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www.yanqingzw.com,覆清1796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探查的距离越来越远,但杨遇春还是有些不放心,直接让哨骑探查去了瓮水。
大军在孙家渡扎营休息了一晚,直到第二天清晨,哨骑才终于赶了回来:“报!军门,过江后官道不远,便进入了山谷,直到了瓮水那里,两旁古树荫蔽连天,属下等为防有埋伏,于昨夜来回试探探查了几次,并无异样。”
“知道了,下去休息去吧!”杨遇春闻言点了点头,随即挥了挥手便让哨骑下去休息去了。
等哨骑离开后,杨芳才紧皱着眉头说道:“将军,这遵义匪军莫非还是打的死守三渡关的主意?”
“如今看来怕是只有这一种解释了。”杨遇春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莫非是自己高看那帮匪军了?
不过杨遇春也没有大意,下令道:“命前锋营继续向前探查前进,各营稍事休息,着好衣甲,随时准备出发!”
瓮水,某山林。
躲过了清军哨骑的探查后,陶也顿时松了一口,但他知道,还不是放松的时候,按照惯例,接下来便是敌军前锋营开道。
想到这儿,他便对身旁的传令兵小声交待道:“告诉兄弟们,继续给我躲好了。一会就算枪炮声响起,没我命令,也还是死死地给我藏好。不遵命令,军法处置!”
在他们的前方,正是山谷出来后的一个盆地,也可以说是一个更大的山谷,张林没有选择在险峻的山谷埋伏,而是另辟蹊径的选择了出了山谷后盆地的对面。
大军经过山谷,必然是最警惕的时候,过了山谷,而又没有遇到埋伏的话,那么此时必然会是最放松的时候。
人在最放松的时候往往会失去相应的警惕,这时便是突袭的最佳时机。
在清军前锋营经过盆地的时候,例行的朝周边打了几枪,当士兵运气不好被打中的时候,为了以防万一,他旁边的人便会立马捂住他的嘴巴。
一直到前锋营离开后,才会让人捂着嘴抬下去救治。
后方,杨遇春警惕的看着两边的大山,虽说他是出生在四川,但在各地作战了那么些年,他还是不喜欢在山里打仗,特别是贵州这里。
山高林密,坡陡谷狭,竹草遍布,道路稀少,雾浓雨大,河溪纵横,对于大兵团的展开和机动非常不利。
山谷出来后还是山谷,大山翻过后又会出现一座大山,永无止境,直到出了西南山区为止,这便是贵州的地形。
一路小心翼翼的出了山谷后,杨遇春顿时松了一口气,笑了笑对旁边的杨芳说道:“哈哈哈,看来确实是我高看遵义那帮匪军了,如此有利的地势,只需前后派兵堵住,我们在山谷中便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是啊,如今看来那帮乱匪也不过如此,只想着依关死守,难成大事!”杨芳见状也是松了一口气的点了点头赞同道。
说实话,这一路他的心一直是提着的,生怕哪里蹦出来一队乱匪,可是如今竟然安然无恙的过来险地,让他整个人顿时放松了下来。
杨遇春见状摇了摇头失笑道:“不过还是不能放松警惕,说不定他们.........”
说着,杨遇春忽然反应了过来,脸色顿时一变,喊道:“不好!.........”
