,踩着夕阳的碎影,往半山腰的学校走去。
听见秦西岳唤,朱晓苏完全傻在了那里。夕阳褪净的时候,朱晓苏刚刚送放学的学生归来,有两个村子的学生放学要经过一条深沟,前些日子那儿发生了山体滑坡,差点将路过的一群羊埋在山下,老校长提出,往后放学,两人分头护送学生过深沟。她正低着头往宿舍去,就听见身后有个声音:“晓苏。”
朱晓苏蓦然回首,惊见是秦西岳,立时,惊怔住了。她做梦也不敢相信,秦西岳会找到这儿!
“晓苏,我终于找到你了,你这孩子”秦西岳说不下去了,黄昏里,晚风下,他瞅见一股子泪打晓苏眼里奔出来,决堤一般,狂泻不止。
“孩子,你受罪了。”秦西岳哽咽着,站在晓苏面前,饱经人生患难的他也一时不知该咋办。朱晓苏的身子颤动着,晚风将她吹得一晃一晃,好像随时都有可能倒下去。这一天的黄昏里,朱晓苏似乎只有流泪,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也仿佛只有流泪,才能把两年多的思念奔泻出来。
两个人被这突然的见面弄得手足无措的时候,老校长打校外走进来,惊乍乍就叫:“来客人了呀,朱老师?”晓苏这才凄凄然抬起头,抹了把热泪道:“爸,进屋吧。”
这一声“爸”直把秦西岳心里暖得,一路的疲乏,瞬间就没了。
真没了。
毛校长是个挺识眼色的人,一听秦西岳跟晓苏的关系,惊诧了一声,说:“不容易啊,这么僻背的地方,你能自个儿找来。”说完,借口烧水,钻厨房去了。
屋子里只剩下秦西岳跟晓苏两个人时,空气一下凝重起来,重得让人喘不过气。很多疑问埋在心头,一时半会儿,秦西岳竟无从问起。还是晓苏理解别人,知道秦西岳为啥而来,到了这时候,她也不想再隐瞒什么,语气沉沉的,就将发生在两年前的那个凄凉故事讲了出来。
秦西岳震惊了!
他没法不震惊!
如也跟晓苏的婚姻早有裂缝,而且,那个孩子不是如也的!
“是我先背叛了他,我也不想求得他的原谅,更不敢奢望得到你们二老的原谅”晓苏近乎忏悔般的回忆中,秦西岳听到一个如同天方夜谭的故事。原来,在如也到深圳打拼的那些年,晓苏因为寂寞,因为得不到丈夫的关怀与陪伴,跟自己的校长——一个大她许多岁的男人有了爱慕之情,发展到后来,两人竟越过底线,有了床笫关系。晓苏离开银州前往深圳投奔如也时,身上已怀了校长的孩子。一开始她想隐瞒如也,这是天底下女人最笨的想法,以为肚子里的事,男人不会了解得那么清楚。反正之前如也也来过银州,前后就错那么一两个星期。哪知,一见她呕吐,如也马上问:“你是不是怀孕了?”晓苏红着脸,轻轻点了点头,还以为如也会欣喜若狂,把她一抱子抱起来。他们结婚已有多年,晓苏一直没怀孕,她想如也一定跟她一样,心里盼着这个孩子。
如也却一屁股摊在沙发上,脸色变得惨白,过了半天,他沉沉地问过来一句:“你告诉我,是不是在那边有了男人?”
这句话,立刻就让晓苏心里那层侥幸崩溃了,起初她还想抵赖,不想很快就承认,哪知,如也见她摇头,竟猛地扑过来,一把撕住她头发:“说,那个男人是谁?”被如也暴打一顿后,晓苏知道抵赖已是毫无意义,便点头承认,自己有了外遇。
如也那天真是疯了,按晓苏的描述,如也其实早就有疯狂的一面。只不过,多数时候,他用沉默或别的方式掩盖了这一面。在他们不太长但也不算太短的婚姻中,如也有过几次疯狂的表现。比如他喝了酒,借着酒兴,要在晓苏身上作画,晓苏如果不从,他就歇斯底里地扑过来,要将她扒光,轰出门外去。还有,如也会在夜深人静晓苏已经入眠的时候,神不知鬼不觉地溜下床,检查晓苏的挎包、手机,甚至衣柜。晓苏不知道,自己之所以有外遇,是否跟这些有关。事后她也没这么想过,总之,是她背叛了如也,给他戴了绿帽子。
她承认自己是不道德的,如也为这个家,为他们,的确作出了不少努力,可她却偏偏不知珍惜。
她跟秦西岳说,正是因了这份负罪感,她才不敢去见他们,只能偷偷跑到医院,跑到通往医院的路上,远远瞧他们一眼。
秦西岳先是震惊,紧接着气愤,后来又让晓苏的话说得安静下来,心里,竟替如也原谅了她。
这天的晓苏等于是把自己扒光了,从灵魂到肉体,血淋淋地呈现在了秦西岳面前。她的语句里丝毫没有乞求原谅的意思,更没有流露出重新回到如也身边的想法。她说,经历了这场情感上的变故,她似乎变得无所渴求了,只希望后半生,能安安静静生活在山区,跟孩子们在一起。
她爱孩子。
那个不属于她跟如也的孩子,在一次争吵中,不幸流产了。
她再也不会跟任何男人要孩子。
说完,她垂下头,很平静地等待着秦西岳为她作评判。
秦西岳这天真是让晓苏的话刺激得昏了头,竟把一个重要的情节给忽略了:如也怎么就那么肯定孩子不是他的呢?
