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挂职——关系到升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8
杜光辉并不知道,在他的身后,秘书小王和民政局的时局长,正在心里嘀咕着:这大雪天,杜书记也真是,在城关镇抗雪不就够了,还往窝儿山跑。也许,杜书记并不清楚,到窝儿山就是平时路好时,车子也要跑上一个半小时,然后下车还要走一个小时。窝儿山是桐山最偏僻的一个山区村。那里山高林密,自古只有一条路通到山外。窝儿山的茶叶好,这也是杜光辉要进来看看的原因。但是,你要看可以啊,不能选择这么个大雪天?唉。
在离开城关前,时局长曾侧面地向杜光辉书记汇报,到窝儿山,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时节,不合适。但杜光辉说没关系的。山里人就不进出了?既然他们能进出,我们怎么就不能?这话一下子把时局长噎在了那里,他只好说:“那就进去吧,就是怕”
“怕什么?哪里都有路,有路就能走。小王哪,给玉树乡打个电话。”杜光辉吩咐道。
玉树乡的干部也都下乡抗雪去了,听说县委刚刚来的杜光辉副书记要来检查抗雪工作,电话那头立即道:“我们马上通知书记和乡长,让他们等杜书记。”
车子到了玉树乡,玉树的书记李开因为离乡太远,没有赶回来。乡长高玉倒是在。车子刚一停稳,杜光辉就听见一个女人咋呼呼的声音:“杜书记来了,这大雪天,可真是稀客,稀客!”
说着,高玉已经站在杜光辉的跟前。这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脸色虽然有些疲倦,但看得出来,年轻时是个标致的人。“我叫高玉,杜书记。”高玉伸出手,杜光辉握了一下,那手上有些粗糙,并不像城里女人手那样的细嫩。
小王说:“玉树的高乡长,这可是全县唯一的女乡长。”
“是吧,也是全县最小最穷的山区乡的乡长。”高玉自嘲道。
杜光辉说:“高乡长辛苦了。我们想到窝儿山去看看。”
“窝儿山?”高玉大概也感到有些吃惊,问道:“窝儿山大雪很厚,要进去没有一个半小时进不去的。杜书记真要去?”
“是的,我要进去。我想到那里去了解了解茶叶受灾和明年的生产情况。”杜光辉刚说完,高玉就笑道:“那好啊,杜书记可是第一个提出到窝儿山了解茶叶情况的领导。这好啊!我还以为杜书记是到那里看亲戚呢。既然不是,我们就走!”
时局长和小王相互看了一眼,却又无奈地笑笑。
从玉树乡往北,走了不到一地的机耕路,就进入了山区。大雪压在路上,也压着山上的树和草。有一些树,从路上就可以看到已经被雪压折了。路的近旁,雪成堆地积着,但是,可以清楚地看得出来,雪里的山径是,依旧有一行深深浅浅的脚印。高玉说:“这是窝儿山的人出来踩的。雪再大,他们还得出山,有些山货只有这个时节才能卖上好价钱。”
“为什么没有修路呢?”杜光辉问。
时局长接了话茬“不是不修,而是太难修了。县里几次都起了心思,准备修。但到后来还是没修成。山太深,路基不好。修路的代价太大。县里在行政区划上,正准备逐步将窝儿山的老百姓迁移出来。”
“这是一条好的思路,高乡长,你看”杜光辉问深一脚浅一脚走着的高玉。
高玉没有回头,只是说道:“县里都说了十几年了,从我到玉树乡开始,就说要移民。现在看来,这不是区划,是糊弄老百姓。许多钱都用到别处去了,一到窝儿山,就没了。”
小王看了看杜光辉,一丛积雪正从路上的树上落下来,小王赶紧用手拉了杜光辉一把,杜光辉说:“高乡长看来对移民有自己的看法啊,说说看。”
高玉笑道:“我是有自己的看法,就怕你杜书记愿意听。”
“我怎么不听呢?你说。”杜光辉觉得高玉这个女乡长有点意思了。
果然,高玉一开口,就道:“我一直不赞成移民,代价大,而且里面的老百姓也不太同意。窝儿山是个好地方,虽然没有畈区的水稻,但是有茶叶。窝儿山的茶叶清朝的时候,就是贡茶。那一块地方,风水好,特别适合于茶叶生长。长出来的茶叶,品质好,味道正,跟其它的地方的,就是不一样。我一直给县委建议,大力发展山区的茶叶。农民通过种茶,增加了收入。日子就会好起来的。就是窝儿山,只要有钱,什么不来?”