“轰~”“轰~”“轰~”“轰~”
“砰~”“砰~”“砰~”“砰~”
杨遇春话还没说完,枪炮声夹杂着杀喊声、惨叫声便忽然毫无预兆的响了起来。
“将军小心!”枪炮声刚一响起时,杨芳便一把扑倒杨遇春,顺势滚到了路边的树丛里。
见杨遇春没有受伤后,杨芳才观察了一下四周说道:“将军,此地地形对我军极为不利,我们得想办法占据有利地形才行,不忍我们全都成了活靶子了。”
杨遇春没有回应,早在枪炮声响起来时他便开始观察四周地形了。
除了来时的山谷外,左右两边还各有一个山谷,加上正前方环山的官道,这几乎就是一个死地。
正在这时,后军参将楚士南慌忙的跑过来汇报道:“报告军门,前后左右皆有重兵把守,我们被包围了。”
远处山顶上,黎汉明正举着望远镜观察着前方山谷的状况,从他这个位置看去,山谷的地形更像一个鸡爪,山谷便是鸡爪掌心部位。
枪声、炮声、杀喊声、惨叫声不绝于耳,火光、白烟、黑烟,烟雾缭绕。
忽然,黎汉明发现混乱不堪的清军阵营出现了一支纪律严明,战阵整齐的部队,便指着那里问一旁的刘阿蛮道:“那支清军有些不一样啊,可知是哪里来的?”
刘阿蛮举着望远镜朝黎汉明指的方向看了看后,回道:“回明王,那应该是主将杨遇春的嫡系部队。”
“哦,原来如此!”如果是杨遇春的亲兵的话,倒也说得过去了。
战场上的伤亡在所难免,但作为主将的杨遇春却从不漠视士兵的伤亡,也从未视战死为平常事件。杨遇春待士兵如同手足,哪怕是战死沙场的部下,也会尽力守候他们最后的荣耀。
如此礼遇部下,珍视生命,也增强了他的凝聚力与领导力。这也是他能够身经百战,依然毫发无伤的秘诀。对待敌人,杨遇春凶猛彪悍,决不留情;对待部下,则仁爱有加。
“礼尚往来”是最基本的人情世故,更何况还是生死与共的战友。
杨遇春珍视部下,也得到了将士们的爱戴与拥护。他一直以来廉洁正直,从不贪墨军饷,士兵们能够吃饱吃好,对他感恩戴德,自然不会让他受损分毫。
杨遇春也从不临阵脱逃,或者躲在帷帐中当缩头乌龟,永远都是以身作则,冲在前线,和战士们同进退。
在这样一位主帅的领导下,士兵们自然会舍生忘死,勇于参战。如此一来,杨遇春的军队凝聚力提高了。
山谷里,清军经过一阵慌乱后,已经稳住阵脚。在伤亡了上千余人后,作战经验丰富的杨遇春已经开始组织起了有效的反击!
经过观察,杨遇春发现匪军除了有盾牌挡着外,还几乎人人身着衣甲,头戴头盔,火枪子弹难以杀死对方,而刀盾兵又没机会靠近。
思来想去,杨遇春觉得只有火炮才能伤及匪军,想到这儿,他便亲自领着五百余名炮手,架设火炮朝树丛中冒白烟的密集处轰击。
山林中,陶也也发现了清军火炮的厉害,便下令道:“传令炮兵营,给我打掉他们的火炮。”
随着陶也的命令下达,红旗军的火炮和清军的火炮,交织着轮番轰炸着对方,火力猛烈。
但随着红旗军火炮相继调转方向,清军苦不堪言,炮手们心思重点已经不在开炮上了,而是熟练地躲闪着炮子,但还是死伤惨重,太密集了。要不是杨遇春就在一旁督战,炮手们早弃炮而逃。
杨遇春也万万没有想到,这帮乱匪的火器如此之多,火力如此的猛烈和犀利。在震耳欲聋地火炮声中,他思维也陷入僵硬,该如何才好?
趁着硝烟稀疏的间隙,透过烟雾,杨遇春看见己方兵勇士气已然低沉,不由暗自后悔,大意了!
不过眼下也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匪军火器犹胜己方数倍,不能再呆在这不利之境,得想办法突围。
山林中,陶也亲自指挥着火炮营打掉清军组织好的几个阵营后,眼见清军士气已垮,军心已散,便让将士们边打便劝降道:“放下武器,降者不杀,放下武器,降者不杀!”
毕竟战争不是只有一方有伤亡,能减少伤亡的情况下,陶也还是乐于劝降的。
一时间,枪炮声夹杂着惨叫声,加上震耳欲聋的劝降声,响彻这个不大不小的山地.........