晓苏没告诉他,晓苏知道,这件事是万万不能说出口的,哪怕至死,她也要替如也把这个秘密藏起来。
如也有病。
婚后第三年,他偷偷去医院做过检查,他患有先天不育症。
晓苏想,如也那些疯狂的举动,可能跟这有关。
这个夜晚,秦西岳无眠,晓苏无眠,老校长坐在星空下,也是一夜无眠。
老校长是很想跟秦西岳喧喧的,这深山老沟,难得来这么一位客人,他在大山里寂寞惯了,但寂寞得太久,他也会疯,也想找个人宣泄一下。
他想告诉秦西岳,这所学校是一位老红军捐资修建的,老红军原本就是华家岭人,早年参加革命,爬过雪山,过过草地,后来跟着王震将军,跃过黄河,一路打到了新疆。新疆解放后,又响应中央号召,脱下军装,投身到边疆建设中。那年他回到老家,惊见家乡还是老样子,居然没有一所像样的学校,几十个孩子爬在窑洞里上课。回去后便将自己的积蓄还有写回忆录得的稿费捐给了家乡,建起了这座学校。但学校建成至今,却没哪个年轻人愿意到这山沟沟里任教。老校长奔走过,尽自己弱小的力量呼吁过,时至今日,除了朱晓苏,还没有第二个人能把自己交给这穷山恶岭。
老校长怕秦西岳把晓苏带走。
老校长更想通过秦西岳,为山里的孩子们做一番呼吁。山里的孩子也是孩子呀,不能让他们变得目不识丁,一代代的成为文盲。
秦西岳哪有心情再听老校长说这些,天还没亮透,他就起身走了。临走,他留给晓苏一句话:“孩子,不管你跟如也将来会咋样,爸和妈,永远盼着你回家。”走了几步,他又掉过头,热泪满面地说:“你妈她想你啊!”
第十章 激烈交锋(3)
回到家没两天,秦西岳还没完全从晓苏那个悲伤的故事中喘过气来,乔国栋父子突然找上门来。
一进客厅,乔国栋就抓住秦西岳的手:“老秦,你得帮我申冤啊,这次,他们可把我冤大了。”
一看父子俩的来势,秦西岳就知道,他们是冲强伟来的。这些日子,秦西岳虽不在河阳,但河阳的消息,还是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传到他耳里。对强伟,对乔国栋,秦西岳现在有了跟以前完全不同的看法。他承认,过去对强伟,是有些偏激。这也怪强伟,一直没把真实想法跟他讲清楚,比如河化集团的改制,如果强伟早一点告诉他,周铁山是想拆了厂房建住宅区,他心里,或许就能支持强伟。比如九墩滩开发区,如果强伟一开始就告诉他,这开发区不是他强伟硬要搞的,说穿了还是省委的意思,是高波书记的决策,他或许就不会用那种眼光看他了。人就是这么怪,老按自己的意志去判断别人,评价别人,却很少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秦西岳后来看过关于九墩滩开发区的原始材料,从当初的历史条件看,这动机没错,主观愿望也很好,可惜后来的运作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这变化,一半来自山区农民的观念,秦西岳这次到老区走了一趟,这种感受越发深刻,是啊,扶贫不扶懒,救急不救贪,农民自身的局限性,已成为改变农村面貌最大的威胁。另一半,则来自胡杨河流域生态的突然恶化,将开发区建设前后的资料对比起来一分析,就能发现,胡杨河流域水位的迅速下降,自然条件的急剧恶化,也是近年来的事。当然,秦西岳不是帮强伟开脱,主观上讲,强伟是有问题,省委高波书记在这点上,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问题既然发生了,就不能老是抱着算账的态度,就要积极地去面对,寻求解决的办法。这个转变,秦西岳也是才有的,以前真是过于固执了,过于纠缠在历史中走不出来。要说,还是强伟的行动改变了他的思维,让他也能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历史遗留问题。强伟能提出那样的方案,就证明,他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寻求办法,那么,他还有什么理由揪住他不放呢?人无完人,谁也有冲动的时候,谁也有犯错的时候,官员如此,专家如此,老百姓更是如此。
还有一件事,对秦西岳冲击很大。就是老奎炸法院后,强伟曾怀疑过他,指责过他。当时秦西岳想不通,认为强伟是在推卸责任,是在找替罪羊。后来他听到一件事,忽然就明白了,强伟那样做,并没错。错在他。
&nbs... -->>
第十章 激烈交锋(1)
秦西岳终于跟代表团闹翻了。
本来,秦西岳就不想参加这次调研,时间不允许,马上要过冬了,实验点上那些还未成材的树苗要看护,沙漠所每年都要拿出一笔资金,雇人看管树苗,以防它们在冬季冻死或被羊只践踏掉。还有,他跟车树声私下联系了不少专家、学者、代表、委员,联名给省委省人大还有全国人大建言,要求尽快筹划成立胡杨河流域综合管理局,将原来听起来很玄、实际却不干事也没办法干事的流域管理委员会撤销,将胡杨河流域的管理纳入政府管理序列,从根本上解决谁也想管谁也管不了的问题。这事只做了一半,他想抢在下次人大会召开之前,将准备工作做好。但省人大点名让他参加,他又不能不来。毕竟,监督和评议地方工作也是人大代表应该履行的职责,犹豫了一番,他还是来了。一开始,秦西岳兴致勃勃,跟着代表团,不停地走,不停地看,不停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三农问题的代表,秦西岳对此热情很高。可是看着看着,他的不满就上来了。一则,人大这次组团下基层,名义上是评议和督促地方政府的工作,看地方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做了什么,有哪些地方做的还不到位。实则,却演变成一次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所到之处,不仅前呼后拥,迎来送往,想看的看不到,不想看的,硬往你眼里送。而且,就算你看到问题,也不会让你说。人大李副主任多次强调,这次下来,总的原则是多肯定少批评,多给地方政府鼓劲,少给地方政府泄气。这个原则下,大部分代表便闭起嘴巴来,有的甚至眼睛也闭上了。见了问题装看不见,看见了也只是不痛不痒说上两句,敷衍了事。
秦西岳就不行,他这双眼睛挑刺挑惯了,嘴巴更是无遮无拦说惯了,想闭也闭不住。不让他看的,硬看;不让他说的,偏说。结果,就惹得李副主任不高兴,几次座谈会上,李副主任都打断他的话:“老秦你怎么回事,老是跟大家唱反调?”