时局长插话说:“高乡长这话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难啊。发展茶叶,一时不能见效。特别是对财政的贡献小。难哪!”
杜光辉听着时局长的话,觉得这时局长不经意的一声叹息,真正地道出了山区发展的一个症结问题。山区发展与财政收入的问题,农民增收与干部政绩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不是小问题,个个都是大问题。这些大问题,如果一研究起来,十年八年也说不清。一旦说不清,窝儿山的开发,就只能是区划之中的了。
路越来越陡,有些地段人必须拉着路旁的树藤,才能往上行走。高玉一直走在前面,她长期工作在山里,对这样的路,习惯了。只是杜光辉,虽然早晨出门时,他特地换了双运动鞋,但是,这山路的狭窄和雪后的滑溜,是他不曾预料到的。好在小王时不时地拉上一把,有时候高玉也回头牵一把。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看见了从山峦间升腾起来的蓝色的炊烟了。高玉说:“到了。杜书记累了吧?”
杜光辉笑笑,说:“还好。不过,这路也真的”
时局长和小王都在不断地喘气,特别是时局长,毕竟是年龄大了些,一张脸喘得通红。高玉笑道:“时局长看来也是缺乏锻炼,以后干脆就到这窝儿山来。几次一走,身体立马变好。哪还像这么喘气?”
“也是,也是。再过两年,退到二线时,我可真的过来啊。不知道你高乡长要不要?”
“要,一定要!”
小王突然哈哈一笑,说:“时局长这是在打高乡长的主意了。你难道不知道高乡长至今名花无主?”
“哈哈,反正她说要了。你就别管了。”时局长说着,杜光辉却扭头看了眼高玉。高玉虽然看起来还年轻,但至少也有三十好几了,怎么还是名花无主?是看不上别人?还是没有合适的?或者杜光辉没有来得及多想,高玉已经在前面往山冲里走了。
炊烟越来越近,蓝色的炊烟让杜光辉想起了自己的老家。那是北方大平原,炊烟升起,一片宁静。小时候,杜光辉就喜欢看着炊烟发愣。他总是想:那炊烟到底升到了哪里了呢?是到了天上?还是到了别的什么星球?老人们说炊烟最近还回到了土里。这杜光辉就不懂了。炊烟明明白白是升到天上的,怎么能再回土里?难道它能弯曲地下来?找一个他看不见的地方,再钻入地下?
炊烟就是故乡,这是诗人的语言。杜光辉上大学时,第一次离开大平原,离开他看惯了的炊烟,他禁不住流泪了。父亲说:“娃啊,流什么泪啊?能走出去是好事。记着炊烟,就记着了自己的家。”到大学后,他热爱上了诗歌,他写的第一首诗歌,就叫炊烟。写完后,他读给同寝室的同学听,他们说:“太真实了,太真情了。好诗。”那诗后来毕业时还被一个同学重新写到了杜光辉的纪念册上。
这窝儿山的炊烟,也是蓝色的,不过因为山,这炊烟显得并不是太高。但杜光辉还是从炊烟里闻到了乡土的气息。那是从童年就开始湿润他的气息,那是他骨子里的气息,心灵里的气息
又走了半个小时,一大片村庄呈现在了眼前。
高玉说:“杜书记,到了。”
下到村头,村里的干部们正在挨家挨户地检查雪情。这里前两天有几户人家的房子倒了,幸亏发现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村支书是个高个子的中年人,看起来也很体面。高玉介绍说:“这是县委杜书记,这是村里的黄支书。以前在部队,现在一边在山外做生意,一边干支书。”
杜光辉握了握黄支书的手,问:“既经商又当村干部,这”时局长在一旁说道:“现如今农村里当干部的人少了。全县这样两头兼着的,不在少数。山外都这样,何况山里?好在农村里事情也越来越少了。不然”
“关键还是留不住人。这黄支书也是乡里做了很多工作,才同意当支书的。不过,这人还能干。窝儿山的每项工作,都还不错。”
“我有什么能干?只是没办法而已。没人干,我是党员,又是转业军人,我不干,说不过去。”黄支书说得实在。杜光辉却听得难受。他一直在省里,虽然平时也偶尔到县里走走,但对村级班子建设目前这样糟糕的情况,他真的还是第一次听说。他皱了皱了眉,高玉说:“杜书记可能听得不是太高兴。不过,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村干部没有干,乡干部却多得像一窝蜂。”