探查的距离越来越远,但杨遇春还是有些不放心,直接让哨骑探查去了瓮水。
大军在孙家渡扎营休息了一晚,直到第二天清晨,哨骑才终于赶了回来:“报!军门,过江后官道不远,便进入了山谷,直到了瓮水那里,两旁古树荫蔽连天,属下等为防有埋伏,于昨夜来回试探探查了几次,并无异样。”
“知道了,下去休息去吧!”杨遇春闻言点了点头,随即挥了挥手便让哨骑下去休息去了。
等哨骑离开后,杨芳才紧皱着眉头说道:“将军,这遵义匪军莫非还是打的死守三渡关的主意?”
“如今看来怕是只有这一种解释了。”杨遇春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莫非是自己高看那帮匪军了?
不过杨遇春也没有大意,下令道:“命前锋营继续向前探查前进,各营稍事休息,着好衣甲,随时准备出发!”
瓮水,某山林。
躲过了清军哨骑的探查后,陶也顿时松了一口,但他知道,还不是放松的时候,按照惯例,接下来便是敌军前锋营开道。
想到这儿,他便对身旁的传令兵小声交待道:“告诉兄弟们,继续给我躲好了。一会就算枪炮声响起,没我命令,也还是死死地给我藏好。不遵命令,军法处置!”
在他们的前方,正是山谷出来后的一个盆地,也可以说是一个更大的山谷,张林没有选择在险峻的山谷埋伏,而是另辟蹊径的选择了出了山谷后盆地的对面。
大军经过山谷,必然是最警惕的时候,过了山谷,而又没有遇到埋伏的话,那么此时必然会是最放松的时候。
人在最放松的时候往往会失去相应的警惕,这时便是突袭的最佳时机。
在清军前锋营经过盆地的时候,例行的朝周边打了几枪,当士兵运气不好被打中的时候,为了以防万一,他旁边的人便会立马捂住他的嘴巴。
一直到前锋营离开后,才会让人捂着嘴抬下去救治。
后方,杨遇春警惕的看着两边的大山,虽说他是出生在四川,但在各地作战了那么些年,他还是不喜欢在山里打仗,特别是贵州这里。
山高林密,坡陡谷狭,竹草遍布,道路稀少,雾浓雨大,河溪纵横,对于大兵团的展开和机动非常不利。
山谷出来后还是山谷,大山翻过后又会出现一座大山,永无止境,直到出了西南山区为止,这便是贵州的地形。
一路小心翼翼的出了山谷后,杨遇春顿时松了一口气,笑了笑对旁边的杨芳说道:“哈哈哈,看来确实是我高看遵义那帮匪军了,如此有利的地势,只需前后派兵堵住,我们在山谷中便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是啊,如今看来那帮乱匪也不过如此,只想着依关死守,难成大事!”杨芳见状也是松了一口气的点了点头赞同道。
说实话,这一路他的心一直是提着的,生怕哪里蹦出来一队乱匪,可是如今竟然安然无恙的过来险地,让他整个人顿时放松了下来。
杨遇春见状摇了摇头失笑道:“不过还是不能放松警惕,说不定他们.........”
说着,杨遇春忽然反应了过来,脸色顿时一变,喊道:“不好!.........”
“轰~”“轰~”“轰~”“轰~”
“砰~”“砰~”“砰~”“砰~”
杨遇春话还没说完,枪炮声夹杂着杀喊声、惨叫声便忽然毫无预兆的响了起来。
“将军小心!”枪炮声刚一响起时,杨芳便一把扑倒杨遇春,顺势滚到了路边的树丛里。
见杨遇春没有受伤后,杨芳才观察了一下四周说道:“将军,此地地形对我军极为不利,我们得想办法占据有利地形才行,不忍我们全都成了活靶子了。”
杨遇春没有回应,早在枪炮声响起来时他便开始观察四周地形了。
除了来时的山谷外,左右两边还各有一个山谷,加上正前方环山的官道,这几乎就是一个死地。
正在这时,后军参将楚士南慌忙的跑过来汇报道:“报告军门,前后左右皆有重兵把守,我们被包围了。”
远处山顶上,黎汉明正举着望远镜观察着前方山谷的状况,从他这个位置看去,山谷的地形更像一个鸡爪,山谷便是鸡爪掌心部位。
枪声、炮声、杀喊声、惨叫声不绝于耳,火光、白烟、黑烟,烟雾缭绕。
忽然,黎汉明发现混乱不堪的清军阵营出现了一支纪律严明,战阵整齐的部队,便指着那里问一旁的刘阿蛮道:“那支清军有些不一样啊,可知是哪里来的?”