“我跟大家唱反调?是大家跟我唱反调吧?”秦西岳竖起脖子,颇为不满地望着李副主任。李副主任跟他争论过两次,后来,不争了,他想了一个办法,到一个地方,单独让人陪着秦西岳,想看啥看啥,想说啥只管说,反正说不到会上就行。
尽管如此,秦西岳还是把炮放到了会上。
他是为遮羞墙发火的。
秦西岳他们这次来的地方,是本省东部地区,他们从省城出发,一站一站往东走,跟市委组织部胡浩月他们走的方向正好相反。东部地区是本省欠发达地区,山大沟深,干旱缺水,是典型的黄土高坡地带。初冬时节,庄稼早已收割,本来就光秃秃的群山更显苍白,满目荒凉,一眼枯色。走在起伏不平的黄土地上,人的心没法不沉重。他们先是到全国著名的状元县岭西县,在那儿调研了一周。岭西是全国十八个干旱县之一,也是全国十二个特困县之一。这里人烟稠密,草木稀少,人畜饮水问题到现在还没彻底解决。当地农民全吃的是窑水,这些年持续干旱,天上降的雨雪水越来越少,吃水就越发成了问题。十年前,省上曾上马黄河提灌工程,想把滔滔黄河水引到岭西。但工程搞到一半时,因为绵延起伏的群山地质情况复杂,穿山渡糟施工难度相当大,加上黄土层的渗漏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工程被迫下马。几年前省上又搞过大地母亲水窖工程,想为当地农民建水窖,可惜这工程后来也因施工方偷工减料,加上工程负责部门大量侵吞工程款,引发了农民的强烈不满,工程不告而终“大地母亲”成了老百姓心中一块痛。也许是太苦焦了,这儿的老百姓就一个心思,供娃们上学,宁肯住着窑洞,一辈子不盖房,也要供出个大学生来。岭西的高考升学率连续十五年位居全省第一,清华北大等名校每年都能收到来自西北最贫困地岭西的学子,岭西因此而出名,成了全国闻名的状元县。秦西岳刚当上人大代表那年,曾经到过岭西,是教育厅组织他们来岭西考察九年义务教育的,秦西岳当时的感受是,岭西的教育是让穷逼出来的,是苦树上结出的酸甜果子。但有一点,却深深打动了他。那就是岭西人提出的“再穷不能穷教育,再旱不能旱孩子”当时他还撰文,将此称为“岭西精神”一晃五六年过去了,岭西还是原来那样子,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唯一不同的,是街上曾经的人力车变成了“地老鼠”(一种简易的机动车辆,当地人用它做出租车)。坐在“地老鼠”上,秦西岳眼里,尽是灰蒙蒙的脸,土坷垃似的脑袋。那道曾经震撼过他眼球的风景再次出现,就是旧货一条街。
怕在全国,你也找不出这样一条街来。这儿卖的,都是从城里收回来的旧货,淘汰的沙发、家具、床。就连城里人淘汰下来的旧衣服、旧袜子、破裤头,这儿竟也花花绿绿地挂了半条街。几年前,秦西岳就是因看到了城里女人的旧胸罩,开了洞的长筒袜,才紧急呼吁有关部门,取缔这一旧货市场。但他的呼声却遭到岭西方面的强烈反对:“我们也想卖新货,可老百姓手里得有钱啊,钱都供娃们念书了,穿的用的,就只能省了又省。”
想想大都市的繁华,想想城里人的奢侈与浪费,再看看这儿的凄凉景致,秦西岳的心,就像灌满了黄沙般沉重。也就在这一天,他看到了更为刺眼的一幕。
那道遮羞墙就建在离县城十公里处,一个叫高岭墩的村子。这是秦西岳他们在岭西要看的第一站,市县乡三级领导陪同,介绍新农村建设经验的是县上一位副县长,他指着三百米的长墙说,这是我们用文化占领农村的一种新尝试,由于岭西经济条件差,电视还不是太普及,农民的信息量很少,建这堵文化墙,一是改变村子的落后面貌,让村民们以此为镜,改掉生活陋习,特别是随处堆粪土、随处倒垃圾等不文明现象。重要的,还在于利用这堵墙,开办宣传栏、黑板报,向广大农民及时宣传中央文件和精神,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秦西岳发现,墙上确实辟有专栏,全文贴出了中央一号文件,还有省市的党报以及建设新农村的相关活动通知。在代表们的一片叫好声中,秦西岳沿着文化墙看了一圈,发现这堵墙建得特别有意思,它顺公路而建,巧妙地借助墙体,遮住了高岭墩村破烂不堪的面貌。三百米的文化长墙,用材是讲究的,中间二百米还贴了瓷砖,墙顶用金黄色的琉璃瓦铺成,看上去很有几分气派。而后面,则倒满了生活垃圾,猪粪狗屎成堆地堆着。离墙不远处,就是村民们低矮的房屋。墙跟村民们的房屋比起来,真是新旧两个世界。碍于是第一次看到这墙,秦西岳没说什么,但心里,却在犯嘀咕,这就是新农村建设啊?