“唉,是啊,我到城关镇抗雪。早晨一上班,院子里都是人,他们笑话说是点卯。点完了人就走了。要干事的时候,就再也找不着人。这是机构改革不彻底的原因,应该想办法破解啊。”杜光辉一边下坡一边说,就进了黄支书的家。
山里人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干净。这黄支书的家也一样,干干净净的,看着让人清爽。坐下后,高玉对黄支书说:“别舍不得了,就把你们家最好的茶拿出来,让杜书记尝尝我们窝儿山的茶叶,到底是什么滋味。”
黄支书说当然可以,茶还有几两,他小心地保管着,就等着杜书记这样的贵客来。说着,进了屋,拿出个小茶叶筒,仔细地打开,里面又有一层小筒,再打开,才是包着的茶叶。杜光辉伸头看了,茶叶并不像它想像的那么好看,型有些散。高玉大概看出了杜光辉的疑虑,道:“这是窝儿山茶的特点,不好看,但好喝。”
“我在外面做生意的一个大老板,就是看中了我们这茶,每年都要进山来卖个十几两十斤的。一喝惯了窝儿山的茶,喝别的地方的茶,就没滋味了。”黄支书说着,将沸水倒进杯子里,然后轻轻用盖盖上。过了两分钟,再打开,杜光辉闻到了一缕茶香,很纯正的茶香,幽幽的,还有些兰花的气息。
黄支书将茶杯递过来,杜光辉轻泯了一口,先是微微的苦,接着是淡淡的甜。再回味,舌尖上有一缕甜丝丝的感觉。接着,他感到这种感觉从鼻子直接进入了大脑,同时又下行到了心肝五脏。
“啊”杜光辉吸了口气。
高玉说:“杜书记,喝了茶,我陪你到村子里转转吧。这里的雪很大,不这没出什么事。”
杜光辉一行出了门,村子里沿着人家的门前,已经铲出了一条路。雪堆在场子上,有的地方还堆了一两个雪人。杜光辉看见这里的房子大都是老房子。黄支书介绍说这些年窝儿山向外移民就有二十几户了。在山外搞了点钱,就出去找个地方做房子了。包括他自己,也在城关修了房子。这山里的房子只是他一... -->>
8
杜光辉并不知道,在他的身后,秘书小王和民政局的时局长,正在心里嘀咕着:这大雪天,杜书记也真是,在城关镇抗雪不就够了,还往窝儿山跑。也许,杜书记并不清楚,到窝儿山就是平时路好时,车子也要跑上一个半小时,然后下车还要走一个小时。窝儿山是桐山最偏僻的一个山区村。那里山高林密,自古只有一条路通到山外。窝儿山的茶叶好,这也是杜光辉要进来看看的原因。但是,你要看可以啊,不能选择这么个大雪天?唉。
在离开城关前,时局长曾侧面地向杜光辉书记汇报,到窝儿山,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时节,不合适。但杜光辉说没关系的。山里人就不进出了?既然他们能进出,我们怎么就不能?这话一下子把时局长噎在了那里,他只好说:“那就进去吧,就是怕”
“怕什么?哪里都有路,有路就能走。小王哪,给玉树乡打个电话。”杜光辉吩咐道。
玉树乡的干部也都下乡抗雪去了,听说县委刚刚来的杜光辉副书记要来检查抗雪工作,电话那头立即道:“我们马上通知书记和乡长,让他们等杜书记。”
车子到了玉树乡,玉树的书记李开因为离乡太远,没有赶回来。乡长高玉倒是在。车子刚一停稳,杜光辉就听见一个女人咋呼呼的声音:“杜书记来了,这大雪天,可真是稀客,稀客!”
说着,高玉已经站在杜光辉的跟前。这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脸色虽然有些疲倦,但看得出来,年轻时是个标致的人。“我叫高玉,杜书记。”高玉伸出手,杜光辉握了一下,那手上有些粗糙,并不像城里女人手那样的细嫩。
小王说:“玉树的高乡长,这可是全县唯一的女乡长。”
“是吧,也是全县最小最穷的山区乡的乡长。”高玉自嘲道。
杜光辉说:“高乡长辛苦了。我们想到窝儿山去看看。”
“窝儿山?”高玉大概也感到有些吃惊,问道:“窝儿山大雪很厚,要进去没有一个半小时进不去的。杜书记真要去?”