刘阿蛮举着望远镜朝黎汉明指的方向看了看后,回道:“回明王,那应该是主将杨遇春的嫡系部队。”
“哦,原来如此!”如果是杨遇春的亲兵的话,倒也说得过去了。
战场上的伤亡在所难免,但作为主将的杨遇春却从不漠视士兵的伤亡,也从未视战死为平常事件。杨遇春待士兵如同手足,哪怕是战死沙场的部下,也会尽力守候他们最后的荣耀。
如此礼遇部下,珍视生命,也增强了他的凝聚力与领导力。这也是他能够身经百战,依然毫发无伤的秘诀。对待敌人,杨遇春凶猛彪悍,决不留情;对待部下,则仁爱有加。
“礼尚往来”是最基本的人情世故,更何况还是生死与共的战友。
杨遇春珍视部下,也得到了将士们的爱戴与拥护。他一直以来廉洁正直,从不贪墨军饷,士兵们能够吃饱吃好,对他感恩戴德,自然不会让他受损分毫。
杨遇春也从不临阵脱逃,或者躲在帷帐中当缩头乌龟,永远都是以身作则,冲在前线,和战士们同进退。
在这样一位主帅的领导下,士兵们自然会舍生忘死,勇于参战。如此一来,杨遇春的军队凝聚力提高了。
山谷里,清军经过一阵慌乱后,已经稳住阵脚。在伤亡了上千余人后,作战经验丰富的杨遇春已经开始组织起了有效的反击!
经过观察,杨遇春发现匪军除了有盾牌挡着外,还几乎人人身着衣甲,头戴头盔,火枪子弹难以杀死对方,而刀盾兵又没机会靠近。
思来想去,杨遇春觉得只有火炮才能伤及匪军,想到这儿,他便亲自领着五百余名炮手,架设火炮朝树丛中冒白烟的密集处轰击。
山林中,陶也也发现了清军火炮的厉害,便下令道:“传令炮兵营,给我打掉他们的火炮。”
随着陶也的命令下达,红旗军的火炮和清军的火炮,交织着轮番轰炸着对方,火力猛烈。
但随着红旗军火炮相继调转方向,清军苦不堪言,炮手们心思重点已经不在开炮上了,而是熟练地躲闪着炮子,但还是死伤惨重,太密集了。要不是杨遇春就在一旁督战,炮手们早弃炮而逃。
杨遇春也万万没有想到,这帮乱匪的火器如此之多,火力如此的猛烈和犀利。在震耳欲聋地火炮声中,他思维也陷入僵硬,该如何才好?
趁着硝烟稀疏的间隙,透过烟雾,杨遇春看见己方兵勇士气已然低沉,不由暗自后悔,大意了!
不过眼下也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匪军火器犹胜己方数倍,不能再呆在这不利之境,得想办法突围。
山林中,陶也亲自指挥着火炮营打掉清军组织好的几个阵营后,眼见清军士气已垮,军心已散,便让将士们边打便劝降道:“放下武器,降者不杀,放下武器,降者不杀!”
毕竟战争不是只有一方有伤亡,能减少伤亡的情况下,陶也还是乐于劝降的。
一时间,枪炮声夹杂着惨叫声,加上震耳欲聋的劝降声,响彻这个不大不小的山地.........