等一路看下去,秦西岳才发现,所谓的新农村建设,一半落到了实处,一半,让下面应了景儿。特别是文化墙,近乎泛滥,几乎隔一个县,就能看到这种墙。叫法虽不同,有叫文化墙的,有叫世纪墙的,也有叫宣传墙的,但目的,都是为了遮住村子的面貌,让路过的车辆一眼看到新墙。墙的建法也有所不同,有专门建一堵墙的,也有将农民的旧院墙扒了,用砖砌成新墙,但共同的特点是,这些墙都是建在公路沿线,建在明显的地段。秦西岳愤愤地称它为“遮羞墙”他在会上说:“如果我们的新农村建设照这个方向搞下去,就会变成一场游戏,一场恶作剧。”人大李副主任批评他,说他讲话不严肃。秦西岳愤怒地站起身,冲李副主任火道:“花国家的钱,建几堵遮羞墙,这叫严肃?”李副主任无奈地叹气道:“老秦你这人思想太右,怎么到哪儿也看不到成绩,照你这说法,下面的同志都没干工作,都在玩游戏?”
秦西岳道:“如果说这也叫工作,宁可不干!”
吵归吵,代表们还得一路看下去,评议下去。等到了革命老区秦岭市平西县老沟乡,秦西岳的火就不可遏制了。
秦岭是本省最东面的一个市,位于著名的秦岭山下,翻过秦岭,就是革命圣地延安。这儿曾是星星之火点燃的地方,更是播撒过革命种子的地方,但因为山大沟深,这儿的经济条件一直很差,老区的群众至今还过着非常艰苦的日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秦岭是重点,也是省上的示范区。但秦岭的虚假之风,搞得比任何地方都严重。
秦西岳他们刚进入老沟村,就看见一堵无比壮观的墙,足有五公里长。白色瓷砖贴面,金黄琉璃瓦铺顶,建得十分漂亮。墙上也没学其他地方搞什么专栏,而是用金黄的瓷砖贴出“社会主义新农村老沟温棚蔬菜示范区”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等几行大字,这字十分的耀眼,秦西岳他们还在离墙几公里处,就能清晰地看到墙上的字了。
有代表说:“这才叫壮观呀!”等到近处,就发现,这墙刚刚建成,墙面还散发着湿扑扑的气息。出乎秦西岳意料,这墙虽是建在公路边,却离村庄有段距离。也就是说,他不是秦西岳批判的那种“遮羞墙”墙体后面,是一个挨一个的塑料大棚。据平西县县长讲,建设这堵墙的目的,就是激发老区人民科学种田的信心。以前老区只种小麦和洋芋,产量很低,农民收入也很低,县乡经过广泛调查,多方论证,于去年开春提出,要在老区引进大棚种植技术,彻底调整和改变老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充分利用光照时间长这一特点,将老沟村的作物种植比例进行了大幅调整。并从省农学院请来专家指导,县乡也设立了农技站,抽调土专家进村服务,给农民讲授科学种田技术。经过一年的实验,老沟这个终年吃不到新鲜蔬菜的地方,居然产出了自己的蔬菜。这是历史性的一个跨越,也是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一顶标志性成果。县乡打算,以老沟村为示范点,将大棚种植在全乡全县推广,要把革命老区建成秦岭的蔬菜基地。
一番豪言壮语后,代表们走进大棚,实地查看。大棚里确实种出了西红柿、茄子、黄瓜等新鲜蔬菜,种植户脸上也确实洋溢着甜蜜的笑。但秦西岳就是感到哪儿不对劲,他的脑子里死磕着一个问题:这么豪华的墙,要花多少钞票,这些钞票要是用到实处,也能给农村办不少事儿。
这天他开了小差,没跟着代表团回乡上,而是偷偷摸摸钻进了离墙几里处的村子。结果,秦西岳发现了一个惊天大谎:老沟村不但欺骗了县上,也欺骗了这一车的代表,更欺骗了老实巴交的老区群众!
温棚是拆掉房子后搭起来的!
村民说,一开始,老沟村的遮羞墙跟其他地方的一样,也是为了遮挡住破房子,只是比别的地方稍长,有一半,是在村子之外,沿着庄稼地而建。后来乡上让村里搭温棚,搭了一半,看上去不怎么雅观,村民的房子破坏了景致。于是乡上跟村上一合计,决计让村民搬迁,腾出地方来搭温棚,说只有这样,才能让墙发挥出作用来,也能让温棚更显壮观。村民们当然不乐意,搬房子哪有那么容易?乡上开了几次会,同意给每户补偿一千元搬迁费,村民还是不搬,乡上便来了个硬性拆除,强行将十二户人家的房子扒了。
如今,时间过去了一年多,这十二户人家,还居住在离村子五里外的山下。房子扒了,一下两下,盖不起来,搬迁户只好在山下挖窑洞。秦西岳跟着村民来到山下,只见十二孔窑,一孔挨一孔,依次在眼前展开,窑前用泥巴和石块围个小院子,就成了临时的家。问到为什么不盖房子,有村民说,乡上补了一千元,随后又向每户收五千元的温棚搭建费,村民交不上,乡上便让村民跟信用社贷款。村民不贷,乡上便来个土政策,不管村民同意与否,凡是有温棚的,乡上负责贷款,前三年温棚收入用来还贷。
“一个温棚,就把我们打到债窝里了,这辈子怕都还不清。”有村民哽着嗓子说。
秦西岳细问下去,才知道,所谓的温棚,并不像县乡汇报的那样,是村民自发要搭的。乡上为了争全县第一,硬性搞摊派,只要责任田在路边的,一律建温棚,每个温棚投资一万多元,乡上负责补贴三千,其余部分由村民承担。交不了现钱的,一律由信用社发放贷款,谁家敢违抗,轻者不让孩子上学,重者,由派出所按治安处罚条例处罚。老区的村民胆小,一见开来了警车,乖乖地在合同上签了字。
“荒唐,荒唐至极!”秦西岳再也忍不住了,天下哪有如此荒唐的事,为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竟把老百姓赶出村子,撵到窑洞里。寒冬已至,西北风吼儿吼儿的,卷着尘土,裹着寒意,从远处吹来。村民们瑟缩着身子,往太阳底下躲。望着破衣烂衫委靡不振的村民,秦西岳心想,他们怎么过冬啊?