“是的,我要进去。我想到那里去了解了解茶叶受灾和明年的生产情况。”杜光辉刚说完,高玉就笑道:“那好啊,杜书记可是第一个提出到窝儿山了解茶叶情况的领导。这好啊!我还以为杜书记是到那里看亲戚呢。既然不是,我们就走!”
时局长和小王相互看了一眼,却又无奈地笑笑。
从玉树乡往北,走了不到一地的机耕路,就进入了山区。大雪压在路上,也压着山上的树和草。有一些树,从路上就可以看到已经被雪压折了。路的近旁,雪成堆地积着,但是,可以清楚地看得出来,雪里的山径是,依旧有一行深深浅浅的脚印。高玉说:“这是窝儿山的人出来踩的。雪再大,他们还得出山,有些山货只有这个时节才能卖上好价钱。”
“为什么没有修路呢?”杜光辉问。
时局长接了话茬“不是不修,而是太难修了。县里几次都起了心思,准备修。但到后来还是没修成。山太深,路基不好。修路的代价太大。县里在行政区划上,正准备逐步将窝儿山的老百姓迁移出来。”
“这是一条好的思路,高乡长,你看”杜光辉问深一脚浅一脚走着的高玉。
高玉没有回头,只是说道:“县里都说了十几年了,从我到玉树乡开始,就说要移民。现在看来,这不是区划,是糊弄老百姓。许多钱都用到别处去了,一到窝儿山,就没了。”
小王看了看杜光辉,一丛积雪正从路上的树上落下来,小王赶紧用手拉了杜光辉一把,杜光辉说:“高乡长看来对移民有自己的看法啊,说说看。”
高玉笑道:“我是有自己的看法,就怕你杜书记愿意听。”
“我怎么不听呢?你说。”杜光辉觉得高玉这个女乡长有点意思了。
果然,高玉一开口,就道:“我一直不赞成移民,代价大,而且里面的老百姓也不太同意。窝儿山是个好地方,虽然没有畈区的水稻,但是有茶叶。窝儿山的茶叶清朝的时候,就是贡茶。那一块地方,风水好,特别适合于茶叶生长。长出来的茶叶,品质好,味道正,跟其它的地方的,就是不一样。我一直给县委建议,大力发展山区的茶叶。农民通过种茶,增加了收入。日子就会好起来的。就是窝儿山,只要有钱,什么不来?”
时局长插话说:“高乡长这话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难啊。发展茶叶,一时不能见效。特别是对财政的贡献小。难哪!”
杜光辉听着时局长的话,觉得这时局长不经意的一声叹息,真正地道出了山区发展的一个症结问题。山区发展与财政收入的问题,农民增收与干部政绩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不是小问题,个个都是大问题。这些大问题,如果一研究起来,十年八年也说不清。一旦说不清,窝儿山的开发,就只能是区划之中的了。
路越来越陡,有些地段人必须拉着路旁的树藤,才能往上行走。高玉一直走在前面,她长期工作在山里,对这样的路,习惯了。只是杜光辉,虽然早晨出门时,他特地换了双运动鞋,但是,这山路的狭窄和雪后的滑溜,是他不曾预料到的。好在小王时不时地拉上一把,有时候高玉也回头牵一把。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看见了从山峦间升腾起来的蓝色的炊烟了。高玉说:“到了。杜书记累了吧?”
杜光辉笑笑,说:“还好。不过,这路也真的”
时局长和小王都在不断地喘气,特别是时局长,毕竟是年龄大了些,一张脸喘得通红。高玉笑道:“时局长看来也是缺乏锻炼,以后干脆就到这窝儿山来。几次一走,身体立马变好。哪还像这么喘气?”
“也是,也是。再过两年,退到二线时,我可真的过来啊。不知道你高乡长要不要?”
“要,一定要!”
小王突然哈哈一笑,说:“时局长这是在打高乡长的主意了。你难道不知道高乡长至今名花无主?”
“哈哈,反正她说要了。你就别管了。”时局长说着,杜光辉却扭头看了眼高玉。高玉虽然看起来还年轻,但至少也有三十好几了,怎么还是名花无主?是看不上别人?还是没有合适的?或者杜光辉没有来得及多想,高玉已经在前面往山冲里走了。
炊烟越来越近,蓝色的炊烟让杜光辉想起了自己的老家。那是北方大平原,炊烟升起,一片宁静。小时候,杜光辉就喜欢看着炊烟发愣。他总是想:那炊烟到底升到了哪里了呢?是到了天上?还是到了别的什么星球?老人们说炊烟最近还回到了土里。这杜光辉就不懂了。炊烟明明白白是升到天上的,怎么能再回土里?难道它能弯曲地下来?找一个他看不见的地方,再钻入地下?