在窑洞里住了一夜,秦西岳赶到乡上,一头闯进会场。乡长正在向代表们汇报经验,秦西岳厉声打断他,指着他鼻子说:“你还有脸作报告,你还好意思总结经验?我问你,那十二户人家的房子呢?”乡长被秦西岳的举动吓坏了,一时结舌,秦西岳抢过话筒道:“不敢回答是不?那好,我替你回答。”他顿了顿,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用近乎悲壮的声音说:“我们口口声声讲,要一切为民,要坚持群众利益这个根本,可我们的做法呢?同志们,我请大家再去老沟村看看,看看那十二户人家,他们的房子被乡政府扒了,因为盖不起新房,只能住在山下的破窑洞里。去年冬天,十二户人家没一户生过炉子,为啥?买不起煤。为了完成乡上下达的温棚搭建任务,他们举债,有两户人家,甚至提前将十六岁的女儿许给了人家,就为了收几个财礼。老区的群众是观念陈旧,他们害怕贷款,认为贷了款,就低人一等,就成倒欠户了。为此他们节衣缩食,一家人一年只花几百元钱。自己经营温棚,却舍不得吃一棵新鲜蔬菜。我们的乡干部呢?从温棚搭建到现在,每次下去,都要村民杀鸡宰羊,买酒招待。我真是不敢想,那羊你能吃得下,那酒你能喝得下?你们哪是在喝酒,是在喝老百姓的血啊”
他的泪出来了,其实从昨晚到现在,他的泪就没干过。村民们每讲一件事,他就要流一次。这阵儿,他实在控制不了,也不想控制。一任泪水流着,继续道:“这一路,我憋着,忍着,我想我秦西岳可能真是一个过激的人,是一个心里没有阳光的人。但我现在还是要说,新农村建设,如果这样搞下去,不但会坑害广大的农民群众,更会损害我们党的形象,损伤我们的党群关系。这做法是错误的呀,同志们,我们不能再自欺欺人了,我们在座的各位,是专家,是人民代表。代表是什么?是广大的老百姓举着拳头选出来的放心人,他们把那神圣的一票投给我们,就意味着他们交付了我们责任,交付了我们希望。代表如果不为广大群众说话,一味地说官话、说假话、说昧着良心的话,还配当这个代表吗?”
李副主任坐不住了,这哪像是开总结会,简直让秦西岳弄成了控诉会。他怒冲冲站起来,冲秦西岳喝了一声:“老秦!”
秦西岳刷地掉转目光,直逼住李副主任:“你今天别阻止我,我是人民选出来的代表,不是哪个官老爷封给我的。我秦西岳哪怕掉脑袋,也要把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李副主任,请你如实回答我,人大组织这次评议和调研,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单是为了说好话,为了给某些人脸上贴金,我秦西岳现在就离队!”
李副主任被他问住了,想不到秦西岳会用这样的言辞质问他。
“你也不敢回答是不?那好,我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次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假!我们不是灶王爷,不能干那种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事,我们更不是说话的机器,我们是人!是人就得说人话,干人事!这一路的所见所闻,我秦西岳不会闷在肚子里,这次回去,我要上书中央,上书全国人大,我就不信,这欺上瞒下的官僚作风会禁不住,我更不相信,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会是这样一种搞法!这可是在革命老区啊,同志们,难道我们有脸面对那些死去的革命先烈,有脸面对这一片曾被鲜血染红的土地?现在,我正式向会议提出,我要离队!”
说完,他扔下话筒,大步走出了会场,身后传来“老秦老秦”的叫声,秦西岳像是耳朵背了,再也听不到。
第十章 激烈交锋(2)
平西县城住了一宿,第二天上午十点,秦西岳来到长途汽车站,想坐车回银州。平西是座小县城,四面环山,中间只有洗脚盆大点地儿,挤挤巴巴的建了县城。这儿交通极为不便,火车没通,汽车先要穿过奇山峻岭,到达秦岭市,然后再从秦岭通往各地。车站上的人不是太多,进入冬季后,这儿的人便再也不想出门了,他们习惯了冬天守着南墙,抱着太阳喧谎的休闲日子,谁要是破坏他们这种日子,他们是很不高兴的。
买票的一瞬,秦西岳眼里突然闪过一个影子。“晓苏!”他喊了一声,忙将伸进购票窗的手抽了回来,掉头就往外撵。窗口里面的售票员不满地说:“你这人咋回事,到底买还是不买?”秦西岳哪还能顾得上跟她解释,脚步仓皇地就往车站里面追。他刚才看见了晓苏,真是晓苏!秦西岳确信,这次没看错,那个一闪而过手里提着黑色提包肩上还挎着背包的女子,定是晓苏!她怎么会在这地方?她跑这地方干什么?秦西岳脑子里跳出一连串的疑问,他真是没想到,会在这偏僻之地看见自己家的晓苏。
他被检票员挡住了,因为没买车票,检票员不让他穿过铁栏。这时候站台里面已有一辆车发动,凭直觉,秦西岳断定晓苏上了那辆车,他有些急,跟检票员吵了起来:“我家晓苏,我家晓苏在里面!”检票员恶狠狠地说:“啥你家我家的,买票去!”
就在他返身走向售票处的当儿,车里有个影子晃了晃,秦西岳清清楚楚看见了晓苏的脸。是晓苏,晓苏上了那辆车!
买站台票的空,秦西岳脑子里忽然跳出一个想法,几步蹿出候车室,伸手拦了一辆面的。司机问他去哪儿,秦西岳说:“跟着前面那辆长途车,它去哪儿,你就去哪儿。”
“那是长途车啊,是去乡下的。”司机怀疑地盯着他。
“我就是要跟长途车。”秦西岳嫌司机多嘴,不满地应了一句。
“跑长途很贵的,要不我拉你过去,上那辆车?”司机一片好心地说。
“谁让你替我省钱了,让你跟你就跟,啰唆什么?”
司机挨了戗,一踩油门,跟了上去。心里嘀咕道,这人不像是公安,也不像个有钱人,干吗做这事?想了一会儿,不放心地说:“说好了,到时可得按计价器付钱。”
“我说你这人有完没完,我说了不给你钱吗?”
司机见他真火了,没再多强调,一门心思开起车来。
面的很快驶出县城,跟着长途车,上了山道。秦西岳心想,这一次,他一定要搞清楚晓苏跟如也之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她一直回避着,不肯见他们。
山路越来越崎岖,视线也渐渐变得空荡,除了满目的荒凉与贫瘠,你几乎在冬日的阳光下看不到别的。这便是著名的黄土塬,山岭交错,山脉纵横,公路像是山体的血管,蜿蜒曲折,在夹缝中一步步向前延伸。路上除了零星的车辆,连一只鸟也望不见。人更是稀少,走了将近一小时,秦西岳眼里,才冒进一个人来,是个羊倌,手里扬着鞭子,正啪啪地甩着。那声响,像是山体发出的嘶鸣,格外的脆,也格外的野。寻着声音望上去,半山腰处,秦西岳望见了棉花朵似扑儿扑儿动弹的羊只。
这光秃秃的山上,羊啃着地皮居然也能活,秦西岳心里涌上一层叹服。要叫他说,这天不爱地不疼的苦焦地儿,能活人,真是奇迹。
大约是走这样的路,司机也有些寂寞,有些困乏,没话找话地跟秦西岳呱嗒起来。秦西岳这阵儿才不那么急躁了,晓苏一直在他的视线里,她跑不掉,便也放心地跟司机喧谈起来。
又走了两小时,走得秦西岳心里都要冒烟了,长途车才在前面一个山垭口停了下来,下车的正好是晓苏,跟她一道下车的,是个老头,年岁跟秦西岳差不多,不同的是,老头的腿瘸着,行动很不方便。
秦西岳说了句停车。司机瞅瞅前面,又瞅瞅秦西岳,忽然问:“你不会是冲她来的吧?”见秦西岳不做声,又问:“你是她父亲?”
“你怎么知道?”秦西岳猛地盯着司机,那目光有点吓人。司机笑笑:“我就寻思着,莫名其妙你打什么车,这下我清楚了,你一定是找她来的,对不?”
秦西岳嗯了一声,他在听司机说下去。
“她可是个好人啊,在我们华家岭,谁都夸她。”司机又说。
“你认识她?”秦西岳越发惊讶,华家岭这地方他好像听过,一时又想不起在哪听的。
司机停好车,点了根烟,边抽边对秦西岳说:“我也是华家岭的,岭上太穷了,养不起家,才跑到县城开出租。朱老师是去年来的,她还坐过我的车呢,早知道你是为她而来,就用不着这么费事,我超过去,把朱老师跟老校长一同拉上不更好?”司机有点遗憾,看得出,前面下车的两个人,在他心目中地位很高。
这时间,晓苏跟老校长已离开公路,拐上了一条山道。司机问要不要把车开过去,秦西岳摇头,他想从司机嘴里多了解一些情况。
司机其实是个善谈的人,见秦西岳听得认真,便也很有兴致地讲了起来。秦西岳这才知道,早在一年多前,晓苏已离开银州,到华家岭希望小学当老师,这一年多里,她的事迹传遍这山山岭岭。晓苏之前,华家岭如此贫困的地方,很少有公办教师来,来了也只是三五个月,就又鸟一样飞走了。晓苏不但跟华家岭小学签了终身合同,还将自己的五万块钱拿出来,替二十多个孩子交了三年学费。
那个瘸腿老人,就是华家岭小学的毛校长,一辈子守在这山岭岭上,跟山里的孩子做了几十年的伴。他的那条腿,就是在暴雨中为救孩子摔断的。
司机也是个性情中人,得知秦西岳的身份后,说啥也不肯收一分钱,反倒把秦西岳弄得很尴尬。
打发走司机,秦西岳并没急着去学校,他在离学校不远处的一块山坡上坐下,点了支烟,慢悠悠地抽上了。司机的话,让他忽然明白一件事,晓苏在躲他们。她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地方隐居起来,目的,就是想躲开一切熟悉她的人,包括曾经的公婆。司机还告诉他,如今的朱晓苏不叫朱晓苏,她在这儿的名字叫朱晓晓。秦西岳是个理性的人,尽管心里是那样急着想见晓苏,那样想当面唤她一声晓苏,但他怕贸然闯进晓苏的生活,会打乱她的宁静,甚至给她再次带来伤害。
思思回来的那些天,也多次问起过哥哥如也,问起过嫂嫂,秦西岳真是没法回答,他不敢把如也离婚的消息告诉思思,更不敢跟思思说,晓苏下落不明,她藏在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地方,在寂寞与痛苦中咀嚼着生活的苦果。思思是个没心的孩子,并没在这事上纠缠他,也没刨根问底,但从神情中,秦西岳相信她已感觉出什么。思思回去后,他给如也打过两次电话,一次没打通,一次通了,但聊得很不痛快。如也还是以前那样子,心情很坏,说话的口气也很坏,好像他的生活变成这样,是秦西岳造成的。秦西岳跟他聊了没几句,气呼呼地就将电话挂了。他受不了孩子们这种没心没肺蛮不讲理的样子,但他却偏偏摊上了这么一个儿子。