炊烟就是故乡,这是诗人的语言。杜光辉上大学时,第一次离开大平原,离开他看惯了的炊烟,他禁不住流泪了。父亲说:“娃啊,流什么泪啊?能走出去是好事。记着炊烟,就记着了自己的家。”到大学后,他热爱上了诗歌,他写的第一首诗歌,就叫炊烟。写完后,他读给同寝室的同学听,他们说:“太真实了,太真情了。好诗。”那诗后来毕业时还被一个同学重新写到了杜光辉的纪念册上。
这窝儿山的炊烟,也是蓝色的,不过因为山,这炊烟显得并不是太高。但杜光辉还是从炊烟里闻到了乡土的气息。那是从童年就开始湿润他的气息,那是他骨子里的气息,心灵里的气息
又走了半个小时,一大片村庄呈现在了眼前。
高玉说:“杜书记,到了。”
下到村头,村里的干部们正在挨家挨户地检查雪情。这里前两天有几户人家的房子倒了,幸亏发现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村支书是个高个子的中年人,看起来也很体面。高玉介绍说:“这是县委杜书记,这是村里的黄支书。以前在部队,现在一边在山外做生意,一边干支书。”
杜光辉握了握黄支书的手,问:“既经商又当村干部,这”时局长在一旁说道:“现如今农村里当干部的人少了。全县这样两头兼着的,不在少数。山外都这样,何况山里?好在农村里事情也越来越少了。不然”
“关键还是留不住人。这黄支书也是乡里做了很多工作,才同意当支书的。不过,这人还能干。窝儿山的每项工作,都还不错。”
“我有什么能干?只是没办法而已。没人干,我是党员,又是转业军人,我不干,说不过去。”黄支书说得实在。杜光辉却听得难受。他一直在省里,虽然平时也偶尔到县里走走,但对村级班子建设目前这样糟糕的情况,他真的还是第一次听说。他皱了皱了眉,高玉说:“杜书记可能听得不是太高兴。不过,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村干部没有干,乡干部却多得像一窝蜂。”
“唉,是啊,我到城关镇抗雪。早晨一上班,院子里都是人,他们笑话说是点卯。点完了人就走了。要干事的时候,就再也找不着人。这是机构改革不彻底的原因,应该想办法破解啊。”杜光辉一边下坡一边说,就进了黄支书的家。
山里人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干净。这黄支书的家也一样,干干净净的,看着让人清爽。坐下后,高玉对黄支书说:“别舍不得了,就把你们家最好的茶拿出来,让杜书记尝尝我们窝儿山的茶叶,到底是什么滋味。”
黄支书说当然可以,茶还有几两,他小心地保管着,就等着杜书记这样的贵客来。说着,进了屋,拿出个小茶叶筒,仔细地打开,里面又有一层小筒,再打开,才是包着的茶叶。杜光辉伸头看了,茶叶并不像它想像的那么好看,型有些散。高玉大概看出了杜光辉的疑虑,道:“这是窝儿山茶的特点,不好看,但好喝。”
“我在外面做生意的一个大老板,就是看中了我们这茶,每年都要进山来卖个十几两十斤的。一喝惯了窝儿山的茶,喝别的地方的茶,就没滋味了。”黄支书说着,将沸水倒进杯子里,然后轻轻用盖盖上。过了两分钟,再打开,杜光辉闻到了一缕茶香,很纯正的茶香,幽幽的,还有些兰花的气息。
黄支书将茶杯递过来,杜光辉轻泯了一口,先是微微的苦,接着是淡淡的甜。再回味,舌尖上有一缕甜丝丝的感觉。接着,他感到这种感觉从鼻子直接进入了大脑,同时又下行到了心肝五脏。
“啊”杜光辉吸了口气。
高玉说:“杜书记,喝了茶,我陪你到村子里转转吧。这里的雪很大,不这没出什么事。”
杜光辉一行出了门,村子里沿着人家的门前,已经铲出了一条路。雪堆在场子上,有的地方还堆了一两个雪人。杜光辉看见这里的房子大都是老房子。黄支书介绍说这些年窝儿山向外移民就有二十几户了。在山外搞了点钱,就出去找个地方做房子了。包括他自己,也在城关修了房子。这山里的房子只是他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