坐在山坡上,秦西岳心里弥漫着厚厚一层伤感。这伤感,一半来自如也跟晓苏,一半,来自他自己。秦西岳承认,他不是一个好父亲,也不是一个好丈夫。对两个孩子,总是要求大于关怀,多于关怀。过去的日子里,他很少有空跟孩子们交流,跟女儿思思还好一点,对如也,他真是没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当年如也一心想学绘画,想搞艺术,秦西岳先是强烈反对,后来见如也主意已决,绝不放弃,秦西岳暴跳如雷,大骂如也在毁自己:“放着那么多专业不选择,为什么偏要选一个毫无意义的专业?”在他心里,男人应该把理想寄托在自然科学上,应该选择那些能造福于人类的专业,这样的一生,才不算虚度。至于绘画啊吟诗啊这些所谓艺术的东西,秦西岳顽固地称之为堕落的专业,认为是在拿一生去奢侈地浪费。他在家里,从不看电视剧,更不看娱乐节目,对当下的流行元素,一个也不知道,也不允许孩子们提这些。思思不止一次骂他是个老妖怪,他呢,反倒振振有词:“老妖怪就老妖怪,总之,不容许你们搞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
如也最终还是选择了绘画,至此,父子俩之间的疙瘩便彻底结下了,大学几年,秦西岳一次也没过问过如也的学习,更没问将来有什么打算。能有什么打算?靠一支笔,就算能画出个天,又能咋样?尤其是看到儿子留着一头乱糟糟的长发,人不人鬼不鬼地穿行在大街上,他的心都要气得炸掉了。他认定儿子是误入歧途了,简直走火入魔!随着如也走入社会,很多事情上,他跟如也的观念不能调和,矛盾也越来越深。父子俩原有的那点儿交流彻底没了,变成了路人。如也离开大西北,去深圳发展,不能不说有逃开这个家庭的因素在里面,可他呢,非但不去耐心地说服儿子,还扬言要跟如也断绝关系。如果不是后来有了晓苏,缓和了这个家的矛盾,怕是,他跟儿子如也,真就断绝掉关系了。
哦,晓苏。坐在山坡上,秦西岳忍不住又在心里呼唤晓苏。
这天的秦西岳终是没忍住去见晓苏的冲动,太阳缓缓滑过西边山顶,往下坠落的那一刻,他站起身,踩着夕阳的碎影,往半山腰的学校走去。
听见秦西岳唤,朱晓苏完全傻在了那里。夕阳褪净的时候,朱晓苏刚刚送放学的学生归来,有两个村子的学生放学要经过一条深沟,前些日子那儿发生了山体滑坡,差点将路过的一群羊埋在山下,老校长提出,往后放学,两人分头护送学生过深沟。她正低着头往宿舍去,就听见身后有个声音:“晓苏。”
朱晓苏蓦然回首,惊见是秦西岳,立时,惊怔住了。她做梦也不敢相信,秦西岳会找到这儿!
“晓苏,我终于找到你了,你这孩子”秦西岳说不下去了,黄昏里,晚风下,他瞅见一股子泪打晓苏眼里奔出来,决堤一般,狂泻不止。
“孩子,你受罪了。”秦西岳哽咽着,站在晓苏面前,饱经人生患难的他也一时不知该咋办。朱晓苏的身子颤动着,晚风将她吹得一晃一晃,好像随时都有可能倒下去。这一天的黄昏里,朱晓苏似乎只有流泪,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也仿佛只有流泪,才能把两年多的思念奔泻出来。
两个人被这突然的见面弄得手足无措的时候,老校长打校外走进来,惊乍乍就叫:“来客人了呀,朱老师?”晓苏这才凄凄然抬起头,抹了把热泪道:“爸,进屋吧。”
这一声“爸”直把秦西岳心里暖得,一路的疲乏,瞬间就没了。
真没了。
毛校长是个挺识眼色的人,一听秦西岳跟晓苏的关系,惊诧了一声,说:“不容易啊,这么僻背的地方,你能自个儿找来。”说完,借口烧水,钻厨房去了。
屋子里只剩下秦西岳跟晓苏两个人时,空气一下凝重起来,重得让人喘不过气。很多疑问埋在心头,一时半会儿,秦西岳竟无从问起。还是晓苏理解别人,知道秦西岳为啥而来,到了这时候,她也不想再隐瞒什么,语气沉沉的,就将发生在两年前的那个凄凉故事讲了出来。
秦西岳震惊了!
他没法不震惊!
如也跟晓苏的婚姻早有裂缝,而且,那个孩子不是如也的!
“是我先背叛了他,我也不想求得他的原谅,更不敢奢望得到你们二老的原谅”晓苏近乎忏悔般的回忆中,秦西岳听到一个如同天方夜谭的故事。原来,在如也到深圳打拼的那些年,晓苏因为寂寞,因为得不到丈夫的关怀与陪伴,跟自己的校长——一个大她许多岁的男人有了爱慕之情,发展到后来,两人竟越过底线,有了床笫关系。晓苏离开银州前往深圳投奔如也时,身上已怀了校长的孩子。一开始她想隐瞒如也,这是天底下女人最笨的想法,以为肚子里的事,男人不会了解得那么清楚。反正之前如也也来过银州,前后就错那么一两个星期。哪知,一见她呕吐,如也马上问:“你是不是怀孕了?”晓苏红着脸,轻轻点了点头,还以为如也会欣喜若狂,把她一抱子抱起来。他们结婚已有多年,晓苏一直没怀孕,她想如也一定跟她一样,心里盼着这个孩子。
如也却一屁股摊在沙发上,脸色变得惨白,过了半天,他沉沉地问过来一句:“你告诉我,是不是在那边有了男人?”
这句话,立刻就让晓苏心里那层侥幸崩溃了,起初她还想抵赖,不想很快就承认,哪知,如也见她摇头,竟猛地扑过来,一把撕住她头发:“说,那个男人是谁?”被如也暴打一顿后,晓苏知道抵赖已是毫无意义,便点头承认,自己有了外遇。
如也那天真是疯了,按晓苏的描述,如也其实早就有疯狂的一面。只不过,多数时候,他用沉默或别的方式掩盖了这一面。在他们不太长但也不算太短的婚姻中,如也有过几次疯狂的表现。比如他喝了酒,借着酒兴,要在晓苏身上作画,晓苏如果不从,他就歇斯底里地扑过来,要将她扒光,轰出门外去。还有,如也会在夜深人静晓苏已经入眠的时候,神不知鬼不觉地溜下床,检查晓苏的挎包、手机,甚至衣柜。晓苏不知道,自己之所以有外遇,是否跟这些有关。事后她也没这么想过,总之,是她背叛了如也,给他戴了绿帽子。
她承认自己是不道德的,如也为这个家,为他们,的确作出了不少努力,可她却偏偏不知珍惜。
她跟秦西岳说,正是因了这份负罪感,她才不敢去见他们,只能偷偷跑到医院,跑到通往医院的路上,远远瞧他们一眼。
秦西岳先是震惊,紧接着气愤,后来又让晓苏的话说得安静下来,心里,竟替如也原谅了她。
这天的晓苏等于是把自己扒光了,从灵魂到肉体,血淋淋地呈现在了秦西岳面前。她的语句里丝毫没有乞求原谅的意思,更没有流露出重新回到如也身边的想法。她说,经历了这场情感上的变故,她似乎变得无所渴求了,只希望后半生,能安安静静生活在山区,跟孩子们在一起。
她爱孩子。
那个不属于她跟如也的孩子,在一次争吵中,不幸流产了。
她再也不会跟任何男人要孩子。
说完,她垂下头,很平静地等待着秦西岳为她作评判。
秦西岳这天真是让晓苏的话刺激得昏了头,竟把一个重要的情节给忽略了:如也怎么就那么肯定孩子不是他的呢?
晓苏没告诉他,晓苏知道,这件事是万万不能说出口的,哪怕至死,她也要替如也把这个秘密藏起来。
如也有病。
婚后第三年,他偷偷去医院做过检查,他患有先天不育症。
晓苏想,如也那些疯狂的举动,可能跟这有关。
这个夜晚,秦西岳无眠,晓苏无眠,老校长坐在星空下,也是一夜无眠。
老校长是很想跟秦西岳喧喧的,这深山老沟,难得来这么一位客人,他在大山里寂寞惯了,但寂寞得太久,他也会疯,也想找个人宣泄一下。
他想告诉秦西岳,这所学校是一位老红军捐资修建的,老红军原本就是华家岭人,早年参加革命,爬过雪山,过过草地,后来跟着王震将军,跃过黄河,一路打到了新疆。新疆解放后,又响应中央号召,脱下军装,投身到边疆建设中。那年他回到老家,惊见家乡还是老样子,居然没有一所像样的学校,几十个孩子爬在窑洞里上课。回去后便将自己的积蓄还有写回忆录得的稿费捐给了家乡,建起了这座学校。但学校建成至今,却没哪个年轻人愿意到这山沟沟里任教。老校长奔走过,尽自己弱小的力量呼吁过,时至今日,除了朱晓苏,还没有第二个人能把自己交给这穷山恶岭。
老校长怕秦西岳把晓苏带走。
老校长更想通过秦西岳,为山里的孩子们做一番呼吁。山里的孩子也是孩子呀,不能让他们变得目不识丁,一代代的成为文盲。
秦西岳哪有心情再听老校长说这些,天还没亮透,他就起身走了。临走,他留给晓苏一句话:“孩子,不管你跟如也将来会咋样,爸和妈,永远盼着你回家。”走了几步,他又掉过头,热泪满面地说:“你妈她想你啊!”
第十章 激烈交锋(3)
回到家没两天,秦西岳还没完全从晓苏那个悲伤的故事中喘过气来,乔国栋父子突然找上门来。
一进客厅,乔国栋就抓住秦西岳的手:“老秦,你得帮我申冤啊,这次,他们可把我冤大了。”
一看父子俩的来势,秦西岳就知道,他们是冲强伟来的。这些日子,秦西岳虽不在河阳,但河阳的消息,还是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传到他耳里。对强伟,对乔国栋,秦西岳现在有了跟以前完全不同的看法。他承认,过去对强伟,是有些偏激。这也怪强伟,一直没把真实想法跟他讲清楚,比如河化集团的改制,如果强伟早一点告诉他,周铁山是想拆了厂房建住宅区,他心里,或许就能支持强伟。比如九墩滩开发区,如果强伟一开始就告诉他,这开发区不是他强伟硬要搞的,说穿了还是省委的意思,是高波书记的决策,他或许就不会用那种眼光看他了。人就是这么怪,老按自己的意志去判断别人,评价别人,却很少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秦西岳后来看过关于九墩滩开发区的原始材料,从当初的历史条件看,这动机没错,主观愿望也很好,可惜后来的运作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这变化,一半来自山区农民的观念,秦西岳这次到老区走了一趟,这种感受越发深刻,是啊,扶贫不扶懒,救急不救贪,农民自身的局限性,已成为改变农村面貌最大的威胁。另一半,则来自胡杨河流域生态的突然恶化,将开发区建设前后的资料对比起来一分析,就能发现,胡杨河流域水位的迅速下降,自然条件的急剧恶化,也是近年来的事。当然,秦西岳不是帮强伟开脱,主观上讲,强伟是有问题,省委高波书记在这点上,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问题既然发生了,就不能老是抱着算账的态度,就要积极地去面对,寻求解决的办法。这个转变,秦西岳也是才有的,以前真是过于固执了,过于纠缠在历史中走不出来。要说,还是强伟的行动改变了他的思维,让他也能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历史遗留问题。强伟能提出那样的方案,就证明,他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寻求办法,那么,他还有什么理由揪住他不放呢?人无完人,谁也有冲动的时候,谁也有犯错的时候,官员如此,专家如此,老百姓更是如此。
还有一件事,对秦西岳冲击很大。就是老奎炸法院后,强伟曾怀疑过他,指责过他。当时秦西岳想不通,认为强伟是在推卸责任,是在找替罪羊。后来他听到一件事,忽然就明白了,强伟那样做,并没错。错在他。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